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邮箱顾春老师怎么样

我校研制的“三基色全半导体激光投影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我校研制的“三基色全半导体激光投影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日前,我校研制的“三基色全半导体激光投影机”在合肥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鉴定会由安徽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范丽副处长主持,鉴定委员会由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欧阳钟灿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浙江大学刘旭教授、福州大学郭太良教授、福州大学李福山教授、安徽大学俞本立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徐长青教授等7位专家组成,欧阳钟灿院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合肥市发改委、合肥市科技局相关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杜江峰院士、科研部王峰副部长以及成果研制人员出席了会议。
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该成果的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测试分析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用户使用报告,审阅了成果鉴定相关文件和技术资料,观看了激光投影机演示,并进行了充分质询和讨论,认为该成果“整机技术国际先进,散斑抑制与光光效率国际领先”,一致同意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还建议针对高端显示,完善激光显示设计理论,进一步提升整机性能。
三基色全半导体激光投影机是以红、绿、蓝三色半导体激光作为投影光源的新一代投影机,具有大色域、长寿命、高画质及高亮度等优点。激光散斑是影响激光投影画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许立新、顾春等多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激光散斑形成机理及散斑抑制、光效、光束集成排布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结合相应的光学设计研制出了低散斑对比度高光效的三基色半导体激光投影机。该成果可应用于科技馆、博物馆、体育馆、展览会场、舞台等大型投影显示场景,应用前景广阔。
激光投影机样机&
激光投影机投影显示效果1
&激光投影机投影显示效果2
(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科研部)
中国科大新闻网
中国科大官方微博
中国科大官方微信
Copyright 2007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Email: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承办: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 邮编:230026物理学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和天文学系组成。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赵忠尧、施汝为、钱临照、马大猷、吴有训、彭恒武、钱三强、朱洪元等曾在各系担任重要职务并执教多年。现任院长为欧阳钟灿院士。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0名,教授95人,博士生导师88名,副教授8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30名。学院设有“严济慈大师讲席”和“赵忠尧大师讲席”,并聘请国内外近百名学者为兼职和客座教授。物理学院内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3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还紧密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物理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物理学、天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包含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物理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物理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和交叉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制开发的领军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均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首批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本科生前期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严格的实验动手能力训练,后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分别在10个二级学科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学院的本科毕业生约80%进入国内外大学或研究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多年来,物理学院所属各系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包括10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从事国防事业的将军,以及活跃在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的年轻学者。物理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及大科学工程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科研项目。学院每年发表科学论文约400篇,年6年间,在物理学重要的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共发表150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68篇,居国内物理学教学和研究单位之首。2002年以来,学院有两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10项成果16次入选国际物理学重大年度进展、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
按院校层次看
按院校类型看
查找指定院校
联系我们:114网址导航2009年开放基金获批项目列表-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首页-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站 内 搜 索 □
请输入查询的字符串:
==& 综合查询 &==
&|&|_实验室概况&|&|_科学研究&|&|&|_科研项目&|&|&|_科研成果&|&|&|&|_年实验室科研项目&|&|&|_大型仪器&|&|_人才培养&|&|&|_硕士生培养&|&|&|_博士生培养&|&|_学术活动&|&|&|_专家讲学&|&|&|_学术会议&|&|&|_搜&|&|_开放课题&|&|&|_年开放课题&|&|&|_年开放课题&|&|&|_年开放课题
□ 热点信息 □
2009年开放基金获批项目列表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2009年开放基金项目(材料类)
第一申请人所在单位
合作申请者
极端条件下固体非谐性质的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合成、吸波性能和优化设计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汪忠柱、刘先松、刘文涛、李民权、李爱侠、李满兰、李锐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层复合阴极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谢瑜、黄德冰、江丽娜
碳包覆的FePt纳米粒子单层膜在垂直磁记录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吴明在、杜显振、陆香花
电子型掺杂钴基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热电性能的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明燚、张艳艳
ZnO纳米线结构设计和性能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李敏、王伟娜、孙侠、方庆清
四氧化三铁空心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王伟娜、周长、尹萍、方庆清
纳米Ag颗粒修饰TiO2薄膜的制备、表征与光催化性能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吴桂芳、方芳、曹铃、梁平、汪小小、夏齐萍
椭偏技术在陶瓷基复合光电薄膜材料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
孙兆奇、宋学萍、章国顺、肖磊
全氧化物自旋电子薄膜异质结的理论建模和制备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金绍维、冯双久、林继平、张苗
纳米结构稀土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张惠、朱五林、曹帅、杨奎、尹文俊
2009年开放基金项目(光电类)
第一申请人所在单位
合作申请者
新型透明导电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宋志平、张子云、杨群
量子态远程制备与操控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章文、王章银、左学勤、尹晓峰、张子云、张战军
基于白光干涉的分布式光纤微振动传感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甄胜来、朱军、汪光骐、姚国柱、章双喜
光电功能薄膜内应力的干涉相移法表征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高级实验师
孙兆奇、吕建国、王佩红、曹春斌、肖磊
量子纠缠动力学及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卢艳、严飞、潘国拄、杨名、李大创、郑小虎
微纳尺度偏振无关分束器的研究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谌正艮、朱克印
基于气体吸收稳频技术的窄线宽光纤激光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甄胜来、汪光骐、朱军
低微量子系统的量子计算研究
合肥师范学院
曹卓良、冯俊生
光纤SPR传感器及径向偏振光在SPR在传感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许立新、王安延
&&&&&&&&&&&&&&&&&&&&&&&& &&&&&&&&&& &&&&光电信息获取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安徽省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代章)&&&&&&&&&&&&&&&&&&&&&&&&&&&&&&&&&&&&& &&&&&&&&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上两条同类信息:激光:小身材大作为&科学技术应用造福人类
导读:   原标题:激光:小身材大作为  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顾春副教授课题组选送的一种小型倍频绿光光纤激光器,由于其结构紧凑、稳定性
  原标题:激光:小身材大作为
  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科技大学先研院顾春副教授课题组选送的一种小型倍频绿光光纤激光器,由于其结构紧凑、稳定性高、效率高、适用于激光投影机等领域,获得了银奖。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新发明对平民大众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其实小小的激光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它的应用可从科学领域的光纤通信、激光光谱、激光测距、激光雷达,到日常生活中的激光指示器、激光矫视、激光美容、激光扫描、激光灭蚊器等。
  激光的发明与应用和其他大部分科学发明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便认为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跃到低能级上,然后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1953年12月,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哈德&汤斯和他的学生阿瑟&肖洛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波激射器,产生了所需要的微波束。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和汤斯发现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1960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经过多次实验,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日,梅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他使用人造的红宝石作为工作媒质,用闪光灯取代了电影放映机的灯泡,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1960年,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巴索夫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
  在此之后,科学家们仍在不断地追求激光领域的新突破。1996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功率最强大的可操作激光。美国伊利诺伊州纽约大学的科学家和一家光学公司的科研人员试验了一种名为&光学捕获&的技术,试图更便利地操纵碳纳米管。2013年时生物学家已能用激光镊子夹住单个细胞。2014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成功完成了一项光学技术演示验证实验。日,《新科学家》报道,科学家首次捕捉到了激光在空气中飞行的画面。
  激光的空间控制性和时间控制性很好,对加工对象的材质、形状、尺寸和加工环境的自由度都很大,特别适用于自动化加工,激光加工系统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相结合可构成高效自动化加工设备,已成为企业实行适时生产的关键技术,为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加工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激光技术是涉及光、机、电、材料及检测等多门学科的一门综合技术,激光加工,包括切割、焊接、表面处理、打孔、打标、画线、微雕等各种工艺。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激光诊断、激光治疗。另外,激光在通信、测速和工业上的应用也极为广泛。相信在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未来,激光能有更大的作为,能够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长岗技术科学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