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何处无芳草打生肖,六朝旧事随水流

诗词谜大全_谜语大全_猜谜语大全
诗词谜大全 ()
诗词谜大全
去→打一句诗词→直出浮云间
工→打一句诗词→长江悲已滞
栖→打一句诗词→西挂咸阳树
午→打一句诗词→射人先射马
茶→打一句诗词→草木有人民
使→打一句诗词→有吏夜捉人
仙→打一句诗词→山从人面起
且→打一句诗词→日脚下平地
泵→打一句诗词→清泉石上流
多→打一句诗词→今夕复何夕
二→打一句诗词→天下无寒人
汕→打一句诗词→一山飞峙大江边
竞渡→打一句诗词→百舸争流
药丸→打一句诗词→粒粒皆辛苦
瀑布→打一句诗词→水如一匹链
寿星→打一句诗词→白发三千丈
送葬→打一句诗词→掩泪悲千古
孤舟→打一句诗词→风正一帆悬
炮灰→打一句诗词→征战几人回
祝寿→打一句诗词→但愿人长久
碎花→打一句诗词→零落成泥碾做尘
晚会→打一句诗词→人约黄昏后
保密→打一句诗词→不露真消息
始祖→打一句诗词→自是羲皇以上人
阴天→打一句诗词→也无风雨也无晴
倾谈→打一句诗词→说尽心中无限事
文蠹→打一句诗词→寻章摘句老雕出
古调→打一句诗词→今人多不弹
退潮→打一句诗词→水落鱼梁浅
造林→打一句诗词→新树也庆栽
初春→打一句诗词→大地微微暖气吹
鸟瞰→打一句诗词→背负青天朝下看
怒涛→打一句诗词→倒海翻江卷巨澜
红楼梦→打一句诗词→高枕石头眠
潜水服→打一句诗词→游子身上衣
春去也→打一句诗词→东风无力百花残
喊死人→打一句诗词→千唤不一回
望远镜→打一句诗词→万里眼中明
书呆子→打一句诗词→枉读平生三万卷
俱往矣→打一句诗词→六朝旧事如流水
柳腰身→打一句诗词→人与绿杨俱瘦
白花心血→打一句诗词→算枉把精神费却
春回大地→打一句诗词→天涯何处无芳草
早春二月→打一句诗词→乍暖还寒时节
加快回忆→打一句诗词→暗将往事思量遍
哑巴见面→打一句诗词→相顾无言
四方奔走→打一句诗词→东西南北之人也
未老先衰→打一句诗词→早生华发
少年之交→打一句诗词→却是旧时相识
世界明星→打一句诗词→风流天下闻
不知西东→打一句诗词→茫如坠烟雾
风平浪息→打一句诗词→江静潮初落
长江天堑→打一句诗词→川广不可越
刺绣能手→打一句诗词→敢将十指夺针巧
自感悲伤→打一句诗词→独怆然而涕下
羊肠小道→打一句诗词→崎岖不易行
电报父逝→打一句诗词→读罢泪沾襟
一弯新月→打一句诗词→此曲只应天上有
任人惟亲→打一句诗词→弟兄皆烈士
侨胞回乡→打一句诗词→千里来寻故地
晴天霹雳→打一句诗词→风云突变
秋日枫岭→打一句诗词→层林尽染
绝代佳人→打一句诗词→分外妖娆
一尘不染→打一句诗词→玉宇澄清万里埃
雪笼大地→打一句诗词→漫天皆白
清仓晒谷→打一句诗词→须晴日
返老还童→打一句诗词→旧貌变新颜
沧海桑田→打一句诗词→一片汪洋都不见
从古到今→打一句诗词→往事越千年
丰收在望→打一句诗词→喜看稻菽千重浪
飞向太空→打一句诗词→直上重宵九
今晚转晴→打一句诗词→雨后复斜阳
锦绣中华→打一句诗词→江山如此多娇
皓月当空→打一句诗词→千里共婵娟
幺二三四六→打一句诗词→才有梅花便不同
森林里观光→打一句诗词→岭树重遮千里目
生活必需品→打一句诗词→身上衣裳口中食
来函总欠通→打一句诗词→寄书长不达
含情叠问郎→打一句诗词→夫子何为者
旅馆春植树→打一句诗词→客舍青青柳色新
船夫和海员→打一句诗词→风水为乡船为宅
一舟驶天边→打一句诗词→孤帆远影碧空尽
顺川江而下→打一句诗词→即从巴峡穿巫峡
火烧阿房宫→打一句诗词→烟锁秦楼
历史局限性→打一句诗词→此事古难全
新老干部交替→打一句诗词→人事有代谢
张翼德查户口→打一句诗词→飞入寻常百姓家
只今一人远行→打一句诗词→从此天涯孤旅
汉军四面皆楚歌→打一句诗词→羽人稀少不在旁
又值文明礼貌月→打一句诗词→再使风俗淳
春到岭上雪未化→打一句诗词→山形依旧枕寒流
不肯低头在草莽→打一句诗词→我辈皆是蓬蒿人
秋月春风等闲度→打一句诗词→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师徒合作搞革新→打一句诗词→同心干
早就想当飞行员→打一句诗词→久有凌云志
铁骑不停追穷寇→打一句诗词→快马加鞭未下鞍
白日依山尽→打马致远曲《秋思》一句→夕阳夕下
黄河入海流→打苏轼词《念奴娇》一句→大江东去
欲穷千里目→打晏殊词《蝶恋花》一句→望尽天涯路
更上一层楼→打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句→升高而望远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其他网友正在关注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 [译文]&& 六朝的兴亡旧事已随流水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寒烟笼罩着的衰草还凝聚着绿色。
&&& [出典]&&& 王安石&& 《桂枝香》
&&&& 1、《桂枝香》&& 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2、【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
  (13) 商女:歌女。
  (14)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3、译文1:
&&&&&&&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 译文2:
&&&& 登高远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时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冷。千里长江像条白绸,翠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峭拨。船只在斜阳中往来穿梭,酒旗在西风中飘舞。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鹭就像在银河翩然飞起,即使多彩的笔也难以将如此美景绘出。
&&& 想当初这里曾是繁华的六朝故都,可叹的是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等爱妃还在楼头酣饮,六朝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却没人吸取教训。古往今来,多少人来此登高凭吊,但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亡荣辱。六朝的繁华都已随着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见烟笼寒水,衰草凝绿。可到现在那酒楼的歌女居然还一直在演唱陈后主的亡国之音!
&&&&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靡靡亡国音,拳拳爱国心,写尽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南北朝时期,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江南富饶之地。而陈后主却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贵妃们日夕达旦地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甚至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为此写下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讥讽他们。
&&&&&&&&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然而,现在却是宋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他们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饮玩乐,豪奢铺张,这怎能不让王安石忧心忡忡?他带着一怀愁绪,在六朝故都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云烟,一齐涌上心头。他情不能已,唱出了这首沉雄悲壮的《桂枝香》。
&&&&&&& 东吴开始,东晋、宋、梁、陈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国于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包括南宋辛弃疾等许多著名文人曾来此怀古凭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立意高远,笔力峭劲,气象宏阔,雄浑深沉,被推为绝唱。连苏轼读完这首词,也拍案叫绝。
&&&&&&& 王安石一生的最大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 王安石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黄庭坚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连政敌司马光,也赞扬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 王安石时期的宋朝,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但没有得到仁宗的支持。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当,许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亲信,举着改革大旗为非作歹,为已谋利,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众叛亲离,二次被罢相,最后闲居江宁,过起隐居生活。
&&&&&&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愤难当,没过多久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正如词人所担忧的,腐朽保守、不思进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国之音的乐曲声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 王安石生平见&
&&&&& 5、古来有学识、有抱负的文士,一旦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世途之坎壈,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阙《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 作者这次是在南朝古都,金陵胜地,而时值深秋,天色傍晚,他在此意境之间,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开门见山,表明时地。试看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笔力遒举,精神振敛,无限涵咏,皆从此始。
&&& 以下两句,已尽胜概,然而如此江山,如何“刻画”?不过一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出自家随手拈举。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全是大方家数,盖在此间容不得半点描眉画鬓。然后即遗山光而专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更一凝睛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为“宏观”;酒旗为细景,为“微象”;而皆江上水边之人事也。故词人之领受,自以购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然而,学文之士,却莫忘他一个“背”字,一个“矗”字,又是何等神采,何等警策!
&&& 写景到此,全是白描高手。为文采计,似宜稍稍刷色。于是乃有“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仍归于大方家数,不肯入于镂镌饾饤一路;虽曰“刷色”,亦非外铄之比。即如“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仍是来自实景,而非但凭虚想也。
词到下片,便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经荒乐而相继亡覆。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韩擒虎(敌已逼门),楼头张丽华(犹恋美色)”,用杜牧《台城曲》句以为点染,亦简净之法则所在。
词人走笔至此,辞意实已两尽。我们且看他王介甫又以何等话语收束全篇。不意他却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并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名句也,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于以弥永。
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周汝昌评王安石《桂枝香》
6、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词的上阕写登临所见,作者在一派肃爽的晚秋天气中登高临远,看到了金陵最有特征的风景: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两岸苍翠的群峰好似争相聚在一起;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来来去去,岸上酒家斜矗的旗招迎着西风在飘扬。极目远眺,那水天一色处的各种舟楫在淡云中时隐时现;一群白鹭在银河般的洲渚腾空而起。如此壮丽的风光真是“画图难足”啊!
词的下阕抒登临所感,作者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门外楼头”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语意)。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作者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这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同时,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词本倚声,但王安石说:“古之歌者,皆先为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显然是不满意只把词当作一种倚声之作。这在当时是异端之论,但今天看来却不失其锐敏和先知先觉之处。北宋当时的词坛虽然已有晏殊、柳永这样一批有名词人,但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词风柔弱无力。他曾在读晏殊小词后,感叹说:“宰相为此可乎?”(魏泰《东轩笔录》引)。所以他自己作词,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为苏轼等士大夫之词的全面登台,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秦淮河畔,缓缓荡漾着南京与生俱来的贵气和庄重气息,也回荡着满是沧桑的亡国之音。南京,以伤感、沧桑的意象烙印在国人的记忆里。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7)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 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13) 商女:歌女。
  (14)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3、译文1:
&&&&&&&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淫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 译文2:
&&&& 登高远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时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冷。千里长江像条白绸,翠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峭拨。船只在斜阳中往来穿梭,酒旗在西风中飘舞。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鹭就像在银河翩然飞起,即使多彩的笔也难以将如此美景绘出。
&&& 想当初这里曾是繁华的六朝故都,可叹的是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等爱妃还在楼头酣饮,六朝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却没人吸取教训。古往今来,多少人来此登高凭吊,但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亡荣辱。六朝的繁华都已随着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见烟笼寒水,衰草凝绿。可到现在那酒楼的歌女居然还一直在演唱陈后主的亡国之音!
&&&&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靡靡亡国音,拳拳爱国心,写尽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南北朝时期,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江南富饶之地。而陈后主却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贵妃们日夕达旦地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甚至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为此写下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讥讽他们。
&&&&&&&&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然而,现在却是宋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他们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饮玩乐,豪奢铺张,这怎能不让王安石忧心忡忡?他带着一怀愁绪,在六朝故都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云烟,一齐涌上心头。他情不能已,唱出了这首沉雄悲壮的《桂枝香》。
&&&&&&& 东吴开始,东晋、宋、梁、陈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国于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包括南宋辛弃疾等许多著名文人曾来此怀古凭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立意高远,笔力峭劲,气象宏阔,雄浑深沉,被推为绝唱。连苏轼读完这首词,也拍案叫绝。
&&&&&&& 王安石一生的最大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 王安石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黄庭坚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连政敌司马光,也赞扬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 王安石时期的宋朝,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但没有得到仁宗的支持。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于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当,许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亲信,举着改革大旗为非作歹,为已谋利,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众叛亲离,二次被罢相,最后闲居江宁,过起隐居生活。
&&&&&&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愤难当,没过多久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正如词人所担忧的,腐朽保守、不思进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国之音的乐曲声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 王安石生平见&
&&&&& 5、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据《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当时有三十多人用此调写金陵怀古词,“惟王介甫为绝唱。”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淫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的内容是金陵怀古。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见了,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 6、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 《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 7、上阕约50个字,就出现了一大串的意象:故国、秋、天气、澄江、翠峰、归帆、斜阳、西风、酒旗、彩舟、云、星河、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深秋黄昏远望之图景。 登上临江的一座高楼,望此旧都金陵,一片秋气肃杀之象。无穷尽之扬子江也不似夏之汹涌,渐渐静了下来,澄清,如同千里白练一般,江边的翠绿的山峰却似箭簇般尖锐。正是作者之感情在此肃杀天气下看似冷静却千里不绝,恰似江岸山峰翠色却存尖锐。归去的帆船停止了划桨,背着西风,顺江而下。而在同样的血色残阳和西方来风下,一面酒家之旗斜斜地飘动。这句里有几个字很耐人寻味。归帆去棹,“去棹”,可以说,是失去动力的一艘船,在残落的太阳光辉下,任由“西风”摆布,似乎有把衰落的宋王朝比作“残阳之帆”之意,桨已无力划动,受着西域之敌的压迫,无力抗击,而酒旗,这商市繁华之物,也在这背景下,斜着,无力飘动,如同这繁华背后的衰落。而上阕末句似乎又笔锋一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最后一个“画图难足”更是巧妙,一幅暗暗带有衰败之意的晚秋美景,令人想像无穷。
&&&&&&& 下阕写了南朝陈后主之典故。念往昔,想起了昔日的无比繁华。可叹已是兵临城下之时,陈叔宝仍旧在宫内楼头之上,赏美女歌舞,尽美酒之欢。“悲恨相续”,亡国苦恨悲凄相续,自从那以后,多少文人雅士登高凭吊此事,“谩嗟荣辱”,“谩”一字,用得很现实,能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亡国背后真正的教训呢?大多数人不过轻率地感叹一下兴亡荣辱,在表面上卖弄一下风骚,题词作诗罢了。六朝那些兴衰旧事,早已随着这滚滚长江水,流过便不再回来,只留下“寒烟之凝”与“衰草之绿”,而此景不正是此情嘛,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此之感伤与怅惘。 更可悲的是,在这让人感伤怀古之地,从南朝亡国至今,酒楼上的歌伎,仍在不停地演唱,演唱那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之亡国遗曲! 而沉醉在这靡靡之音中的,不正是方才吟诗作赋、谩嗟荣辱的文人官仕吗!亡国的血的历史教训仍未被吸取,人们却仍沉浸在这虚无空洞的繁华影子中,这正是最可悲之处!
&&&&&& &作者王安石先生充满沉郁而深刻地以此教育和警示世人: 谩嗟荣辱,只会让悲恨相续!
&&&&&& 8、
发表评论:
馆藏&10859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九归去四自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