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北方种植什么药材好好

&会员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您所在的位置:
海状元中国好种植系列报道之打好窝子种甜瓜
10:29:00   来源:海大生物   【
  "海状元"中国好种植节目近期带我们来到了莱西市马连庄镇。据了解,现在当地已经发展成为胶东半岛面积最大的甜瓜种植区,当地人都把这里叫做"甜瓜窝子",那么当地的甜瓜种植有什么样的发展历史?现在的甜瓜种植情况又怎么样呢?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走进了那里的一个甜瓜大棚。
  一进入莱西市马连庄镇,路边一片片的甜瓜大棚就映入眼帘,"甜瓜窝子"的称号看来还真是名不虚传。在当地农资经销商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吴家草泊村吴成强的甜瓜大棚。今年45岁的吴成强种甜瓜已经有十年了,现在种着两个面积二亩的甜瓜大棚,他告诉我们说他的自信来源就是今年甜瓜的长势格外好!吴成强觉得自己的甜瓜比任何一年都强,自己甜瓜最好!叶绿,坐瓜率高,长的均匀,没病害,下瓜能够一起收,收瓜快。说起吴成强当年开始种甜瓜,其实他也是跟风上的,而十年来他种出的甜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让他自信过。当地的农资经销商介绍说,本地种甜瓜的历史已有十多年了,前期种大田作物挣钱不多,有部分农户尝试种甜瓜,这里适合种植甜宝系列甜瓜,种植以后发现同样品种比外地的脆甜,当地政府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建立了胶东半岛最大的甜瓜批发市场,带动当地老百姓家家种甜瓜,现在北京天津等全国各地的收购商慕名而来。然而虽然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但是在前几年由于缺乏种植经验,造成了很多甜瓜大棚出现了病害高发的问题。往年甜瓜因为多施土杂肥和大,造成前期炭疽病、蔓枯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连年发生,坐果不多,果型不正,拿到市场上给价很低,瓜农收入较低。以前吴成强的瓜叶得病,等坐住瓜后病虫害也都多了,病害高发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地瓜农,这也让农资经销商邢经理很着急,于是他也尝试着寻找病害的解决办法,通过与厂家和专家共同探讨经验,共同研究方案。针对往年多施大化肥造成病害比较多,前期种植经验不多,再就是施肥用药不合理,通过这些年对连茬种植的施肥习惯做出改变,改变以往多施大化肥的习惯,多施有机肥少施大化肥,多施菌肥。
  当地瓜农由于多年来长期施肥用药不合理,造成了病害问题的多发,而经销商邢经理的思路就是要让大家回归到种地先养地的理念上来,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吴成强,饱受病害困扰的吴成强在半信半疑中开始尝试这套办法。吴成强以前用肥料很混乱,今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用了海状元。他去年种的西红柿,冲的海状元818浓缩冲施肥,用了效果非常好。
  吴成强在西红柿上的试验取得理想的效果,于是决定在甜瓜上进行全面试验,而经销商也专门针对吴成强的甜瓜种植制定了一套施肥方案。全部用的海状元的配方:海状元威百亩10包,海状元有机肥5包,海状元立刻彭一亩地用一包半,追肥开花使用海状元818浓缩冲施肥,后期用海状元双藻钾。像这个棚重点是用的有机肥和菌肥,大化肥用的很少,主要作用是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作物根系比较发达,根系发达长的植株就比较健壮,包括坐果率就很高,植株的叶片就很少得病。
  经过一个生长季的种植,吴成强的甜瓜通过使用调整好的施肥方案,不但长势健壮、病害减轻了,就连打药次数也减少了。吴成强说,没打几遍药,我今年打药少,没病打什么药?没病而且产量高,还是这个合算,肯定比上一年高,不敢说翻番,增加一半没问题,一万四五千斤,这个产量在当地名列前茅。
  吴成强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施肥方案,也理解了种地先养地的科学理念,眼看着自己的甜瓜长势越来越好,丰收已成定局,吴成强也更有了下一步的打算。下一步肯定还得这么用肥,其他农户有来参观的我也给他们说说,让他们说也这么干!经销商邢经理看着自己的方法在吴成强的甜瓜上获得了成功,也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的方法更便捷更高效。
  我们知道,甜瓜属于高温作物,上了微灌或者滴灌以后湿度比较低,有些细菌性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的病害自然就减轻了,再就是提高冲施肥的利用率,还不浪费。建议上滴灌或者微灌,虽然增加一定的成本,但是增加的成本通过少冲冲施肥、少打药节省的成本基本上能把滴灌的钱赚回来,到最后还能赚出甜瓜有个好收成。
  吴成强经过多年种植甜瓜,终于通过合理的施肥方式找到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因此,无论种植什么作物,不要总是盯着眼前的利益,一定要记住种地先养地的道理,这才是老百姓获得连年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
? ( 11:42:15)? ( 11:52:06)? ( 11:50:15)? ( 11:46:11)? ( 17:12:44)? ( 14:38:50)? ( 14:14:00)? ( 9:11:04)? ( 9:01:41)? ( 14:31: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info#ferinfo.com(请把#换成@)
商务推荐&&电话:8
图片推广&&电话:8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doc 4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PAGE 4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分析及展望()
中草药创新团队
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广义而言,是中药与草药的合称。《辞海》(1999年版)的释义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主要为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或生物制品等。” 狭义而言,是指草药(Herbal Medicine)或植物药(Botanical drug)。中草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文化事业普及、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对于保护农业生态多样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发展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历史沿革
中草药品种资源丰富,采集和种植中草药的历史久远。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阿胶的相关记载。东汉年间,以庙会为依托的药市会开始兴盛。明清以来,中草药产业蓬勃发展。据相关资料统计,1840年山东省境内有中草药药店97个、中草药和阿胶作坊近十个。1911年中草药药店911个,中草药制药作坊多达30多个。1936年山东省内有29种中药材,产量85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陆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对广大农民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影响,我省的中草药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到1983年达到12338.5公顷,1984年更是达到15964公顷。1985年及其以后几年,中草药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农民在市场供求信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陆续放弃中草药种植,1986年,种植面积下降到1002.2公顷,1990年全省种植面积为1726.7公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省中草药种植面积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1991年种植面积为2120公顷,1993年就到达了16619公顷,两年的时间就增长了近7倍。年,由于市场上中草药价格波动,全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出现了下滑,其中1996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993年的1/3。1997年种植面积恢复到8994公顷,1999年大幅度增长至20258公顷。山东省年中草药种植面积具体见表1-1。
表1-1
年山东省中草药种植面积(单位:公顷)
年份种植面积年份种植面积908112315678920258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年)
二、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1—14℃,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180—220天,优越独特的南北过渡型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使得我省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依据1987年完成的山东省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全省有天然药材资源1470种,其中,植物类药材1299种,动物类药材150种,矿物类药材17种,其它类4种,占全国中草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加上悠久的中草药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传统经验,造就了我省20余种珍贵道地药材品牌资源。
在全省丰富的中草药品种中,实现人工栽培的有80余种,属于道地药材和名优药材的大宗生产品种有:金银花、全蝎、北沙参、栝楼、酸枣仁、地黄、蟾酥、太子参、芡实、白芍、柏子仁、香附、远志、蔓荆子、黄芩、桔梗、猪牙皂、牡丹皮、西洋参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中草药产业种植面积和规模、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程度、产业组织模式、市场运营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大省和种植大省。2014年,我省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741家,共实现销售收入3726.65亿元,利税560亿元,利润369.11亿元。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的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我省中草药种植面积32100公顷,约占全国中草药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52.29亿元,见表2-1和表2-2。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增长新亮点。
表2-1
年山东省中草药种植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年份种植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位置: >>
>> 浏览蓝莓
不同地区种植蓝莓的品种选择编辑:李志秀&&&日期: 16:01:11&&&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东北北部地区适合种植蓝莓品种: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该区域无霜期短、冬季严寒,但酸性土壤分布范围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一、东北北部地区适合种植蓝莓品种: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 &&
该区域无霜期短、冬季严寒,但酸性土壤分布范围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发展蓝莓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在这一区域可以栽培的蓝莓主要为抗寒力强的矮丛蓝莓、半高丛蓝莓。推荐的品种有美登、斯卫克、北蓝、北村等。一些抗寒力强的半高丛蓝莓品种可以选择气候条件比较好的吉林南部地区发展,推荐的品种有北陆、蓝塔、北卫等。
二、辽东、胶东半岛地区适合种植蓝莓品种: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 &
该区域适合种植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辽东半岛还需要采取适当的越冬保护措施。种主要推荐品种有早蓝、都克、泽西、蓝丰、达柔、埃利奥特、北陆等。
三、长江流域地区适合种植蓝莓品种: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长江流域的华东、江浙一带,湿润多雨,夏季高温,在此区域可发展具有耐湿热能力的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主要推荐品种有夏普蓝、奥尼尔、米斯提、艾文蓝、佛罗达蓝、粉蓝、园蓝、梯芙蓝、蓝宝石等。
四、华南地区适合种植蓝莓品种:兔眼蓝莓。
以广东、广西、福建沿海为主,主要适宜发展兔眼蓝莓品种。兔眼蓝莓品种果大,风味比高丛蓝莓略差,但果实成熟期在6月至7月份,此期间正是国际市场上蓝莓鲜果供应空档时期。推荐品种有佛罗达蓝、粉蓝、园蓝、梯芙蓝、蓝宝石等。
上一篇:下一篇:
京ICP备号-1&&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010-
Copyright & www.ny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之友 版权所有跪求各地名贵药材的原产地。如果你本地有什么药材的原产地,请留下QQ,本人家有药材公司一家,能够保证销路畅通,希望提供宝贵资料,以便长期合作,另外中药材也可以保证销路,也就是说,只要你们那是原产地,我们就有机会合作,你帮我去收,我负责给你销售,就这么简单,本人QQ 537753,下面我简单列出一些药材名称的以及哪些省份出产的多,以便您查询,——————————————————————————————  广西的药材:  广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3)    《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於华南西部。面积23万多平方公里,人 口4,088万,辖13个地、市,104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区四周山地环绕,内呈盆地状,因而有“广西盆地”之称。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佔全区面积的34.8﹪;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地带佔18.3﹪﹔海拔250~500米的山丘佔10.8﹪;海拔250以下的丘陵佔10.9﹪;臺地(包括阶地)佔8﹪;平原(包括盆地)佔14.4﹪;河流水库佔2.8﹪。
  本区地处低纬地带,北回归线横贯中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湿冬乾,乾湿季节明显。年平均气温17~2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0~14℃,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一般在28℃以上。年日照时数1,600~1,800小时。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桂北地区不足300天,南部沿海地区则全年无霜。年降水量1,250~1,750亳米,南北部多,中西部少,集中在4~9月,约佔年降水量的80﹪。
  土壤以红壤和砖红壤為主,其次為黄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等。植被北部為亚热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部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南部為季雨林。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区有药用植物4,035种,药用动物505种,矿物药50种,共计4,590种。药材资源分佈:   桂东北山地:主要包括北部的越城岭、海洋山、九万大山和南部的大瑶山,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多在1,500米左右,為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苗儿山和元宝山等主峰高达2,000米以上,山间盆地多為红土覆盖。灕江、桂江流域的岩溶地山奇水秀。生长的药材以喜温类型為主。家种药材主要有厚朴、杜仲、黄柏、罗汉果、黄连、延胡索、白芷、白芍、白朮、乌头、藁本、薄荷、荆芥、天麻等;野生药材主要有桔梗、红根草、猫爪草、白前等;动物药材有熊胆、麝香等。
  桂西北山地丘陵:位於大明山、都阳山的东麓以西,右江河谷以北。山地海拔500~1,000米。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天冬、黄精、百部、石斛、通草、地枫皮、金银花、青天葵、艾纳香、龙胆、厚朴、杜仲、黄柏、独活、广豆根等;家种药材有川楝子、薏苡仁等。
  桂中岩溶丘陵平原:大部分海拔200米以下,平原均分佈在岩溶盆地或岩溶谷地中,為主要农业区。分佈药材以喜暖类型為主,兼有部分喜热和喜温药材,是大宗家种药材的生產基地,主要品种有山药、水半夏、天花粉、葛根、鬱金、茯苓、佛手、麦冬、香櫞、肉桂、金银花、黄柏、杜仲、厚朴等;野生药材主要有石斛、半夏、何首乌、鸡血藤、广豆根、通草、青天葵、百部、黄精、龙胆等;矿物药材有滑石、炉甘石等。   桂西南岩溶低山丘陵:位於右江谷地以南,左江谷地以西。左江沿岸海拔200米以下,其他地区大部分海拔500~1,000米,岩溶石林密集,山间盆地不宽。分佈药材以喜热类型為主,家种药材主要有三七、八角茴香、鬱金、山楂等,野生药材有千年健、白木香、龙血树、梔子、鸡骨草、草豆蔻、广金钱草、天冬、木蝴蝶、广豆根、苏木、山楂等,动物药材有蛤蚧、穿山甲等。
  桂东南低山丘陵:主要包括四方岭、十万大山、六万大山、云开大山和大容山。海拔1,000米左右,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尖峰壁立,谷地开阔,有不少盆地,河流眾多,珠江干流為最大河流,水量丰沛,為主要农业区,也是发展进口南药的生產基地,引种的南药几乎全部集中在本区。家种药材主要有肉桂、砂仁、巴戟天、益智、胡椒、蔓荆子、山药、天花粉、葛根、鬱金、水半夏、麦冬、梔子等;野生药材有草豆蔻、安息香、高良薑、鸡骨草、鸦胆子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珍珠、海马、牡蠣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约80种。其中传统药材7种,野生变家种28种,区外引种25种,南药引种10种,动物药10种。年种植面积6.4万亩,年產量750万公斤。收购药材500多种,年收购量1,6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蛤蚧:地道药材。主產於南寧、百色、河池等地区。本区年收购量佔中国80﹪以上。
  罗汉果:主產永福、临桂等地,金秀、融安、桂平等县也有栽培。商品有长、圆两种规格,各分為特大果、大果、中果、小果、等外、等外外六个等级。
  肉桂:也称桂皮。栽培於防城、平南、桂平、岑溪、苍梧等县、市,以防城、平南县產的最為著名。以皮细有彩皮、油性足、味甜辣、嚼之少渣而闻名。本区年收购量居中国首位。
  山药:主產於玉林、桂平、平南、陆川、博白、浦北、灵山等县、市。本区年產量居中国第一位,產品供应中国并出口。   三七:主產靖西、德保、那坡、天等、田阳、凌云、贵县等县、市。本区為中国第二大產区。
  天花粉:主產平南、金秀、蒙山等县。產品以肥壮饱满、洁白、粉足而著称,畅销国内外。
  葛根:习称”粉葛”。主產平南、横县、灵山、桂平、浦北等县。具有块根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等特色。销外省及出口。
  钩藤:地道药材。主產兴安、全州、龙胜、资源.、永福等县。以双钩形似锚状、茎细、钩结实、光滑、色红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珍珠:主產合浦县,有“南珠之乡”的美誉。所產珍珠以颗硕圆润、沉重结实、色彩艷丽、宝光宝韵而扬名中外,素有“东珠”(日本珍珠)不如西珠(波斯湾珍珠),西珠不如南珠(合浦珍珠)之说。
  穿山甲:各地均有分佈,其中南寧、百色、柳州等地区较多。商品以货乾、片大、无爪甲、色鲜明、无肉附著、无死甲者為优。
  木蝴蝶:主產百色、河池、南寧地区各县、市。   鬱金:主產於横县、邕寧、钦州、上思、桂平等县、市。以货乾、整个、肥壮结实,直径0.8釐米以上,表皮灰白色、无鬚根者為佳。
  水半夏:主產於天等、贵县、上林、来宾、上思、宾阳等县、市。以个大、粉足、结实、外表淡黄色、内白色者為佳。1977年开始供应出口。
  草果:生產於那坡、靖西、田林、凌云、乐业等县。商品成个、饱满,外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味辛辣。  八角茴香:主產防城、龙州、寧明、凭祥、凌云、百色等县、市。商品成朵、无梗枝、无黑子、乾爽、色红、肥壮肉厚、味芳香,除药用外,多作调料用。
  石斛:主要分佈於隆林、西林、凌云、天峨、南丹、凤山等县。本区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广西主產药材尚有广防己、广豆根、地枫皮、桂圆肉、青天葵、金银花、千年健、鸡血藤等。  ——————————————————————————————  山东---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6)  《概况》  山东省位於黄河下游。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9万, 辖15个地、市,134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东临黄海,北接华北平原,泰沂山脉横亙中央,地形比较复杂。土地总面积中平原佔55﹪,山地佔20﹪,丘陵佔14.9﹪,洼地佔9﹪,河流湖泊佔1.1﹪。地形可分為泰沂山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三大部分。泰沂山区多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西起泰山,东至沂山自西向东构成一断续的略呈弧形的泰沂山脉,成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其中,以泰山為最高,海拔1,532米;沂山、鲁山、蒙山等峰顶海拔也都在1,000米以上;由中山向外逐渐降低為低山丘陵和山麓的冲积、洪积平原。胶莱河谷以东為胶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多為海拔200~300米的低山,自西向东有大泽山、艾山、昆仑山、伟德山等,构成一东西向的断续低山区。各山顶峰海拔一般在500~800米之间。青岛市的嶗山,顶峰海拔1,133米。鲁北、鲁西、鲁西南為黄泛平原。  本省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冬季晴朗乾燥,由於距海近,比华北平原其他地区较為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1~14℃,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1~-4℃,最热月7月份(沿海為8月)平均气温24~27℃。年日照时数2,400~2,800小时,无霜期180~220天。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土壤有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盐渍土等五大类。植被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及栽培植被。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99种,药用动物150种,矿物药17种,其他4种,共计1,470种。药材资源分佈:   胶东低山丘陵、沿海:以低山丘陵、沿海和胶莱平原為主,属海洋性气候,土壤适中,水源、光热充足,自然条件好,是本省药材生產基地之一。家种药材主要有北沙参、黄芩、黄芪、蔓荆子、薏苡仁、白朮、延胡索、西洋参、天麻、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枯梗、黄芩、遗志、柴胡、苍朮、半夏、桑螵蛸、丹参、酸枣仁、地榆、全蝎等;海產药材有海马、海龙、牡蠣、海螵蛸、海藻、鱼膘、海带、海浮石等。  渤海平原:以滨海缓平坡地和浅平洼地為主。分佈有大面积的滨海潮硷土,在黄河两侧和三角洲,因受黄河泛滥沉积的影响,分佈有滨海潮土。土地资源较多,為本省土地后备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黄河為主要灌溉水源。海岸线平直,滩涂广阔,眾多河流把大量营养物和有机质输送入海,水质肥沃,适宜於贝类的繁衍生长。黄河三角洲主要分佈有蒺藜、茵陈、青蒿、芦根、马鞭草和麻黄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地黄、菊花、牛蒡子、枸杞子、板蓝根、荆芥、决明子等;海產药材有海马、牡蠣、瓦楞子等。  鲁西鲁北平原:属於黄河决口泛滥改道而形成的黄泛平原。土壤以潮土為主,地势平坦,水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3~14℃。家种药材主要有枸杞子、菊花、地黄、牛蒡子、紫苏、丹参、白芍、牡丹皮、红花、山药、麦冬、桑椹子、天花粉等;野生药材有半夏、茵陈、罗布麻、葶藶子、苍耳子、益母草、蛇床子、青蒿、王不留行、马齿莧及芒硝等。  湖东平原、洼地、丘陵:為冲积平原,包括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构成盆地及山前平原与黄泛平原的交接洼地,洼地中心形成南四湖的   南北带状湖泊群。年降水量650~900亳米,水热条件优越,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是本省药材生產基地之一。家种药材主要有瓜蔞、桔梗、党参、丹参、白朮、板蓝根、金银花、玄参、太子参、猪牙皂等;野生药材有旱莲草、豨薟草、蔓荆子、茵陈、旋覆花等;水產药材有芡实、蒲黄、水蛭等。  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属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650~800毫米,小气候差异较大。土壤适中,中药资源丰富,是本省药材主產区,家种药材主要有金银花、爪蔞、地黄、川芎、牛膝、延胡索、黄芪、北沙参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远志、半夏、丹参、桔梗、黄芩、王不留行、三稜、蛇床子、徐长卿、天南星、马兜铃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蟾酥、蝉蜕、土鱉虫、刺猬皮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100种,其中传统品种12种,引种发展52种,野生变家种家养25种。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產量700万公斤。收购药材350种,年收购量1,5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金银花:主產临沂地区平邑、费县、苍山、日照等县、市。產品表面黄白,花蕾呈棒状,肥壮,气清香,质量较好,又称东银花,在国内外享有声誉。本省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北沙参:主產莱阳、牟平等县、市。商品条长柱形、去净栓皮、表面黄白色、质坚而脆、断面淡黄白色、有黄色木质心而著称。本省為地道產区,以“莱阳沙参”而著称。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  瓜蔞:主產长清、肥城、寧阳县,临沂、泰安、潍坊、烟臺等地有野生资源分佈。以个大、色泽好、仁多、糖分足、易保管而闻名,產品畅销国内外。  全蝎:分佈於青州、蒙阴、临胊、歷城、沂源等30多个县、市。以个大体肥、身乾、完整、全体绿褐色,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本省為地道主產区,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第一位。从50年代开始在栖霞县等地进行人工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  蟾酥:主產莒南、诸城、胶州等县、市。商品多加工成圆饼形,称“饼酥” ,外表茶褐色,半透明,断面光亮、角质状。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柏子仁:主產费县、平邑、沂水、苍山、枣庄等县、市。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以上,居第一位。  猪牙皂:主產邹县。產品无枝刺、荚果小而肉厚、弯如新月或猪獠牙,行销中国并出口。  黄芩:野生分佈於文登、胶南、沂南、沂水等县。以文登县產的最為著名,有“文芩”、“条芩”之称。胶南县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為本省商品生產基地。   香附:主產东明、荷泽、泰安等县、市。质优量大,供应省内外。  酸枣仁:主產沂水、蒙阴、莱芜、费县、歷城等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居第二位。  山东省的主產药材还有太子参、蔓荆子、远志、桔梗、白芍、牡丹皮、地黄、丹参等  ————————————————————————————  甘肃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8)    《概况》  甘肃省位於黄河上游。面积4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136万,辖14个地、州、市,85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处、整体地貌為山地型高原,主体海拔高度1,000~2,000米。岷山、西倾山、祁连山等主要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最高海拔5,564米。山地之间。分佈有河谷、丘陵、盆地、沙漠、戈壁、沼泽、冰川等多种地貌。 px=sI2_j_
  本省深居内陆,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微。主要為暖温带、温带半乾旱、乾旱气候。兼有少数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及部分高寒气候区。光照充足、气候乾燥,大部分地区冬季长而冷,夏季短而热、春长於秋。但由於全省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气候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明显。年平均气温由祁连山的0℃向北递升到8℃,向东南的白龙江流域递升到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东南白龙江流域,由-14℃递升到4℃,河西走廊-10℃左右;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北和向白龙江流域,由16℃递升到26℃,无霜期,甘南高原60天,河西走廊170多天,天水一带约180天。白龙江流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由北向南為30~860毫米。
  土壤主要有黄绵土、黄棕壤、灰钙土、灰褐土、草甸土等。东南部有保存较好的常绿针叶林原生植被,其餘多為山地草甸和次生林植被。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70种,药用动物214种,矿物药43种,共计1,527种。药材资源分佈:   陇南山地:东临陕西汉中盆地,南接川北山区。属亚热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森林面积大,生物资源丰富,為本省药材主產地,有”千年药乡”之称。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纹党参、大黄、红芪、杜仲、天麻、黄莲、连翘、云木香等;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九节菖蒲、黄芪、丹参、羌活、赤勺、辛夷、何首乌、山茱萸、独活、防风、川贝母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麝香、熊胆、豹骨等。
  陇东高原:东部為子午岭,西部為六盘山,中部表面平坦,川谷开阔,水热条件好。主要家种药材有大黄、柴胡、款冬花、知母、附子、黄芩、板蓝根、牡丹皮、杜仲、黄芪、荆芥等。野生药材產於东西两山区,主要有郁李仁、蕤仁、酸枣仁、秦艽、远志、淫羊藿、苦参、独活、茜草、桑寄生、马兜铃、地榆、地肤子、车前子等。北部分佈有较多甘草、麻黄资源。
  中部高原:為连绵起伏的黄土丘陵及沟壑,气候乾旱少雨,南部高山区及马衔山、哈思山等石质山地气候阴湿。家种药材主要有党参、当归、地黄等。野生药材主要有茵陈、青蒿、蒲公英、牛蒡子、地骨皮、赤芍、五味子、半夏、升麻、苍朮、桃仁、杏仁等。 *TG5G1
  甘南高原:属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东部山高林密,西部草原辽阔。分佈的野生药材主要有秦艽、羌活、川贝母、雪莲花、冬虫夏草、甘松、麝香、牛黄、鹿茸、熊胆等。栽培药材主要有大黄、红芪,并发展人工培植牛黄。
  河西走廊:南部為祁连山地。自然条件和分佈药材与甘南高原基本相似。中部农灌区主要有甘草、麻黄、红花、地骨皮、枸杞子、赤芍等药材。北部為沙漠棵岩,分佈有锁阳、肉蓯蓉等沙生植物药材。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50餘种,年种植面积26万亩(最多达45万亩) ,年產量3,000万公斤。收购药材320餘种。年收购量3,000多万公斤。
  《主產品种》
  当归:主產岷县、宕昌、漳县、渭源等县。有上千年种植歷史和丰富的栽培加工技术,產品粗壮、多肉、少枝、气香,享誉国内外。本省年產量佔中国80%以上。 :p}Ah&BxMl
  党参:纹党原為野生,分佈於陇南地区文县等地,现已进行家种,商品多供出口。白条党是60年代从山西引种成功后发展起来,主產陇西、定西、临洮、甘谷、秦安、会寧等县。本省年產量佔中国的50﹪以上。居第一位。產品供应中国和出口。
  红芪:分佈於陇南地区的凉爽高山区,主產武都、宕昌等县,现已进行人工种植。產品根长条直、皮红肉紧、味道甘美,多供出口。
  大黄:主產於礼县、宕昌、庄浪、华亭。经刮皮、切块、烘乾后,质坚实,气清香,断面锦纹明显,以“銓水大黄”驰名中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產量佔中国50﹪左右。
  甘草:主要野生药材。分佈於北部沙漠边缘的敦煌、安西、金塔、民勤、庆阳、环县、合水等县。从80年代开始,在民勤等县进行人工栽培试验取得新的进展。
  秦艽:分佈於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地,主產碌曲、玛曲、夏河、天祝、武威、肃南等高山草地。商品分萝卜艽、辫子艽两种。尤以甘南所產个大、色黄亮、气浓鬱、形如鸡腿。堪称质优。本省年收购量名列中国前茅。
  羌活:主產甘南、祁远山区各县,根茎呈环节状。断面辐射轮纹明显,气味清香。本省為西羌主產区之一。
  川贝母:又称珍珠贝或岷贝。原植物為甘肃贝母。主產岷县.临潭、迭部等县。现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麝香:林麝主要分佈於陇南;马麝分佈於甘南和祁连山地。80年代在文县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   龙骨:全省有龙骨矿点近百处。集中分佈於平凉、庆阳、天水地区。以石化良好、质地鬆脆的五花龙骨质量最佳。
  款冬花:主要分佈於静寧、灵臺、清水、天水、庆阳、卓尼、夏河等县,花蕾肥壮,色泽鲜亮,為本有主要调出药材之一。
  远志:生长於海拔2,700米以下的林地草丛,主產平凉、庆阳两地区。家种生长年限长,野生资源急遽减少,需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
  猪苓:分佈於以青冈、樺為主的阔叶林下,主產武都、宕昌、文县、康县等地。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已有少量人工栽培。
  赤芍:分佈於岷县、漳县、渭源、卓尼、天祝、张家川等地。
  丹参:分佈於康乐、和政、临夏、卓尼、临潭、合作等地。
  锁阳:分佈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安西、肃南、金塔、民勤、张掖等地。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左右,為第二大產区。  甘肃省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多的有武威地区(18%)、定西地区(16%)、甘南州(12%)、酒泉地区(12%)、陇南地区(11%)和庆阳地区(10%)。栽培药材多集中于中部干旱地区和陇南山区,年产量较大的有定西地区(50%)和陇南地区(34%)。大宗药材有当归、党参、大黄、红芪、甘草、秦艽、羌活、款冬花、远志、赤芍、猪苓、麝香及鹿茸等。  ——————————————————————————————  山西---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2)    《概况》  山西省位於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地区。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731万,辖11个地、市,118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又称山西高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境内平原、臺地、丘陵、低山、中山、高山互相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最高的五臺山主峰海拔3,058米,最低处在垣曲县黄河谷地,海拔仅245米,高低相差2,800米。境内由北往南有恒山、五臺山、繫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大多海拔超过1,500米,山地佔全省总面积70﹪以上。省内河流属海河与黄河两大水系,主要有汾河、涑水河、昕水河、滹沱河、桑乾河、漳河等。  本省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春季较长多风沙,夏季短而多雨,秋季短暂温和,冬季寒冷乾燥,且南北差异突出,垂直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4~1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2~-12℃,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2~27℃,≧10℃积温2,500~4,500℃,无霜期北部110~140天,中部170~190天,南部200~220天。年降水量400~650毫米。  本省土壤,南部為森林草原褐土,北部為乾草原栗钙土,中部為森林草原向乾草原过渡的灰褐土。植被南部和东南部以落叶阔叶林和落叶灌丛為主,中部以次生针叶林及落叶灌丛為主,北部及西北部属温带灌草丛和半乾旱草原。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953种,药用动物133种,矿物药30种,共计1,116种。药材资源多分佈在六大山脉:  中条山山脉:本省药材主要分佈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针阔叶混交林区生长有金莲花、秦艽、祖师麻、九节菖蒲、瑞香狼毒、马先蒿、太白贝母、连翘、伸筋草等。在海拔800~2,000米阳坡的阔叶林区,分佈的药材近300种,主要有五味子、杏仁、桃仁、穿山龙、玉竹、连翘、山楂、五倍子、黄精、九节菖蒲、天冬、藁本、独活、淫羊藿、石韦、天南星、七叶一枝花等。在海拔800米以下分佈有远志、防风、苍朮、茜草、柴胡、桔梗、酸枣仁、地榆、丹参、金银花、瓜蔞、茵陈、益母草、香附、柴胡等。动、矿物药材主要有豹骨、鹿茸、麝香、石膏、龙骨、芒硝等。
  吕梁山脉:在海拔1,200~1,400米的平川丘陵区,主要分佈有甘草、远志、地骨皮、桃仁、杏仁、艾叶、麻黄等170多种药材。在海拔1,400~1,800米的林牧区,分佈有190多种药材,主要有黄柏、酸枣仁、金银花、黄芩、柴胡、苍朮、赤芍、黄精、玉竹、知母、丹参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灌丛疏林区.分佈有侧柏叶、柏子仁、卷柏、秦艽等。动、矿物药材主要有麝香、鹿茸、全蝎、鱉甲。滑石、蒙石、龙骨、紫石英、鐘乳石、磁石等。  五臺山、恒山山脉:森林、草场丰富,有野生药材生长的良好环境,分佈有300多种药材,主要有党参(臺党)、黄芪、柴胡、黄精、羌活、黄芩、甘草、远志、玉竹、独活、麻黄、升麻、苍朮、藁本、桃仁、桔梗、知母、薤白、白头翁、王不留行、夏枯草、地榆、苦参、银柴胡、地肤子、铁线莲、猪苓、豹骨、麝香等。
  太岳山脉:森林覆盖率高,雨量充足,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分佈有390多种药材。其中植物药材有连翘、地黄、玄参、知母、柴胡、丹参、酸枣仁、远志、黄芩、荆芥、苍朮、赤芍、黄精、山叶、菟丝子、威灵仙、木通、槐米、草乌等;动物药材有豹骨、牛黄、麝香、鹿茸、全蝎、鱉甲、五灵脂等;矿物药材有花蕊石、蛇含石、鐘乳石、硫黄、龙骨等。
  太行山脉:分佈有中药材460多种,主要有黄芩、连翘、柴胡、酸枣仁、知母、地榆、仙鹤草、侧柏叶、独活、苍朮、苦参、益母草、茵陈、桔梗、丹参、五灵脂、玉竹、远志、苍耳子等。
  《利用现状》
  栽培和养殖药材近70种。其中传统品种49种,野生变家种(养)20种。年种植面积12万亩,年產量1100万公斤,收购药材185种,年收购量1,3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党参:主產晋东南、忻州地区的平顺、黎城、陵川、壶关、武乡、襄垣、屯留、五臺、静乐、寧武等县。五臺山区分佈的野生党参习称“臺党”,以芦头大(狮子头)、根茎粗长、环生横纹而独具一格,视為珍品;平顺等地栽培的“潞党”為地道药材,质量颇好。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黄芪:野生分佈雁北地区,现多為栽培。主產浑源、应县、繁峙、代县等县。所產黄芪以主根粗长、分枝少、豆腥气浓、粉性大、品质优异、加工精细而闻名中外。本省為中国地道主產区。
  连翘:分佈於中条山和吕梁山区,主產浮山、安泽、翼城、闻喜等县。本省年收购量约佔中国的40﹪,居第一位。
  款冬花:全省各地均有分佈。主產原平、榆社、寿阳、阳曲、兴县、忻县、汾阳、静乐等县。以花蕾大、色泽鲜艷而畅销省内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地黄:主產於运城、临汾、晋东南等地区。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黄芩:全省90多个县有分佈,主產交城、娄烦、忻州、和顺、寿阳、五臺等县、市。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20﹪左右,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远志:全省各地均有分佈,主產芮城、稷山、闻喜、夏县、乡寧、蒲县、忻县、临县等地。以条粗、肉厚畅销国内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知母:主要分佈在榆社、孟县、稷山、沁县、阳曲等地。以色白肉厚质密而畅销省内外。
  酸枣仁:全省大部分山区有分佈,主產石楼、永和、浮山、吉县、沁县、盂县、武乡、黎城等县。以粒大饱满、有光泽,质地优良畅销省内外。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柴胡:主產阳高、天镇、应县、朔县、车武、神池等县。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九节菖蒲:主要分佈在中条山区的舜王坪、絳县、垣曲、翼城、阳城等地。 .
  猪苓:分佈於吕梁、中条、太岳山区,主產安泽、古县、垣曲、介休、沁源、沁水、寧武、神池、交城、左权等县。野生变家种研究成功后,已有少量种植。   藁本:全省大部分地区有分佈。主產交城、灵谷、平陆、夏县、翼城.屯留等县。
  龙骨:分佈於临县、陵川、壶关、平顺、长子、安泽、沁源等县。 @zM-E}M?b
  山西主產药材除以上品种外,尚有麻黄、甘草、山药、山楂、山茱萸、桔梗、丹参、五灵脂等也享有一定的声誉。  ——————————————————————————————  辽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14)    《概况》  辽寧省位於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826万,辖13个市,100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本省地势由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东西两侧為低山丘陵,约佔全省总面积的60﹪,中部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长方形平原,约佔30﹪,水面及其他约佔10﹪。全省可划分為东部山地丘陵、西部低山丘陵、中部平原三大部分。南面濒临黄海、渤海,海岸线长2,100公里。水系发达,主要分属鸭绿江、太子河、浑河、绕阳河及大、小凌河等流域,水利资源型富。  本省属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短促多风。年平均气温4~10℃,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18℃,最热月7月份(沿海為8月)平均气温22~26℃。≧10℃积温3,400~3,800℃。年日照时数2,387~2,917小时。无霜期125~200天。年降水量400~1,200毫米,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  土壤主要有棕色森林土、褐土、水稻土、砂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盐硷土等土类。植被除东部山区属温带针阔混交林和西北部属温带森林草原外.大部分地区属於暖温带落叶林。中部平原多闢為耕地,仅零星分佈著一些草甸植被。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37种,药用动物380种,矿物药63种,共计1,680种。药材资源分佈:  东部山地丘陵:长白山支脉吉林哈达岭、龙岗山(海拔1,000米左右)為本区山脉的骨干。老秃顶、花脖山、牛毛大山等山峰,海拔在1,300米以上,其餘山地多在500米上下,為省内主要林区,森林覆盖率达54.6﹪。年平均气5.1~6.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野生药材主要有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关黄柏、关木通、威灵仙、升麻、刺五加、刺人参、淫羊藿、马兜铃、知母、藜芦、手掌参、藁本、百合、石韦.拳参、糙苏、白头翁、野刺玫、卫茅、山楂、树舌、云芝、猴头、獼猴桃等。家种药材主要有人参、细辛、平贝母、黄芪、桔梗、天麻等。动物药材主要有熊胆、蛤蟆油、刺猬皮、蜂房、蟾酥、桑螵蛸等,也是全省的养鹿基地。  南部為辽东半岛,是东部山地继续向南延伸部份,直达黄海、渤海之滨,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600毫米。野生药材主要有瓜蔞、紫草、知母、北沙参、半夏、威灵仙、山花椒、白鲜皮、莞花等。栽培药材主要有菊花、枸杞子、玄参、丹参、金银花、杜仲、连翘等。矿物药材有滑石、赭石、紫石英等。海產药材有石决明、海马、海龙、瓦楞子、牡蠣、昆布、海星、海螵蛸、海藻等。此外,在庄河县仙人洞地区,还残留著部分亚热带药用植物三椏乌药、海州常山、八角枫、白檀山矾、山紫珠等。
  西部低山丘陵:与河北省东部低山丘陵连接,是内蒙古高原和潦河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為500~650毫米。气候较乾旱,植被覆盖率低。野生药材主要有黄芩、远志、酸枣仁、槐米、赤芍、玉竹、柏子仁、知母、柴胡、苍朮、秦艽、甘草、麻黄、威灵仙、沙苑子、沙棘、蒺藜、地构叶、漏芦、百里香、茛菪、棘豆等。家种药材主要有党参、红花、北沙参、白芍、地黄、小茴香、决明子、王不留行、板蓝根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鱉甲等。矿物药材有龙骨、麦饭石等。  中部辽河平原:北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6.7~8.4℃,年降水量550~750毫米。植被為草甸、草地及大面积水田和湿生草木植被佔优势。野生药材主要有罗布麻、五加皮、芦根、地锦草、水菖蒲、蒲黄、三稜、莲子、芡实、白茅根、蒲公英、茵陈、旋覆花、车前子等。家种药材主要有薏苡仁等。动物药材有珍珠、珍珠母。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50餘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年种植面积3万亩,年產量130万公斤。收购药材200餘种,年收购量7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人参:主產於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开原、西丰、辽阳、绥中等县、市。本省年產量居中国第二位,供应中国和出口。特别是宽甸县石柱子村栽培的山参型人参,又称“石柱参”,已有200年的歷史。石柱参芦长、体形美、皮细、纹深、皮条鬚、鬚上有珍珠疙瘩,是中国栽培人参中的珍品。  细辛:主產於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等县。香气浓、质量好.素称“辽细辛”。由於野生资源减少,已变為人工栽培。本省年收购量佔中国30﹪以上,居第二位。  五味子:主產桓仁、本溪、新宾、清原、抚顺、凤城、宽甸、岫岩、辽阳等县、市。果实粒大、色红、柔润有油性,质量好,有“辽五味”之称。过去依靠野生资源,现已在昌图、盖县、大连等县、市进行栽培。  黄芪:栽培於桓仁、本溪、辽阳等县。產品供应省内外。  薏苡仁:主產於中部辽河平原的新民、辽中等县。质量好,栽培歷史悠久。正常年產量在百万公斤以上,供应省外和出口。  鹿茸:主產於西丰、新宾、桓仁等县。饲养梅花鹿歷史悠久,建有大型国营养鹿场及集体养鹿场。鹿茸供应省内外及出口。  石决明:分佈於大连、新金、庄河、兴城等地的沿海水域。本省為中国主產区之一。  黄芩:主產於建昌、建平、喀左、凌原、朝阳、绥中、阜新等县、市。  黄柏:主產於本溪、桓仁、宽甸、凤城、新宾、清原等县、市。  威灵仙:省内各山区均有分佈,主產於大连、金县、桓仁、新宾、盖县、营口、朝阳等县、市。  升麻:主產於桓仁、新宾、清原、本溪、凤城、宽甸等县、市。  辽寧省的主產药材还有平贝母、党参、紫草、龙胆、柴胡、酸枣仁、全蝎、蛤蟆油、蟾酥以及海马、海螵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省---中国药材产地介绍系列(6)    《概况》  贵州省位於云贵高原东部。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144万,辖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  《自然环境》  全省统称贵州高原,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海拔约1,000米,地势西部较高,中部稍低。高原山地佔全省总面积的87﹪,丘陵佔10﹪,盆地佔3﹪。境内北有大娄山脉,南有苗岭山脉;东有武陵山脉。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等。  本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绝大部分地区四季不甚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温和,阴雨天多。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0~28℃。≧10℃积温2,700~5,520℃。无霜期260~280天;年降水量1,100~1,500毫米。  土壤以黄壤為主,依次為石灰土、红壤、黄棕壤、紫色土、山地灌丛草甸土、赤红壤、红褐土及水稻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北部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部為半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南部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為湿润性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次生针叶林。  《药材资源》  据调查统计,全市有药用植物3,927种,药用动物289种,矿物药78种,共计4,294种。药材资源分佈:  黔东北低山丘陵:武陵山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其主峰梵净山為著名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降雨较多,森林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吴茱萸、杜仲、天麻、厚朴、半夏、白朮、麦冬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银花、百合、天冬、白及、黄精、钩藤、续断、五倍子、何首乌、金果欖等;动物药材有鱉甲、乌梢蛇、蘄蛇、灵猫香等;矿物药材有硃砂、雄黄等。  黔东南低中山丘陵:以低中山為主,东部西部起伏较小,森林覆盖面积达33﹪以上,中部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气候温暖湿润。家种药材主要有茯苓、杜仲、厚朴、菊花、山药、瓜蔞、黄柏、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南沙参、龙胆、白及、天冬、黄精、天麻、前胡、钩藤、通草、山慈菇、射干等;动物药材有穿山甲、乌梢蛇、蘄蛇等;矿物药材有硃砂、石膏等。  黔南山原山地河谷:以中低山、河谷為主。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砂仁、艾纳香、通草、木蝴蝶、乌梅、木瓜、桔梗、三七、木鱉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马檳榔、通草、木蝴蝶、石斛、何首乌、续断、黄精、五倍子、南沙参、桔梗、龙胆、薑黄、金银花、桃仁、百部、白及、仙茅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乌梢蛇等。  黔西高原山地:高原破碎、地貌切割,相对高差大。气候悬殊,河谷温暖、山地温凉、高原寒冷,植被呈多样性。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天麻、党参、川牛膝、薑黄、乌梅、桃仁、三七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天冬、黄精、茯苓、续断、天南星、黄芩、何首乌、五倍子、独活、半夏、南沙参、龙胆、白及、草乌、玉竹、赤芍、秦艽、防风、山慈菇等;动物药材主要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
  黔西北中山山地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因地形地貌复杂,形成多种生态环境和多样局部小气候。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党参、吴茱萸、云木香、薏苡仁、白朮、乌梅、泽泻、火麻仁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天麻、黔党参、雨沙参、天冬、白及、何首乌、金银花、五倍子、石斛、山慈菇、续断、黄精、茯苓、独活、川牛膝、天南星、玄参、猪苓、防风、前胡、钩藤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硫黄、滑石、寒水石等。  黔北山原山地:北部以中山峡谷较多,南部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无霜期较长。气温较高。家种药材主要有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金银花、白芍、白芷、黄连、桑白皮、玄参、梔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五倍子、天冬、续断、百合、石斛、葛根、白及、何首乌、南沙参、雷丸、黄精、天花粉、夏枯草、草乌等;动物药材有九香虫、乌梢蛇、蘄蛇、土鱉虫、麝香等;矿物药材有硃砂、水银、雄黄.石膏、芒硝等。  黔中山原山地:位於本省中部。地形起伏较大,间有山间平原。气候湿润温和、水热资源丰富。家种药材主要有天麻、杜仲、厚朴、黄柏、西洋参、鱼腥草、乾薑、木瓜、山药;野生药材主要有何首乌、草乌、威灵仙、南沙参、续断、半夏、天冬、射干、五倍子、石菖蒲、白及、前胡、梔子、桔梗、大黄、夏枯草、苍耳子等;动物药材有麝香、穿山甲、牛黄、乌梢蛇等;矿物药材有石燕、石膏、滑石、花蕊石、鹅管石、赭石等。  《利用现状》  栽培、养殖药材近百种。年种植面积2万多亩,年產量50万公斤。收购药材350种。年收购量1,100万公斤。  《主產品种》  天麻:地道药材。主產遵义、毕节、贵阳等地、市。以个大体重、质坚实、色黄白、半透明。享有“贵天麻” 之美誉。省内已建成多处生產基地。  杜仲:地道药材。50年代就在遵义县建有国营杜仲林场,全省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產遵义、湄潭、正安等地,以片张厚大、平整、色泽暗紫、无粗皮、断面胶丝如棉而著称。  吴茱萸:主產铜仁、遵义地区。栽培歷史悠久。商品表面绿褐、气香浓鬱。本省年產量佔中国20﹪以上。居首位。   五倍子:地道药材。全有广泛分佈,主產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州。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首位。   硃砂:地道药材。主產万山特区。具有纯净无杂质、顏色鲜红、具金刚石般光泽的特色。產量、质量均為中国之冠。   天冬:地道药材。主產遵义、毕节、黔西南等地、州。商品个大、体重、肥壮、去皮净、色黄白、油润、呈半透明状。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二位。  南沙参:大部分地区有分佈。以遵义、铜仁、黔南等地、州為多。收购量大,多销省外。
  通草:主產望謨、罗甸、兴义、务川等县。商品加工精细,色白、体轻,分通方、通片、通花等规格。  天然冰片:本省特產。係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经加工精製而成。主產罗甸、望謨两县。以片薄如羽、色白如雪、透明加冰、气味辛凉而浓烈、捏之成粉、烧后无渣者佳。  石斛:主產兴义、安龙、罗甸、赤水、习水等县。习称黄草,乾货分大、中、小三类,亦有鲜石斛供应市场。   除上述品种外,黄柏、桔梗、半夏、黄精、茯苓、续断、钩藤、马檳榔、木蝴蝶、何首乌、白及、草乌、雷丸、金银花、白芍、天南星、麝香、穿山甲、雄黄等药材也有一定的优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亳州中药材市场,很多的。你去那里看看、
  常见植物药材简介:http://www.ytbcgm.com/knowledge/zwl/  你可以去这里看看
  我以为白芍只有亳州有呢?原来其他也有啊?就是不知道多不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种植什么药材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