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研究生倒在导师饭局后导师我研一就开始让我一周从老家去学校参加我师门的小会,每次要交论文,但是我上完大学,

南邮25岁研究生跳楼自杀 前导师被停职接受调查
(原标题:南邮研究生跳楼自杀,曾抱怨“导师不让毕业”:前导师被停职)
蒋同学自杀前夕与同学的聊天记录蒋同学自杀前夕与同学的聊天记录1月25日上午9点,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南京邮电大学综合科研大楼,计算机学院研三的学生蒋华文从9楼一坠而下,结束了自己25岁的生命。澎湃新闻采访获悉,就在自杀前夕,蒋华文曾在QQ上向自己的一位朋友倾诉:“好伤心”、“最近好孤独”。朋友追问他为何会这样,他回复说:“考上个研究生却无法毕业”,“因为导师不让毕业”,“就是快死的感觉。”蒋华文说。蒋华文跳楼事件,很快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在知名问答社区“知乎”上,话题“如何看待2016 年1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院研究生跳楼?”,有17500多人关注。对这个问题的其中一则匿名答复,已获得了1.4万的赞同。网络上,有知情人将蒋华文自杀与其前任导师张代远教授联系在了一起。在“知乎”上,多名自称张代远曾经的研究生发文曝光该教师的一些言行。澎湃新闻记者多次电话或短信联系张代元教授,均未获回应。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1月27日晚发文表示,“我校研究生蒋同学不幸坠亡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相关帖子,学校对网帖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已着手进行调查核实,并将依法依规处理。”1月29日晚上8点左右,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再次通报称,针对网帖反映的相关问题,学校成立了专门调查组。调查组已找校内外相关人员和张代远进行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学校研究决定:取消张代远硕士生导师资格,停止其一切教职活动并接受学校进一步调查。学校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白发人送黑发人,家属称小伙子不可能患抑郁症1月28日清晨6点多,南京上空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坐在南瑞路9号某酒店大堂里的田三林,一脸的满脸的茫然。她被一群亲戚围在中间,身边一个清瘦的中年男子呆呆地坐在他的身边。蒋华文的一位亲戚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田三林是蒋华文的母亲,坐在她身边那个清瘦的男子则是蒋华文的父亲。他们到南京已有两三天了,但一直没见到孩子。“发车了,家属准备上车!”早上7点正,南邮的校车准点停在了该酒店的门口,家属陆续上车。澎湃新闻记者上车后发现,学校在家属车上还安排了校医,并告诉家属,如果出现不适,立刻告诉校医。从酒店到南京殡仪馆大约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个过程中,车里异常安静。抵达殡仪馆,家属们陆续下车。蒋华文的嫂子说:“华文的父母亲应该是懵了,他们不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这样走了”。当日上午9点,在殡仪馆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当蒋华文的照片被放在灵柩前,所有的人开始失控,他们的泪水夺眶而出,悲恸的呼喊声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照片上,穿着黑色西装的蒋华文帅气、稚嫩的脸庞不禁让人悲从心来。蒋的亲姨情绪过于激动,致使维持现场的校方工作人员几乎快要控制不住,大呼:“请家属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南邮!”蒋华文的亲姨告诉澎湃新闻,蒋华文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她经常帮助带看孩子。她比划着蒋小时候的个头回忆道,“他这么小,我就带他。小时候就很乖,长得又漂亮。孩子老实得不行,他怎么能就这么去了呢?……”“家里还有三个老人,有一个老人已经知道这事了,急着要赶到南京来。”蒋华文的嫂子说,自古最让人伤心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但你看看,他父母的头发还没有全白,唯一的儿子就这样没了。”蒋华文的嫂子说,“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怀疑蒋华文是否得了抑郁症,因为一般抑郁症患者也不会留遗书的。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华文留下一个字。但是我们这个家庭,依据我们对华文的了解,他是不可能得抑郁症的。”家属称,他们在与生前的蒋华文接触时,从未有人察觉到蒋华文有情绪抑郁的一面。人老实本分,读研期间更换了导师1991年出生的蒋华文系江苏兴化人,家境一般,父亲在一家工厂上班,母亲没有固定工作,主要以做家政服务为主。据从小和蒋华文一起长大的表哥戴杰介绍,蒋华文从小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虽然成绩属于中等水平,但性格非常好,爱玩爱闹,高中毕业后考上无锡一家大专学校,随后又从无锡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念本科,2014年成为南邮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为张代远教授。“研一的时候,他性格挺好的,还经常在宿舍里跟我聊天。我们聊天的话题也非常生活化,也会谈到女生,他说想去追某个女生,但应该没有真正的去谈一次恋爱。”和蒋华文住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小邱(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蒋非常喜欢打篮球,研一的时候,有时间蒋就和同学去打球。“除了性格好,他的心理年龄要比同龄人小,人非常本分和老实,是个极为淳朴的同学”。小邱表示,但到了研究生二年级,蒋华文的性格逐渐开始有了变化——“开始变得有些自闭,不再爱跟同学多交流,也不再喜欢打篮球”。当时,小邱已经找到了实习的地方,因此研二时,他便没有再住校,后来与蒋华文也逐渐疏远。“我最后一次见他是今年的1月22日,当时一大早我准备回家了,他还在睡觉。没想到3天后就发生这样的事情。”小邱告诉澎湃新闻,研二的时候,蒋华文曾搬出了学校,在外面租了一间房间,后来蒋华文又搬回来学校里住了。蒋华文在研二那年前后发生了什么?蒋的性情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没有人能清晰地得出原因,但了解情况的人都将其指向蒋华文的“延期毕业”。“他的事情我多少也有所耳闻。听说他之前的导师(张代远)一直不给他通过毕业论文,他后来换了一个导师。这在计算机学院,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换研究生中途换导师的事。”南邮大通讯专业研三的一位同学子尧(化名)对澎湃新闻说,“按理说,换了导师后,他的心理压力应该会有所减少。为什么还是会选择这种方式?”关于蒋华文更换导师事宜,蒋的后任导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章韵仅模糊地表示,“我只是接受了学院安排的工作”。“本来以为他(蒋华文)已开始和同学们讨论学术问题了,应该是好起来了,不料却不是这样……”毕业生回忆:张代远穿着睡衣在家里视频点名蒋华文跳楼的事情发生后,网上很快就有数篇声讨张代远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列举了张代远的“几宗罪”:做助教没有交通补贴,上缴实习工资,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等。南邮大一名也曾是张代远的研究生、目前已毕业工作的方胜(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是2011级的学生,当时,他们那一届曾经有多名研究生被张代远集体做了延迟毕业处理。“当时他说我们小论文有问题,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一般来说,有人不合格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怎么可能六个人都不合格?除了毕业论文,本来我们还应该交一篇小论文就可以毕业,但他却让我们又交了2篇英文小论文。”方胜说。据方胜回忆,“我们有个教研室在三牌楼校区科研楼8楼,但他从来没去过。我在那研究生三年一次都没见过他,他从来都不去。他每周一、三、五,通过qq视频点名,每逢他点名的时候,我们必须坐在教研室里等他点名。他每次点名都是穿着个睡衣呆在家里面。”方胜说,张代远还负责南邮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本科生主要在南邮的仙林校区,离研究生所在的三牌楼校区非常远,车程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和研究生一样,张代远也在每周一、三、五,点本科生的名,为此,本科生每次点名,都要从仙林花费一个小时坐车赶到三牌楼。”“他平时会在下午3点半点名,但有时在点名前的十几分钟突然说‘今天不点名了’。本科生已经坐车来了,却要告诉人家、叫人家回去,这样有很多次。但是他自己从来不和本科生说‘不用来了’,每次都让我们研究生当面通知这些本科生,我当时特别不好意思把这个事和这些学生说出口,他们太可怜了。”方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开始接触张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张特别严厉”,他还认为是说张“严师出高徒”,但其实并不是。对于上缴实习费的事情,方胜也证实了确有此事。他表示,从2005级后,张代远的研究生在实习结束后都会上缴“实习费”给张。“我研二时,在北京实习了10个月左右。我实习回来后,除去自己开销,我还剩下5000多块钱,给了张4000块。”方胜说,学生实习回来后,张代远会把每个学生喊到办公室,跟你谈论论文问题,学生们就把钱放在信封里交给了他。“在你实习前,他会让你填一个表,那个表上有实习的单位,也有实习工资。你不填,他不会让你实习。他曾经打过电话联系过实习单位,去查你的那个工资,到底是不是你表上所填的金额,是不是故意少报或者漏报了。”方胜告诉澎湃新闻,研究生发小论文,一篇英文小论文版面费要交2000元。其他的师门都是老师发,学生并不会出这份钱,因为学校会出这份钱,老师会去学校报销。“而张代远让研究生自己交了这2000块版面费后,还要走了学生的发票。有些学生实在没钱了,他就说,你们打个欠条给我,毕业前必须还钱。”对于上述对张代远的指控,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章韵回复澎湃新闻说,“关于网上说的事,许多(事情)我们也刚知道,或者说不知道这么多(事情),因为学校里各位老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学校会调查的,我认为也会公正处理的。”家属希望张代远出席告别会未果据南邮公开资料显示,张代远于1999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张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澎湃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在蒋华文跟张代远读研究生期间,张代远在蒋的论文中期检查考核上写了一些对蒋极其不利的评价。在学生论文工作态度一栏中,张填写着“很不认真”这样的评语。按目前进度,导师认为能否按时完成学位论文一栏,张则写出“不可能”。检查评定等级中也说明“实际完成工作量较少,近期也无望出成果”。在学生是否擅自外出实习一栏中,显示“是”。与蒋华文本科与研究生都同班的小强(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蒋华文在校期间非常认真。张代远后来之所以对蒋不闻不问,与蒋在校期间不上缴实习费有很大关系。从1月25日到1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张代远的手机,均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给他发了多条短信,他也一直未回。根据张代远公布的邮箱及QQ号,澎湃新闻记者多次添加也未果。澎湃新闻记者前往张代远曾留给学生的“家庭地址”,家中也一直无人。据张代远的邻居说,张出门的时间与一般人“不太一样”,“很少见到张本人”。
蒋华文的表哥戴杰说,表弟离开后,家属从网上了解到一些信息,他们对校方说,希望张代远能参加孩子的告别会。如果张代远参加了告别会,家属也就原谅他了。但当天张代远并没有出现在告别会上。1月27日晚22时,南京邮电大学官方微博发文表示,“我校研究生蒋同学不幸坠亡事件发生后,网络上出现相关帖子,学校对网帖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已着手进行调查核实,并将依法依规处理。”据了解,南京警方已将蒋华文生前使用过的电脑和手机拿到了警局。警方告诉家属,因为电脑与手机均有密码,目前警方还未能打开。1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致电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中央门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更多消息。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珊珊_NN5647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Science Research(101)
如果你不是中科大少年班这种十来岁就大一的情况,你读大学了就是成年人。你睡懒觉、玩游戏什么的,本来是不由得别人去限制你,后果也是你自己负责的。如果把你当成年人看待,我不能强迫你不玩游戏。而且让你不玩游戏,跟你能学到东西,完全没有必然联系。成年人了自己管不了自己还要人管?那种非要学生怎样怎样不然就不让毕业不让签字不让干嘛的导师是自己有问题,那些要打卡上班实行年假制周六日不休息的课题组研究性质是堆砌性的。像华大基因那样的,是劳动密集型;还有很多工科课题组导师的活是企业的也不具有什么不确定性只要去干就能出结果,干得多就赚得多。那就会产生把学生当员工来管的情况每天还打卡。物理,基础研究领域,这真是不见得你天天看文献看书学习或者天天做实验你就能很好,因为这种研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天睡觉不来实验室只要能交货我管啥呢?什么玩不玩游戏几点来实验室根本不是重点。要是一个学生就是不爱搞科研你成功让它天天准点来实验室了也不玩游戏不上网页了又能怎么样?归根结底就是你们是成年人了!应该经常默念这句话。
你提供的信息看不出这个导师严不严,他多长时间开一次组会,学生投文章他过不过目?要不要修改?修改要求到多细?假如他让别的年轻老师带学生,那他本人过不过问?他收纳留校的年轻老师本身都严不严?多久开一次组会(讲实验进展的那种,不是论文交流会)?组会上他tough不tough?对科学问题他较不较真?对学生掌握理论要求高不高?你想学到东西没谁拦着你呀。
世界上确实有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和员工。但我觉得做学问应该首先讲究人的尊严。没有尊严的人做学问干什么?这是需求层次。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以尊严再去谈学术上的追求。成年人的岁数了把对方当小孩管、骂、限、罚,就是有损他的尊严。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看了你的描述,如果你在我们学校,和我一个专业,我都觉得你是我的同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提醒你,你读研究生了,早就是成年人了,你的人生要自己把握了,自己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家长,更不是你的导师。
因为情形类似,我就说说我的经历。
首先,明确目的。
我读研目的很明确,我将来要做科研,读博是必须的。那么所有的努力就朝这个方向去。
大老板手下一般会有小老板或者已经是老师的师兄,我就去和他们混。我很感谢我有一个基本上等于是我导师的师兄。
我看文献,想点子,然后就和他讨论,他也给我很多指点。还提供了一套程序的代码和思想给我,没有这个,我的博士论文就不可能这么快出的来。
老板不管意味着你的学术思想是自由的,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刚开始,你可能觉得寸步难行,毕业后你就知道好处了。做老板的课题,上手快,发文章也好,但是毕业后,很多人就会碰到困难,没有自己的点子,独立开展研究。
自己想课题,多读文献,多听报告,多交流。
老板不管,意味着时间是自由的。这是把双刃剑。我硕博一共读了5年,属于正常毕业。期间,老板不咋个管,所以我花了不少时间挣钱。这个有利有弊,坏处是,我师兄说我如果不干这个,至少再早一年毕业,或者论文再提高一个档次。好处是博士期间就有不错收入,而且一直和业界又不错的关系网,一毕业,就可以开展一些业务联系。
再说点怎么挣钱的事情吧,可能大家会关心&&。
第一笔钱是我一个师兄看我成天不务正业的做网站,编软件卖,抄书去出版。他实在看不下去了,让我算一个桥的抗震,那时候我才研一什么是ansys都搞不懂 更别说抗震了 。
我师兄手把手教我,三天搞定了 给了我1000块钱。
第二次是个建筑设计院的师兄,方案中有个桥,为了让桥的样子靠谱一点 让我画了个立交桥的平面,还送了我一本规范,我也是第一次做,一天时间,给了我1000。
第三次是去设计院工作的师兄,让我评估一个桥,我还是第一次做,还和他跑了几次现场。这次挣了15000。更重要的是和他们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后来他们单位的计算我基本上都包了,或者由我找人做,我就升级成包工头了,直到现在。
慢慢局面就打开了。
中间还给成都铁路局做了个项目管理系统,挣了2-3万,这是我最后悔的项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挣钱方面,我的经验是,
首先,不要太在乎钱,到现在为止,我的大部分企业项目都是现做再谈钱,他们也没怎么亏待我。
其次,一定要认真做,无论多么小的事情。合作一两次后,设计院的其他人就说,徐博士还是可以,他会把我们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认真做,可以和他合作。
最后,胆子要大,相信自己能力,比起科研来,生产难度小,没啥搞不定的,哪怕第一次做。
总之,还是一句话,成年人,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
(不知道,这次跑题没有)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老师严不严跟自己学不学得到东西没有必然的关系,上面各位的高论都很有道理,我也是研究生毕业没多久,就补充一个感悟:能否学到东西的主要因素在于导师给你提供的项目和平台,包括人脉,当然你的学校和学院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掌握资源的程度也很有关系。
如果不幸遇到了一个又严厉但是又没很高水平的导师……恭喜你,那才是真学不到东西,变成了打杂两三年。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研究生生活过去一年了,第一次来知乎回答问题,说点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导师不严厉,不代表不负责任。你现在还没正式入学,导师没让你帮着干活也正常。我导师也是学科大牛,还是学校高层,人很好,对所有人都很和善,从来不会指着鼻子训谁那种。
其次,既然你导师是大牛,那么他对学术的态度一定是非常严谨的,所以只要好好跟着导师混,结果肯定不会差。既然你导师今年招了6-7个人,那么多,一般都2-3个,他自己肯定是有计划的,不然他白养着你们??他又不傻。。。可能后面项目会比较多,所以不要担心没活干。就算现在或者刚开学的时候真的没活干,你可以看看导师和师兄师姐们之前发表的学术论文,了解师门研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至于怎么利用资源,我建议你要想好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对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如果找不到兴趣所在,可以在师兄师姐们近期的论文中做些拓展或者选择。整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或者能大体确定几个方向,然后主动约导师(最好是邮件的方式哈),沟通一下,简要说明一下自己的想法,多听他的意见,让导师觉得你有在思考,有在做学术;如果导师忙,没时间见面,可以把整理的思路email给他,说的详细一点,突出重点。如果这样的事多几次,而且每次都是上一次汇报讨论的延续和深入的话,你会在导师心中有一个不错的印象(被导师看重是极大的鼓励,你的自制力会乖乖的提升,动力十足),也会尽早确定研究方向,不至于让你迷茫太久。。。
最后,跟同门们处理关系。我们师门每周开例会,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做汇报,然后提出自己的困惑,大家给意见去解答,你们也会有这样的学术活动,不一定是每周咯。。。例会上重点是要虚心听,认真听,跟着思考,师兄师姐们说的内容如果你不懂可以问,但是要注意态度,尤其是提意见的时候。插一句,我同级的一个女生,给师姐提意见的时候,基本上是模仿导师的口吻,汗吧,所以师姐们对她的印象就可想而知了,还有一次直接被师兄无视了。。。所以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慎重,时刻记着要尊重,以后对待师弟师妹也一样。接着说,平时在教研室,要跟师兄师姐们处好关系,谈不上是巴结,但是一定不要吝啬请客跑腿什么的,勤快点总没错的,人的相处就是礼尚往来嘛~切记要找一两个师兄师姐成为好朋友,毕竟他们在师门的时间比你长,很多事情都会给你一些指点。至于同级的,不要攀比,如果学术上有合作,就踏踏实实多干活,如果没有合作,就老老实实学自己的,不要过多干涉别人的研究进度之类的,会让人反感。
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啦~~~
总之,让导师对你有个好印象很重要(至少可以提升自己的动力),当然,前提是你要先努力一阵子,出类拔萃导师才会看重你,被看重自然自己就会有发奋的动力,然后就一帆风顺咯。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没人邀请,但是我就是想回答,这算怎么回事儿?
首先我们得假设,没有一个老板是惦记着害自己的学生的。我见过有最后导师和学生之间不愉快,导师在关键时刻摆了学生一道的,但这种情况属于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做个不讨厌的人,这算是最起码的吧。
我的老板在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这么跟我说的,“你的毕业论文上也有我的名字,你以后也许不在学术界混了,但我在圈里也是有我的名声滴,我为了我的名声,也不能让你这么烂的论文过关”(翻译哈,翻译,理解思路就好了),所以,对我毕业论文中灾难性的拼写和语法错误,老板是一个一个的帮着改的。所以,后来某个审稿人提出一堆意见要大改的时候,我老板直接怒了,指着其中几个问题就说,“这几个你甭管了,我来回答。丫什么都没看懂,瞎嘟嘟什么”。
按说我老板很负责吧,但是在整个读博期间,他并不会每天查岗啊,让我随时上交思想汇报啥的。他把他的日常安排告诉我,让我自己选定期汇报的频率和时间。有事儿了找他没问题,没事儿了他也不催。看什么文献,怎么做实验,论文的初稿,都是我自己来整,整好了让他去评价。
有一次我有个想法,跟他说了,他觉得可以试试。但结果不好,基本上属于没价值的。于是我就在思路上做文章,尝试着换个办法实施。我换了一个办法,他就看结果,说这个不行,没价值。于是我又换了个办法,折腾了一个月,给他看结果,他还是一句话,没价值。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每次见完他我都挺怒,我这些都没价值你倒是提点建设性意见啊。当然我没敢跟他怒,自己生会儿闷气算了,他也没提新思路,最后都没办法了,就算了。
这么看老板也不是那么负责哈,其实不是。
研究生了,就是搞研究了,不是学习了。知识的储备在本科阶段(当然也要看学科,但验证生确实更注重研究能力)已经足够了,更加专业的知识那是要自己去挖掘去整理的。
首先为自己选好题目,选题目的时候可以让老板帮忙出出点子,给列几个想法你来挑,但是一定要想好,擅长做什么,自己才是最清楚的。选了一个老板觉得容易自己压根做不出来的题目,最后那真的会是欲哭无泪的。
选好了题目,勤快点的老板会给个文献列表,不会太长,就是个提示。不勤快的给都不会给,每个行业大牛一共就那几位,自己去搜搜就好了。看了大牛的书,看了大牛的论文,再看小牛的。看了经典的论述,再看最新的研究进展情况。每个牛人主页的简历,每篇牛或不牛的论文后面的引用资料,在牛期刊牛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这都是文献清单,用不了多久,看过的文献就能等身高了(我个儿矮,便宜大发了)。
看了那么多文献了,该有想法了吧。分析之,通过各种必要的手段验证之,其实你会发觉大部分问题你自己都能搞定的。搞不定?多想几个办法,列出个1234来,去问老板。一个办法都想不出来?那也去问老板吧,老板一般不拦着你问问题,当面没时间写email也是一样的。不过问多了会烦,特别是什么都让他想他会很烦,会有一种咱两个谁是谁的导师这种赶脚出现,这时候最好消停消停。
总的来说,研究生的日子(先不考虑你以后会不会一辈子投身学术界),不像是上学,更像是一份工作,你的目标是完成一件事,而不是学会一些知识。导师的角色就是发挥他在该学科内通过比你用了更多时间(当然也有可能比你聪明)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业内的人脉,在你遇到拦路虎时候成为你能召唤出来大魔神。能学习的,主要也是他对待问题的思路,态度,以及在业内生存的经验。
至于你问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资源,主动点,勤快点,没事儿想想主意,写写论文,让老板参详参详。只要你的论文别太不像话,老板都愿意帮你发。发论文是个拼脸的事儿,你多发了,实际上就是多让老板帮你露脸了,这算是最大的实惠了。
和师兄师弟,特别是师姐师妹(研究女僧们自行调整侧重点哈)搞好关系没多难,还是主动点,勤快点。特别是你要真的没事儿写写论文,而且还比较靠谱,老板给你脸帮你想法发出去,那记得在author list里面捎上两个师兄弟姐妹,这是真行善,一般都会念你好的。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找不到工作,别后悔就行了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by yourself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野心不要太大,一步一步来。特别是那种在社交上有短板的同学。
在企业里,有一套成熟的新员工培养衔接机制;在现在的大陆科研界,理工科其实还好,因为有课题组,有实验室,师门是以团队形式运作的,导师招你一般还是因为项目要人;文科真是呵呵呵完全看运气。。。
之前看到有人说:导师的经费也是有限的,人家不可能花着自己的经费来养着你的兴趣。笑话!人要是之前一直很顺风顺水的话,谁会掉到你的门下来呢?真以为现在的研究生和导师是真的出于研究需求而进行的双向选择了?
导师之所以表现得很宽松,其实是:
总之,学生随便带带好了,只要不突破这些底线:能毕业,不抄袭,不跳楼,不因为给自己做项目而闹出难以赔偿的工伤,不出政治事故。
碰上自己真心想带的学生,导师会比亲爹妈还严厉恨不得每天给你改作业随时带在身边见习的好不好!
所以题主的问题应该是:面对一个当初自己被招进去就是凑数而已的导师,如何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如果建立不起来,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不要自己闷着头在实验室或图书馆里泡!不要自己私下里去拜别的老师的山头(除非对方确实想当你的下家,而且有能力接你的盘)!不要没经过导师的托付私自以师兄师姐代替导师!
说点教训和体会:
1、进门的头三个月内,赶快约导师或者前辈同门聊一下,确定例行的双边沟通机制,解决“怎么见到导师”问题。
我读研的时候的联系只有两种情况:导师在大节点(刚进门、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前召对,我自己实在憋不住要说话了去找ta。
后果是:每次和导师联系(约见、邮件、电话)都非常紧张,不知道导师最近是否忙&在忙什么(联系对方的时候只能讲自己的事),不知道对方现在情绪怎么样(和导师的寒暄基本上是屁话,根本起不到“暄”的作用,经常冷场),自己有问题了更不敢捅给导师(怕对方觉得我是个猪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好)。于是,预约见面非常随机,本身就极大地消耗时间和意志。最严重的是,毕业预答辩前夕导师因为一点小事生我的气,不愿意接见我,我当时也非常怒不肯低头。当然后来我马上服软,自己去找导师,修复了这件事。
现在打算测试的办法是:自己设计几个方案,探问到导师比较喜欢哪一个(不一定要直接当面问ta,也可以向同门打听)(亲测有效,现任老板接受这种方式,沟通得不错)。包括:
我们专业和学校里另外一个有实验室的理科专业在同一个楼里,他们为了免打扰,在我读博的时候装了门禁!硕士的时候兴之所至还会去我们专业办公楼层转转,看看到了什么新书,导师在办公室的话还能聊聊。博士的时候这种事就没有了,见导师都要预约,去专业里看书也要预约,见其他老师也得预!约!
如果沟通门槛非常高的话,你还愿意沟通吗?所以提前建立机制的作用是,哪怕出现办公楼被门禁、导师生病不来学校、导师出国有时差、他和你都犯拖延症这种风险,也能保证你们俩就算觉得联络很难(导师也会觉得“见学生好痛苦啊怎么办”的!),也还是习惯性地交换点消息;就像淘宝上经常出现的“习惯好评”一样,明明对货不满意,但挣扎了一下还是给点好评了。
2、进门以后的第一次沟通一般是比较顺畅的,难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解决“能不能经常见面”问题。
如果没有提前建立例行联系机制,后面的两次你都会出现以下困扰:不知道该怎么找、什么时间能找导师。这段时间请务必反复执行联络的动作,哪怕只能和导师说些“今天天气好好啊”,ta回复你“哈哈哈”甚至“呵呵”,也得咬牙忍住。
头几次联系,不要过度纠结礼仪。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经常见到上峰”,而不是“在见面时是否讨上峰喜欢”。自己做一个邮件的礼貌用语模板,不必每次都挖空心思现场想某句话怎么写比较有礼貌。提前准备一个伴手礼小单子,不要每次都费尽心力想这次见老师要不要送礼。
交浅言深是大忌,没有建立交情之前,你们只是编制上的师徒。硕士生,特别是没参加导师课题而且有突出表现的硕士生,导师不会上赶着来带你。我这种无可奈何才投到门下的博士生其实也有交浅言深的毛病:第一次见导师聊得很热烈,第一次写邮件还写个万言书,他回个“小同学不错啊要努力”,收到之后就不知道怎么和他说话了。
3、自己养成定期写总结报告的习惯。解决“见到上峰时说点啥”的问题。
定期(比如每周)写一个给自己看的总结文档,内容无非是: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做了些啥工作,量是多少,有哪些进步,有什么地方应该改进。不用写得很复杂深刻,但是一定要定期写。
这个报告就是你以后和导师沟通的基础文档,可以修改成邮件、谈话腹稿等。
4、等到你们俩都习惯定期·深度联系之后,再考虑“见到上峰时怎么说”和“从彼此的谈话中得到教益”的问题。这个阶段才能谈论精细的礼仪、展示深刻的思考成果、报告足以傲人的工作进度、诉说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导师也许能告诉你ta关注的公私事情,以及能给你一些实在建议,提供可用的研究资源,甚至帮忙给你的职业之路搭一块重要的跳板。
5、如果导师实在太忙,也许在第三步的时候会把你托付给合适的同事,或者有能力的同门师兄师姐(事实导师),他自己退居编制导师的位置。还是老样子,从第一个步骤开始建立关系。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的supervisor和我说,连时间管理都搞不定,这人不是废了! 然后我就滚回去朝着毕业前进了,读研练的就是这个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感觉本人比较懂这方面。大三开始跟着一位海归老师项目组,目睹了她两名新招的研究生从进门到毕业发展历程;大四一开始就保研,接下来的一年一直待在自己师门跟着混,同时也刚好遇到一位刚刚美国博士毕业、归国任教的优秀青椒(我最喜欢她了O(∩_∩)O),跟着做了很多研究、行政、商务各方面的工作;最后自己读到研三毕业,相当于身在“研究生”阶段2+3=5年吧。
目睹了很多人事物,自己也有做得好也有不好的地方,跟题主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分两个方面回答:学东西和与同门搞好关系。
混不混不是老师严格与否决定的,严格的老师门下,如果学生决心要混,也是有混的人。
如果题主以后不是想读博士的话,没有必要过于依靠老师的指导和实验室项目的锻炼。而应该好好观察各种职业,哪种是自己想做的,然后对照招聘要求修炼自己技能。课余时间可以做做兼职和实习,早一点接触社会。
(上面这一点是我自己没做好的,我本人研二之前一直想当公务员;失恋之后突然特别想出国,那时别人出国材料什么都已经准备了一年多了,我剩下一个礼拜急急忙忙准备;结果虽然拿到了荷兰一所学校的offer,但是毁掉了阿里的三方;阿里那份工作也找得比较苟且,是运营岗,进去实习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没有用到学过的技能;现在荷兰的PhD念得也不开心,因为方向与以前领域跨度太大。最后思考很久,结合自己几年来跟着美国海归青椒老师做的互联网用户研究,发现在企业做UXD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讲了这么多啰嗦话,是想让题主明白,如果没有珍惜时间想好自己最想走的路,就会像我这样z-turn
z-turn浪费时间。)
如果能够想明白自己最想从事的职业、岗位类型,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因为当你自己内心里想明白的时候,你工作的动力就不再是工资多少、别人是否羡慕、环境是否舒服这些外在因素,而是你自己就很坚定:这就是我这辈子想做的。这种时候你就会做好,而且会持久做下去。而成功(包括高收入)必须是通过持续努力得来的。
去到阿里实习之前,我也曾经得意他家给的工资高;进去之后觉得杭州西溪园区好舒服,像湿地公园,自家楼下就有星巴克,楼里的沙发好漂亮好青春等等。但工作内容并不吸引自己,以前学了挺多实用技能用不上(因为工种选错的问题,我应该选用研或UX),所以在朋友都会不理解的情况下还是辞掉了。
来到荷兰之前也曾经很开心,因为觉得欧洲风景美,生活格调高。但来了之后发现一种族歧视严重(国内虽总把我当“女”性看但至少当人看,这里有相当数量的白人只把亚洲人当猴子看),二水平未必有期望中那么高,很多时候接触东西还不如我在国内接触的,三方向和自己已有积累相差得太远,培养方案也存在一个其实是死症的问题。
可以看到,促使我从选好的两条道路走开的原因,虽然我列举了很多外在因素,但最主导的原因,是我没有由衷地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该做这个”。希望题主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关于自己这辈子应该从事的事业,越早想清楚越好。
如果想读博士,可以采取两条路:
1)找导师好好沟通,表达自己想做科研的愿望,请老师安排项目任务来做(可能一开始做的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基础工作,但一定要认真做,并由此向导师不断传递“这孩子靠谱”的信息;慢慢他会给你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做,你也可以从中寻找机会得到提高),在做事的过程中争取发表质量好的论文,通过撰写和发表论文来锻炼自己各种研究能力;
2)如果沟通之后导师仍然不给分配学习、锻炼的资源,那就去找一个喜欢的其他老师,总之要跟着对方做事、学东西。不要害怕给人家做事耽误你时间了,因为很多技能都是在做事过程中get到的。这个方法有点风险,对方老师可能会不愿意指导你,因为涉及到教授之间劳力资源(也就是学生)的争夺问题,这个有时也看你和各位老师的交情。
拿我的例子来说,曾经很想写好一篇论文,被自己导师(老先生)劈头骂了几顿(因为不对他的口味)后,我也实在很想尽快发表(因为是想在国外发表,所以不会走那种电线杆贴的小广告的途径,而是着实要写好),所以去向我的女神青椒老师求助。她最后就面临论文署名的困境,因为学院教授之间还是清楚每年谁发表了哪些文,到时候我导师(老先生)责难女神抢学生劳力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发生。// 虽然我俩都清楚其实是女神老师在帮忙我这个学生而已。(谢谢女神么么哒)
结果是那篇论文一作署的我,二作导师老先生,三作是女神老师。很明显这次事件里女神老师就只是牺牲自己的贡献帮忙了。这类的事情作为学生来讲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所谓,但人家青椒老师在学院事业刚开始,毕竟肯定不敢得罪老教授。
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就是向自己师门的大师兄、大师姐拜师学习。不过一定要记得,其实他们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而已。毕竟其他老师是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的,这个拿学位的过程是一个很难的磨练,他们的水平是比在读博士的确要高的。
此外还有一个开挂的方法,那就是作为学生本人,具有极佳的自学能力。可以通过拼命读领域专著、论文来自学所有有关研究的东西,并且找到自己擅长做的方面。其他包括如何撰写、发表论文也可以通过自己摸索来,所谓“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借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说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悄悄说一句我的美国海归女神老师就是这样的,嗯,这个回答是在讲她:)
2. 和同门的关系
利用资源这个问题,希望题主明白的一点,也是曾经我的导师(老先生)说过的一个道理:不要想着靠导师给推荐工作(或者读博等其他出路),因为如果个人能力不达标,靠导师面子进去的,到了别人单位也只是给人添麻烦和给导师抹黑。所以最应该打造的资源,是自己内在的本领。
不知道题主读研的学校跟本科是否同一个。如果是的话,你已经具有很大的优势(所谓“本校学生”),因为你了解学院的风土人情,了解各项事务的办理流程。以此为基础,至少和其他本校同学会自然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毕竟很多本科老同学都走了,剩下的你们看到彼此会有亲切感);此外你还要扩充,也就是不要摆出一副“我是本校,你是外校”的态度,而是要友好地和外校同学交朋友,相信他们身上会有很多让你耳目一新的优点。举个例子,你们学院的学生里面都流行用某种软件、技术、方法,从没考虑过其他;而外校来的同学可能已经掌握了你不会的技能。
如果不是,也就是说你自己是所谓“外校学生”,那么不可否认你本身具有一定的劣势,因为你不了解学院的风土人情(教授们分为哪些门派,彼此之间关系如何,行政老师哪些好打交道,难打交道的那些应如何应对等等),不了解各项事务的办理流程(图书馆、研究生院、国际交流部等)。并且,更可能因为你本科的基础课程不是学院那些老师教的,所以你不了解各位教授的长处,难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这里加粗了,作为非导师的教授,也可以因为教的研究生课程而成为你进行学习咨询的对象),你也不知道各个师门中哪些优秀学长学姐是值得交朋友和学习的。克服这个劣势,你切记切记要一直谦虚地向本校学生,以及学长学姐请教,也可以和寝室里的本校学生交好朋友,互相帮助。
寻找机会请客吃饭,请那些你敬佩的人,师兄师姐、老师、同学都可以。这种钱该花,是学费。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如果不想混日子就是好的开始。
讲一下自己的经历。
前提: 硕士导师比较严厉,要求学生没事要在实验室呆着,但是由于他比较忙,所以没有时间经常去查岗。
研一上学期:比较老实,按照导师要求一致在实验室。但是由于课题和性格双重原因,一度非常抑郁。后觉得不想读此方向博士,觉得大量时间放在科研上有点浪费。
研一下学期:打算改变,开始充实生活。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的情况下,做做运动,练书法,后来发现学校论坛可以组织团购,遂开始组织团购。
之后:开始利用学校资源,旁听各种感兴趣的课程,开团,学习舞蹈等等,自此,科研成为副业。
个人感受:首先明确目标,如果毕业是希望继续学业还是找工作,到底对这个专业有没有兴趣。然后按照兴趣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严厉不严厉应该不在考虑范围内,毕竟都是成人了,考虑的他是不是真的想带学生的导师,如果他的确无心培养人,那么打算读完研工作的就去找实习,打算将来要留校或者做科研的就自己啃专业著作和论文或者跟国外教授套词跟师兄师姐同学联系为出去读博做准备。
&&o&&o&&o&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面对一个让自己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和培养自觉意识研究生导师。我该如何改变自己才能向他学到更多的东西?
lz要这么问,你的心态就会有改变。
这个问题的改动听起来有苛责提问者的感觉。
但我认为这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我觉得你可以试着问问你自己,如果没有老师,你可以做到哪些?
&&o&&o&&o&
刚读完研一,说一下自己的体会吧。
answer to 1: 因为跟的导师是个小牛,所以比较忙,即使严厉,也很少有时间会来关注到你一个小硕士,但是,注意,也并非绝对,一个牛老板手下肯定聚集了一群牛B的学生,或者说很会学习的很会考试的学生,所以这些师兄师姐就是你最好的资源,嘴上勤快点,动作麻利点,就不怕学不到东西;
answer to 2:首先资源是共享的,而不是排他性的,至于课题的话,老板找这么多人,肯定会每人都分配到一个课题的,作者所谓的资源,我估计是好的交流机会啊,好的课题啊之类的,我觉得吧,肯定是直博的机会最大,所以在第一年结束后你就得考虑好,以后到底要干嘛,如果志在学术,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老板干,那绝对要提前表明志向,如果觉得失去兴趣,就拿个学位的话,那就按照师兄师姐讲的,享受一下人生吧,顺便学点可能对以后工作有用的东西,毕竟,此时的你,对于老板来讲,只是一个低端免费劳动力了;
answer to 3:永远夹紧尾巴做人!永远对师兄师姐保持恭敬!最好能永远负责科室的卫生XD....至于和同级的学生,不要让人感觉你在争宠,毕竟一年级的都是受害者,很容易抱团的~ 嘿嘿
from:&/question/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420863次
积分:23365
积分:23365
排名:第229名
原创:427篇
转载:3245篇
评论:177条
(212)(222)(17)(127)(159)(189)(317)(382)(479)(217)(348)(477)(286)(113)(8)(1)(72)(11)(10)(21)(11)
----------coding----------
----------MLCV----------
----------IT笔试面试----------
----------大数据云计算----------
----------Ma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都要被导师睡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