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产生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原因是什么

  据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职业生涯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2013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据调查,当前中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职业生涯中,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产生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无论对自身身心健康还是对所从事的工作,都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将直接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对此,全社会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中国论文网 /9/view-4427840.htm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中小学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根溯源。   教育管理方式不合理让教师身心俱疲。事实上,大部分中国学校目前的管理还停留在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模式阶段,即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阶段,搞严格科层制、坐班制,甚至实行末位淘汰制、待岗制等;教师评级晋职等也要按学生考绩和各种证书来评选,很多时候还要讲背景关系;教育人力资源市场远未形成,教师管理行政化色彩十分突出。教师流动很不合理。上述这些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身心负担。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许多学校迫于社会和上级压力,在一手抓好分数和升学的同时,还要一手抓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教师在忙于教学等常规工作和参加教研活动的同时,还要组织名目繁多的课外活动,如同陀螺一般在学校忙个不停,终年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每天工作时间为十小时,尤其是任教考试学科的教师。承受着考试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他们不得不牺牲节假日等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不停劳作,如此一来怎能不产生倦怠心理呢?   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加剧教师心理失衡。在社会中,经济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教师虽然不再被人唤为“臭老九”,但就平均收入而言,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历来居于各行业后列。《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这一目标表面上实现了,但公务员实际收入却远远大于教师收入。低微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社会政治地位的低下,教师成为弱势群体也就不足为奇。为此。有的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在工作中心绪不宁,很多教师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心理不平衡,对所从事工作也逐渐产生了厌倦心理。   服务对象复杂化加大教师工作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服务对象也呈现出复杂化趋势。首先,家庭结构复杂化导致问题学生数量增多。外出务工农民工逐年增加,留守儿童人数也不断增加;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或组合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学习、行为、思想上大都暴露出不少问题,给中小学教育带来很大挑战。其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颠覆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师的期望目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有的家长从不过问子女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工作,从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有的家长对学校教师指手画脚,干扰教师个性教育手段的正常发挥:有的家长则对学校教育吹毛求疵,因为孩子学习和安全问题动辄闹到学校,给教师增加了不少工作外的麻烦。   教育理想不纯造成部分教师工作热情不够。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没有理想和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雅恩贝尔斯说:“教育需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经验等表层因素和外部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对教师在教育理想信念和专业热情度方面的关注却不多,而后者同样是教师发展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部分教师还是充满着教育理想和工作热情。但也有少数教师把教育工作仅仅视为谋生饭碗。正因如此,这部分教师不能做到满腔热情、斗志昂扬地忘我工作,天长日久,他们更仿若失去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的经师,有时还对教师职业前景倍感灰暗,于是就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中耗去生命。而这部分少数教师的心态和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涟漪效应,给其他教师带来负面影响。   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对基础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根据上述对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把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不仅要呼吁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和有效配合。更重要的是政府和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待遇,适当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并加强对教师的疏导和教育。   创造人文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与学校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学校要从客观上为教师减压创造条件。集中表现在:第一。优化管理。尽可能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学校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并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常规管理上要去繁就简,让教师有张有弛。比如常规检查可以删繁就简。尤其不要让教师再做那种为应付检查而抄教案的无效劳动。当学校为教师工作和成长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时,教师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进行教学得失、苦乐的品味。第二,开展文体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学校管理中要适当开展活动,帮助教师放松紧张心理。如利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老师有交流的舞台、情绪宣泄的平台,培养出教师广泛的业余爱好和生活情趣。让教师在体味工作之余的快乐中,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第三,合理安排工作,注重教师情感需求。学校管理过程中,上级领导要更多地了解每位教师的实际状况,要以人为本、全方位考虑问题。当教师出现各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情绪时,领导要善于交心、谈心,帮助教师走出心理困境。当教师取得成绩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正确评价,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提高教师社会和经济地位,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尊师重教从口号上落实到行动上,改变教师处于弱势群体的现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功劳归政府,责任归教师”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处理教育事故时,要保护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现行法律应对教师身份做出明确规定,应通过修改《教师法》明确中小学教师公务员身份。以后当《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升级为《公务员法》时,要将教师公务员身份写进《公务员法》,以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其次,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教师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待遇是否提高。日本教育质量不断攀升。也是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的作法,当时教师职业很快成为热门,竞争激烈。政府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教师经济收入水平加以调整,通过调整相关政策帮助教师解决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以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从而使教师能够把更多激情用到教育事业中来。   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发展目标。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了理想而奋斗。”教师在工作中感觉到倦怠,就会屈服于工作与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了理想作为路标。教师对工作的未来就更加迷茫。胡锦涛同志曾说过:“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心”和“潜心”就是要求教师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肩负起神圣的教育责任。当理想正一步步靠近时,它会激发出你更多的工作热情,促使你做出更大的成就。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等,无一不是把教育理想当作人生的终极追求而努力着。从而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贾杜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据媒体报道,中华教育改进社日前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称,2015年教师职业倦怠不断蔓延,这一现象在当下的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包括一些被社会上认为很好的学校的教师。
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难题
是因为没找到教育本质
  我们之所以认为这是难题,原因是没有找到教育的本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试问,哪一个人、哪一个行业不倦怠呢?
  正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教育到底为什么,没有激活内在活力,没有因此而产生更高、更远的追求,盲目地认为今年和去年一样,明年和今年一样,那必然会产生倦怠。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遵循教育规律,让老师们体验到教育的美好,他们的职业倦怠就会大大减少。其实,这种倦怠,在一些优秀教师的身上也存在,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品格、境界,使得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也会有恐慌、彷徨,有时会毫无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我曾经请山东省某中学的校长做了一个调查,提取优秀教师成长的“基因”。这位校长调查了几十名优秀老师――是什么使他们成为优秀老师?是什么给他们动力?
  结果发现,优秀老师之所以成为优秀老师,大部分并不是我们进行师德教育的结果,甚至也不是我们天天搞培训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机遇使他有了内在的动力。
  比如,有一次他的照片被登在晚报上,报道说他是名师,从那时起,他就决定要成为名师,于是他就水到渠成地成了名师。我在高中的时候,在校门口一个桥头上玩耍时,我们的一位政治老师,听有人叫我的名字,就走过来,问:“你就是李希贵?”
  我说:“是呀。”“你写的诗很好。”我当时是学校一份报纸的主编,“以权谋私”把自己写的诗发表在校报上,他看到了。就这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天天写诗,上了大学还在写诗。尽管最终没有成为诗人,但我还是读了大量的诗。
  优秀老师是从什么地方获得了内在的动力?是一种什么情景?是一本书,还是一位长者、一位校长、一家媒体?培养老师就是要提取优秀老师成长的“基因”。
教师缺乏积极性
是因为学校只是校长的,不是教师的
  很多学校的治理结构并没有真正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体,学校只是校长的,只是政府的,导致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从而没有积极性。
  我认为,如果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把治理结构、治理主体多样化、多元化,让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决策主体,让教师在某个领域,特别是学术领域有发言权,甚至能够主宰学校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这项事业当作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
  这个时候,他就会爆发出他的积极性,职业倦怠也就不复存在了。
教师一定要在某方面有高度
要有自己的“绝活儿”
  现在,我们学校的生态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建立起师生关系平等的绿色生态。固有的“师道尊严”使得教师理所当然地拿着自己既有的、固定的、想当然的想法去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去管理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方法仍然不变。
  今天的教育强调师生平等,强调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有一个高度。或者在艺术方面,或者在朗读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个绝活儿。这些绝活儿提升了教师的魅力,让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可以说,这些绝活儿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部分。
  我觉得应该把绝活儿的概念理解得更宽泛些,不要仅仅局限在能画一个什么,能吹一个什么,能写一个什么……
  一个老师在各个领域的特长都可以打造成自己的绝活儿,你读书多是不是个绝活儿?你能背好多好多诗词,算不算一个绝活儿?每一个时期流行的好书,你都能够不断地引到课堂里来,让学生受到更多益处,这是你的绝活儿;你能够背诵好多好多诗词歌赋,让学生也爱上了诗词歌赋,这也是你的绝活儿。能在常人做不到的地方取得不同凡响的成就,那就是绝活儿!
  只有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很亲近的,和他们天天在一起的老师身上看到的高度,这孩子才会敬佩这老师,才会追随这老师,才会真正去模仿这老师,这个时候,教师的高度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高度。教育自身也就有了高度。
  综合以上几种思考,我想说,教师有职业倦怠,并不是简单的“绩效工资不合理”“学校管理机制有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尽管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我们还应该思考更深层次的解决之道。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集嵩山之博大,汇黄河之磅礴,融商都之古朴,合绿城之繁华。这...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论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克服
[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教师职业作为在社会系统中承担特定义务的特定职业,正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包括:教师个人的内部因素和来自社会的外部环境压力。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职业倦怠的消解是我们当前新课改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赵丽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问题的提出:我国正处于转型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教师职业作为社会系统中承担特定义务的特定职业,正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面临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聘任制、量化管理等举措的实施,使教师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常常预支、透支。从而,引起各种心理不适,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中小学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及教师的职业倦怠之负面效应
(一)职业倦怠(burnout)
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与1974年首次提出,也有人译为&职业枯竭&或&工作耗竭&。费登伯格从临床的观点出发,认为职业倦怠是指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而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被认为是&过分努力地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Freudenberger,1974)的结果[1],教师职业倦怠通常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迄今为止,职业倦怠导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已为众多研究所证实。例如Jackson&和&Maslach 认为,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与冷漠[2]。教师一旦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将会对教学工作、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冲击,有损身心健康,进而使自己和其周围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甚至是严重冲击。长期的职业倦怠会使教师心情郁闷,从而影响其与周围他人的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引起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我国教师已呈现出明显的的工作倦怠症状,有些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这是我们紧缺的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3]。
(二)职业倦怠之负面效应如下:
1.影响工作&职业倦怠对工作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教师教学效果的下降。众所周知,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学生,通过和他们的动作语言及肢体语言的交流,实现师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灵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设想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情绪状态良好,一定会和颜悦色,思维活跃活跃,讲课效果必然很有条理,逻辑清晰,甚至有时还可能超常发挥。教师的这种情绪也必然会感染学生,学生必然愿意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就发挥出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必然得到增强。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佳,则教学效能感降低,师生互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其次,职业倦怠对工作的影响还表现在使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每天要与学生、同事、领导等不同的社会群体打交道,处于丰富且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网中。教师一旦出现职业倦怠,情绪不佳,就会在不自觉中对情绪失去控制,从而破坏人际关系,令其在人际关系上变得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抑郁甚至富于攻击性。由于人际关系的恶化,教师在生活中能够和应该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就会更少,于是其倦怠的程度就会不断升级。其实,倦怠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是因倦怠产生的心理问题使教师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最终使得人际关系紧张。&
2.影响生活&职业倦怠对生活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必然要寻找一个项目来填补由于失去专业工作的追求而在心理上留下的精神空白,这时的教师,就会对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诸如抽烟、喝酒、打麻将、上网游戏等上瘾。而真正有益的调节生活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职业倦怠的教师非要去做以上的选择呢?原因在于打牌、玩网络游戏等低俗趣味,与倦怠教师的内心消极情绪状态相适应,而具有积极向上意蕴的活动,与倦怠教师的心境相违逆。
其次,职业倦怠对生活的影响还表现在倦怠教师的健忘上。倦怠教师由于不能在工作上投入应有的注意力,所以无法调动五官身心去注意某事、某物、某人,也就会经常产生健忘。所谓健忘,又称之为暂时性记忆障碍,即大脑的思考能力(检索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严格来讲,健忘并不代表记忆差,而是信息提取的能力、检索的能力差。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一旦陷入抑郁,就会固执地关注抑郁本身,而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于是大脑的活动能力低下,自然不能进行有效的记忆。
3.影响健康&&& Jackson和Maslach等的研究表明,工作倦怠通过降低自我效能感,带来抑郁、烦躁、无助感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破坏心理健康[4]。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其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受到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虽是源于心理的疲乏而非身体的劳累,但是心理与生理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职业倦怠这一心理症状,必然会对生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最常见的就是疲劳症状。职业倦怠教师的疲劳包括:病理疲劳、体力疲劳、脑力疲劳以及精神疲劳四种。
教师长时间的工作容易造成脑力疲劳,若不能及时调适,则会造成精神疲劳,进而导致体力疲劳,长期让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如果人们不能抑制这种疲劳,将会导致真正的身体问题,如偏头痛、溃疡、腰酸背痛、失眠以及喉咙沙哑等症状。此外,对于倦怠的女教师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妇科症状[5]。
二.教师职业倦怠之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个人)
&&&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角色意识模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低[6];教师本人的人格因素等。
1、教师的社会角色意识模糊
&&& 根据角色理论,&角色&一词是指个人或人们在群体在群体及社会中由于占据一定的地位而显示的态度与行为模式的总和,或所应履行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明确的社会角色意识,才能在工作中按照社会对与其的角色期望,对其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的调节,按其职业伦理的规范行事,尽一名教师应尽的社会义务。有些教师,特别是某些年轻教师,他们由于刚刚从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为教师的社会角色,对于新的社会角色暂时还没有适应,一时还难以产生对于教师这个社会职业角色的职业认同感,因而出现社会角色意识,这是很正常的。另外,某些老教师对于教师社会角色意识的模糊是由于其本人虽在干教育事业,但从其内心深处,并没有对教师职业产生职业认同,在潜意识中,并不喜欢教师职业,教育工作只是其谋生的需要。
2、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7]。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包括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以往的研究[8]、[9]发现;工作压力是直接导致教师产生工作倦怠(笔者将教师的工作倦怠与教师的职业倦怠视为同一个概念)的一个原因,工作压力越大,教师的工作倦怠越严重;工作压力与教学效能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工作压力大的教师显著表现出低教学效能;教学效能感工作倦怠有影响作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越低,工作倦怠就越严重。教学效能感作为一种认知动力机制,代表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的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败的归因及对情绪的调控。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在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策略,并且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佳、问题行为等所引起的焦虑、恐惧也较大,这样更易导致教师对工作的厌恶,表现出倦怠症状。
3、教师本人的人格因素。(人格解体)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10]。教师人格解体的表现之一就是减少接触学生或拒绝接纳学生;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并且给学生贴上某种标签。此外,还经常对同事持多疑妄想的态度[11]。美国心理学家法贝(Fabe,1991)[12]认为,职业倦怠的行为在不同个体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三种表现形式:
精疲力竭型(burnout ):这类教师在高压力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对工作的投入来求得心理平衡。这类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旦出现,要想恢复就很困难,因为这些症状会得到自我强化。
狂热型(frenetic):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职业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坍塌,最终屈服于精力耗竭。
低挑战型(underchallenged):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塞责,并考虑更换其它工作。
上述这三种类型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候是以交叉混合的形式存在。
(二)外部因素(社会)
耶鲁大学的萨诺森(Sarason)[13]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映。&他对此观念的进一步解释是这样的:当外界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因素包括:
1、工作压力(这是职业倦怠的主要来源,是由超量工作、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行为不良等原因造成的)
根据梅敏君对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14],初中教师的倦怠检出率最底,其次是大学教师、高中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检出率最高。大学教师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基本没有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小学教师由于工作时间付出多,学生出现问题比较琐碎,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高中教师由于学校的考核和评价还是主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散为依据,具有严重的教学和考试压力。初中教师比起小学教师而言,具有较高的职业声威和社会地位;另一个方面,他们在升学与考试压力方面要远远低于高中教师,因而,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较低的职业倦怠。
2、人际压力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有尊重的需要。要想满足这类的需要就必须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人不但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天性中具有亲和性倾向。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事实上,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与周围的人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良会对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构成阻碍,使人产生挫折感,加剧内心的矛盾冲突,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通过对正常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破坏,很可能会引起心理、生理疾病。人际压力过大可能引起的疾病有:胃溃疡、失眠、抑郁症等等。人际压力还会使教师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导致诸如组织的民主管理、晋升困难、与领导、同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较少参加决策过程等社会适应不良反应,形成心理疾病。
三.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要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另一方面,要采取克服倦怠的具体行动。
1、增强教师的心理调适能力
&&& 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教师本人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厘定,作为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一个个绝佳的锻炼机会。教师要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生命价值体现的意义场,真正地从内心热爱它,这样才会寄情于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找到别的职业所没有的快乐。教师的日常工作要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在一次任务中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源,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教师心里要有一张&时间表&,该工作的时候工作,到了休息的时间,要让紧张的神经细胞得以休息,疲惫的身体予以恢复,这既是对教师本人负责,同时又是对学生负责。
2、采取克服倦怠的具体行动
首先,教师要具有明确的角色意识,确立自己的合理的专业期望,明确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要增强问题意识,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增强自身的职业效能感;再者,教师要为自己建立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最后,教师要为自己安排合理的饮食起居,加强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合理的养生,使得革命的本钱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二)教师的外部的社会支持系统
1.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
&&& 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过高的角色期待会使教师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社会对教师过于完善的人格期望会使教师不堪重负。事实上,作为教师的伦理规范是有限的:教师不过是&人梯&,不过是代际文化的传递中介,他们不是指点江山的君主,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和过高的人格标准去要求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2、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教育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工作,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递、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重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智力资源开发工程。教师作为教育任务的具体执行者,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的职业威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职业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
3、以教师发展阶段(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研究为基础,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教师的发展阶段包括;新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间还存在既非新手有非专家的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多发生在新手教师和既非新手又非专家阶段。作为新手教师,对工作的不熟悉,容易引起职业倦怠;既非新手有非专家的教师,比起新教师来,有了一定的经验,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比起专家来,又没有太多的工作效能感,此时的教师,最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所以说,组织要对这两个群体给以更多的关注。
4、完善教育内部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
教育内部的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灵活多样的教师平价体系,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克服,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内部如果存在不公正、不公开的竞争机制,教师就会觉得,努力没意义,工作是为别人干的,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工作成就而言,毫无益处。教师的评价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评价模式,以适应多元化时代的教师发展要求。
5、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有效疏通教师的消极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
教师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们也要吃饭、穿衣、抚养老人小孩,他们不是不吃五谷杂粮的神。除了给教师一定的社会地位,一定的伦理、道德意义上的精神满足外,对于教师物质方面的满足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也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们也有消极情绪,需要社会支持系统给以疏通。由于教师生活的空间大部分在学校,所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很重要。
6.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要真正践行&行政为教学服务的理念&。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实施民主,进行人本管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教师的职业倦怠视做教师的个人问题,组织的预防和矫治工作也至关重要;其次,学校管理者要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学校要把自己所能获得的最好教育资源用于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供基础性保障;最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的积极上进心态得到引领,从而消除倦怠情绪。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淑花,黄依林.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3]李志鸿,任旭明,林琳,时堪.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M]心理科学,2008,(1):218-221
[4]谢义忠,曾垂凯,时勘.工作家庭冲突对电讯人员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4):940-943
[5]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3-47
[6]张丽华,王丹,白学军.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7,(2):492-494
[7]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1
[8]、[9] 李志鸿,任旭明,林琳,时堪.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M]心理科学,2008,(1):218-221
[10]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
[11]沃建中主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篇)[M] .科学出版社,
[12][1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1
[14]梅敏君.教师工作倦怠的调查研究[J] .心理科学,2008,(2): 487-489
本文TAGS: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本站专注于论文代写、、及各类论文代写代发服务,联系QQ:(企业版多工号),全国统一客服热线400-0808380(多线路)
联系地址: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邮编:610065&&网站合法性备案号:苏ICP备号
Copyright& China Paper Union.星网文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