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招娣是什么意思的家人

很抱歉,该文章已经被加密!
您可以通过左侧的推荐博文组件浏览其它文章。陈招娣女儿:母亲最难放下排球 老女排亲如姐妹_中国女排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7,435贴子:
陈招娣女儿:母亲最难放下排球 老女排亲如姐妹
4月4日,中国“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的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曾经一起经历了酸甜苦辣的老女排队员们纷纷前往北京,她们要送招娣最后一程。 “她们现在可能比我还难过,她们像是家人一样了。”陈招娣的女儿郭晨昨日在家中告诉前往悼念的成都商报记者,“妈妈和队友们的感情,比亲姐妹还亲。”陈招娣的丈夫郭晓明还告诉记者,老女排队员们在追悼会上有特殊要求,告别仪式上也要给她们专门留一段时间。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陈招娣日前在京逝世后其灵堂设在了家中,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前往悼念时获悉,如今已经散落各地的老女排队员们已经基本聚齐北京,她们将参加战友陈招娣明日的遗体告别仪式。昨日是陈招娣的女儿郭晨26岁的生日,然而母亲却已不在身边。郭晨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同样作为排球运动员的她,深知陈招娣对排球的热爱,“她这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排球。”她也了解陈招娣和队友们的感情,“她们现在可能比我还难过,她们像是家人一样了。” 老女排北京吹响集结号 昨日早上9时,成都商报记者抵达陈招娣的家中,客厅里已经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不断有人前来悼念,陈招娣的丈夫、女儿、妹妹都守在灵堂内。一直不见陈招娣当年队友的身影,陈招娣的丈夫郭晓明称,曾经“五连冠”的队友们已经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北京,但截至昨日中午还没到齐。明天,聚齐之后的老女排会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羽排馆发车,前往八宝山东礼堂,参加陈招娣的遗体告别仪式。郭晓明称,“老女排今晚会给治丧办提供一份东西,是她们追悼的具体流程和特殊要求,需要告别仪式上专门给女排留一段时间。” 陈招娣的妹妹陈宝玉在帮忙处理后事,“家人都一个一个跑我前面,我们家就剩下我了,该跑的都跑了。让她(陈招娣)能活久一点多好。” 陈宝玉称陈招娣30多岁的时候就因直肠癌动过手术,当年她女儿还不到1岁。陈招娣是否是当年直肠癌细胞的转移,成都商报记者昨日问郭晨,她称,“这个不好说,2008年医生说是直肠癌的细胞转移到肝脏,肿瘤医院的结论是神经内分泌瘤,给出的答案是肝癌晚期。” 抱着郭晨痛哭 郭晨是陈招娣的独生女,昨日是她的26岁生日。“因为今天的日子特殊,我希望她看到我坚强。26年前,她把我带到了世界上,让我学会很多,教我做人。从今年开始,以后每个生日她将在另一个世界陪我度过。就当是母亲26年后重新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吧。”说出这话,郭晨的眼泪夺眶而出。郭晨从小跟随陈招娣在排球队长大,她也喜欢上了排球,目前在八一体工大队工作,她已经是国家级裁判,参与过多届全国联赛的裁判工作。郭晨称自己的任务是延续妈妈对于排球的梦想。成都商报记者问起陈招娣去世前是否还有对排球未完成的遗憾,郭晨说:“她的遗憾是关于我的,她最大的希望是我能考上国际级裁判,这也是我的目标,她跟我说,‘妈妈走了就不能帮你分析了,你要多和老师沟通。’” 临近昨日中午,前女排国手赵蕊蕊只身一人出现在灵堂,她穿着一身黑色运动服、挎着帆布挎包,没有说话,而是直接冲到郭晨的身旁,紧紧拥抱她,赵蕊蕊泪流满面,两人情绪失控,并互相擦拭对方脸上的眼泪,赵蕊蕊对郭晨说:“没事了,你要好好的,你是陈局的希望。” 病床上也难忘排球 郭晨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陈招娣对于排球只能用狂热来形容,在生病期间正好是联赛,她虽然身体病痛但几乎每场必看,一直关注排球事业和人才,尤其关注八一队。每一场转播和每一轮的比分,如果错过了会让郭晨去网上找出来。陈招娣总是把自己当成教练,看完后对比赛评头论足。郭晨举了一个例子:“郎平阿姨她们在天津打冠军的时候,我们在医院看转播,过几天郎平阿姨来看她,我听到我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队伍又缺少什么,应该怎么建设,她们聊的永远都是排球,她对排球有很多不舍。所以她是狂热和敬业。” 郭晨小时候经常参加“五连冠”老女排队友们的聚会,她管沈散英叫干妈,管曹慧英叫曹妈妈。“我觉得她们是一个非常团结的队伍,像亲人一样地永远难忘。”郭晨称,这些“妈妈们”一直和她有联系,“妈妈第一次在肿瘤医院住院,曹妈妈时不时就做吃的给我妈妈补身子。后来转院后不能随便进入,她们也想尽办法来探望。干妈、毛毛(张蓉芳)阿姨都问她想吃什么。但现在我不愿意去打扰她们。她们可能现在比我还难受,她们三十年的感情,像我妈妈的家人,比亲姐妹还亲。” 最近,郭晨每到深夜一直通过微博抒发情感。“妈妈其实不希望我这样,但她在最后住院期间每天半夜病痛的时候,我在一旁无能为力,只能找个地方宣泄。最后一个月内她昏迷了三次。她醒来就会给自己打气说加油,说她想要回家。”
【总统杯排球赛】中国女...
若干年后会不会驰骋赛场...
非常有可能的。
转我爱女排微信公众号 5...
学排球一年了,文化课从...
票牛教你如何买到热门、便宜、真实的演出门票!
郭晨要坚强,化悲痛为力量。让将军放心。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永远的招娣,永远的女排,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央视纪念陈招娣特别节目全回放 老女排齐聚回忆往昔(节选自网络)
4月5日,女排名宿陈招娣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央视5套播出特别节目《永远的招娣》悼念这位英雄。昔日老女排国手齐聚一堂,共话当年,场面十分感人。
送行的不仅是陈招娣,是一个年代
片头由张斌娓娓道来的开场白正式开启:今天是4月5日,在本月1号,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昔日中国女排运动员陈招娣因病逝世。而她的逝世给了老女排再次齐聚的一个机会,除了缅怀昔日战友,也是怀缅那个时代的中国女排。
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很多人自发送行陈招娣,大家送别的不仅仅是陈招娣,送行的是一个年代。画面拉到八宝山现场,郎平、张蓉芳、曹慧英、孙晋芳、汪嘉伟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镜头当中。画面拉回演播室,正如张斌所言“这是陈招娣去世之后,为我们创造的一次老女排重聚的机会。如果说当时的乒乓球走向世界,那么中国女排则让当时的中国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老女排齐聚回忆往昔
今天坐到张斌对面的四位昔日女排功勋球员包括杨希、孙晋芳、曹慧英和郎平,其余五连冠期间的很多主力队员:张洁云、朱玲、梁艳、陈亚琼、李延军、侯玉珠等纷纷在台下就坐。
在回忆陈招娣往昔之际,如郎平总结所言“她就是八一队的”,简单一句话道尽陈招娣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坚韧、坚定、不屈,排球场承载着她的梦想,而那里有球迷对她永不褪色的记忆。
对于老女排,所有的精神都浓缩成两个字“拼搏”,杨希对这个精神进行进一步诠释:“就是所有人在一个集体、为同一个目标,付出努力,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招娣)这个事儿之所以引发这么大轰动,都源于人们对中国女排精神的感知感动,女排精神到了今天,可以诠释成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社会生活的态度,而我们也从中受益匪浅。”
片尾,张斌总结:生死一线间,五年来招娣一直知道病魔的存在,今天是她去世之后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像八宝山告别式上袁伟民的那句“都跟上、别掉队、别哭”一样,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在那支女排队伍身上,让中国人看到,我们可以有梦想、可以有希望。最终,伴随着一段老女排五连冠期间珍贵的视频资料,我们将开启新的中国梦。这段短片是中国女排的编年史,虽然短暂,但却是整个中国女排经历的青春、包括很多人都曾经历这样的青春。最终,现场全体老女排队员合影,留下这一珍贵难忘的瞬间。
永远的招娣,永远的女排,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永远的招娣,一路走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老女排北京吹响集结号 女儿记录陈招娣最后时刻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老女排北京吹响集结号 女儿记录陈招娣最后时刻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日,是我们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就在清明节前夕,中国体坛又一颗巨星陨落,北京时间日14点59分,中国老女排队员陈招娣因肝癌晚期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今天上午(4月5日),陈招娣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陈招娣在福建有不少朋友,陈忠和也将从延边赶往北京进行悼念。
  作为老一辈见证过时代的女排明星,她的离世让众人哀伤。这位女排老国手身上充满着传奇色彩,她证明着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代,她是中国女排五连胜历史上的参与人。而当年,因为她的左臂受伤吊着一只手坚持上场,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绰号。退役后,她成为了一名女将军,她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女将军。
  圈内好友纷纷悼念
  1日下午,陈招娣因肝癌病危抢救无效的信息一经公布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郎平、赵蕊蕊、王子凌等女排国手纷纷在微博上进行哀悼。而喜爱她的人们也寄托了自己的哀思:“作为童年偶像,请一路走好。到了天堂你也满载荣誉。”更有人回忆她去年身体情况就不太乐观,以至于没有参加体坛风云人物颁奖仪式。
  郎平发微博说:“亲爱的招娣,上月去探望你时我们还在讨论排球,我执教的每场球你都很关心并提出建议。你对亲情友情都那么执着。还记得1981年我们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次,咱俩是室友,决赛前你腰伤复发但咬牙坚持拼完五局,是我们扶着你走上领奖台,你顽强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非常想你!我们来世还做队友!”
  老女排北京吹响集结号
  陈招娣的家中,客厅里已经摆满了社会各界人士送来的花圈。不断有人前来悼念,陈招娣的丈夫、女儿、妹妹都守在灵堂内。
  陈招娣的丈夫郭晓明称,曾经“五连冠”的队友们日前已经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了北京,但还没到齐。4月5日,聚齐之后的老女排会从国家体育总局羽排馆发车,前往八宝山东礼堂,参加陈招娣的遗体告别仪式。郭晓明称,“老女排今晚会给治丧办提供一件东西,是她们追悼的具体流程和特殊要求,需要告别仪式上专门给女排留一段时间。”
  陈招娣的妹妹陈宝玉在帮忙处理后事,“家人都一个一个跑在我前面,我们家就剩下我了,该跑的都跑了。让她(陈招娣)能活久一点多好。”陈宝玉称陈招娣30多岁的时候就因直肠癌动过手术,当年她女儿还不到1岁。对于陈招娣是否是当年直肠癌细胞的转移,她称,“这个不好说,2008年医生说是直肠癌的细胞转移到肝脏,肿瘤医院的结论是神经内分泌瘤,301医院给出的答案是肝癌晚期。”
  女儿记录陈招娣最后时刻
  “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还有两天我就26了,你又一次骗我,我不恨你,我依然爱你,妈妈我爱你。”在陈招娣弥留之际,她的女儿亲眼见证并陪伴母亲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
  今年2月中旬,当春的脚步来临之际,陈招娣却因为病重住院,而作为女儿的郭晨却面临着人生重大的一次抉择。回忆起当时的心境,陈招娣女儿用“我到底要怎么办,不想选择。我不再坚持,只要你不难受,看你难受,我比谁都心疼”来形容,显然当时陈招娣已经病重。经过与医生的沟通,最终陈招娣选择积极配合院方治疗,2月18日女儿记录道:“只希望今天的决定是对的,只希望她能好,不想看到她难受。”入院后5天,随着陈招娣病情的反复变化,作为女儿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从住院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在她面前哭过,今天的我,当她的面,我放声大哭了,好没用。”情绪的失控只是短暂的情绪宣泄,当病魔来袭最需要的依旧是坚强。随着药物的作用,陈招娣的身体状态也出现好转,伴随的是女儿心情的阴转晴:“她的斗志回来啦,我的心情也好很多,加油。”
  时间进入到3月初,女儿始终陪伴在陈招娣病床前,在经过几天的稳定病情后,3月7日陈招娣多项身体指标出现恶化,“怎么突然就这样啦,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我没有不乖啊,我很乖的,快点好起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招娣女儿这样写道:“我坚信你是太累了,睡着了,我坚信你睡够就会自己醒来,加油!”在陈招娣与病魔做斗争最艰难的时刻,由于肝癌带来的疼痛感让人实在难受,女儿不惜把自己的手借给母亲咬以此驱赶痛感,3月10日女儿写道:“每当你咬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很难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觉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坚强的挺过去,再疼我也忍着,加油。”
  3月22日陈招娣再次出现昏迷状况,在最难受之际甚至恳求放弃治疗回家休养。此后的几天中,陈招娣反复出现昏迷,女儿不惜在床边一次次把她叫醒“莫名奇妙的又昏迷啦,没有征兆,急死人啦,到底是怎么啦。”
  时间来到3月30日,陈招娣出现严重昏迷,几乎难以清醒,作为女儿也只能一次次祈祷奇迹出现,“我现在的要求不高,你可以睡觉,不理我,但是请在四天后醒来,陪我好吗?”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正式向陈招娣下达病危通知书。“为什么,病危,你们的定义是什么,从病重到病危,你们还想怎样我妈妈。”
  4月1日13时50分,陈招娣的病情恶化,在被推进手术室后,她的女儿随即为妈妈祈祷:看你被抢救我只有看着,等着,加油妈妈,加油。然而遗憾的是,陈招娣最终还是没能再闯过一关。□
  这一年,在中国体坛又有一些体坛健儿离我们而去,在这个哀思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他们,祭奠他们。
  原实德悍将张彭
  突发心脏病去世
  日,前大连实德队员张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1岁。当天下午,张彭与父亲一起出门进行运动,但在运动期间感觉到身体不适,场边进行休息调整,随后突发心脏病,治疗无效去世,年仅31岁的张彭结婚不久,孩子刚一岁。
  得知张彭病逝的消息后,前实德队员也纷纷哀悼送祝福,胡兆军祝福老友一路走好,并表达了哀思,“我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我们从小一起长大,这都是怎么了,他是那么年轻,我的心情难受得语言无法表达,太难受了。”季铭义也在微博寄托哀思,“刚知道以前队友原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球员张彭,因突发心脏病,于今天下午去世。愿他能安息,一路走好!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去年刚结婚孩子刚一岁,太突然,太意外,太可惜!”
  庄则栋坦然面对生死
  与病魔最后一搏
  日,17点06分,庄则栋病逝,终年73岁。
  为中美“乒乓外交”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代“球王”庄则栋,在与癌症病魔抗争5年后,以其乐观豁达、顽强拼搏的精神,书写了自己传奇人生的最后一幕。
  面对不断发展的病情,庄则栋淡定地说:“我一直要求不要对我隐瞒,自己深知目前的危重程度。我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医务人员,与病魔最后一搏。”
  2月4日中午,庄老病情恶化。他平静地说:“对待生死,我很想得开。我走后,不要办什么追悼会,让大家挺劳累,大老远跑到八宝山。其实武则天的无字碑就很高明,有的人还要计较‘贡献’还是‘重大贡献’的区别。真正的评价是在人们的心中。”
  围棋名宿陈祖德因病逝世
  北京时间日,晚上8点45分,著名棋手陈祖德九段,胃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68岁。
  陈祖德,自7岁师从围棋名师顾水如开始,就将一生付诸于围棋事业。“当年我们一起被下放,其他人都放弃围棋了,只有祖德坚持钻研”,陈老的师弟、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回忆。
  “围棋的布局方法‘中国流’是由祖德开创并发扬的,他用‘中国流’打败了当时神话般的日本棋手。”王汝南说。
  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济南去世
  北京时间日,央视著名足球评论员陶伟死于山东济南倪氏海泰大酒店。
  1966年出生的陶伟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效力于北京足球队,并曾入选国家青年队。1992年,陶伟离开北京队,之后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留洋经历,效力于塔希提的一家俱乐部。一年之后,陶伟回到国内加盟四川全兴,在那里经历中国足球职业化最初始的阶段。1995年,陶伟正式退役。退役后的陶伟回到北京,开办了自己的足球学校,致力于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近年来,陶伟开始出现在电视镜头前,为球迷朋友送上专业的解说评论。
  8月27日,陶伟和朋友从北京驾车去青岛游玩的途中,由于高速公路堵车决定在济南留宿一夜,没想到陶伟却在宾馆猝死,再也无法抵达目的地。□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张璐璐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前中国女排国手陈招娣昨日病逝&“拼命三郎”精神世间永存
记者&倪维佳
&&&&来源:&&&&
&&&&&&字号
  日,(左)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跳起扣球 新华社发
  晚报记者 倪维佳 报道
  “北京初春的傍晚。崇文门外,宫馆门前的一蓬蓬迎春花,开得正旺。被簇簇小黄花压弯腰的枝条,竞相往前伸展着,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从馆里走出来的姑娘们。暮色由淡到浓,不久就黑下来了。馆里灯火通明,姑娘们刚刚练完球,汗水湿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白色的撒满一地,姑娘们正弯腰捡拾着。‘谁还想加练一会儿? ’教练袁伟民冲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姑娘大声问道。 ‘我加练一会儿! ’一位灵巧秀气的姑娘抬起头来,抢先回答。她叫陈招娣,家住西子湖畔,是一位典型的杭州姑娘。 ”――曾经的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名叫《苦练》的文章,陈招娣,正是文中的女主人公。
  然而,就在昨天,从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却传来了一个悲伤的消息。这位课本上的主人公,这位“女排精神”的亲历者,这位体育界在军队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下午逝世,享年58岁。
  排球界纷纷哀悼
  得知陈招娣去世后,排球界纷纷哀悼这位老女排的国手。排管中心在昨天发表的书面声明中表示,作为老一代中国女排优秀运动员的代表,陈招娣为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精神的传承,为中国女排“全面快速、灵活多变”的技战术特点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也在第一时间,代表国际排联对陈招娣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作为陈招娣昔日的亲密队友,郎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十分悲恸,随即发了微博悼念老队友。“亲爱的招娣,上月去探望你时我们还在讨论排球,我执教的每场球你都很关心并提出建议。你对亲情友情都那么执着。还记得1981年我们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那次,咱俩是室友,决赛前你腰伤复发但咬牙坚持拼完五局,是我们扶着你走上领奖台的,你顽强的拼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非常想你!我们来世还作队友!”郎平表示,虽然张蓉芳、袁指导(袁伟民)大家之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时,心里还是非常的难过。
  在郎平的记忆里,每次去医院看望陈招娣的情景几乎都记得。今天1月份,女排联赛期间广州打完天津那天后,郎平直接坐车到北京肿瘤医院看望老队友,“她刚做完化疗挺难受的,但看见我特高兴,还说‘昨天你们的比赛我看了,你们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什么的。当时的她整个人都脱形了,我特别难过,但她还关注排球,关注我,真是挺感动。”两位老队友最后一次见面,郎平清楚地记得是今年的3月3日。当时,已经无法下地走路的陈招娣还和郎平聊起了电视上老女排比赛的重播,一想到老队友在病重期间还不忘关注排球,郎平坦言,自己很受感动。
  陈招娣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都感到有些突然,前女排主帅陈忠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得知陈招娣住院的消息后,一直想去看望,但前段时间去了,本想这次回去看看,结果却没能来得及。而同为老女排成员的朱玲也坦言,自己没想到招娣会这么快走,“我知道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可是没想到她走得这么快,几个月前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还见过面,我们聊了许久。我们的情谊一直很深,只是觉得陈招娣走得太早了。以前我们老女排在一起生活、一起训练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她说走就走了……很想她,对她的家人表示慰问。 ”而老女排主帅、体育总局前局长袁伟民在得知爱徒陈招娣不幸去世后,心情更是异常悲痛,并谢绝了采访。
  “拼命三郎”的排球人生
  说起陈招娣,就会有两个外号很快地从排球迷的脑海中跳了出来,“独臂将军”和“拼命三郎”。1978年回八一队打全国联赛时,陈招娣左臂桡骨受伤。次年6月,日立队访华与中国队在太原较量,陈招娣在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奥岛圭子扣中受伤部位,导致桡骨断裂。两个月后的全运会,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单臂出战,自此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而之所以说陈招娣是中国女排的“拼命三郎”,是因为她防守出色,技术全面,场上士气高昂,关键时刻能豁得出去。在1981年中日女排最后决战中,陈招娣曾在第三局与孙晋芳抢传一个球的过程中相互碰撞不慎扭伤了腰,虽然如此,她还是坚持拼搏在场上,一次又一次防起对方的进攻。但是越到后面,她的腰就越来越不听使唤,当时主教练袁伟民并未察觉,只是按照常理将她替换下来。在第四局一路落后的不利情景下她主动要求再度上场,但是由于腰伤难忍让她依旧力不从心。当中国女排最后拿下比赛捧起第一个世界冠军时,陈招娣已经痛得站不起来了,最后还是队友背着她,一起上了领奖台。
  在1982年秘鲁世锦赛中,陈招娣的腰伤越来越严重,即便如此,在这届世锦赛中,她也成功完成好了后排一传和防守的双重任务,并与队友合作夺取了中国女排的首个世锦赛冠军,赛后,陈招娣碍于伤情不得不选择退役。在1984年洛杉矶会中,她协助袁伟民以教练员身份帮助中国女排赢得首枚奥运金牌,从而使得这支承载国人无限期望的光荣之师顺利加冕“三连冠”殊荣。
  退役后,陈招娣曾担任过中年女排主教练一职,带队曾获得过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冠军和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第三名。而在中国女排遭遇汉城奥运溃败陷入低谷时,陈招娣又在1989年国家队重新组队之际,以领队身份再次走入赛场,从此,她又多了个“铁腕治军”的威名。1992年底借调期满,陈招娣返回总政工作,先后担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主要负责军队体育工作中的群众体育工作。
  然而,正当陈招娣准备在另一片“球场”上大展拳脚时,病魔却在这个时候悄然而至。 1998年,陈招娣因直肠癌接受手术,并一度离开她心爱的事业。不过,有着“拼命三郎”美誉的陈招娣,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选择积极地面对疾病。在历经两次手术后,陈招娣终于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曾经熟悉的排球赛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陈招娣与名嘴宋世雄搭档,解说了中国女排的比赛。
  “有些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而我们却是在流汗、流泪中度过的。 ”谢谢陈招娣,谢谢她和老女排一起谱写的这首青春之歌。尽管病魔最终夺去了陈招娣的生命,但她和“女排精神”一起,都将成为每个人心中一段最珍贵的回忆。
  个人简介
  陈招娣生于1955年,浙江杭州人,1973年入选八一女子排球队,1976年入选由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在队中担任二传和接应,是中国女排主力队员。她是中国女排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会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6年至1987年间,陈招娣担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带队获得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冠军,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第三名。培养出赖亚文、崔永梅、毛武扬、李云武等中国女排的优秀运动员。此后,她担任过中国女排的领队,与当时的主教练胡进一起,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了1989年世界杯第三名,亚洲锦标赛冠军,1990年世锦赛亚军,亚运会冠军,1991年世界杯亚军,亚洲锦标赛冠军。
  1993年以后,她长期担任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和顾问,在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推出后,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
  相关链接
  女儿微博记录陈招娣最后时刻
  在女儿郭晨26岁生日前两天,陈招娣离开人世。陈招娣病重期间,郭晨始终在医院陪护,并通过微博记录了母亲最后的这段艰难岁月。
  2月中旬陈招娣病重住院,郭晨用“我不再坚持,只要你不难受,看你难受,我比谁都心疼”来形容。
  4月1日13时55分陈招娣病情恶化被推进手术室后,郭晨写道:“看你被抢救我只有看着,等着,加油妈妈,加油。 ”
  4月1日15时郭晨写道:“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还有两天我就26了,你又一次骗我,我不恨你,我依然爱你,妈妈我爱你。 ”
  4月1日17时44分从医院回家的路上,郭晨抱着妈妈的军装,感慨万千:“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女儿,永远! ”
(责编:张帆、胡雪蓉)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体坛酷图|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排家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