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在天文学上的成就1r是多长?

星图(天文学名词)_百度百科
?天文学名词
[xīng tú]
(天文学名词)
星图(star atlas),是观测的一种形象记录,它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星图是不同于传统地理图集或者,也就是说,现在星图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征精确描述或绘制,例如恒星、恒星组成的星座、、星云、星团和其它的绘图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图”。
①将恒星的球面投影在平面所构成的图。公元940年前后绘制在绢上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图。宋代所作,于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建立的石刻“天文图”,现存苏州,也是流传至今最早的星图之一。
②将天体(恒星、星云、星系等)用广角拍摄在天文照相底片上复制而成的图,叫做“照相星图”或“照相天图”。
星图将天体的球面视位置投影于平面而绘成的图﹐表示它们的位置﹑亮度和形态。它是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之一。星图种类繁多﹐有的用来辨认星星﹐有的用来证认某天体(或天象)﹐有的用来对比发生的变异等等。有的星图只绘出﹐有的星图则绘出各种天体。按使用对象分﹐有的供天文工作者使用﹐有的供天文爱好者使用。近世出版的星图按出版形式分为图册和挂图。星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星图道主要分为四种:四季星图、每月星图、及全天星图。
是一种使用起来十分简单方便的星图。它由底盘和上盘两个圆盘组成。底盘可绕中心旋转,上面画有较亮的恒星与星座,盘周有坐标,并注明月份和日期。上盘有和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切口,盘周还注有时刻。使用时,旋转底盘,使底盘上的当日日期与上盘的观测时刻对准,这时上盘地平圈切口内显露出来的部分就与当时可以看见的星空相同。把活动星图举到头顶上,使星图的南北方向与地面上的南北方向一致,就可以对照星图认识星空了。   是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星空分别绘制在四张图上。这是按照从天顶将天体到地面上来绘制的,因此四张星图都是圆形的。圆的边沿上标明了对应的,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圆的中心是头顶上空,即天顶。四季星空图中的恒星一般只绘到3等或4等,个别开本大一些的图可能绘到5等。因为暗星没有画出来,亮星更显突出,初学者使用起来也更方便。  全天星图则是将整个星空全部分区分片详细绘制出来的星图。这类星图对于那些已经比较熟悉星空,并且打算进一步观测双星、变星、星云、星团、星系,或者是准备寻找新彗星的那些天文爱好者是非常必要的。
要注意的是,一些显著移动的天体如、彗星、小行星、月球是不会标示在星图上的,除非是特别针对某些天象而标示绘制的。
一般天文爱好者在城市寻找深空天体,只需要六至七等以上的星图已满足其需要(另外,一般初学星空辨认多以旋转星图为主,星点数不多以容易辨认星座与其内的主星);若需要较精确确定天体位置、寻找彗星或者一些需要较精确的特殊用途时,则需要有标示更或的星图。
古时的星图最初只以小圆圈或一样的圆点附以连线表示星官与星座,如,后期才陆续加上标示、等等参考线。
为了精确标定恒星与各类天体位置,在现今的较专业星图上,一定标有赤、赤纬线、黄道与银度并标示确切依据的历元。而星点则以由大至小的黑点代表亮度的光暗(并附有星点亮度示意),星点旁标示其西方与星座界线,在简单的或者索引图上并标示有星座连线;星云与星团以轮廓界线或图例标示;银河则以虚线或淡白色(淡灰色)勾划出来。
十四世纪以前的星图﹐只有中国保存下来。
三国时代﹐吴国在公元270年左右将﹑﹑三家所观测的恒星﹐用不同方式绘在同一图上﹐有星1﹐464颗。此星图虽已失传﹐但从绢制上可知其大概。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公元年)的观测结果刻制的。《》中所载星图绘制于1088年﹐但所依据的观测结果与苏州石刻天文图相同。
望远镜发明以后﹐欧洲较早的星图是所编《天文图志》(年)中的54幅星图。赫维留的星图经重新修订﹐于1725年再版﹐绘有2﹐866颗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图》是早期著名的星图。
星图上一般有坐标﹐大多数星图用赤经﹑赤纬(见坐标系)。也有使用坐标的黄道带星图﹐这种星图对于观测﹑对十分方便。也有使用坐标的银河星图﹐用于研究恒星分布等。各种星图的历元也各不相同﹐如50.0﹑2000.0。有的星图用不同颜色表示有关特征。此外﹐还有各种射电巡天图﹐红外﹑紫外﹑X和γ等波段巡天图﹐以及各种图﹑星系图集等等。
1758年,法国天文学家在搜索时发现了的。从那以后,他专门致力于观测星云状天体,发现了许多星云、和星系并汇成了。在星表中,每个天体都用M做字头再加以编号。如蟹状星云为M1。表中所列天体共110个,亮度大多在10等以内,使用小型都可以看到。现在天文学家使用的是《星云星团》,简称NGC星表,表中包括星云星团星系7840个;还有NGC星表的补表,简称IC星表,包括星云星团星系5836个。梅西叶星表中的110个M天体是NGC和IC星表中的精华,也是天空中最壮观最漂亮的天体。许多M天体是天文学家研究过程的活样本。如,从M1星云获得恒星晚期演化的宝贵信息,通过M8、M16、获得恒星诞生过程的壮观景像。
星图对天文学家们就像地图对旅游者一样极为有用,天空也有自己的来标量天体的位置,就像地球上的。还有一种使用了几千年的认识天空的方法那就是记住星座或。地球旋转时,天空像在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天体由于观察者所在的纬度不同而按相应不
同的角度升起和落下。从看去,天空中一切事物都是可见的,但在其他纬度,其中一部分事物常常会隐藏起来。天体四散分布,从地球上看去它们都包围着地球。人们把它们想像成一个巨大的球体,称为。天球上有网格,有南北极和赤道,它们都与地球上的各个部位相对应。比如天球的北极对应地球的北极。天球在我们周围起伏延伸,而星图却是平的。这就意味着一些天体的位置会被歪曲。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歪曲,天空被划分成一个个部分,有点像把橘子切开后再压平一样。星图中大小不同的圆点表示我们看到的天体的亮度,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表达。我们所看到的亮度并不表示我们是远是近,或是大是小。使用星图时将一端对着自己的头顶,另一端对着南(北)地平线方向。星图会告诉你此一时刻可以看到的天体有哪些。因为南北半球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靠近星图底部的天体都处于地平线附近,可能因种种原因会看不到。所以在选用星图时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纬度。
星图西方星图
西方古典星图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发展于文艺复兴之后的16世纪,并于16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达到鼎盛。这些星图中通常都绘出了与神话传说有关的图案,当时的天文学家常用天体在星座图案上的位置,而不是它们的坐标来确定它们本身的位置,因此很多古典星图只标出了粗略的坐标网格。早期较著名的古典星图是由中世纪的僧侣Geruvigus于公元1000年前后绘制的,它由父子收集,现存于。风格古朴,与后期的古典星图相比显得粗糙了一些,但它对于以后的星图画家的影响却很大,从很多图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星图pc应用
可以在win8的应用商店中搜索并安装到。
星图在win8开始屏幕
可以在虚拟窗口看到整个夜空,查看每一个恒星和行星,支持白天和黑夜模式!
星图手机应用
在你的口袋里装一个虚拟宇宙!通过您的Windows Phone设备的重力感应,可以在虚拟窗口看到整个夜空。
采用最先进的,精确的三维宇宙,星图计算
- 相对于你在地球上的位置,查看每一个恒星和行星,支持白天和黑夜模式!
对那颗耀眼的星星感到好奇吗?点您的设备,它可能是一个星球!
想看看地球另一边的夜空吗?把你的手机背面朝下!
- 只需点击或者晃动手机。。
- 此外,用手指触摸环顾四周的天空!
- 准确地描绘两个半球的所有可见的恒星 - 超过5000颗星!
- 显示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
- 点选任何星星可以获得您想要的,包括距离和亮度情况。
系统要求: wp7.0、wp7.8、wp8.0[3]
.青空天文社[引用日期]
.青空天文社[引用日期]
.微格网软件[引用日期]10秒差距(10 pc)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天文上长度单位)
秒差距(parsec)是一种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标准的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以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AU)为底边所对应的三角形内角称为视差.当这个角的大小为1秒时,这个三角形(由于1秒的角的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由此可知,1pc=360×60×60÷2∏×1AU=206265AU=(3.0)m=3.2616光年,1秒差距等于206265天文单位,即3.2616光年或308568亿公里.天文学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单位来描述天体的距离.这不仅是因为使用秒差距数字小更易于计算,而且还有历史上的原因.天体的视差越大,则其距离就越近.反之,则视差越小,离我们越远.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除外)比邻星的秒差距约为1.29pc(4.22光年).秒差距是周年视差的倒数,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 0.1" 时,它的距离为10秒差距,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0.01"时,它的距离便为100秒差距,依次类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10秒差距就是两者之间的距离为光前进十秒的里程,像光年一样的是距离单位
你说得对。就是一个天文学长度单位。1pc = 3.2616光年楼上“赵雄知道”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他说的这叫光秒。
扫描下载二维码天文学上 常用来表示个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是什么单位天文学上 常用来表示各恒星之间距离的单位是
天文学中计量长度主要用天文单位、光年和秒差距.1天文单位=1.496亿千米; 1光年=94605亿千米=亿千米=63240天文单位; 1秒差距=3.26光年=206265天文单位=308000亿千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在天球上是角度,而实际上可以用光年或者秒差距
光年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行走的距离,它是由时间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光行走一年的时间叫“一光年”。年即约九万四千六百亿公里。更正式的定义为:在一儒略年的时间中(即365.25日,而每日相等于86400秒),在自由空间以及距离任何引力场或磁场无限远的地方,一光子所行走的距离。因为真空中的光速是每秒299,792,458米(准确),所以一光年就等于 9,460,730,472,580,8...
是秒差距,不是光年。“光年”主要用于科普。公众容易理解,秒差距有利于换算,应用于专业领域。
天文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有3个:1、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亿公里,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一般用来计算太阳系内的距离;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长度;3、秒差距,假如有一颗恒星对太阳和地球的张角为1角秒,那么该恒星距离我们就是1秒差距,1秒差距=3.26光年。表示恒星间距离常用的单位是光年和秒差距。...
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由小到大
光年光年:以光的速度行走的单位是年也就是说1光年等于以光的速度行走一年
常见的为光年,不过天文学上好像用——天文单位,吧(就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天文单位:日地之间的距离光年秒差距
扫描下载二维码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范文十篇】
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范文一:经纬线和经纬度(补充知识)
1、说明经纬线的特点,了解经纬度的划分;地球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2、能应用经纬线、经纬度确定方向,应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位置;
一、纬线与纬度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活动1:读图1,归纳纬线的特点。
图1 纬线示意图 2.纬度
活动2:读图2,归纳纬度分布规律。
图2 纬度分布图
3.南北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以
为界。 4.高中低纬划分:
(南北纬)
(南北纬)
(南北纬)
5.特殊纬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南北纬) 温带:
(南北纬) 寒带:
(南北纬) 二、经线与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活动3:读图4,归纳经线特点。
合作探究:(1)一架飞机从赤道上某机场起飞,沿着赤道一
直向东飞,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
图4经线示意图
(2) 如果飞机沿着一条经线一直向北飞,能否回到原地?为什
活动4:读图5、图6,归纳经度分布规律。
图5经线示意图
3.东西半球划分:东半球的范围:
;西半球的范围:
三.经纬网--确定地表任一点位置,定方向
活动5:读右图填写各点的地理坐标:
活动6:经纬网与方向
读右图,利用经度的变化辨别方向
(1)A位于B的
方向,B位于A的
方向。 (2)C位于D的
方向,D位于C的
方向。 (3)E位于C的
方向,C位于E的
范文二: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
关于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一学习难点,其基础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如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
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AOB),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最大值为180°,
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从0°经线向东
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相反,从
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西经度
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以0°经线和
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算是一个易错
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
角,图1中L1与L2的经度差为∠BOF的度数,这个数
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图
赤道平面的夹角(∠DOB),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
最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和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可以将经纬网的应用归纳为四种类型。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判断区域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熟练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行政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结合海陆分布特征进一步判断该经纬网图所表示的地理区域。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如果地球看似一个正球体,就可以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差值计算球面距离、判断范围大小了,其基本规律如下: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3.利用经度差值进行时差计算
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一样,这就涉及到时区的划分与区时计算、时差计算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第4讲中进一步加以剖解。这里先简要介绍利用经度计算时差的基本原理:
①根据经度判断所属时区;
②从西12区自西向东到东12区,每经过一个时区,区时增加一个小时;
③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4.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任何时刻太阳只照射半个地球,因此就有昼半球与夜半球之分,我们常在有经纬网的图上表示日照情况,并要能够推知此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等情况。关于日照图的判读与计算问题在第6讲和第7讲中将详细分析,这里先简略介绍涉及经纬网知识的判读规律,归纳如下:
①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纬线圈相交,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交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如图2中晨昏圈分别与北极圈、南极圈相交于O、P点;太阳直射点是G点。G点的纬度与O、P点的纬度之和为90°。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其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如图2中G点的地方时为12点;B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18点。
③每日每条纬线都共有24个小时,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如图2中23°26′N纬线圈此日的昼长为FGH弧所跨的时间,夜长为FEH弧所跨的时间。
④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如图2中B、F点都为日出时刻,D、H都为日落时刻,但它们的经度不一样,所以地方时也不一致。
[自主测评]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3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该地位于(
A. 45°N, 110°E
B. 21°34′N, 110°E
C. 45°N, 130°E
3 D. 21°34′N, 130°E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据此完成2~3题。
2.该企业于北京时间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3.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B.14~15时
C.15~16时
D.20~21时
图4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
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读图完成4~5题。
4.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5.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6.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日9时许成功
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图5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图
4 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
读表1数据,完成第7题。
我国四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7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图6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完成8~10题。
8.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9.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D.阿拉伯海
10.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四季如春、植被茂盛
C.地势低平、矿产丰富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图7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据
此完成11~12题。
1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1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二、综合题
13.图8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填名称)。我国从
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
14.江苏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图9)。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
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小时54分、12小时26分。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
(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
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出来的当地经度
,请简述测算过程(两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
[参考答案]
经纬线与经纬度
13.(1)澳大利亚
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3)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14.(1)如右图
(2)117.5?E
与当地正午12点
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以及物体影子的
长短是相同的。所以,A、B两个时刻的平均值就是当地
的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数值是12时10分;
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0分,因此,当地与120?E
的时差是10分钟,经度差是2.5?,该地应在120?E以西,所以,该市经度为117.5?E。
(3)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
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式来减小误差;
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
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等。(任答两点)
范文三: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球仪说出地球仪上五条特殊纬线的名称、纬度两条经线圈的名称、经度2.经纬线的意义以及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2.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家乡所在地的经度、纬度、所处的半球的位置和纬度带。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五条特殊纬线圈和两条特殊圈。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
三、教学铺助工具
1、多媒体、地球仪等
四、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观察法:“充分利用地球仪,结合多媒体课件,反复进行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吗?
承转:如何区分众多的经纬线?
(板书):二、 区分地球仪上的线: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1、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仪上的纬线“立体图(图1)
讲述: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活动1中的图1.1让学生认识经线与纬线。我们常见的纬线是一个个呈现闭合状的圆圈,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到北极、南极缩为一个点
,请同学们看看是怎么绘制的。
2、利用多媒体将立体图展开,形成局部的纬线平面图(图2)
讲述:沿某一条经线,将图1切开展平,那么纬线圈变化为直线,得到了图2中的一组横向平行线,这就是我们在平面图中常见的纬线的形状,也是我们常说的“竖经横纬”。纬度的标注,特别是南北纬代号的标注,十分重要,同学们经常出错,我们从多媒体中看看,加深记忆。
3、用多媒体充分利用色彩鲜明的箭头地运动方向,动画显示南北纬的划分界线赤道,南北纬度及其代号标注,展示图3
提问:南北纬的分界线及其代号?
教师总结并强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代号是N以南为南纬,代号是S。
4、再次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全球的纬线平面图,再次利用色彩箭头的缓慢移动,指向,强化南北纬的标注并总结南北纬度数的变化规律。
提问:请同学们总结南半球和北半球的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并强调:北纬越往北去度数越大,南纬越往南去度数越大。
提问:同学们想想看,我们是否可以依此规律来判读南北纬呢?(学生思考回答,总结:是的,在没有南北纬分界线的图中,可以以此规律来判读南北纬:若越往北度数越大,则为北纬,反之,为南纬)
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得如何?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完成南北纬代号的标注
小练习:多媒体展示图片(立体图、立体图的展开变形、2幅局部图),学生观察作答。
承接:那么,同样的过程,学习经度的划分。利用多媒体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切开开展为平面,将南北两端拉伸,变形为下列一组平行竖线。图片1
讲述:将南北两端拉伸,变形得到的这组平行竖线,就是我们在平面图中常见的一组经线,大家看,我们前面讲的“竖经横纬”中的竖经就是这么得到的。
思考:进行这种变形得到的地图,哪部分变形最大?(学生思考总结回答:越往两极,变形越大)
提问:(!)东西经的分界线有几条?哪几条?如何划分东西经?
(学生观察图形回答,教师总结:略)
(2)东西经的代号分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联系哪两个英语单词来记忆?
(东经的代号是E,西经的代号是W。可以联系East,东方,West西方来记忆)
(3)东西经度数分布有何规律?(学生思考回答: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承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重点练习,同学们对经纬度的划分就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概念,学习了经线线和经纬度后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划分半球了。
尝试划分半球:
看课本第7页活动题第2题图1.12和1.13,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赤道)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教师: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简单,但是东西半球的划分就容易出错。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多媒体展示: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人们能不能以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东西半球呢?
教师边点击边讲述:出示全球经线图,红线缓慢画出20°W经线,红字标出20°W,同样画出160°E经线并标出度数,红色箭头从20°W经线出发,缓慢地向东移动,到达160°E经线停止。在移动过的区域出现大红字:东半球,然后透明亮黄色覆盖东半球的区域,动画
范文四:初一(
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
【学习目标】学会在地球仪上认识纬线,掌握纬线的分布和特殊的纬线
【学习重点】纬线的分布规律和特殊纬线
【学习过程】
(1)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
的大圆圈。
(2)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3)纬线特点:形状是
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最大的纬线圈是
【学会观察】:用红笔描出下列各图中的纬线
(1)划分: 赤道为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
表示。极点为
(2)书写方法:
北纬20°,表示为:20°N;
南纬60°,表示为:
(3)高中低纬划分: 0 °至 30 °为低纬;
(4)特殊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北回归线
【课堂作业】
单项选择题
1、关于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无数条
B.指示东西方向
C.长度相等
D.极点的度数最大
2、中纬度是指
A.30°N至60°N
B.60°S至90°S
C.0°纬线至30°N
D.30°N至30°S
3、下列纬度中,位于南半球、低纬度的是(
4、下列纬线圈最长的是(
5、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道的纬度为90°
B.赤道的纬度为0°
C.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D.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6、在地球表面,纬度为30°的线条一共有(
7、在地球表面,纬度为30°的线条一共有(
8、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纬线的长度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9、中山市大致为北纬22度,记作
,中山处于低中高纬度中的
10、在方框里写出图中特殊纬线的度数。
作业等次: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北极圈
范文五:1.1 纬线和纬度(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2、能够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学会判断地球上的某点位于南半球or北半球。
3、能够根据给出的经纬线图,读、写出某纬线上某点的纬度,
并判断其属于高、中、低哪个纬度地区;
二、教学重点
纬线的特点、纬度
三、教学难点
纬线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读图法、问题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知识回顾5分钟]
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大小。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学记得最清楚,大家举手回答。首先第一个问题: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生:球形。
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呢? 生:4个阶段:天圆地方——猜测是圆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曲面——卫星照片 师:恩,能够确证地球是球形的最科学的证据是什么?
生:卫星照片。
师:如果有人问你:你能告诉我地球有多大吗?你会如何向他描述呢?
生:主要从3个方面说,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师:恩,大家掌握的很好。上节课除了学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还认识了地球仪。 师:(拿着地球仪)我们认识了地球仪上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到讲台上边画、边说。 (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一个大圆)
师:xx,你上来画一画,其他同学注意看他画的对不对。
(学生画地轴、赤道、南北极点、经纬线等)
师:(承转)恩,画得很好,现在我们把这幅图放在一边不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纬线? 不会说,没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纬线。认真听,你就会了。
(板书:纬线和纬度)
【纬线】[10分钟]
师:我们先一起来观察地球仪,上节课,我们知道地球的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而且最大周长是赤道。
师:说到赤道,老师有一个疑问,赤道是不是纬线啊?
(图1.4——读图要仔细,“一点儿都不放过”)
师:大家再继续观察,其他的纬线与赤道互相有什么关系呢?
生:平行的。
师:恩,很好,大家总结的很到位,纬线与赤道平行。
再看看,它们与赤道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一个圆。
师:恩,现在我们知道了,纬线都是圆。
把大家刚刚观察的两点总结一下,纬线就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板书: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师:再仔细观察这些纬线,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圆的大小不一样——纬线的长度不一样。
(板书:长度不等)
师:恩,很好,那它们有没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呢?
生:从赤道开始,向北、向南,纬线圈逐渐减小。
师:刚刚我们说纬线圈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减小,那纬线圈指示什么方向呢?
生: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指示东西方向)
师:好,大家现在数数地球仪上有几条纬线啊?
生:?条。
师:那实际上,纬线有多少条呢?
生:很多条、无数条、数不清的,,,,
(板书:无数条)
师:前辈们就根据纬线圈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纬线的长度不一样,给他们取了不同的名字,叫做纬度多少多少。有了名字,并且是独一无二的名字,我们就可以把纬线对号入座了,找到某一条纬线也就轻而易举了。
(板书:纬度)
【纬度】[13分钟]
师:前辈们规定,赤道的纬度是0°,这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称为北纬、南纬,分别用“N”、“S”表示(North、South); 北极、南极各为90°。(可以适当画图讲讲度数的来历——由角度决定)
(板书:南纬、北纬)
师:(播放PPT动画,把纬线、纬度在动画中再直观感受认识一遍)
(与此同时,讲解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师:为了在生活中应用更方便,人们大概把全球根据纬度的大小分为三个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是对称的,我们先以北半球为例,如果是你来分,你会怎么分?
生:一共90度,分为3部分,就是0°—30°、30°—60°、60°—90°三部分。
师:大家分析的很有道理,事实上,科学家也是这么分的,并分别给各个地区取了名字: 0°—30°低纬度地区;30°—60°中纬度地区、60°—90°高纬度地区。我们来看动画。 (PPT再播放一遍)
师:关于纬线、纬度学了那么多,我们来描述具体的一个点呢?(在动画中举例2~3个) (PPT考考大家)
【南北半球划分】[10分钟]
师: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纬线、纬度,这些知识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概念——赤道。 (赤道的含义,赤——红——热)。
赤道是一条特殊又重要的线。你能说说在地理上:它重要在哪儿吗?
生:地球的最大周长;
所有的纬线都与赤道平行;
纬度的起始点,,,,
师:大家说的很好,老师在课前也想了一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展示)
师: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赤道的另一个新的意义: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
师:拿一把大刀,从赤道这儿一刀切开,北边就是北半球,南边就是南半球。
大家看老师展示的动画。
师:(观看动画后)(提问)90°N是哪个半球的?20°S呢?
师:你能举例说说北半球有哪些点么?
师:老师观察,这一排的学生这节课表现特别好,老师请他们作为赤道这一条线,其他同学都分布在南北半球。现在,我们来做个活动,注意听老师说:南半球的同学请起立! 生:(后排学生起立。赤道上有的人站起来、有的人没站起来,,,,)
师:南半球、北半球的同学都很明确自己的位置了,但是赤道上的同学有疑问了:我属于哪半球呢?老师来告诉大家:赤道只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它只是一条线,处在赤道上的点是特殊的点,既不属于南半球,也不属于北半球。现在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吧。
师:明确了自己的位置,老师的任务就来了,拿出你的地球仪,
南半球的同学找出5个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国家;
北半球的同学找出5个国土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国家;
赤道上的同学找出5个国土跨越南北半球的国家。
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谁找的最快。找好了举手等老师提问。
生:北半球: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埃及、伊朗、阿富汗,,,,
南半球: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智利、南非,,,,
南北半球的: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索马里、印度尼西亚、巴西,,,,
【总结】[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的内容就讲那么多,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呢? 生:主要学了两部分:纬线——定义、特点、变化规律,,,,纬度的读写,,,,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范文六:第一节 经纬线和经纬度
【自学内容】P6纬线和纬度、P7经线和经度 【自学目标】
1、 能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自学重点】
1、 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自学任务一:纬线和纬度
1、读P6文字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形状;不同的纬线长度
;纬线指示
纬度的划分:纬度以
为起始点,以北为
(符号)表示,南纬用
(符号)表示。南北极各为
2、读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它位于
3、读P7图1.8,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下面为几种经纬网图
一、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特点:(读下图,总结归纳纬线的特点)
相互关系 :
一、选择题
1.中、低纬度的分界线是:
B 30°纬线
C 60°纬线
D 90°纬线 2.有关纬线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C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 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3.下列纬度属于高纬度地带的是:
D 61°S 4、将下列纬度与其对应的纬度范围和所处半球用直线连起来: A、55°N
低纬度:南半球 B、69°S
中纬度:北半球 C、19.5°S
高纬度:南半球 D、89°N
高纬度:北半球
二. 经线和经度
自学任务二:经线和经度
1、 读P7文字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形状;不同的经线长度
;经线指示
经度的划分:经线以
为起始点,以西为
(符号)表示,西经用
(符号)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把它叫作
2、读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标志》,它位于
3、读P8图,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组成的经线圈。
(1)经线定义: (2)经线特点: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B.本初子午线
C.180°经线
回归线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20°W,160°E
B.20°E,160°W
C.0°,180°
D.赤道 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属于北半球
D.属于西半球 4、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左右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课后练习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侧是东经,西侧是西经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的长度皆相等
B.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C.所有的经线圈和纬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D.45°纬线长度是0°纬线的一半 3、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零度经线既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也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C.由某地沿着同一条经线前进,最后能回到该地 D.在地球仪上,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极点除外) 4、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5、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C.180°经线在东半球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6、下列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有
A.21°W,0°
B.0°,26°N
C.165°E,17°N
D.19°W,15°S 7、地球上某点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该点是
A.0°,0°
B.180°,0°
C.160°E,0?
D.20°W,0° 8、地球上某点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低纬度,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该点是
A.30°N,160°E
B.30°N,20°W
C.30°S,20°W
D.30°S,160°E
9、地球上某点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
A.23°26′N,160°E
B.23°26′S,160°E C.23°26′N,20°W
D.23°26′S,20°W
范文七:2010——2011学年高一地理(初中相关知识)学案
经纬线与经纬度
一、纬线与纬度 1.纬线
活动一:读图1,归纳纬线的特点。
图1 纬线示意图 2.纬度
活动二:读图2,归纳纬度分布规律。
3.南北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以
4.高中低纬划分:
高纬度: 60°----90°(南北纬)
中纬度: 30°----60°(南北纬)
低纬度: 0° ----30°(南北纬)
5.特殊纬线:
图2 纬度分布图
图3 特殊纬线
二、经线与经度 1.经线:
活动三:读图4,归纳经线特点。
思考:(1)一架飞机从赤道上某机场起飞,沿着赤道
图4经线示意图
一直向东飞,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
能,因为纬线是圆
(2) 如果飞机沿着一条经线一直向北飞,能否回到原地?为什么 否,因为经线是半圆,一直向北能飞到北极点。
活动四:读图5、图6,归纳经度分布规律。
图5 经线示意图
3.东西半球划分:
东半球的范围:
西半球的范围:
拓展练习:
1.下图中横线表示赤道,竖线表示经线,请在上面画出东西半球的界线(2条经线),并标出
3.读右图,写出点ABCD的经纬度。
60°N, 60°E
60°N, 60°W
60°N, 120°E
4.读半球图,填空。
(1)此图为
半球,点3 的纬度为
。 (2)写出地理座标。
0°, 45°E
30°N, 45°E
60°N, 180°
;5 23°26′N,45°W
6 66°34′N,90°W
。 (3)上面各点属于:
属于西半球的有:
属于东半球的有:
属于高纬度的有:
属于低纬度的有:
三、经纬度与方向
课后作业:
西经 A 东经
(4)方向判断:2在1 的
例6 两点同属东经(或同属西经)的方向判断
(1)点A(50E,0);B(30E,50S):A位于B的
方向,B位于A的
(2)点C(70W,30N);D(100W,50N):C位于D的
方向,D位于C的
*判断规律:若两点的经度同属东经(或者西经):东经经度较大的在
方;西经经度较小的在
例7 分别属于东经、西经的两点方向判断
(1)点A(70E,30N);B(70W,50S):A位于B的
方向,B位于A的
(2)点C(170E,30N);D(170W,50S):C位于D的
方向,D位于C的
*判断规律:若两点的经度分别为东、西经, * 求经度差的方法:
如果两点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等于二者经度相
如果两点分别属于东经西经,经度差等于二者经度相
*如果两地经度差小于180,东经一定在西经的
*如果两地经度差大于180,西经一定在东经的
复习初中的知识
13、填空:
(1)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2)(3)(4)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14、在下图中分别用“E、W、S、N”标出准确的经度和纬度
范文八:纬线和纬度导学案
一、读课本p6正文,完成下面问题
1、赤道的概念: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的大圆圈。
2、纬线的概念: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叫纬线。
二、读P6图1.6与正文思考
1、纬线呈什么形状?:
2、所有纬线长度是否有变化?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3、最长的纬线圈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圈在哪?:
最大的纬线圈是,最短的纬线圈是。
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5、地球上有多少条纬线?:
想一想:一个探险家从地球某点出发,沿着同一
条纬线一直向东,他能回到原来出发的位置吗?
6、纬线有很多条,如何来区别?
7、纬度的起始线是什么?度数是多少?纬度的数值范围是什么? 纬度的起始线是,纬度为。纬度的数值范围:-。
8、纬度如何来表示?
赤道以北称_____用____表示,赤道以南称_____,用____表示例:北纬20度,表示为:20°N;纬60度,表示为:。
9、纬度有什么变化规律?
:数值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
10\根据度数变化规律,如何区分南纬和北纬?
数值向北读数越大,为___纬,向南读数越大,为___纬
形状特征: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
长度特点::________
度数范围::________
度数变化规律::________
度数表示方法::________
半球划分::________
练习(请看幻灯片)
练习1:请读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南
练习2:读图
四、了解: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读课本p6正文,地球上的低中高纬度是如何划分的?
低纬度:________
中纬度:________
高纬度:________
练习:判断下列纬度分别位于哪个纬度带?
五、总练习
1、0°纬线需不需要标上表示南北的符号(N或S)?___
90°呢?____
2、0°纬线就是____
。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纬线,长___
3、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度数是逐渐____
的。一直 ___
即南纬往南度数越来越____
,北纬往北越来越____
4、纬度度数与纬线长度的关系是:度数越大,长度越____
5、赤道以北叫北纬,应在度数后面标上符号____
赤道以南叫南纬,应在度数后面标上符号____
6、赤道是 ____
半球的分界线。
7、这也就是说,所有的南纬都在___
半球,所有的北纬都在___
换句话,就是说判断某个纬度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只需要看
后面的 ____
即可。(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
六、几条重要的纬线与纬度
北极圈_____
北回归线_____
南回归线_____
南极圈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纬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无数条
B. 指示东西方向
C. 长度相等
D.极点的度数最高
2、任小飞到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从赤道纪念碑旅游时,两脚跨在赤道两侧,张开双手表示南纬和北纬,顺着其双手方向南纬和北纬纬线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 没有变化
B.逐渐变长
变化无规律
3、下列纬度中,位于南半球、低纬度的是(
4、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D.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
5、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
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
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6、中纬度是指(
A. 30°~60°
B.23.5°~66.5°
C. 0°~30°
D.60°~90°
7、下列有关纬线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纬线都是圆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线长度有长有短
D.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8、下列纬线中,长度最长的是
9、有关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是指0°经线
C.是北纬和南纬的界线
D.赤道的纬度是90°
二、填空题:
1.纬线中最长的是,它的度数是,它的长度是千米;
2.纬线中最短的是极点,它有两条,分别是和;
3.写出下列纬度的表示方法:
赤道:北纬30度:南纬60度:
北极:南极:
北极圈: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三、综合题
1、填图:(参照第6页图1.6)
2、经纬网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项: ⑴.填空:
①.图中通过A、C两点、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是
②.图中A点的纬度位置是。
③.按南、北半球分,A点在半球,B点在
④.从低、中、高纬度带来看,B点位于纬度,
C点位于纬度。
⑵.在图上绘出南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用虚线表示。用红笔绘赤道
3.看上图回答
A点的纬度是
B点的纬度是
A、B分别属于南北那个半球
A:半球、B;
范文九:第二课时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地轴、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2、通过学生观察地球仪,使学生知道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 能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学习重难点: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分布特征。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经线和纬线》图文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标度规律。
纬线和纬度
1. 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 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 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个半球?
4. 纬度数值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在图中标出主要纬线的度数)
5. 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6. 请同学描画出0°、30°、60°三条纬线,找一位学生在图上标出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
7. 在地球仪上找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8. 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找出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在形状、提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2、 经度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3、 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4、 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5、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6、 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用途、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范文十: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开场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这里是“应对新高考,突破重难点”地理专题节目,本讲的主题是“经纬线与经纬度”,核心问题是“运用经纬网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什么?”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光顾”了每一份试卷。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在本讲的考试要点中,大家一定已经掌握了“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以及纬线与赤道”的基本概念,这里主要讲解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的是难点知识:经度与纬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经度差的计算?其次探讨经纬网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以便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核心知识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曾经是学习中的难点,但对于高三学生已不是障碍,只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读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OB),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
最大值为180°,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
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
度数;相反,从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
增大为西经度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
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
算是一个易错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
经线平面的夹角,如图2中L1与L2的经度差为∠BOF
的度数,这个数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DOB),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最
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图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下面我们用高考题例证几种常见的应用类型,并分别进行阐释。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典例1:(2005年江苏卷)图2为四个地区的地理位臵示意图。读图回答:
(1)在四幅图中出现的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有
(2)图中字母所示地点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的有
B.a、c、d
C.b、c、d
D.a、b、c、d
(3)图示地点位于内流区域的是
D.d 图2 解析:本题对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四个区域要根据每幅图上经纬线的度数及海陆轮廓特征进行判断,这是解答本题的钥匙。如图中第一个区域100°E经线与0°纬线穿过,是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的部分地区,有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印度尼西亚,海域主要为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
主要思路如下:
①熟练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行政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进一步分析并判断图中经线、纬线所属的地理区域。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基本规律如下: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该地纬度;
③跨经(纬)度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④图幅相同的地图,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典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Ⅰ)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则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
B.900千米
C.1200千米
D.1500千米
解析:本题以我国在北极附近设立的科考站为背景,检查经纬网知识的应用能力。第(1)题对地理空间定位的能力要求较高,根据黄河站的地理坐标(78°55′N,11°56′E)判断其正南方的地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因此需要确定四个选项的经纬度位臵;大不列颠岛被本初子午线穿过,阿拉斯加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西伯利亚在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在60°E以东,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第(2)题要求根据纬度差值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已知黄河站纬度,可以计算其与北极点之间的纬度差约为11°,按照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距离相距约111千米进行计算,两地实地距离约为1221千米,因此C答案最接近。
3.利用经度差值进行时差计算(PPT展示)
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一样,这就涉及到时区的划分与区时计算、时差计算的知识,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中进一步加以剖解。这里先从下面的例题中了解此类题型的命题思路。
典例3:(2007年江苏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选取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传递将于日从北京开始,经过国内外135个城市和地区,8月8日传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会场。若火炬由南美洲的布宜诺斯艾利斯(34°36′S, 58°22′W)出发,出发时北京时间为某日凌晨3时,11小时后传递到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火炬到达时当地的区时是(
A.前一日15时
B.当日9时
C.前一日22时
D.当日8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时区划分与时差问题的掌握情况。首先要根据经度判断其所属时区,再根据时区的分布位臵计算时差。在此题型中经度位臵就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利用经度计算时差的基本原理如下:
①根据经度判断所属时区;
②从西12区自西向东到东12区,每经过一个时区,区时增加一个小时;
③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反之,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4.利用经纬网判断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
任何时刻太阳只照射半个地球,因此就有昼半球与夜半球之分,我们常在有经纬网的图上表示日照情况,并要能够推知此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等情况。
典例4:(2004年上海卷)图3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
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2)此时,90°E的区时是
时,北京时间是。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图
解析:此题依据经、纬网图着重考查学生对日照图的判读能力和时间计算能力。首先根据极夜分布的纬度范围判断出图示日期应为12月22日,因此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由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情况可知90°E正位于昼半球的中间,为正午时刻。这些信息便是进一步解题的条件。
关于日照图的判读与计算问题在下面将详细分
析,这里先简略介绍涉及经纬网知识的解题技巧。
①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南、北半球
对称的两条纬线圈相交,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与交点的纬度在数值上相余。如图4中晨昏圈分
别与北极圈、南极圈相交于O、P点;太阳直射
点是G点。G点的纬度与O、P点的纬度之和为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正中间的经线,
其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如图中G点的地方
时为12点;B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
是6点;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
③每日每条纬线都共有24个小时,以晨昏线为界,根据昼半球中的昼弧所跨经度计算昼长时间,根据夜半球中的夜弧所跨经度计算夜长时间。如图中23°26′N纬线圈此日的昼长为FGH弧所跨的时间,夜长为FEH弧所跨的时间。
④光照图中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的纬线圈与晨线、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时刻。如图中B、F点都为日出时刻,D、H都为日落时刻,但其地方时不一致。 图
[自主测评]
1.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 图5为该地“某
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 :
40,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
大。该地位于(
A. 45°N, 110°E
B. 21°34′N, 110°E
C. 45°N, 130°E
D. 21°34′N, 130°E 图
2.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图6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回答3-4题。
3.该企业于北京时间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
4.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
B.14~15时
C.15~16时
D.20~21时
图7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5~6题。
5.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6.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图8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读图回答7-9题。
7.两国的临海分别是(
A.红海、亚丁湾
B.安达曼海、泰国
C.地中海、波斯湾
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
8.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
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
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
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
9.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300千米
D.1550千米
10.图9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填名称)。我国从
等所示国(用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
。 [参考答案]
典例1:(1)D
典例4:(1)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自主测评:
10.(1)澳大利亚
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3)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文学上红移是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