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延时摄影影快30倍与90倍区别

延时故事:一台相机一个人,90后帅小伙用延时摄影告诉你他眼中的中国
一台相机一个人,90后帅小伙用延时摄影告诉你他眼中的中国
《China in
&&&&延时故事&&&&
新华网络电视首届全国延时摄影展征集正在火热进行中,“新华15秒”公众号特设“延时故事”栏目,每周为大家推荐优秀的延时摄影作品,讲述摄影师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带您走近绝美延时……
影师:李均源2013年开始接触摄影,2015年计划并拍摄了第一部风光作品《China
in my eyes》,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目前《China in
my eyes 2》第二部中国各地的风光延时作品也正在筹备中。
摄影初体验在我高中的时候我就喜欢用照片记录生活,虽然那时只有一台卡片机。庆幸的是高考后凭着对摄影的热爱买了一台佳能6D,而这台6D也一直陪伴我到现在,拍出了不少让我满意的延时摄影作品。
在实际拍摄中,不但要有十足的耐心和毅力,还需要携带几十公斤的装备徒步。除了在拍摄时要选好构图,后期也要做很多处理来让素材看起来更加的舒服流畅。
延时拍摄几秒的视频,很可能前期就拍了几小时甚至半天,而一部4分钟左右的作品大约需要60个片段,算上舍去的素材大约就要拍摄120个片段。可想而知一部优秀的延时作品是需要付出多少汗水与努力,延时摄影很难再短时间内完成,除了需要素材的积累,更是对摄影师本人的耐心挑战。&
拍摄故事《China in
my eyes》中的自然风光大部分都是去甘肃青海拍摄的,正是冬天到来之时。
冬天是各地的旅游淡季,而我去拍摄的地方更是淡到极点,荒芜人烟,几乎去的每个景点都是只有我们一辆小车,所以我们要准备很多粮食放车上,在没有饭店餐馆的地方补充能量。
上为了拍摄青海湖日落过渡到星空银河,我站在零下十多度的寒风中实时调整相机的参数,实在受不了了才回车里暖会。有时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做出来的效果就忘记一切苦累了。
酒泉附近的航天路:天上没有很多云彩的点缀,没有早霞的火红,但是让人感觉很宁静很舒服。一颗干枯的胡杨挺立,顶上启明星闪耀。黎明就在眼前,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县:因为日落之前天上全是云,很密,太阳都看不到了。放弃了拍摄的念头,已经打算要离开,这时,太阳落到山脚下正好漏出一束光,然后我就马上拿出相机,架好脚架开始拍。拍着拍着云就散开了,也烧得通红。幸好没有走啊,所以拍风光真的猜不到下一分钟会出现什么让人惊喜的景象。
中的古城墙,伊斯兰教的教堂,还有日出的希望。
的星空,有着一种魔幻的感觉。在那么多的风光中,我更加偏爱星空与银河。那种未知的感觉,让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杨林星空:这张照片是在天还没完全黑完的时候拍的,左下还有一丝阳光的颜色,右边是额济纳旗的灯光映出的红色,天空已经呈现出深蓝色了,整张照片色彩比较丰富。
结了冰的青海湖,在零下10多度的大风中,终于在太阳露出来那一刻,我感觉到到了一丝温暖,看着这宁静的青海湖,心里早已忘记所有烦恼。
小柴旦湖,一个湖边上析出盐粒的盐湖。没有茶卡盐湖那么宽大,但是比茶卡更加宁静。清澈的湖水、青蓝色的湖面与深蓝色的天空也有那么一点天空之境的感觉。
河,为了拍好一个完美渐变的从天亮到出现银河的延时片段,我在这零下20度的超大风环境下守在相机旁边两个小时,随时调整相机的参数变化。看到最终的效果之后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后一天的晚上,在巴丹吉林沙漠上拍银河。相比之前的零下20度,这里的零下7-8度已经感觉很舒服了。沙漠的神秘与银河的未知,结合在一起,又让我感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无比的渺小,能感受到这样的景色,也不枉此行了。
这次拍摄让我爱上了西北的风景,虽然荒芜,但是纯粹。沙漠的浩瀚,震撼的星空,顽强的胡杨,高原上的牦牛等等让我可以无尽的回味。
“新华网络电视首届全国延时摄影展”全面开启作品征集。本次活动由新华社新华网络电视联合北京国际摄影周共同主办,摄影世界、色影无忌协办,面向各界摄影爱好者及全国高校征集优秀延时摄影作品。
各位摄影大神,快来投稿吧!
投稿邮箱:
报名及活动详情
识别二维码
关注“新华15秒”官方微信平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最近几年,延时摄影被广泛地运用在纪录片、广告片和商业宣传片中。与普通摄影相比,它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光影变化创"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延时摄影在电视中的运用
2015年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最近几年,延时摄影被广泛地运用在纪录片、广告片和商业宣传片中。与普通摄影相比,它有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光影变化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很多从业者可能还并不十分熟悉延时摄影的具体拍法和运用。本文就延时摄影以及它在纪录片、广告片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中国论文网 /1/view-7048656.htm  一、什么是延时摄影以及原理   延时摄影也叫微速摄影、定时摄影、定格摄影、缩时摄影、微时摄影,英文叫Time lapse或Time-lapse、Timelapse,是一种时间压缩技术,拍摄的是一组照片,但把本来几小时、几天的过程浓缩到几分钟的时间内以视频方式呈现,时间轴的压缩倍率达到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以上,表现力很强,适合趣味摄影、天文天象、表现自然、城市生活、工程建造、科学研究等。   延时摄影是用照片组成,怎么到后面变成视频呢。一般来说,电影中一秒钟的镜头是有24帧画面来组成。一帧画面可以理解为一张照片,如果我们按照连续等间隔的24张照片连成一体,就会使人眼看起来是一个运动的一秒钟画面。   二、延时摄影在纪录片中的的作用   延时摄影有着它无法替代的审美价值。它将客观世界中原本无法改变的时间,通过逐格拍摄的方式来加以任意的压缩调整,然后以正常的播放速度(24格/秒或25帧/秒)播映,它所得到的画面是一种人的肉眼无法捕捉的物质现实。因而延时摄影完成了一种从再现客观事物到表现现实本质的飞跃,具备了影视艺术“物质现实本质的复原”的美学意义。   延时摄影能够凸显常规摄影无法表现的特定诗意。比如,在记录片《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中出现的一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古建筑的镜头:画面中,雄浑的建筑在由延时摄影所营造出的光影变化中体现出或婀娜、或压抑、或岁月流逝、或斗转星移的气质,酝酿出一种岁月变迁,历史永续的隽永意境之美。   延时摄影有着常规摄影无法企及的视觉冲击力。由于它将时间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地压缩,因此,原本以正常速度运动的物体,会造就出夸张而强烈的效果。这两种动作的变化,都将给人以一种夺目而难忘的视觉冲击。比如在笔者参与拍摄的纪录片《汉江大移民》中,为了表现北京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分别用了繁华的街景延时和小景深压缩的人群流动的延时画面,表现来的繁华和拥堵,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视觉感受,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思考。   延时摄影还是表现常规摄影无法揭示的自然奥秘的重要手段。它能将自然界中种种漫长的生长变化过程通过极短的时间再现出来,为人们观察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正如我们看到了竹鞭的生长发育过程,我们也能看到细胞的分裂、生长,看到有机物的分解。   延时摄影也具备常规摄影无法具备的特殊记录功能。一些大型的建造项目往往耗时长久,需要完整的影像记录;而另一些临时性的会展、演出项目,因其不可复制,也会需要影像记录。此时便需要运用延时摄影将这些往往是十分枯燥、单调的过程,以一种直接、生动的方式记录下来。所以,延时摄影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延时摄影的器材准备   基本的延时摄影器材很简单,一个三脚架,一台单反相机,一根定时快门线。   四、延时摄影分类和拍摄方法   (一)常规延时。   常规延时指的是,在光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把机位固定、参数固定,所拍摄出来的视频。   1.拍前准备。   (1)关掉高ISO降噪。 (2)把对焦模式调成手动。   2.确定时间间隔。   确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拍摄效果。首先要明确三个因素:最终要达到的画面速度效果、镜头的长度、拍摄时间跨度,才能决定延时拍摄的时间间隔。多做一些实验:云的流动、夜晚的车流、太阳的影子、街上的行人,可以帮助你尽快找到适应不同效果的时间间隔设置。   推荐时间:   大风天快速移动的云层:1-2秒   慢速的云:5-10秒   太阳在地面上移动的影子:10-20秒   太阳在晴朗天空的轨迹:20-30秒   星星在天空中运行的状态:10-60秒   日落时对太阳的特写:1-2秒   城市的人群:1-2秒   植物生长的状态:5-40分钟   3.确定拍摄张数。   一张照片相当于视频中一帧的画面,24张照片可以算作1秒钟的画面。一般一个场景拍摄10秒钟的画面足够,举个例子,如果你要拍一个城市人群的画面,就要拍摄24X10=240张照片。   4.选好地点,固定好三脚架,固定参数,开始拍摄。需要注意的是您的快门速度,一定要小于拍摄的时间间隔。   5.用AE进行后期制作。   (1)选择文件,导入文件,选择一张照片,并在JPEG序列处打钩。   (2)把素材拖到时间线上进行剪辑。   (3)选好前后帧,点击图像合成,添加到渲染队列开始渲染。   (二)大范围运动控制hyperlapse。   大范围运动延时是运动延时的一种,它是拍摄者拿着三脚架,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径,走一步拍一张的拍摄方法。主要解决了运动延时中轨道不够长的问题,它可以允许拍摄者无距离限制的移动机位。   1.拍摄要求:   (1)等间隔曝光。   这是一个基本要素,否则画面将失去连贯性。   (2)等距离运动。   同样是延时摄影的基本要素。每次移动的距离偏差不能超过20%,否则拍出来的画面是一顿一顿的。   (3)始终瞄准对准点。   (4)水平要一致。   (5)掌握好每次移动的距离。   (如图一)   2.拍摄方向和路径。   一般大范围运动,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两类。横向拍摄就是瞄准方向和行走方向成90度角。纵向拍摄时瞄准方向和行走方向接近一条直接。   【图二为横向拍摄】 【图三为纵向拍摄】   (1)拍摄前的准备。   稳定的三脚架,快门线、瞄准器【图四】、自动水平仪【图五】。   规划好行走的路线,尽量运用地上砖头组成的线,如果没有,用粉笔做好记号。   找好瞄准点,注意一定不能被遮挡住。   (2)后期制作。   使用AE里的变形稳定器来完成全自动稳定。   3.黄昏过渡holy grail。   黄昏过渡指的是日出、日落前后,一直到完全亮起、完全黑暗(或灯光亮起)这一段时间。这时候光线的变化特别快,使用常规的延时拍摄方法就会出现画面闪烁、前面拍摄很好但后面什么也看不见等情况,导致素材无法使用。使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以拍摄傍晚到晚上为例(日出则是相反的方法)。   (1)拍摄要求。   把照片设置成RAW格式。尽量提高感光度,开大光圈。   测光,并且记住相机上显示的曝光量。   开始拍摄后,每当相机上显示的曝光量减去2EV,马上调整快门速度,使它与初始拍摄时的曝光量保持一致。   完全进入夜晚后,保持参数不变。   (2)后期制作。   需要下载两个软件:lightroom 和LRT。   打开LRT和lightroom,分别导入照片。   LRT软件选到HOLY GRAIL WORKFLOW界面,分别点击每个按钮。【图六】   Lightroom软件 选择导入元数据。查看曝光量,如果不满意回到上一步继续调整。   LRT软件按照图点击每个按钮。【图七】   Lightroom软件导入元数据,照片批量调色,但不能复制曝光度。   Lightroom软件导出照片。   (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主题:【求高手解答】索尼A7r延时摄影APP问题
泡网分: 16.525
注册: 2006年09月
今天尝试使用索尼A7r延时摄影APP,发现一个问题。
设定了每秒一张可是发现拍摄时明显是每3秒1张,怎么设定都不行。关闭了所有降噪、优化等功能,不是这些设置的问题。设置成3秒以上就可以,每4秒,每5秒一张都没问题,就是不能1秒1张。求高手解答。PS,关闭了自拍2秒故障依然。
以下内容由 小赵相机 于
03:14 补充
是雷克沙600X卡,现在已经测速发现写入速度只有36兆,大骗子啊!又买了一张东芝tpye1的神卡试试吧。但好像和卡没多大关系啊。
以下内容由 小赵相机 于
22:19 补充
【找到根结了】
今天去X宝找人刷了港行的APP,延时摄影,发现和大陆免费版的延时摄影LE有很大区别,可以说大陆版的就是极度阉割版本APP,港行的延时摄影有很多模式,包括模拟反向移轴摄影模式,非常方便。在大陆版里的光圈、快门、ISO都是自动的,在港行版里都能自己调节,花点儿钱换成港行版APP非常有必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451&&回帖:10 &&
泡网分: 29.375
帖子: 1880
注册: 2003年03月
有个问题 RAW 能间隔摄影吗。。试了一下 没试出来
泡网分: 29.375
帖子: 1880
注册: 2003年03月
雷克沙的 SD卡&&cf卡&&标注的速度都很快, 但是都是读取速度。&&实际写入速度慢很多。。。坑死人了
标的90m/s,写入才20多。
泡网分: 0.317
注册: 2013年08月
我的5r刷成港行版了,也还存在这个问题,当时间间隔摄影为1s和2s的时候,开始拍的时候正常,拍了几张后,间隔就会拉大,同时平面上显示时间间隔的图标会出现一个惊叹号。
泡网分: 16.525
注册: 2006年09月
【找到根结了】
今天去X宝找人刷了港行的APP,延时摄影,发现和大陆免费版的延时摄影LE有很大区别,可以说大陆版的就是极度阉割版本APP,港行的延时摄影有很多模式,包括模拟反向移轴摄影模式,非常方便。在大陆版里的光圈、快门、ISO都是自动的,在港行版里都能自己调节,花点儿钱换成港行版APP非常有必要!!
泡网分: 2.061
帖子: 2038
注册: 2011年12月
我的没这个问题哦(A7+最新版本APP)
泡网分: 16.525
注册: 2006年09月
szquanwu 发表于
你曝光时间是不是大于1秒了?不可能啊,曝光是自动的,都是1/60s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91
注册: 2011年07月
小赵相机 发表于
今天尝试使用索尼A7r延时摄影APP,发现一个问题。
设定了每秒一张可是发现拍摄时明显是每3秒1张,怎么设定都不行。关闭了所有降噪、优化等功能,不是这些设置的问题。设置成3秒以上就可以,每4秒,每5秒一张都没问题,就是不能1秒1张。求高手解答。PS,关闭了自拍2秒故障依然。
是雷克沙600X卡,现在已经测速发现写入速度只有36兆,大骗子啊!又买了一张东芝tpye1的神卡试试吧。但好像和卡没多大关系啊。你曝光时间是不是大于1秒了?
泡网分: 9.264
注册: 2008年12月
我用的港行NEX6。你进去后,按原来menu那个键,进去可以选择延时的模式,默认是标准,但是不管什么模式,你进去后按转盘左下角那个键,就是选项键的意思把,就可以选择延时,拍摄时间,间隔时间,输出模式什么的。
不是高手,互帮互助吧。
泡网分: 16.525
注册: 2006年09月
不会是卡的问题吧?我用雷克沙的800X卡啊,再说拍延时摄影都是1080P的尺寸,我改成720P尺寸问题依旧
以下内容由 小赵相机 于
03:12 补充
是雷克沙600X卡,现在已经测速发现写入速度只有36兆,大骗子啊!又买了一张东芝tpye1的神卡试试吧。但好像和卡没多大关系啊。
泡网分: 1.64
注册: 2013年02月
小赵相机 发表于
今天尝试使用索尼A7r延时摄影APP,发现一个问题。
设定了每秒一张可是发现拍摄时明显是每3秒1张,怎么设定都不行。关闭了所有降噪、优化等功能,不是这些设置的问题。设置成3秒以上就可以,每4秒,每5秒一张都没问题,就是不能1秒1张。求高手解答。PS,关闭了自拍2秒故障依然。是不是卡的问题(另外是不是你设置了RAW+JPG,文件太大了来不及存储),如果SD卡的速度太慢了有可能会,换一片高速卡试试看,千万别信sandisk的标称30M的,那是读30M,写只有10M左右,我用东芝的绿卡,写60读90没问题。
本帖最后由 aaazzzwj 于
01:38 编辑
&版权所有:&&&&英国记者“延时摄影”实拍北京地铁
不论贫富,人们都是有限车厢空间里的“沙丁鱼”。
来源:腾讯视频
综合英国卫报报道,到了2015年,北京地铁总里程将达到561公里,使北京真正成为一座“地铁上的城市”。如今北京地铁465公里长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伦敦地铁大约50公里,但车票只要两元就可以坐完最长达88公里的路程,而票价大约是伦敦的十分之一。每天975万人乘坐北京地铁,这是伦敦地铁乘客数量的三倍之多,是纽约地铁的两倍。而在2006年前,北京地铁的每日运客量才只有150万。然而在如此密集的人群中,地铁仍然面临着城市扩张带来的压力。在13号线西二旗站,已经有工作人员守在车厢门口,随时准备给那些挤不进去的乘客“一臂之力”。即便有车,人们也愿意坐地铁。“地铁是北京的骄傲,住在这边儿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地铁”,接受采访的一位刘姓销售主管回过头说,他在地铁里都无法转身。最初北京地铁的设计初衷并不是为民众提供方便,而是为了战时转移。在研发原子弹时,远在罗布泊的试验场里也建了一条地铁,试验地下铁路是否能防范核武器攻击。现在地铁运送的客人数量比1971年一整年的总客流量还要多,而那时北京地铁还处于试运营期,只有手持单位介绍信的人才能乘坐。随着北京城市的继续扩张,对便捷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到了2020年,北京地铁线路将会是今天的两倍。地铁创造出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不论贫富,人们都是有限车厢空间里的“沙丁鱼”。一旦从地下走到地上,人们要么就会因囊中羞涩而选择公交,要么就干脆开车上路——背着简陋行囊的农民工和拿着苹果手机的行业主管不会再在地铁中相遇了。(腾讯新闻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hipengzha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摄影师镜头的背后 详细说说大范围延时摄影
摄影师镜头的背后 详细说说大范围延时摄影
作者:刘三根
责编:苏秦
  我从2014年9月开始真正意义上接触延时,到如今断断续续拍了有一年了,从固定机位到大范围都有尝试。在这段时间的拍摄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今天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下关于大范围延时摄影的拍摄、后期以及转场。  从相机的移动距离上来区分,我们常见的延时主要是固定机位或者使用滑轨辅助拍摄,它们的移动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米;而大范围延时摄影通常会移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距离进行拍摄,这样的话几乎无法用滑轨操作,通常我们是使用挪动的方式进行拍摄。关于前期拍摄  前期拍摄据我所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挪动三脚架拍摄,另一种是手持拍摄。1、前期用三脚架拍摄  先说用三脚架拍摄,这是最佳的拍摄方式,具体操作模式就是每拍摄完一张照片之后,挪动三脚架拍摄下一张,这里有一个我拍摄大范围延时过程中的花絮。&  通过上面的视频可以看到我是如何拍的,接下来我详细说一下具体操作:  首先是确定好拍摄的主体和移动的位置,并选取对准点,比较好的拍摄习惯是先在拍摄初始位置、中心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拍摄三张照片进行观察,做到心中对拍摄完的画面有一个大体的把控。  关于对准点,建议选择拍摄主体上固定的、全过程可见的点,最好是和周围对比强烈,并且靠近画面中心。这样的话方便在移动机位后进行迅速对齐,保证对准点一直在画面中的同一个位置,这里需要使用到相机的屏幕取景功能,通过打开网格线或者按下机身上放大按钮后出现的对焦框来定位。  拍摄前最好计算出大概的拍摄张数和每一张之间移动的距离,比如你需要拍&摄一段5秒钟的素材,总移动距离为50米,以25帧每秒为例,那么你需要拍摄的张数就是5*25=125张,每次三脚架挪动的距离为125/50=0.4米,每一张的移动距离要尽可能的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拍出来的延时能够平滑。  关于如何准确控制移动距离,可以通过地面的地砖或者其他明显的标记进行参考,例如下图的情况(图自网络),可以每次挪动三脚架的某一条腿到我画白圈的位置。&  如果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参考,那么可以用粉笔在地上标注记号或者自己进行估测,只要误差别太大基本还是OK的。  另外要保证拍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保持水平。保证水平的方法一个是借助相机内置的电子水平仪,另外就是自己在云台上外接高精度水平泡。我的建议是使用外接水平泡来拍摄。  当然,为了精确调节,建议使用三维云台进行拍摄,普通的球形云台拍大范围的话实在是很难控制。如果你试过三维云台,我相信你会爱上它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举个例子,下面是我拍摄的一段延时素材,我用红框标注了我拍摄时的对准点,并没有经过后期稳定,可以看到它已经比较流畅了:&  以下是后期稳定后的效果:&  后期的稳定处理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前期没有拍好,后期还是无力回天。2、手持拍摄  接下来说手持,一般来说不建议手持拍摄,因为它的成功率并不高,而且多数情况下后期无法直接去抖,还得结合手动key关键帧进行微调,费力不讨好。  但是有时候并没有条件去给你架设三脚架,例如以下一段视频:&  这是我在北京冬至时拍摄的颐和园十七孔桥,当时是踩在结冰的湖面上拍摄的,由于湖面特别滑,而且光影转瞬即逝,所以只能手持拍摄,下面是后期稳定后的效果:&  接下来说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追车”,这个我最先也是在Rob Whitworth的作品里看到的,自己也学着尝试了一下,也是手持拍摄。  我们先看下稳定前和稳定后的效果:&稳定前稳定后  可以看到效果非常明显,它的拍摄方式和大范围的原理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是摁紧快门进行连拍,而是自己把控好节奏,我这个例子大概间隔0.5秒拍摄一张,拍的时候一个是保证相机端平,另外就是保持你追踪的那辆车在画面中心。  当然这种由于车速较快,加上手持,所以前期拍出来会抖得非常厉害,但是只要不是太离谱,并且手能端平的话,后期还是能完美解决的。二、关于后期处理  关于调色、去闪烁和黄昏渐变等固定机位延时摄影就涉及到的操作我就不细说了,我的具体流程是先在LRTimelapse中去闪烁(如果没有光线变化可省略这一步),再到Lightroom或者Camera Raw中调色并转成jpeg图像序列,最后导入After Efftce(以下简称AE)中进行稳定和细节的修饰。  那么我先以“追车”的这个片段为例,由于前期拍摄的素材是保持端平的,所以后期我需要做的就是让黄色的出租车一直保持在画面中心,这样画面看起来就是流畅且稳定的。  以上是关于怎么追车的后期操作,那么普通的大范围后期稳定就简单多了,使用AE里的warp stabilizer VFX(变形稳定器)这个插件就能一键稳定,80%的情况下不需要调整其他参数。  举个例子,以下这个视频,就是使用warp stabilizer直接稳定的:   另外有一种让我最头大的情况,就是前期拍摄的条件实在恶劣,后期无法做到一键稳定。例如我在大理古城内拍摄的大范围延时,尽管我当时很努力地前期拍摄,但是由于游客众多,对准点经常被遮挡,导致AE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稳定失败。  我们先看看这个视频:   那么它是如何稳定住的呢?我并没有找到捷径,是硬生生把100多帧的照片导入PS里变成一个一个的图层,进行手动对齐,再导出一张张的图片进入AE里面。  这样的工作量非常巨大,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这样作死。  好,后期的常见情况基本就这么多,接下来分享一下我觉得最有意思也是网络上几乎很难找到的东西,关于转场的问题。三、关于延时摄影的转场  在转场这块,我受Rob Whitworth作品的影响比较大,也一直把他当成我学习的方向,对于他的作品我有很细致地观看,自己也试着模仿和总结了一些经验。这里我主要分享一下思路,不做具体操作的演示,因为这些操作都是十分基础的。  先看一段视频,这是我在王府井大街拍摄的一段大范围延时:   个人觉得镜头衔接得还行,我给大家看一看具体它是由哪些镜头得来的大家就明白了:     看完这些素材,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这个镜头是如何做到的了:3段视频,一张接片的照片,构成了一次的转场。  有人说过,拍照片的时候,得用后期的思想去指导前期拍摄,我很赞同这个观点。那么,拍延时的话,如果要做到很好的转场效果,需要的是用剪辑的思维去进行前期拍摄,这个是重点中的重点。  也就是说,在你前期拍摄的时候,你脑海里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你最后得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了。  我们再举个例子:&  抛开这个场景不说(因为的确是不怎么好看),我们只看转场,相信大家已经能想到这个是由三段素材剪出来的了,以下是这三段素材:&&&  它们都是在AE里使用最简单的缩放、位移的关键帧变化完成的,这些都是基础操作,我要说的重点是两个镜头之间衔接的细节。  我们再细看一下从第一段素材到第二段素材的变化,是素材一缩小到素材二的。  然而缩小之前,它还有一个微微放大的趋势,然后再把镜头由第二段素材一直往右拉到第三段素材;在镜头拉到最右端的时候,镜头有向左移一小段,再回到最右端。  我们可以通过慢镜头再观察一下:&  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实现一种拟人或者拟物的运动形态,就好像一个人要稍微退两步助力才能冲得很快;一个弹簧要先往下压一压才能弹得很高。  这么说如果还是不太明白的话,我做了个小球的运动动画来简单演示一下:&  可以看到,同样是从左边移动到右边,上面那个小球明显比下面那个要生动一点,所以在转场上做好这些细节,会让你的片子更耐看,更有动感。四、学习方法  我是通过别人的成熟的东西去学习的,例如我看Rob的片子,我会去剖析每一帧画面,既然别人都一帧一帧地拍好了,你为何不借着这个机会一帧一帧地去看呢?  例如Rob所拍摄的迪拜,有这么一个镜头,一天的光线变化之内一栋高楼就建好了。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把它慢镜头回放一下,可以看到它并不是建出来的,而是为了画面效果,后期里一块块贴上去的,这些东西你不细看你永远没法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最后,光看还不行,多去试着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五、问答环节Q:文中提到的间隔0.5秒是如何实现的?A:其实就是在心里估算,不能完全准确,差不多就可以了,另外要手动按快门。Q:”可以看到它并不是建出来的,而是为了画面效果一块块贴上去的“,一块块贴上去是什么意思?A:就是在PS里把建筑一点点贴上去,具体你一帧帧看就能明白。Q:关于对准,有的镜头角度都是大范围移动,怎么对准?A: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也头疼,我的做法是拍完一张后,下一张把对焦点略挪一下,再拍,再挪。Q:转场时使用了放大缩小,能否在拍摄时就用拉焦距达到同样的效果?A:如果像素够的话,可以的。Q:如果围绕一个人物雕像,正面焦点放在眼睛上,走到背面的时候之前的焦点已经看不见了,这样怎么选择对焦点呢?A:我会选择对准雕像头部的中心位置。  刘三根,90后,华盖创意签约,尼康官方合作摄影师,擅长风光、建筑、人像和延时摄影。201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由于专业原因,大学期间开始拿起单反拍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作品多次获奖及刊登在平面和网络媒体。  个人主页: 微博:@刘三根_ThreeGen。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燕儿的镜头背后&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刘三根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2571次22286次31232次41193次51173次61126次7906次8892次9820次10758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时摄影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