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始于宇宙之前mobi有时间吗?

宇宙根本没有时间,时间只是我们定义自己的存在而假想的概念?
  如果你从甲地到乙地,你会觉得这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但是根据量子力学的说法,所有的运动只是一连串通过空间的微小抖动。目前还没有人想出要怎么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套在时间上,但是有些科学家就快想到了,如果他们成功的话,我们就得接受一种奇怪的新概念。在每一个短暂的刹那间,时间都会不断反复地诞生。
  物理学家菲道克跟我们一样会感觉到时间的流动,她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大学生,现在她成了伦敦帝国学院的物理学家。她曾经说过,我们最基本的体验就是对于时间的体验,我们能够察觉时间的经过,时间似乎是会流动的。要理解我们的人生,就是根据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的过去事件,还有尚未发生,并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事件,以及难以捉摸却分开了过去跟未来的现在。
  这个道理看似显而易见,但是它却违反了解释宇宙原理的最佳科学理论。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所有会存在的时间,早就存在于所谓的“时空”区域。我们一辈子从生到死,正是窥见了自己在这里的独有路径,只有走过这张冻结的时空地图。
  但是菲道克认为宇宙不是冻结的区域,它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子颗粒逐渐堆出来的产物。菲道克曾经说过,在我们眼中,时空是平滑而连续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很大,而我们用大尺度的观点看事情,想像下我们有一个方块,比如说,我们用方糖代表一块时空,从远处看,方糖是一块固体,但是如果我们把方糖放大,再观察它更基本的结构,就会发现它是由颗粒组成的,时空是颗粒的模型就依照同样的道理,从基本的微小尺度来看它是由颗粒组成的,从大尺度来看,它是平滑而连续的,看不出有颗粒的性质。
  那么时空的颗粒有多小?小到难以理解,大概是一百万兆找兆分之一秒,物理学家认为这是最小的量度单位。菲道克认为时空就是由这种细微的颗粒大量聚积而成的,她把这些颗粒称为时空原子。
  菲道克还说到,时空原子结合了两种概念。第一,时空基本上是原子,从极小的尺度来看是一颗颗的。第二则是因果律的概念,也就是说,先有因才有果,比如说,如果我听到巨大的声音,我会吓一跳,或许还会打翻咖啡杯,这里的因就是声音,果就是打翻咖啡杯。
  根据相对论坚持的说法,所有的时空早就存在了,不管你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角度来看,咖啡杯都会被打翻,但是在菲道克的眼中,宇宙是一组事件的集合,这些事件会不断增加,她把这些相连的事件顺序成为因果组,我们在观察因果组时,会感觉到时间的流动。因果组会因为新的时空原子累积而增长,这些新的时空原子的生成,可能就是我们所知的时间流动。
  我们体验到的现在,就是这种新的时空原子的生成,旧的原子并未消失,它只是堆积在所谓的过去里,未来尚未形成。一旦时空原子生成,并且存在,它就会形成过去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过去是固定的,是已经发生,不可改变的。
  如果我们找到了时间的起点,就能解开最深奥的谜题之一。但我们也发现,对宇宙而言,时间毫无意义,时间只对我们有意义,因为它让我们在过去的回忆与未来的谜团里不会迷失!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快速关注 NASA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一点资讯的观点和立场)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科学理论技术科幻-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关键词:宇宙,存在,时间,地方,没有,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1.26秒是一束光从月球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一个小时由60分钟组成。宇宙已经138亿岁了。也许你认为所有这些都是事实,因为这些都可以用滴滴答答的钟表来证明。
  然而,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这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著名、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却说道:“时间是人们的一种认知错觉。”这似乎在暗示着时间只存在于时钟和日历上。
  那么,时间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主观幻觉?它可以变慢、暂停吗?有没有不存在时间的地方?
  尽管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已经有上千年,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为了了解探索神秘的时间,我们踏上了探索时间的旅程。
  “现在”有几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多数人的心中基本认为时间一去不回头,时间的行走就像是一支离弦之箭,将永不复返,把过去永远留在后面。虽然我们常常后悔,巴不得挽回以前的过失,但常理会告诉我们,时间不会倒流,要珍惜现在。
  人类能感知时间的流逝,而人们所说的“现在”,实际上是时间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往未来移动时,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某一个点。人类经历的时间可以利用工具测量,比如使用时钟、日历。
  自17世纪中期,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成功发明第一个摆钟开始,“计时”的进度不断提高。钟表利用运动,把时间的流逝转换成容易测量的量。
  那么,人类知觉里的“现在”有多久呢?
  原则上,“现在”是稍纵即逝的一个点,但根据一些说法,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感觉中,“现在”大约有2.7秒。在这之前的一切都是历史,其余的都属于未来。
  谁的时间走得最快?
  然而在某些状况下,时间流逝的速度并不总是一样的。这种现象被物理学家称为时间膨胀。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就可以造成时间膨胀,引力越强的地方时间流逝得越慢。例如,海平面上的原子钟就比珠峰顶上的原子钟慢些,因为海平面的引力比山顶的强,尽管它们之间的偏差微乎其微,大概只有十万分之三。
  影响时间行走速度的不仅有引力,还有物体的运动速度。根据狭义相对论,当运动速度越快时,时间就越慢。有人计算过,如果你能将车子开到近光速(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时间会比正常情况下慢7000倍。
  如果人类一直围着地球高速运行,时间上也会出现“跨越”。比如说,待在太空最久纪录的保持者帕达卡,这名俄罗斯宇航员花了大约两年半(879天)的时间生活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在这期间,太空船上的时钟和地球上的时钟之间累积的时间差约为0.02秒。
  换句话说,帕达卡是来自0.02秒后的未来人,他应该算是真正的时间旅行者了!
  没有时间的地方
  宇宙任何地方都存在时间吗?其实不然,科学家认为黑洞中心是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这个空间被压缩到最小的点,是一个拥有无限密度的时空点——奇点。
  这里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黑洞本身具有非常巨大的引力,任何光子都没能逃离它的“魔力”,因此没有人能看得到它的内部,即使是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
  时间会不会停止或者消失呢?宇宙学家认为时间和宇宙的死亡密切相关。如果宇宙在未来发生了“大崩塌”,即里面所有的物质就好像跌入了黑洞一般,坍缩到一个点,那么宇宙也就终结了,同时,这也是时间的尽头。
  但还有另一版本的时间“死亡”设想,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罗杰 彭罗斯提出的。他预言数亿年后,宇宙会走向“热寂”——所有的恒星耗尽了燃料,黑洞也耗尽了能量,所有的物质都衰亡了。届时空间将不存在任何原子,时间也将不复存在。
  彭罗斯提出的这个版本的时间终结和一个人的死亡很像:人是由数十亿个细胞组成的,而细胞又由原子和分子构成。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以奇迹般的方式组织起来,创造了生命。而人类走向死亡后,身体又变成了一堆原子。
  宇宙也许也一样,或许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创造了时间,没有这些组成部分,宇宙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
黑洞里有没有时间对黑洞外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关系,黑洞外的人还是看着时钟日子照过……但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态~无论哪里就都没有时间和空间吧……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5:38 编辑
阿黎 发表于
黑洞里有没有时间对黑洞外的人来说没有太大关系,黑洞外的人还是看着时钟日子照过……但宇宙大爆炸之前的状 ...
错了,有物质运动的空间,都存在时间、时空。除非没有物质的空间,就不存在时间,但这个宇宙做不到。宇宙本来就有物质时空概念。
宇宙后 发表于
错了,有物质运动的空间,都存在时间、时空。除非没有物质的空间,就不存在时间,但这个宇宙做不到。宇 ...
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吧,……热寂空间也没有物质吧,时间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6:55 编辑
阿黎 发表于
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吧,……热寂空间也没有物质吧,时间在哪里?
就依照原始火球的设想,它膨胀燃烧散发的光芒物质和时空,也有时间,也有时空,不然这就是矛盾的。所谓宇宙不空,必然有物质存在。时间只存在某时某刻,就像孕育生孩子,她必然存在某时某刻的。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7:24 编辑
宇宙能量、物质循环是原有的,它们在运动,它们在变化、演变,某时某刻都存在,这就是时间。
时间是永远存在的,只能对某个物消失终结,来代替某个物的时间。宇宙循环时间是永远存在的
你看看这么个说法怎么回答:太阳系绕着银行系中心做运动,银河系绕着本星系运转,本星系绕着总星系运动。这玩意是不是和大爆炸理论矛盾?难道不是应该从一个点往外跑?
RE: ??????????????????°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8:09 编辑
zr-9-11 16:51
手机不灵活,回复时多点几下,出现这样。望大家见凉!
时间是物质走过的,才是时间,没有物质走过,时间就不存在,文化就不存在,那么空无所有,一切都无。
所以时间是以物质来衡量,没有物质运动,时间就是空虚的。
一直在路上
时间的定义是量度变化的一个值。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只要有变化,时间就在流逝。相对论里,对光子本身来说没有时间这个概念,,,,,这点让我想破脑袋。{:151:}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8:46 编辑
{:a15:} {:a15:} {:a15:} {:a15:} zr345954 发表于
你看看这么个说法怎么回答:太阳系绕着银行系中心做运动,银河系绕着本星系运转,本星系绕着总星系运动。这 ...
这个说法本来就存在矛盾,是设想空中楼的假想理论,在寻找理由,设想时间、时空。结果是自相矛盾的运轮机变。{:a15:}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8:43 编辑
{:a15:} 一直在路上 发表于
时间的定义是量度变化的一个值。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只要有变化,时间就在流逝。相对论里,对光子本身来 ...
没有时间,哪有光速呢?这都是自相矛盾。
一直在路上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宇宙后 发表于
没有时间,哪有光速呢?这都是自相矛盾。
注意参照系。是对光子本身来说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8:37 编辑
一直在路上 发表于
注意参照系。是对光子本身来说
光子发出也有时间,这都是矛盾。问题大大{:lol:}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zr345954 发表于
你看看这么个说法怎么回答:太阳系绕着银行系中心做运动,银河系绕着本星系运转,本星系绕着总星系运动。这 ...
{:a15:}{:a15:}
宇宙后 发表于
我对这个bigboom还是不太相信,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首先“蓝移”说是大爆炸的结果,所有星球都往外跑。
好吧!这个能说得通,但是这个太阳系绕着银行系运动,银行系带着相邻星系运动,再绕着大星系运动,然后绕着本星系再绕着总星系运动。这说明什么?这是在转圈圈啊!那大爆炸又从何说起。
宇宙后 发表于
就依照原始火球的设想,它膨胀燃烧散发的光芒物质和时空,也有时间,也有时空,不然这就是矛盾的。所谓 ...
你这个说法不符合到目前为止的天文观测事实,大爆炸之前只有一个奇点,这个点是无限小的,没有任何物质存在,作为物质的属性——时间空间也不可能存在……
还有热寂空间只有能量(热能),所有物质都转化为热能弥散于空间,作为物质属性的时间——自然也不存在了……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19:44 编辑
我问你:原始火球是不是由物质组成?
阿黎 发表于
你这个说法不符合到目前为止的天文观测事实,大爆炸之前只有一个奇点,这个点是无限小的,没有任何物质存 ...
我问你:原始火球是不是由物质组成,这个你都想不开?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21:05 编辑
zr345954 发表于
我对这个bigboom还是不太相信,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首先“蓝移”说是大爆炸的结果,所有星球都往外跑 ...
宇宙空间就像一个大面积水面样,水中由一个小漩涡盘着一个大面积漩涡运动,这是空间大面积气流周旋现象。小气流面积引力没有大面积气流引力范围大,小面积都在大面积引力内,形成小而盘绕大而转。你还没领会气漩周旋的原理,你多多观察水面运动,就知道这个原理了。
宇宙后 发表于
我问你:原始火球是不是由物质组成,这个你都想不开?
什么原始火球?你不会是指大爆炸开始后的宇宙吧?……在原始火球形成之前呢?……时间在哪里?
或者你根本不认为有奇点大爆炸……
阿黎 发表于
什么原始火球?你不会是指大爆炸开始后的宇宙吧?……在原始火球形成之前呢?……时间在哪里?
或者你根 ...
科学设想原始火球,宇宙大爆炸,这是科学所说的宇宙大爆炸由(原始火球)发生的,你还没领会其中意思。
原始火球是不是由时间形成的?你太浅了?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阿黎 发表于
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吧,……热寂空间也没有物质吧,时间在哪里?
可是那时候也没有宇宙啊 对不
宇宙起源说现在公认是奇点大爆炸,至于你说的什么原始火球,不可能出现在奇点爆炸之前,(那就不是奇点大爆炸了,可以叫原始火球大爆炸,可惜这与现代天文观测结果不合…)……物质有终有始,时间空间作为物质的属性也一样,而且离开物质就不存在……如果你不同意这个结论,可以找霍金辩论,我就不浪费你的时间了
bjnr 发表于
可是那时候也没有宇宙啊 对不
热寂空间也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吧
bjnr 发表于
可是那时候也没有宇宙啊 对不
如果照科学说,那时是没有宇宙。对!!!
但这个还是个谜。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21:44 编辑
阿黎 发表于
宇宙起源说现在公认是奇点大爆炸,至于你说的什么原始火球,不可能出现在奇点爆炸之前,(那就不是奇点大爆 ...
宇宙没有物质怎样形成宇宙呢?你没说清楚。
科学是指宇宙中某些星系、星球时间、时空。他们没有指自身原有原始火球时间、时空以及奇点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阿黎 发表于
热寂空间也是宇宙存在的形式吧
奇点之前是什么 现在谁也不知道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22:14 编辑
bjnr 发表于
奇点之前是什么 现在谁也不知道
我认为宇宙是由各局部星系奇点形成的,并不是由原始火球奇点形成宇宙,就依照原始火球奇点,原始火球是怎样形成的呢?原始火球的原始火球前,又怎样形成呢?这一直是没话回答的。但我有一条,宇宙一切共同物质不会组合原始火球,于是组合在一起,早就各自膨胀散开了。宇宙原始火球是形成不了的。就比作宇宙渺小地球地层压缩就有火山喷发,于是把宇宙一切物质堆在一起,那么地层压缩是什么样呢?所以没有原始火球大爆炸的奇点。
但这个说法不要见怪,只是民间讨论,并不围返科学,只是观点不同。
其实物理学家也不懂什么”时间“。
那为什么有时间变慢等说法呢,因为根据公式推导,t这个参数的计算结果变化了,放在物理世界里就是时间变慢了等,由理论公式延伸而来。
你不要去想象,因为这是根据理论的物理解释。
再比如,双缝干涉实验,不是哥本哈根这个学派的物理学家都理解了粒子同时通过两条狭缝,而是这帮物理学家根据那套公式算来算去,找不到匹配物理现实的解释,最后,好吧,自己跟自己干涉——给了个解释。那条著名的猫在诞生之初可不是为了科普这个荒诞的解释,而是薛定谔觉得这个解释实在荒谬,难以接受,于是设计了这个理想的猫来在宏观世界里证明其是多么荒谬——既死又活。
所以楼上那位难以理解光子没有时间概念的层主,你不用纠结,物理学家们同样也想象不出来。只是若取与光子相对静止的参考系,根据狭义相对论的计算,t这个时间参数没有意义。好吧,在物理解释中,可不就是没有时间了嘛。
这个话题有时候觉得无聊,因为时间就在眼前流失着,感觉没啥奇怪。
但有时候却发现时间是个非常奇怪的东西,甚至很多科学家也在讨论,而且他们的论点也相差很大。每次读不同的文章就有不同的感触。
最好还是喜欢光速,因为光速运动时就是所谓的刹那既是永恒。在光速里你好像一直停留在那一刻,但实际上你已经走过几亿年了。真有意思。
我是这么想的,光速、质量、时间、空间确实是联系在一起的。三无产品就时空坍塌了,我们可以想象成蜷缩进普朗克空间,也可以想象成获得了整个宇宙时空的空间。有点像规范对称,极小对应无穷大。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宇宙后 发表于
没有时间,哪有光速呢?这都是自相矛盾。
时间是衡量运动的而不是反过来运动是衡量时间的。
为了表示时间与光速的因果关系,现在秒的定义已经改成光走多少多少米的时间了。
你这民科要搞搞清楚时间和运动谁更基础。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bjnr 发表于
奇点之前是什么 现在谁也不知道
没有时间就没有“前”、“后”了。
所以奇点之前,是个错误的说法,也谈不上知道不知道了。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反应,如果热寂的宇宙运动完全消失了,当然就没有时间了。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involute 发表于
没有时间就没有“前”、“后”了。
所以奇点之前,是个错误的说法,也谈不上知道不知道了。
最后一句是很好的解释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bjnr 发表于
最后一句是很好的解释
其实我写了个错别字,应为“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反映”
RE: 宇宙中存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吗?
zr345954 发表于
我对这个bigboom还是不太相信,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首先“蓝移”说是大爆炸的结果,所有星球都往外跑 ...
bigboom是大炸弹吗?
大爆炸是bigbang。
至于自转与公转,是引力的作用,你想不明白吗?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过程。。。这是唯物哲学解释。
本帖最后由 宇宙后 于
07:57 编辑
involute 发表于
时间是衡量运动的而不是反过来运动是衡量时间的。
为了表示时间与光速的因果关系,现在秒的定义已经改 ...
我是说(时间)由(物质)来(衡量),没有物质运动,时间就不存在。一切空无所有,时间就是空虚的。不是指时间快慢问题。
当然先物质,后时间,这是连惯性的。
由于宇宙星系各局部恒星膨胀力大于空间收缩力,科学总认为宇宙在膨胀,但事情并非如此。宇宙的热能不会消失,因为宇宙物质是循环的。它们一代代生存,一代代死亡生生不息这样传代下来。并非由宇宙大爆炸形成宇宙,因此时间永远存在。
查看完整版本:馆藏&5042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约138.2亿年
应用学科:
天文学 自然学 量子力学 宇宙学
138亿年前左右
ㄩˇ ㄓㄡˋ
诞生/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最初的宇宙是、高密度的“一点。”大约180亿年前,这“一点”突然爆炸了,仅用10-36秒,伴随着真空相转移的过现象,“一点”了瞬间几十个的膨胀,成为一厘米规模的宇宙。其后宇宙继续膨胀,温度从几十亿摄氏度开始下降,大约在5500万摄氏度时,由降温过程的能量,生成、,它们又合成,这些过程仅有3分钟。约30万年后当宇宙的温度下降到3000摄氏度时,自由电子被原子核捕捉形成原子。在随后的大约3000万年中那些原子继续向外膨胀。宇宙也继续冷却,到宇宙温度降至绝对零度之上167度时,原子开始化合形成稀薄气体。此后因密度波动、引力作用等开始向新的天体进化。再经过100多亿年,显示出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成了今天的宇宙。&&
理论/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就想知道这浩瀚无垠的天空以及那闪闪发光的是怎样产生的。所以,各个民族、各个时代都有着种种关于宇宙形成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优美的神话故事和上帝6天造出天地万物的宗教观念。不过那都是建立在想像和猜测基础上的。现在,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飞跃,我们的认识已超出、、的范围,而关于宇宙的和,也有了较为的观念。
大爆炸理论1946年,科学家提出“大爆炸”理论。此后,“大爆炸”理论逐渐形成体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约在200亿年以前,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集中在一起,密度极高,温度高达100多亿度,被称为“原始火球”。这个时期的天空中,没有和,只是充满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飞散到四面八方,高温的物质冷却起来,密度也开始降低。在爆炸两秒钟之后,在100亿度高温下产生了质子和中子,在随后的自由中子衰变的11分种之内,形成了重元素的原子核。大约又过了1万年,产生了氢原子和氦原子。在这1万年的时间里,散落在空间的物质便开始了局部的联合,、星系的恒星,就是由这些物质凝聚而成的。在星云的发展中,大部分气体变成了,其中一部分物质因受到星体引力的作用,变成了星际介质。宇宙就这样形成了。
宇宙大爆炸的演化可分为五个时期: 宇宙一、11维超引(重)力前,后期:自10-n秒,本宇宙大霹雳:第1代「斥力奇异点」至5.38×10-44秒第6代「11维超(重)引力」的「TOE五M弦圈」。二、&GUT大统一前末期:5.38×10-44秒至10-36秒,10维时空的「GUT-五种超弦」。三、希格斯场期-分为3期: (1)10-36秒至10-33秒:10维时空至9维时空的「X,Y膜宇宙大爆炸」(宇宙大暴胀)的希格斯场前期。 (2)10-33秒至10-24秒:9维时空的希格斯场(电弱统一期)中期。 (3)10-24秒至10-11秒:9维时空至8维时空第三代夸克禁闭的希格斯场(电弱统一期)后期。 四、辐射优势期:10-24秒至37.6万年,8维时空至5维时空,宇宙充斥高能光辐射,原子尚未形成,光线无法直行,宇宙为一片混沌的时期。 五、物质优势期:37.6万年「宇宙放晴」(宇宙成为可见光的世界)后至今,4维光速宇宙及3维物质空间宇宙期。&亚稳态宇宙论1999年9月,印度著名天文学家纳尔利卡尔等人提出一种新的宇宙起源理论——“”,对大爆炸理论提出挑战。他们相信,宇宙是由若干次小规模的爆炸而不是一次大爆炸形成的。新理论认为,宇宙在最初的时候是一个被称为“创物场”的巨大的能量库,而不是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起点。在这个能量场中,不断发生爆炸,逐渐形成了宇宙的雏形。此后,又接连不断地发生小规模的爆炸,导致局部空间的膨胀。而时快时慢的局部膨胀综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整个宇宙范围的。
膨胀/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新理论犹如一块沉重的巨石,在人们平静的心湖里激起狂澜。人们开始重新反思生命,以至产生生命的庞大宇宙。 年,美国科学家古思、和威尔茨克三人提出“学”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在大爆炸后不到10-35秒的瞬间,宇宙迅速地膨胀,故称为“暴胀”。暴胀持续了大约10-32秒。在如此短的时刻内,宇宙的体积却增大了1043倍。
词源考察/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末期的尸佼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宇宙这个词在中叫cosmos,在中叫кocMoc,在中叫kosmos,在中叫cosmos。它们都源自的κoσμoζ,人认为宇宙的创生乃是从中产生出秩序来,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语中更经常用来表示“宇宙”的词是universe。此词与universitas有关。在中世纪,人们把沿着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标共同行动的一群人称为universitas。在最广泛的意义上,universitas又指一切现成的东西所构成的统一整体,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前者强调的是物质现象的总和,而后者则强调整体宇宙的结构或构造。
观念历史/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作了幼稚的推测。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则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但直到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的,同年,G.伽利略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天上的光点。1584年,G.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银河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F.W.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中的银河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银河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银河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银河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银河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银河系)那样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用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由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河外星系共同组成了宇宙。但是宇宙在不断膨胀,至于还有没有别的星系,甚至宇宙外还有别的东西,科学家仍在探索中。
演化过程/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在中国,早在,《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
宇宙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H.N.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说。1924年,A.S.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组成结构/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17颗。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 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 至今大尺度上的观测事实远不是十分明确的。有趣的是,有迹象表明,星系在大尺度上的分布呈泡沫状。即有许多看不到星系的"空洞"区,而星系聚集在空洞的壁上,呈纤维状或片状结构。这一层次的结构叫超星系团。它的典型尺度为几十兆秒差距。总之,若把星系看成宇宙物质的基本单元,那么星系的分布状况就是宇宙结构的表现。现在看来,直至50Mpc的尺度为止,星系的分布呈现有层次的结构。这就是我们对宇宙面貌的基本认识。
多样性/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天体千差万别,宇宙物质千姿百态。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透镜星系和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密、超真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运动和发展/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银河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是由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起源/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的创生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有些人认为,时间和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可能存在许??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归宿/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古埃及人的宇宙观:星星像悬挂的油灯根据宇宙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产生于200亿年前,而且在不断膨胀。这使得人们不禁要问,宇宙要膨胀到何时,宇宙的归宿是什么样呢?宇宙论学者认为我们的宇宙有三种可能的归宿:第一种情况是宇宙所包含的物质太少,引力无法遏止宇宙继续膨胀,结果宇宙会永无止境地膨胀下去,我们称这个宇宙为“”;第二种情况是宇宙拥有足够的物质,使膨胀的速度逐渐降低,并最终在某一时刻将膨胀逆转为“大压缩”,这种宇宙称为“”;第三种情况介乎两者之间,宇宙物质的平均密度大致等于“临界密度”。这时候,宇宙会继续保持膨胀的状态,不过膨胀的速度会随时间而逐渐减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种宇宙为“”。 宇宙的循环运动宇宙物质的运动是循环衍生的(生命只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据计算,任何恒星经过100万亿年都会与另一颗恒星接近一次。这样恒星周围的行星就会被撞出而流离失所。这时,90%的恒星逃离星系,剩余者则形成一个大黑洞。古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女神宇宙的年龄说到宇宙的年龄,人类不能再用通常的尺度,不是用百万年,而是用亿年为单位。但对宇宙的年龄,科学家们只是在推测和估算,还没有找到一种绝对准确的方法。所以科学家们采用各种方法来取得能够接近真实的结果。用同位素年代法测量地球、月球和太阳年龄是一种好方法。经测定,地球年龄为40亿~50亿年,月球年龄为46亿年,太阳年龄为50亿~60亿年。运用这种方法测定宇宙,天文学家布查测定的结果为120亿年。球状星团测定法是根据恒星演化理论来测算的一种方法,利用该法求得的宇宙年龄为80亿~180亿年。但是,人们对恒星进行观测发现,最老的恒星年龄约200亿年,因此,180亿年的年龄是不够的。 是基于宇宙膨胀的观测事实确立的。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宇宙中,测定膨胀速度可通过红移量的来获得。测出邻近星系与地球的距离,再由此标定红移与距离的关系,就可求得宇宙的年龄。由此可知,关键是测出邻近星系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测量地球与邻近距离的方法有两种,但两种方法最终求得的宇宙年龄都在100亿~200亿年之间,这就是宇宙目前年龄的大致范围。
未来宇宙科学/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科学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结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为了解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统一图景。在地外生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天文学将更进一步与物理学交叉,并与许多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的载人和何时能够遨游太空?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67岁的飞船总设计师教授发表了谈话。 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丰富的空间资源将成为必然。空间资源主要有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资源,人必须要较长时间在空间环境工作,并要往返于和空间站之间。载人飞船只是往返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最终必须依赖长期在空间工作的空间站。建立空间站,一要解决太空人出舱,二要解决飞船与空间站的相互交会对接等技术难题。下个世纪,我国掌握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应该不成问题。从最新的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在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一由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构建的宇宙模型:一个大小有限、形状如同足球的镜子迷宫。“形如足球”的模型令科学界震惊,因为这一学说宣称,宇宙之所以令人产生无边无界的“错觉”,是因为这个有限空间通过“返转”效应无限重复映现自身。威克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宇宙是无限的,是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镜子迷宫,光线传过来又传过去,让人们发生错觉,误以为宇宙在无限伸展。这一惊人推断后来被《新科学家》杂志收录,同时作为一种“奇谈”在民间广为流传。
纪录片/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TOM112免费电影最新系列《宇宙》囊括了宇宙的一切,从黑洞到我们的太阳,从未探索的到可能存在生命的。《宇宙》这个专题已经被N多机构做过N多遍了,但历史做的非常出色,在讲述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故事的时候,严谨详实地叙说了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同时将已经了解和尚未了解的宇宙奥秘一一展现出来,真的秉承了历史频道的传统。特别是《火星》不知道被做过多少次了,但历史频道做来,给人感觉耳目一新,里面介绍了2007年最新的资讯。
科学研究/宇宙[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合]
宇宙的颜色像是一杯拿铁日:人们总喜欢用“奇幻缤纷、旖旎瑰丽”诸如此类的语言来形容浩渺的宇宙,无疑神秘的太空总是与各种美妙的色彩联系在一起。然而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显示,其实宇宙是与拿铁咖啡很相似的米黄色,科学家甚至将这种特殊的颜色冠之为“宇宙拿铁色”。 据英国媒体11月3日报道,NASA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在分析了2万个银河系发出来的光后得出结论称,这各种色彩的光混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宇宙呈现出米黄色。 科学家表示,在长达60亿年的时光里,宇宙的颜色从最初的蓝色渐渐变成了红色,又逐渐变成浅绿松石色,直到现在变成了如同日落时分天空颜色的米黄色。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伊万·鲍德里表示:“我们发现宇宙的颜色正往白色发展。”鲍德里博士和同事一道利用宇宙光谱解析收集来的光学数据,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如今,我们身处的宇宙一般会在淡淡的粉红、奶油色和轻柔的绿松石色之间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个人眼睛适应度的不同,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颜色。鲍德里博士建议称,如果有人家里搞装修想让天花板变身为宇宙,不妨将米黄色作为主色调才应时应景呢! 有限与无限宇宙90%以上的暗物质的存在,已经间接地证明名并非137亿光年的有限宇宙,宇宙时空是无限的,没有边际的,如果宇宙是137亿光年~300亿光年甚至500亿光年,人们不仅会问500亿光年以外是什么东东,人类借助于射电望远镜的工具其视界还是有限的,这就是局限性,大多数非常遥远的天体的射电波不可能到达地球,由于射电波能量不够,一是射电波发射不到地球,二是射电望远镜接收不到其射电波,非常遥远的天体被文明的地球人类称为暗物质,实际上,它们也是恒星(象太阳一样的恒星),类似于银河系、以及其它星系的天体,宇宙的时空是无限的,然而却被137亿光年或200亿光年有限化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未来会证明无限时空是正确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数秒钟,证明宇宙大爆炸之初超光速,乃至37万年演变超光速,才会拥有今天的无限宇宙。有人赞成宇宙是有限的,有人赞成宇宙是无限的,如果不是无限宇宙,人们不禁要想要问视界以外是什么东东,需要求同存异,允许发表不同看法,本人承认后者,因为视界宇宙仅仅是138.2亿光年。 宇宙无始无终论断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坦哈特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尼尔·图罗克教授,发表了关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断。他们认为,宇宙既没有“诞生”之日,也没有终结之时,而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大爆炸中进行运动,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至于“宇宙无始无终”的新论是否正确,报导中认为,过几年国际天文学界可望对此做出验证。但直到2013年,循环宇宙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三种宇宙观第一宇宙观:宇宙是精神的(黑格尔)。&  第二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马克思)&  :宇宙是最大的生命体()&  第三宇宙观来源:《人和恐龙本不属于现行地球&和爱因斯坦假定之延续》&(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01:24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珠超宇宙2时间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