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是现代企业管理史上的一次工业革命现代京剧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ERP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09-03-23 &匿名提问
关于射手座,其实是一个很专情也很痴情的 星座,唯一不同的是:射手永远保持爱情的理性。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误认为射手很花心。其实,射手的理性爱情注定他们不会在爱情里失去自己,也不会对一份不绝对的爱情专注,同样的更不会对一份绝对的爱情迷乱。射手的痴心:当射手遇到真心喜爱的人,虽然骄傲的射手嘴上不承认,却是会在背后默默的为对方改变。内心脆弱的射手也会不怕伤害的,绝对的信靠对方。射手一旦真心爱上一个人就希望是可以和这个人一辈子的相爱,只要可以容忍的事情,大肚的射手一切都可以不去计较。再让人伤心的事情,射手也会自找安慰的开导自己,其实此时的射手痴心的很委屈。可是射手就是这样对真正的爱情总是有着一份绝对的执着。射手的专情:是因为他们一旦遇到真正的爱情会绝对的忠心于对方,也要求对方同等的忠心。专情的射手不会爱上其他的人,也无法忍受爱人对自己有一丝的背叛。比较特殊的是,射手座是一个非常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准确把握现代管理发展的趋势,在新一轮的管理变革中,大胆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市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企业管理理论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和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如以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一般内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效率、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变革、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等问题为论文选题的参考,进行毕业论文或学年论文的写作。 2、企业战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展开写作论述。比如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战略态势的选择、企业成长战略的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的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作为论文的选题的核心展开。 3、人力资源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展开论述。比如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价值分析、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构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的激励模式、培训模式的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绩效与薪酬管理(尤其是高管人员的薪酬模式)等问题,都可以作为论文选择的主题。 4、市场营销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扣“顾客主导”的市场营销理念,以实现顾客价值为主导思想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顾客主导型企业营销战略选择、顾客价值管理、市场营销方式与渠道的选择与创新、品牌的管理与建设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写作主题。 5、运营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运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紧紧围绕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方法,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可以以6西格玛(6Sigma)管理方法、产品开发与工艺选择、生产系统的布局、生产流程再造、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周期性生产类型的作业计划和总体计划等等问题作为论文的主题进行论述。 6、决策与信息管理 在本方向尽可能围绕有关决策与信息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围绕企业系统工程的建设来展开论文的写作。比如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的主题。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选题是第一个环节,选好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前提。选题时一定要联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情况,再根据自己业务水平、实际工作和兴趣爱好确定选题。选题时一般需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选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强调选择有现实针对性,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方面的题目;二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自己的业务水平能驾驭的题目,这样一方面能做到材料充实,有感而发,另一方面又能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毕业论文;三是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选题。论文写作是一个时间相对较长,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又很辛苦,没有兴趣或有反感的情绪,是很难顺利完成的;四是选择自己占有资料比较充分的题目,只有资料相对来说比较充分的情况下,论文的写作才有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在参考选题部分,我们给大家提供了管理及战略管理方向、市场营销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方向、经营管理方向五个方向选题,有些选题直接可以作为论文的题目,有些则是论文选题的方向,须做一些修改,如具体化、缩小后才能作为论文的选题。具体的选题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最后确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三、集整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发展的最新境界 1. 集整管理模式出现的具体背景 在当今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以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扩展,提高并优化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 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及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它将以往分散的信息资源&孤岛&联结起来,予以集成,形成信息资源的积聚和规模优势;但系统集成商和应用者都忽略或没有足够重视因信息集成所带来的资源整合、文化整合、业务整合以及流程整合等问题,从而事实上造成了对信息技术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不断整合已成为企业家共识,但又往往缺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施的意识,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应用。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在于决策层与技术层之间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以及企业与系统集成、软件供应、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等商家之间所存在的固有的方位角色、利益驱动不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企业往往感觉无所适从,缺乏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详细判断;如果那些商家与企业沟通、协调不是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企业将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报有很大的戒备心理,并且难以评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集整管理应运而生。 集整管理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正如INTEL所宣称的那样:未来,将没有什么企业是互联网企业,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了。集整管理将成为企业从工业经济走向&新经济&的必由之路。 2. 集整管理模式的基本涵义集整管理意味着系统优化  在&新经济(New Economy)&时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透过核心竞争能力可以看到组织的整体实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集成、信息集成,更要进行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进行系统优化,使各要素协调发展,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整体提高集整管理意味着持续创新  对于企业这样一个经济组织系统而言,集成和整合实质上就是资源、能力、文化、业务等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这实际上就是创新。不仅如此,在企业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变革和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可能是一直在进行的工作;集成和整合将由此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从管理职能角度而言,集整管理实际上就是创新的管理和管理的创新集整管理意味着流程重组  自1993年Michael Hammer博士与管理专家James Champer合著《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出版后,BPR迅速兴起,现行的ERP等MIS软件中都采用这一管理理念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此,集整管理也必然包涵这一理念,集整管理内在地包含流程重组和业务创新集整管理意味着客户至上  集整管理是围绕客户实际需求、以市场为核心而进行的重构(Reengineering)。在互联网时代,组织的扁平化设计和矩阵式或网络式架构以及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CRM的普遍应用可以使雇员更及时、更直接、更广泛地与客户交流,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便捷服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集整管理意味着竞争优势  当企业管理进入集整管理模式以后,企业管理层会发现:就原则制度而言,人本的、系统性的、关注个性的管理原则和管理制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就组织架构而言,柔性的、扁平的、可扩展的组织设计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就管理内容和过程而言,强调过程和流程创新的、尊重个性充分发展的、具有弹性和韧性的业务流程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渠道……这样,集整管理从企业经营运作的整体、全局、长远的高度和角度极大地提升着企业的品质及其管理素质和能力,最终成为企业参与未来竞争优势所在。 3. 火箭模型的基本描述智能化客户管理   客户是企业生命之源,而且企业的客户每5年就以50%速度离去。准确的市场定位、及时便捷的服务、灵活畅通的获得渠道、富有个性化的产品,这些成为留住客户的重要因素;以4C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传播,也即-Consumer(消费者)、-Cost(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的成本)、Convenience(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和Communication(沟通)近年来的迅速兴起可为明证。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使得管理越来越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实际上,相应的&一对一&交流、知识营销、网络广告等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在火箭模型中,智能化客户管理作为&火箭&的&探测机件&,时刻注意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起到了引导&火箭&飞行的重要作用知本运作管理   新经济时代,&知本家&大量涌现,知识管理方兴未艾。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知识产权、基础结构、组织运作能力等构成了知识资本的要素。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它传递给人们的这种思想和观念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新观点。并行工程、敏捷生产、CIMS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实际上都归结为知识管理。创建知识管理体系强调在线的实时汲取系统、适应的监控系统以及全方位的网络利益机制。知本运作管理在火箭模型中处于重要的&燃料&和&推进器&的地位,它与资本运作管理一起构成了&火箭&的&动力机构&。资本运作管理   在集整管理阶段,资本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工作。如GE之类的巨型公司,每年都要买进许多事业,同时又会卖掉许多事业。通过资本运作,企业获得不断的发展机遇和动力。相对于产品经营而言,资本经营将为企业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集整管理模式下,&日常&的资本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数字化信息管理   集整管理模式下,这是一项基础管理。企业内所形成的&数字神经系统&将内部、外部乃至遥距的各类信息都汇集、分类和扩散,提供给需要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在火箭模型中,它作为整个&火箭外壳&联结了&火箭&的其他所有部分,支撑起整个&火箭体&,并作为企业与外部的主要&界面&承担了与外界联系的功能。 创新管理   创新是动力,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传动机件,它将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两个&推进器&所形成的推动力传到&火箭&的其他部分。实际上,创新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因为,创新将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否则,企业就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甚至经营失败。企业的创新能力涵盖了创新倾向(偏好)、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监测能力等方面,这些内容运营本身便构成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集整管理的企业的是&有机&企业,是&有生命&的企业,其原因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和能力上。战略管理发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实践的扬弃,今天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战略管理在&火箭&模型正好相当于&火箭&的智能控制部件。在其前端,以智能化客户管理为基础和前提;不断汲取数字化信息管理所传递来的各类&数据流&,同时又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向各个部件发布指令;其后为涵盖了传统分工管理模式中的生产制造、技术学习和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创新管理,并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和创新管理向&推进器&--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传递调整&火箭&飞行轨迹的指令和操作;战略管理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和数字化信息管理,获取智能化客户管理、创新管理、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并依此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做出反馈和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应当指出的是,火箭模型并不能完全说明集整管理模式,因为采用集整管理模式的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有机体&而非自动控制的机械结构。 4. 集整管理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集整管理模式的特征可以集中描述为管理原则的人本(知本)性和系统性、管理制度的分权集成化、组织架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和可扩展性、业务流程的可重组性和柔性化、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以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当然,集整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而是不断发展变化、有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它内生地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由于集整管理模式内含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信息技术的约束,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集整管理模式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拓展和提升。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是因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在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因信息不充分而造成的&市场失效&的可能性。所以,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管理模式也因此随之发生变化,集整管理模式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由此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解决信息不充分同时更充分挖掘信息资源、而不断因之变化和发展四、集整管理模式的应用启示与实现思考 劳动分工最初由亚当·斯密提出,即由个人专门从事一部分活动而不是全部工作。这使每个工人持有的多样特长技能得到发挥,传统的管理思想将劳动分工以及后来的专业化视为增加生产率的一个不尽源泉。在20世纪90年代Michael Hammer等提出BPR理论以后,在许多国家掀起了管理模式变革热潮,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场革命对当今企业管理的影响完全可以与两个世纪前的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管理的影响相提并论。在我国,它更具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影响。1. 集整管理的现实意义我国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历程,从政策宽松发展到环境优化、从制度革命演进到管理科学,认识到企业改革不是一股就灵,急需企业家的大批涌现、急需管理素养的极大提高……应该理解的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才不过几十年,如果追溯到&洋务运动&也不过百年历史,更何况期间几乎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优化的中国企业发展的环境。80年代以来,外资大量涌进,致使许多人惊呼&狼来了&&八国联军又回来了&……但与此同时,我们从&三资企业&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如果说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是正常的演进过程,那么,我国企业的发展轨迹正像加速演进,也正如人类十月怀胎一样,短短十个月内,人类的发育走过了从一个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上百万年的生命演进历程,我国企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也正经历着&十月怀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10到15年内的迅速崛起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加快,中国企业越来越直接面临着经过&正常&演进发育的巨型外资企业的强力竞争。这些企业所占有的资源无疑是极其丰富的,其管理制度无疑是先进的,其管理能级无疑是较高的,国内企业该如何进一步升级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级,以应对这一挑战,把握入世机遇,将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集整管理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现实的管理升级之路。通过树立集整管理理念、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重组流程、重构组织、再创文化,从而实现管理素能的升级拓展,为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2. 集整管理若干应用思考企业的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永续经营&几乎是所有企业家、经营精英、乃至员工们的共同理想,集整管理模式为企业的&永续经营&提供了现实通道。应用集整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真正全面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其基本内涵被高度概括为&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可以认为,&产权明晰&是前提,&政企分开&是保障,&权责明确&是基础,而&管理科学&则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又是日常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实际上,企业内的制度革命逻辑上需要先期进行观念创新和变革,后期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而这一切都是围绕技术创新(狭义的)来进行的(如左图所示)。在集整管理模式中,要求实现系统优化、业务重组和不断创新,内在地要求提供清晰明确、科学有序的制度环境,这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导向目标、现实内容以及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真正全面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用集整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中充满了决策,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派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决策以因应市场机遇将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集整管理将提升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快速反应是集整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带来的主要特点。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意识。集整管理是以市场、客户为导向而展开的,失去了市场和客户的导向,集整管理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且在实施和运作中,集整管理要求有明确的市场化政策和客户关系政策,要有完备的市场管理及运作的体系和组织,从而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场反应能力、市场机会扑捉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总之,市场化运作是集整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彼特·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观念,由此,全球企业界风靡&学习性组织&。专家指出,该理念正是系统动力学派的最新代表;集整管理理念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更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在,已有企业明确提出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应用集整管理模式,以集整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将加快企业向&学习性组织&的转变进程,因为集整管理模式本身就内涵着系统科学的思想,也必然内涵着系统动力学、&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的可扩展性,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过多、合作过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国人缺乏一种合作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能够清晰记得,80年代国内各地都&一窝蜂&地上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生产线,导致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生产过剩、市场疲软。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竞争如火如荼。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适合&新经济&时代,集整管理模式中也更强调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因为,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现实企业将逐渐被扩展的、虚拟的、在线的企业所替代,竞争性合作和合作性竞争将成为未来企业之间关系的主流,并进一步带动着企业管理能力和素养不断前进,实现&永续经营&的理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古典管理理论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相继问世。进入60 年代,出现了运用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权变方式综合各种理论的趋势,由此构架了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综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应根植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土壤,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走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的道路。[关键词] 管理理论 组织结构 实践 模式 管理思想 方法 一.现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人类的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过程中。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人类的管理思想也相应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奴棣社会的管理,已被一种独立的对象和过程纪录下来。古埃及人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古希伯来人则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管理的著作,尤其是儒学中所蕴涵的管理模式,为当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理论和方法论启示。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揭示了社会和组织可以从劳动分工中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事实。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成为更经济的生产活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铁路发展所带来的运输成本下降,在欧洲和北美出现了一批大型企业。如洛克菲勒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卡内基控制了美国钢铁工业的三分之二。这些企业的运作不仅需要正规化的管理,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理论。在大工业兴起的年代,劳动生产率低是工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人在劳动中的懒惰主要表现为磨洋工。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仅在于解决劳动力问题,更重要的在于解决低劣的管理问题。为此,就需要建立一套以任务为中心的完整的工作制度,对工人在特定时间内工作所需要的手段做标准化的处理,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绩效联系起来。正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泰勒摆脱了传统的,依靠个性进行组织管理的旧模式,开创了科学组织管理之先河。如果说泰勒引起了管理组织中科学方法的革命,那么,亨利。法约尔则在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上掀起了一次大的浪潮,由此改变了公司行政的管理方式。而与法约尔同时代的德国 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在当时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发展,要求管理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他的管理组织理论——理论官僚模型。霍桑试验把管理理论的领域从生产过程管理和行政管理,拓展到人性方面。霍桑试验后,广泛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管理的行为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人作为“社会人”,决不仅仅追求金钱等物质享受,还要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宿感,受人尊重等等。因为科学的管理就应该从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等多方面去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埃尔顿。梅奥的上述研究,形成了人际关系学说,直接引起并推动了管理学上对于人的需要,动机,激励的研究,出现了诸如“层次需要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等为数众多的管理理论,使人类管理思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多样化,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新的世界革科技命高潮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客观上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把握瞬息万变的动态管理过程,各种运用现代数学,系统论,信息论,博弈论和网络技术的管理思想相继出现。同时,在理论上运用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权变理论综合多样化的管理思想,构建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使之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管理思想演进的必然趋势。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20世纪是管理理论蓬勃发展的世纪。概括地说,现代管理理论就其主要发展线索,一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向一般管理理论和正式组织分析发展;二是以科学管理理论为起点,吸收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向行为科学的研究发展;三是将法约尔的行政组织理论系统化,向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发展。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上述发展线索,可以粗略地将现代管理理论划分为以下流派。(一)古典管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有弗雷克里德。泰勒,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他们分别提出了科学管理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理论。20世纪初叶,泰勒及其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和亨利。甘特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提出了科学管理四原则:(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流程;(2)科学的挑选和培养工人;(3)受训工人与科学的劳动流程相结合,即将被管理者与科学的劳动管理制度相结合,以此消除来自管理本身,抵制科学管理的主要积弊;(4)促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良好的合作。这种合作以管理者与工人之间关于自然与合作的合理划分为基础,排除或减少专横的权威和冲突的机会,而作到这一点的关键,是管理人员能够不断证明,他们也要服从的同一规范,是真正科学的劳动流程。吉尔布雷斯夫妇发明了一种“瞬时计”来计量工人每个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并设计出一种分类体系来标识基本动作元素,甘特则制定了详细的奖惩制度,设计了甘特图。甘特图在一个坐标轴上表示计划与完成的工作,在另一个坐标轴上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这在当时称得上是一种革命。甘特图和它的各种改进,今天仍然广泛用于各种组织作为安排工作进度的手段。法约尔以经理的特殊地位和眼光建立起他的管理学体系。法约尔主张在管理组织中实行分工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强调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以及个人服从整体的利益;认为报酬合理适度集权,等级链和良好的次序是管理所必须的;他提倡平等和人员相对稳定,致力于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团结精神。法约尔还提出了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成为尔后有关管理职能结构的基本模式。马克斯。韦伯是一位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在上个世纪初,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结构来描述组织活动。他构建了一种称为官僚行政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这是一种体现劳动分工,有着明确职权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人格性和管理者职业定向的行政组织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毕竟代表了可供选择的现实世界的重构方式。他把这种模式作为推理的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他的管理组织理论。古典管理学派的贡献在于,不仅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而且还确认了管理的领域,职能和原则这样一些重要的问题,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结合起来研究,建立起在管理中关于人的行为的一般理论。他的研究范围主要可概括为四类行为和三个方面。四类行为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和领导行为。三个方面是:(1)有关“人性问题”。现代管理既然实质上是人管理人,所以管理与人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科学地研究“人性”,才能更好地解决人的问题。(2)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这是行为科学的核心部分。激励动机实质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也是现代管理的首要问题。因为动机由需要引起,又支配着人的行为。(3)有关群体,组织与领导的行为和方式问题。这也是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群体,组织与领导的行为和方式正确,才能实现管理优化。管理中的行为科学,就其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而言属于一门学科。其实,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由许多学说组合成的一个理论群。其中主要有: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成就需要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双向决定论,X——Y理论,超Y理论,Z理论,团体力学理论,群体冲突理论,情境理论等等。(三)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理论的发展,在科学管理理论基础之上,吸纳了行为科学理论的成果,同时应用20世纪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开始朝着管理学科化的方向演进,形成了管理科学学派。1。决策理论 这是研究决策行为的理论。它认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决策贯穿着管理的全过程。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采用一整套制定决策的新技术,寻求最佳的方案。最 早把决策概念引入管理理论的是巴纳德等人所建立的社会系统理论。西蒙和马哥等人发展了巴氏提出的理论,特别是决策理论,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发展成为现代决策理论。2.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以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从操作方法,作业水平的研究向科学组织扩展,同时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形成一种现代的组织管理科学。它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科学工具,为管理决策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3.社会系统理论 由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创立,以协作系统为核心论述组织内部平衡与外部条件适应的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是协作的系统,是由人组成,这些人的活动是互相协调的构成的系统。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是这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4.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的建立同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出现是分不开的。这种理论的要点是:(1)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企业是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目的在于达到组织和成员的目标。这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可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本身的需要。(2)企业组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的基本职能必须用系统观点来考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链条,同时又构成自己的子系统,又发挥着系统的整合作用。5.权变理论 又称情境理论。在管理中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条件权宜应变,制定特定条件组织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理论经过大量案例的研究和概括,把企业归纳为几种类型:(1)企业的结构模式。权变理论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2)权变理论在管理方式上认为,在人事方面必须按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管理。(3)在领导方式上权变理论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一切以企业的任务,个人和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关于管理学派的划分,反映出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不可否认,还有许多学说和理论起着重大的影响。因此,现代管理理论的演进是对管理实践中各种学说的扬弃,进而充实和丰富的历程。(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生长旺盛的管理理论丛林,人们开始研究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形成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于是,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权变理论成为综合现代管理理论多样化的有效 工具。过程方法最初由亨利。法约尔提出。基于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过程方法承认各种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因而能够综合当今的各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管理教科书都采用过程方法这一事实,证明过程方法越来越成为一直可行的统一框架。系统方法将系统定义为,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整体。社会和组织是一个系统,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系统的投入产出,使其达到平衡状态,这是系统论能够综合各种理论的主要功能。按照系统方法,泰勒人和组织的机械论观点,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系统观点。相反,巴纳德关于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观点,孕育了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的思想。按照管理的系统思想,无论生产过程多么有效率,如果营销部门没有预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及没有开发出顾客需要的产品,组织的整体绩效将受到损害。此外,开放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不是自我包含的,它仍依赖于从环境中获取维持生命的输入,并将环境作为吸纳自身输出的源泉。没有一个组织能够无视政府的法令,供应商关系或大量的顾客而长期生存下去。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管理不是依据一些过分简单化的原则。泰勒,法约尔和韦伯虽然给我们建立了普遍适用的组织假设,但实践中发现存在许多的例外现象。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偶然因素往往直接影响组织运行的结果。因此权变方法近年来被用于取代过分简单化的管理原则,以综合各种各样的管理理论。三.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思路研究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中吸收西方管理学的精华,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理论界和管理工作者背负的民族责任。(一)继承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虽然存在着百家争鸣的态势,但从两汉开始即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交融,兼蓄各家的基本格局和模式。一是管理的人本观,这是管理思想的核心,即人应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中,应贯彻人道原则,心理和主体性原则。二是管理的整体观,这是管理思想的基础。它是把管理活动内外相关,和谐统一的实现最佳目标的有序过程。三是管理的协和观。它是管理的灵魂,它重视管理的协调,合和,稳定这一基本职能,主张“天上合一”,“天下大同”,“知行合一”“情理合一”,使管理不仅具有科学品格,而且具有艺术品格。四是管理的经权观。它是管理的策略论和方法论。其基本原则有两条:(1)要求“执经达权”即要根据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管理的普遍原理,来选择和确定适宜的管理策略和方法;(2)要“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情势,而随时调整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根植于丰厚的民族文化之上,必然会茂盛生长。(二)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现代管理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其前沿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诸如“ISO9000”,“企业再造”,“标高超越”,“六舍格玛”管理等等,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国管理理论应能借鉴,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最终才能发展和壮大自己。(三)吸收和应用当代科技成果我们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体制,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着人类转变观念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纵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建立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局面,才会走向多样化和一体化。同样,只有继承悠久的管理文化,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管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参考文献:1.[美]斯迪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张绍学等著:《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9;3.姜圣阶主编:《决策学基础》,北京:内部资料,1984;4.尹毅夫编著:《管理学基础》,北京: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内部资料,1985;5.[美]哈罗德。孔茨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学会评论》1980年第5卷2号第175~187页。三.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思路研究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历程,从中吸收西方管理学的精华,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理论界和管理工作者背负的民族责任。(一)继承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虽然存在着百家争鸣的态势,但从两汉开始即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道交融,兼蓄各家的基本格局和模式。一是管理的人本观,这是管理思想的核心,即人应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表现在管理过程中,应贯彻人道原则,心理和主体性原则。二是管理的整体观,这是管理思想的基础。它是把管理活动内外相关,和谐统一的实现最佳目标的有序过程。三是管理的协和观。它是管理的灵魂,它重视管理的协调,合和,稳定这一基本职能,主张“天上合一”,“天下大同”,“知行合一”“情理合一”,使管理不仅具有科学品格,而且具有艺术品格。四是管理的经权观。它是管理的策略论和方法论。其基本原则有两条:(1)要求“执经达权”即要根据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管理的普遍原理,来选择和确定适宜的管理策略和方法;(2)要“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情势,而随时调整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根植于丰厚的民族文化之上,必然会茂盛生长。(二)借鉴西方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现代管理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其前沿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诸如“ISO9000”,“企业再造”,“标高超越”,“六舍格玛”管理等等,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中国管理理论应能借鉴,吸收西方管理理论中的合理内核,最终才能发展和壮大自己。(三)吸收和应用当代科技成果我们所面临的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体制,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着人类转变观念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纵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管理理论的建立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才会出现百花齐放的蓬勃局面,才会走向多样化和一体化。同样,只有继承悠久的管理文化,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的优秀成果,吸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在改革开放中推进现代管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三、集整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发展的最新境界 1. 集整管理模式出现的具体背景 在当今科技革命和科技进步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以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扩展,提高并优化企业素质与企业业绩。 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应用及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它将以往分散的信息资源&孤岛&联结起来,予以集成,形成信息资源的积聚和规模优势;但系统集成商和应用者都忽略或没有足够重视因信息集成所带来的资源整合、文化整合、业务整合以及流程整合等问题,从而事实上造成了对信息技术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不断整合已成为企业家共识,但又往往缺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施的意识,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应用。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在于决策层与技术层之间的知识和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以及企业与系统集成、软件供应、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等商家之间所存在的固有的方位角色、利益驱动不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企业往往感觉无所适从,缺乏自身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详细判断;如果那些商家与企业沟通、协调不是非常顺利的情况下,企业将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报有很大的戒备心理,并且难以评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集整管理应运而生。 集整管理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正如INTEL所宣称的那样:未来,将没有什么企业是互联网企业,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了。集整管理将成为企业从工业经济走向&新经济&的必由之路。 2. 集整管理模式的基本涵义集整管理意味着系统优化  在&新经济(New Economy)&时代,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透过核心竞争能力可以看到组织的整体实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集成、信息集成,更要进行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能够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进行系统优化,使各要素协调发展,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整体提高集整管理意味着持续创新  对于企业这样一个经济组织系统而言,集成和整合实质上就是资源、能力、文化、业务等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这实际上就是创新。不仅如此,在企业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变革和创新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可能是一直在进行的工作;集成和整合将由此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从管理职能角度而言,集整管理实际上就是创新的管理和管理的创新集整管理意味着流程重组  自1993年Michael Hammer博士与管理专家James Champer合著《再造企业--管理革命宣言》出版后,BPR迅速兴起,现行的ERP等MIS软件中都采用这一管理理念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此,集整管理也必然包涵这一理念,集整管理内在地包含流程重组和业务创新集整管理意味着客户至上  集整管理是围绕客户实际需求、以市场为核心而进行的重构(Reengineering)。在互联网时代,组织的扁平化设计和矩阵式或网络式架构以及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CRM的普遍应用可以使雇员更及时、更直接、更广泛地与客户交流,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便捷服务提供了现实可能性集整管理意味着竞争优势  当企业管理进入集整管理模式以后,企业管理层会发现:就原则制度而言,人本的、系统性的、关注个性的管理原则和管理制度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就组织架构而言,柔性的、扁平的、可扩展的组织设计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就管理内容和过程而言,强调过程和流程创新的、尊重个性充分发展的、具有弹性和韧性的业务流程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现实渠道……这样,集整管理从企业经营运作的整体、全局、长远的高度和角度极大地提升着企业的品质及其管理素质和能力,最终成为企业参与未来竞争优势所在。 3. 火箭模型的基本描述智能化客户管理   客户是企业生命之源,而且企业的客户每5年就以50%速度离去。准确的市场定位、及时便捷的服务、灵活畅通的获得渠道、富有个性化的产品,这些成为留住客户的重要因素;以4C为核心的整合营销传播,也即-Consumer(消费者)、-Cost(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的成本)、Convenience(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和Communication(沟通)近年来的迅速兴起可为明证。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使得管理越来越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实际上,相应的&一对一&交流、知识营销、网络广告等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在火箭模型中,智能化客户管理作为&火箭&的&探测机件&,时刻注意市场和客户的变化,起到了引导&火箭&飞行的重要作用知本运作管理   新经济时代,&知本家&大量涌现,知识管理方兴未艾。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知识产权、基础结构、组织运作能力等构成了知识资本的要素。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倡导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它传递给人们的这种思想和观念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新观点。并行工程、敏捷生产、CIMS等管理思想的中心实际上都归结为知识管理。创建知识管理体系强调在线的实时汲取系统、适应的监控系统以及全方位的网络利益机制。知本运作管理在火箭模型中处于重要的&燃料&和&推进器&的地位,它与资本运作管理一起构成了&火箭&的&动力机构&。资本运作管理   在集整管理阶段,资本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工作。如GE之类的巨型公司,每年都要买进许多事业,同时又会卖掉许多事业。通过资本运作,企业获得不断的发展机遇和动力。相对于产品经营而言,资本经营将为企业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集整管理模式下,&日常&的资本经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数字化信息管理   集整管理模式下,这是一项基础管理。企业内所形成的&数字神经系统&将内部、外部乃至遥距的各类信息都汇集、分类和扩散,提供给需要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在火箭模型中,它作为整个&火箭外壳&联结了&火箭&的其他所有部分,支撑起整个&火箭体&,并作为企业与外部的主要&界面&承担了与外界联系的功能。 创新管理   创新是动力,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传动机件,它将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两个&推进器&所形成的推动力传到&火箭&的其他部分。实际上,创新管理正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因为,创新将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否则,企业就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甚至经营失败。企业的创新能力涵盖了创新倾向(偏好)、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创新市场营销能力、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监测能力等方面,这些内容运营本身便构成了创新管理战略管理   集整管理的企业的是&有机&企业,是&有生命&的企业,其原因集中体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和能力上。战略管理发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实践的扬弃,今天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战略管理在&火箭&模型正好相当于&火箭&的智能控制部件。在其前端,以智能化客户管理为基础和前提;不断汲取数字化信息管理所传递来的各类&数据流&,同时又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向各个部件发布指令;其后为涵盖了传统分工管理模式中的生产制造、技术学习和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创新管理,并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和创新管理向&推进器&--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传递调整&火箭&飞行轨迹的指令和操作;战略管理通过数字神经系统和数字化信息管理,获取智能化客户管理、创新管理、知本运作管理和资本运作管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并依此做出新的战略部署,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做出反馈和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经营管理体系应当指出的是,火箭模型并不能完全说明集整管理模式,因为采用集整管理模式的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有机体&而非自动控制的机械结构。 4. 集整管理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集整管理模式的特征可以集中描述为管理原则的人本(知本)性和系统性、管理制度的分权集成化、组织架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和可扩展性、业务流程的可重组性和柔性化、管理信息的数字化以及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当然,集整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而是不断发展变化、有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它内生地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由于集整管理模式内含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信息技术的约束,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集整管理模式的发展、影响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拓展和提升。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普遍认可,是因为极为重要的问题在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大大减少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因信息不充分而造成的&市场失效&的可能性。所以,有理由相信,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管理模式也因此随之发生变化,集整管理模式将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并由此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解决信息不充分同时更充分挖掘信息资源、而不断因之变化和发展四、集整管理模式的应用启示与实现思考 劳动分工最初由亚当·斯密提出,即由个人专门从事一部分活动而不是全部工作。这使每个工人持有的多样特长技能得到发挥,传统的管理思想将劳动分工以及后来的专业化视为增加生产率的一个不尽源泉。在20世纪90年代Michael Hammer等提出BPR理论以后,在许多国家掀起了管理模式变革热潮,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场革命对当今企业管理的影响完全可以与两个世纪前的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管理的影响相提并论。在我国,它更具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影响。1. 集整管理的现实意义我国企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历程,从政策宽松发展到环境优化、从制度革命演进到管理科学,认识到企业改革不是一股就灵,急需企业家的大批涌现、急需管理素养的极大提高……应该理解的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才不过几十年,如果追溯到&洋务运动&也不过百年历史,更何况期间几乎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优化的中国企业发展的环境。80年代以来,外资大量涌进,致使许多人惊呼&狼来了&&八国联军又回来了&……但与此同时,我们从&三资企业&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如果说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是正常的演进过程,那么,我国企业的发展轨迹正像加速演进,也正如人类十月怀胎一样,短短十个月内,人类的发育走过了从一个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级动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上百万年的生命演进历程,我国企业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也正经历着&十月怀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10到15年内的迅速崛起正是经历了这一过程。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加快,中国企业越来越直接面临着经过&正常&演进发育的巨型外资企业的强力竞争。这些企业所占有的资源无疑是极其丰富的,其管理制度无疑是先进的,其管理能级无疑是较高的,国内企业该如何进一步升级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级,以应对这一挑战,把握入世机遇,将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集整管理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现实的管理升级之路。通过树立集整管理理念、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重组流程、重构组织、再创文化,从而实现管理素能的升级拓展,为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2. 集整管理若干应用思考企业的经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永续经营&几乎是所有企业家、经营精英、乃至员工们的共同理想,集整管理模式为企业的&永续经营&提供了现实通道。应用集整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真正全面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其基本内涵被高度概括为&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可以认为,&产权明晰&是前提,&政企分开&是保障,&权责明确&是基础,而&管理科学&则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又是日常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实际上,企业内的制度革命逻辑上需要先期进行观念创新和变革,后期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而这一切都是围绕技术创新(狭义的)来进行的(如左图所示)。在集整管理模式中,要求实现系统优化、业务重组和不断创新,内在地要求提供清晰明确、科学有序的制度环境,这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提供了导向目标、现实内容以及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真正全面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用集整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意识和决策能力。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在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中充满了决策,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派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快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决策以因应市场机遇将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集整管理将提升企业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快速反应是集整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带来的主要特点。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意识。集整管理是以市场、客户为导向而展开的,失去了市场和客户的导向,集整管理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且在实施和运作中,集整管理要求有明确的市场化政策和客户关系政策,要有完备的市场管理及运作的体系和组织,从而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场反应能力、市场机会扑捉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总之,市场化运作是集整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彼特·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观念,由此,全球企业界风靡&学习性组织&。专家指出,该理念正是系统动力学派的最新代表;集整管理理念可以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更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在,已有企业明确提出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应用集整管理模式,以集整管理理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将加快企业向&学习性组织&的转变进程,因为集整管理模式本身就内涵着系统科学的思想,也必然内涵着系统动力学、&学习型组织&的思想。应用集整管理模式,可以提升企业的可扩展性,强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企业之间的关系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之间的关系竞争过多、合作过少。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国人缺乏一种合作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能够清晰记得,80年代国内各地都&一窝蜂&地上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生产线,导致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生产过剩、市场疲软。厂家之间大打价格战,竞争如火如荼。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适合&新经济&时代,集整管理模式中也更强调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因为,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现实企业将逐渐被扩展的、虚拟的、在线的企业所替代,竞争性合作和合作性竞争将成为未来企业之间关系的主流,并进一步带动着企业管理能力和素养不断前进,实现&永续经营&的理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 2005 / 2 李丽清 周小刚 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将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重塑企业 形象,即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软环境”方面重塑企业形象,注 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企业文化是以 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精神支柱、思维方式、行为约束等 聚集的合力,它对物质生产起促进和导向作用,是企业的灵 魂。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竞争,是质量竞争,但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人的意识、观念和素质,这 些差异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激发人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 成共同经营宗旨、共同价值观、共同道德行为取向,产生共同 语言和集体荣誉感。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 期,企业文化理论应有效地引导企业及职工,符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把企业的发展 目标与国家建设、市场需要紧密结合。 2.企业再造理论强调从硬、实的方面构建企业管理新模 式,其基本思想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 底的重新设计,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以求在质量、成本和 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企业再造工程在 欧美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涌现大量成功 范例,通过再造减少费用,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企业再造 理论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注重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络作 用,协调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关系。 有效的管理学者提出“MTP”(Manage Through Process) 即流程管理的新办法,对流程规划、设计、构造、调控所有环节 系统管理,企业管理理论应将“硬环境”和“软环境”理论有机 结合。 (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 理相结合。 1.在国际上,正是科学管理支撑了美国企业的高效率,把 经济送上快车道,日本汲取科学管理的精华,成为经济大国。 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泰罗认 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 法律、条件和原则上。”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 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制定 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下达的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保证任 务的完成。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 任何先进管理思想得以实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管理的标 准化、规范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 2.人本管理是指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调动 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反对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 技术不重视人,靠权力不靠人,强调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尽量发挥人的自我实现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 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 物不见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第一代管理理论主要是:经济人和物本管理, 即假设人的行为驱动力是追求个人最大利益化。泰勒的科学 管理建立在“经济人”全民假设前提上,遵循效率、技能原则, 强调以事、物为中心,人成为机器附属。第二代管理理论注重 “社会人”与“人本管理”。即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 是源于人的全部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调动人的积 极性,并提出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一切管理活动要以调动人的 积极性为目的,做好人的根本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 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能本管 理”理论。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 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 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 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 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 地位。 科 技 与 管 理 陈忠卫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正在体现、并将不断体现出 $ 个基本方向:动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动 态化意味着持续不变地非线性式变革环境。它要求管 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多种手段和多重目标的复杂对应 关系,而任何一种手段与目标的联系所带来的效果都 无法在事先做到准确预测,所以,作为优秀的管理者, 他在管理决策能力上应当高人一等。象权变理论、复 杂性管理、超强竞争、混沌管理和创业管理理论等就 属于动态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全球化意味着管理者必 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 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组织的竞争优势。“全 球化不但表现在全球性贸易的繁荣和活跃,还表现在 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思想观点的频繁碰撞,以及不同 文化背景下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交融、渗透和整 合”〔%&〕。无论你是否愿意,全球市场平均价格都将有 效地引导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国内企业既 要与国内同行竞争,也必然强迫性地要求参与到全球 范围的竞争活动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化 与全球化的关系是组织生存的出发点,虚拟组织理 论、跨国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形成满足了管理者实现全 球化管理的渴望。管理理论发展的动态化、全球化方 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外在压力;信息化是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 & 个基本方向。互联网络的广泛应 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地球村” 成为一种社会 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 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电子 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面质量管 理、业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等理论成为了管理者指 导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相比较于工业社会,信息社 会要求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概念,简单地采取 类似于泰罗时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变得相当乏力, 一种强调“软性”管理因素的柔性化管理理论成为第 $ 个基本发展方向。能够体现出柔性化发展方向的管 理理论包括: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文化多元化、管理 伦理、社会公正等。管理理论发展的信息化、柔性化方 本土化与全球化关系理论、虚拟组 织理论、双赢或多赢交易理论、全 球化竞争优势理论、战略联盟等 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 指挥、领导、 激励、控制 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 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 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再 造、电子商务、#! 管理等 人本管理理论、团队管理理论、 管理伦理理论、跨文化管理理 论、和谐管理理论等 组织学习: 愿景管理、知识分享 管理目标: 做正确的事 和正确地做事 动态化全球化 信息化 柔性化 管理模式 图 ! 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内在切入点。 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动态化管理、全球化 管理与外部管理环境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管理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超强竞争 性,组织对采取动态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就越迫切,管 理者对全球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动机越强烈。信息化管 理、柔软性管理与组织学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柔性化管理要求组织内雇员能够以理解、支持、 服务于组织愿景为前提条件,信息化管理要求组织内 部雇员间能够自觉地分享、传播、整合知识,并且,组 织的学习能力越高,执行信息化管理和实施柔性化管 理的效果才可能越显著。 今天的管理理论远比 “丛林” 阶段还要混沌许 多,而且,各种不同管理流派之间所提出的学术观点 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严重分歧。从 !& 世纪 #& 年 代的“追求卓越”、!& 世纪 $& 年代的“公司再造”直 到 !& 世纪末以来的“知识管理”、“创业管理”热潮,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恰好验证了 !& 世纪 %& 年代哈 罗德?孔茨的观点,“管理学的学派林立以及方法论 的多样性是这门学科尚未成熟的标志”〔&&〕。 管理理论发展和完善要求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 能够经常性地反思管理的性质,敢于挑战传统和权 威,善于寻找并提炼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特别 要做到:一是必须打破传统管理职能的研究框架,从 单纯地发现新的管理职能向重新设计管理理论发展 主线的转变;二是必须打破管理理论由西方学者为主 导的现状,从盲目地不断引进西方管理理论向努力与 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髓相结合的转变;三是必须 打破线性的研究范式,从盲目地追求管理学科的精确 性向努力寻求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相结合的转变。总之,管理理论的发展既是管 理者对未来可预测的需要、控制组织混乱的需要和实 现个人尊重的需要,也是管理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咨 询大师的努力方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道家思想的介绍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 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构成过程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但秦时期并没有道家这一名称。用“道”一词来概括由老子开创的这个学派由汉初开始的。这时,道家也被称为德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秦学派概括为道德、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是道家思想信徒弟,所以他给予了道最高的评价。他指出道家兼有其他五之长,同时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用来国修身,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汉代淮王因谋反而自杀,谋反者使用的理论器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到了严重挑战,使道家思想逐渐走向落。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从此不再成中国主流思想。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中,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先秦各家内,一般都可以区分出众多派别,道家不例外。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艺志》中,共列有道家著作37种,933篇,们大多作于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 老子 、 庄子 、 黄老 学派,此外杨朱思潮可能影响了老子和庄子,同时又会于两者中。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也不同,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道家与道教的区别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 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直到东汉末“黄老”一词才与 神仙 崇拜这样的概念结合起来。就本身来,这种崇拜和道家思想没有相关联的份, 老子 、 庄子 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道家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所以就道教老子为宗又追求修炼成仙的本质来说荒谬的,这是一直以来认识上的误区东汉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本的 王充 著有无神论作品《 论衡 》,对汉末流行的神仙方术进行了全批判,在中国思想史上获得了很高地。在西方,道家与道教被统称为taois ,以religious taoism(道教)和philosophical taoism(道家)将他们区分开来。西方者普遍认为道教是纯哲学的道家思想落腐败的产物,而道教支持者认为道和道家在思想上有互补之处。道家对生命的观点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幻想通过各种养生修炼而达到长寿不死,“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 ;或从考察养生学源流的角度说:“寿命的无限延长说,即源自哲学特别是老庄学说 。著名的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强调指出:“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研究道家思想体系“对于了解全部中国科学技术是及其重要的”。但他也同样认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迷恋于这样一个观念,即认为达到长生不老是可能的”;“道家迷恋于肌肉坚实、肤色丰美的青春,他们相信可以找到能够用以遏制衰老过程或返老还童的技术。” 可见,李约瑟乃至许多科学史家都自然而然地将追求不死成仙的思想和服食、导引、房中、行气等各种具体养生方法的起源归之于道家和道家思想体系。然而如果 们认真考察一下先秦道家对于“寿命生死”问题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上述观点并非道家宗旨。在《老子》中,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人的寿命生死问题,但从其一切均不得违反自然规律的宗旨观之,是不可能相信长生不死的,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而成书于其后的《庄子》,对于生死乃自然规律这一点,则有较明确的说明,如:“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死生,命也。”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在《庄子》借寓言、故事阐发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中,虽然提到寿限“上及有虞,下及五伯”的彭祖;在南伯子葵与女偊的对话中有“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肩吾闻于接舆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⑩] 等等,但不能将这些描述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不死的例证。因为道家引用这些故事传闻,目的在于说明凡事不可刻意追求,即所谓“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在,则世奚足为哉” 。另外,《庄子》在以封人与尧之名写成的对话中,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道家“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方为“真人”的思想: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类似的言词还有许多,但均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先秦道家作为一种富含哲学内容的思想体系,不仅原本不存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而且与这种思想还是相互对立的。道家关于养形不足以存生的见解,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等关于生命现象的阐说,并不仅仅在于要人们懂得追求不死成仙的荒谬,而更重要的是借助“死生”这一最能反映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事实,去说明自然规律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宗旨。道家是主张“保身”的,但这一概念同样不包含追求长寿的含义。《庄子》曾以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而子州支伯却以“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却之,和子华子以“两臂重于天下”劝昭僖侯莫争邻国之地等事例,说明“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不可“见利轻亡其身” [14] 的价值观念.若参之以《韩非子·显学》中有关“身”与“寿”的议论,则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别: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今上尊贵轻物而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尽管在言及“保身”思想时,必须要考虑到杨朱学派的影响,以及《庄子》外篇、杂篇的一些内容是否出于后学之手等问题,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即无论是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 “贵身”,原本都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阐发。至于说杨朱后学与道家后学如何将这种身与天下孰轻孰重的价值观念改造成清心寡欲、长生久视的养生理论,则将在后面讨论。 道家的养生思想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 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类已经进入了空前的迅速发展时期。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并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方一些未来学家认为:旧的工业文明正在消失,新的产业革命已经开始,人类正转向信息社会。时间在超强度地缩短,空间在奇迹般的扩大,大千世界,瞬息万变,传统工业、传统社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技术革命正凝聚着新文明象潮水般地冲击着人类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领域。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摈弃那些过时了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以便与现代科学、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合拍。为此,各个学科都在着手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会计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经济管理科学,我们也应当对它的发展动向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和展望。  一、从静态核算向动态核算与控制方面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会计也要随着企业管理的这种转变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行动态的核算与控制。传统会计那种单纯依靠事后记帐、算帐、报帐,着重提供过去信息的作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这在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所提供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从重对外逐步演变为重对内的信息;由重过去的信息逐步演变为重未来的信息;由单纯提供信息逐步演变为能动地运用信息并参与决策。这样就使会计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时态上均能发挥作用,所以,有理由说会计正逐步地从静态核算向动态的核算与控制的方向发展。  二、微观的企业会计正向微观会计与宏观会计相结合的社会会计转化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正日益受到严重的挑战。与此相适应,一些新的会计领域正逐步地被开拓出来。微观的企业会计向宏观的社会会计的转化则是一个重要方面。宏观的社会会计,以整个国家作为会计主体,其核算和监督(控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是企业会计、基层单位会计等微观会计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吸收兼容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加充实、完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的新型会计。它对实施社会的宏观控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会计科学向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的方向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引起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两大科学内部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的同时,又出现了两大科学向整体化发展的趋势,使当代的科学表现出既高度深化又高度综合的对立统一。会计学作为一门用来控制经济活动的经济信息科学,它的发展同样反映了上述的特点。它正在利用其研究对象横伸于现实一切领域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横断科学的新成就来重新认识和充实自己。另外,会计学也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普遍处于数学化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更加速了会计数学化的趋势,它正朝着成功地运用高等数学的方向发展。会计学就是这样在整个科学的紧密联系中向前发展的,时至今日,它已经成为众多边缘科学和综合科学行列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四、从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向采用多种综合计量手段并存的阶段过渡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幻莫测和内在因素联系的错综复杂,会计用以货币为主的计量手段来反映经济活动的方式,显然是不适应的。为此,现代会计正酝酿着一场采用多种综合计量手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同时反映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情况及因素变异状态的改革,以消除传统会计反映迟钝、单调、片面和不确定等弊端。诸如现代管理会计又较多地注意除货币以外的计量方式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在管理会计的报告中,材料、数量与成本金额并列;职工的数量与人工成本并列;产品的销售量与销售收入并列。如,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中对货币无法计算,但在观念总结的领域作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的瑞典所应用的社会责任会计,其投入是以货币金额计算的,其产出的揭示则通常用文字说明的方式。至于美国,一般大型企业都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附有简短的社会责任履行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说明。这些完全可以说是会计计量方式多种多样综合化改革的一个良好开端。  五、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不断趋于国际化、标准化  如前所述,会计的发展总是与企业组织形式相适应的。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不断激化,资本投资和商品输出有了新的特点,所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跨国公司,这种国际性企业组织的投资人、债权人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一情况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为投资人、债权人提供经济信息的会计迅速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这样在客观上就加速了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国际化趋势。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时代的社会要求。但是国际化会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要取信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债权人,其根本问题在于国际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的标准化,为此,联合国已经建立了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并已召开了十多届会议。  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的宗旨是促进会计标准在国际间的协调,以便为国际性企业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可比和透明的会计资料。随着国际间贸易交换与投资活动的日益发展,会计标准的协调一致,会计信息的透明可比,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十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专家工作组在协调国际间的会计问题和会计准则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可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九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发起,于1973年还成立了一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该委员会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由70多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参加的国际性的民间职业组织。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任务是致力于发展和选用恰当、公平并且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会计准则,同时还要求各国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加以遵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有两项,第一,按照公众利益,制定和发布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的会计准则,并促进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遵循;第二,为改进和协调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条例、准则和程序而进行广泛的工作。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自成立至今共发布了31号国际会计准则。其中的国际会计准则3___合并财务报表和国际会计准则6___会计对价格变动的反映,已被其后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所取代。现代国际会计准则共29号。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协调各国会计准则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的国家直接以国际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准则;有的国家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也要求其债务人必须向其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特别是由于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广使用,使得大部分国际金融市场也接受了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相信,随着世界范围内技术经济的不断交流,会计实务和会计原则也将会不断地趋于国际化和标准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及“八五”计划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此,特作如下决定: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必须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长期坚持下去。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采取各种措施,严密管理制度,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堵塞违法犯罪活动的漏洞;加强对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鼓励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调解、疏导民间纠纷,缓解社会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加强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教育、挽救、改造工作,妥善安置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三、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刑事的、民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方面的法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和依据。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全体公民要学法、知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含的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方面的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四、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建立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和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政府的公安、安全、司法行政等职能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应当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实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改进预防和惩治犯罪活动的技术装备,切实提高国家执法队伍的素质。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内部各项治安防范措施,严防发生违法犯罪和其他治安问题。各部门应当督促下属单位,结合本身业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学生,建立群众性自防自治的治安保卫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防范活动和警民联防活动。市、县人民武装部门要积极组织民兵参与维护社会治安。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单位,形成群防群治网络。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指导和监督。治安保卫组织应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六、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对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中负伤、致残人员要妥善治疗和安置;对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中牺牲人员的家属给予抚恤。对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件,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单位,应当依法追究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责任。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积极参与。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指导有关部门、方面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应当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要听取政府、法院、检察院关于综合治理工作的汇报,要组织代表、委员督促检查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的情况,积极关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意见、建议,以保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健康深入地开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革命现代京剧名段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