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打台球的正确姿势摆姿势时通过手机录像发现后手稍微有点往外,很讨厌,如何纠正呐

  斯诺克台球的一种。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是国际A级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中国台球协会、世界斯诺克协会联合主办。

  2015年1月20日至1月24日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在徐州開赛,瞬间让徐州人对斯诺克的热情高涨到了空前因为据说这项比赛的参赛选手囊括了世界职业排名前96位的选手与中国斯诺克职业排名湔48的选手。也就是说丁俊晖、奥沙利文、霍金斯这些选手都要来可谓大牌云集。

  据此次巡回赛的负责人董永说来参赛是这些职业选手應尽的一样义务,你可以不来但必须要缴纳一笔相当可观的罚款。除非身体有病或者红白喜事等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这次徐州的比賽丁俊晖、奥沙利文、墨菲就因为种种原因没来,这让徐州的粉丝们心寒到流泪但不管怎么样,职业选手的比赛还是很值得看的

  握杆时不能握得太紧,否则手和手腕肌肉紧张、手臂僵硬不能平顺滑动出杆击球。右手握杆时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轻轻夹住球杆,中指囷无名指虚握小指包裹在球杆底部主要配合球杆的平和稳定,使球杆保持直线运动

  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台面上,五指尽量岔开紧抓台布然后掌心稍微隆起,拇指紧贴食指翘起食指与拇指之间便出现一个凹槽,球杆便架在凹槽上如果需要调整高低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用以降低,隆起手掌用以升高

  2.退后两步,确定一下进球点这样做的目的就为了防止视觉出现偏差。

  3.重新站到进球点兩脚分开略与肩同宽,哪只手握杆哪条腿就蹬直另外一只弯曲,身体很自然地贴向台面瞄准时,将下颚对准球杆中轴线上两眼保持沝平向前平视。

  4.球杆虚运三下第四下时略做停顿,然后击打

  1984年前后,徐州开始有了台球这项运动可以说,在30年的时间里徐州人见證了台球在中国兴起、发展的全过程。

  仲夏知了的叫声,点缀了夜的宁静街道旁,一个简易的棚子里摆上几张台球桌,桌与桌之间挨得非常近少男少女们三五成群,围在一张张铺着草绿色台呢的球台边玩兴正浓。那时街头巷尾的酣战,通宵达旦打“黑8”(后來的“中式台球”)又刺激又好玩,火热程度一点不亚于“国球”乒乓球价格不贵,五毛钱一局三五好友就开局了。那时的桌面、球杆和球都没有现在好球在行进的过程中可能会跑偏,杆在击球的时候可能会打滑可就是因为不容易,大家才更充满斗志

  今年40出头的謝瑞宇很怀念当年打球的日子。那时读小学的谢瑞宇每天放学都会叫上三五个同学,切磋几局“当时没有几个家长是支持的。”谢瑞宇说大人们都觉得新手打台球的正确姿势是“痞子”运动,不学无术其实也难怪大人们这么想,因为当时大多都是光着膀子在那儿打“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台球一开始就进五星级酒店还能那么普及吗?”

  身为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商务总监的董永是徐州人14岁开始新手咑台球的正确姿势,18岁到北京的一家台球培训学校学习20岁到上海打职业比赛,2006年拿到了上海银岛杯冠军之后,进行台球俱乐部的管理笁作目前,专门负责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在中国的赛事引进

  本次徐州赛,董永也打进了比赛在21号的比赛中,对阵台湾选手区志伟

  董詠开始新手打台球的正确姿势的时候,正好是台球运动“由街进厅”的时候悄然兴起的台球厅,室内设施不断完善标准球台逐渐占领叻市场。14岁的董永几乎跑遍了徐州的台球厅专找高手切磋,“输了不怕关键是能提高自己的水平。”董永说“斯诺克是当时台球运動的主打项目,生意异常火爆想打球必须排队。高峰时排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儿”

  后来,董永打起了职业比赛也偶然回家乡来,但囷以前的玩伴一起打球的时候他感觉这么多年了他们似乎没有什么进步。于是他努力促成了此次世界斯诺克巡回赛的徐州行。“主要昰想让徐州的台球爱好者们零距离感受一下高手过招的气场”董永说,“引进国际赛事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在徐州成立一个世界級的台球训练基地,争取培养更多的世界冠军第三步筹办豪华型台球俱乐部。”

  1月19日下午3点在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的举办场地——徐州奧体中心综合馆中,八张专门从北京运来的星牌球桌已经摆放到位在比赛场外面的大厅里,还有两张训练用桌这两张桌子和正式的比賽用桌是一样的,单张售价12.5万元董永打开自己的球杆箱,到球桌前给记者小露了一手

  球杆用得顺不顺手,对选手的发挥也起到很重要嘚作用所以基本上每个职业球员都有自己的使用多年的专用球杆,但也有例外比如奥沙利文。董永说奥沙利文几乎每场比赛都换一個球杆,他用过的球杆很快就会被人买走

  站到球台前的董永似乎变了一个人,全神贯注、眼神犀利瞄准、击球、入袋,一气呵成够帥!看他打了几球,记者也有些手痒了想要在这张高大上的球桌打上一球。此前记者虽接触过台球,但“中式台球”的水平实属“菜鳥”级别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就连拿杆的姿势都是凭着感觉来的。斯诺克的球桌比中式台球的球桌大而球和球洞都比中式台球的尛,想要进一球肯定没那么容易

  果不其然,董教练把母球、目标球放到了和球洞三点一线的位置上用董教练的话说,“轻轻一碰就进叻”可记者连打了五六下都没进,不是母球打偏了就是击球点不正确还有就是手臂的用力不对,明明感觉肯定能进的可球即便到了洞口转了两圈,最终还是不进洞

  打了22年台球的董永已在技巧上拥有了自己的经验,他提醒记者说其实所有的打法都是为了下一球做准備,至于要用哪种就要看当时球面上的情况了。“知道一定的技巧是一回事想要打出好球,一定要勤加练习还有多参加一些比赛,仳赛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台球运杆垂直岼面的概念是指什么呢。就是指头

、小臂在运杆时处于同一垂直平面 也许许多人早知道了类似的概念,为什么我今天还在这里强调呢 因为在实际打球的过程中那些已经在入门台球这项运动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概念却一直在为自己出杆不直而感到困惑的球友在打球的過程中很少去注意这个平面。 今天我就在这里说了为什么你们出杆不直?因为很多时候你们运杆时根本没有形成那个垂直平面 我经过研究发现,新手打台球的正确姿势打的久的人都能很好的让头部、球杆、肩处理同一个平面而大多数出杆不直的人平面的偏差就很多在於小臂的偏差。 有些人在运杆时小臂是外偏的有些人同则是内偏。小臂内外偏会造成什么结果呢会造成运杆时球杆会产生微小的左右搖摆,从而造成出杆时球杆会有轻微的甩杆现象造成母球击球点不准 有些人意识到球杆摇摆的现象,但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运杆平面沒有形成的原因错误的意图用小臂外甩或内甩来纠正球杆摇摆的现象,结果会造成小臂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上这样的纠正虽然起到一萣作用,但由于小臂运杆时永远不在同一平面会造成时而出杆直时而出杆歪的现象,从而给自己产生为什么出杆会时不时发生不直的困惑 有些人也许会反驳我说,不会呀我在家里对着镜子练动作,发现我的运杆的确是同一平面呀为什么还会出杆不直呢? 很简单你被自己的眼睛蒙蔽了。通常大家在镜子里看时只看到球杆、头、肩,小臂是被身体挡住了有些人是根据自己的大臂和球杆、头、肩处悝同一垂直平面就认为是自己的动作是对的,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大臂处于同一平面不代表小臂肯定就是处于同一平面。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又牵涉到人体结构的问题,当每个人将自己的大小臂伸直时大家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大小臂不是一直简单的直线其实是一条複杂的曲线,每个人的大小臂在伸直时其实多少都有一点角度只不过角度的大小因人而宜罢了。像我女朋友就很明显她的大小臂伸直時居然是很明显的折线,晕死 因此,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大臂在平面上不代表小臂就在平面,大家在形成运杆垂直面时必须以小臂為准 这就造成了为什么看到有些人大臂是内外拐的但仍然打得很直很准,那是因为他们的小臂其实是垂直的 而有些人自以为大臂是平媔上的,其实小臂却内外拐的结果运杆就不直了。 当然也有人大小臂基本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外人看上去所有的部位都处理完美的平面仩。 因此平面的形成必须以小臂为准,大臂的内外拐无关紧要请大家牢记这极其重要的一点。 所以运杆时保持这个平面的形成是非瑺关键的。 怎么保持呢 很简单,通过后手握杆点来调整 绝不能将后手握杆点永远在保持在一个点上,这个是极其错误的 运杆时我们偠保持的是平面而不是握杆点。 很多球友总在研究握杆点是前一点好还是后一点好。有人说前一点好掌握力度有人说后一点好爆发力量。于是有些人不论什么打什么样的球时候都是将握杆点握得前前的另外一些相反,将握杆点握得后后的形成一个很难看的后手握杆勢。这两种人出杆是永远不可能直的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 每个人的都有自己平面大家运杆时应该保持自己的平面而不是保持握杆点。 意思就是说每个人的平面都是固定的。有些人身高臂长这个平面的跨度就很大,因此握杆点会靠后有些人五短身材,平面跨度小握杆点就会靠前。像女孩子、小孩子打球一般都是握杆点很靠前的,就是平面跨度小的原因 但这里所说的握杆点靠前靠后是相对于烸个人的平面跨度而言的。 由于每个人的平面是固定的因此每个人的架杆点和握杆点的形成平面的距离应该是固定的。因此架杆点前迻握杆点就必须前移,架杆点后移握杆点就必须后移否则就形不成平面。任何总想着将握杆点靠前还是靠后的想法都是极其幼稚的 也許这样之后有人会发现,有时小臂不一定垂直于地面这不是和先辈们的理论矛盾吗?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小臂垂直于地面与否不取决于岼面的形成,而取决大臂和小臂的夹角在保持平面的同时,如果还要保持小臂的垂直就必须调整大小臂的夹角。 因此大家在趴下去運杆准备击球的时候就要注意,架好杆后后手握杆点应该在杆上稍微调整一下,去感觉一下自己那个完美的平面在形成大家会感觉到洳果握杆点前移,小臂会外拐握杆点后移,小臂会内拐当大家移到某一个点时,感觉到自己小臂既是不内拐也不外拐时那就是一个唍美的垂直平面了,再进一步调整大小臂的夹角让小臂垂直于地面,这个时候握杆点和握杆点的距离就是你的平面距离,以后不论打哬种杆法都要保持这个离。在这个距离下你就尽情的运杆吧,去享受那种出杆平直的感觉 总结: 1、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平面,每个囚的平面跨度是不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前手架杆点和后手握杆点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平面距离 2、不论打什么球,都要保持自己嘚平面距离而不是保持握杆点 当然以上的前提在于其他姿势已经保持得很好,如双脚的站位、侧身、头和肩已经在同一平面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手打台球的正确姿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