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样学好直拍正手攻球标准动作王皓的攻球

站&内&搜 索
最 新&视 频
乒 乓&链 接
推&荐&视 频
&&&&&&&&&&
请关注我们(请扫一扫或加公众号)
正手攻球标准动作(王皓)
文章来源:网络转引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1:15:43【字体: 】
正手攻球标准动作
~天天乒乓希望本视频对您有帮助!~[]
本文分享到:
下一个视频:
上一个视频:
[乒乓技术指导]
&马龙正手攻球慢动作示范……&皓令天下-王皓反手连续拉(反撕)&&……&皓令天下-王皓正手位拧衔接快撕&&……&皓令天下-王皓反手加力挡慢动作&……
[经典技术视频]
&&&&&&&&&&
乒乓热门入口指导
?&&&?&&&?&&&?&?&&&?&&&?&&&?&?&&&?&&&?&&&?&?&&&?&&&?&&&?&?&&&?&&&?&&&?&?&&加载中...
查看: 1480|回复: 26
正手攻球终于找到感觉了,说一点体会献给新学的球友
阅读权限90
注册乒乓网,名师1对1指导!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丶蟬 于
14:39 编辑
前言:乒乓球学习好不容易,在看到湿父创建的乒乓网之前,看了很多教学视频,看教练打的很轻松但真正连起来没有教练旁边指导个人认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看了湿父正手教学的视频讲的很详细对我帮助很大,决定从头练习横板,(以前是直板打野球的),反复看了N遍,然后对着发球机练习,大概断断续续2个月时间,期间按照湿父说的昨天晚上终于有了感悟。下面我把自己的体会说一下:
前提:自己已经会重心转换。看了很多帖子,有的人说要甩小臂,或者说收小臂,这些理论都知道,但在练习中要如何做到其实并不容易。我昨天在录完自己正手攻球的一段视频后,反复观看找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实践,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个人认为:先体会甩小臂,再练习收小臂。体会方法:徒手做正手攻球动作放松引拍后试着让小臂“甩”出去,可以先坐在椅子上做“甩”小臂的动作,大臂自然放松,可以自然放下来,然后小臂往前甩。你会发现你不转动腰,是不会把小臂甩出去的。原理是:如果是坐着的情况下就是腰先转然后带动肩转动,肩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甩出去。有了体会以后再站起来做正手攻球的动作,加上蹬腿的动作完整的动作就出来了。会“甩”了,体会到放松和蹬腿转腰了,这个时候在练习“收”。收就是在“甩”的瞬间小臂和手指肌肉收紧,可以先体会在击球瞬间手指收紧的动作,循序渐进。
以上纯属个人练习一点体会,看了这么多球友的帖子,自己也做点贡献,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球友支教,使我有更大的进步。
感谢楼主的分享,十分感谢!
写的非常好,精华文章!
感谢楼主的分享,十分感谢!
感谢楼主的分享,十分感谢!
可喜可贺!终于找到感觉了!
上一篇:下一篇:
打赏鼓励一下!
帖子永久地址:&<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正手攻球终于找到感觉了,说一点体会献给新学的球友\n/thread-.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乒乓网版权说明1、在本网站发布的原创文章及视频版权归作者和乒乓网所有,乒乓网有权直接使用!2、如本作品注明为乒乓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乒乓网pingpangwang,否则谢绝转载。3、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阅读权限90
大才啊,好,不错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学习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招数很多啊,赞一个。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先体会甩小臂,再练习收小臂,说得很好!学习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好像有点道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学习了“先体会甩小臂,再练习收小臂。”!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现在感觉打球轻松多了感谢鼓励和批评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10
写的不错,学习和体会中。。。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是这样的,先体会甩动的感觉,再练习收小臂的动作。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10
终于找到方法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10
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学习了,很好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有感觉就好!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打通二脉了,加油!其实动作的内理是相通的,还有比这个动作难的吗?没有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谢谢分享 我学习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120
谢谢分享。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很值得学习的体会,谢谢分享!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90
写的很好,学习了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阅读权限120
太感谢你的体会,要是有视频最好
本楼回复(<span id="dp_count_)
打赏鼓励一下!
Powered by乒乓球正手攻球
正手近台攻球是很多技术动作的基础,这是许多专家和资深球迷的共识:即使是世界级的选手在比赛之前也要先对练一会儿,借以热身、熟悉球性、适应节奏、找到击球的感觉等等。
正手近台攻球的技术动作大体是这样的(以右手为例):近台站位,上身前倾,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当来球落台时,转腰引拍,拍形稍前倾,在来球上升期击球,击球点在身体右前方约30度,击球后重心从右脚转向左脚,小臂收缩自然挥至面前略偏左。
自己从学会这动作就是这样练的,也没有想过为什么。
有一次在一个球馆给一个小孩喂球,基本都送在他的正手,弧线大体与球网同高。但见这小孩的手先在台外往下一放,在球的下降期,肩膀和大臂往上兜,然后抬肘向前下方压,动作稍快稍用点力,这球就出界、下网,每个球不过勉强打三两板而已。
教他把手放在台内,拍形稍前倾向前击球,但他依旧加了向上的动作,屡教不改。问他为什么,他说,球这么低,我加了向上的动作球还下网,只向前肯定更加不行。好像是有点道理?
我思考了一下,在纸上画了一个示意图,如此这般地讲给他听。
重新开始,小家伙放松下来,以借力为主,降低手的动作幅度,尽量以腰带手,在球的上升期触球。这下大有起色,基本上每个球能打十五六板,最多的能打上三十多板不失误。
这以后我就思考,很多成年人学球,因为一些想当然的认识,正手击球的动作都是肩向上耸,大臂向前上舞,然后再抬肘向下压,速度一快就碰不上球,力量一大就出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从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来球旋转的情况下,一般地,来球弧线与台面形成的夹角(借用光学的术语:“入射角”)约等于来球弹起的弧线与台面形成的夹角(“反射角”)(注,由于重力的作用,一般“反射角”要略小于“入射角”,不过这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推而广之,球在拍面上的反弹亦然。这样,当我们在来球上升期以近乎垂直于台面的拍形触球时,不光可以借上来球的弹跳力,球在拍面上的反弹弧线是向前上的!!!!一般来说,来球要越过球网,则反弹的高度大体总要有十一、二厘米左右,这就足够了!只要以适当的力量向前撞击,则球自然会过网,无须额外再加向上的动作;但如用力过大且不加摩擦,则球有可能出界。
许多成人的击球点多在端线之外,由于动作过大且复杂,往往是在下降期触球,用力方向又以向上为主,以为这样可以把球向上带。但是,不向前迎球则拍与球的正压力小,不足以将球摩擦向上,下降期与拍的入射方向是向下的,反弹更是向下而去了。从这个角度顺便说一下弧圈球:如果是在下降期拉球,则必须有足够向前的速度给球以适当的正压力以保证足够的摩擦力,同时又必须有足够向上的力量以保证克服球的下坠力。
所以,一般地练习近台攻球,开始可以不必说太多,只要把球拍放在台面以上,找到来球落点,拍形垂直于台面,在上升期(大概跳起比网子略低时)迎上去触球即可,视来球弧线高低和旋转略微调节拍形,力量无须太大,用腰带一下,以借力为主,甚至几乎看不出手的作用。当然,熟练以后,可适当向前(因为是上身前倾,所以感觉上是向上,实际是向前)收小臂,以短促的爆发力击球,发挥快攻的特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球友们理解理论之后,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学习“最直接、有效的练习的方法”。这个方法必须是简单明了,还要有层次的划分,让球友只要照着方法循序练习,就能按部就班一次就练对。
  这半年来我从指导球友们的经验得知,就算我站在他们面前不断地讲解、示范,效果仍然有限。事实上我已经试过了非常多的方法,一直在实验、苦思,想找出答案。就像科学家一样,实验再实验。这也是我为何看到網友
云中客先生的文章后,会有这么多的感触。(有興趣我可以轉貼)
  到了今天,我已经很有把握,在一两小时内,就能引导球友做出正确的近台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程度再差、动作再怪,也难不倒我了!呵呵……接下来我会把几个练习的方法跟大家分享。
  职业球友的练习,是从脚、腰开始才是手,而业余的,却行不通。试了很多次,难度太高,学习时间较长。我最后实验出的方法,会是从手开始,再来是腰,最后才是脚.
先让我来整理整理近台技术、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的三大关卡。
  正手攻球第一关——借力击球  说真的,这真的是正手攻球的精随所在。学会借力击球之后,正手攻球就已经学会了百分之八十。不会借力击球,谈再多“以腰带手、小臂不要主动发力、重心转移”……都是白谈。而真正体会到借力击球之后,小臂动作就会很自然地温和起来,腕部也会自然相对固定,拍子跟球的撞击就会打透,声音就清响,不再会胡乱磨擦。再快的来球,都能轻易“快速截击”。学会借力击球,自然也就懂得控制最佳击球点。这些都对了,你就再也不会把手后拉去引拍,也不会总是要等球出台才能击球……这就是为何我说,借力击球,是通过正手攻球技术的第一关了。这是多么重要啊!
  正手攻球第二关——以腰带手  小臂动作正确了,不乱发力了,腕部、大臂都固定住了,再谈以腰带手,就变得非常轻松容易。这是第二个关卡。运用转腰击球的真正涵义,就是不让你乱发大臂力量。转腰速度快,柔和稳定,可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也可以以快制快。就如网友所言,以腰带手来“截击”弧圈球。呵呵,这是轻松无比的事情。各位可能没想到,克制弧圈球的技术之一,“快带弧圈球”,就是近台正手攻球的变化型。七早八早就解放大臂?解放腕部?那肯定是大绕远路,事倍功半。打起球来,累啊!
  正手攻球第三关——重心转移  学会借力击球,以腰带手……正手攻球的基本要义,就剩下重心转移这回事了。这关就简单多了。重心转移就是讲腿的动作。除了腿腰发力的配合,正手攻球也要借助重心转移的方式来控制击球方向。转腰带手之余,让身体还有往击球方向前迎的力量。
对以上要义都能体会之后,接下来我会引导大家,如何实践。请大家先放空自己,跟着我的方法练习看看,只要几小时的时间,保证会让您有所收获。
  借力击球练习  许多文章都提到,正手攻球必须借力使力,利用反弹力量来击球。怎样才算是借力呢?听起来容易,但是一上台,身体不听使唤,手臂太早发力,或者,击球点太晚。明明是台内的球,却等它弹出台外才去击球。知道要去借力,身体就是不能配合。我示范给很多朋友看,他们就是看了一百遍也做不出来。原来关键不是他们不知道要去借力,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借力击球。想借而借不到。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来让球友们轻易就能体会借力击球的要领。  1.
预备姿势:身体靠近桌台边缘。越靠近越好。就算贴着桌边
也没关系。勇敢靠近桌台!  2.
身体稍微前倾,肚子内收(是彎腰哦
可不是叫你駝著背),两脚与肩同宽,两脚站立要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3.
把手伸入台内,小臂与大臂夹角约110度,控制拍子的高度
比网子低更好。拍面竖起垂直于地面(小臂一定要伸入台内)。  4.
请朋友在桌子对面发球,过来你的正手位置。球速不能太慢,球带点上旋即可,不要发下旋球(麻烦找发球利害一点的,球的落点、速度要够稳定)。  5.
把拍子当作是一面墙,让球来碰拍子,不可用手臂出去击球,让球自己反弹。  6.
不可以提高拍子高度来碰球,请把拍子逼近球的落球点,来
碰球。如果碰不過網代表拍子離擊球點太遠
請往前站些
(不是把手伸長!
注意一定要用碰的!否则此练习就宣告失败。  8.
只要拍子足够接近球的落球点,你可以发现,只用碰的球就能轻易过网,而且球带有弧线。请重复以上动作,直到每一颗球都能顺利碰过网。不要求碰进台,只要过网即可。熟练之后,可以控制拍型前倾角度来使拍子可以把球碰进。——不要偷偷退台喔!
请贴近桌台,勇敢地往前站!  呵呵,过关了吗?恭喜您。那要开始练习收小臂了吗?不……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别动!还没轮到它呢。  以腰帶手练习
延续以上碰球的要领。请把整只手臂固定好。当然,手腕肯定是不能乱动的!简而言之,先把整只手“残废”掉。  10.
光是碰球没力道?来点儿劲吧。且慢!怕您手臂乱动,破了功。请用左手抓住右手大臂!没办法,我信不过您,哈哈,买个保险。  11.
手臂都抓住了,怎么动啊?嘿嘿,别忘了,您还有腰啊!就用腰的转动来让拍子前后移动碰球!一开始慢一点,慢慢来,温和一点。  12.
大臂被抓紧,如果乱动,你的左手马上会知道,请立即处罚右手!捏它一把,警告它不要乱动。如果您控制得好,用腰转动控制拍子前后运动,就能轻易把球碰过网,而且腰转的速度,就能控制球速。呵呵,这就是以腰带手,借力击球了。  12.
耶……不知不觉,您已经连过两关了!继续练!把转腰的节奏感觉出来(左手继续抓住右手大臂,球还是用碰的)。  13.
以上动作都顺畅了,您可以慢慢地挥动小臂来控球。慢慢挥喔!不要搞什么收缩加速,因为光借力击球,以腰带手就很够了。您会发现:好象是腰在击球,而不是小臂。小臂作用,只是拿来微调用呢!
  谁说要退台才能击球?您这不就做到了手在肘前,手在台内,手不后拉(大臂被抓住了,您还能后拉?那不是你骗我,就是你欺骗你自己了…),击球点也在台内,低的球也不需要摩擦過網....
转腰引拍,以腰带手击球,以力借力……哇,全做到了!神奇吗?
重心交換练习
先徒手练习重心交换的动作,
动作先省略.
15.上半身一样保持前倾
两脚站立与肩同宽.
16.利用两腿弯曲程度的不同,
把臀部右側移动到右脚跟的上方!
此时上半身姿势必须保持直立
否则会变成扭屁股.
有感觉右腿比较吃力
左腿比较虚浮吗?
17.同样的,
把臀部左側移动到左脚跟的上方,你会感觉到
这就是重心交换啦.
19.熟悉重心交换的动作之后,
把转腰动作配上去!
腰往右转的时候
重心右移的动作,
(控制臀部位置就对了)
腰转正的时候
就把重心往左移动.
你就可以请人发球给你试试看了!
可别又忘了
就请重头练起吧!
击球点练习
正手攻到了一个地步,
可以这样练习:
站位先靠近桌边,
跟对手来回对练(用腰打就够
小臂不必发力
对手发力也保持不变.
退到中台之后
这主要是让您练习控制击球点.
越是远台的正手攻,
有正确用腰带手的打法
拉大臂的方式
正確的正手攻
正手攻一定要先能做到完全
撞击声要透
撞不出声音的正手攻
姿勢上铁定是出了问题.
如果您还是压抑不了拉大臂的方式打球,
小臂不出力就打不好,
每一球都得退台拉
不摩擦打不过网.....
那就请您按着帖子的练习方法
还得提醒一点,
正手攻球的基本动作
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
每次都得练习.
如果上台对练
发现不对劲
就请重新练过.
不要急着找人比赛.
小弟我每次都会先找人对练
近台正手攻球基本动作,
顺手了来加摩擦
周遭碰到的
业余球友已经没几个人正手攻
毕竟我们是业余出身,
定型不容易,
就像是医院的患者....
要定期服药复建的
所以不要一天两天
就以为神功练成...
想直接跳级
算我求求你....
转腰都不会,
也是旁门左道.
前冲不够冲,
加转不够转,
為何要練正手攻球基本動作?
我的心得是,腰是乒乓技术中最重要的基础,任何想要增大击球质量的动作,如小臂、手腕,甚至是大臂加力,都应该建立在转腰发力的基础上。就如盖房子,腰就是地基,有了稳固的地基,才能再把墙壁、梁柱一一盖上去。
  为何大家这么强调从近台快攻来建立腰的基础?
我想原因就是,近台快攻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暂且把全身肌肉都放松,所以多余的动作(挥大臂、耸肩、抬肘、手后拉、挥拍过左耳、引拍太高、翻拍、乱使腕力、上半身晃动......等)都去除,只用转腰+重心转移的力量就能轻易把球打了过去,小臂只要微调,不需要发力。正确地练习近台快攻基本动作(在此强调“正确”两个字),可以让你养成转腰的习惯,多余的动作就会慢慢去除(无法短期去除),就如倒吃甘蔗般越来越甜美,动作越来越顺畅,发力也就会越来越合理,达到击球快速稳定、发力集中、快速还原、收放自如、四两拨千斤的境界。不过这是慢慢养成的,不是练了一天两天就能成事;要有恒心毅力。
  直接从拉球动作来感觉用腰是比较难的。因为拉球靠腿、腰、肩、大臂、小臂、腕、指力等发力传递,不像近台快攻基本动作那样单纯,很容易一个环节错误,就给练错,不小心就走回头路,或者误解,感觉错误。要理解腰的动作也比较辛苦,容易绕远路......毕竟许多业余球迷都打了好几年的球,要直接从拉球动作去改,真的很难很难。
先看一段话::“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
上面这段话是一位高手说的。
我们在初学正手攻球的时候,开始是以撞击为主,也就是‘纯击打’。当我们正手攻球熟练后,能够对攻3、50个球后,就应该加力打了。但是,加力打往往会将球打出台。正面撞击的速度大了,球速快了,球就容易出台。
那怎么办呢?上面那位高人告诉了我们:“拉攻”!
什么是“拉攻”?就是带有摩擦感觉的正手攻球,不是‘纯击打’式的正手攻球。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有的人对正手攻球的转腰、挥拍高度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有人说正手攻球的转腰幅度要大一些、挥拍到眉心附近。有人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近台转腰无法太大,挥拍的位置依势而定,触球后,挥拍只是顺势而为,不必过于追求挥拍结束点的位置。还有人认为,正手攻球,球怕撞击球,如果挥拍到眉心,势必力量很大,会将球打到台外面。
其实,大家的观点都有道理。只是站在不同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
初学者,开始练习正手攻球时,挥拍速度慢,教练要求挥拍到位(挥拍到眉心),转腰要明显,这是为了保证初学者的动作做的充分些,做的能够到位些,为以后的技术进阶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正手攻球的动作熟练后,需要加力了,这时的正手攻球动作幅度就自然减小了。而当你要加入摩擦,逐步过渡到学习弧圈球技术时,就会发现,你的动作幅度又大了起来。
这就是辩证法中说的否定之否定理论。
我们看教练在与学员正手对攻练习时候,挥拍和转腰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一方面可能是为了保证回球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是教练用的是‘纯击打’式攻球,回球尽量不带摩擦(特别是直板握拍的教练,握拍使拍头朝下,如果加入摩擦,容易带有侧旋),以使学员能够更加容易回球。
我在练球的时候,大家也说挥拍的动作不大(当然,不是教练的那种动作不大)。当时,自己觉得身体的协调性不错,转腰也可以,击球的动作也稳定呀。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提出,应该像下面的动画那样挥拍、转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正手攻球.gif
自从大家提出我的正手攻球的问题后,我就注意研究、刻意改进!但我的实践结果表明:正手攻球的动作不能太大,特别是在近台。如果退台,就可以把动作做的稍微充分一些、明显一些!
还有,我看我们这的教练的正手攻球动作也是收臂、转腰、重心转移不明显,动作都很小!难道说教练们也不懂?!他们是出来混饭吃的?!
我认为,近台的正手攻球如果把动作(当然,也包括转腰和重心转移动作)做的十分充分或者说是夸张,结果只有两个:一是把球打飞了;二是动作就要慢,是碰球或者说是挡球,击球时机晚。
不过,对上面的那个动画(包括其它一些攻球动作比较大的动画),我也一直在琢磨,为什么他们可以把动作做的那么充分呢?是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受过专业训练?!是因为他们是专业(有的是国家队的)运动员?!是因为我的身体素质差(岁数大了、骨骼的柔韧性不好)?!我想,可能有这方面的因素!
另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我尝试稍微退台练正手攻球,觉得还是可以把正手攻球的动作打的更大一些,但还是达不到动画里的标准。
使我恍然大悟的是下面的三件事:
1、一天,我在练习正手攻球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些摩擦成分,动作立刻就便得大一些了!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动作比较大的动画,其运动员都是在攻球的时候,有摩擦的成分在里面!
2、我看到了那位高手说:“当前‘纯击打’的正、反手攻只是在基本功训练时才必须用得到,实战中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拉攻技朮的“拉”的含义,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摩擦,它不是直接撞击,它不是直攻球!专业运动员早就知道“传统的‘攻打’技术早已被拉攻技朮基本取代了”,所以,他们就把正手攻球的动作做成了正手拉攻球,而不是直攻球!这是他们自然而然的习惯动作!
3、由此我还想到,在开始教孩子正手攻球的时候,我经常提醒她:要多撞击,要减少摩擦。因为孩子在初学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了摩擦的成分(初学正手攻球,是不应该有太明显的摩擦的)。所以,别人看到她的动作比我的动作大。
上述三个方面都说明,正手攻球的动作里,加入摩擦成分,就会把动作做的更充分一些!
什么原理?1、因为摩擦使撞击球的力量减少了,球速慢了,球不往前走,那么就可以把动作做的大一些!2、摩擦时的拍型是前倾的,是压拍型的,如果不比直攻球多向上挥拍,球就会下网!
当然,直拍与横拍,挥拍手的高度相同,拍头的高度也是不同的。这是握拍使然!这一点,大家也应注意。所以,不可盲目模仿!
啰啰嗦嗦的说了半天,不知您看明白了没有?发此帖的目的,是与初学者来共同探讨、交流一下,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注意。
如果您觉得我的观点不对,您别客气,就拍我吧。因为,我不是高手!
上面的动画是王力勤搓摆、王皓横拉的全过程。从中不难看出,王皓在近台反手拉下旋来球的引拍及发力时手臂、手腕的动作过程与台内拧球是同一模式的,只是幅度有不同,从这一点上看,台内拧技术应是横打技术的中心技术。
1、站位:右脚略前。
2、引拍:在收腹含胸的基础上,左斜身的同时沉右肩并再收腹弯腰,下降重心至偏右脚,屈腕引拍至双腿间的身体中线上。引拍到位时的拍形仍然是基本平行于地面的。
3、发力:仍然是用腰来控制手腕、手臂的发力。来球至高点期时回转身体带手臂迎前,注意:此时手臂并无发力、但拍形己变至前倾,来球至下降初期时在保持含胸的基础上挺腰、同时手指发力使手腕外展"吃"住球并带小臂外旋、大臂领肘发力、触球后中部至中上部向上中部摩擦。注意:a、发力方向主要是向前上,故重心略有上提但变化不大。b、拉下旋来球与台内拧下旋来球的发力不同之处在于拉球时必须要有大臂的领肘过程,所以,虽然拉球也是手指先发力带腕外展同时带小臂外旋,但大臂在小臂外旋的同时也有适度地发力带肘同步向前,这一点与台内拧是不一样的,但仍是手指的发力在前,这是尤其要引起注意的!
4、还原:球离板后球己变成上旋,其回球也必定是上旋,所以在身体还原到予备站位状态的同时要迅速地适度向后移位,以利后续。
用中指前节的指肚将球拍水平托起,保持拍子平衡的这个点就是拍子的重心点。用重心点击球会相对稳定,将重心点向拍头移动一个球的距离(40mm),此处即为"甜点",是利于发力的区域。建议:起下旋的第一板球用重心点,以保证稳定;抢攻或强攻时用甜点,利于发力。正、反手皆如此。
"强上旋"基本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速度慢、旋转强、弧线相对较高的加转弧圈球,一种是速度快、旋转强、弧线相对低的前冲弧圈球;另一种是质量较高的上旋发球,这种来球的上旋相对较强、速度一般、但落点较刁。
撕有快撕与反撕之分,快撕适用于第二种来球,反撕适用于第一种与第三种来球,所以若想确保撕球效果,就必须弄清楚快撕与反撕的不同发力机制及适用范围,以一种撕去应对三种强旋转方式,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
用传统地推挡系列技术去应对三种强旋转方式也是可以的,例如第一种来球用加力推、第二种来球用快推、第三种来球用侧推等等。但用推挡和用撕二种不同技术回球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实战中用自己的特长技术回击来球是最佳地选择,所以用撕还是用推挡,应在自己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去选择,更要弄清楚所用技术的适用范围,才是技术成熟的表现。
1234&#9312;&#9313;&#9314;&#9315;&#9316;21234341
(此篇文章转自百度文库,并非个人作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乒乓教学#分析王皓打法教你练好直拍横打_乒乓球技术教学与器材研究-爱微帮
&& &&& 【乒乓教学】分析王皓打法教你练好直拍横打
锐科特火麒麟 特约&王皓的横打技术与刘国梁和马琳不同,因为从开始练习乒乓球时候就放弃了直拍的反手推挡,所以他一直是用横打技术来代替推挡,这样无论是上旋球还是下旋球他都必须使用反手直拍横打技术。而刘、马不同,他们二人只是在某些时候利用横打回击一些来球,很多时候还是使用反手推挡。  无疑,作为直拍横打的第一人,王皓的技术动作就成为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本文中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王皓的技术动作特点,希望给我们的业余球迷朋友一些借鉴。  在王皓的基本动作中有如下一些特别鲜明的特点:  一是站位,任何击球动作都是从脚步开始的,直拍横打时候要求左脚脚尖指向来球线路,成垂直的角度,这样相当于正手攻球时的以右脚为平衡点,横打也是以左脚为平衡点的。  二是身体的协调性,为了发力充分,在准备击球时上半身前倾,膝盖弯曲,降低重心高度,然后在击球一瞬间爆发发力,发力时腰部保持稳定,蹬地挺腹转腰。  三是击球点,击球点可以利用非握拍手,在引拍时我们可以学习王皓将非持拍手放在与来球同样的高度,这样相当于有了一个参照物,选择击球点就相对固定和容易,回球更加稳定。  四是横打的连续性,为了增加连续性,一是在发力时不要发全力,这跟其它动作是一样的;二是反手横打之后注意重心的调节,横打后如果想侧身,那么重心要放在右脚,同时注意右脚后撤,这样正反手转换就自然流畅了。以下是本站相关信息!如何才能关注到你们按住下面二维码!如何才能联系到你们可以按住下面二维码!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介绍乒乓球知识,器材的分析,乒乓人物即时讯息!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拍正手攻球标准动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