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泄露有多严重

2015年55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 网络安全之殇何解|信息泄露|网络安全_新浪科技_新浪网
2015年55亿条个人信息遭泄露 网络安全之殇何解
  ■本报记者 周露
  近日,由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出品的国内第一份网站安全报告——《2015年度中国网站安全报告》(下称《安全报告》)出炉,其揭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令广大网民为之震惊。《安全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网站中43.9%存在安全漏洞,一年或有55亿条信息因这些网站漏洞而泄露,而这些漏洞的修复率竟不足一成,对个人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当前中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旨在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环境。
  网络安全之殇,成为社会安定的一颗定时炸弹,2016年,我们又该如何治愈它呢?
  网络安全堪忧,信息泄露问题愈演愈烈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频繁发作。据《安全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网民人均有8条个人隐私被盗,数万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另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年来,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让网民及社会的财产蒙受如此大的损失,我们的信息又是如何被网络泄露的呢?下面就让我们盘点一下2015年比较典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种是网购泄露个人信息。360“补天”漏洞响应平台近日曝出近200家网上商城存在信息漏洞,这些漏洞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来获取用户资料。大多消费者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骚扰短信、电话诈骗等形式的侵害。
  第二种是快递信息泄露。快递公司信息系统存在管理漏洞,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取消费者信息来倒卖给行骗人员或直接施行诈骗和广告短信骚扰等。据菜鸟网络监测,2015年,国内主流快递企业信息泄露、系统遭受攻击等事件出现上千起。
  第三种是移动应用数据泄露。据悉,移动应用程序正成为新的数据泄露主体,2014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1710个涉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或软件产品的漏洞,这都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获取用户信息的入口,各类订票、社交、浏览器、论坛等APP都曾发生过数据泄露现象。
  第四种是各类互联网金融应用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渠道。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成的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等多种的金融模式,涉及资金较多,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但国内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安全防护机制却未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匹配,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网络信息泄露屡禁不止难遏制
  网络信息安全容易衍生出社会治安及财产安全问题,为社会造成不小的危害,但却一直没有被根治,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信息泄露已形成成熟的地下产业链。据悉,网购过程中用户信息因平台漏洞及人员素质不过关等原因大量外流,并由专门的人员收购并专卖给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有媒体曾通过网络平台轻易找到销售各大网购平台用户资料的人员,该人员声称可提供两万多条用户信息,且称不用担心违法风险,因为查不到。
  其二,虽有相关法律法规,但威慑力不足。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安全进行法律保障,但法律界人士指出,网购涉及环节与主体众多,很难证明消费者遭受的损失与某个网站的信息泄露直接有关。此外,监管环节的薄弱也进一步造成了此类法律法规很少实际施行,在业内威慑力不足。
  其三,各大网络服务商作为信息泄露主渠道,并不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由于行业监管不足,及上述第二点原因,各大网络服务商鲜少因信息泄露而被处罚,若企业自身不重视信息安全,就不会去花费时间及成本去提升维护网站的信息安全。
  此外,由于信息泄露源难以证实,法律界定较难又麻烦,用户在遇到此类信息泄露问题时往往采取姑息的态度,即使遭受经济损失了,也大多吃吃哑巴亏,较少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还需产业链配合完成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已经成了国家层面的课题。据悉,我国的信息安全市场尚处早期,预计未来市场增速将提高到20%到30%,未来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将逐步提升,毕竟若不能给予用户以安全感,企业最终将失去广大的用户基数。但若要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单凭一己之力还不足够,需要监管部门、产业链各方通力合作,才能逐步遏制网络信息泄露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立法先行。根据现有法律的施行情况,对法规进行完善,加强入刑、量刑方面的条例,以增加法律威慑力及实用性,如针对信息安全泄露取证难、责任确定难的问题,规定服务商需承担举证责任或对责任界定做进一步的细化。
  其次,行业层面应加强监督监管。对于不诚信或漏洞频发的网站,行业层面应该给予监督警示,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违规严重的网站,行业监管部门可以以黑名单的形式进行公示,并给予严惩,让用户可以避开这些网络安全地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近日在北京成立,企业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攻关,维护网络安全。
  而对用户来说,首先要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提高账户密码安全等级,不适用简单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不要在不同的网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码,更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来的网络链接;其次,若真的碰到个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问题,应当不怕麻烦,积极申诉举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各方的努力下,网络安全之殇将会逐步被治愈,迎接我们的将是更健康的网络环境。
这类问题若不解决,百度顶多是一家有钱的企业,永远也成不了伟大...
我们从资产端、资金端和中介端去看互联网金融,征信、支付和货币...
总的来说快播案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至少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法制...
只有被起落架覆盖的部分才保持了原有的白色,其它部分都布满了灰色的烟痕。
据知乎网友调查统计,在3259个健康保健类吧中,有近40%的热门疾病吧已被卖。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个人信息泄露补救办法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予以保护。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然可能会被他人予以不法利用。那么,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如何予以补救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发生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在呼吁、推动政府、全社会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同时,也应增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多留个心眼。首先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比如,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有很多小调查,小接力的活动,会诱导用户填写个人信息,这其实是很危险的。其次是不要随意丢弃个人信息相关的物品。比如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再次要保管好个人身份信息。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如提供复印件时,一定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此外要关注复印过程,多余复印件要销毁。个人信息泄露补救办法有哪些1、收集证据线索。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可能这些信息很琐碎,但是一旦收集好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自己维权,而且还可能帮助更多的人。2、向相关部门报案。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报案的目的一来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二来也是可以备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类似的情况,就可以一起处理。根据的相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3、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防止被骗。个人信息泄漏后,不仅可以用这些信息盗用你的账号,甚至还可能骗你身边的亲朋好友。所以一旦你的信息泄露,或者联系工具账号丢失,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你的亲朋好友,要他们倍加防范,以免上当受骗。4、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个人重要的信息丢失,而且知道怎么丢失的或者是有很多线索,那么就可以向专业的律师咨询相关的。如果律师给予肯定的答复,就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是在消费过程中泄露,还可依据《》《》等,通过法律手段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在信息泄露之后,很容易收到各种各种的邮件,接到天南海北的电话。这时候要留心,记下对方的电话或者是邮箱地址等有用的信息。需要及时报案处理,也可以委托律师维权。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延伸阅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读完文章还有法律疑惑?马上
地区找律师
热门文章推荐
热门法律专题
浦东新区在线律师
专业权威律师在线解答
专业律师优质解答查看:2892|回复:32
引用:事情是这样的:& & 小编周末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吃饭,路上朋友接到了一个家乡当地的固话号码的电话。接通后,朋友听到那边介绍之后,愤怒的说:“你们从哪儿弄到的我的电话?你们是从哪儿知道我们家有宝宝这件事儿的?请你们以后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也请你们把我的电话从你们的名单中删除!”挂了电话询问原来是当地的一个早教中心的推销电话。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山东临沂徐玉玉”的事件。& &个人信息的泄露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儿,可能是因为泄露的信息还没有侵犯到我们自身的财产以及家人的安全,我们内心对此没有太大的抵触心态。大家都说一说,个人信息泄露都给你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烦恼?从网络安全专业的角度讲:怎么样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尽可能确保个人信息的不泄露呢?往期话题&&
论坛首席搬砖工程师
不泄露是不可能的,除非不做任何信息交互。。。。只能从提升自己安全意识入手来防范了。。。
有问题请表述清楚,网络问题请带拓扑图
个人感觉泄露是不可避免的,网上有点技术含量的论坛都要求手机号码注册,举办活动有奖品也要个人姓名地址手机号,
还有网购平台上某些商家本身就是骗子开的。
一句话,别人都靠不住,还得靠自己提高警惕,不断修炼火眼金睛。
买房子,装修公司的电话我接了20多个....
办的新电话号,去淘宝买一次东西,澳门*场,办发票这种短信一堆一堆的,然后就是各种假基站发的你手机账户什么什么积分,银行卡到期,银行卡维护各种骗人的短信,而且问题在于发短信的号码就是1什么的,如果屏蔽了又会妨碍到你真正去办业务
没办法,只能办两个号,一个打电话用,另一个专门办业务
中级工程师
个人信息泄露是无法避免的,如果要防止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骗就必须不要有贪小便宜的心态
我划船不用浆,升帆不看方向。因为我这一生全靠“浪”
引用:原帖由 lover119 于
19:18 发表
不泄露是不可能的,除非不做任何信息交互。。。。只能从提升自己安全意识入手来防范了。。。 弱弱的问一句,手机号码泄露还能算个人信息泄露吗?
引用:原帖由 t_ianya30 于
08:40 发表
个人感觉泄露是不可避免的,网上有点技术含量的论坛都要求手机号码注册,举办活动有奖品也要个人姓名地址手机号,
还有网购平台上某些商家本身就是骗子开的。
一句话,别人都靠不住,还得靠自己提高警惕,不断修炼火眼金睛。 ... 现在电话诈骗花样这么多,谁知道一不小心会掉进哪个坑?
引用:原帖由 pegames 于
08:52 发表
买房子,装修公司的电话我接了20多个....
办的新电话号,去淘宝买一次东西,澳门*场,办发票这种短信一堆一堆的,然后就是各种假基站发的你手机账户什么什么积分,银行卡到期,银行卡维护各种骗人的短信,而且问题在于发短信的号码 ... 现在还有一个别的烦恼,就是移动营业上很多号码进行了回收再利用,你去营业厅办理的号码也不是全新的号码,会收到各种信息的骚扰。。。
论坛首席搬砖工程师
引用:原帖由 咖啡 于
09:24 发表
弱弱的问一句,手机号码泄露还能算个人信息泄露吗? 严格来说肯定算啊,但是现实中手机号码还有不泄露的么,哈哈哈
有问题请表述清楚,网络问题请带拓扑图
引用:原帖由 lover119 于
10:11 发表
严格来说肯定算啊,但是现实中手机号码还有不泄露的么,哈哈哈 是啊,现在的手机号码泄露的已经是····
你知道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号码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这件事吗
访问任何地方不要留有痕迹,我之前咨询了市长热线,结果后面每周都会有卖房子的问我要不要买房子。。还好我没有炒股,同事天天都有收到炒股的号码。。
因为你有被消费的价值,所以才有人电话给你。
或者是听说号码是分级别的 级别非常高的 是收不到任何骚扰电话的。。
引用:原帖由 aufeujs 于
10:55 发表
访问任何地方不要留有痕迹,我之前咨询了市长热线,结果后面每周都会有卖房子的问我要不要买房子。。还好我没有炒股,同事天天都有收到炒股的号码。。
因为你有被消费的价值,所以才有人电话给你。
或者是听说号码是分级别的 ... 访问任何地方不留痕迹应该不可能吧~
初级工程师
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不断
论坛首席搬砖工程师
引用:原帖由 咖啡 于
10:37 发表
是啊,现在的手机号码泄露的已经是····
你知道移动运营商的手机号码可以回收重新利用这件事吗 这个东西运营商也很正常啊,你如果现在手机号不用多长时间,以后会办给其他人的。。。。这个是正常的
有问题请表述清楚,网络问题请带拓扑图
引用:原帖由 lover119 于
11:17 发表
这个东西运营商也很正常啊,你如果现在手机号不用多长时间,以后会办给其他人的。。。。这个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这个号码之前绑定了很多的东西呢?会不会影响到下一个人的使用呢?其实已经影响到了!
引用:原帖由 domaindai 于
11:13 发表
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不断 经常受到受到困扰啊~
论坛首席搬砖工程师
引用:原帖由 咖啡 于
11:18 发表
但是如果这个号码之前绑定了很多的东西呢?会不会影响到下一个人的使用呢?其实已经影响到了! 主要是绑定的这些东西,他们没有办法判断这个号码继续不继续用了。。比如说他们每个月都要发短信,那他们也不知道绑定的号停没停,不停的发而已,如果真的要弄掉,就只有找这些绑定的商家什么的了
有问题请表述清楚,网络问题请带拓扑图
只能是擦亮双眼,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引用:原帖由 jx 于
11:29 发表
只能是擦亮双眼,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着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很正常,你在这个网站发帖,网站就知道了你 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