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农村自长20米宽8米建房图纸八十平米,宽八米长十米,求设计图纸供参考。

我是销售代理机构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中文房产网站排名第4。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当前合作新盘超过2000个。
吉屋网月覆盖3000万购房人群,更快更准推广合作业务。
您的位置:
&南宁大唐盛世买得过吗,南宁大唐盛世怎么样,南宁大唐盛世房源
南宁大唐盛世买得过吗,南宁大唐盛世怎么样,南宁大唐盛世房源
来源:吉屋网 &&发布时间:
南宁买得过吗?位于南宁市邕宁区龙岗大道东段龙祥路41号三期B2号楼、B3号楼拿下预售证,预售证为:南房预字(2018)第246号, 两栋楼共计推出180套住宅房源,预售住宅面积为20242.84㎡。截图:南宁市住房保障管理局此次拿证的B2号楼,层高20楼,两梯四户设计,共计76套房源,户型区间为99.6-126.09㎡(建面)三房-四房户型,目前正在签约50套房源,还有20套房源未售出,带装修价格约10000元/㎡。& & & &B3号楼层高27楼,两梯四户设计,共计推出104套房源,户型区间为98.74-117.05㎡(建面)三房-四房户型,已经有77套正在签约,余下27套未售出,带装修价格约10000元/㎡。三面环江,坐拥2公里邕江岸,更与八尺江交汇成半岛地貌,双江美景水润生活。三期【观湖】头排湖景房,全环湖畔而建,邕江景、湖景全面开阔视野,80%户型完全看湖。& & & & 南宁怎么样?大唐盛世位于五象新区龙岗片区,片区正在建设的南宁园博园、南宁头个市级儿童专科医院、地铁4号线等城建配套,相比五象新区其他片区,改区域地段好、价格亲民,颇受购房者喜爱,片区可选择楼盘也比较多。南宁市儿童医院初现雏形三期98-130㎡建面水岸湖居新品诚意登记中,参考均价10000元/平;沿街20-80㎡建面商铺预约中,参考价元/平。项目是由大唐地产打造的龙岗区公园社区。咨询楼盘优惠:400-转975
未知户型(6)&&
3室户型(1)&&
4室户型(7)&&
龙祥路38号(龙岗大道东侧)
约10000元/平米
7×24小时热文榜
你可以按区域查找南宁新房、二手房,也可以按区域查询南宁房价。同时,你买房 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区域二手房
Copyright&(C)&2017& 深圳市吉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最近联系人
查看消息记录
按Ctrl+Enter发送《美丽乡村建设》_优秀作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作文赏析
作文一:《美丽乡村建设资料.》12200字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4-08-24 09:21:27 浏览次数:79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 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 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 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 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深入回应了这一课题, 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努 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必将更好夯实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蕴, 让美丽乡村涵养更多文明的源头活 水。
那广袤的乡土,有无数赤子的乡愁。乡土中国正在经历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些年特别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但 也要看到,农业还是 “ 四化同步 ” 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村文化发展 滞后、 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问题较为突出。 有的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 但生态环 境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有的人 “ 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 ” ,有的地区还有 “ 文化饥渴 ”“ 文 化沙漠 ” 。正因此,以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契合中央要求,契合国 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契合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 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 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既然 “ 草根英雄 ” 辈出,不妨让更多 “ 身边最美 ” 造福桑梓、守 望邻里;面对居住分散、 人口流动等情势,何妨多采用新媒体让核心价值无远弗届;针对留 守儿童、空巢老人、新型农民等不同群体,尤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教化行则民风淳, 教化废则民风败 ”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应做到年年坚持、常抓常 新、久久为功。
建设美丽乡村,应紧紧把握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这个重点。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 重在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 靓起来;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坚决整治黄赌毒等歪风 邪气, 涵养崇德向善、 守望相助、 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美丽乡村才能既体现发展之美,也释放文明之美。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 通过美丽 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让城乡之间、乡村之 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就一定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来源:人民日报
1书记指示
年 7月 22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 到进行 城乡一体化 试点的 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 。他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 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 “ 涂脂抹粉 ” ,房子外面刷层白灰, 一白遮百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 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 芜的农村、 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 农业现代化 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 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提出要求
(一) 2005年 10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提出了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 的具体要求。
(二) 2007年 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 “ 要 统筹城乡 发展,推进 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 。
(三 ) “ 十一五 ” 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目标,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 2008年, 浙江省安吉县 正式提出 “ 中国美丽乡村 ” 计划,出台《建设 “ 中国美丽乡 村 ” 行动纲要》,提出 10年左右时间,把 安吉县 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
(五) “ 十二五 ” 期间,受安吉县 “ 中国美丽乡村 ” 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 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 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 村建设, 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将以推进 “ 美丽乡村 ” 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 农村危
房改造 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 美丽乡村 ” 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 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六)作为 “ 国际旅游岛 ” ,海南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与绿色优势。这些优势为海 南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美丽乡村建设符合海南需要, 对推进海南 生态文明 建设 、 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重要意义。 保亭县 什进村、 白沙县 罗帅村 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的实施,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七) 2012年(第 13届) 海南岛欢乐节 将于年底在 屯昌县 举办,正值天时地利。国 家旅游局、 海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海南岛欢乐节 组委会)将举办 “ 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建 设论坛与投资洽谈会 ” 。
3量化指标
2015年 5月 2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共同举办《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 标准发布会。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由 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 村庄规划 、村庄建设、 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 9个部分。
在技术内容方面,《美丽乡村建设指南》采取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汇集了财 政、环保、 住建、 农业等行业部委的相关工作要求, 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总体方向和基本 要求上的 “ 最大公约数 ” ,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规定了 21项 量化指标 ,就美丽乡村建设给予目标性指导。 [1]
4评选活动
2014年
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特色民居村 (29个 )
北京市 密云县干峪沟村
河北省 辛集市双柳树村
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胡力 斯台 嘎查
5创新联盟
2014年 12月 12-4日,由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 、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建筑设计院 联合主办的美丽乡村 环境保护与治理 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会 议宣布成立 “ 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 ” 。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 50个单位的 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任天志 所长致词,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魏玉栋主任作了主 旨引导报告,介绍了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的有关情况。 西南林业大学 副校长郑毅等 10多位专 家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给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与会代表对联盟章程进行了 深入讨论,最终通过了《美丽乡村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章程》。
习大大赞浙江民宿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发布时间:2015-05-29 15:17:49 浏览次数:287次
2015年 5月 25日中午, 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 这是习近平第 14次到舟 山。 2002年至 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上海岛、下渔村、访渔民,深入调研、科学谋 划舟山发展战略。
参观中习近平说,舟山这几年发展变化很大,现在的样子已经完全认不出了。
习近平: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坐在村民袁其忠家开办的农家乐庭院里,习近平对村民们说,浙江建设美丽乡村有自 然禀赋,也有当年开展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的前瞻性。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 一些地方虽然条件差但主观很努力。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习近平笑谈金庸笔下 “ 桃花岛 ”
25日下午, 习近平在岙山岛听取舟山江海联运情况汇报。 他指着展板上的岛屿笑着说:“ 桃花岛,据说金庸没去过,但他笔下黄老邪的桃花岛和这里一模一样。后来就按着小说搞 了旅游。 ” 听说不少小渔村兴起了渔家乐, 习近平说:“ 这里的海盐没那么重, 海鲜的味道鲜、 甜。 ”
习近平体验农家乐:“ 下次来就住这儿 ”
“ 农家乐开了多久?平常客人多不多?收入多少? ” 习近平走进村民袁其忠家的农家乐 小院,一边参观一边兴致勃勃地了解情况。他说:“ 你们看,这房子多干净啊,下次来了咱 们就在这儿住。 ”
夕阳洒进老袁家的庭院,习近平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促膝交谈。听说这里正在规划建 设绿色生态旅游景区, 习近平说:“ 这个好, 在这儿呆着还真不想走了。 我在浙江工作时说 ,,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 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就要奔着这个做。 ”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 关中第一村 ” 特色美食吸引人乡村游火了袁家村
发布时间:2014-02-07 10:26:57 浏览次数:86次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春节假期里,许多人都选择到有着 “ 关中第 一村 ” 美誉的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参观旅游,品特色关中美食、游传统关中街巷,乡村游给 人们的春节假期增添了乐趣。
大年初五一早,袁家村里的袁家老豆腐作坊老板卢志强便忙碌起来,磨豆子、点豆腐, 用传统工艺做出来的豆腐很受游客喜爱, 加之卢师傅的豆腐在整条街上早就小有名气, 到了 春节,慕名而来的游客得排长队才能买到。
礼泉县袁家村袁家老豆腐老板卢志强:平时 (每天) 能卖一万多块钱, 春节这几天 (每 天)销售价钱就是四五万块钱,还供不应求。
卢师傅告诉记者, 他是六年前袁家村建设老作坊一条街时候专门 “ 被请过来 ” 的。 在这做 生意, 除了不收取经营费用外, 村上还帮他包装推介,鼓励他把豆腐品牌做起来, 现在来到 袁家村旅游的客人,大多数都要来尝尝袁家老豆腐。
游客:刚好放假专门过来吃一下,其他地方的我也吃过,没有这么正宗好吃。
除了有老豆腐、粉丝羊血这样诱人的美食外,春节期间的袁家村处处挂着红灯笼、贴 着喜庆的对联,年味十足。走在 “ 作坊一条街 ” 、 “ 小吃一条街 ” 等仿古街区上,游客既能品尝
一道道正宗的关中美食, 还能了解手工艺制作的全过程, 春节长假以来, 袁家村每天的游客 都络绎不绝。
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村主任郭俊武:从现在的(旅游)形式来看,估计要突破 六十万,最多的在初一那一天,达到了 15万人。
据了解,春节期间游客可以在袁家村欣赏秦腔表演、观看关中皮影戏,正月十五元宵 节当天这里还将举行大型篝火舞会。
咸阳市礼泉县副县长曹国巍:通过袁家村示范村的建设,带动了周围十多个村的乡村 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礼泉新的致富增长点。
“ 美丽乡村 ” 咋建设?陕西省发布地方标准
发布时间:2016-01-04 08:34:15 浏览次数:14次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 美丽乡村 ” 应该咋建设? 2015年 12月 31日,陕西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推荐性地方标准从 2016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
《规范》从建设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 7个方面提出了 56项量化指 标要求。附录还增加了美丽乡村类型分类要求,即民俗文化体验型、农村观光休闲型、 现代 农村发展型、古村落保护型。
古村落、古民居破损的要按原貌加以修缮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规范》特别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在建设规划中,对祠堂、 古村落、 古建筑等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列入其中。 在村庄建设中, 明确要求村 庄整治要按有关要求保护传统民居和古迹古建等历史文化遗产及乡土特色元素, 保持和延续 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在文化传承中,要求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及文物 等的保护和整修,破损的按原貌加以修缮、利用。
此外,规范还要求加强对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民俗活动、传 统手工艺技能、农业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结合乡土风情(包括农耕、 生态、民俗、民居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加强对村庄历代名贤的思 想观念、文化传统、 文史典籍进行挖掘整理, 延续传统乡村文脉, 培育富于地方特色和时代 精神的乡贤文化;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村规民约、祖训家规等 乡村特色文化。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 好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好邻居、好少年不断涌现;建立道德讲堂,每年举办道德讲堂 4
次以上,形成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 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和道德评议 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重视环境质量 空气优良天数要达 80%以上
除了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规范》的亮点还包括:
重视环境质量。要求关中地区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 80%以上,陕南、陕北地 区达到 90%以上。
鼓励发展特色经济。倡导利用乡村田园风光、山水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等,以 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 “ 农家乐 ” 休闲为基础,形成以陕北红色教育旅游、关中 文化体验旅游和陕南生态景观旅游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
重视公共服务。要求村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不低于 95%,最低生活保障人群、五 保户实现应保尽保。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每个村庄至少配备 1名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
今年 , 中省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任务。开展美 丽乡村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 是强化农业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 的需要; 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我市紧紧围绕中省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精神和要求, 积极争取试点资金, 并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经与省上协调,确定了乾县为国家级美丽乡村试点县,彬县、秦都区、永寿县被 确定为省级试点县。截止目前,已争取中省补助资金 4100万元(其中乾县 1000万元, 秦都、 彬县、 永寿各 700万元) 为在全市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 完善政策奠定了基础。
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 好生活的新期待, 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 农村民生需求 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 注重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引领 撬动作用, 通过局部试点, 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 为在更大范围内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 民主体地位。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 突出地域特色。 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 划。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逐步推开。四是坚持 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 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六是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主要内容是: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 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 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 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 推动有条件的行政 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 土地;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彬县以“美丽乡村、幸福彬县“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 (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农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 居、宜业、宜游),按照“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合力共建”的原则, 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 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县为主统筹 使用的制度优势,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景 美、业盛、人和”的目标。总体目标是到 2015年,全县 247个建制村环境明显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5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
——乾县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 以展 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 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 大力推进 “环境提升” 、 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工作注 重五个坚持,即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建管并举、特色培育和发展创新” 着力打造”文明乾县,幸福家园“品牌,力争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 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秦都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美”总体要求(环境优 美、 生活甜美、 社会和美) ,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 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 重点加快城镇化建设步 伐,构建农业发展大格局,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 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总体目标是 到 2015年, 力争全区所有乡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 80%以上的乡镇开展 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建成 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永寿县以“美丽乡村、福安永寿”为主题,以“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 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
升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 大力实施村庄优化整治、 人居环境提升、 农民创业增收、 乡风文明培育四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具有永寿地域特色的美丽 乡村。在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全域规划、示范带动”“统筹兼 顾、彰显特色”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建设内容上。一是实施村庄 优化整治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全 域整治,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现“村新”;二是实施人居 环境提升工程。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深入推 进”两清两治一美“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现“景美”。县财政每 年预算安排 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卫生保洁补助。 三是实施农民 创业增收工程。按照“产业富民生活美”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四大”工程,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实现“业 盛”。四是实施乡村文明培育工程。按照“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以“和谐 文明”为核心,实现原生态乡村文化、 “寿”文化和农耕化百花齐放,赋予永寿 农村新气质,实现“人和”。力争到 2015年,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 15个,全县 50%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巩固率 100%,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 10000元以上; 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最终实现农村 “村新、 景美、 业盛、人和”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本位新论
2015年 10月 21日 10:31   来源:人民网 -人民论坛
核心提示:习近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可以概括出三大新论:“乡村本位看‘三农’”,“‘两山理论’找出路”,“县域治理做文章”。如 果说乡村本位理论,是决定“三农”问题解决之道、乡村定位的“天”的问题, 那么“两山理论”则是乡村发展如何落地的“地”的问题,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一直关注的县域治理,则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 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思维,是一个包含天地人三者系统协调,充满着“致 广大而尽精微”的中国智慧的思维。
【摘要】习近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可以概括出三大新论:“乡 村本位看‘三农’”,“‘两山理论’找出路”,“县域治理做文章”。如果说
乡村本位理论,是决定“三农”问题解决之道、乡村定位的“天”的问题,那么 “两山理论”则是乡村发展如何落地的“地”的问题,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 关注的县域治理,则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习近 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思维,是一个包含天地人三者系统协调,充满着“致广大 而尽精微”的中国智慧的思维。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本位 乡愁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认识“三农”新思维:乡村本位看“三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作为有着五千年农业文明 的国家, 恪守乡村和农业本位是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历代执政者的坚守, 也是从新 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所一直恪守的治国之道。
但是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乡村本位的 意识开始淡薄和动摇。 在许多地方城镇化规划中, 把解决中国农村与农民的发展 问题统统寄希望于城市化的一端。 在这样一种认识的作用下, 失去信心和失去希 望的乡村,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最大的障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决定中国乡村命运的乡村地位问题。早在 2013年 7月 22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省鄂州市考察农村工作时就十分担忧地指出:“农村 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 确乡村在中国走向新常态发展中的本位地位, 从乡村本位出发探索解决中国 “三 农” 问题之道、 探索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 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习近平关于乡村本位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历史看乡村,明确提出乡村是中国文明之根的地位不能动摇。 针对中国城镇化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以狭隘的经济主义思维判断乡村价值的 认识,习近平以其富有诗意的“乡愁城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高 度,明确了乡村在中国城镇化中不能缺失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2013年 12月召开 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要成为 “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2015年 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明确强调:“新农
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 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充分体现农村特 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随着时间 的推移,习近平的“乡愁城镇化”理论逐渐完善,成为指导中国城镇化和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的“乡愁城镇化”理论,在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 再度深化为“传承乡村文明”的新思想。文件明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创新 乡贤文化, 弘扬善行义举, 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 传承乡村文明”。
习近平的 “乡愁城镇化” 理论, 从三个方面肯定了乡村具有城市不能替代的 功能和地位:第一是中国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之载体, 是中国文化传承与 发展之根。作为乡村社会主导的文明模式,中国文明之根不在城市,在乡村。其 次是中国农村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粮食、 劳动力, 而且在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规避风险上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第三是中国城市文明和文化发展, 也不能离开乡 村。 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属, 记得住乡愁的家园。 特别是在中国初步完成工业 化、 实现温饱的时代背景下, 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就会越 来越重要,而要回答与解决这些问题,源头不在城市,而在乡村。
二是立足农民本位,明确提出乡村是中国发展底线不能突破。
乡村本位的核心是农民, 习近平的农民本位思想集中体现在, 通过一系列通 俗语言所表达的乡村发展底线论上。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 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 记这一系列通俗表达, 就是要告诫全党, 中国乡村与农民既是中国发展不能突破 的底线, 也是中国走向全面小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2012年 2月 16日,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明确提出:“中国始终高度重 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 13亿人口的 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
中国人口多、 底子薄、 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 农村就是这一基本国情的 最大实际;中国还有 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绝大部分就在农村。这 就是为什么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的原因所在。无论城市 化能够吸收多少农民成为市民, 只要乡村在中国发展的根性地位不变, “乡村兴
则中国兴、乡村衰则中国衰”的规律就不会变。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 农民安居乐业, 是国家大局稳定发展不能突破的底线。 在一定时期, 在资源约束 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发展工业、推进城市发展,但我们不能 忘记,“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是中国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
破解“三农”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如何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是习近平长期思考的问题。在习近平“三农” 思想中, 有一个理论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这就是习近平提出的 “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不仅是引导中国走绿色发 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论和新出路。 首先,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产生于乡村。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到安吉 县余村进行调研时, 针对余村如何利用青山绿水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的做法, 首次提出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科学论断。 随后, 习近平在浙江日报 《之 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对这个论断进行了系统阐述。 其次,浙江农村成为“两山理论”的最大受益者。十多年过去了,浙江省以 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坚持以习近平提出的 “两山” 发展理论开展浙江美丽乡村建 设,到目前为止,实践证明, “两山理论”是一条让乡村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之路,也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浙江的农民和农村成为“两山理 论”的最大受惠者。
习近平的 “两山理论” 之所以释放如此巨大能量, 其生命力在于这个理论顺 应了时代和农村、农民的需要。
一是“两山理论”顺应了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十八 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是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正是由于高能耗、 高 污染的工业化以及雾霾严重的城市病, 倒逼绿色消费、 生态消费成为新时期生态 经济发展的新市场和新动力。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 能够满足这种绿色消费的 青山绿水资源恰恰在乡村,是时代给乡村绿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二是 “两山理论” 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 找到了乡村发展优势。 习近平的 “两 山理论” , 不是让乡村模仿城市搞发展, 让农村也搞工业化, 这不是农村的优势; 而是让农村自己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 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
资源, 把农村传统农业办成休闲、 旅游农业, 这些资源是农村有而城市没有的禀 赋优势。 农村不能发展, 不是农民愚昧落后, 而是没有找到农村发展的禀赋优势, 而“两山理论”正是顺应了农村的独特优势。
三是“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民的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原动力。习近平“两 山理论” 在浙江农村落地, 表现为各种类型的乡村生态产业发展, 但最需要关注 的是在浙江乡村充满生机活力的另一种新业态, 即农家乐。 目前在中国农村广泛 出现的集经营青山绿水、 乡村文化、 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家乐、 牧家乐、 渔家乐, 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 而习近平的 “两山理论” 既是这一创举的指导 理论,也是对这一创举的理论表达。
乡村发展新变革:县域治理做文章
从微观看,“三农”问题是农民与农村发展的问题;从宏观看,“三农”问 题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从中观看, “三农”问题的解决又涉及到县域治理 问题。可以说乡村虽小有乾坤,事关天地人。如果说习近平的乡村本位理论,是 决定“三农”问题解决之道、乡村定位的“天”的问题,那么“两山理论”则是 乡村发展如何落地的“地”的问题,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关注的县域治理, 则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关于“三农”问 题的思维,是一个包含天地人三者系统协调,充满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中国 智慧的思维。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占了中国国土面积的 89%,户籍人口的 70%。经 过几千年形成的中国县域区划, 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稳定地承载着中国多样性的自 然生态、 政治生态与文化生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 县域是我国最大的行政单 元,决定了中国不能走向西方式的以“城域”替代“县域”的单一治国之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尝试走的市管县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并不适应中国国 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十分重视县域治理问题,围绕县域治理主抓了三件事:一是明确定位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功能。 习近平把县域治理形象地概 括为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重要国家组织。县一级工作做好了,党和国家 全局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二是抓关键,明确提出县域治理的关键是县委书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非常重视县委书记在县域治理中的作用, 对县委书记提出一系 列高要求。 三是树标杆, 以焦裕禄为样板, 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进行表彰与激励。
县域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问题, 也是系统解决 “三农” 问 题的重要治理保障。 习近平关于县域的治理思想与乡村本位思想一脉相承。 习近 平的乡村本位理论, 明确提出中国城镇化不能走西方式城市替代农村的单极化发 展之路, 中国国情决定中国必须走城市与乡村两元共同发展的城镇化之路, 由此 决定了国家治理体制也不能走单纯为城市服务的单一城市的国家治理体制, 而是 根据中国国情需要,走县域与城域两元并存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之路。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作文二:《--“美丽乡村”建设简报》1800字--“美丽乡村”建设简报
“美丽乡村”建设简报
乌杨街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美丽、整治、和谐、富裕,乌杨街道立足街道情、村情、社区情,采取“四举措”,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为突破口,建设“整洁乡村”。围绕“环境优美”做文章,落实全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逐步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乌杨街道城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各村、社区把环境卫生治理和“门前”三包等纳入村规民约,村、居加强督促引导,街道制定长效管理机制,为各村居配置了生活垃圾清运车,并将按照清扫人员保洁区域落实了10名保洁人员,做到村、居居民生活垃圾一日一清运。二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建设“通畅乡村。”目前,乌杨街道共完成5条通村公路和通组入户道路,共计25.623公里,投入资金962万元。“走路不湿脚”在兴隆村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在兴隆村,水泥路直铺到每家每户门前,成为全街道第一个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的行政村。凭借道路的优势,村里有车的村民正在忙忙碌碌地运输货物。“以前路没硬化,我的菜都拉不出去,年前村里把路修好了,我种的蔬菜比前年多收入了几千元,这条路真是我们村民的&lsquo财富路&rsquo啊。”一蔬菜种植户说。为提速农村通村组道路建设,实现水泥路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三通”工程,彻底改变居民出行条件。2013年,乌杨街道将开工建设凉亭、**坝、流秀桥、贵图等4个村(居)通村主干道、通组公路及入户便道30余公里,开工建设长滩——太阳渡口桥,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实现“走路不湿脚”。“以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就怕被绊倒。特别是落雨天,老人吃了饭就只有坐到屋里,路烂,想出去走走没办法,现在新修的水泥路既宽敞又平整,出行很方便。”一村民高兴地说。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2012年,投入资金52万余元,完成了太阳、兴隆、贵图、长滩等四个村、社区的16个组7000余群众的人畜饮水工程,整治堰渠7公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争辖区内所有的居民吃上干净的自来水,真正
实现“吃水不用挑”。做好农村改厕和沼气建设,在去年改厕250户的基础上,今年再改厕300户,做好有条件的村组沼气建设,今年将完成100户沼气建设,使辖区内居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0%以上。三是以农户增收,农业增效为基础,建设“富裕乡村。”借力秀山县城的“菜篮子”基地打造,从今年开始,乌杨街道将打造郭园社区、太阳村、凉亭村、长滩村为县城“菜篮子”主阵地,科学规划了总面积达2000亩的县城“菜篮子”基地。通过蔬菜基地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重点利用有关部门政策、资金和政策优势,将原本分散的设施农业集中化,重点发展经济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力发展城效农业,在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效;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以**坝村豪猪特色养殖带动其它村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凉亭村竹编产业,深挖凉亭村竹编产业向精细化产品发展,争取凉亭村竹编产业在市内有较大的影响,带动更多的居民增收致富。四是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建设“和谐乡村”。以提高辖区整体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科普宣传、健康咨询活动及讲座、法律宣传为重点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街道、村、社区为核心,以辖区单位共建为依托,共同推进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格局,有力的促进了街道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街道中心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宣传教育阵地,加强“四有”新人为目标内容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以活动为截体,增进邻里感情,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守法经营、文明经营的良好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文明程度。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向辖区单位和居民进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组织卫生义务监督员上街进行卫生、文明义务宣传,促进居民和睦、村居和谐。街道负责人说,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美丽乡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通过文化阵地建设使科技、信息、法律、社保、文化等多种资源共同进村入户,既富口袋,更富头脑,“美丽乡村”建设才富有真正的内涵。(通讯员胡祥)乌杨街道办事处2013年3月28日
作文三:《美丽乡村建设素材》2000字美丽乡村 有颜值更有产值
炎炎夏日,走进浙江省东阳市象田自然村能感受到另一种“火”:周末,村里十多家农家乐全部爆满,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谁能想到,象田村两年前还是个穷山村。一位村干部回忆说,“那时候村集体没收入,七成村民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哪有现在的人气,,,,”
聚焦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
地处浙江中部的东阳市,是著名的横店影视城所在地。近些年,村镇发展遭遇“两重天”:部分镇村凭借教育、建筑、工艺、影视等自身资源发展迅速,也有一些村庄一直处于后进状态。记者调研发现,一些村产业薄弱,农民致富没出路,只好外出务工,村庄发展也因此愈发没了生机。
近年来,浙江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东阳市湖溪镇湖沿村的面貌有了大改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池塘整治一新,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村子环境变好,村党支部书记杜文辉却“放心不下”:有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美丽乡村”容易,难的是如何一直保持下去。“美丽乡村总不能靠政府‘养’一辈子。”经过多年探索,东阳市委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努力做好产业植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立足当地特色,培育优势产业
“产业植入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有系统思维,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产业植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重复建设、千篇一律。”东阳市委书记黄敏说。
东阳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东阳市产业植入工作领导小组”。“离大城市太远”“资源太少”,,,,产业植入的务虚会开过后,不少村镇干部还是有些不知从何下手。东阳市委号召各村转变思路,“要善于从复杂的现状里找出优势、放大优势。”
思路一变天地宽。善制火腿的上蒋村、木雕手工艺发达的防军村、农副产品众多的斯村都定位于发展电商产业。东阳适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这些村子利用“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等电商平台,以农副产品、木雕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培育出一批电商专业村。“农村淘宝”项目自2016年7月在东阳运营以来,已建成村级服务站51个,累计成交总额6500万元。
对一些有自然风光的乡村,鼓励抓住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养老业。白泉村建起了精品民宿,南峰村办起了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中心。“接下来,我们将每年创建20个以上A 级景区村庄和5个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东阳市产业植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胡锡炎介绍说,今年上半年,东阳农家乐接待游客141万人次,同比增长15.9%。
东锋村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辐射效应,建起了200亩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了众多剧组拍摄外景的首选场所。“村民除了当群演外,还在附近办起了农家乐,找到了挣钱的好门路。”东锋村支部书记郑承阳说。
推进产业植入,资金支持和带头人是两个重要因素。东阳从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招能人回乡、引企业进村。同时,鼓励农民以土地、林地资源及资金、资产等折价入股,发展壮大股份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搞活集体资产经营。
干群干劲十足,乡村面貌一新
从前几年对产业植入工作零星的探索,到2016年的系统推进,东阳市的产业植入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精细化,也带来了村庄、农民的变化。
步入六石街道的红树林影视拍摄基地,3个剧组同时在取景拍戏。六石街道先后建立了五大外景拍摄基地,今年已接待60多个剧组,成了村民的“摇钱树”。
踩高跷、舞水龙、竹编现场教学,,,,今年端午期间,虎鹿镇蔡宅村的民俗表演掀起了一股文化旅游热潮,3天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汇聚了东阳建筑、教育和工艺美术“三乡精华”的蔡宅近些年在非遗体验上下功夫,打响了古宅游的品牌。
尚伦庄自然村地处通往横店景区的路上,村子在15亩荒地上建起亲子互动游乐区,在村口小山坡上建起主打传统文化的工作室,,,,如今,村子已变成当地家喻户晓的“特色示范村”。
村庄充满人气和活力,村民也因产业而富了起来。站在歌山镇王村光村高处望去,百亩枣林十分壮观。村子发展了青枣种植产业后,每年仅销售青枣就有500多万元收入。“今年,我们又建造了一条10公里长的自行车赛道,准备发展乡村旅游业。”王村光村党支部书记王利杨说。
依靠系统产业植入,农村发展“新引擎”正在培育。东阳按照“一年成形、两年成景”的思路,不断推动着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
关键在于扬长避短
在东阳采访,总能感受到干群的高昂士气。东阳的干部向记者动情说道:“越是薄弱村,发展的困难就越多,可如果老是盯着困难,冲天的干劲也泄了。”这些年,“八八战略”极大提振了浙江人民的精气神,推动了浙江大发展。东阳在推进薄弱村的建设时,也号召村镇“找准优势,因地制宜植入产业带动村镇发展”,这也是对“八八战略”思维的运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一些资源禀赋少、发展掣肘多的发展薄弱村来说,各级干部更要摒弃“自怨自艾”的悲观情绪、摒弃“等靠要”的懒惰思维。东阳的实践表明:立足当地特色,找准当地优势,集中力量科学施策,定可闯出一番新天地。
作文四:《美丽乡村建设总结》2600字江村建设总结
——关于“美丽乡村”活动
今年以来,江村上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农民生活更为富美,农村社会更趋和美。着力调动积极因素,不断完善保障体系。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积极调动各方有利因素,努力营造良性建设环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宣传发动,争取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主动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社会改革,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方式转变、环境提升、文化娱乐繁荣、民主法制普及,因此我村在得到通知后,马上召开班子会议,讨论和研究将我村的工作以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创建为重点,做好发动和宣传工作,使广大村民家喻户晓,积极参与。同时调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的积极性,把创建美丽乡村作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情来做。在创建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决策都得到了党员、村民代表们的大力支持,村里还开会组织党员及代表们学习其他先进村的治理措施和成果,增强了村民创建美丽乡村工作的信心。通过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得到了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6月份,县镇领导在我村召开了美丽乡村创建民主恳谈会,并进行了先期的指标自查,进一步推动我村创建的积极性和村民的创建热情,使我村在创建过程中,顺利地推进了各个项目的实施和每一个创建指标的落实,为实现创建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
1、做美丽村庄,制定建设规划
村党委领导班子 与村民代表召开组织规划会议,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决定对村庄进行生态宜居性美化。积极在村西大渠进行了绿化约1400米,并在村南交界及闲置地植树4300多棵。对我村马路两边树叶杂草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在马路两边安装护栏网。根据村民反映的实际需求,再加上村领导对人力、物力、资金等的积极协调,村内的4个小花园现在已经开始动工,建成的街心花园将会
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纳凉、休闲的场所。
图1 西大渠绿化后                             图2 街心花园建成后
图3 修建 清理后的街道                        图4 村南交界 闲置地植树
2、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
做强产业,做好项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创建工作。因此,在区镇领导的支持下,我村利用厂房出租引进企业入村,鼓励村民创业等办法,提高我村集体经济收入。此外,我村还制定了新的创建内容,做好“点”与“面”的结合工作。这些建设项目的制定均通过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得到全体党员、代表的大力支持,为确保美丽乡村创建奠定了基础。
3、做好创建,制定工作规划
美丽乡村创建需要一个建设和发展过程,必须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年初在酝酿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村党委领导班子就精心筹划工作计划,对所有提升工程,按时段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困难,按每个阶段召开例会,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工作计划争取主动。
三、明确建设项目,突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点
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平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在美丽乡村创建中争取机会。根据本村的实际,精心制定了9个建设项目:
1、将老年活动中心、平房戏台,数字影院改建成建筑面积1千多平米的多功能厅,计划将于2015年年底完工。
2、修桥3座,分别是位于村西、南、东各1座。
3、在秦京石油管线改造工程中,对我村电缆、路面及灌溉水管有部分损坏,目前已经协调资金并修理完毕。
4、新修了田间路,计划于2015年11月底完工,目前已完成8201平米。
5、新修排水沟860米。
6、村南田间路铺油2公里。
7、投资近4万元新装LED路灯40盏,更换35盏。
8、为4户低保家庭申报了危房改造,并按规定如期建设。
9、新建幼儿园1所。
经过区镇领导及村党委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九大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国家优惠政策,积极申报,先后完成了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送气下乡、农舍的外墙保温、加装封闭性强的塑钢门窗、低硫煤集体订购及煤炉更换的工作。此外,我村还进行了村庄主干道及田间路的硬化工作,帮助低保户完成危房改造及建设。同时将村口的两座牌坊进行修缮,避免发生险情,使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
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村中有两支队伍,一是保洁队伍20人,二是绿化队伍8人,通过两支环保队伍的努力及广大群众的支持,使我村环境整洁度提高。新安装了40盏,更换35盏路灯并及时投入使用,村庄进一步实施亮化;路面、排水沟得到清理,使村排水工程进一步完善;此外我村还利用村庄交界地带植树,闲置地进行草皮种植,村庄绿化效果明显。
环境整治:村庄设置垃圾桶,建立垃圾池,建立环卫工作长效机制落实责任
制,村庄卫生得到很大改善;拆除了私搭乱建建筑;整治了出店经营、门楣广告杂乱等不良现象。
文体设施建设:实施村庄和谐工程,建立健身小花园,安装健身器材;将老年活动中心进行扩建,定期组织爱国红色电影播放;
通过九大项目的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各个指标项目的落实,推动我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
图5 修剪后的排水沟
图7 村口牌坊修缮后
图9 新修田间路                                   图6 为低保户免费进行危房改造
图8 村内大桥翻修后
图10 加装塑钢门窗
图11 新建幼儿园                               图12 路边加装LED路灯
图13 农舍加装外墙保温                             图14 田间路铺油
四、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在区镇领导的支持下,村两委积极动脑,争取在美丽乡村建设期间,不仅让村民感受到村庄环境的改善,其他各方面都要有所发展。为确保我村安全度汛,组织人力提前进行摸排检查,对村内外4500米排水沟进行了清运。此外,我村组织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检查并发放了对独生子女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材料,同时,积极给独生子女发放独生子女费。开展文明家庭、低碳家庭评比活动,并多次组织村民观看下乡电影,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极大促进了村民和村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文五:《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00字美丽乡村有国家标准 21项量化指标本月起实施   本报讯 据农民日报报道,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公布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指南》),规定了美丽乡村21项量化指标。该《指南》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指南》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等9家单位联合起草,以“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突出普适性、指导性、引领性、实用性、兼容性等特点,统筹考虑各地需求,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了规范。标准内容体现了“美丽乡村村民建、建设成果村民享”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和行为美。
21项量化硬指标
《指南》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技术内容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汇集了包括农业部在内的相关行业部委的相关工作要求,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总体方向和基本要求上的“最大公约数”在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规定了21项量化指标,就美丽乡村建设给予目标性指导。
在村庄建设方面,标准规定了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信等生活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的建设要求。明确规定村主干道建设应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村口应设村名标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景点还应设置指示牌。   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明确规定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0%以上,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不得低于70%,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平原林草覆盖率达20%以上(山区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丘陵林草覆盖率达5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卫生公厕拥有率不低于1座/600户。
在公共服务方面,《指南》在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3个领域设定了村卫生室建筑面积须大于60平方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须在93%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要超过50%,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50%以上,村民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0%以上,管护人员比例不低于常住人口2%等8项量化指标。
在经济发展方面,《指南》规定了美丽乡村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发展要求,注重培育惠及面广、效益高、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特色村、专业村,加强村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电子商务,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乡风文明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指南》明确了公众参与和监督两个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确保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负责人指出,农业部已制定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确定了1100个国家级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整合各种政策项目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具体创建工作。下一步,农业部将以《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发布为契机,引导各地按照《指南》的要求高标准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把《指南》作为下一步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遴选、确认和评价的主要依据。
鼓励个性化发展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指出,《指南》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为美丽乡村建设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手段。同时,也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农业部科教司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魏玉栋也表示,《指南》的发布实施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评价、考核有了权威的依据,在贯彻落实《指南》的过程中,应该制定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明确创建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试点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推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考模式,开展相关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提供相关服务等。下一步,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科技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引导各地以《指南》为蓝本,组织专家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实施细则。
田世宏要求,各地要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要广泛宣传,提高标准认知度,努力提高村民的标准化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要强化实施,提高标准覆盖率,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禀赋、生产生活习俗组织开展标准的实施,不断拓展创新,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大拆大建,努力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在制度上、管理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要总结提升,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各级质检、标准化部门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严”和“实”的精神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工作,强化标准实施的评价与反馈,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维护等各环节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作文六:《建设美丽乡村》1300字康 定
定   赵本山是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次参加两会,准备的提案是建设美丽乡村。到底是小品王,他用一串顺口溜,就表达出提案的核心内容——“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有领导,能医病,能养老,有权益,冤屈跑,有文娱,风水好,山水美,污染少。”尽管有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具可操作性。   赵本山的小品,是电视晚会的定海神针,收视率的保证,略嫌不足的是他小品的价值观,总是夹带着一点点对残疾人啊寡妇啊病人啊等弱势人群的讽刺嘲笑,逗大伙开心一乐。不过,这次赵本山的提案,价值观对头,很值得称赞。   今后十年,城镇化是支撑中国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城镇化要重视培育新的城市群,更要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但是在城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建设美丽乡村,这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可是,现在广大乡村的情况并不乐观。   今年春节,很多人回家乡探视父母时,发现记忆中的美丽家乡变得丑陋肮脏,污染严重,小时候清清的河水可饮用可游泳可洗衣,但现在发黑发臭,垃圾遍布,温州商人金增敏出20万元,求环保局长下河游20分钟,一时成为新闻。这方面,我本人也有很深体会。我的家乡是一个江南小镇,有名的鱼米之乡。我7岁时,曾在那儿陪好婆一起度过的那个夏天,是我心中的甜蜜记忆,在门前的一条小河里,好婆带着我在河边摸过螺蛳,螺蛳的味道很是鲜美。连接着小河的是一条大河,这条大河通太湖,通上海,每天有小火轮从上海开来,停靠在码头上,这是家乡连接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小镇上有一条小街,街上开着小饭店,蒸笼里蒸的肉馒头,香了半条街,饭店里养的几只黄狗,伴着行人,欢乐地在街上奔来跑去。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心中故乡》,记叙了我记忆中美丽安静的家乡。前几年我正好因公务路过家乡附近,就驱车前去探视,一看,将我小时候的美好记忆完全破坏了,发黑发臭的小河,垃圾遍地,破旧小屋居住的大都是老人,河边的小街上无人行走,简直没有一点生气啊。公路早已修通,大河上还造了大桥,交通方便了,小火轮早就停开了,年轻人都到城里买房居住,家乡,只剩下严重污染的小河和老屋老人,有点凄凉。   近日读报,读到羊城晚报报道说,广东耕地污染严重,清洁土壤只有11%,轻度污染耕地77%,重度污染12%左右。我还在人民日报上读到学者撰文,解读环保部近日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说到我国化学品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排放,生活垃圾倾倒,畜禽粪便任意堆弃。而工业废弃物排放是目前危及农村环境的主要来源。这个判断,和温州商人金增敏、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感受相一致。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如果放任自流,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我觉得赵本山的建设美丽乡村提案,应该引起重视,而且提案具可操作性。“穿得暖,吃得饱,有房住,有领导”,这个现在已基本解决。“能医病,能养老,有权益,冤屈跑,有文娱,风水好,山水美,污染少”,这个要付出艰苦努力,尤其是最后的“山水美,污染少”,恐怕要拿出吃奶的力气才行。   但是,城镇化本来就是和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的,不能只顾一头,城镇化不能以乡村的污染为代价。
作文七:《中国美丽乡村建设》2800字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在综合评估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借鉴吸纳上级指导与基层心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反复调研论证,从 2008 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本做法】 1、明确框架,完善实施体系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基本定位,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 ——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 ,化新农村样板,探索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确保全国第一,力争全国唯一。计划用 10 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环境提升工程。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巩固扩大成果,综合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品位。二是产业提升工程。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素质提升工程。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四是服务提升工程。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2、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成立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组,分别由县分管领导牵头,主要责任部门负责,乡(镇)、村分别成立对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县级领导、县级部门与“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村结对创业共建制度。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担任建设“中国美丽乡村”顾问,成立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专家指导组。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出台乡镇、部门工作考核办法,使各项建设工作的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 3、规划在先,明晰目标任务。2008 年,全县共投入规划资金 711 万元,分别对县、乡镇、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进行三级专项规划。在制订《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下发《关于 2008 年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实行动纲要》施意见》基础上,委托浙江大学编制完成了《安吉县“中国 。各创建乡镇(开发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 、村对照、行动纲要、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创建任务。 4、落实政策,激励内在动力。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
实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采取了“5X”的办法清理整合建设项目,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在建立 200 万元专项考核奖励基金基础上,对经考核验收达到标准的乡镇、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2008 年县乡镇两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 7000 万元,带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2 亿元,其中带动各类金融资本投入 3607 万元,带动村集体投入 9582 万元,带动农户个人投入 3762 万元,带动社会工商资本投入 1.1 亿元。 5、合作共建,形成浓厚氛围。对内发动到底,对外宣传到位。全县召开推进建设“中国美丽乡村”万人动员大会,15 个重点经济部门与乡镇、61 个机关部门与创建村开展结对创业活动,179 家企业结对 169 个行政村,累计各项支援捐助 3186 万元。各创建乡镇、村和重点职能部门以创建工作为抓手,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精心设计工作载体,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筹办“中国美丽乡村”论坛、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引起《人民日报》《浙江日报》 、 《经 、 、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的关注。济日报》 【成效评估】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现已 按照总体部署,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完成各类建设项目投资 2.74 亿元,成效也逐步凸显。 1、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初步显现。围绕“四大提升工程”的实施, “十 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道路联网工程、万农民饮用水改造”工程、“两双”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村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和现代家庭工业、农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和提升。多数创建村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中国美丽乡村品牌初步打响。着眼对内增实力、对 “中国美外打品牌,通过举办 2008 安吉中国美丽乡村节、丽乡村”论坛、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安吉行”外宣活动、实施“美丽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创建工作影响日益扩大,引 、 、起《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经济日报》、新华社内参和焦点访谈等新闻媒体关注,扩大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的对外美誉度。 3、示范带动的效应初步凸现。基本建成“开发区—皈山—孝丰—报福—章村”示范带,景观大道、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河道整治建设和沿线违章建筑拆除、房屋立面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线美、点亮的精品示范带已初步显现,一批经典村庄脱颖而出。 【创新亮点】 1、最鲜明的特征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安吉是国家环保部和林业总局在全国唯一的新农村合作共建示范县,也是国家环保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地区之一,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示范意义。 2、最突出的标志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两创”战略相结合。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牢牢把握了创新的灵魂和创业的根本,找准了“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结合点,成为“两创”战略在新农村实践的全新载体,具有很强示范价值。 3、最有力的支撑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奋战目标相协调。着重体现地方的生态特色和产业特点,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初步打造了“中国美丽乡村”品牌,放大了新农村示范效应,成为新农村示范区的提升工程和精品载体。
作文八:《美丽乡村建设经验》3800字xx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尚兴村为示范点,逐渐推广扩大创建面,始终坚持把创新转变成恒久的坚持,把局部探索转化为广泛的实践,把群众美好愿景变成为生动的现实,不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新期待,在推动发展、提升素质、质朴民风、改善环境上狠下工夫,引导农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引领农民冲出经济洼地,构建精神高地,引领农村、农民与全国齐奔小康。
一、基本做法
(一)党政重视抓创建
重规划,抓推动。认真制定中长时间规划,使创建工作目标逐渐变成现实。严格依照省、市、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要求的目标,围绕目标,结合实际、规划和分解创建任务,确保创建重点突出,扎实推动,巩固提升。
重成效,抓落实。根据工作推动情况,每一年都要召开党政办公专题会、推动会、现场会等,及时明确创建任务,调度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题目,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公道安排创建资金,保障“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稳步有序展开。帮助群众出点子、解困难,保证了创建工作任务、措施、资金及时到位,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在我镇得到深进推动。
重特点,抓精品。结合本地经济条件,重点打造高水平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结合地域特点,进步群众受益面,扩大创建覆盖率,展开支柱产业型、乡村旅游型、民族文化型的内涵丰富、品位较高、特点突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顺应群众需求抓创建
坚持“富”字当头,推动富民工程,强化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同时围绕“学在农家”,培养学习型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扎实展开农村政治思想教育,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等阵地展开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进步科学文化素质,出现了大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围绕“乐在农家”,进步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每一年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经费中拨出专款,扶持、组建农民文体协会和文艺宣传队伍,深进发掘农村花灯、傩戏、等民间艺术,活跃了农民文化生活,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采。围绕“美在农家”,构建和谐家园,以整治农村“五乱”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用好机制抓创建
坚持“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进户、群众自主”的推动机制。实行责任、工作、任务、目标四***。建立了“干部工作在村、生活在村、考核在村”的“三在村”机制,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深进展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坚持“财政补助、单位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资助”的投进机制。创建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以群众投进为主,采取各级财政投进、单位帮扶、社会捐助、政策优惠等办法张罗资金,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主要工作成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已成为普惠于民,社会认可的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一)增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通过创建活动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实施,培养了新产业,增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二)提升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增进了文明风尚构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革除农村多年陋习,农村“五乱”现象明显减少,“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寻求新生活的热忱不断激起,农民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技术咨询等,培养了自我,增强了致富本领,进步了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群众性文化丰富多彩,文艺演出、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在农村蓬勃兴起,“文化墙”、“美术街”等成为农村新的文化景观,构成互帮互助、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自我提升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执政基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着力点,推动一批干部深进一线,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解决题目,使广大群众亲身感遭到党委政府在真心为民办事、为民执政,巩固了基层执政基础。
(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创新了社会管理。依照兼顾城乡发展的思路,对新村建设本着“聚散适宜”的原则,使城镇基础设施、公益服务向农村延伸。结合“平安村寨”的创建,推动了个人自愿服务向有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化,实现了镇村干部服务为主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转化,使农村社会管理的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几点体会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使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一)坚持把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与发挥党政引导作用相结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整个创建既要充分尊重农***愿,又要规范和提升,既不脱离于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又要科学发展、适度引领,构成农***愿与政府引导的良好互动。依托群众的气力和聪明展开创建,避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创建中充分发挥好党政引导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视实效、民主商议、相互鉴戒的原则,推动农村良性发展。
(二)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乡村的现代化,实质是农民的现代化,是农民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民主法治理念的牢固建立、科学技术的推广利用、优秀文化的继续宏扬、和谐上进社会秩序的建立,作为提升农民素质、构建农村“精神高地”的必备条件。坚持推动富学乐美四位一体调和发展,构建起了新情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平台,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适应推动农民全面发展、乡村全面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三)坚持把大处着眼与小处进手结合起来。创建活动立足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中长时间发展,又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解决当前主要矛盾。以村镇规划为指导,从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抓起,切实解决与群众平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实利益题目。同时,根据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内容,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四)坚持把激起农村内部潜力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起来。创建工作仅仅依托农民本身的气力建设新农村明显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党政群各部分和社会各阶层、各类经济组织、工矿企业及一切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资源投向新农村,努力构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良好局面。
(五)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部工作内容和主要抓手。实践中,我们坚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进程和基层组织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调度、同检查,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战役堡垒;“四在农家“创建的成效又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果,成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存在的困难和题目
(一)创建资金投进不足。“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持。创建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一步深进推动和推广的瓶颈题目,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民居建设投进不足。二是基础设施投进不足。三是产业形不成范围,发挥不了更好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村庄治理规划滞后。由于历史缘由,大多数村寨属自然村寨,村寨布局分歧理,很多村民分散居住、不集中连片,没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整体规划,特别是没有具体的村庄整治(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美好家园建设缺少有效引导,创建工作没有综合斟酌排水、美化绿化、杂物堆放,垃圾处理、家禽饲养等农村实际题目。由于没有规划指导、也没有附属设施资金扶持,一方面致使新房建成后,厕所圈舍随便依附新房乱搭乱建;另外一方面生产、生活垃圾没法实现集中处理,给美好家园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领导,完善调和机制。当前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上级部分的重视和帮扶,面临加快建设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加强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的引导与调和,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将之纳进重要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展开并获得成效。
(二)整合资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时间性的工作,需要整合资源,构成帮扶协力。要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与民族文化建设、与旅游经济开发等结合起来,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兼顾安排、积极推动,集中财力办大事,并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
(三)重视实效,增进全面发展。结合本地实际,立足长远,坚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当地传统上风种养业发展融为一体,打造特点品牌,增进全面调和可延续发展。依托上风,努力培养有特点的主导产业,增进产业经济发展,进步农民收进,使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华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群众的幸福工程。
作文九:《美丽乡村校园建设》5700字保障均衡 追求美丽
藕池河畔清风正,杨溥故里气象新。
高陵镇中心学校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昌明先进文化。致力于“办好每一所 学校,让每一个孩子读好书” ,谋均衡发展良策,建乡村美丽校园,积极改善办 学条件,有目共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声誉鹊起。
一、均衡发展,为美丽乡村校园建设奠基
高陵镇位于石首西南部,与湖南省安乡县和本省公安县接壤。土地面积 82平方公里, 总人口 3.5万, 现有学校 6所, 其中初中 1所, 小学 5所, 形成了 “一 中五小”的办学格局。
以前,高陵镇有中小学校近 20所。为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政府对农村 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当时,很多地方借布局调整之机,为甩掉办学负担,将 校舍收回,或者公办企业,或者出租民营,或者干脆闲置,一阵“大刀阔斧”地 撤并之后,乡镇学校数目锐减,有的乡镇甚至撤到只有“一中一小” 。高陵镇中 心学校紧紧依靠教育局党委、镇人民政府的支持,审时度势,认真分析,反复调 研,科学论证,决定不跟风赶潮,积极做好政府参谋,建议制定“一中五小”的 办学格局。 这在当时需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但事实证明, 保留保住了 的四所村小, 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子女就近入学。 不然的话, 一部分学生要么跑 到湖南安乡县的学校去, 要么转学到公安县的小学就读。 如果留不住学生, 那还 办什么学校!
1、科学规划,师资配备重均衡
教育均衡,不仅仅是硬件建设的均衡,更应注重软件建设的均衡,主要是 师资的均衡, 管理的均衡, 以及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均衡。 师资配备的均衡从两个 方面来保证:
第一, “走教” 、 “支教”
几年来,高陵镇中心学校针对本镇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 一,体音美和英语教师缺乏的现状,在全镇内推行“走教”和“支教”政策,给 予这些老师政策和福利上的倾斜, 调动了一批年轻老师的积极性。 为村小学配备 专职英语教师,让村小学的学生和镇上的孩子一样,能沐浴到教育均衡的阳光。 第二, “稳岗” 、 “轮岗”
中心学校在教师补充上,大力争取市教育局给予政策支持。 2011年以来, 全镇新补充年轻教师 14名。要让这些高学历、高素质的新上岗教师留得住,教 得好, 中心学校在工作上给力培养, 为每个新上岗教师配备两名业务能力强、 工
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做导师,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同时,争取各种机会,送他们 出去参加培训,听、讲公开课、示范课,使他们得到锻炼成长,促使一批教师成 为教学骨干。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分配“周转房” ,让新来的教师留得住, 留下来的教师稳得住。 让全镇年轻教师全部轮岗, 轮流到村小学任教。 凡新上岗 教师, 至少要在村小教学一年的经历, 评聘职称与在村小学教学挂钩, 鼓励年轻 教师长期在村小任教, 从而彻底改变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 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 达到集镇学校与村小学师资力量、课程安排一体化。
2、科学运作,资源调配促均衡
近几年来,高陵镇中心学校以超前的思维,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争 取政策扶持。在市财政局、教育局的全力支助下,共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完成 高陵镇中学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的维修、 铺设彩砖地面、 新建三个标准化的实验 室等。在镇中学、三兴公小学新建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室内设施齐全、拎包 可住的教师周转房共 38套, 1400平米。全镇所有学校都建了教学楼、师生生活 用房配套的高标准校舍。建成了镇中学电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 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结合危改工程,完善学生食宿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三兴公小学、茅草街小学等新厕建设等。 2008至 2012年, 中心学校对所辖各校都进行了维护修缮。 镇中, 将教学楼 内外墙用高档涂料粉饰一新, 钢筋窗户全部换成铝合金窗户, 扶手加高涂漆, 地 面铺上了彩砖。镇小学,拆了危房重建厨房。晏小、茅小和多小,他们刷涂料, 换门窗,修校门,整院墙,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危房改造,穿衣戴帽,洗脸洗 脚”工程,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三兴公小学,仅仅在 2012年一个暑假,就新 建了精美文化橱窗,粉饰了院墙,添置了警语牌和文化展板。 2013年又多方筹 措资金建设了 250米的标准跑道, 新建了篮球场和排球场, 栽种了多样良种花草 木苗。
近期,中心学校又把争取到的危房改造资金,调配了很一大部分到茅草街 小学和多子桥小学,用于这两校的道路硬化和图书室、多功能教室的建设。 二、精细管理,为美丽乡村校园建设护航
美丽乡村校园,不仅在于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更应该从它的内涵里表现 出来, 只有内涵美, 才是真正的美。 要有内涵美, 还得靠科学化、 精细化的管理,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结合, 人性化和科学化融为一体, 这是高陵教育人建设美 丽乡村校园的重要法器。
1、美丽校园靠好老师来维系。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要促进美丽乡村校园建设,就必须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培养?首先, 是尊重和关心教师, 树立他们的 荣誉感,确立他们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爱校、爱生、敬业的情怀。我镇各所学校 都制定有民主决策的制度,让老师们“参政议政” ,参与决策,他们的荣誉感、 归属感很快得到提升,经常得到实现和满足。平时,谁家有婚丧嫁娶,学校都把 它当作自己的事,给予足够的关心。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谁不爱这样的学校,不 爱岗敬业呢?其次, 是靠教育和培养。 我们以本土教师为重点, 对他们进行教育 和培养, 用学习提高和干部培训等方式, 唤醒并激发他们的乡土情结, 让他们热 爱本土,服务本土,共同为我们本土校园的美丽添砖加瓦。像徐云舫校长,被评 为最美丽的教师,李福林、郭先林,被评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成为老师们身边 的榜样,校园里的每个人都美了,整个校园也就美了。
2、美丽校园靠好制度来保证。
有什么样的岗位就有什么职责,有什么职责就有什么评价,这一切都要靠 制度来保证。 没有制度, 就不会科学管理, 赏罚分明, 就会失去原则, 管理乱套。 我镇各校都有一本法典――《学校管理制度汇编》 ,涉及教学常规、考勤、师德 师风、教学科研、绩效、安全、德育、后勤等等。通过组织讨论、学习,在工作 中执行、评价,已经深入人心。这些常规已经成为经典,成为常识,成为常态, 老师们都会自觉地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制度管理,科学明了,教育教学,井然有 序,时时处处透显出和谐美。
3、美丽校园靠好活动来支撑。
校本教研活动,是每所学校都特别重视的一项活动。每周都坚持集中学习 和分散学习。 有时安排老师走出去, 有时也把外校的请进来, 有时组织本镇优秀 教师巡讲,让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相互交流,让老师们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集体备课活动,是我镇多年来长期坚持的教学活动。通过研讨、展示,交 流,来提高教学水平。
“问题 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建房月台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