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本科会计学,想要跨专业考金融学和会计学哪个好或者经济学的考研吧,请问需要如

本科金融 要考应用经济学中的金融学方向 算是跨考吗_百度知道金融学和经济学有很大区别么?(有用的建议给追加)我打算跨专业考研,初试要考《西方经济学》,我现在选了一门《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的课,由于很晚才选进去,没机会去听内容了.我就想知道,这门公选课的内容会涉及到很多《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么?还有一个叫《经济学原理》的课呢?这两门课哪个会涉及更多呢?
战的逆袭219
其实就经济学来说,我感觉它是所有考研学科中相对于跨专业学生来说最容易的一门课,我是10年考上金融的硕士,因为10年以后吧,很多金融联考学校都取消了,大部分学校都只考西方经济学,其实你就直接看西方经济学就可以了,因为高鸿业的那本西方经济学只要认真看,完全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看懂,然后再去做一下试题就可以了,经济学的东西很多都是相同的,讲的无非就是通货膨胀,菲利普曲线,生产函数这些内容,关键是复试的时候老师可能会提问你一些金融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商业银行核心资本什么的,还有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对于跨专业的来说 要好好看一下新闻什么的.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服务时间:8:00&&21:00
当前位置: >
一位跨专业金融学考研高人的经验
日02:01&&来源:
比起各位大牛,我真的是出身贫寒了,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系,离光华金融学真的遥不可及。 于是就有很多的流言和压力。各位后来的师弟师妹们,如果你们也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就什么也不去管,相信自己的选择,然后也要尊重自己的选择,要为之全力的奋斗。不然的话连你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 下定决心之后,当然就要实质性的进入复习了。当然,如果你在决定考光华之前什么经济学也不懂的话,那就要认真的考虑你的选择了。毕竟,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永远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 现在说一下我的考研情况,我大概是大三的时候开始接触经济学,从最基本的基础开始看起,基础一定要打好,千万不要偷懒。我用的是stigliz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入门教材,认真的看进去了,真的不错。 然后在大三的下半个学期看了中级的经济学。微观的看的是人大版的那本鲁宾菲尔德的书,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宏观看的是多恩布什的那本。然后看了泰勒的那本,以为自己很牛了,就兴冲冲得去北大停课,一听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很慌张的再去看书。于是看了平新乔的那本&微观经济学十八讲&,收获很大,强烈建议大家看看。去光华听了于老师的课,但是因为还是在校学生,没有听多少。遗憾。于老师的讲义在当时是一定要有的,幸亏考友帮忙,弄到了很多资料。大家一定要多多交流。不要小家子气。 然后,就参加了2003年的考研,一塌糊涂。数学惨败50分,政治67分,微观75,宏观54,英语还可以,80分。 当然不会甘心,好歹还考了320多分,觉得希望很大。忙完了毕业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来到了北京。也没有找工作一心一意的考研。开始住在北航,后来住到表姐家里,离北航很近。离学校很近很重要,这样你才有自习的地方,才有那种气氛。我们在一起自习的四个同学(北航主楼409),这次考上了一个清华,一个北大,(我)两个北航。 因为数学底子很差,在学校几乎没怎么学过,于是就去报了个数学辅导班。结果数学突飞猛进。强烈建议象我一样跨专业数学没有基础的一定要去听课。 然后每天在北航自习,7月的时候得到噩耗,专业课改了。宏观不考了,考金融。天崩地裂。我完全没有接触过那些东西。于是差点放弃。幸亏认识光华上两届的师兄,开导了我许久,相通了。仓促得去考其他专业,不如拼了也许还会有结果。于是马上去北图买书。首先买的当然是指定的那三本教材,还有就是莫顿的《金融学》。就开始没头没脑的看起来。首先看的是金融学,看得很快,大概半个月就搞定了。当然是一知半解。然后看的是&证券投资学&效率市场和行为金融感觉写得好,也看懂了。而capm和apt基本一窍不通。也没去管它,就接着看《货币银行》, 没什么本质上的困难。接着啃了《财务管理》,现金流看得很吃力。觉得这样下去必死无疑,于是就去北大听课。正好光华查人,很郁闷。没听到什么。就听了阳云红老师的《投资》,正好讲了capm和apt,茅塞顿开。有条件的xdjm一定去蹭课,当然要找对自己的路子。光华一般还是不怎么查人的。在听课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同道中人,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是那句话,一定要和考友多多交流。 特别感谢green兄无私的帮助!谢谢!这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转眼之间来到了11月了,专业课基本上过了一遍,对了,后来买了一些书。投资学用的是sharp的《投资学》,感觉讲得很清楚。要想弄明白capm和apt,这本书是一定要看的了。还有就是公司理财,用的ross的书,英文版,经典。e文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去买中译版的。这个时候去听了徐信忠老师的金融学,也把他得讲义都看了一遍,期权方面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金融学的几个核心部分差不多都能弄明白了。 因为数学很差,所以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数学上了,拿来一套教材翻来覆去的作,还有就是听课的讲义,和模拟题。数学之耗半天下阿。呵呵…谁叫咱数学烂呢? 英语一直不错,有点疏忽大意了。用的是经典的220篇,把它当翻译来搞。看进去了真的不错。然后作了一些阅读,新东方的比较不错,和考研真题比较接近。作文也用的新东方的考研班内部讲义。作了几套模拟试题,还可以。总之,我的英语花的时间比较少,大家千万不要这样。 政治,整个就不用担心,看看高教司的那本书、任汝芬的系列教材,足够了。到后来的时候,去搜集所有比较有名的辅导班的讲义,综合一下,大功告成。少说也有65以上。 大概就是看了这么些东西吧,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到处找人倾诉,特别是往届的师兄和现在的考友们。 非常感激那段日子里面耐心的倾听我罗里罗唆的所有人。真的减轻了不少压力。 然后就是吃好睡好,保持好的身体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功亏一篑了。这个方面我可是反面典型,考研前一个礼拜一直在打吊针。害的家里急的要死。 最后,就是参加考试了。到了这份上,也就豁出去了。好在一切还算顺利。终于都结束了。虽然感觉不是很好。提前做好了再来一次的准备。痛苦的煎熬后,分数出来了。继续煎熬。边缘。政治70,数学109,专业100,英语竟然只有68,快要崩溃。天天盼着去查分。后来去查了,作文只有8分!无话可说。幸亏上线了。走运。 马上杀到北京去准备复试,把原来的书统统看了一遍,又找到师兄拿到了曹凤岐老师的讲义,上网查了一下几个老师的观点。比如说曹老师的股市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还拿到了史树中老师的金融经济学的讲义,写的精辟。虽然很多地方不懂。呵呵…复试的时候是徐信忠老师主持的,感觉很好。老师一般对你都很和蔼,紧张的情绪大可不必。自我介绍以后,问了几个专业题目。如black-scholes公式的详细推导(最难的一个题,幸亏看了金融经济学)、中国股市的问题以及和nasdaq持续走低的区别,诺贝尔经济学奖去年的得主和贡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假设,还有就是capm和apt的假设的区别。mm理论的具体内容。三个老师轮流问,总之能多少就多少。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不懂装懂。 最后结果出来了。总算没有被刷下来。最后排在39,(总分相加)还算好。到这里,我的考研之路终于完结,也算有个不错的结果。也希望后来的xdjm也能有这么一天!特别是那些出身不好,又不是本专业的同学,相信只要有心,就有可能。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七天不满意无条件退款
全程精英课程+全程精英服务+专业课1对1辅导 +图书资料+复试指导
按目标院校
考研网校热报课程
跨考网校学员服务中心
Copyright(C) kukao.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写给想跨专业考金融学的人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牛人是这样解读经管类专业的(别再纠结读经济还是管理啦)_跨考考研-爱微帮
&& &&& 牛人是这样解读经管类专业的(别再纠结读经…
经管类考研是指报考专业从属于经济学(代码02)或管理学(代码12)两大学科门类。两个学科在初试科目构成、报考热度、复试分数线、学习内容、职业发展规律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所以常常被归为同一类型,考研辅导时,对考经济和考管理的考生也习惯于采用同一思路进行。但就是因为这种习惯性的叫法,导致很多考生片面的理解为“经济管理不分家”,只知道经管很热,懵懵懂懂中上了“贼船”。选专业首先是确定人生路径,选学校往往是侧重人生效率。职业规划思路决定专业选择的侧重点,专业的学科特征和社会认可方式不会因考生的意志而转移,为避免少走弯路,认清某专业的总体发展模式是前提,经管类考研也一样。经济学和管理学所囊括好几十个专业(见下表),绝对不是一码事,存在相当差异。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我把它们大体分三类: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及代码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02经济学0201理论经济学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2经济思想史020103经济史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020201国民经济学020202区域经济学020203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金融学(含∶保险学)020205产业经济学020206国际贸易学020207劳动经济学020208统计学020209数量经济学020210国防经济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注∶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旅游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业经济管理120302林业经济管理1204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120404社会保障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情报学120503档案学第一类:“纯管理”类型。以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社会保障(或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档案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为代表。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学校牌子够硬并且考生本人综合能力够强,专业名称上的差异在求职时完全会被忽略掉。不会有HR死乞白赖地非要看你在读研阶段搞了个什么课题,做了篇什么论文。好!你说你学管理,是否胜任相关岗位,还用干巴巴地考你管理学理论吗?在社会经验丰富的面试官跟前,你基本就是透明的。“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举手投足之间”全都有了答案。所以,没必要在选择上过于纠结和痛苦。可能有考生质疑:这些专业怎么能没区别呢?怎么会是纯管理的呢?管理前面不是有个限制性定语吗!如行政、旅游、农林经济、公共卫生……如果你非要转这个牛角尖,证明你的确是位没走出校园的学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它是建立在实践、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的,因为管理的路数都基本相通,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从IT业跳到快销业,从快销业跳到制造业,从制造业跳到教育业,都一样游刃有余。经常遇到考生问我:某专业毕业之后是干什么?如果你学的“纯管理”专业,将来干什么只有上帝知道。职业与专业并非一一对应,“对口”与“不对口”的概率是一样大。比如,你学的是行政管理,但实际就业岗位却可能是人事管理,或是财务运营,再或是销售;如果你小子学东西特别快,单位没准培养你做核心业务;当然不机灵的甚至被安排去打杂开车送报纸。如果你望文生义的理解,学管理的将来只有去管别人,才算对得起自己辛苦几年的考研读研,那基本属于YY。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小屁孩,拿什么去管理?假设我是个医生,难道就必须招个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来我们医院管我?这不是有病吗!那考生说,既然没区别,教育部吃饱了撑的非要整出这么多专业来?设置多层级多学科体系的初衷是为研究,如果考研是冲着研究去的,这些专业当然有区别,并且随着科研方向的不同,学科的触角会伸到很前沿的领域。但经统计发现,为学术而考研的学生只占报考总人口的不足5%,在报考经管专业的人中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考生必须清楚,“纯管理”考研的核心价值是谋求一个平台,找个更高的就业起点。换句话说,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有热情、有创意、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就是缺个机会!那些所谓成功人士从事的伟大事业,在你看来,似乎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对的!这就是现实。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一名员工说:“……我们单位前几年的还会招一、两个本科,但如果按照编制走的话,本科和硕士、博士进来肯定是很不一样的。首先你要转正为科级,包括要晋升,至少要是一个硕士,到了硕士之后上不上博士是一回事。但是你如果没有一个硕士文凭的话,在这种机关单位肯定是竞争不过别人。我现在了解,这几年进我们这种单位至少都是硕士。”找过工作的人有这样的体会:“……好多大公司招聘的时候,他会把他的笔试和前一、两轮面试,全部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比如我们熟悉的智联招聘,他们审简历的时候,不会一个人一个人去看,先把学历选成硕士,然后圈定几所学校,这样不是名校的学校就已经被刷掉了。”“纯管理”专业难道非一定要考研?当然不是。这一方面,取决于你对你将来职业和生活的期许。如果你没想穷折腾、发大财、冒风险,也没想到京沪深广等一线城市试试身手,你完全可以寻求相对保险的方案。另一方面,取决于你的综合素质、家庭背景、资源积累程度。考研又不是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研没有这种能量。有些考生缺乏自我判断,又对管理型专业的就业情况认识不足,导致高学历反倒成了负担。简单点说吧!学历的“敲门砖”作用在“纯管理”专业上体现无疑。学历会增加敲开好平台大门的概率,敲开之后就全看个人造化了。如果本身能力欠缺,你连那块砖都举不起来,把自己劈死都困难,后边的事情也就无从说起了。第二类:有较高“门槛”的经管类专业。以金融学、保险精算、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代表。这一类是经管当中报考最火的,关注度高,难度相对较大。尤其是金融学,几乎吸纳了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本科专业来跨考,很多学兽医学、动画设计的同学也敢跃跃欲试。甚至有考生天真的以为经济就是金融,金融就是经济。说它门槛高,主要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的。除开有同学考公务员、做研究、当老师,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相对固定,也就是常说的工作比较“对口”。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所、风投、大型国企等的财务、审计、投资、发行等岗位吸纳了大部分的毕业生。这一现状主要取决于该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从业设计,但凡对自己有点信心的,简历都投到了这些地方,那些HR们都幸福死了,横挑鼻子竖挑眼,怎么苛刻怎么来,反正不愁没选择。当然,除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外,这种工作对专业能力要求高,本专业学生上手更快,也成为一个主要原因。考生读到这,估计心痒痒地要把这类专业划入贵族行列了!瞧这名字,洋气!挣钱多又体面!希望考生知道:在中国,二十多岁的年青人,除非有项目有团队有资金让你自己做老板当股东,或者“你爸是李刚”,否则很难通过考研一步登天。就算你考上经管里最抢手的专业,也不要幻想着一锄头挖个金娃娃,多数人都必须从基层的业务做起。不可否认,金融等行业平均薪资水平高,动不动就冒出个富婆或钻石王老五,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收益与付出不成正比也成了行业共识。“风投行业三年买车,五年买房,十年买棺材”绝不只是句玩笑。一个行业挣钱,不代表你就能挣到钱!北大光华金融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进摩根,进央行,不代表所有光华的都能进摩根,进央行。现在媒体舆论妖魔化大学生,妖魔化考研,哪怕街头要饭的也恨不得拿中国教育奚落一番,根本原因就是大家还是对学历没有客观的定位,对高考考研考博等考试附加了它本来不应该有职能。最愚蠢最要命的是:大家都忽略了职业成长也有着和年龄成长一样铁的规律,很难跨越。如果拷问中国教育的失败,唯金钱地位马首是瞻的成功价值观念,即便不是元凶,也难逃责难。我没有打击考生奋斗热情的意思,读书也好,工作也罢,终极目的是寻找幸福,自己都被上述那些扭曲的观念折磨得精神分裂,考研还有什么意义?胡文杰同学讲到一个例子:“北大光华05级的一个学长,刚毕业时工作找得就不是很好,进了银河证券,听说薪水不高,但是在银河证券呆两三年,后来跳到了高盛,这个薪水就很高了,具体的数字不方便透露,但很有竞争力……”我觉得,这就很好!通过考研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才最应该被提倡。第二种类型专业的毕业生绝对不乏倒霉蛋,满肚子的牢骚“当年为啥冒那么大风险考这个抢手专业,如今却跟其他冷门的一个德行。”你说,这怪谁?别急嘛。当你从什么都没有开始奋斗,就不要抱怨奋斗回报给你的太少。生活里经常听到有人在叫嚣,“我中专学历,或我小学都没毕业,年薪多少,有车有别墅,二奶都组成了个加强排,手底下雇了一帮北大清华的傻逼研究生给我扫地!……(比这更难听大家一定能想象出来,不多描述)”大家听到之后肯定很失落,觉得奋斗很没有意思。我不会考量这些话的真实性,却时常揣测这些话的动机。一般这么叫嚣的人,是很自卑的,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社会归属感巨大缺失会在他们内心瞬间显现,制造优越感来空洞地取笑他人尤其是贬低高学历者,是他们修复内心不平衡感成本最低的方式,或许也是他们唯一可以采用的方式。所以,谁更可悲,不言自明!当初你没读书,不代表你不会读书,可能条件所限,造化弄人。你今天拥有的一切,正是靠你的勤奋你的聪慧你的坚持,抑或是你的运气。但这能证明什么,证明读书没有用?笑话!你在生存线上搏杀的时候,乖小孩们却在学校上课,他们全然不知生存为何物!其实大家都是在积累,只是爆发时间有先后。国人的民族劣根性之一,就是特别善于制造高效率的相互伤害体系。我绝对没有歧视低学历的意思,如果这些触到你的痛处,你也别不服。真正牛逼的人不是他现在有多成功,而是他在此时此景能复制自己的成功。说这些绝不是为了只讨论点形而上的问题,是要引出第三种类型的专业,它却是被误解最多的。第三类:“兼容性强”的经济学专业。以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劳动经济学为代表。这一类型最容易被拿来和金融学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做比对,几乎所有考经济的学生都会问到:经济学和金融学有什么差别?哪个好?除开金融学外,其他经济学之间有什么差别?如果你是为了搞研究,或者读完硕士接着读博士,那专业间差异当然大了。但单从就业的角度看,差别很小。是不是金融学要好点?我个人认为是的,不然各名校金融学复试线不会无缘无故高出别的经济学专业十几分。但这个“好”要辩证的看,它指的是机会,不是最后必然的结果。比如四家全球最顶尖的投行都来你们学校招人,其中一家明确规定只招金融学硕士,另三家说经济学硕士都可以来试试。那不用说,学金融学往四家都会递简历,其他经济学专业的则只能干瞪着眼、拼了命地挤另外几家的机会,最后的结果是如何,你猜?但四家同时都只录取了金融学的学生,这种概率极小。最有可能,是金融学的和经济学的各录了一半。大家明白我要说的吧!这只是打个比方。现实的情况是,用人单位很少刻意在经济学学科大类里制造这种就业鸿沟,因为他们也明白,你在学校里学得再精通,上岗前也需要来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打磨实习轮岗再培训!你以为人家真是看中了你学那个几个破原理吗?人家是看中了你的学习能力,这些东西早在你考研成功时就已经被证明了。所以,招金融的一般也招统计,招产业经济学的一般也招国民经济学。并且个别对用人有特殊需求的金融机构,如从事证券数据分析的岗位,可能连学金融的都不招,直接招学基础数学的或者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计划不如变化快,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非金融不报的小孩难道该哭死!各位同学,只能说到这了,如果你还认定自己是可塑之才,请别再砖牛角尖了!还有考生问:理论经济学相对应用经济学,是不是好考一点?从初试的竞争看,理论经济学要容易一些,毕竟理论经济学比较偏,如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较统计学、财政学等专业,受关注度小许多,报的人也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这个不绝对,例如复旦大学的经济史,只招1人,你说是难还是简单?它的政治经济学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力卓著,招11人,但2011年复旦大学整个经济学院的招生计划总共只233个,还拟接收50%的推免生,11人中有多少名额外招,这也很难讲。注意,我是从报录比例的角度谈竞争,而非考题。现在多数学校的经济学招生都是按学科门类命题,一般叫个什么经济学综合,不管你是报理论还是报应用,大家一张卷,然后根据所有人的结果确定一个经济学学科门类最低复试分数线,即便是最冷的专业,也得达到这个线。换句话讲,你就是考的纯纯纯理论经济学专业,应用经济学的书,你该看还得看,站在备考的角度,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没有区别。从复试的角度看,理论经济学就未必比应用的轻松了。有研究任务摆在那里,对理论功底往往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位导师一届就带两三个学生,除非他招不满,一般他会仔细的看看你能否够格做他的研究生。我发现考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应用经济学难,就让别人挤去吧!我打个擦边球,报个中不溜的,既不最热也不最冷。例如劳动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貌似很合适。其实这种专业根本也简单不到哪里去,就算复试分数线相对大热专业少个5—10分,分配到各科去,也就是个把选择题或名称解释的差距。天天纠结这点细微差别,特别没意思。就拿同一所学校的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作例子,经多人实际考试结果分析:能上西经,一般也能够到产经;够不到产经,西经也够呛!曾经有人问胡文杰(胡文杰:本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统计学专业,2010年1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以409分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政治70、英语62、数学146、经济学131),为什么敢报北大光华?他考的是产业经济学,北大安排它和国民经济学联合招生,两专业合计只招3人。胡文杰就说:“当时选北京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北大,一个是人大,后来查查发现,北大很难,人大也相当难,我后来一想,反正都难考,干脆就考北大算了。选择那段时间其实也很纠结,想了很久,后来想想花很多时间来纠结,不如专心去考一个,都难考,考上去也都差不多……”所以,牛人的共性,很多时候就表现为一种心态!至于就业,跟前边说的一样。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实在没有太大的差别。千万不要望文生义,以为理论的就是搞理论,应用的就是搞应用。死刑案件都可以发回重审,学科设置哪还还用得着那么刻板。我之所以总结第三类专业为“兼容性强”,是因为即便某岗位真的需要某方面的知识储备,而你的专业没有学过或不以这方面知识为重点,也完全可以在入学之后通过筹划和努力去弥补。怎么筹划和努力呢?经管方面有一大堆从业资格证书可以考,例如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还可以考注册会计师、精算师、注册评估师、ACCA等,我不主张让考生照单全收当“证书帝”,而是选择自己需要的、用得着的,准备考试的过程也是熟悉从业条件、储备职业知识的过程。还有个渠道,充分利用读研的时间去实习。千万避免自己沦为导师的无偿打工仔,研究生有一点好,没本科那么多课上,也没那么多考试,做好毕业论文、搞定导师是顺利毕业的两个关键事项。其他时间,就在实践的草原上好好驰骋吧!现在稍微好点的大公司,招人的时候都有一个潜规则:把实习生中表现优秀的留下来。如果毕业前没有过硬的实习经历,想一下跨进特别好的企业,非常痛苦。如果同学有读博做研究的打算,那就再论了,你的导师不找你,你也得经常去找他,现在一般带硕士的都是博导,背靠大树好乘凉,你顺着往上考,轻松读了博士,将来也差不了。所以老有同学问进了名校之后是否就有保障?我都懒得给答案了。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5年金融学考研十大实力院校》关注:跨考考研(微信号:kkkaoyan)1.免费订阅:点图片上方→跨考考研→长按2.文章很赞:点右上角→分享→发送3.看不过瘾:点手机下方→找干货→往期精华4.倒计时:距2015年考研还有177天
点击展开全文
发送892043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发送暗号892043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跨考考研第一时间发布考研资讯,精心推送考研经验贴,汇聚考研每日正能量,提供权威择校择专业指导……答疑、找研友、求骂醒,你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困了累了还可以来点歌听歌。跨考考研开启网上学习新模式,体验指尖上的考研。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学和会计学哪个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