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加笔记本cpu温度过高高,对除碳效果有影响吗

储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9期
储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样品杯内待测血清标本在不同温度与时间的条件下储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标本分为密封和不密封2组,分别放置在36℃、21℃、5℃的条件下存储1、3、6h后,测定其11项生化指标并与放置前的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血清在密封放置的温度下1h内无明显性质的改变;但是在无密封情况下放置在21℃6h后有9项结果偏高,与放置前和各自密封放置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做好血清标本的质量检测与控制,如不能及时检测也应将血清密封放置在5℃的密闭环境下保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1【正文快照】:
常规生化检验随着生化仪器的更新,室内的质量控制普遍开展,并且不断分析质量控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日益重视,使学者们对离体后的血液必须尽快单独分离出血清达成共识[1]。但是对血清标本的保存却无足够的重视,因此影响了检测的结果。为了了解现在有哪些因素对生化指标存在着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耀光;;[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石作珍;李淑霞;朱迎庆;;[J];宁夏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苏少华;;[J];现代医院;2008年02期
张丽霞;[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漆嘉梨;魏正强;刘劲松;李胜发;;[J];重庆医学;2011年06期
林爱珍;林超萍;陈朝轩;潘景良;;[J];当代医学;2009年21期
,杨道理;[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3年06期
孟超;李顺天;申晓敏;;[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5期
李燕,刘义明;[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王志勤;姜锋;薛伍洋;郭新胜;沈琪琳;;[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杨永红;安仕刚;王树辉;彭佑林;谭文;;[J];贵州医药;2006年01期
何传周;;[J];安徽医学;2012年09期
秦建平,曹仁贤,文芳,欧阳贵,邓衡;[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马文昭;;[J];中外医疗;2008年1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葛凯;[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周庆新;[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云英;[J];临床医学;2001年04期
张志雄;[J];广州医药;2005年01期
张代民,崔庆,许会彬,扈培霞;[J];临床军医杂志;2000年02期
范恩勇,孙海英;[J];临床检验杂志;2004年02期
史连义;张继领;刘继勇;杨保昌;范小奎;;[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孙晨光,左雪梅,黄忠华;[J];检验医学;2005年02期
陈芳建;程胜利;汪勇军;;[J];检验医学;2006年01期
周晓玲;[J];护理研究;2003年07期
林应青;;[J];实用医技杂志;2005年23期
王治国,李小鹏,武平原;[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史连义;张继领;刘继勇;杨保昌;范小奎;;[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王长翠;郝建春;;[J];医学新知杂志;2007年02期
蒋廷武;;[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7期
李敏;;[J];护理研究;2011年01期
任会莹;杨少玲;杨丹;王云强;;[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银广悦,汪阳林,张继领,龚庆辉,张雪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年19期
肖继荣;董慧娟;刘春艳;杨春梅;姚小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6年12期
郭学彬;潘桦;李贤;;[J];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金幸;尤昕;姜春善;陈兵;崔海霞;;[J];吉林医学;2007年14期
张庆侠;张然蓉;周天祥;李江;胡锋兰;;[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明华;武新梅;陈小剑;;[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屈玲;府伟灵;;[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刘发新;刘华香;;[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康云平;孙宝云;李新征;;[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马世武;侯金林;宋亚男;杨创国;;[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王欣;王学刚;刘凤珍;;[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贾克然;王缚鲲;冉向阳;;[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何敏;敖小梅;李向饶;;[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尚桂芳;杨立新;王良华;周一炎;叶贤林;;[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邹菊贤;窦彤;姜永成;;[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付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沈杰;[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林泰;[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06年
特约指导专家
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刘俊江;[N];医药导报;2007年
梁静平;[N];家庭医生报;2005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赵川 帅菲斐;[N];深圳商报;2005年
石锦辉;[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克开;[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徐文胜;[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洪文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姚春艳;[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林方;[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李光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锦萍;[D];福州大学;2006年
程武;[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于晓芳;[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苏荣;[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阳幼荣;[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张美玲;[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陈延平;[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温慧欣;[D];厦门大学;2006年
丘立文;[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杨洁霞;[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A~2/O-MBNR工艺中微生物性能及碳磷比对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苏州科技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A~2/O-MBNR工艺中微生物性能及碳磷比对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A2/O-MBNR联合工艺能够达到很好的脱氮效果,但除磷效果不是很稳定,为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了解系统在微生物层面的除磷机理、优化运行,试验对胞内聚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聚磷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生物技术手段对系统菌群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通过比较与优化,选取三遍纯水洗涤污泥并离心的预处理步骤,NaClO与氯仿混合的提取方法提取胞内PHB,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选取过硫酸钾-高压锅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磷酸盐含量。这两种方法快捷易行,经济有效,适合实验室研究及其他实践的应用。
不同的C/P比系统除磷效果不同,在C/P比为36时达到最佳除磷效果。胞内聚合物的含量转化随C/P比改变而改变。PHB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厌氧池增加,好氧池减少。实验中PHB最高含量达160mg/g,厌氧池PHB生成量与COD消耗量、释磷量存在一定定量关系,△PHB厌/△COD厌为0.7-1.1左右,△PO4~(3-)-P厌/△PHB厌随着C/P比的增大由0.22降至0.05,说明在高C/P比条件下聚糖菌占优势;好氧池△PO4~(3-)-P/△PHB随C/P比减小而增大,说明低C/P比聚磷菌占优势。聚磷酸盐含量变化规律为厌氧池减少,好氧池增加。各构筑物聚磷酸盐含量随C/P比的减小而增加,单位污泥含量由27mg/g增加到76mg/g;在低C/P比下缺氧池存在反硝化聚磷菌;好氧池聚磷菌对PHB利用率高于缺氧池。C/P比为36时微生物聚磷能力最好,用以下指标表示:好氧池吸磷率:95.6%,单位污泥吸磷量:9.97mg/g。在C/P比为46-73阶段,系统发生丝状菌膨胀,对除磷造成严重影响,胞内聚合物含量变化很大,PHB的周期性含量变化、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过程消失。
对污泥进行电镜扫描分析发现厌氧池含有充实饱满的球状菌,少量短杆菌及细胞蔟;缺氧池占优势的细菌为尺寸为0.5-1μm的球菌和1.5μm左右的棒状杆菌;好氧池中3μm的长杆菌、1.5μm的棒状杆菌、椭球菌以及大量珊瑚状大细胞簇共同存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得到系统中存在与Rhodocyclus相关的聚磷菌,聚磷菌分散存在与污泥中,好氧池含量多于厌、缺氧池,但总体相差不大。
通过PCR-测序发现厌氧池的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 (变形杆菌),好氧池的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厌氧池和好氧池微生物种类非常丰富,两者菌种类别和菌群结构虽有区别,但处于动态稳定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X703【目录】:
摘要5-6Abstract6-12第一章 绪论12-25 1.1 课题背景12-13 1.2 生物除磷机理13-14
1.2.1 PAO 除磷机理13
1.2.2 DPB 除磷机理13-14 1.3 生物除磷工艺14-16
1.3.1 Phostrip 工艺14
1.3.2 A2/O 工艺及改进工艺14-15
1.3.3 Bardenpho 工艺15-16
1.3.4 SBR 工艺16
1.3.5 反硝化除磷工艺16 1.4 除磷微生物及表征技术16-19
1.4.1 聚磷菌(PAOs)17
1.4.2 反硝化聚磷菌(DPB)17
1.4.3 聚磷微生物表征技术17-19 1.5 胞内聚合物19-22
1.5.1 聚-β-羟基丁酸(PHB)19-21
1.5.2 聚磷酸盐21-22 1.6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22-23
1.6.1 碳源的影响22
1.6.2 C/P 比的影响22-23
1.6.3 硝态氮的影响23
1.6.4 污泥膨胀的影响23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3-25
1.7.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3-24
1.7.2 课题研究内容24-25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25-31 2.1 试验装置25-26 2.2 试验用水26 2.3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26 2.4 PHB 分析方法26-28
2.4.1 PHB 苏丹黑染色26-27
2.4.2 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PHB27
2.4.3 气象色谱/质谱法检测 PHB27-28
2.4.4 红外光谱法分析 PHB28 2.5 聚磷酸盐分析方法28 2.6 微生物分析方法28-29
2.6.1 污泥形态观察28
2.6.2 微生物种群分析28-29
2.6.3 PCR-克隆测序法29 2.7 计算方法29-31第三章 PHB 与聚磷酸盐分析方法筛选31-45 3.1 PHB 测定方法的筛选31-32
3.1.1 紫外分光光度法31
3.1.2 气象色谱/质谱法31-32 3.2 PHB 提取方法的筛选32-36
3.2.1 预处理方法筛选32-33
3.2.2 NaClO 用法筛选33
3.2.3 最适提取方法的筛选33-35
3.2.4 NaClO+氯仿法提取条件的优化35-36 3.3 PHB 定性分析36-39
3.3.1 苏丹黑染色36
3.3.2 气象色谱/质谱分析36-38
3.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38-39 3.4 聚磷酸盐分析方法的筛选39-44
3.4.1 过硫酸钾+浓硫酸消解法39-40
3.4.2 氢氧化钠-马弗炉高温消解法40-41
3.4.3 高氯酸消解法41-42
3.4.4 过硫酸钾-高压锅消解法42-44 3.5 本章小结44-45第四章 C/P 比对 A~2/O-MBNR 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45-63 4.1 C/P 比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45-48
4.1.1 C/P 比对 COD 去除的影响45
4.1.2 C/P 比对系统脱氮的影响45-47
4.1.3 C/P 比对系统磷的去除的影响47-48 4.2 不同 C/P 比下 PHB 与 COD、PO43-的关系48-52
4.2.1 不同 C/P 比进水 COD 与厌氧 PHB 含量的关系48
4.2.2 不同 C/P 比各构筑物 PHB 含量沿程变化48-49
4.2.3 不同 C/P 比厌氧池 COD 消耗量与 PHB 合成量关系49-51
4.2.4 不同 C/P 比厌氧池释磷量与 PHB 合成量关系51-52
4.2.5 不同 C/P 比缺氧池和好氧池吸磷量与 PHB 含量关系52 4.3 不同 C/P 比下 PHB 与聚磷酸盐的关系52-54
4.3.1 不同 C/P 比聚磷酸盐沿程含量变化52-53
4.3.2 不同 C/P 比厌氧聚磷与 PHB 含量变化53-54
4.3.3 不同 C/P 比缺氧、好氧聚磷与 PHB 含量变化54 4.4 不同 C/P 比下微生物聚磷能力表示54-55 4.5 C/P 比为 36 时系统性能与胞内聚合物变化55-57
4.5.1 污染物的沿程变化与去除分析55-56
4.5.2 C/P 比为 36 时 PHB 与聚磷酸盐沿程含量变化56-57 4.6 C/P 比为 46-73 时污泥膨胀对工艺性能的影响57-61
4.6.1 污泥沉降性能与 MLSS 变化57-58
4.6.2 污膨胀对 COD、NH4+-N、TN 去除效果的影响58
4.6.3 污膨胀对磷酸盐去除效果的影响58-59
4.6.4 污泥膨胀对 PHB 含量沿程变化影响59-60
4.6.5 污泥膨胀对聚磷酸盐含量沿程变化影响60
4.6.6 污泥膨胀的控制与恢复60-61 4.7 本章小结61-63第五章 A~2/O-MBNR 工艺的微生物分析63-71 5.1 微生物相观察63-64
5.1.1 C/P 比为 36 时污泥显微镜观察63
5.1.2 膨胀状态下污泥显微镜观察63-64 5.2 扫描电镜分析64-65 5.3 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分析聚磷菌65-67 5.4 PCR-克隆测序分析菌群结构67-70
5.4.1 厌氧池、好氧池细菌以门分类的菌群比例67-68
5.4.2 厌氧池、好氧池细菌以纲分类的菌群比例68
5.4.3 厌氧池、好氧池菌群测序结果68-70 5.5 本章小结70-71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1-73 6.1 结论71-72 6.2 建议72-73参考文献73-78致谢78-79作者简历7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兆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张勇;宋吟玲;;[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李军,孙治荣,王宝贞;[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罗固源,张瑞雪,王丹云,季铁军;[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李辉;吕斌;朱艳梅;;[J];能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王璐璐;李燕;;[J];能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许旭萍,陈接锋,谢华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李勇,吕炳南,黄勇;[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8期
陈国梅;;[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02期
郝王娟;薛涛;黄霞;;[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永雨;[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占茹;[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吴若愚;[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陈曦;[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J];安徽化工;2011年01期
邱沪生;欧阳郑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3期
陈前;章正勇;戴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骆斌;刘水清;蒋志敏;;[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柳栋升;王海燕;杨慧芬;周岳溪;葛建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叶姜瑜;钟以蓉;俞岚;李文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张璇;;[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欧阳子民;;[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1期
何竹青;;[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王建翔;陈洪斌;何群彪;屈计宁;;[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红专;俞晟;林健;史乐;陈艳艳;刘景明;;[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黄小兰;陈建耀;;[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皓;;[A];《河北环境科学》-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万维光;陈蓓;;[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诸献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沈雨;黄勇;李大鹏;潘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吴若愚;李勇;陈宇;;[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范举红;刘锐;李昌湖;李荧;陈吕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龙妮;任源;韦朝海;;[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李辉;祁佩时;王化可;马晓春;毕孟飞;;[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谢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增胜;[D];东华大学;2010年
陈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陈泉;[D];山东大学;2011年
胡振;[D];山东大学;2011年
张立辉;[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令;[D];复旦大学;2011年
李海燕;[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许文来;[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王玉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倩;[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季爱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吕晶晶;[D];郑州大学;2010年
孙国平;[D];郑州大学;2010年
侯亚辉;[D];郑州大学;2010年
郭姣;[D];郑州大学;2010年
孙向鹏;[D];郑州大学;2010年
马永鹏;[D];郑州大学;2010年
赵晓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董燕;[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大勇,顾国维,杨海真;[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3期
孟雪征,赖震宏,龙腾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6期
周栋;韩宝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3期
周恩红;刘德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李相昆;周业剑;高美玲;王立军;焦中志;黄荣新;刘冬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韦朝海,陈传好;[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4期
田淑媛,杨睿,顾平,王景峰,李琛琛,何倚;[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魏琛,张晚凉;[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罗宁,罗固源,许晓毅;[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罗宁,罗固源,吉芳英,许晓毅;[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亚宜;[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婧;[D];厦门大学;2007年
李博;[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肖凡,顾国维;[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S1期
赵庆,关卫省,王志盈,袁林江;[J];水处理技术;2005年08期
刘亚男,于水利,薛罡,赵方波,郭思远;[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徐伟锋;顾国维;;[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4期
连丽丽;姜华;朱昌雄;;[J];辽宁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闫海啸;;[J];北方环境;2010年01期
张敬;任丽平;陈金华;;[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5期
吴蕾;彭永臻;王淑莹;马勇;霍明昕;张蕾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尹儿琴,张雁秋;[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3期
徐伟锋,顾国维,张芳;[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连丽丽;朱昌雄;;[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张超;陈银广;;[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焦中志;李相昆;张利成;张杰;;[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唐艳葵;童张法;张寒冰;王孝英;;[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邱慎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东野脉兴;夏学惠;周建民;田升平;张灼;樊竹青;;[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李辉;祁佩时;王化可;马晓春;毕孟飞;;[A];第七届全国磷化学化工暨第四届海峡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医药发展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吴若愚;李勇;陈宇;;[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杨柳燕;赵庆顺;王勤;肖琳;蒋丽娟;尹大强;;[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谢琴;孙力平;苏晓;;[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彭芳 实习生
符若;[N];北海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世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王锐刚;[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石玉明;[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叶姜瑜;[D];重庆大学;2007年
由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高志广;[D];同济大学;2007年
黄宇;[D];天津大学;2010年
罗宁;[D];重庆大学;2003年
李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李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继才;[D];山东大学;2006年
张勇;[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胡子全;[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孙艺萍;[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连丽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刘菡;[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刘爱军;[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李宏思;[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任世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杨志愿;[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热解温度和时间对污泥生物碳理化性质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年
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摘要】:土壤有机碳矿化是指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CO_2的过程,是土壤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土壤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农业耕作措施和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键因子。全球气温上升1℃时,土壤将增加分解释放11~30 Pg C到大气中,表明土壤C输出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小幅度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CO_2通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人类干扰而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烧使大气CO_2浓度急剧上升的最主要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后土壤碳库可能变成大气中CO_2的"源",也可能变成"汇"。因此,研究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对深入认识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两个温度梯度下水田和林地这两种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田和林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前期较快,后期减慢并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矿化所释放的CO_2-C累积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温度升高10℃,水田和林地土壤释放的CO_2-C累积量分别增加157.8%和135.8%。但培养期内林地和水田土壤CO_2-C累积量的差异并不显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153【正文快照】:
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卢茜$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唐英平$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
@高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秀珍;李学强;;[J];生物学通报;2011年05期
邹琳;甄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杨梅焕;曹明明;朱志梅;;[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类淑霞;郝晋珉;尚韬;;[J];生态经济;2011年07期
梁玉红;蒲廷超;叶小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陈福寿;王燕;李志敏;侯燕萍;郭九惠;陈宗麒;;[J];环境昆虫学报;2011年02期
王璐;刘新平;;[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周柏明;宋继娟;崔明元;柳金来;于光磊;刘荣清;;[J];吉林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林坤;杨敏丽;李建涛;剡根姣;;[J];应用昆虫学报;2011年04期
朱国庆;刘世增;李得禄;康才周;严子柱;满多清;魏林源;李治元;;[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志坤;姜良美;全斌;;[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吴国良;高小红;亢健;邹婵;;[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张轶秀;千怀遂;;[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李昱;张弛;周惠成;沈必成;;[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蒲雯;张超;杨建宇;;[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肖瑶;王艳慧;尹川;;[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刘凤莲;林爱文;;[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鹤饶;郑新奇;曹新;;[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赵乔贵;杨兴杰;;[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许光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林鸣;[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N];东方城乡报;2009年
杜爽;[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王讯;[N];山东科技报;2004年
本报记者 王冠星;[N];中国煤炭报;2011年
本报记者 李颖;[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磁县农牧局 梁桃叶;[N];河北科技报;2008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秀彬 辛良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永忠;[D];浙江大学;2004年
蔡为民;[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谭少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张海林;[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郝庆菊;[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丁菡;[D];浙江大学;2006年
周忠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吴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李向军;[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龚新梅;[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奇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何美香;[D];中南大学;2010年
杨咙霏;[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吴晶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漫;[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姜宁宁;[D];西北大学;2011年
焦红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高子龙;[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李毅娜;[D];西北大学;2010年
郭营;[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卡温度过高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