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院管辖的一审案件主页案件情况查询 验证码不显示

查询账号:
查询密码:
1、由于自日起采用新案号,自日起所立的案件方可查询。
2、网上信息仅供参考,一切信息以法院出具的正式文书为准。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公安厅
·省建设厅
·省财政厅
·省监察厅
·荆楚热线
·北京高院
·天津高院
·河北高院
·辽宁高院
·吉林高院
·黑龙江高院
·福建高院
·江西高院
·山东高院
·河南高院
·湖南高院
·广东高院
·广西高院
·重庆高院
·贵州高院
·西藏高院
·陕西高院
·甘肃高院
·青海高院温州法院网您所在的位置:
上海二中院的经验和启示
编辑:研究室1
审签:陈锋
  上海二中院的经验和启示
  □温州中院课题组[中院课题组由夏孟宣、陈锋、潘爽爽、求凯、叶晓东5人组成,本报告由陈锋执笔。]
  12月4日,中院召开“学英模精神,与改革同行”主题座谈会,学习弘扬陶蛟龙同志精神,谋划推进中基层法院司法改革和2014年重点亮点工作。在改革的视野下,回顾课题组2012年8月在上海二中院考察学习的经验,检视我市法院现状,仍觉得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有许多工作犹待加强改进。故将课题组5人考察报告重新综合整理,供全市法院参考,并以此纪念陶蛟龙老院长逝世一周年。
  一、二中院的主要亮点和经验
  二中院在1995年建院后,在短短10多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全国优秀法院中的“无冕之王”[二中院虽然多方面工作在全国领先,但因上海法院评选先进时,主要面向基层,因此国家级综合性有份量的荣誉并不多。二中院院长王信芳因此戏称二中院为全国优秀法院中的“无冕之王”。],固然有其身处上海大都市,起点高、档次高,人、财、物保障强等方面因素影响,但与齐奇院长以来历任班子和全院干警的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认为,二中院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四方面:
  (一)坚持争创一流的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四院六化,营造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
  1、治院方针传承接力。二中院建院后,首任院长齐奇提出了“正义、严谨、务实、关怀”的“八字院风”,第二任院长沈志先提出了“四院六化”[四院即政治建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从严治院,六化即法官职业化、办案精品化、诉讼便民化、管理科学化、调研系列化、办公信息化。]的工作指针,现任即第三任院长王信芳提出了“五个一流”[五个一流即深化司法改革,构建一流管理机制;落实服务为民,提供一流法律服务;坚持服务大局,创造一流审判业绩;确保清正廉洁,打造一流法院队伍;依托信息科技,实现一流司法保障。]的指导思想,从“八字院风”到“四院六化”和“五个一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二中院精神。10多年来,二中院历任院长不仅在治院时一以贯之地坚持“八字院风”、“四院六化”和“五个一流”指导思想,而且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向干警宣讲,从而使得这些治院理念被干警所熟知和认同,自觉地在法院、条线和部门工作中予以遵循、贯彻和落实,不仅保证了法院工作指针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也使得法院各项工作都能在统一的整体规划和丰富的历史积累下,不断持续向前发展。
  2、院务公开凝神聚力。一是重大决策部署公开。在内网显要位置设立8个专栏,将院领导(一周)工作安排、党组会议纪要、院长办公会议纪要、每月纪事、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历年重点工作举措、2012年重点工作一览表等信息集中公布,使各部门和干警能全面了解领导活动、决策部署和法院中心工作,不仅增强了全局观和大局观,也提高了法院重点工作的执行力。二是法院工作情况公开。在内网设立信息总汇,汇集上级信息、本院信息、部门信息和基层(法院)信息,以“海量化信息”让领导、部门和干警充分学习掌握上情、院情和下情。同时,在食堂设立四条累计50余米长的条形显示屏,每天编辑滚动播出法院审务政务以及其他时政、人文类信息,让干警充分了解。三是文件全部上网公布。将上级法院(包括最高法院和市高院)文件在收文时,即交由技术科全部上网公布,使得领导、部门和干警均能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不仅提高了办文效率,也提高了文件落实效率和有关工作部署的执行力。
  3、部门竞赛激发活力。一是部门计划总结网上公示。在内网计划总结专栏中,将各部门每年年初的工作计划和每季度小结、全年工作总结,全部予以公布,接受干警监督。同时,每年年中召开为期三天的中层干部培训会,让中层干部代表发言,谈思路、谈经验、谈体会。这两项工作让部门的压力很大,各部门年初做工作计划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不仅要“唱得响”,还要“做得到”。二是部门工作质效网上公布。设置内网一键式登录,在登录界面时,即实时显示各部门综合审判质效动态(数据每天更新一次,内容包括主要审判执行指标数据和司法建议等主要特色亮点工作数据),同时,还在内网设立“金榜台”、光荣榜以及庭领导和综合部门审判人员办案情况等,促进“比学赶超”,避免“灯下黑”、自我感觉良好。三是在内网显要位置开辟部门信息栏目,公布各部门编发的《XX庭情况》、《XX庭调研》等信息刊物,促进相互交流和相互竞争。平均每天内网更新部门信息10条以上,许多部门负责人盯着信息员写信息,借此宣传展示部门工作亮点,向领导汇报工作成效。
  (二)富有持续创新的精神,以科技强院和人才兴院为核心,推动法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注重科技强院。二中院上世纪90年代即确立了科技强院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和自动化办公,信息化网络已覆盖该院办公办案的全领域、全过程,成为该院各项工作创先创优的强大保障和动力源泉。一是实现院级审判管理软件智能化、一体化。该院开发了众多的审判管理平台和软件系统,并以内网为纽带,实现了一体化链接和数据自动导出的便捷化操作,极大地方便了审判管理。二是实现了部门管理软件特色化、定制化。该院技术科每年根据部门需求,帮其开发特色特有的管理软件,并形成了部门管理系统和行政后勤管理系统两大独特的管理平台,为庭长和行政后勤部门的管理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三是自主开发了“C2J法官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二中E搜”等一系列非常实用、功能强大的软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办公办案中的应用。
  2、注重工作创新。一是推进办案精品化改革。连续10多年开展“知名法官精品案”评选活动,每年评选20多个“精品案”,至今已汇编成18本700余万字的《判案论法》丛书,并有34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为全国法院之最。每年编发审判白皮书、二中院年报,2009年起还编发系列审判白皮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推进诉讼便民化改革。在上海率先开展网上立案,建立法院手机网站,将立案大厅改造成诉讼服务中心,尽最大努力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大力推行远程审判,在10个基层法院均指定一个数字法庭,建立了远程审判点,按周一上午黄浦、周一下午闸北、周二上午崇明、周二下午虹口等依法排序,除组织刑事二审案件远程开庭、宣判外,对民事案件也就近通知当事人到远程审判点开庭,真正方便了群众。另外,还大胆试行二审民事案件速裁、设立执行事务中心,推进阳光司法工作,多项工作创新走在上海法院前列。
  3、注重人才培养。一是推行调研助理制度、青年法官导师制度、法官轮岗交流制度、庭长助理制度、中层干部培训制度等“五项”人才培养制度。其中,调研助理等制度非常有特色,该院将新进法院的研究生分派到庭里,主要从事调研、信息、宣传工作,每半年转岗(到其他庭)1次,其工作业绩由办公室、研究室负责考核评定。通过机制创新,使得这批人员成为总结部门工作情况、经验和开展调研的生力军,最多的一名调研助理一年写了27篇论文,发表21篇。同时,每个庭室每年编辑的信息刊物均在50期以上,使得部门工作情况得到了全面反映和展示。二是注重审判经验总结和传承。在内网“裁判要旨”栏目放置了60多册审判执行业务技能手册,对审判执行工作常见问题及其应用,作了详细解答,方便青年干警学习查阅。内网设立网上图书馆,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审判执行业务培训和书记员、辅助文员专业技能培训,并选派年轻干部参加境外培训,到金融、证券、航运等系统学习锻炼。三是注重法院先进典型培树。如该院专门在解放日报和上海法治报上开办了“袁月全信箱”、“乔法官说法”等专栏,连续数年持之以恒地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加强对全国法官十杰袁月全和上海优秀法官乔蓓华的宣传,从而使得袁月全、乔蓓华等优秀法官在上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也借此提升了法院工作和法院队伍的社会形象。
  (三)秉承精细管理的方法,以专业分工和量化考核为保障,提升法院各项工作水平
  1、分工专业化。一是审务和政务分开。该院在业务庭设立了政治协理员,主要负责业务庭的党务、政务工作。协理员相当于部门副职,并占中层职数。人数较少的业务庭2个庭共配设1个政治协理员。政治协理员的设立,使得业务庭的党务、政务和后勤工作有专人抓、专人管,部门对党组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极大增强。二是完善专业审判机制。刑事审判方面设立了刑一庭、刑二庭和少年庭,民事审判方面,除设立民一、民二、民三、民四、民五、民六庭,分别负责传统民事、房地产、劳动争议、商事、知识产权和金融审判外,还在立案庭设立了速裁组,对民事二审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同时,各业务庭普遍设立了情况组,负责审判调研和指导工作。三是细化行政后勤部门分工。如办公室下设院长办、综合科、秘书科等11个科室,文书、机要、综合、会务均由不同科室、人员负责,宣传也分设法宣科和网宣科两个科室,通过细化分工,促进了各条线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
  2、制度系统化。二中院坚持每项工作先抓调研、后出制度、再抓规范的理念,从建院以来先后制定、修订各类制度100余项,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的良好格局。如该院在制定“人才培养”五项制度时,由王信芳院长牵头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从不同层面、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详细制度,印发全院执行。又如针对远程审理工作,该院专门制定了《民事案件远程审理操作规则(试行)》、《刑事二审案件远程审理操作规则(试行)》、《关于案件远程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规定,通过详细的制度规定为具体工作提供指引。
  3、管理严格化。一是领导带头抓管理。如该院行政后勤管理委员会每季度的会议,徐松青副院长均出席并讲话。二中院召开长期未结案件情况汇报会时,高长久副院长亲自出席,要求责任部门和承办法官逐案汇报具体情况,并作点评指导。二是注重工作量化考核。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电脑软件,在工作开展后,均及时将数据录入电脑,不仅审判执行工作实现了质效量化考核,行政后勤部门也普遍实现了质效量化考核。如秘书科每月收发多少文件、召开多少会议,技术科每月开发多少软件,维护系统多少次,等等,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在月底都通过电脑自动生成一张工作列表,优劣勤懒一目了然。三是注重细节管理。如食堂科学测算各部门就餐人数和时间,建立了错时就餐制度,使得仅可容纳90余人的餐厅,中午接待800多人就餐仍秩序井然,不用排队等候。又如行装科将所有办公用品申领,全部录入电脑,对照检查每次申领时间、件数,极大地防止了滥领滥用,减少了浪费。
  (四)注重精神家园的建设,以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为导向,增强法院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完善的公共设施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二中院在办公场所极其紧张的情况下,舍得硬件投入,为干警建设了图书馆、咖啡吧、多处文体活动室、各类会议室、法官信息岛、洗车房、洗衣房,并配备了部门小冰箱,方便干警在中午购买和保存下班后想外带回家的菜品,等等。这些设施为干警的工作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也极大增强了干警的职业尊荣感。
  2、温馨的法院文化培育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二中院坚持立足审判、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特别是该院大量应用触摸屏和电子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文化展示空间不够、资料不全、更新困难的问题,如在电梯中设立电子显示屏,或播放干警生活照和廉政格言,或播放时政教育内容,极富特色。今年,该院又进一步提出“文化建设发展年”的思路,致力于打造干警的“精神家园”,该院在内网开辟了“家有喜事”栏目,鼓励干警上传结婚照、亲子照等照片,代替结婚“发喜糖”、生孩子发蛋糕券等做法,“移风易俗”。
  3、细致的人文关怀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设立行政后勤管理委员会,由常务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每季度召开会议,向干警代表通报法院重大工作动态,并听取意见改进工作。在内网开辟“我的意见”栏目,对干警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复和办理,不仅体现了民主治院的理念,也增强了干警以院为家的意识。另外,还积极利用三八、五四、八一等重大节日,召开相关座谈会,组织干警开展红色之旅,尽量关心关爱干警工作生活。
  二、对我市法院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一要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工作规划。近年来,我市法院以“三个一百”等活动为主抓手,在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深化不良资产处置、抓好企业破产重整、推动条线创先争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但相对而言,我们还没有形成象省高院“八项司法”、二中院“四院六化”这样深入人心的工作主线。近日,徐建新院长在中院党组会上强调,要制定三年工作规划,明晰本届党组和全市法院奋斗目标。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参照二中院做法,结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思考和谋划法院建设战略、治院方针、人才培养规划和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制定符合温州实际的本届法院工作规划和每年的工作重点。在工作规划制定和工作亮点重点谋划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兄弟法院先进经验,也要研透本地特点,找准本地优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还要注意区分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做到统筹安排,远近兼顾,逐项突破,深入推进,积一个个小胜为大胜,由量变而质变,实现品牌积聚,把亮点工作做成亮化工程,最大限度地提升法院工作影响力,努力把温州法院建设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一流法院。
  二要强化创新意识,推动部门竞争发展。三中全会以来,司法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全国法院下步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学习二中院的持续创新精神,抢抓司法改革的机遇,以敢为人先的力度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创新发展。一要在审判管理和法官管理机制改革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要大力推行数字审委会系统,压缩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积极探索审委会最终决议及形成理由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制度;要完善裁判文书签发制,规范院庭长批示案件的范围和程序,合理界定院庭长行使行政事务管理权、审判业务监督权的边界,同时改变合议庭内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加大合议庭成员内部之间的监督制约力度,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二要深化创先创优创品牌活动,积极向最高法院争取驰名商标认定、破产简易化审理等试点项目,深化推进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反家暴刑案审理等试点工作,巩固和强化金改司法保障、企业破产审判、网络执行查控、府院联席会议等品牌工作,不断提升温州法院工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三要深化推进院务公开,尽量做到重大决策部署公开、法院工作情况公开和文件网上传阅办理,缩短上情下达的时间,提高法院决策部署的执行力。同时,推进部门网上晒计划总结、晒工作质效、晒动态情况,通过公开亮相、群众监督,促进中院各部门“比学赶超”,在竞争中提升工作业绩。
  三要推进科技强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二中院的实践证明,科技强院是法院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深入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实现办案精品化和诉讼便民化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学习二中院经验,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部署要求和徐建新院最近讲话精神,重点围绕“一工程”(天平工程)、二中心(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三平台(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四特色(网络执行查控、网络司法拍卖、网络远程开庭、网络电子阅卷),加大力度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要适时研究制定温州法院信息化建设三年或五年规划,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工作重点,以及所需经费保障等问题,并积极争取省高院的试点支持,大力推进审判执行信息管理平台、邮箱系统和内网的一体化开发,强化数据自动生成功能,更好地满足便捷化审判管理需求。要坚持面向办公办案和法院管理的具体应用,鼓励干警或信息技术人员开发各类小软件,提升法院各项工作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
  四要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法院队伍素质。要按照三中全会改革精神和最高法院部署要求,着力完善符合职业特点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始终把提高人的素质摆在第一位,积极搭建平台,深入开展“知名法官精品案”等活动,推行青年法官导师、中层干部培训制度,试点开展法官轮岗交流、上挂下派、调研助理制度,加快法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要完善职业训练机制,以省高院编发的审判技能手册为基础,系统组织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加强审判经验的总结、学习和交流,提升干警的实务技能。要坚持以调研促审判的方针,加大业务庭综合组建设力度,重视加强法院调研、司法建议、审判形势分析、审判白皮书等工作,鼓励和推进审判执行工作创新。要注重先进典型的选择和培树,并参照二中院“袁月全信箱”、“乔法官说法”等做法,联合浙江法制报、温州日报等媒体打造我市优秀法官的品牌宣传栏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提升法院社会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五要改进精细管理,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与二中院相比,我市法院在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对综合部门任务没有量化考核,一些规章制度和重要决策部署未能有效执行,会议文件和考核项目数量过多且随意性强,办公用品和耗材管理不精细,存在浪费现象,等等。我们要学习二中院经验,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把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要求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细节,在全市法院形成人人重细节、事事成精品的浓厚氛围。对行政后勤部门要落实岗位、人员、职责三定方案,对富余人员合理分流,或兼并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和绩效每季度进行量化考核,奖勤罚懒,弘扬正风正气。要结合群众路线活动,全面梳理和减少会议文件和考核项目,尽快开发固定资产、办公用品、食堂外卖和会议接待等各类软件管理系统,利用电脑数据管理,预防和减少浪费现象。另外,要抓紧完成中院制度汇编修订工作,并抓好制度督促落实,努力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法院各项工作规范化水平。
  六要强化人文关怀,建设法院幸福家园。2012年以来,全市法院收案数量净增4.5万多件,两级法院干警长期加班加点办案,许多人身心疲惫甚至积劳成疾。中院仅去年就有4人查出重病,其中1人病逝,今年体检中有238人次发现异常,占参检人数的97.1%,多人因压力过大等原因辞职离职;而我市基层法院人才流失现象更加严重。在此情况下,全市法院要学习二中院经验,更加重视关心关爱干警工作生活。要利用司法改革的机遇,建立健全法官职务身份保障机制、依法履职履责保障机制、人身安全保护机制等,切实保障法官依法履行司法职责。要认真落实中院党组关爱干警十项措施,推行凝聚力工程,逐步改善法官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大力加强以人为本、立足审判的法院文化建设,坚持每年举办法官授职典礼等活动,并为法官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业外活动,以丰富其精神生活,减轻其工作压力,增强法官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我的位置:
【图说】2016上海法院工作“成绩单”
作者:上海高院
2017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八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上海法院过去一年的工作,并提出2017年上海法院工作的七项任务。
一、四张图表助您读懂法院工作
1、2013年-2016年上海法院受理、审结案件数量走势图
(单位:万件)
2、2013年-2016年上海法院法官人均办案走势图
(单位:件/人)
3、2016年上海法院审执结各类案件构成图
4、2016年入选的最高院公报案例、指导性案例情况表
入选最高院公报案例(9件)
中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诉上海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等股权转让纠纷案
刘青先诉徐飚、尹欣怡抚养费纠纷案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诉李某某盗窃案
李稳博诉上海虹口区艺术合子美术进修学校合同纠纷案
应高峰诉嘉美德(上海)商贸有限公司、陈惠美其他合同纠纷案
申翠华诉王铮韵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
包利英诉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北京爱奇艺有限公司诉深圳聚网视科技有限公司其他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毛雪波诉陈伟、嵊泗县江山海运有限公司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责任纠纷案
入选最高院指导性案例(1件)
上海市虹口区久乐大厦小区业主大会诉上海环亚实业总公司业主共有权纠纷案
二、2016年法院工作的“八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公正司法
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71.49万件,审结71.09万件,结案标的额1902亿元,同比上升14.8%、15.7%和4.9%。司法质效居全国前列。92.4%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经二审后的息诉率为98.9%。入选最高院公报案例9件、指导性案例1件,占全国法院入选数的42.9%和4.8%。
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受理一审刑事案件2.86万件,审结2.86万件,同比下降12.8%和12.6%。对3.33万名刑事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审结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895件,毒品犯罪案件2238件。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电信诈骗、非法集资、污染环境等犯罪的惩治力度,审结相关案件585件。审结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入选“2016年度人民法院十大刑事案件”)。严惩职务犯罪,审结职务犯罪案件399件,对547人判处刑罚,其中被告人原为局级干部的8人、处级干部的37人。依法对陈海鞠、巫向前、崔健等人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一审民事、商事案件46.31万件,审结45.89万件,同比上升12.2%和12.8%。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25件,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在崇明、金山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审判新机制。审结一审金融案件16.08万件,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审结一审海事海商案件4211件,同比上升4.7%。2016年7月审结了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海难事故案,彰显了国家主权和司法权威。审结涉外案件3655件、涉港澳台案件1534件,同比上升6.9%和0.4%。
依法审理行政案件,有效化解行政争议。认真贯彻落实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全年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6695件,审结6297件,同比上升17.2%和17%。依法判决行政机关败诉195件,依法化解行政纠纷案件1320件。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097人次,同比上升44.5%。
关键词之二:服务大局
全市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为国家战略实施和上海工作大局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积极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实施。紧紧围绕上海自贸区、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认真总结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三年来的工作,完善符合自贸区特点的专业化审判体制机制。全年审结涉自贸区案件1.16万件,同比上升91.9%。制定《知识产权审判“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265件,同比上升12.2%。审结了全国首例电竞游戏赛事直播纠纷案(入选“2016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制定司法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专项意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破产案件审理,促进企业资源优化整合,1件案件入选最高院“依法审理破产案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典型案例”。
积极推进法治上海建设。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加强法治宣传,与媒体合作开展以案释法,传播法治正能量,弘扬法治精神,《法院院长在线》《庭审纪实》等成为法治精品栏目,深受社会欢迎。推进互联网法治建设,淘宝差评案、大众点评诉百度不正当竞争案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互联网法治十大影响性案例”。推动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加大涉诉信访矛盾化解力度,全市法院涉诉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2%。积极推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全年律师参与接待来访2976人次,同比上升14.7%。
积极推进平安上海建设。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交通综合整治、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专项治理。全年审结危险驾驶案件3625件,交通肇事案件655件,涉交通综合整治的妨害公务案件389件;审结涉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案件367件,为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发送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情况反映共524份。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原则,审结了全国首例因代孕引发的监护权纠纷案(入选“2016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开通了全国法院首家“少年司法保护网站”,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关键词之三:司法体制改革
2016年上海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行至中流,任务艰巨而繁重。全市法院发扬攻坚克难、“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各项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持续抓好中央确定的改革试点任务,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全面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司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高院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及20余项配套规定,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力机制运行顺畅,“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进一步落实。院、庭长办案成为常态,全年院、庭长办案14.14万件,同比上升20.4%。继续推进员额制改革,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业绩与能力考核考试相结合,严格把关、择优遴选的原则,开展第二批法官入额遴选,407名法官经过严格遴选入额。目前全市法院入额法官员额比例为29.3%,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比例,从改革前的1:0.75变为1:1.7。完善法官职业保障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在全国率先建立并落实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工资制度。
继续落实最高院“四五改革纲要”,凸显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特色。我们结合实际,将最高院“四五改革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细化为11类136项具体任务,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以点带面、协同推进,一些重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上海是中央确定的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我们在推进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市三中院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依托铁路法院扩大试点,将静安、虹口、普陀、长宁4家法院一审行政案件集中指定由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理,逐步形成一审行政案件主要由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理,二审行政案件主要由市三中院审理的诉讼格局。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落实司法责任制、保证公正司法的重要措施。我们以推进庭审实质化、完善证人和鉴定人出庭作证、探索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6项改革任务为重点,充分发挥审判特别是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有效防范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全年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199人次;启动证据收集合法性调查程序16件,排除非法证据2件;对9名被告人宣告无罪(其中公诉案件2人),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15件。完善立案登记制改革,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全市法院当场立案率为99.3%,位列全国法院第一。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全市法院进入诉前调解程序的案件23.29万件,调解成功8.8万件,调解成功率为30.8%。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静安、普陀、徐汇、金山4家法院先行试点,建立健全人身保护令审理规则、冷静期设置规则、家事案件调查员、调解员选聘制度等,全年共审结家事案件2590件。按期完成刑事速裁改革试点任务,提高办案质效。自2015年7月试点全面推开至2016年8月试点任务完成,全市基层法院共审结刑事速裁案件8789件,占同期刑事案件的24.1%,当庭宣判率为99.7%,96.4%的案件经一审即息诉。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8.32万件民事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6.4%。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推进司法民主。全年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一审案件6.59万件,陪审率为95.5%。
建立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为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智库建设是国家战略。我们充分运用上海司法界的人才、专业、技术、司法数据资源优势,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法院新型司法智库——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具有较大国内影响力和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新型高端司法智库,使其成为上海法院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审判工作、服务司法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关键词之四:破解执行难
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的顽症。最高院将上海确定为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重点推进地区之一。市人大常委会将执行工作列为2016年对上海法院工作专项监督。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确立了“一年大见成效、两年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努力将上海打造成执行环境最好、执行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使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基本执行完毕”的工作目标,向执行难全面宣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年共受理执行案件12.87万件,执结12.75万件,同比上升4.8%和4.9%;实际执行率62.8%,同比增加6.5个百分点(剔除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等无财产案件后实际执行率为98.3%);执行到位标的额676.4亿元,同比上升59.6%。
认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全力破解执行难。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反规避执行行为。全年共追究刑事责任19人,司法拘留907人,限制出境2201人次,限制高消费3.4万人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4.56万例。慑于压力,全年共有1.79万件案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同比上升49.2%,“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效果逐步显现。全面清理历年未实际执结案件(一年以上),解决一些执行案件“久执未决”的问题。共清理完毕20007件,清理率99.96%。其中4361件经恢复执行已实际执行完毕,占21.8%。开展执行案款集中清理专项行动,解决执行案款管理混乱、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积极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建立了符合司法规律的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体制。审执分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我们建立执行权与审判权相分离体制。将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分离,建立和完善执行权运行机制,制定权力清单,确定了61项执行实施权和47项执行裁决权。将执行机构与裁决机构分设。全市法院均设立执行裁判庭,行使执行裁决权;执行局行使执行实施权。建立执行警务保障体制机制。建立了专门的执行司法警察机构和队伍,强化执行警务保障。建立执行工作“三统一”机制。完善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工作体系。通过改革,执行工作中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初步得到解决。
推进执行制度创新,促进执行工作规范化。我们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根本,制定和修订了10余项关于执行工作的制度规定,形成了执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体系。如制定了《执行办案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制定执行人员责任清单,明确执行人员对所办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定了《关于确认和终结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严格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认定标准,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适用,畅通恢复执行渠道,保障当事人救济权。立案、审判、执行等环节存在相互脱节、沟通不畅,是形成执行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研究制定《关于完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衔接机制的意见》,建立了立、审、执各环节的财产查控、财产保全协调配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行难案件的形成。
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形成破解执行难工作合力。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金融、工商、房产、社保等70余家单位的协作,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等问题得到缓解。
开展执行工作作风整治,破除执行难内部藩篱。我们坚持眼睛向内,聚焦“不规范执行、消极执行、拖延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以及“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持续开展执行工作“五查”专项治理,加大对财产查控、财产处置、代管款发放、执行和解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着力改进执行作风,强化执行廉洁,确保执行公正高效。
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助力破解执行难。建立“执行大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执行案件流程节点信息公开、执行环节全程监督、执行事务集约化办理等百余项功能,当事人输入自己的案号,即可查询相关案件信息,实现了执行信息全程公开、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控。研发开通“执行案款管理‘E号通’”,实行“一案一人一账号”管理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执行案款底数不清、发放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关键词之五:司法为民
我们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的理念,深化拓展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推进阳光司法,努力减轻当事人的诉累、问累、跑累。上海法院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平台和律师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人民群众诉讼的三张“名片”。
继续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以“全方位、零距离、无障碍”为标准,依托信息技术拓展诉讼服务大厅功能(目前具备登记立案、导诉分流、诉前调解、查询案件信息、法律援助等30余项服务功能),建立完善三级法院无缝对接、网上网下服务并举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庭审以外的全部诉讼和非诉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诉讼服务平台工作机制,提供诉讼便利。完善12368诉讼服务平台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全年共提供服务188.42万件次,其中人工服务27.51万件,同比上升27.4%,日均1096件。该平台获“互联网+诉讼服务”专项成果奖(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颁发)。完善律师服务平台机制,上海从事诉讼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已全部使用该平台。全年访问量82.69万次,日均2265次。在线直接登记立案3.79万件,网上立案成功率91.8%。该平台被评为“2016年政府网站网上办事类精品栏目”(中国电子政务理事会颁发)。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促进法官与律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支持、互相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
推进“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加强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全年共向当事人推送案件节点信息119万余条;开通“上海法院庭审公开网”,对928件案件庭审进行网络直播,网上浏览量3694万人次;上网生效判决书14.15万篇;召开新闻发布会38次;在全国率先发布“司法公信力指数”,推进第三方评估,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加强人民法庭工作,构建司法便民网络。完善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便于群众诉讼、便于审理案件的功能。全年人民法庭共审结案件8.7万件,调解纠纷2.8万件。
关键词之六:数据法院
坚持“让数据说话、让数据跑路”的理念,积极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建立了“上海法院大数据信息系统”,完成了标准化大数据库、现代化数字机房、集约化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网络顺畅安全、应用全面覆盖、数据即时生成、信息高度聚合、资源共享互通、管理三级联动的大数据应用格局,该系统入选“2016年度互联网+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中央政法媒体联合评选)。上海法院各项工作已与信息化融为一体。如“大数据办案辅助子系统”,能够辅助法官归纳梳理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等,实现办案智能化,在提高办案质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之七:队伍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努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全年共有23个集体、45人次获全国级表彰奖励。黄浦区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市一中院法官周欣被评为“全国模范法官”。
加强法院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体干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推动向邹碧华、彭文忠、周欣等为代表的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常态化,积极营造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文化法院”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凝聚、引领作用。
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洁建设。坚决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化“一岗双责”,加强严明纪律教育和廉洁司法教育,以案为镜,确保干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完善审务督察、案件廉政回访等工作制度,对11家基层法院开展了司法巡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坚持从严惩处,查处违纪违法案件3件3人。
推进高素质法院队伍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官的权力更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我们把推进高素质法官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按照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建设高层次审判人才队伍。根据入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不同需求,开展分类分级培训,着力提升各类人员的履职能力。全年共举办审判执行、司法政务、信息化应用等培训班104期,6801人次参训。
坚持从优待警,保障法官依法履职。推进“健康法院”建设,建立干警健康档案,认真落实体检、休假等制度,关心关爱干警身心健康。认真落实中央《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合查处侵害法官合法权益行为。
关键词之八:接受监督
增强依法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检察机关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依法接受人大监督。专题报告法院执行等工作情况,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5场,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市人大代表提出的22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做好广东、山西等五省(区)全国人大代表来沪视察活动相关工作,代表们对上海法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真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通报法院工作情况,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市政协委员提出的14件政协提案已全部办结。改进联络工作。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主动邀请旁听案件审理、现场监督执行、视察法院工作等2200余人次。及时发送《上海法院工作通讯》《上海法院播报》,方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和监督法院工作。依法接受法律监督。依法审结检察机关提起的再审抗诉案件64件,其中维持19件,改判26件,发回重审10件,以调解、撤诉等方式结案9件。认真办理检察建议,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拓展接受监督的渠道,开展有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认真听取特邀监督员、特邀咨询员和市律协等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三、2017年法院工作七项任务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准确把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对审判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平安上海、法治上海建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建设提供良好司法服务和司法保障。
二、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当好公正司法排头兵。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公正高效审理好每一起案件。依法惩治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审理民商事案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审理行政案件,促进依法行政。更加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以监督促公正、树公信。
三、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当好司法改革排头兵。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着力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改革成效。
四、全力破解执行难,坚决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建立执行长效机制,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工作格局,坚决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努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执行环境最好、执行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五、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深化“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六、推进“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提升法院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实时化、价值化特征的“数据法院”“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始终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标准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之中,把严的举措体现在法院管党治党的全过程和审判执行的各环节。加强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洁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来源:上海法院网
编辑邮箱: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二届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院一审的刑事案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