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钢铁水流高是怎么产生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怪坡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为什么会水往高处流呢 谁能给我一个科学的解释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怪坡”原因透析】
自然界的力不外乎电磁力、万有引力、强力、弱力四种.而后两种只在基本粒子的尺度上发生作用.那么,假设怪坡坡顶有强磁场,能吸引车上的钢铁部件,可按文章提供的内容,水的受力方向并没有异常,而车上坐的人的人体70%由水组成啊!再设想是万有引力,也显然无法自圆其说:连海洋的起潮力都可以在月亮、太阳那里找到根源,这里又是什么质量在起作用呢?除非坡顶有个小小的黑洞.如果真那样,尘土垃圾一定都会向山坡滑去.天一下雨,像正常情况下洼地会有积水那样,坡顶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帽子.这可能吗?
看来,不能将此仅仅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是科学上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果真有这个怪坡,我们基本的科学常识怕要推翻一大半,所有关于力学、物理学的教科书也许都要重写.出自对科学的严肃态度和高度责任感,科技部决定立即派出摄制组飞赴沈阳,亲上怪坡,一鉴真伪.
1994年元月10日,摄制组的汽车来到了怪坡现场.这是一座坡度平缓的小山,名叫响山.从山脚沿着一条道路上到山腰.据介绍,前面的路段开始转为下坡,这便是名噪全国的怪坡.
为了便于观众抓住要领,我们在这里先按《人民日报》的介绍,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OA表示从山脚到山腰的上坡路,AB转为下坡路,BC继续上坡.所谓怪坡就是指介于前后两段上坡路之间的这段下坡路AB.
我们站在怪坡的起点向前望去,的确感到是一段下坡路.驱车前行,在20多米之后,确实有所谓下坡费力之感.转过头来再往回走,车也果真开始滑行,前几十米颇有自动上坡的感觉.也许这便是许多人大呼眼见为实的原因.
于是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简单测试工具,开始悄悄做一点最基本的考察.我们将一只塑料球和一只铁球并排吊起,看到两根引钱完全平行,这个对比实验表明,铁球并没有受到坡上磁力的吸引.我们带来的指北针也反复显示,当地磁场没有任何异常.
接下去做的试验同样简单,在所谓车往坡上滑的行程中,我们将随身带的矿泉水倒在地上,一个重要的事实出现了:水同样往所谓的坡上流去,和汽车自由滑动的方向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报上所说的水流和车辆滑行方向相反的情况.此时,怪坡已经导出了以下结论:在这里,车往“高处”滑,水也是往“高处”流的.
那么,又究竟凭什么证明坡的起点是高处,终点是低处;凭什么认定这两段上坡路间是一段下坡路呢?只能说凭感觉.那么,我们的感觉靠得住吗?
摄制组架起了随身带来的经纬仪,开始进行最基本的实地测量.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简单操作.从一端递次测量到另一端,用水平法、三角高程法经过反复测绘,真相终于大白:这个感觉是下坡路的怪坡,其主体部分实际上仍是一段上坡.不过比它前后两段上坡路坡度平缓得多罢了.
请看怪坡的实地测量图:开始一段AD,确是20米左右的下坡路.随后就慢慢变成上坡,人们将起初下坡,后来以上坡为主的道路AB当成了从始至终一贯到底的下坡.这就是怪坡之谜的谜底.
我们把摄像机架在怪坡中点,将云台和托板调成水平,对怪坡从头至尾做180度旋摇.此时清楚看到,坡的起点A在镜头的水平线以下,而终点B在水平线以上,和测量结果完全相同.
开着车又验证一遍,也和测量结果丝毫不差.车无论从怪坡哪一端开始滑行,最后都会停在最低点D.怪坡处处严格遵守着已知的科学规律,这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可怪之处.
那么,为什么这样多的人都会产生错觉呢?摄制组接着对个中原因进行了探索.
大家知道,我们进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动,总是离不开参照系的.怪坡处在两段陡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加上四周全是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这种地形地貌的烘托,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误差.
如果说人们在不自觉寻找一种参照系的话,这里唯一能够当作尺度的,大约就是这些护栏、石柱了.
我们开始着手考察这些对道路并无实际意义的石柱.从柱顶吊一根铅垂线,马上便能发现,原来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一律平行倾斜了大约5度.错觉就这样加强了.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把柱子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柱子往右倾斜,我们便会感到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现在,在坡度不大的情况下,没人想到去怀疑歪的是柱子,自然就觉得斜的是道路了.
除了石柱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误入迷途的是石柱的放置方法.怪坡开头确有一小段下坡,此后才慢慢变成上坡.试想如果路边的柱子都有同一高度,各个柱子顶端的连线自然就能如实描绘出道路起伏的状况.怪坡之谜也会被人一眼看穿.而这里,各处石柱的高度是不同的,设计者确定每根柱子长短的唯一标准是,必须使使它们各自的端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道路先下坡后上坡的事实便被齐刷刷的柱子顶点所掩盖了.人们误以为柱子顶点的走势就是道路的走势.于是,后面一大段上坡被误认为开头一小段下坡的继续延伸.
此外,怪坡制造者的一番苦心还可以在多处发现.在怪坡首端,右边出发点比左边返回到达点高出数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
再譬如,若将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样修成沥青或水泥路面,照说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会更好.但光洁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实的走势,于是便保持两边高,中间凹的土路模样.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拥住、埋住,看不见显示角度关系的交界线.也隐瞒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实高度.连那个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这哪里是什么自然之谜,分明是一个人造之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钢 铁造船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呢?
其实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炼钢技术,而且古代很多兵器都是用
钢铁铸造的。但是由于早期炼钢技术水平比较低,又缺乏电焊之类的配套 技术,钢铁并未被用到造船业上。直到19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炼钢技术和钢板焊接技术也日趋完善,1879年,第一艘钢船终于面世。此后,
钢铁快速取代木材,造船材料进入以钢为主的时代。造船用的钢板分为一 般强度造船钢板、高强度造船钢板和海军舰艇壳体用钢板三类,以满足不 同类型船舶的需要。|如今,小至游轮大到航空母舰的建造都离不幵钢铁。
那个……大航海4里有叫“铁甲战船”的船吗?日本有铁甲船,如果你用的主角是赫德拉姆或佐伯,随便抢来岛的船吧。。如果是其他的主角,就到日本的那3个港口去买船。如果还...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江南造船厂,始建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原名江南机器制造局,1912年改称江南造船所,1949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99...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来自重庆市南川区法院“4333”育人工程的报告
■&钱犁&周伟华
公元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部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他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心”,打动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读者群。这位作家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回答缘何为该作品取其这样的书名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如此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时代的车轮疾驰到公元21世纪20年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站在历史的高度,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并大胆实施了围绕青年法官成长成才之路的“4333”育人工程,慧眼之独具,影响之深远,效果之明显,为上级点赞,为同行称道,为多年罕见。这里,笔者借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寓意,以南川法院如何在熊熊燃烧的大熔炉中,将一代青年法官冶炼成“好钢”的台前幕后,向读者报告。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2015年12月中旬的夜晚,巍巍金佛山在薄雪的覆盖下安详地沉寂在黑夜之中,此刻坐落在金佛山脚下的南川法院门前却人声鼎沸,青年干警们精神抖擞、英气勃发,驱散了冬夜的寂寥。法院内,法曹英贤马锡五的铜像在风雪中巍然不动,庄严肃穆地注视着正工作得如火如荼干警们。年关将至,化解执行难题,杜绝老赖横行,干警们上演着一出深夜潜行阻击的大戏,这也是南川法院一直以来秉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思想精髓的具体体现。
“尽管寒风冷雨,仍然义无反顾”,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一支钢铁般的正义之师呢?带着百般好奇,笔者专程到南川法院进行实地采访,学习考察这里构建的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和“4333”育人工程。
(一)现状与形势:保障滞后,人才紧缺,青黄不接,中间“断层”,人员老龄化,思维定式化,司法新常态,一个接一个的现状逼着决策者们廓清思路――
不能坐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更应放眼“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年前的冬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来了位新人。他个头不高,肤色亦显黝黑,算不上“闪亮登场”,可从他眼神中透出的坚毅与果敢、做事中表现出的精明与干练、言谈举止间洋溢着的激情与活力,却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刚任命不久的南川法院党组副书记孙养统。孙养统上世纪90年代初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先后任四川省万县地区行署办公室法制秘书,重庆市万州区下辖的街道办主任、党工委书记,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局长等职。虽然长期担任领导干部,但平民出身的他身上始终保留着农家子弟的善良与质朴,没有一点“官架子”。很快,他这个“外来户”就与人打成一片,融入到南川法院的大家庭中。
三个月后的2012年2月20日,在有246名代表参加的重庆市南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孙养统以244票当选为院长,正式主政南川法院。
基层法院在此之前普遍面临着困境:司法裁判面临着公众认同的困境,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比较普遍,法官职业认同产生动摇;法官职业保障还相对薄弱和滞后,尤其是基层法院职位晋升空间过于狭窄,相比其他国家机关晋升速度较缓慢;青年干警缺乏社会实践的锤炼,又缺乏传帮带的浓厚氛围,不能较快地适应司法角色,成长模式与司法现实需求间失衡等等。同时,南川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具有典型的山区“体貌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吸引力明显不足。走马上任的新院长如何开弓亮剑,全院上下都在静静地期待着;如何率领南川法院领导班子有所作为,不负众望,这也是孙养统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
他敏锐地察觉到,经历届领导班子的辛勤耕耘尤其是上届领导班子的卓越工作,为南川法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公办案环境良好,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制度、机制和良好的司法作风,同时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司法队伍等等,因此南川法院的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面对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孙养统院长没有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也没有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而是抱着“对南川法院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法律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持重,经过前后几个月的冥思苦想,亲手操刀形成他到南川区法院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施政纲领”――《凝心聚力,在传承创新中加快发展》,明确提出“在传承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力求创新”。
“传承”自然不是依样画瓢,“创新”也不是异想天开。“传承”是弘扬和尊重历史,“创新”是新的治院方略,“加快发展”是最终目标和整体走向。
届内工作目标实现得好不好,这届领导班子建设得强不强,这支队伍锤炼得硬不硬?绝非是一厢情愿单相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凝心聚力”是首选“良方”。说白了,你的构想再好,设计再佳,思路再新,最终还得靠人,靠人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去实施去推进,去一起合力冲刺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个讲话由于击中了“兴奋点”,“挠”到了“敏感处”,把一些现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把一些问题剖析得入木三分,在2012年3月22日的全院干警大会上一亮相,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新班子任期5年内的三大目标直把南川法院人激得热血沸腾,士气高涨――
一是两大工作目标:通过“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实现固本强基夯实基础;通过能动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南川法院发展的深厚根基。
二是班子建设目标:建成团结、务实、专业、清廉、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领导集体;
三是队伍建设目标:建设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忠诚、为民、公正、清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法官队伍。
提出这样的目标并不是想当然。三大目标敲定之前,以孙养统为“班长”的院领导班子先是冷静地把南川法院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法院相比,与重庆主城区法院、重庆市二类地区法院相比,与全国、全市、同类发展水平地区法院相比,通过这三个层面的优劣之比,好似“温度计”上两条颜色各异的“水银柱”,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差距在哪儿,已经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经过院领导班子成员好几次观念碰撞,人们逐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南川区法院要实现五年任期内工作目标的飞速跳跃,一个最为紧迫、最为棘手的难题就是法官队伍、尤其是青年法官队伍的建设和打造。
经过一番梳理和比较,孙养统将本院法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如何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要求上提出了这样七个方面的差距:比如“思想不够解放、能动司法理念树立不牢”;比如“法官的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有较大差距”;比如“当事人诉求提高、和谐司法任重道远”;比如“案多人少矛盾加剧、审判任务越来越重”;比如“涉诉信访问题突出、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秩序”;还比如“审判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司法质效”等等。凡是对南川区法院法官整体素质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新院长对全院法官队伍素质整体分析和把握绝非杞人忧天。
一位知情者向笔者如此这般谈起南川法院当时的处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法治理念更新,贯彻证据裁判原则、保障司法人权等提出更高要求;群众法治思维逐渐养成,受案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案多人少”矛盾持续存在;信息化对现代化法院建设提出新期待,无纸化办公,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审判管理,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视频接访等应运而生;司法责任制、员额制、跨区域集中管辖等概念的提出,司法改革的热情日益高涨。青老年干警因年龄、思想观念都天然存在着距离,面对司法新形势,老同志难以适应法治理念更新、法律思维转变、新技术司法运用,加之身体疲惫、精力不足,“案多人少”现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一些同志纷纷要求调整工作岗位。法官队伍“青黄不接”的形成已成为南川法院整体发展和向前推进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这便是“青年兴则南川法院兴,青年强则南川法院强”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发端与先机,也是后来“4333”育人工程及时登台并得以顺利推进的“天时”与“地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人笔下的诗句正恰到好处地映衬出南川区法院决策者们顺应司法体制改革大潮的良好心境和渐次推进的智慧和信心,反映出他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先知与先觉,反映出他们对“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整体趋势把握的前瞻性和敏锐性。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一大真理。
(二)推陈与出新:平台锤炼,保障跟进,品质检验,行为校正,优胜劣汰,“抓手”具体化,“推手”常态化,一次又一次的冶炼引领法治新军踏上征程――
与其做一棵独立寒秋的“不老松”,不如育一片绿染四季的“长青树”
法院的工作好比“一盘棋”,落好一颗子会满盘皆活,走错一颗子会全盘皆输;法院的工作又好比“一头牛”,你如果抓的是一条“牛尾巴”,它就会遍地撒野,狂蹦乱跳,局面难以收拾;你若是抓住了“牛鼻子”,就会得心应手,顺其自然,事半而功倍。
近几年来,南川法院的成功之道,正是得益于他们抓住了法官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
如何建设一支得心应手的法官队伍,身为院长的孙养统自然有他的衡量标准:“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严管优出。按照军事化要求管理,努力把法院队伍建成钢铁队伍,特别能战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负组织重任,不负人民厚望,树立法院应有的权威和法官良好形象。平时加强训练,思想上形成钢铁意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行动上有钢铁纪律,对规范司法行为持以吹毛求疵的态度,精益求精”。
“钢铁队伍”、“钢铁意志”、“钢铁纪律”,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群像。
围绕这“三铁”队伍的打造,具体到个人的身上,孙养统又为其给予了详尽的注解:“礼貌地听审,机智地回答,清醒地思考,公正地裁判”;“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做清廉法官,独任而不放任,合议而不合谋;泄露审判机密无异于出卖灵魂,说情的背后可能是陷阱,礼物的背后可能是枷锁;不枉不纵,不贪不腐,怀揣无私之心,方能善断天下之案……”
从法官的行为礼仪、执法内涵,到法官的执法原则、执法态度、执法底线,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又有振聋发馈的警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一点儿也不含糊。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在2012年1月13日对全市法院工作提出了“积淀、细节、精进”的六字要求。2013年1月10日,钱锋院长莅临南川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素质和管理”是重庆法院未来五年的基本工作思路,要从“快捷式”出成绩转化为“内涵式”求发展。为贯彻上级领导要求,孙养统结合南川法院的实际和队伍素质的现状,切实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立足“积淀”,对南川法院在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予以坚持,尤其是要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立身行事之风,坚持“信守承诺、知行合一”的彻表彻里之态,坚持“坚守规律、依法创新”的崇法信法之念,不断改进法院工作水平;
狠抓“细节”,多试小身手,避免大错误;注重“小点子”,避免“大瑕疵”;坚持“小礼仪”,避免“大麻烦”。以礼仪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
着眼“精进”,实现工作目标,贵在坚持,重在细节,强在管理,要在规范,实为精进。着眼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在抓细节的规范中提高执行力、战斗力。
为了充实法官队伍,自2012年起,南川法院通过向社会公招和在相关部门遴选等方式招贤纳士,数十名有志于法官岗位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南川法院。
审判事业所需的新鲜血液进来了。他们中间,不乏政法大学以及全国其他知名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的佼佼者,理论功底厚实,怀揣着对法官岗位的深深向往和荡荡激情。但因实践经验缺乏,伴随而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虽然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因对当事人的心绪把握不够丰满,司法过程中显得有些僵硬;辩法析理虽然头头是道,但对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照顾不周,偶会引起当事人误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坐在审判台上的青年法官与资深法官比起来总缺少一种“沉稳范儿”;青年法官在审判台上虽然也能“镇”得住,但指挥驾驭庭审的过程却没有那么流畅自如……
严竣的现实使南川法院决策层意识到:青年法官们虽然知识丰富、干劲十足,并怀揣精益求精之心,但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的缺乏,以理想裁判现实、规定现实,缺乏思想的厚实与处事的圆润。因此,必须为青年法官的成长添上点睛之笔。而资深法官虽然适应信息化、新知识、新节奏有一定难度,但人生阅历则厚实有加。为了扬其长避其短,南川法院党组班子于是构建出了青年法官导师制度。
身兼院长和导师的孙养统给5名青年法官上的第一堂课,其主题便是“炼核心素养,提升自身能力”。
他给青年法官设置的第一道考题,便是“法官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首先要有良知,要有一种作为人的基本良知。法官良知既是法官安身立命之本,又是为人的处世之基,更是公正司法之魂。其次是人品。所谓‘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缺陷,那就是大问题了。德是立才之本,而人的品德,多是由后天锻炼而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品格的培养;再次是廉洁。这是最为重要的,不廉之所以叫腐败,是因为物质可以让有德有才的人腐化堕落。只有法官的廉洁才能代表和彰显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这种对话与座谈的方式,深入浅出,寓理于人,大显而无形,真水而无香。
一曲未终,一曲又起。
南川法院青年法官导师制度正在全面发酵,与他相伴而行的又一大青年育人机制――“4333”工程又闪亮登场。
2015年12月14日,南川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处主任石林向笔者谈起该院正在实施且已大见成效的“4333”青年育人工程时如数家珍:
“近几年来”,我院一直着眼于把素质和管理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两大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立了“4333”青年育人工程。归纳起来就是搭建四个平台,强化三个保障,坚持三项措施,建立三大机制――
“首先,四大平台助推青年法官放飞理想的翅膀。具体说来,四大平台就是岗位锻炼的平台,调研带动的平台,培训强化的平台,读书熏陶的平台;
“四大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融通,互为支撑,互为渗透;岗位锻炼,就是凡属新进法院的青年法官必须安排到基层法庭至少工作一年以上,‘接地气’以洗刷身上的‘书卷气’;调研带动,就是以院里推出的《调研工作‘星火计划’实施方案》为主线,让青年人两眼向下,脚踏实地,通过实打实的调查研究,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识‘民情’,去掉身上的‘迂腐气’;培训强化,就是针对年轻人缺乏实践经验的这块‘短板’,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岗位练兵,鼓励在职深造,壮‘底蕴’,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高傲气’;读书熏陶,就是通过成立以青年干警为主体的‘求索读书会’,一季一本书,培养他们爱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善实践的良好养成,明‘大理’,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气’。一位哲人说过,好书,是一叶扁舟,横渡蒙昧的海洋,驶过狭小的港湾,带领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阅读,是一种情怀,含一口悠然之气,在躁动中寻求宁静,于浮华里追求真理;
“这‘四大平台’搭建的效果,使近几年内新进法院工作的30多名青年干警全部到基层法庭实地锻炼至少一年以上,有20名优秀青年干警被选派到重庆市高院和外地法院挂职锻炼;通过组织青年法官下到基层调查研究,锻炼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看待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提升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与工作技巧,他们写成的多篇调研成果在《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人民论坛》等报刊公开发表,并连续四年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获奖,2012年还摘取了全国一等奖桂冠;通过强化培训,使得青年法官迅速融入法院岗位和氛围;有的还被安排到北大、清华、厦门大学参加为时一周的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一批青年法官在新法解读、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得到加强,还有20多名青年干警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通过读书熏陶活动,院里的‘求索读书会’成员已扩大到43名,开展读书研讨活动20余次。2013年以来,全院向每位干警发放《向西点军校学执行力》《大法官的智慧》等优秀书籍12册,回收干警撰写的学习心得文章100余篇,从而大大提高了法院的书香氛围;
“其次,三大保障引领青年法官力求上游。‘保障’一,观念引导:通过牢固树立‘青年强则南川法院强、青年兴则南川法院兴’以及‘法官的良知是最好的法律、法官的人品决定司法产品、司法廉洁是司法公正的基石’等理念,增强青年法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执法担当,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2012年至今,院里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8次,收集青年干警各种意见、建议87条之多;‘保障’二,制度激励:通过‘以赛促优、以评促建’的方式,引导青年干警主动加强学习,追求上进。2012年以来,全院共评出审判业务专家7名,办案、调解、写作、记录等各类标兵、能手300余人次,其中青年干警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保障’三,环境育人:通过在院内打造温馨便捷的服务窗口、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整洁规范的办公庭室,充分调动起青年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2012年以来,全院98%的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任务,都由青年干警担当完成;
“再次,三项措施拨正青年法官人生航向。在这方面,重点抓住了三条:
“一是榜样示范。院内通过各级推荐表彰,树立了‘十佳女法官’任艺敏,‘十佳青年法官’黄新、杨晓菲,‘人民好公仆’周仁敏等重庆市级先进典型以及一批区级先进模范人物,使大家感到这些先进典型就在自己身边,不神秘,不陌生,可敬、可学、可追赶;
“二是诫勉谈话。对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掩,一旦发现苗头就进行诫勉谈话。近几年来,院党组对7名有轻微违纪现象的干警进行诫勉谈话,对22名新任青年干警进行廉政谈话,让青年干警紧绷廉政之弦,严格奉公执法。与其洒几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慈悲泪水,倒不如多一腔包龙图怒铡陈世美的铁石心肠;
“三是法纪制裁。对情节严重涉及违法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杀鸡儆猴。2012年至今,全院共发督查通报16期,被通报者多达70余人次。其中,原水江法庭庭长刘某,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堕入了犯罪的深渊,法院积极配合纪检、检察机关对其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另有2名干警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名被免去审判员职务。‘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罪犯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我们常常把培根这句话作为一记警钟向全体法官敲响;
“最后,是三项机制拓展青年法官的上升空间:其一,是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度,立足于提升青年法官政治素养、庭审驾驭、法律适用、文书制作、调解沟通、理论调研等实际水准和操作能力,确定一批经验丰富的导师对他们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带;其二,是建立部门负责人助理机制。为了全面培养年轻法官全局把控能力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在‘民’的位置上提前进入‘官’的角色,也让‘伯乐’以更多相中‘千里马’的机会。2012年以来,全院共考察任用了29名青干法官作为部门负责人助理。通过2013年的全面竞争上岗,其中19人正式走上了院里的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其三,是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机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有效形式,让青年法官有一个‘回炉深造’的机会。除了邀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来院授课,同时还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协议,共同组织短期培训,学习交流,积极营造“大学习、大调研”氛围,共同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吹‘糠’见‘米’,入脑入心,收效显著”。
2014年9月4日,《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了南川法院“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2015年11月26日,南川区委书记李明清在调研该院机关党建工作时称赞道:“南川法院建立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支部联系支部,法官联系群众’、‘把支部建在庭上’、‘青年法官党员导师制度’、‘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就加强党的领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党建工作不仅加强了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同时也培养了和留住了人才。南川法院先进成功的党建工作经验值得总结”。
“4333”育人工程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培养法院系统急需的新型法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司法体制改革一场意义深远的“战地预演”。南川法院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盼铁早成钢”,再到上下一心“炼铁快成钢”的育人“三部曲”。这“三部曲”产生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其实远不止这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请输入您的评论
??????????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