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散文代表作《点滴》

当前位置:
首字母索引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的《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是其最早的作品。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的《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是其最早的作品。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作品描写一个青年无政府主义革命者的斗争、苦闷和失败,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反响强烈。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取材于五卅的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灭亡》的姊妹篇《新生》,描写矿工生活的中篇小说《砂丁》和《萌芽》,都写于这个时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反映了当时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求革命的历程,在青年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于1931年以《激流》为题在《时报》连载。这部小说以五四后的中国社会为背影,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衷亡和分化,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充满激情,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勒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作品描写国民党统治下一对青年知识分子夫妇在战乱和贫病中的离异和死亡,自然真实,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艺术上最为成熟。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他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切近现实,批判现实社会冷酷的《神》、《鬼》,控诉日侵华暴行的《还魂草》都比较著名。他的散文作为人生旅程和心灵历程的记录,自1927年开始从未间断写作,这些作品直抒胸臆,文笔朴实。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他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国际友好活动。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以坦诚的态度深刻反省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历史与命运,敢于说真话。由他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著作书目]
  五一运动史(史话)1926,上海民众社  支加哥的惨剧(史话)1926,美洲平社;又名《自由血—五一殉道者的五十周年》1936, 福州自由书店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革命的先驱(传记)1928,上海自由书店  断头台上(传记)1929, 上海自由书店  俄罗斯十女杰(传记)1930, 上海太平洋书店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 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 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俄国社会运动史话(史话)1935,文生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4,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旅途通讯(上下册合集,通讯报道集)1940,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女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市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报告文学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人文  巴金选集 (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爝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搜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理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 1927, 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 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启智书店  地下的俄罗斯(传记)司特普尼亚著,1929,上海智新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古髅的跳舞(剧本)日本秋田雨雀著,1930,开明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龙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 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泥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西班牙的斗争德国若克尔著,1937,平明  战士普鲁底 俄国高德曼著,1938,平明  西班牙的血(画册)西班牙加斯特老绘,编译,1938,平明  西班牙的黎明(画册,又名《西班牙的曙光》),西班牙幸门绘,编译,1938,平明  西班牙(通讯集)德国A.苏席著1939,平明  一个国际志愿兵的日记 瑞士A.米宁著,1939,平明  西班牙的日记 西班牙C.罗塞利著,1939,平明  巴塞罗郡的五月事变(通讯)德国A.苏席著,1939,平明  我的自传 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9,开明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西班牙的苦难(画册)西班牙加斯克劳绘,编译1940,平明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生  我的生活故事(传记)意大利巴尔托罗美.凡宰地著,1940,文生  一个反抗者的话 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41,平明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笑(短篇小说集)保加利亚奈米洛夫等著,1948,文生  狱中二十年—回忆录之二 俄国妃格念尔著,1949,文生  蒲宁与巴布林(中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9,平明  六人(短篇小说集)德国鲁多夫.洛克尔著1949,文生  回忆契诃夫(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布罗克(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扑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红花(迦尔洵小说集之一,短篇小说集)俄国迦尔洵著,1950,上海出版公司  一件意外事(迦尔洵小说集之二,短篇小说集)俄国迦尔洵著,1951,上海出版公司  癞蛤蟆和玫瑰花(迦尔洵小说集之三,短篇小说集)俄国迦尔洵著,1952,上海出版公司  木木(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52,平明  短篇小说集 苏联高尔基著,与瞿秋白合译,1959,人文  回忆录选 苏联高尔基著,与曹葆华合译,1959,人文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 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文  文学写照(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78,人文  高尔基早期作品选(短篇小说集)与伊信等合译,1978,人文  前夜.父与子(长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人合译,1979,人文  往事与随想(第1卷 回忆录)俄国赫尔岑著,1979,人文  单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与谭得伶合译),1986,人文  域外小说集 周作人等旧译,巴金等新译,任国庆编,1986,岳麓  格涅夫散文诗 1987,人文  爱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88,人文  名作家写的童话故事 英国王尔德著,1988,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论巴金的家春秋及其他(林莹腮)1943,柳州文艺出版社  巴金的生活和著作(法国明兴礼,王继文译)1950,上海文风出版社  巴进创作评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巴金创作研究小组)1958,人民文学  巴金创作试论(武汉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巴金创作研究小组)1959,湖北人民  巴金专集(1—2卷),江苏人民  巴金译传(陈丹尘)1981,河北人民  巴金民主时期的文学道路(李存光)1982,宁夏人民  巴金年谱(上册,靳丛林)1982,吉林函授学院中文系  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谭兴国)1983,四川人民  巴金创作论(张慧珠)1983,四川人民  巴金写作生涯(贾植芳)1984,百花  巴金研究资料(上中下册,李存光)1985,海峡文艺  巴金论(汪应果)1985,上海文艺  巴金作品评论集(贾植芳等)1985,文联  巴金论稿(陈思和、李辉)1986,人文  巴金研究在国外(张立慧,李今)1986,湖南文艺  作家巴金(余思牧)无出版年月,香港南国出版社  巴金小说艺术论(袁振声)1987,南开大学出版社  巴金作品欣赏(姚春林等)1988,广西教育出版社  青年巴金及其文学视界(艾晓明)1989,四川文艺
热点作家作者&巴金散文创作推荐_散文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
学习啦【散文】 编辑:俊杰
  巴金幼时,一次帮家里的轿夫老周烧火做饭,老周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巴金晚年对记者说:我几百万字的作品,还不及老周的八个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巴金散文创作推荐,供大家欣赏。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谈《望乡》
  最近在我国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上演日本影片《望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公开反对,有人说&映了这样的影片,社会上流氓不是更多了?&有人甚至说这是一部&黄色电影&,非禁不可。总之,压力不小。不过支持这部影片放映的人也不少,报刊的评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望乡》在今天还能继续放映,当然不会是无条件的放映,是进行了手术以后的放映。我看放映总比禁止放映好,因为这究竟给我们保全了一点面子,而且阐明了一个真理: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据说老年人对《望乡》持反对态度的多,我已经踏进了七十五岁的门槛,可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我看过电影文学剧本,我看过一次影片,是通过电视机看到的,我流了眼泪,我感到难过,影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阿琦的命运像一股火在烧我的心。我想阿琦也好,三谷也好,都是多么好的人啊。我写过一本小书:《倾吐不尽的感情》,我对日本人民和朋友是有深厚感情的。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对日本人民的感情只有增加。我感谢他们把这部影片送到中国来。
  我喜欢这部影片,但是我不愿意多看这部影片。说实话,我看一次这部影片,就好像受到谴责,仿佛有人在质问我: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来改变那个、那些受苦的人的命运?没有,没有!倘使再看,我又会受到同样的质问,同样的谴责。
  我生在到处都有妓院的旧社会,一九二三年五月我第一次同我三哥到上海,当时只有十九岁。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四马路一家旅馆。旅馆的名字我忘记了,我只记得斜对面就是当时的一家游乐场&神仙世界&。我们住在临街的二楼,到了傍晚,连续不断的人力车从楼下街中跑过,车上装有小电灯,车上坐着漂亮的姑娘,车后跟着一个男人。我们知道这是出堂差的妓女,但我们从未因此想过&搞腐化&之类的事。后来我在上海住下来了。上海大世界附近、四马路一带,每天晚上站满了穿红着绿、涂脂抹粉的年轻妓女,后面跟着监视她们的娘姨,这是拉客的&野鸡&。我们总是避开她们。我从未进过妓院,当时并没有人禁止我们做这种事情,但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军阀、官僚、国民党反动政府封建法西斯统治下的旧社会,年轻人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哪里有心思去管什么&五块钱&不&五块钱&?那个时候倒的确有黄色影片上演,却从未见过青年们普遍的腐化、堕落!
  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需要把他们放在温室里来培养,来保护?难道今天伟大的现实,祖国繁花似锦的前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不能吸引我们的年轻人,让他们无事可做,只好把大好时光耗费在胡思乱想、胡作非为上面?我想问一句: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的东西是不是占主导地位?那么为什么今天还有不少人担心年轻人离开温室就会落进罪恶的深渊,恨不得把年轻人改造成为&没有性程序&的&五百型&机器人① 呢?
  今天的青年,拿《天安门诗抄》的作者和读者为例吧,他们比我们那一代高明得多!他们觉悟高,勇气大,办法多,决心大。没有这样的新的一代的革命青年,谁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说他们只能看删剪后的《望乡》,否则听到&卖淫&、&五块钱&这类字眼,就会&&,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再谈《望乡》
  曹禺最近来上海,闲谈起来,他告诉我,不久前他接待过几位日本影剧界的朋友,他们谈了一些关于《望乡》的事情。据说《望乡》给送来中国之前曾由影片导演剪去一部分,为了使这影片较容易为中国观众接受。我们最初就是根据这个拷贝放映的。过了日本电影周之后,主管部门又接受一部分观众的意见剪掉了一些镜头。曹禺还听说,这部影片有些镜头是在南洋拍摄的,在拍摄的时候,导演、演员、工作人员都吃了苦头,这说明影片的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严肃认真;还有扮演阿琦婆的演员,为了使她的手显得又粗又老,她用麻绳捆自己的手腕,至于怎样捆法我听过就忘记了,现在也说不清楚,不过因此她扮演得更逼真,但后来也因此得病促成自己的死亡。这是为了什么?我不能明确地回答,因为我不知道她的情况,我想这可能是忠于她的工作,忠于她的艺术吧。我看影片中那位三谷圭子也就是这样。田中绢代女士已经逝世了,可是阿琦婆的形象非常鲜明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栗原小卷女士扮演的三谷也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这样想:像三谷这样&深入生活&和描写的对象实行&三同&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不讲一句漂亮的话,她用朴实的言行打动对方的心。本来她和阿琦婆之间有不小的距离,可是她很快地就克服了困难,使得距离逐渐地缩短,她真正做到和阿琦婆同呼吸,真正爱上了她的主人公。她做得那样自然,那样平凡,她交出了自己的心,因此也得到了别人的心。她最初只是为了写文章反映南洋姐的生活,可是在&深入生活&这一段时间里她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她的心也给阿琦婆吸引住了,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最后她甚至远渡重洋探寻受难者的遗迹,为那般不幸的女同胞惨痛的遭遇提出控诉,这可能又是她当初料想不到的了。这也是一条写作的道路啊。
  看完《望乡》以后,我一直不能忘记它,同别人谈起来,我总是说:多好的影片,多好的人!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
  我在两个月前写的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一句:&多印几本近代、现代的西方文学名著,又有什么不好呢?&这句话似乎问得奇怪。其实并不稀奇,我们这里的确有人认为少印、不印比多印好,不读书比读书好。林彪和&四人帮&掌权的时候,他们就这样说、这样办,除了他们喜欢的和对他们有利的书以外,一切都不准印,不准看。他们还搞过焚书的把戏,学习秦始皇,学习希特勒。他们煽动年轻学生上街大&破四旧&,一切西方名著的译本都被认为是&封、资、修&的旧东西,都在&大破&之列。我还记得一九六七年春天,张春桥在上 海发表谈话说四旧破得不够,红卫兵还要上街等等。于是报纸发表社论,大讲&上街大破&的&革命&道理,当天晚上就有几个中学生破门而入,把一只绘着黛玉葬花的古旧花瓶当着我的面打碎,另一个学生把一本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新天方夜谭》拿走,说是准备对它进行批判。我不能说一个&不&字。在那七、八、九年中间很少有人敢挨一下西方文学名著,除了江青,她只读了少得可怜的几本书,就大放厥词,好像整个中国只有她一个人读过西方的作品。其他的人不是书给抄走下落不明,就是因为住房缩小,无处放书,只好秤斤卖出,还有人被迫改行,以为再也用不上这些&封、资、修&的旧货,便拿去送人或者卖到旧书店去。西方文学名著有汉译本的本来就不多,旧社会给我们留得太少,十七年中间出现过一些新译本,但数量也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要。经过&四人帮&对西方文学名著一番&清洗&之后,今天在书店里发卖的西方作品(汉译本)实在少得可怜。因此书店门前读者常常排长队购买翻译小说。读者的要求是不是正当的呢?有人不同意,认为中国人何必读西方的作品,何况它们大多数都是&封、资、修&?这就是&四人帮&的看法。他们在自己的四周画了一个圈圈,把圈圈外面的一切完全涂掉、一笔抹杀,仿佛全世界就只有他们。&没有错,老子天下第一!&把外来的宾客都看做来朝贡的,拿自己编造的东西当成宝贝塞给别人。他们搞愚民政策,首先就使自己出丑。江青连《醉打山门》是谁写的都搞不清楚,还好意思向外国人吹嘘自己对司汤达尔&颇有研究&!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只有在&四人帮&下台之后,我们才可以把头伸到圈圈外面看。一看就发现我们不是天下第一,而是落后一二十年。那么究竟是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咬紧牙关、往前赶上好呢,还是把门关紧、闭上眼睛当&天下第一&好?这是很容易回答的。现在的问题是赶上别人,那么先要了解别人怎么会跑到我们前面。即使我们要批判地学习外国的东西,也得先学习,学懂了才能够批判。像&四人帮&那样连原书也没有挨过,就用&封、资、修&三顶帽子套在一切西方文学名著头上,一棍子打死,固然痛快,但是痛快之后又怎样呢?还要不要学,要不要赶呢?有些人总不放心,把西方文学作品看成羊肉,害怕羊肉未吃到,先惹一身羊骚。有些人认为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就难免没有毒素,让我们的读者中毒总不是好事,最好不出或者少出,即使勉强出了,也不妨删去一些&不大的&或者&黄色的&地方。不然就限制发行,再不然就加上一篇&正确的&前言,&四人帮&就是这样做了的。其实谁认真读过他们写的那些前言?
  &四人帮&终于垮台了。他们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他们害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会清算这笔账!他们还禁、毁了成千上万的书。人的冤案现在陆续得到平反,书的冤案也开始得到昭雪。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不是在一九六八年就在一九六九年,我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描述在北京火车站候车室里,一个女青年拿着一本书在读,人们看见她读得那样专心,就问她读的是什么书,看到她在读小说《家》,大家就告诉她这是一株大毒草,终于说服了她把《家》当场烧掉,大家一起批判了这本毒草小说。我读了这篇文章,不免有些紧张,当晚就做了一个梦:希特勒复活了,对着我大声咆哮,说是要焚书坑儒。今天回想起来,实在可笑。我也太胆小了,以&四人帮&那样的权势、威力、阴谋、诡计,还对付不了我这本小说,烧不尽它,也禁不绝它。人民群众才是最好的裁判员。他们要读书,他们要多读书。让&四人帮&的那些看法、想法、做法见鬼去吧。我还是那一句话:&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有什么不好呢?&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巴金散文创作推荐]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98人看了觉得好
705人看了觉得好
796人看了觉得好
【散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金的散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