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上杆如何避免直臂屈肘支撑

当前位置:
>>>下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完成图一动作的条件是:在..
下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完成图一动作的条件是:在_______的支配下,_______肌收缩,_______肌舒张。完成该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____。(2)图二杠杆的作用特点是____。(3)将此杠杆和屈臂动作的结构相比,杠杆类似于上臂的_______,支点B类似于_______,力F为_______产生的。(4)从图杠杆的工作特点推测屈臂动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读图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神经系统&& &肱二头& &肱三头& 分解体内的有机物& (2)费力省距离& (3)桡骨&& 肘关节&&& 肱二头肌收缩& (4)肱二头肌小范围收缩能使前臂产生一个大范围的运动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完成图一动作的条件是:在..”主要考查你对&&人体运动的产生,人体的运动系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体运动的产生人体的运动系统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使动物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解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及在生物圈的作用知识梳理: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1)骨:骨是一种器官。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因此骨质坚硬;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使骨具有韧性。人体内有206块骨,骨与骨连结构成骨骼。&(2)关节: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①关节面:相邻两块骨的接触面,凸起的一面叫关节头;凹进的一面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②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它包绕着整个关节,使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囊内还有坚韧的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③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3)骨骼肌: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呈白色,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很坚韧。一般位于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没有收缩能力;肌腹呈红色,位于骨骼肌的中间,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里面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受到刺激时能够收缩。&&&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在人体内骨骼肌接受的刺激来自于神经。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人的屈肘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完成图一动作的条件是: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70131629231978109601175097594您当前的位置: >
高尔夫运动损伤情况与防范策略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高尔夫运动是人们在绿色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此运动具有特殊的魅力,既能够陶冶情操,又能够达到锻炼身体。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从1744年第一场高尔夫比赛开始到1860年英国首届公开赛举办,再到1895年美国公开赛举办,高尔夫运动发展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说明这项运动在现代体育运动中发展的相当快。20世纪,高尔夫运动传入我国。80年代,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首个高尔夫球协会于1985年成立,次年中国首次举行国际高尔夫球赛事。自从2007年世界高尔夫锦标赛在深圳成功举办后,高尔夫球这项运动引起我国体育界、教育行业及休闲产业的高度重视。国内一些体育大学、部分中、高职院校,甚至一些着名的综合性大学相继办起了高尔夫专业。随着高尔夫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高尔夫运动损伤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
  一、高尔夫运动损伤情况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高雅而文明的运动,也是一项对参与者文化素养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现在除了专业运动员,参与高尔夫运动的爱好者,多数是金领和白领,由于工作的原因,大都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再由于不正确的挥杆和击球姿势,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高尔夫运动损伤主要包括:下肢膝关节、腰部肌肉、上肢肩关节、肘关节以及前臂和腕关节的损伤。据研究表明,由于高尔夫球运动没有对抗和激烈的身体接触,因此它的安全系数相对比较高,但这并不代表它就不会产生运动损伤。据不完全统计,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的高尔夫球手,由于操作不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主要造成损伤的原因是由于技术动作不正确而使肌肉和关节受到损伤。所以,研究其运动损伤的防护势在必行。
  二、高尔夫运动技术
  (一)挥杆技术分解
  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挥杆技术动作需要大约10个主要关节和大约22块肌肉的协调配合,挥杆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上杆、加速挥杆、击球、收杆。因此,只有对关节旋转的顺序和主要相关肌肉进行专业的训练,才能使参与者具备良好的挥杆技术。
  (二)参与工作的关节和肌肉的技术分析
  在整个挥杆的过程中,最主要是对关键力量的控制以及参与运动的肌肉和关节的控制。如大腿的肌肉保持正确适当的站立姿势;腰部肌肉起到稳定作用;股四头肌肉对屈曲膝关节起到作用;背部肌肉辅助挥杆动作的旋转和保持脊柱的适当体位;肩部的肌肉被用来维持适当的身体位置和产生速度。上肢前臂、腕部和手指部的肌肉参与控制、支撑、挥杆的技术动作;要符合参与的关节有序进行旋转、加速与减速的力学原理。因此,在挥杆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肌肉群和各个关节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
  三、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策略
  (一)腕、肘关节的损伤及预防
  在挥杆技术过程中,双手把握球杆,手腕的控制决定杆头运动轨迹,手腕在最后阶段所承受力量最大,若力量传导的过程出现问题,就会使该部位产生损伤。为避免腕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适当选择较软、较大的把带,调整握把和握杆姿势;应选择低震荡的铁头杆,石墨杆等。另外要加强腕部和上肢的专项力量训练,增加关节的稳定。
  (二)髋部、腰部损伤及预防
  在高尔夫运动中身体的转动是最重要的,涉及膝、髋、腰椎、肩胛等多个关节参与旋转。进行专项训练时,过量的进行身体旋转动作,容易导致部分肌肉和关节因疲劳而酸痛;若身体转动不到位,技术动作不正确,就会产生腰部肌肉或相关关节的慢性劳损,更严重的会导致腰间盘的突出。要避免损伤,应对参与者进行身体功能测试,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相应的引杆动作,使参与运动的关节和肌肉动作规范,达到最佳运动效果。
  (三)膝、踝关节损伤及预防
  在高尔夫运动挥杆过程中,参与者需要承受因身体转动所产生的力量,如果膝、踝关节处的肌肉和韧带力量不足,不能支撑整个运动中的身体,就极容易产生相应的损伤。为了避免膝、踝关节的损伤,应对参与者进行下半身旋转测试,根据测试制定出合理的技术动作进行训练和比赛。
  四、预防高尔夫运动损伤的原则
  (一)&安全第一&原则
  高尔夫是休闲运动,打球时,不要把争强好胜的情绪带到运动当中。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安全训练、安全比赛,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二)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根据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对运动一定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相关内容,动作由易到难,练习次数由少到多,运动量逐步加大,运动负荷由弱到强,逐渐激发其运动激情。
  (三)做好准备活动
  在训练或比赛前,都应做好准备活动。有计划地制定一套在训练或比赛前的热身方案,让关节、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对预防运动损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练习易受伤部位
  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易伤部位的训练,是防止损伤的有效手段。根据高尔夫运动的技术特点,要专门安排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进行针对性地强化练习,并对小大腿、腰、背、肩等韧带进行拉伸和放松,达到防护的效果。
  五、高尔夫运动损伤预防建议
  运动前一定要坚持有规律的热身,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在尽情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尽量避免发生运动伤害。因此必要的肌肉拉伸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改善参与者的竞技能力,而且能起到预防损伤和加速损伤后康复的效果。有必要加强以下训练:
  (一)身体两侧肌肉的拉伸
  操作方法: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右手叉腰,左手臂伸直,贴近耳朵。缓慢地向右侧弯曲,感觉到左侧肌肉完全被充分拉伸,坚持10秒,然后,交换做右侧拉伸。一侧做3-4次拉伸。
  (二)肩部肌肉拉伸
  操作方法:拉伸者双脚开立,一侧手臂屈肘从体前放于另一侧的肩膀后,另一只手按压屈肘手臂,以拉伸肩部肌肉,保持这个动作15秒,然后再换另一侧。
  (三)背部肌肉的拉伸
  操作方法:一是躯干后仰,手掌向前握住门框,掌心向外,利用腰部力量使背部朝后方转体,使背阔肌充分的拉伸;二是右手臂弯曲置于脑后,左手抓住右肘关节,并缓缓用力下压肘关节,身体同时向左侧弯曲,使右侧背阔肌得到拉伸。对应做3-4组。
  总之,高尔夫运动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它是需要身体与脑力互相配合的、协调性的健康运动,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一项运动。对于参与此项运动的人来说,有运动就会有损伤,因此运动损伤可能会影响其对高尔夫运动的兴趣、技术水平及运动前途。
  要想使高尔夫运动健康有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运动损伤及预防,把损伤降到最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玉琴。浅谈运动损伤的预防[J].现代企业文化,2008,(1)。
  [2]袁航。浅析高尔夫运动的损伤与预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李碧波。浅议高尔夫运动损伤预防[J].新西部:理论版,2012,(2)。
  [4]黄诨8叨蚬芾[M].广州:南方出版社,2008.
  [5]李淑媛,孙久毅。高尔夫运动相关损伤的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前言 太极柔力球是我国开创的新兴运动项目。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
田径运动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运动项目,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运动之母,几乎所有..
1 前言 当今时代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的生..
跳远运动是一项将身体技能、技巧融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但随着跳远运动的发展..
1 前言 自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位列奥运金牌榜首之后,有学者认为中国已..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健美运动在我国新兴..
体育保健学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您已成功注册高顿网校
用&户&&名:
初始密码:(您手机后六位)
请尽快到个人中心 。
忘记密码,可点击“忘记密码”进行密码重置。
如有疑问请致电 400-825-0088
登录高顿网校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合作账号登录
对以上结果不满意?试试“屈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支点作用的是”相关关键词
新版建议课程反馈题库反馈直播反馈
反馈内容(*必填)
亲爱的用户:欢迎您提供使用产品的感受和建议。我们无法逐一回复,但我们会参考您的建议,不断优化产品,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上传图片
很愤怒刚学习不久,没法学啊要考试了,急死我了这次就不告诉你们老板了,限你们赶紧弄好算了,麻木了上海财经大学高尔夫球精品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
高尔夫球运动基本技术的导学
高尔夫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实际上是挥杆技术,它由握杆、站姿、瞄球、挥杆和顺摆等动作环节组成。要成为一名高尔夫球手,必须全面掌握各种正确且实用的击球技术。好的击球技术,最终体现球手击球的力量、球速和对球的飞行弧线控制能力的高低、球的落点的准确度上,无论哪一种击球技术,都将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形式表现出来,才是适用的技术。
一、挥杆前的技术准备
(一)握杆(Grip)技术
握杆指的是球员握持高尔夫球球杆,握杆技术就是握持球杆的方法,它是学习高尔夫球技术的第一步。握杆的作用在于,在击球过程中能使身体和手臂运动的动力传递给杆头,可以调节与控制挥杆动作。假如说基本功是打好高尔夫球的先决条件,那么握杆就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可以认为握杆姿势的正确与否,将决定球员今后有多大的发展。手是球员与球杆唯一的连接部位,当球员挥杆击球时发自身体的巨大力量即使通过手传到球杆和杆头上的,握杆不正确的球员,当他上杆到顶点时,球杆会失去控制,下杆击球时就无法将全身力量传到杆头上,击出去的球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距离,其方向也不会准确。因此,每个球手绝对不可忽视握杆。
怎样才能握好球杆呢?遵循下列三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要掌握适当的力度。就是说不可握得太紧,因为握得过紧会导致小臂肌肉紧张,击球时影响力量的发挥;也不宜握得太松,太松会使得球杆失去控制。
双手握杆后在使用中有一体感/就是有舒服自然好用力的感觉,如果双手用力不一或各自为政,将造成球杆失控,影响击球。
握杆用力的强度要适度。太强势握杆会造成击球时杆面向左关;太弱势握杆击球时杆面会打开,击出的球向右飞。所以应根据球员自身的挥杆能力和特点选择握杆的方式和强弱。
练习第一步左手握杆法
将左手掌贴于球杆握柄处,手背正对目标,使球杆握柄从食指的第二关节起斜向通过掌心。握柄尾端余出5mm左右,以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将球杆在小鱼际和小指根间,食指自然收拢握住球杆,拇指沿球杆握柄纵长自然伸出压按在握柄正中稍偏右侧。
练习第二步右手握杆法
以叠搭式握法为例,将左手手掌张开,紧贴在球杆握柄的右侧放,使握杆的纵长从食指第二关节开始通过中指与无名指根,小指勾搭在左手的食指或食指与中指间隙上,手指收拢,握住球杆,中指和无名指用力握紧,食指呈钩状弯曲,大鱼际包在左手拇指上。拇指与食指指根形成V形,其尖端指向颈部右侧。
练习第三步双手连成一体握杆法
握杆是根据个人的特点而采用各自的握杆方法的,但通常情况下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重叠握杆法(OverlappingGrip)
这是广泛采用的握法,其握法如练习第二步所述。该握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保持两手的一体感,能有效地控制左右手的用力平衡,尤其是手掌大、手指长、力量好的球手宜于采用此法。
自然握杆法(NaturalGrip)
该法又称为棒球式握法(Baseball Grip),按这个名称就不难理解是像握棒球杆一样,
左右两手分开用食指握住球杆,右手的小指与左手的食指相贴。这种握法适用年龄较大、力量较差的球员或女性。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更好地发挥右手手臂力量,不利因素是不易保持两手的一体感和均衡性,由于过于依赖手腕用力,故对球的方向性产生不利影响。
互锁握法(InterlockingGrip)
互锁握法中,右手的小指插入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钩锁住食指。这种握法多为小手
指短的人和力量较差的女性采用。该方向的优点是一体感较强,利于发挥右手力量;可是也存在不适感和影响击球的准确性。
在此要特别提醒的是,握杆是掌握高尔夫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往往球员
们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一旦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握杆方法,就要认真地掌握好正确技术,相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否则很难纠正,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
(二)站位姿势(Stance)
要是有人问,打好高尔夫球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毫无犹豫地告诉他,最重要的是先
练好基本功,这是后续学习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其中包括站姿和瞄球,它们与掌握握杆一样的重要,丝毫不能马虎。有些人在挥杆时站不稳,究其原因就是站姿错误,可见站姿何其重要。站姿的作用,还有在挥杆过程中不仅能提供良好平衡,稳定支撑使上半身平稳地旋转,而且能使全身各部位协调用力,使每一部位的力量顺其自然地释放出来,这些足够影响球的飞行方向。
1. 站位姿势的种类:
练习第一步基本站姿
采用双脚对齐的正确姿势,双脚站开、保持身体稳定,其两脚跟之间的距离,在采用5号铁杆时与腰身宽度相等为宜。
练习第二步身体重心
决定站姿后,身体的重心放在两脚后跟,挥杆时不要抬高脚跟,两脚的拇指应紧贴地面,使用脚底肌肉,双膝略弯曲,利用其力量站立。
练习第三步三种站姿
第一种,直角站姿(Square Stance):与击球方向平行的姿势,适合初学者使用。两足尖的连线与球的飞行方向平行,在上挥时左肩易向内侧扭转,较易完成动作。
第二种,左奔站姿(Close Stabce):相对球的飞行方向线而言,将右腿拉向后方,偏击球方向右册站立,因其姿势影响,挥杆时杆头自内侧击球,易形成左旋球(hookball)。
第三种,右奔站姿(Open Stance):相对于直角站姿而言,左侧保持不变,右侧向前突出的站立方式;或者是左足较右足偏后的站位方式。其特点是在上挥杆时左肩不容易向内扭转,而在完成顺势动作时身体容易打开,因此容易形成由外向内的挥杆轨迹,产生旋向右侧的球。
站姿导学方法
高尔夫球的站姿,不是单纯为了打球而站在球的旁边,更主要的是为了正确的击球,
使球向球员心目中的理想方向飞行打基础。仓促地或是随便地站姿很容易造成方向偏移,哪怕是微小的站姿上的方向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击球的失败,即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练习第一步:在站姿之前,应先从球的后方向目标方向眺望,在目标线上寻找一个标
记,并确定球与该标志物之间的连线,即为球的飞行方向和目标方向。
练习第二步:确定球与足的位置关系。从球的位置上引出一条与球的飞行方向垂直的
线,通常是左足足跟靠近该线。
练习第三步:两足平行分立与肩同宽,左足尖稍向外撇开,左足跟靠近所引的垂线。
值得注意的是,球员的站姿和宽度以及与球之间的距离,是随球员的身体状况和使用的球杆不同而改变的:
第一,使用较长球杆时站姿和宽度与自己的肩宽等同为好。
第二,身体较瘦的人,因为身体易于扭转,可以稍微站宽一些,相反较胖的人可以稍微
第三,随着球杆的缩短站位逐渐变窄。
第四,身体与球之间的距离关系也随着球杆的长度而变化,在击球准备时,身体与手之间的间隔一拳左右为宜。
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决定足尖的方向,因为足尖的朝向可能影响挥杆过程中身体的回旋,从而改变球的飞行状态。
(三)瞄球姿势(Address)
1.瞄球姿势的作用
用正确的姿势瞄球是挥杆动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决定球手会打出什么样的球。瞄球时身体一定要与目标线平行,具体而言就是打球前先确定目标,让球杆面正对目标,然后调整站姿。站姿一定要使双脚连线,两膝盖连线和双肩连线与目标线平行。除非球员想打右曲球可采用OPEN站姿,即以上三条线瞄向目标线左侧,反之打左曲球瞄向目标线右侧。不同的球杆在击球时以不同的角度触球:短铁杆和中铁杆是当球杆向下运动时击中球;长铁杆和球道木杆在挥杆圆弧与地面平行时触球;1号木杆是在挥杆弧线归了最低点向上运动时击球。
综上所述,使用不同球杆瞄球时球的位置不同,通常使用1号木杆时球与左脚跟对齐,球杆越短球位越靠右,球杆与身体也越近。其中控起杆最右,大概位于双脚中线位置。瞄球时左手臂应与球杆保持一条直线,短杆瞄球时手的位置在球的前方,这样才能以下切式击球,创造更多后旋,球上果岭时更容易停住。对1号木杆中心稍微偏向右腿,中短铁杆双脚平均用力。
实践证明,瞄球的重要性绝对比其他章节来得重要。
总而言之,基本功不扎实再苦练也是白费功夫。
瞄球的技术要点
瞄球练习顺序:
(1)首先观察球、打击及方向线;
(2)身体前倾时将球杆杆头面部面向目标,双脚并立;
(3)右脚拉开,轻轻调整至适应站姿。
瞄球练习技术要点(规格):
(1) 上半身。瞄球时收缩下巴,放松双肘力量,再紧夹双肋。球位于左脚跟垂直线上(此线与方向线垂直),故将脸往右偏,右肩位置略低于左肩,左腰、左膝略往上抬,右侧向右肩、腰、膝三中心点收缩,而双肘自然下垂。
(2) 下半身固若磐石,上半身用里挥杆,顶能击出理想的球。
(3) 双膝。瞄球时收缩腰部,重心放在双脚上,双膝自然偏向内侧。
(4) 瞄球完成。直角瞄球姿势,先得让杆面以直角对准击球线加以支持,而不受站姿所处地形的影响。双肩、左右髋部连线、双膝连线等三线,与击球方向保持平行。
(5) 身体和挥杆的关系。正确握住球杆,杆头保持直角后,便可进行瞄球,杆与小腹保持20cm的间隔。随着球杆号数变小,其间隔距离也可适当变小,9号铁杆间隔身体10cm。
(6) 肘部和握杆间的关系。以直角握杆瞄球,左侧应朝向身体内侧,右侧朝向身体外侧。
3. 瞄球练习的技术分析
(1) 两臂的姿势
两臂自然从肩部伸出,左臂的肘部稍朝向前上方,左腋轻轻夹住,两手握紧球杆。
注意两臂不要过分下沉,使球杆的先端翘起,这样的瞄球姿势容易造成以杆头后端击球或将球推出的错误动作,出现直飞向右前方的失误球。当然,也不要将手臂过分上抬,身体过分直立,这样会使两臂的腋下空虚,臂与身体的动作失去平衡,不能正确完成挥杆动作。
(2) 躯干的姿势
瞄球时,上体应该保持背部伸直,略微前倾。前倾程度随球杆的大小而不同,杆越长则前倾度越小,反之则大。
腰部要尽量保持正直,这样有利于保持下半身的安稳状态。特别注意的是,躯干在瞄球的姿势中,最忌讳的就是含胸驼背,这样不利于腰部动作的完成,从而形成仅仅依靠上肢打球的错误动作。
(3) 肩部的姿势
两肩放松,右肩略下沉,稍低于左肩,两肩的连线基本与球的飞行方向平行。
(4) 臀部的姿势
臀部略向后突出,如同在高椅子上似坐非坐。
(5) 两膝的姿势
两膝稍弯曲,其弯曲程度与上体的前倾程度相适应,亦随球杆的长短而变化,两膝微微自然内扣,当然是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完成,这样可以保证挥杆时身体转动轴的稳定,防止身体左右晃动,这是保证身体顺利得完成回旋动作的必备条件。
(6) 体重的分配
体重均匀得分配于左右两脚是瞄球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两膝的内扣,体重当然分布于足的内侧,拇指跟部和前脚掌内侧压紧。重心位于两足掌心连线上的中心部位。这样能保证球员身体的安稳,有利于身体以脊椎为轴进行扭转。
(7) 两脚的姿势及足的位置关系
通常是球的位置在左足足跟的前方。在对球站位时,两足并立跨于球的飞行方向处置的线上,然后左足尖稍向左开放,右足向右横移相应的距离,才算完成了对球站位。
4. 完成瞄球姿势的练习步骤:
(1) 使球员身体放松,精神集中,进行一两次深呼吸,然后按要求握杆;
(2) 根据所使用的球杆,确定球与足的距离,轻轻踏脚调整站姿,保持两脚的安定;
(3) 两肘弯曲,将球杆举至体前,两手向右回旋,检查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握杆,再向左回旋,检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握杆;
(4) 将两臂下放伸出,使杆头位于球的正后方,杆面正对球的飞行方向,杆头底部轻轻触地;
(5) 两臂弯曲并稍稍内扣,上体微微前倾,头颈部保持正直、放松,目直视球;
(6) 轻轻晃动杆头(Waggle)。为了使挥杆动作更加流畅,在开始挥杆之前轻轻左右摆动一下杆头,有利于松弛全身肌肉的紧张,集中精力,这也是心理上的需要。
其做法是:从瞄球基本姿势开始,两肘微微弯曲,使杆头抬起距离地方2~3厘米,把杆头向球的后面挥杆方向上引大约30°左右,然后使杆头向球做冲击动作及小的顺势动作。实际上是挥杆之前击球准备的一部分,要求做得轻缓、自然而有节奏。
二、挥杆技术与导学
挥杆动作内容包括杆后摆或后摆杆――上挥杆――挥杆顶点――下挥杆――冲击球――顺势动作――结束动作等几个技术环节组成。
专家们认为,高尔夫球的挥杆技术是沿纵轴的旋转运动,身体不能向右或向左作横向移动,也不得向前或向后作俯仰动作。所谓纵轴是从头部通过身体中心的假想轴,以两臂、两手挥动球杆围绕此轴运动,肩部也做必要的充分回旋,好似在圆筒中转动肩部、腰部和下肢,从后摆杆开始,到最后完成结束哦,都以这个轴为中心转动。
根据挥杆动作和挥杆顶点所处的身体姿势的不同,挥杆可分为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挥式(Upright Swiing)。其特点是挥杆顶点高、幅度大、挥杆面更加接近于直立。这种挥杆试用于身材高大的人,可以充分利用身高力大的优势,以大幅度的挥杆动作强有力地冲击球,从而使球飞得更远。
第二种是平挥式(Flat Swing)。这种挥杆适合于身体矮胖,不便于转动的人。其特点是挥杆顶点低、幅度小、挥杆面倾斜度大。上挥杆时杆头向目标方向的反方向运动至右脚的正前方以后,不是使左臂向左向上大幅度挥,而是使左臂贴近身体,较早地向右后上挥,到达挥杆顶点后,两手的位置与右肩平齐,在右肩的外侧处。而在下挥杆时,因为身体转动不便,不十分强调身体的充分扭转,但对两臂的挥动要求较高。
(一) 后摆杆(Taka Back)
后摆杆的概念
后摆杆是上挥杆的起始部分是,是指将杆头从击球准备时的状态开始向球的后上方摆动的动作,从开始启动到进入屈腕动作为止
后摆杆的技术规格
后摆杆起动后,使左臂与球杆成为一个整体,不要屈腕屈肘,保持两臂与肩构成的三角形,左肩、左臂和左手与球杆成一体,以左肩依次带动臂、手、球杆,将球杆杆头慢慢向球的飞行方向正后方引摆30mm左右。在此时一定要保持杆面始终正对球的飞行方向。具体说,从杆头启动到杆头向后方摆动至右足尖前方,两臂与球杆仍然保持击球准备时的状态,杆头的底面几乎贴着地面水平的向后运动。
后摆杆的关键是慢而直。所谓慢就是指杆头的向后运动要缓慢,这样有利于整个上挥杆的节奏;所谓直就是指球杆的杆头要直线向后摆动,而且杆面保持正对球。请注意,在两手到达右膝的前上方处之前,这也是检查后摆动作是否正确的简便方法之一。
(二) 上挥杆(Back Swing)
上挥杆的概念
在学习了后摆杆后,就不难理解上挥杆,因为从挥杆动作的整体来看,后摆和上挥杆之间并没有区间界限,也没有任何停顿,后摆杆是上挥杆的起始,上挥杆是后摆杆的延续,甚至可以说后摆杆就是上挥杆的一个技术环节。
2. 上挥杆的技术规格
继后摆杆之后,继续保持肩与两臂过程的三角形,以杆头带动两臂以左肩向右转动,在两手到达右腰部高度时,左臂如同向右上方伸出一样继续上举。在上体和髋的转动作用下,左腿向内旋扭,左膝内扣,大腿内侧肌肉被拉紧。右腿在扭转力的作用下,仍然保持内扣,维持两膝间的距离,以阻抗右腿也被迫向右扭转的趋势,所以右腿如同弹簧般被充分扭转压紧。右足内侧承担大部分体重,其余部分由左足前脚掌内侧承担。
在上挥杆过程中,左臂要一直保持击球准备时的状态。肘部不要弯曲,手腕要伸直。如果肘部屈曲,就会使挥杆的幅度变小,这样很可能导致左肩转动不足,使击球的冲击力减小;手腕若不伸直,会影响挥杆的轨迹,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失误球。屈肘屈腕是一般初学者最容易出现的错误,需要特别注意。
3. 上挥杆的练习步骤
这一节主要讲挥杆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动作、要点的练习,选择四个重要技术环节进行导学同时通过练习说明怎样从一个动作环节过渡到另一个动作环节。大家可模仿这些技术环节,再按正确的练习方式连接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一定能塑造自己完美的挥杆技术。
练习步骤一 瞄球
在上一节已讲过站姿与瞄球,但这一技术环节太重要了,所以还是有必要重复一次。
要点1站好姿势后,膝盖位于脚掌上方,肩膀最前端与脚尖在一条垂直线上
要点2双脚平均用力,重心通过两脚掌的连线。
要点3双脚、双膝、双肩、双眼与目标线平行。
要点4各部位要放松,但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张力。
与球杆平行通过身体的直线,是初始挥杆面,是挥杆过程中很重要的参考线。
练习步骤二 起杆
假设球位于时钟6点处,球员将杆头摆到8点位置为起杆。在此位置手腕角度与瞄球时相同,臀部保持不动,握把末端指向肚脐。
从瞄球到此位置,肩、手臂、手、球杆一起移动,双臂与双肩形成三角形保持不变。
不可转动手腕,或因身体重心右移导致杆头沿目标线后移。
练习步骤三 继续挥杆
球员将球杆挥到9点位置,杆身与地面平行并与目标线平行,此时,手腕微屈右手肘弯曲,在肩膀的带动下臀部转动较小。
要点1握把末端沿垂线通过右脚尖外侧;
要点2杆身位于两脚尖的连线的正上方,并与地面平行杆身位于初始平面内;
要点3杆头指向天空。
练习步骤四 挥杆中的手腕动作
左手臂与地面平行,手腕完全弯曲,握把末端指向目标线和延长线。此位置非常重要,如果正确无误上杆就会很容易。从位置三到位置四,挥杆平面变陡,手臂和肩的动作带动身体旋转。
要点1肩膀转动约75°;
要点2手腕完全弯曲;
要点3杆身的平面比瞄球时的初始平面更陡;
要点4杆面与左前臂平行。
防止错误产生:其一,身体旋转与手臂动作要一致;其二,右臂不宜离开身体太远;其三,平面不宜太平或太陡。
(三) 挥杆顶点 (TOP OF SWING)
挥杆顶点的概念
实际上挥杆动作很快,上挥杆和下挥杆两个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间隔,它们的转换是在瞬间完成的,通常就把两者转换的瞬间定为挥杆顶点。
2. 挥杆顶点技术规格
一般而言,在上挥杆要完成时,左手的手腕保持正直、向拇指方向屈曲,拇指根部处形成褶皱,拇指的指腹顶住球杆握柄,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球杆。左手手背朝向前上方,手背与前臂面在同一平面上,手腕不向掌侧或背侧的屈曲。左肘内侧稍朝上,右肘微向内扭,左右两腕均轻轻夹住。左肩内转90°,位于下颚处,指向球的右侧。腰部向右扭转,右膝保持稍向内扣,左膝向右膝靠近,左踵略提起,体重主要由右足内侧支撑,完成挥杆顶点。
3. 挥杆顶点练习要点
挥杆顶点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它的正确与否决定了球员下杆的质量,最后影响击球。
要点1双腿。身体重量移到右脚内侧,左脚不要离开地面,保持右腿角度与瞄球时间相同。
要点2臀部和肩膀。此时臀部转动约45°,肩膀完全转动(约90°),背部正对目标。整个身体像上紧的发条或像拉满的弓,背部肌肉绷得很紧。
要点3双臂。左臂伸直跨过胸前,右手肘贴近体侧,右前臂与脊椎轴平行。
要点4双手。右手位于球杆下方,左腕背面保持平直。左臂与球杆的角度大约是直角。
要点5球杆位于右肩末端正上方,对长杆而言,杆身应与地面水平并与目标线平行。杆面与左臂平行。
练习注意事项:
(1) 右手肘弯曲不得小于90°,以防挥杆半径变小;
(2) 左手臂不宜离开胸部太远,左手肘亦不宜抬得太高,防止挥杆平面过陡;
(3) 左手腕背不得向后弯曲,杆头亦不得指向天空,左手腕背也不得向前弯曲,杆面不宜开放。
(四) 下挥杆(Down Swing)
下挥杆的概念
简单的概括为下挥杆是因上挥杆而向右回旋的身体的扭紧向左还原的动作环节。上挥杆的激动顺序为杆头、臂、肩、腰、膝,而下挥杆时则恰好相反,其发动顺序是从下半身开始启动,使腰、肩、臂超越杆,最后才使杆进入下挥杆运动。
下挥杆技术规格
(1) 左臂伸长下垂,如弯曲会影响杆面,如以手腕先动则失去下挥杆动作的协调性,伸长左臂,以瞄准姿势靠向击球方向,使球杆下垂;
(2) 握杆时偏向身体下侧,这样一来才不会产生屈腕挥杆的动作;
(3) 用力收左腰,用身体正面击球;
(4) 右肋收缩自然下垂。右肋放松会妨碍身体的动作,无法得到固定的弧形,因而造成杆头由外侧面接触球。
下挥杆的技术分析
从上挥杆结束瞬间提起着地的右足跟动作开始,左膝固定位,左腿用力支撑,构成一堵能够住强度大的冲击力的墙,将下肢被迫扭紧作好积极用力使力量向上体转移的准备。腰部扭转复原到击球准备时的状态。左肩在下肢和腰部的作用下,自然向左转动,带动在上挥杆时被拉伸的左臂向下拉引球杆,此时杆头仍然被留在上面,等待下挥冲击球瞬间的到来,身体重量同时向左侧移动,两手拉引球杆至腰部的高度,腰部如同墙壁顶住身体的重量,保持身体的安稳。
对初学者而言,往往在下挥杆时不是以下半身的还原动作开始启动,而是过于快速强力击球,使右臂过早积极用力,造成球杆过早下落,使两臂肌肉过分紧张,增大了力臂,结果减小了击球时的冲击力,这就叫欲速则不达。不仅如此,还破坏了挥杆节奏和球的飞行远度,失误球的出现
在下挥杆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持身体的左半身领先,为此,先应由左下肢启动,并固定支撑,然后右半身在左半身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转动。一定要注意,不要在开始下挥杆时,就过早主动地使用右臂。
在下挥杆的过程中,身体重心要逐渐移到左腿内侧,这有利于左侧支撑,防止过分地消耗力量。
下挥杆练习要点
从下挥至完成击球实际上是为上杆到下杆方向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动作要点,也是最容易出错误的环节。
要点1下杆必须从臀部开始,臀部首先向左移动,头部保持原位。此时左臀、左肩和左臂保持绷紧。
要点2臀部主动往回转,手臂和手保持被动,手腕角度与上杆顶点相同。右肘角度不变。
要点3臀部左移使右肩下降。右手肘向下和向内拉,双臂向下降。以使下杆平面降低,便于将球杆自目标线内侧下杆击球。
要点4继续降低挥杆平面,此时的球杆面应在初始球杆面上方并与之平行。握把末端指向目标线在球后方的延长线。
三、冲击球与击球后的收杆
(一) 冲击球(DOWN SWING)
冲击球的概念
做下挥动作时,身体恢复至瞄球姿势,而杆头则被握杆力量拉向下方。握杆动作一旦顺势到达腰部附近,便进入击球范围,此时伸展手腕,杆头以最大的速度击球,头部偏到右肩部位,左腕和杆柄成一直线,肩部和握杆成三角形。
冲击球的技术分析
冲击球动作实际上是下挥杆动作环节的一部分。在两肩转动到与球的飞行线基本平行的瞬间,左手拉引球杆至腰部的高度,此时下挥杆时积蓄的力量集中于手腕向拇指侧的屈曲上,在这般强大的凝聚力及下挥杆的惯性力的作用下,两臂继续向击球准备时的状态做还原动作,杆头则以极快的速度开始下落。下好在两臂位置到达挥杆轨迹的最低点――球的位置,飞快地将球击出,在下挥杆过程中逐渐朝向前方的左手手背在冲击球的瞬间朝向目标方向,然后在下一瞬间随着两肩的转动向左后方向转换,而右手背侧由击球时朝向目标反向转为朝向右前上方,身体重量集中于左腿,头部保持固定不动,眼睛注视球的位置。
冲击球动作是上挥杆、下挥杆动作的最终目的,因此冲击球效果的好坏是由击球以前的一系列工作所决定的。
形象地讲,整个挥杆动作实际上是一个由全身完成的鞭打动作。在挥鞭时,是将身体的力量由手臂通过鞭打最终把动量传递给鞭梢。在击球过程中也是如此,全身的运动从下肢、腰、肩、臀循序进行,动量越聚越大,最终传递给杆头。杆头在击球瞬间的运动速度最快,冲量最大。而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在任何一个时间阶段出现错误都会在击球效果上体现出来。所以,在出现失误球时,不要总是单纯考虑冲击球瞬间的问题,这样只能使人更加困惑,百思不得其解。必须要追根寻源,寻找根本原因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很快进步。
冲击球练习要点
球杆打击面与球接触的时间不超过千分之一秒,在球飞离杆面的瞬间,球的飞行轨迹已经确定了,除了风的作用因素外,球员再无法改变和控制它。怎样在击球的瞬间控制得精确无比呢?具体得讲就是怎样才能耐使杆头准确无误地还原到瞄球的起始位置上呢?当然要靠勤学苦练出来的熟练准确、自然流畅、动作正确、节奏完整、全身协调用力的下杆动作,这样的球员当然会击出漂亮的球来!绝对不可能一开始就能达到如此的境地,因此任何球员急躁不得,指导员和教师也急躁不得。
要点1球员下杆到击球位置球杆速度达到最快,杆头的打击力达到最大。
要点2左手臂与球杆成一条直线,手的位置在杆头前面,左手腕背平直;右手臂和右手腕略弯曲,集合与瞄球时相同,以便保持杆面朝向正确。
要点3脊椎角度与瞄球时想吻合,头的位置在球后方;双肩比瞄球时略微开放;臀部开放约45°。
要点4左腿有一点弯,但仍保持牢固的左侧支撑,有产生抗力感;右膝弯曲向内靠,但不得超越双脚尖的连线,右腿跟由于身体转动被迫抬起。
练习中要防止以下:情况:
(1) 脊椎角度与瞄球时不一致,头部上下起伏;
(2) 下肢向左移动太多,导致头部落在后方太远;
(3) 因过早释放杆头导致左手腕弯曲,杆头越过双手,造成杆面左关。
要注意的是从(3)和(4)不难看出,杆头越过双手或杆头落后双手均将产生错误,可见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住杆头的正确方位。
(二) 顺势动作(FOLLOW THROUGH)
顺势动作的概念
顺势动作是整个挥杆技术动作中的一个技术环节,是冲击球的延续,有是结束动作的开始,具体而言,是冲击球动作结束后的自生的惯性运动。
顺势动作的技术分析
冲击球动作结束后,体重由左腿支撑,左腿内侧合理紧张,固定左膝使之不向左产生不必要的移动。左踵提起,右膝向左膝靠拢,在右腿的推动下,腰部继续向左转动。身体绕纵轴转动,右臂取代左臂占据主导地位,在杆头的惯性作用下,右臂伸直,牵引右肩向下颌下方运动。左手紧握球杆,左腋夹住,左上臂前面向上方转动,保持两臂与肩形成的三角形,左手手背朝向左后方,杆头向目标方向大幅度挥出。两手到达腰部位置,头部保持冲击球时的瞄球状态,两眼仍然注视击球前,球的位置。
最重要的是顺势动作看成是冲击球的延续,不能认为已击完球就完事了。实践证明,在打球时不用看其球的飞行方向,只要看球员击球后的顺势动作就可以判断出击球效果的好坏。专家们认为,正确的冲击球动作包括正确的上挥杆、下挥杆和顺势动作,还有专家认为,不管上挥杆、下挥杆乃至击球动作的最后部分,它也能影响球的飞行路线。因为进入顺势动作后,首要任务是要注意继续保持挥杆过程中身体转动轴的固定(即加强左侧支持),使击球瞬间的顺势动作给球传递控制方向的准确动力。如果左侧支撑不牢,就必然导致左膝向左游移,影响有力击球和顺势动作,甚至结束动作亦不能正确地完成。另外要注意的是,进入顺势动作以后,右臂伸直,在向目标方向低而长地送出的杆头牵引作用下,带动右肩向左移动。特别要注意的是头部仍然要驳斥击球准备时的状态,固定不动,两眼注视击球前球所在位置。
顺势动作练习要点
要点1身体沿纵轴旋转,非向左移动,身体重心向脚跟转移,左腿伸直支撑内少年体大部分重量,身体几乎正对目标方向。右腿和右脚有向左侧拉动的感觉,此时有意给一定的抗力。
要点2右手臂伸直,左肘向内弯曲。球杆与初始挥杆面平行并在其上方。
(三) 结束动作(Finish)
技术动作的概念
结束动作并不是有意做作出来的,而是正确、流畅而有节奏地挥杆的自然结果,只不过是最后的一个技术环节。它是顺势动作的最后部分:相对于挥杆完整技术而言,它是一个技术环节;相对于顺势动作的完整技术而言,又是一个技术细节。
结束动作的技术分析
在顺势动作中,两手到达腰部高度后,右臂继续带动右肩向下颌下方转动,杆头向后上方运动,右臂保持伸直,左手背朝向前上方,左腋上夹住,左上臂基本面向上方。左臂在肘部随着右臂的向上运动而向上弯曲;腰和肩沿纵轴向坐转动,身体重量全部由左脚承担;左膝保持固定,左足支撑体重部位,由足内侧向足跟部外侧转移;当右臂到达右肩平直高度时,头部才随着转动轴转向目标方向,两眼注视飞行中的球。此时杆头已运动到结束动作的最高点,并继续向纵轴左方运动;右臂在杆头的牵引下向左前上方摆动,同时带动右肩向前,身体完全转向面对目标方向。左臂弯曲,基本相成三个直角,即上臂与前臂在肘部成直角,上臂与肩在兼部成直角,上臂与躯干在腋部支撑。右臂稍自然弯曲,将球杆斜背在身体后面,头正对目标方向,两眼注视球飞行下落。
在结束动作时,体重应完全由左腿支撑,如果结束动作完成后,体重仍然留在右足,就容易出现高腾球或旋向右方的球。结束动作完成后,身体应正对目标方向,如果腰部未完全正对前方而处于偏向右方的状态时,说明身体回转不足,易出现旋向左方的球。左臂在弯曲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腋部不要张开,不要使结束动作后的两手位置超过左肩而过于向外。
结束动作的大小也因人而异,一般身体粗胖的球员受柔韧性和灵活性的影响,动作幅度较小;而身体较瘦的球员则结束动作的幅度较大。
有专家认为,在挥杆击球过程中应以左臂为主导;但也有专家说,在挥杆过程中注意体会右手总在左手上面的感觉,这样有利于有效地利用右手,右手在击球时具有重要作用。
四、球杆的选择和应用
前面已经讲述了基本挥杆技术,但是在打球的实战中,为什么规则要规定,每个球员在打球时可以携带不超过14支的球杆呢?这是因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使用不同的球杆。每号球杆的长度、杆面倾角、重量和质量的不同,打出的弹道轨迹和距离是不一样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所以使用怎样的杆型、挥杆动作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这是球员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的。
(一) 木杆(Woods)
1号木杆(Driver)
球员为了获得远的飞行距离,通常在发球区时选择1号木杆。这是因为在发球区上的第一杆打得越远,球相应距离球洞越近。第二杆或第三杆就可能使用较短的球杆,相对将球打得靠近球洞的概率增大。因此1号木杆是对提高成绩有重要作用的球杆,而且也是最有魅力的球杆。
因为1号木杆的特点是打得远,强调的是距离,在比赛中球员在发球区发球时,总有这样一些想法:“这一洞要打出好成绩”、“和对手比比看谁打得远”,因此使用1号木杆时试图猛力击球的现象很多,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常常因此而破坏了挥杆节奏。实际上,球的飞行远度并不只是与挥杆所用力量的大小成正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击球瞬间球杆杆头对球的冲击速度。冲击球时杆头的运动速度越快,对球的冲量越大,则球飞得越远。问题在于,要增强杆头冲击球的速度主要靠什么呢?主要依靠大而圆的挥杆轨迹和流畅协调的挥杆节奏,为此下肢和上体要充分超越球杆是关键所在。盲目地使用强力挥杆,这样不仅会使挥杆轨迹缩小、动作僵硬变形、节奏失调,而且球也打不远,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球。所以握1号木杆击球的球员,首先应想到的是“放松”,“注意有节奏地使身体和下肢超越球杆”。
1号木杆在所有的球杆中长度最长,挥杆幅度最大,使用的站姿宽于使用其他球杆的站姿(稍宽于肩)。
在后摆杆时,要保持两臂和肩构成的三角形,并保持左臂和球杆的一体化,在两手位置到达腰部之前,不要使用手腕。在两手到达腰部该继续上挥时左腕才开始向拇指方向屈曲,随着摆臂、转肩、转体,将球杆挥至顶点。
球道木杆(Fairway Woods)
球道木杆是指2号木杆(Brassle)、3号木杆(Spoon)、4号木杆(Baffy)和5号木杆(Cleek)。球道木杆的特点是既要打得远,又要打得准,主要在球道上使用的专杆而得名。在草较长的长草区或球道沙坑中,球的位置状态较好时亦可以使用它。
球道木杆与1号木杆的区别在于,1号木杆在发球区使用,允许有球座把球架起来,而球道木杆则一般是用来击打地面或沙上的球;由于球的位置状态的限制,打球的难度可以说比1号木杆困难,因此易于出现错误球。因为球杆长度和杆面倾角的关系,往往产生球不易上升的感觉,一般球员总是带着打上升球的想法,故出现身体向左上方耸的动作,反而造成杆头击打在球的上方,形成地滚球。球的飞行线的高度是由球杆杆面的倾角决定的,只要在击球过程中以身体纵轴为中心,正确地转动身体,没有多余的上下起伏或耸肩的动作,球道木杆杆面倾角大于1号木杆,自然地就能打出弹道高于1号木杆的球来。
再一个与1号木杆的区别是,在使用球道木杆时,其站姿比使用1号木杆时要窄一些,如果球的位置不便,仍然位于左足踵内侧线上,但右足较1号木杆稍向左足方向移动。
在上挥杆时要十分注意节奏,挥杆顶点时球杆的位置与1号木杆略有不同,使用1号木杆时挥杆顶点的球杆基本与地面平行,可以认为杆头是指向钟表三点的位置,而使用球道木杆时,球杆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基本上是指向两点的位置。
在下挥杆时也要注意保持流畅的节奏,不要用球杆头从上往下砸击球,而要以扫击球的感觉,使杆头从球的位置快速扫过,使杆头的底面几乎贴着地面向球的飞行方向低而长得滑行,这样就能打出理想的好球来。换句话说,使用球道木杆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用杆头去捕捉球似的,而不是向下砸球或向上捞球。
(二) 铁杆(Irons)
1. 长铁杆(Long Irons)
长铁杆包括1号铁杆、2号铁杆和3号铁杆。其中1号铁杆因为杆面倾角太小,难以掌握,所以不常用。使用长铁杆时,较使用球道木杆要求更高一些,因为它既要求飞行距离,更要求飞行的准确性。加上其杆身长、杆面倾角小和杆头轻而小的特点,并非有力就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所以即使很多职业选手也都认为它们最难使用的球杆。
通常在使用长铁杆时,都认为这种球杆杆面倾角小,杆身又长,因此一握住球杆就想猛力挥杆,将球击得远远的。结果这样打出去的球不是向左就是向右,越用力击球就越糟糕,挥杆节奏失调,挥杆轨迹不理想,根本谈不上有好球。所以,顺其自然地用力,保持流畅的节奏,是正确使用长铁杆的关键之一。
在站姿方面,体重要均匀地分布在两腿上,这样可以防止向下砸击球的错误,保持自然流畅的挥杆技术。
后摆杆时,左肩、左臂和球杆构成一体,杆头最初向后运动20~30厘米左右时尤其要缓慢,然后再尽量加大挥杆幅度,左肩转到下颌处,进入挥杆顶点,此时球杆大约指向一点的位置。
下挥杆以左足踵落地开始启动,要注意左半身领先,不要因过于想用力而使上体动作过快、过早地用臂带动球杆向下砸球。
顺势动作和结束动作幅度要大,且干净利落,和使用木杆一样,杆头沿地面低而长地向飞行方向扫出,头与杆头配合协调。
2. 中铁杆(Middle Irone)
中铁杆包括4号、5号、6号球杆。
正如前面所述,随着球杆的缩短,站位的宽度也相应变窄。球的位置也逐渐靠近身体,使用中铁杆时较1号木杆的站位右足约向右横移一个半脚掌。
实际情况无论使用哪一种铁杆,都可以被称为是“控制击球”,即不仅是为了将球打远,更重要的是将球打到球洞区或瞄准的区域,而其中中铁杆又是铁杆中使用最频繁的球杆,所以能否很好地应用中铁杆会直接影响打球的成绩。
在使用中铁杆的时候,没有必要为求得距离而牺牲准确度,不需要做过大幅度的上挥杆,一般以挥杆顶点时杆头指向1点的位置为好。挥杆节奏自然流畅,用力只需80%,如果用全力挥杆击球,就可能改变挥杆的正确轨迹和杆面的方向,造成严重的失误。
瞄球要从球的正后上方看球,如果像使用1号木杆时那样,稍从右后上方向下斜视的话,就容易是体重落到右足,使挥杆节奏受到影响。
使用中铁杆时,为避免全力击球,可留有余地选择球杆。
短铁杆(Shot Irone)
短铁杆包括7、8、9号铁杆。
使用短铁杆时对球的飞行方向和距离的准确性要求要高。
使用短铁杆的另一个特点是,距离较近,挥杆动作较小。一般采用较为开放的站姿,即右足略在左足的前方,约70%的体重由左腿承担。因为在挥杆过程中身体的回转动作较小,体重的移动也不像使用长铁杆时那样明显,所以这种体重分配方法有助于保持身体在挥杆击球时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打出高弹道的球来。
使用短铁杆的上挥杆和其他挥杆大致相同。开始后摆杆时保持两肩、两臂构成的三角形,使杆头向飞行方向的正后方引出20~30厘米,然后上举。下挥杆时左半身领先,动作紧凑协调,结束动作后的两手位置要与挥杆顶点时的位置相对称。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调整好身体与球之间的距离,尤其不要使球距身体太远,以免两腋部空虚,导致不稳定挥杆动动作;使用短铁杆时主要强调方向和距离的准确性,不强调过大的用力,因此无需过多地使用身体,而是以臂的一体挥杆为主体,在身体沿纵轴旋转的辅助作用下,将球击出。
因为短铁杆对准确性要求很高,所以对动作的精细度要求也特别高,只有反复多次练习,经常体会,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和技术的动力定型,才能运用自如。
特殊短铁杆(Wedges)
特殊短铁杆包括劈擎杆(Pitching Wedge)和沙坑用杆(Sand Wedge),也有时分别将其标为10号和11号铁杆。
劈擎杆主要用于球洞区周围,在地形条件复杂或球与球洞之间有沙坑、水障碍或树木等障碍时,将球高高打起,使球能够越过障碍落到球洞区上。也常常用来打八、九十米以内的近距离高弹道球。
沙坑用杆主要用来大球洞区附近的沙坑内的球,也用来将深掩在长草区中的球打上球洞区,或将位置较球洞区很低的球打上球洞区。
(三) 推杆(Putter)
推杆的概念与作用
推杆,是在球洞区(果岭)上使用的特殊球杆。
球被打上球洞区(果岭)后,要用推杆将其推击入洞。也可以说推杆是最终履行击球入洞的球杆。
在打高尔夫球时,用1号木杆将球击出250M算一杆,用推杆哪怕是推击距离球洞只有3厘米的球入洞也算一杆,在18洞的标准杆数中,推击杆数基本上占二分之一。职业高尔夫球界流传一句古老的苏格兰谚语:“1号木杆给人看,推杆好了能挣钱。”由此可见,推杆使用的好坏对总成绩有很大影响,所以,提高使用推杆的技术水平,尽量减少推杆次数,是提高成绩的捷径和保证。
2. 推杆的种类
推杆的种类有多种,常见的有T型、L型、镰刀型和鹅颈型等。
T型推杆因为杆身与杆头的中部相接,较易决定方向。
L型推杆与铁杆的形状相似,易于掌握,但是杆面容易出现开放或封闭的错误。
镰刀型推杆杆头较重,球易于滚动。
除上述种类外,还有很多经过特殊加工的推杆,但是不论什么形状、结构的推击杆,只要长度、重量等与自己的身材、推杆方法、打球的习惯等相适应,使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否则,再昂贵的杆也是无用的。
推杆不同于其他球杆,击球方法和动作与使用其他球杆相比,有很大区别,且又因人而异,故有“推杆无定式”的说法,也就是说使用推击杆不必千“人”一律。握杆、站位、击球可以随各人所好,采用不同的方式。但还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可循的。
推杆握杆种类
(1) 反叠塔式握法(Reverse Over Lapping Grip)
这种握法是左手的食指搭在右手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或伸直斜搭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上,这种握法使用最广泛。
(2) 叠塔式握法(Over Lapping Grip)
与普通球杆叠塔式握法一样,用左手握住握把的后端,右手掌包住左手拇指,右手小指叠搭于左手食指与中指之间。该法能保证两手有力地握紧球杆,能借右手的感觉推球。
(3)自然式(National Grip)
即棒球式握法。
(4) 反手式握法(Crosshand Grip)
与自然式握法相同,只是两手的位置正好相反,即将球杆当至胸前时,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使用这种握法有助于防止左腕弯曲。应用反手式握法击球时,左臂和左腕基本固定,主要依靠右臂的伸推动作完成。
使用推杆时的站姿因人而异,通常站位时两足基本保持与推击线即方向线平行,站姿宽度以推击球时身体不左右晃动,能够保持身体平衡、舒适为宜,一般要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体重均匀分布在两腿上。在球洞区由于边面起伏和草的朝向的缘故,球洞的所在方向未必就是击球反,或者说推球路线。所以务必要注意两脚应该与推击线平行,而不是一定要和球与球洞的连线平行。
球与身体所处位置的关系
通常认为,球的位置应该在左脚踵正前方线与推击线的交叉点上,在击球准备中,恰恰位于左眼的正前下方。
取好站位后,两手握好杆,两膝稍弯曲,上体自然前倾,背部自然弓起(高个而言),头位于球的上方(高个而言),球在左腿正下方,两眼连线与推击线平行,两肩放松,两肘自然弯曲贴近两侧肋部。两前臂与推击杆构成一体,从侧面看形成一条直线。将推击杆的杆头放置在取的后方,杆头正对准球,杆头底面稍往上提以离开地面为宜。
推击球(Putting Stroke)
推击球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叫叩击式,是用手腕驱动推杆将球敲击出去。
另一种叫拨击式。其方法是手腕保持固定,以两臂的钟摆式运动将球敲出去。
推击球的练习步骤
步骤一 根据球洞区表面状况和球与球洞之间的距离,确定推击线的方向和推击力量大小
(1) 由于球洞区表面的起伏、草的长度和朝向性的不同,决定推击线的方向和推击用力的大小,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性工作。首先球员先用目测或步测一下球与球洞之间的距离,然后咱在球的正后方或球洞的正后方仔细观察球与球洞之间、球洞区表面的起伏情况和草的朝向性,最后决定用力的大小和推击线的方向。
(2) 从球的正后方看,如果球洞与球之间没有什么侧向的起伏,则推击线为正对球洞的直线。
(3) 如果球与球洞之间的表面呈向右侧倾斜,即左高右低的坡面,则推击线为偏指向球洞左侧的右旋线,以利用球洞区表面的自然坡度使取滚入洞中。
(4) 若球与球洞之间的表面为向左侧倾斜,即右高左低的坡面,则推击线为朝向球洞右侧的左旋线。
(5) 向左右偏移的幅度以坡面的倾斜度而定。如果球洞的位置高于球的位置,即上坡,而且草尖方向向着球,击球时用力应较大一些,反之则用力应较小一些。
把上述条件判明无误后,所有信息都输入人体的计算中心――大脑中,经过运算,首先决定出推击线的方向,并在推击线上距离30~50厘米处寻找一个点作为标记,然后进入站位,准备击球。
步骤二 头脑中带者向推击线而不是向球洞推击球的意识进入击球准备
(1) 推击线确定后,就引导学员采取站位准备击球。
(2) 与推击线平行站立,将推击杆柑头放置于球的签名,使杆面正对推击线,以此为基准确定左脚位置,然后以左脚为基准确定右脚位置。
(3) 站位做好以后,将推击杆杆头放置在球的后方,杆面对准推击线,全身采取击球准备姿势,两臂如同将推击杆吊起来一样,使杆头底面稍稍离开地面。
(4) 注意力高度集中,将“运算”出来的方向和用力的大小在头脑中再现,把杆头从球的后方挪开,在体前做两三次预摆,重新确认一下标记点,带着向标记点方向即推击球的意识准备击球。
步骤三 以完美的钟摆动作击球
(1) 开始后摆杆时,保持肩与臂构成的三角形结构,两手手腕固定,两手的手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2) 摆到最高点后,以同样的路线,同样的反向动作推击球,进入顺势动作。
(3) 在整个击球过程中,头部一直保持固定,眼睛看着球的所在位置,甚至球推出后仍然保持这种状态。英国一位著名的高尔夫球学者说过一句名言“用你的耳朵推击”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推击球以后不要用眼睛追着球走,而要用耳朵听球入洞的声音,即在击球过程中头部始终保持固定不动。
(4) 推击的力量以能够使球稍稍过球洞为好,因为只有击球力量稍大一些,球才有可能进洞。
推击球的注意事项
(1) 认真观察情况,确定推击路线。
(2) 选择好既安稳又平衡的站位。
(3) 球的位置要在左脚后跟正前方,左眼的正下方。
(4)头部保持固定,两眼不要过早跟踪球的去向。
(5) 用钟摆动作的幅度大小来控制、调节推击距离。
(6) 推击球后不要使推击杆突然停顿,顺势动作的最高点要和后摆杆最高点高度基本相同。
(7)推击球动作要和缓、悠长,将球向目标方向送出,且不要过于短促。
(8) 进行长距离推击时,以使球进入球洞周围1米范围内为第一目标。
(9) 短距离推击时的力量,以球能滚过球洞30厘米为最好。
要强调的是,各位初学者应特别注意到,推杆的应用看起来确实简单,也不如其他球杆打球时那么有趣,但是从打球成绩的整体来看,它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所有的球杆中,推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在总成绩中,推杆次数基本上要占总次数的一半左右,所以,每位初学的球员一定要认真地进行大量练习,千万不要轻视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屈肘和伸肘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