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2017复牌时间又在耍什么骗人招数?

  2月15日消息,在经历数年核电建设低谷期后,我国沿海核电在2015年逐步放开,但内陆核电仍是迟迟未动。近日随着《“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的发布,内陆核电“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海上核电写入规划,中国核电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有分析指出,核电产业的发展利好相关设备供应商,港股市场核电股今天爆发,截止收盘,上海电气大涨7.75%,报4.03港元;中广核电力涨6.55%,报2.44港元。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下次自动登录(公共场合慎用)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收藏成功!
您可在个人中心,查看
电&&&话:1368967****
查看完整号码
查看联系方式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联系我时说明在列表网看到,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哟!
温馨提示:
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上海华飞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骗子吗?会骗人吗?
真实可靠吗?(是真的吗?)在此求线助大家!++一起探讨、,我是开店的,这几年来存了一点钱,但是放在银行利息不多,想拿出来投资,在网上找到了这家理财公司,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毕竟这是几年辛苦攒下来的钱,怕被骗了,被忽悠了,您有在他们公司投资成功过吗?能不能投资?请了解过的网友或是也想投资的朋友加我一起帮忙探讨,谢谢!
(是真的吗?)在此求线助大家!++QQ+++一起探讨、,我是开店的,这几年来存了一点钱,但是放在银行利息不多,想拿出来投资,在网上找到了这家理财公司,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毕竟这是几年辛苦攒下来的钱,怕被骗了,被忽悠了,您有在他们公司投资成功过吗?能不能投资?请了解过的网友或是也想投资的朋友加我QQ一起帮忙探讨,谢谢!
据报道,中国人的结婚成本30年来翻了千倍。近一半新人结婚费用的20%至60%来源于父母支持。当年爷爷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只用了“半头猪”,而现在结婚却要了爹娘“半条命”!有网友感慨称:就算找到老婆,也娶不起啊!说多了都是泪,还是努力挣钱争取不啃老!
  现象:现在结婚远比父母时代铺张
  “如果现在结婚的花费是30万元,那么30年前就是300元钱。关键是现在,结婚30万元可能在西安这种城市连一套两室一厅的房款都交不清吧。”听到这个报道的市民铁鑫先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今年27岁的他,10月份马上就要结婚,他说,以自己为例,不算父母给自己买的房子和车子,到现在为止,婚宴30桌、婚庆跟妆、给女方买的首饰、婚鞋婚纱、结婚照、彩礼已经花了40万元了。而之前由家长为他购置的房子和车子,现在算下来也值60多万元了。他估算结婚最少要花费100万元左右了。记者算了一下,按100万元花费,的确比30年前要高出千倍。
  铁鑫认为,原来父母那个年代,大家普遍的工资一个月大概就是一百元左右,听父母说,两三个月的工资就可以结婚了。现在一个月工资以平均工资三四千元为例,结婚成本按100万元来算。“现在一年工资一个月算4000元,一年就是4.8万元,不吃不喝存够100万元,得要多少年呢?”铁鑫说道,“关键是现在结婚的内容、形式、要求比30年前多得多。过去多简单啊,有的人坐上公交车就去结婚了。现在不整个豪华车队那还叫结婚吗?远比父母时代铺张多了。”
  专家:如今结婚不啃老的人很少见
  在我国,绝大多数人结婚都离不开俗套,最基本的仪式和风俗都是会有的,虽说各地的风俗不同,但结婚成本越来越高这种情况,是肯定的。西安乐婚城周青莲经理向记者透露,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全国2011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到2013年上升到5000亿元。全省一年30万对新人领证、西安市10万对,婚礼消费产值达100亿元。
  周经理介绍,80后“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进入婚育年龄,给婚庆这个行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把这个庞大的待婚群体平均分配到10年当中陆续完婚,每年也将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婚庆上的花费也会增加,这是一定的。实际经验中,不算婚房和彩礼等消费,在西安,一对新人最低的结婚标准,也达到10万元了,最高则无上限。见过有花200万元搞婚庆的,还不算车子和房子。”现在婚庆从几万到几百万都可以私人定制,所以结婚成本越来越高很正常。周经理说道。
  市民:让结婚变得简单一些
  记者昨天也采访了几位已婚或准备结婚的80、90后,其中99%的人表示,自己结婚多多少少都花费了双方家长的钱,只有一位海归表示,自己结婚所有花费自己可以承受,父母所出的彩礼也是自己提前支付给父母的。而就啃老这一敏感话题,被采访者表示,都不想啃老,但是不啃老根本不现实。一位在设计院工作的胡先生说,让结婚回归简约、简单,不再那么铺张,费用自然就降下来了。
(是真的吗?)在此求线助大家!++QQ+++一起探讨、,我是开店的,这几年来存了一点钱,但是放在银行利息不多,想拿出来投资,在网上找到了这家理财公司,不知道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毕竟这是几年辛苦攒下来的钱,怕被骗了,被忽悠了,您有在他们公司投资成功过吗?能不能投资?请了解过的网友或是也想投资的朋友加我QQ一起帮忙探讨,谢谢!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栏目上看到的,谢谢!
上海华飞投资集团股份&&&
小贴士:上海华飞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骗子吗?会骗人吗?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来临之际,香港股交所(HKEE)成立。乔布斯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率先登陆香港股交所,成为首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来临之际,香港股交所(HKEE)成立。乔布斯国际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率先登陆香港股交所,成为首
上海华飞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骗子吗?会骗人吗? 相关广告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还没关注列表网?一大波金豆等你拿!上海电气新产业成局
|上海国资|2013|3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上海电气新产业成局
  对于新产业,已探索经年,其间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总体已俨然成局
  继2011年重塑技术体系,2012年锻造“管理年”之后,中国装备制造巨头上海电气2013年将相当精力放在了新产业培育上。
  1月11日,在上海电气一年一度召开的干部大会上,其董事长徐建国和副董事长黄迪南不约而同地将“新产业”放到了突出位置上。
  据徐建国讲话透露, 2012年,在新产业发展方面,上海电气已确定了9个领域12个项目,目前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已属成材阶段,已形成20亿元的产值规模;节能技术处理也已形成分别与三菱合资做工厂节能、与开利合资做空调节能、与施耐德合资做建筑节能的基本生产格局。而太阳能热发电、核电控制系统、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海水淡化则已进入育苗阶段,其中控制系统因为涉及安全,要和有成熟技术的跨国公司合作。钠硫电池刚走出实验室,尚处于种子阶段,产品还没做出来??”
  徐建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上海电气投入布局的这些新产业,都蕴藏着新的机遇,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迪南则强调,上海电气要把新产业培育作为转型发展、拓展新空间、增强新优势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集团的人才、政策、资金要进一步向新产业聚焦,并启动风险投资业务,建立推进机制。“机器人、空冷等新产业2013年要力争销售超过40亿元。可以实现产业化的新项目,要加快合资进程;处于种子期的项目,则要探索更好的运作模式;已看好的要加强可行性研究,做好方案比选。”
  据《上海国资》观察,对于新产业,上海电气已探索经年,其间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但总体已俨然成局。
  持久探索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上海电气具有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提供现代装备综合服务的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销售收入始终位居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位。其能源装备核心业务占据70%左右,主导产品有1000MW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1000MW级核电机组,以及重型装备、输配电、电梯、印刷机械、机床等。可以说,上海电气对新产业的探索一直十分重视,从未间断过。
  核电设备是上海电气最早着力的新产业。1981年国家批准建设的中国首台自主设计制造的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其下属上海第一机床厂由机床制造转型创新、研发制造的。如今,该厂已从多年生产一套堆内构件,发展到一年8-10套,产能提升了几十倍;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8000余万元,增至亿元,占据了上海电气新产业的“三分天下”。
  而更为可观的是,后来居上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其2012年销售规模占据了新产业将近三分之二的天下。1997年,因缘际会,上海电气得以与日本发那科合资成立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15年耕耘,目前这家公司在国内的销售收入已达20亿元,年售工业机器人4000台,稳居国内市场第一。
  进入本世纪,上海电气先后涉足光伏太阳能和风电等新能源行业。2002年11月,上海电气持股61.35%,与上海交大有限公司、上海正隆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涉足太阳能硅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光伏领域。2006年9月,又注册成立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正式进军风电产业,引进德国1.25兆瓦技术后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于第二年实现产业化,后又与另一家德国公司联合开发适合中国地区台风和低风速特点的2兆瓦机组,于2008年底进军海上风电,历时一年后自主研发成功3.6MW海上风电机组。
  加速布局
  在此前后,上海电气按照战略发展规划,全面加快布局新产业的步伐。经过积极、慎重的选择,将目光聚集于太阳能热发电、高压变频、海水淡化、节能技术(工厂节能、楼宇节能、空调节能)、化学储能、仪控系统、数字印刷领域,多方位探索新产业的发展路径。 其中,在节能技术领域,上海电气就与施耐德、三菱、开利分别组建了三家合资企业,且三家公司均于2011年“敲定”。
  日,上海电气与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签署《节能战略合作备忘录》,组建合资企业,建设示范基地。节能公司投资总额6800万元,上海电气持股51%,三菱电机持股49%,其核心业务为工厂节能,首个项目就是为上海重型机器厂进行节能示范改造,打造全国热加工领域的节能示范工厂。
  同年8月24日,上海电气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资合作备忘录,次年2月正式签约成立建筑节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占比55%、施耐德电气占比45%。该公司将主要业务定位于政府办公楼宇、大型超市卖场、医院学校、宾馆和大型商务办公楼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以及新建建筑的节能方案设计和相关工程业务的承包。集中探索合同能源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新经验,做建筑楼宇节能减排的推动者、领跑者。
  日,又与开利中国宣布合作成立屹创能源工程(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中国市场提供以空调节能为主的建筑系统节能服务和解决方案。
  进入2012年,上海电气在新产业领域更是动作频频。
  2月8日,与美国斯必克公司以55:45的股比组建的上海电气斯必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提供技术领先的空冷系统和汽水分离再热器等电站设备。据该公司副总经理丁祥介绍,根据新出台的“三北干旱缺水地区新上火电机组必须是大型空冷机组”的产业政策,十二五期间的空冷机组将占新增火电机组总额的40%以上。
  3月28日,上海电气挂牌成立了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公司。实际上,上海电气2008年就参与并研制成功国内首套日产1.25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新公司开张不久就成功中标河北国华沧东电厂黄骅三期日产2.5万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这是目前国内自主设计开发的单机产水量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此前,该公司已成功中标印尼公主港、粤电惠来电厂和越南永新二期3个膜法海水淡化项目。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焱介绍,“目前国内接连出台的海水淡化政策,使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对于上述这些新产业,上海电气目前已经形成了培育工作机制。黄迪南表示,集团成立了专门推进机构,实行按里程碑节点管理新业务的工作模式和推进机制。
  有进有退
  在新产业领域的大力布局,意味着上海电气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在此过程中,上海电气进行的是动态微调、有进有退的产业发展战略,聚焦优势资源重点投入,而不是遍地开花。在策略上,就有退出、合资、并购等多种路径。
  对光伏产业,上海电气选择了退出。2008年,上海电气确立未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时,就把新能源领域重点放在了风电与核电,光伏太阳能被明确排除在外。公司希望退出太阳能板块的业务,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营业务。当年12月29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将所持有的交大泰阳36%股权转让给江苏盐城东投,作价1.39亿元,并办理了产权交割手续。后因盐城东投未按合约支付第二期股权转让款9702万元,而致合同解除。2010年3月,上海电气再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不低于4900万元的价格出售交大泰阳14.72%的股权,仍以失败告终。直至当年12月20日,上海电气的努力才得以如愿。其所持有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公司61.35%股权,通过公开挂牌网络竞价后转让给江苏金太阳电力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价款为1.63亿元。当日,双方正式签订股权转让合同。自此,上海电气退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
  对轨道交通设备,上海电气则选择了与央企合资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原系上海电气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2月上海电气和共同签署了有关股权转让、增资及合资合同,中国北车取得上海轨发50%的股份。上海轨发亦藉此成为中国北车在南方的重要轨道交通装备基地,发展空间豁然增大。
  而上海电气从上海金泰的退出更值得一提。2011年5月,上海电气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其下属子公司持有的“上海金泰”公司51%股权售与柳工集团。受让完成后,柳工集团成为金泰公司大股东,持有51%股权,上海电气方面持有剩余49%的股权。
  始建于1921年的上海金泰是一家桩工机械及特殊地下施工设备生产商,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水文水井钻机行业的企业,目前其连续墙液压抓斗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2010年销售收入6亿元,净利润逾4000万元。
  单从业绩上看,金泰公司可能好于上海电气新培育的不少企业,但其何以愿意让出大股东的地位?
  这就涉及到上海电气一直秉持的产业结构优化理念。因为上海电气的原有业务一直颇为繁杂,其中有些具备核心竞争优势,有些则不是特别出色,甚至还有“亏损出血点”。对此,上海电气的解决方案是:有条件有能力做强做大的产业,推进战略发展;有发展潜能、但缺乏条件的,让其融入一流团队;不具备战略价值的,则调整整合。轨道交通和上海金泰就属于上述第二类企业,上海电气要为其寻个一流的好“婆家”。“希望柳工不要将上海金泰当成单纯的制造基地,而是当作公司走向国际化的功能性平台。”签约仪式当天,徐建国如此表示。
  对此,黄迪南在今年年初的干部大会上总结说:“(在新产业发展上)这一进一退,提高了集团的集中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两年退出的上柴、轨道交通、金泰、交大泰阳、白猫、英雄集团的销售收入原来大致占集团2011年销售额的7%,但培育起来的电站EPC、输配电EPC、核电、工业机器人、风电、燃气轮机等产业所实现的销售,已达到集团总销售额的28%。
  守住相关
  就产业经济学理论而言,新兴产业属于新兴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潜在形态,其经济效应、市场前景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风险颇大。因此,进退之间的产业选择,更需要决策者的智慧和远见卓识。从上海电气实践看,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守住相关”,或设备相关,或技术相关,或市场相关。
  进入海水淡化行业得益于“设备相关”。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反渗透膜法(膜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热法),前者占比较大,约有67%,后者约有27%。上海电气目前已基本具备这两种海水淡化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其中热法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一步的地位,其核心设备――蒸发器已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李焱告诉《上海国资》,上海电气之所以在热法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当初进入该行业时,已经考虑到热法设备与电站辅机厂原先的一些设备有相通之处,因此着力加大了技术研发的储备和投入。而膜法与原先的设备不匹配,只做了能量回收方面的简单尝试。“对于新行业,我们不能凭空进入,只有依托原有基础的创新发展,才是新产业有效的发展思路。”何况,海水淡化公司还可以利用上海电气两大平台,“一是强大的市场资源优势,便于拿到项目;二是电站工程成套平台,拓展水电联产”。李焱表示。
  进入空冷行业,则得益于市场相关。所谓空冷产品,是指为电站汽轮机排汽进行直接或间接冷却的设备,是电站重要的辅机之一。“从电站设备相关性角度出发进入这个产业,可有效提升电站设备配套能力,形成新的拓展空间和增长点。”丁祥表示。
  一项产业的催生与壮大,与该项产业市场收益密切相关。只有具备足够的市场需求,收益才可能发生,新的产业分工才能确立。这意味着新产业“成材”前,可能会经历十年甚至二十年“黎明前的黑暗”。
  上海电气的机器人产业和核电产业,都曾经历过这种痛苦。以核电为例,1989年上海电气一机床完成秦山核电站业务之后,有长达14年的时间几乎没有核电任务。一机床总工程师陈英民对《上海国资》回忆说,“员工多年只能发每月400元的基本工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大家最终选择了坚守,终于在2003年迎来了核电大发展的时代,从而形成了上海电气“突出优势”,占据了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100%的国内市场。
  踩准节点
  在中国,新产业兴起发展的市场空间,在很大程度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其培育过程中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浇水”,变得至关重要。上海电气的“秘诀”是追随政策节点。
  以核电产业为例。经历了多年无核电的等待之后,2003年中国将核电发展战略明确为“适度发展”,2006年又调整为“积极发展”。上海电气抓住这一政策先机,在2004年底,将其旗下的一机床核电板块和上海先锋电机厂核电、军工板块重组为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的核电产能短短两年中由多年生产一台机组一跃为年产4.5个机组。2006年又在临港开建扩能新厂房,2008年建成后每年的产能达到8-10个机组,生产能力跃居世界第一。“在核电强国中,美国历史上年产5套左右,法国也是5套左右,上海电气的产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陈英民表示。
  再如海水淡化产业。早在1996年,上海电气电站集团旗下的电站辅机厂,即已开始海水淡化产业调研。据李焱介绍,当时天津一台应用热法多级闪蒸(MSF)技术的海水淡化进口设备,因材料腐蚀需要改造,电站辅机厂投标虽未中标,但相关技术人员觉得,这种海水淡化设备与厂里设备有相通之处可以介入,但因当时市场需求薄弱,其主要进行技术储备。2006年,海水淡化设备在水资源匮乏的中东地区发展“井喷”,电站辅机厂看到了市场希望,随即成立了开发室,并参与合作开发了国华电力下属黄骅电厂国内首台国产万吨级海水淡化装置。这使得上海电气在热法低温多效蒸馏(MED)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形成了较完整的设计体系和技术团队。2008年,电站辅机厂专门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所,先后承接了28项科研课题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还参与了印尼公主港、广东惠来和越南永新3个万吨级膜法海水淡化项目的工程实施。目前,该公司已同时具备了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的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
  日,国家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万事俱备的上海电气得以借助东风,闪电般地成立了上海电气海水淡化工程技术公司。
  节能产业亦是如此。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10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产业明确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2011年一年之内,上海电气随即成立了3家节能公司。
  强强联合
  一个新产业的成长,市场空间、技术能力、人才团队是其必不可少的要素。
  纵观上海电气分别处于“成材期”、“育苗期”的各个新产业,其获得成功的要诀之一就是借力“强强联合”。
  多年来,上海电气善于吸纳诸多的国外投资者,合资合作之路一直走在前列。特别是新产业,合资对象多是“业内领头羊”,从而极大缩短了育苗期,“开业即繁华”。
  以空调节能为例。屹创能源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日成立, 2012年就开始盈利,位居上海电气新产业板块公司前列。其成立背景,与开利的长期合作有关,是25年来双方成立的第5家公司。
  据屹创能源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立新介绍,开利是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暖通空调及冷冻解决方案供应商,1987年双方曾成立了空调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通惠开利,后又成立了合众开利、一冷开利、豪申开利等,在中国出售了大量的商用空调,上海金茂大厦、、上海市大部份的地铁车站等都是其空调用户。由于之前出售的很多空调本身存在节能改造空间。“1987年最常用的30H系列产品,其COP值(能效比)为2左右;而现在最先进的23XRV系列产品的COP值是6―9,差距相当大”。在中国鼓励节能减排产业的大背景下,双方决定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主攻空调节能。“一栋建筑中,空调能耗占40%,抓住了这个项目,就抓住了大头。更重要的是,开利和上海电气对空调节能都不陌生。”钱立新表示。
  该公司延续了一家开利收购的曾为奥运会和世博会做过LEED认证、占据中国超过50%市场份额的环境咨询全资子公司(EMSI)的业务和人员,借助上海电气丰富的市场资源,业务拓展迅猛。“成立之初,即成为上海经信委支持项目。”
  空冷行业与斯必克的合作,亦是斯必克的技术能力、行业拓展基础与上海电气的市场资源、人才队伍等“强强联合”结出的“硕果”。
  斯必克在中国已有近10年耕耘。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即与知名外资品牌德国基伊埃(GEA)公司共同占据了中国90%的电站空冷市场(斯必克占50%以上)。但随着、首航、华电重工、国电龙源等国内企业的崛起,斯必克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至个位数。
  在此背景下,上海电气适时介入合作谈判,双方2012年成立了上海电气斯必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根据协议,斯必克将其麾下的德国、比利时、匈牙利公司的空冷技术及多项世界专利转入合资公司,并保证合资公司共享欧洲斯必克最新的空冷技术和科研成果,同时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与欧洲技术同步研发更新。这样,上海电气斯必克成立之初,即有能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国际领先的产品和设计。加上依托上海电气的市场资源,成立当年上海电气斯必克即拿到6亿多订单,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排名国内第二。
  着眼未来
  高效益的播种者都善于立体种植,田地里从来都是育苗期、成材期、种子期的作物套作共长。上海电气新产业战略布局“落子”的深远,在2012年下半年就“露出端倪”。
  日,徐建国对外宣布,上海电气今后十五年的科技规划可在年内完成,随后滚动实施。企业将进军可燃冰、页岩气、智能电网、超导技术等众多领域。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上海电气的科技投入达到143亿元,科技投入率保持4%左右,并成功培育了核岛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450吨电渣重熔、核电长叶片、大型焊接转子等优势性产品。
  徐建国表示,“未来将在研发上分多步走”。“我们的中央研究院正推进智能微网、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对领先10年以上的技术如可燃冰、页岩气、钍基熔盐堆、洋流发电等,集团将实行情报跟踪;对领先5-10年的技术开展技术研发;领先3-5年的技术进行项目投资。”
  上海电气的新产业之路,已越来越宽广。
  如在储能技术领域,上海电气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家电网公司合资组建了公司并发展钠硫电池技术;与上海市科委战略合作,重点聚焦智能电气、风电产业及智能制造装备自动化等行业。
  对于处于“育苗期”的产业,上海电气则为其积极寻找发展路径。徐建国透露,太阳能热发电、高压变频、海水淡化等都在探索发展路径。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与上海工电能源科技公司合作,主攻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
  对于“成材期”的产业,上海电气已初尝甜头。
  “一部分的技术产品已获得订单,仍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和销售,如核岛主设备、燃气轮机及铸锻件等”,而“机器人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6%,2011年销售20亿元,计划2015年发展到40亿元。”??
  一块种、苗、材错落有致的新产业“大田”,在上海电气已蔚然有形。
  机器人产业“成材”
  文‖上海国资记者 孙玉敏
  上海发那科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专业领域内团队规模最大、分工最完整的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日至今,上海电气下属上海发电机厂已连续在HMP系列产品多台次投入使用定子铁心自动叠装机器人。
  事实上,上海电气系统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并不限于上海发电机厂。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1993年起就在生产车间尝试使用机器人,如今已有30多台机器人活跃在生产线上,今年年底总数将达到78台,至2015年更将达到180台。紧随其后的,是上海电气电站临港工厂,其2008年建厂初期即尝试工业机器人,并诞生了国内首例机器人硅钢片叠装系统。
  这些工业机器人,均来自上海电气下属的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这家于1997年12月由上海电气和日本发那科株式会社各占50%股份合资合作组建的企业,是中国最早推广机器人技术的合资公司。
  上海电气一位人士告诉《上海国资》,在上海电气,机器人产业由集团董事长徐建国亲自主抓。据称,徐建国几乎每次开会必提应用机器人,甚至宣布要在上海电气内部强制推行机器人的使用。在他看来,工业机器人是上海电气应对未来用工成本持续走高的重要利器。
  对于上海发那科本身,徐建国也倾注了异乎寻常的关注。据悉,他几乎每年都会到日本发那科交流一次,亲自参加董事会,探讨如何将上海发那科业务做强做大。而上海发那科落户宝山以及在宝山厂区的扩延等重要节点,亦有徐建国多次沟通“助力”。
  成立15年来,上海发那科从最初只做机器人服务保养的公司,发展成为现在以销售、安装和保养机器人为主要业务,提供从机器人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仿真、设计、装配到安装调试的全方位服务。业务量也由最初的一年几台上升到一年4000台。成为国内机器人专业领域内团队规模最大、分工最完整的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客户遍及几乎所有汽车厂商及航空、电子、工程机械等知名厂商。
  上海电气的机器人产业,俨然“成材”。
  上海电气是上世纪末跻身工业机器人产业的。
  1997年3月,通用汽车与上汽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进驻上海,作为通用集团指定的全球唯一的机器人供应商,日本发那科也被要求跟进。由于之前在数控系统上,日本发那科已与上海电气有相关业务联系,机遇之下,经过一年左右的谈判沟通,双方于1997年12月“喜结良缘”,合资组建了上海发那科。
  这家合资公司1998年正式投入运营,最初公司只有4个人,简单做些机器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诸如如何使用机器人的培训。“那时中国劳动力便宜、供应充分,真正需要工业机器人的厂商不多,所以业务量不大,条件艰苦。”
   而随着国内汽车等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发那科在中国的业务逐渐壮大,2002年在建设了自己的厂房,拥有了近3000平方米的系统工厂。
  从2007年开始,上海发那科步入飞速发展轨道,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来源于上海电气集团的重视,董事长徐建国特别提出要加强机器人系统技术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发那科进行了扩建,使系统工厂面积达到了6000平方米。同年,上海发那科成立了技术中心,加强对机器人技术的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的技术投入。时至今日,上海发那科技术中心的队伍不断壮大,已拥有由博士、硕士等组成的40多人研发团队。
  经历了创业积累之后,上海发那科凭藉其强大的产品竞争力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据悉,日本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当1974年前后国际上开始研发机器人时,它已经是数控系统行业的世界第一,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基于伺服、数控的基础,研发机电一体化的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产品,可谓易如反掌。“这是发那科机器人最大的竞争优势。”上海发那科市场科科长刘一莲告诉《上海国资》。
目前,发那科机器人产品系列多达240种,负重从0.5公斤到1.35吨,涉及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广泛应用在汽车、发动机、食品饮料、医药、工程机械、金属加工、塑料电子、机床等领域。
  据刘一莲介绍,发那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家既研发机器人技术又研发视觉系统的公司,而其他任何一家机器人公司要使用视觉技术都要采购第三方的设备,涉及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及其融合,很成问题。
  “传统工业机器人只能简单地把物料从一个位置搬运到另一个位置。由于没有大脑功能,没有眼睛视觉功能,不会根据物料的存在状态进行自动调节,只能体现搬运的同步性。而发那科于2000年开发的具有视觉系统的工业机器人,能看到物料被放置的地方,自动调节自身运行轨迹的程序。这些视觉系统是集成式的,控制硬件和软件都集成在机器人的控制器里面,与机器人是个完整的统一体,利用其CPU就能实现‘看清’物料的能力,不需要另外附加控制设备,不但应用方便简捷,而且容易维护。” 刘一莲表示。
  上海发那科就这样占得了从发那科引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高地。2007年前后,其在浦东金桥的系统工厂扩建后,仍无法满足发那科机器人日益增大的销售订单需求之后,日本发那科酝酿在广州设立分厂和研究机构,并扩大一些城市分公司的规模。为此,徐建国多次赴日本,从上海辐射效应好、基础较好等方面,说服日本发那科将总装基地放在上海,并请相关市领导一同做工作,最终上海发那科被“安置”到了宝山。
  2008年,上海发那科在宝山购置了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并于日举行了宝山新工厂项目的奠基仪式。
  2010年,随着位于宝山顾村工业区的新工厂顺利落成并投入使用,上海发那科新增年产3800套工业机器人及成套系统、1400台智能机床及注塑机的设计能力。据了解,新工厂占地37931平方米,一期面积23423平方米,不但包含近2万平方米的全新的机器人系统工厂、各类实验室、培训教育设施和技术服务机构,还配有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所,以全面提升发那科服务中国市场的能力。
  厂区面积的扩大,预示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搬到新工厂后,厂房占地达60亩,比原来的规模扩大了7至8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好。”刘一莲告诉《上海国资》, 2010年,上海发那科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2011年再次同比增长100%以上,在中国市场出货量超过3400台,实现销售收入19.92亿元,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的“领头羊”。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在日益壮大。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使用工业机器人达22600台,到2014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业内普遍认为,2014年将成为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拐点。
  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上海发那科的宝山新工厂又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为此,上海发那科宝山厂区二期三期项目均已进入规划研讨筹备。
  2012年伊始,宝山区即在上海发那科所在的顾村工业园,启动了投资15亿元的国际机器人上海产业园项目。未来五年,顾村将从机器人总装工厂升级为地区总部,成为集机器人研发、设计、装配、教育、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际机器人上海产业园区。
  上海电气已然“成材”的机器人产业,无疑拥有了更为丰饶的沃土。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电气商和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