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陕西宁强县地震重灾户属于陕西省移民搬迁办公室户吗

鲁甸6.5级地震灾后民房重建开工54595户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精彩图片推荐热热闹闹搬新居&欢欢喜喜拆旧房
陕西地震重灾区宁强:让农村拆迁户先有房住
E-mail推荐:&&
宁强县南片区农村搬迁户入住汉源镇青竹砭安置点&&黎德华摄
  人民网西安1月28日电&(记者杨彦&黎德华)新年伊始,陕西地震重灾区宁强县的首批农村拆迁户,住进了政府在汉源镇青竹砭集中安置点为他们建好的59套新房。  一下京昆高速宁强出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1排白墙红瓦的两层小楼,挂上火红的灯笼、贴着喜庆的对联,给人一种暖意融融的感觉。安置点内的绿化、路面硬化、路灯安装等设施已完成,第一批已签订拆迁协议和回迁安置协议的59户农村拆迁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乔迁新居;老人们端着锅、抱着被子,乐得合不拢嘴;孩子们拿着心爱的玩具,欢天喜地地跑进新房。住户王玉安率先在安置点内开起日用百货商店。“先住新房后拆旧房,政府对我们农村拆迁户想得真周到。拆迁前我们家5口人挤在88平方米的土房内,门前是高速和县乡公路交叉路口,灰大、车多,为防止小孩跑上公路,我们每天要留一个人照看小孩。现在搬进190平方米的新房后,地方宽敞了、生活环境变好了,再不为小孩安全问题发愁啦!”王玉安高兴地诉说着拆迁政策给他家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为解决农村拆迁户的实际困难,本着让“拆迁者先有房居住”的原则,宁强县利用灾后重建项目和天津北辰区480万元基础设施援建项目资金,选择最佳安置方案,在青竹砭规划了集中安置点。为感谢天津人的无私援助,该安置点还取了一个名字叫北辰新村。  在宁强县城南大街做五金生意的城镇拆迁户马定福说:“以前,南大街低矮的房子连成一片,终日难见阳光,街道狭窄不堪,受环境影响,生意一直不景气。虽然对老房子感情深,但是,守老业,守不出好日子,我们早盼着县上对南片区进行拆迁改造。现在政府要修建仿明清商业一条街,修好后我的生意就好做了。今年政府制定的拆迁政策也是历年最优惠的,我家60平方米的老房拆除后,按门面房拆一还一原则,修好后我在原址有一间相同面积的门面,还要了一间88平方米的商品房,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太全面了,我们拆迁户当然愿意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此外,为解决宁强县城南片区城镇拆迁户困难,宁强县还对南片区城镇低保户进行了分类,符合廉租房条件的住进了廉租房,特困户得到了救助,对其他回迁户则发放了搬家费及过渡租房费。在每一户拆迁户都有妥当的住处后才由专业施工队拆除旧房。优惠的拆迁安置政策激发了拆迁户参与旧城改造的积极性,截至目前,这一片区一期拟拆迁的348户,已经推倒旧房330户。
宁强县汉源镇青竹砭安置点一景&&黎德华摄&陕西宁强县南片区住户用手机拍摄宁强县汉源镇青竹砭安置点。&黎德华摄宁强县汉源镇青竹砭安置点拆迁户在新居前为邻居打豆浆&&黎德华摄
(责任编辑:封欢欢)
相关专题? ?
我要发表留言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 ??
&&&播客?视频
&&&社会热点
&&&频道推荐
???南勇被抓,咋解体总局局长惊 瑞安惊现市书记司机张召忠:中国航天独门暗器 胡锦涛暗示要抓高官腐败?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新闻热线:028-
得荣地震灾区已启动民房重建423户 开工率73%
李俊 陈建兵
编辑:陈浩
  本报讯(李俊 陈建兵)“县上鼓励重建房屋,重建户每户有5万元补助,还可以提供三年无息贷款6万元。我们家想加紧在春节前盖好,搬进新房。”得荣县瓦卡镇瓦卡村的次仁拉姆正在钢炉边生火做午饭,“要给工地上的女婿和工人送饭过去,他们还在修房子。”春节前夕,笔者在瓦卡镇看见,灾后重建热火朝天,产业发展的预期让当地群众觉得更有奔头、更有干头。
  日和31日,得荣县先后遭受5.1级、5.9级地震,12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地震发生3个月后,该县过渡安置房建设完成,并发放临时生活救助和过渡房补助资金2110万元。震后一年,该县全面启动12乡(镇)共计2507户民房维修加固工作和涉及11乡(镇)共计580户的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中,得荣县坚持灾后重建民房优先,严格落实灾后民房重建和民房维修加固的政府补助、信贷标准及工作程序。给予符合条件的农户按农房重建最高不超过6万元,加固维修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贷款支持;重建户贷款由县政府最长全额贴息三年,加固维修户贷款县政府全额贴息一年。为把瓦卡打造成民族风情浓郁的藏乡田园风情小镇,他们还采取农户自主投资和政府补贴扶持相结合的形式,扶持民居接待示范户建设,经审核对达到建设要求的给予每户7万元补贴。截至日,全县已启动民房重建423户,开工率73%;维修加固2507户已全面完成验收工作。
  在实施灾后农房重建同时,该县加快实施灾区产业恢复重建,目前已启动瓦卡旅游客运站和旅游集镇游客接待中心及附属配套基础设施开挖,完成瓦卡村两户旅游民居接待示范户的第一阶段验收工作。该县还注重特色优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引进先进酿酒设备和技术,并在瓦卡镇瓦卡村建立中国葡萄产业协会院州合作示范基地。
  这些天,甘孜州得荣县天气寒冷,但地震灾区群众有一个装有毛毯、手套、围巾以及电筒的“暖心包”温暖着他们。入冬以来,为了让灾区特殊困难群体温暖过冬,该县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近50万元的救助资金,启动了以“爱心暖寒冬 真情传得荣”为主题的2015“暖冬行动”。针对贫困学生、灾区贫困户、困难职工等不同群体,该县共募集572个学习包、572套学生暖冬衣物、1000个暖心包。现在这些温暖物资已全部发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手中。
太阳鸟时评江油市政府门户网站
- 李白故里!
您的位置:
<font face="Webdings" color="<font face="Webdings" color="<font face="Webdings" color="
  重建数字
  江油市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后劲的重建项目,目前总投资408.4亿元的1355个灾后重建项目完工1264个,完成投资379.09亿元;总投资30.02亿元的302个河南援建项目,已于去年9月全面完工。“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顺利实现,极大增强了江油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曾经满目疮痍的家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全市11.7万户农房、9903套城镇住房如期建成,城乡居民住居条件实现质的提升。113所学校重建全面完工,71个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项目完工,122个民政福利设施重建项目完工,公共服务设施硬件水平跨越20至30年。特别是6.7平方公里江油?河南工业园的建成,成为江油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
  通过重建,江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增强。涪江三桥、江彰大道、涪江河堤综合整治等工程全部竣工。136个道路交通重建项目完工133个;江油新火车站投入使用。成绵乐城际铁路、中大路、中雁公路建设加快推进。187座病险水库整治主题工程全面完工,新建、整治渠道798公里、塘堰7078口;新建和改造农村饮用水工程772处,42.3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森林植被恢复4.6万亩、灾毁土地整理复垦2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总投资3.14亿元的2个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65亿元。完成600户地质灾害户搬迁,纳入治理规划的35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加快实施。
  李白故里一新城
  五月,李白故里江油市生机勃发。由6个主题景观公园构成的涪江江岸生态线把李白故里江油市装点得更加漂亮。涪江大堤的全面建成,江油城区段的防洪标准由过去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沿着涪江两岸,灾后重建的江油市布局更加合理,公共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的发展空间更大,市民有了更多的活动场所和绿地……
  去年,江油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8.3%,城市人口已经超过30万,一座漂亮的中等城市在涪江上游快速崛起。
  “我们正启动太平场、三合场片区37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太平场、三合场是江油城区的组成部分之一。今年以来,江油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在灾后重建中,江油市坚持把重建与发展结合起来,将做大做强江油城区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市区以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配套、宜居度高的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邀请中规院等知名单位,编制完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规划。
  有了科学规划的引领,江油市城市建设纲举目张。有了科学的城市规划,江油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项目快速重建。
  在江油市新城区,总投入约1.2亿元的涪江三桥及连接线投入使用,一座桥改变了过去三合、彰明两镇与明月新城交通不便的状况,涪江东西紧密相连。
  在涪江三桥两岸,能容纳1000多户的中原爱心小区已经竣工。结合新城区功能要求,江油市将医院、学校等综合布局,中原爱心学校、中医院重建工程等相继在新城区竣工,新城区具备了所有的公益设施。
  在涪江两岸,用于城市建设及园区建设的资金达13亿元。80多万江油群众期盼的新城很快便具备了雏形。
  最近两年,江油市对李白纪念馆、西山公园、太白公园、城市出入口、重要节点全面进行亮化、美化、绿化,做到“一街一树、一街一灯、一街一景”。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城区新栽、补栽苗木3.2万株,城市更靓更绿更清新。
  江油市加快实施了“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设施提升”,7处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对城市道路90%以上“黑化”,形成内连外接、“网格化”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
  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让江油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过去,江油一直想开发明月新城,但苦于地方财力所限,多年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而今,借力重建,江油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让80多万江油群众期盼的明月新城有了雏形,解决了江油未来10至20年未来城市的空间问题。
  今年年初,世界500强沃尔玛在江油开设大卖场,这是沃尔玛在西部县级城市中的第一个卖场。沃尔玛称,选择在江油开店,是看重的江油未来的发展。
  如今,江油已经形成中等城市的框架。伴随成绵乐客运专线、成西客专、绵九高速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建设,江油市正迅速摆脱“县味”,快速提升对外形象,成为四川开放的前沿,各方投资的热土。
  江油& 科学发展的新实践
  今年一季度,江油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67.58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31%。财政总收入6.5亿元、增长46.1%……
  这一串数字振奋人心。自灾后重建以来,江油市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民生事业大幅改善,干部群众共谋发展,谱写了灾后重建的新篇章,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实践。
  发展& 江油大地的最强音
  攀长钢搬迁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川矿新项目建成投产、六合锻造等高速扩张……每月有新开工或竣工一个亿元项目,眼下的江油工业疾风猛进。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针对发展的新要求,江油市委市政府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响亮地提出了打造“李白故里,特钢新城”的战略构想。江油市委书记颜超说:“建设‘特钢新城’是江油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这样的转型之路必然要由工业担纲。&&&
  “重振工业就是重振江油。”江油市市长宋开慧说。江油牢固树立“全市抓发展,核心抓工业”的理念,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援建、扩大内需等机遇,大力实施园区、企业、产业三个倍增计划,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复苏与提速。
  江油将工业园区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战场和联动推进“三化”的主阵地,筹措8.9亿元资金实施园区倍增计划,园区比地震前扩大了20平方千米。这样的投入,比过去江油16年工业投入的总和还多。到2012年,江油将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百亿元产值、百家规模企业、十亿元税收”的全省一流工业园区。
  随着园区道路、标准厂房、企业科技创业中心、雨污水泵站、变压站等主要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相继竣工,工业园区成为工业集中发展、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与河南开展“对口合作”的绝佳平台。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达到200户,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28%。
  在做大园区的同时,江油正按照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和“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思路,快速实现企业倍增,一大批新型建材企业的投产壮大了江油的实力。同时,攀成钢、川矿等企业加快升级提升改造和战略重组,迎来工业增长的加速期。
  江油在工业快速推进的同时,农业产业亦快速实现壮大勃兴。形成了30万亩蔬菜、40万亩优质粮油、1000万只獭兔肉兔、10万头能繁母猪、100万头商品猪、200万头仔猪等特色农业基地。獭兔产业规模跃居西部前列,农业产业发展跨入“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先进市”行列。与农业特色基地伴生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剧增,江油农业正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五新一好”的要求,积极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强力推进绵江产业带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一圈三点”重点区域建设,完成建设投资1.3亿元,荣获全省“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一等奖”和全省 “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
  民生& 涪江之畔的惠民新方式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一切发展为人民。这是江油市在科学发展中根本的价值取向。江油坚持以民生为重,在加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同时,始终怀着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的深厚感情,以解决群众诉求为抓手,用群众工作的方法聚民心、解民难、帮民困、化民怨、保民安,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江油建设取得新成果。
  在灾后重建中,江油12万余户群众建成新居,113所学校,71个医疗卫生机构,122个民政福利设施等得到重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硬件水平跨越20至30年,群众上学、就医、行路等不再难。
  &&& 统计显示,去年江油投入改善民生资金近40亿元,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十项民生工程”如期完成,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力。去年,江油共培训劳动力4.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132个,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31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5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7.1%,新农保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参保36.7万人。城乡救助和扶贫解困工作扎实开展,3.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3000余名困难群众实现脱贫。保障性房源供给力度不断加大,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新居工程住房6000余套,已交付4100余套。
  灾后重建以来,江油的社会事业更加均衡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省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工作通过验收,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去年开展“文化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次。
  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江油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利益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群众信访总量明显下降,群众幸福感更为强烈。
  风清气正好环境&& 李白故里崛起的强力保障
  “我代表社区党组织郑重承诺,年内一定为群众做好6件事实……”4月15日,江油市中坝镇滨江社区党支部的承诺让社区群众再添欣喜。这天,江油市启动“百业联动、万人争先”优质服务活动。全市1400多个党组织,3.9万名党员和全体干部以 “争创科学重建示范、争当跨越发展先锋”主题,认真为群众办实事。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科学发展中,江油注重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党员干部,借势创先争优活动,在为民实践中不断提升保障发展能力。
  通过重建,江油全市301个村级组织全部具备活动场所。去年,江油将477个村合并为360个。集中整顿2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同时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加强社区“四有一化”和“五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去年以来,江油市通过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党员帮户”和“千家万户问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等活动,8000多名各级干部入乡村,进社区,群众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群众把干部称为“靠得住的贴心人”。
  江油把打造特钢新城作为发展的头件大事
  再造攀长钢& 引领特钢新城崛起
  江油市三合镇新发村,在那片两年前还是一片荒芜开阔的土地上,攀长钢大型工模具钢锻材生产线工程的厂房拔地而起,在地震三周年之际将进行试生产。至此,在江油市加快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钢新城的征途中,攀长钢描出了最炫目的一笔。
  攀长钢灾后重建项目日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总投资66.8亿元。江油市按照国家重建攀长钢“改组、改造、改革、提升”的要求,全力以赴,全程服务,加快了攀长钢的重建进程。
  按照规划,攀长钢重建将实现特钢的流程再造,初步形成年产特钢70万吨、钢材79万吨、钛材1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34亿元的经营规模。攀长钢的重建,无疑成为江油建设特钢新城的强大引擎。
  锻造工程:重建盛况的缩影
  大型工模具钢锻材生产线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债资金支持的灾后重建项目之一,攀长钢根据国家“十一五”期间钢铁发展的宏观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立足于优化生产、淘汰落后的重建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锻造中心的设想。经过一系列的审查、评估、地籍调查和勘界工作,这项投资12.7亿、总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大型工程于日正式开工。
  据锻造中心设备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此项工程引进的4亿进口设备和2亿国产设备全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准。快锻机组已于今年元月进入安装阶段,预计今年6月正式开始生产,而精锻机组已在4月下旬开始安装,最迟今年年底就可以完成全部设备调试、投入生产。
  高规格的生产标准搭配先进科学的技术装备,锻造中心的目标只有一个:大幅提升产品的质量和规格。“钢材建设生产的周期很长,产量也不高,如何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就成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该负责人深知锻造中心对整个攀长钢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此间产出的成果将为许多高端上游产品提供优质的钢锭来源,前景一片开阔。锻造中心的生产发展,有望成为整个攀长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锻造中心一期将年产高品质锻材、锻件、厚壁管坯等产品9万吨。其中精锻机组产量为5.5万吨,快锻机组产量为3.5万吨。“如果按照这样的进度,预计7年左右就能够收回投资。”
  炼钢连铸工程:灾后重建的命脉
  在攀长钢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方案中,其核心思想就是在对整个企业集中调整生产布局。在集中建设的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节能减排。炼钢连铸工程,就是这样一个应运而生的项目。
  以前的攀长钢只能将废钢进行熔炼后作为自己生产特钢的原料。然而废钢的高杂质含量使得产钢的质量偏低,同时对废钢的熔化和运输工程的浩大,使炼钢成本超过正常负荷。在建设构想中,连铸工程将使攀长钢直接引入纯质的铁水作为炼钢原料,大大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再加上“连铸”这一技术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优势,能确保产品的产出保持高效和稳定,使得灾后重建炼钢连铸工程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效低成本式优质产业。
  “现今特钢产业的竞争如此激烈,只有通过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革命带来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提升,从而实现生产效益,这才是“三改一提升”中“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灾后重建的命脉所在就是炼钢连铸工程。”攀长钢技改部的陈部长对此十分重视,满含了期待,“我们计划用3至5年打造这些项目,当建成完工后你再来看,那将会是一座崭新的特钢新城。”遥指窗外那片静静等待着一场生产风暴来袭的宽广土地,陈部长仿佛看到了这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劳动场景。
  如今,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攀钢集团的审核,预计将于月正式开工建设,正常情况下一年半后即可建成投产。
  结构调整:九大领域的新品开发
  && “优钢立足西南,特钢辐射全国,走向全球。”这是攀长钢的市场定位,也是其自身对外的“名片”。然而在钢铁产业过度饱和、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为避免一味专注于钢铁产品大纲的保守做法而造成的产品结构失衡的恶果,以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变得迫在眉睫。
  日正式出台的攀长钢《2010年九大领域产品开发规划》文件明确提出:以国防军工、石油化工、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家用电器、新能源、工模具、大型钢锭等九大领域作为新品开发的重点。“剑指九方”在为公司结构调整明确了主攻方向的同时,也为特殊钢辐射全国的市场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品的开发,不仅填补了国内产品的空白,也使得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沿着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纵深推进,最终达到“少而精、精而优”的产品结构,实现占领高端产品市场的目标。
  资料显示,2010年攀长钢所开发高附加值、优良性能的新产品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未来市场前景普遍看好,为企业的再造和发展夯实了基础。
  链接:打造特钢新城是江油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业是江油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经过多年发展,江油冶金机械工业占江油工业总产值的58.7%,主导地位突出,已集聚了73户规模以上冶金机械企业。因此,在灾后重建中,江油市委市政府将打造“特钢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进特钢新城建设,奋力推进江油工业经济高位求进、追赶跨越。
  江油市在提升发展中把加快建设“特钢新城”为着力点,主要领导逐一深入攀长钢、川矿集团、巴蜀江电、长祥特钢等33个亿元以上重点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江油积极吸引与特钢相关的要素和以特钢为原料、生产特钢高端产品的企业集聚,延伸产业链,推动冶金材料产业向制造业转变,加快打造集特钢材料、特钢产品制造、特钢产品贸易为一体的新产业链。今年一季度,江油市企业技改投入达11.2亿元。
  江油狠抓要素保障工作,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通过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构建起了“政府主导、银行支持、市场运作”的社会化大融资体系,今年计划为工业企业新增融资20亿元,一季度已经新增融资近6亿元。通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和转变了政府职能。仅1至2月,有关部门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油7500吨,同比增长8.3%;提供电204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1%;提供天然气4125万立方,同比增长5%;提供煤60万吨,同比增长12%,保障了全市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未来,江油将按照提升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的思路,力争到2015年冶金机械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占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
  打响李白故里牌&& 建设大景区
  在江油市未来发展战略中,与建设“特钢新城”相提并论的是建设“李白故里大景区”。建设“特钢新城”与建设“李白故里大景区”已经成为江油发展的两只车轮。
  为何提出“两轮”战略?江油其实进行了多方的认真调研和谋划。江油是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李白文化是江油闻名中外的第一品牌,借助李白对世界的影响,江油可迅速提升对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建设李白故里大景区,不仅能够整合江油多元的文化元素更能够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提升江油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规模。以此实现文化、产业两个集聚、效益双倍增,推动江油跨越式大发展。
  做强李白文化& 吸引海内外嘉宾
  这几天,工作人员正按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要求,加紧对位于江油市中心的李白纪念馆进行布展。地震三周年之前,李白纪念馆开门迎客。位于青莲镇的李白故居也修葺一新。
  李白纪念馆和李白故居是李白故里的文化标志和象征。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李白纪念馆和李白故居损毁严重。
  在灾后重建中,江油市把李白纪念馆和李白故居列入重建项目,充分运用各方力量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心修复。
  李白纪念馆重建的总建筑面积达8570平方米,总投资4000多万元,后期的陈列布展和园林打造总投资达到4200万元。重建后的李白纪念馆融国家级一级博物馆、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其互动性、参与性和知识性将让不同年龄阶层的游客在寓教于乐中,充分体验李白文化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重建中,李白纪念馆面积扩大,清一色仿唐建筑风貌,陈列展览面积大增。新增了仿唐风格建筑“杜甫堂”,一代诗仙诗圣在一个纪念馆内“相会”。
  位于青莲镇的李白故居,重建总投入超过5000万元。太白祠、太白碑林、陇西院等标志性景点得到恢复。李白故居重现昔日风貌。
  “景区重新开放后将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江油市旅游局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地震以前,江油是九寨环线及三国旅游线的黄金节点。大假期间,李白故居等景点每天接待游客在4000人以上。伴随灾后重建完成和李白故里两大标志性景区的全面开放,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与此同时,江油正加快李白文化体系建设。出资支持电视连续剧《李白》的拍摄,加强李白文化的研究等,让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李白故里在江油。
  整合资源& 大景区建设如火如荼
  在江油市武都镇,一条高近百米的水泥大坝将奔腾的涪江拦腰截断,正在建设的武都水库使百里高峡变成平湖。这是绵阳即将打造的涪江六峡景区,这里左靠江油的观雾山,右依巍峨的窦圌山,不远处便是相传李白年少读书的大匡山,是一个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富集区。江油正全面整合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高规格规划、精心包装,尽快启动,力争在2015年前建成5A级旅游度假休闲目的地。而这只是建设中的李白故里大景区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逶迤降低的山峦叠嶂造就了江油奇幻的风景。江油市正将这些分散的点整合成一条彩练上的明珠,把江油打造成景点景区丰富多样,人文自然山水相依相融的大景区,将江油带入旅游发展的“黄金期”。
  在江油宏伟的李白故里大景区建设规划中,将实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有机结合,积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正科学构建李白文化之旅、自然生态之旅、道教文化之旅、火药文化之旅,积极向外推荐旅游资源,并通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健全旅游市场体系,大抓李白故里大景区品牌建设和宣传营销,做大做优做特李白文化资源。
  江油依托李白故里景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将桃花山、天宝山等已取得的新农村建设成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设施、提档升级,做强李白故里品牌;整合老君山、养马峡、青林口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将山水风光、火药文化与农业观光产业园结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增强景区的带动能力。
  江油正把旅游发展和景区建设作为产业集聚的抓手,促动现代服务业快速推进。
  挖掘红色文化& 扩展大景区内涵
  这段时间,江油市将上世纪编印的《红军在江油》再度印刷出版并发放到党员干部手中,作为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生动教材。与此同时,江油市西山公园打破宁静,江油市红色文化陈列馆正加快建设。
  依托并发掘现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是江油建设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油市是革命老区,近9000名江油儿女曾经投入革命洪流,4000多人献出宝贵生命。红四方面军在江油的革命历程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市境内红色文化遗存丰富。在江油市区,红军纪念碑成为江油市的重要标志;在青林口古镇,红军标语、石刻等至今保存完好。
  长期以来,江油市委、市政府以对历史和现实认真负责,对党和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对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在打造大景区进程中,江油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以“红军在江油”为主题,以市郊西山公园为依托,改造提升西山烈士陵园,新建江油红色文化陈列馆。
  红色文化陈列馆以保护和挖掘江油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展示江油红色文化魅力,建设我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目标。该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包括展厅、多功能厅、管理用房等,主要陈列红军在江油的革命遗物、文献和图片,并采用声光电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红军在江油的革命历程和丰功伟绩,可同时容纳400人参观。
  陈列馆建成后将对江油市革命历史文化保护,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江油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 廖伯逊 王清金 肖赟梅 胡晓莉
【编辑:】【】·【】【】
相关新闻列表
中共江油市委 江油市人民政府
主办 蜀ICP备号
江油市信息化办公室 承办   办公室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移民搬迁办公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