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为题的周记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沁园春长沙 教案.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改写沁园春长沙-海达范文网
改写沁园春长沙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沁园春长沙》上片改写
十月的长沙,初秋的热烈已经全部消退,淡淡的寒意包裹了全城。我重回故地,望着那熟悉的景色,久久地伫立在橘子洲头。 时意秋正浓,灿灿的金黄与火红在天地间飞舞,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们的画纸,它们在巨幅画纸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美丽。展开画卷,重重叠叠的山脉,披上了红色的秋纱。山间的枫林,像是被能工巧匠们用绚丽的色彩染过似的,红得那么热烈,似火在燃烧。又一次,在寒秋中倾听湘水之神喃喃低语。此时正是秋季水盛的时节,湘江碧水滚滚北流,像飞奔的骏马一样日夜不息。江畔只我一个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放眼天下,一览湘水之明媚。那水,绿得清新,令人心旷神怡;那水,清的澈底,可以细数沙石,真可谓是“清如无物,碧如无底”。星罗棋布的船只似颗颗珍珠,点缀着江面。它们在碧透的江水中争着向前,与江流一齐勇往直前。广阔蔚蓝的天空中,敏捷矫健的雄鹰轻松自由的飞翔,它们有力的拍打着翅膀掠过江面,搏击长空。清澈见底的碧水中,成群结队的鱼儿快乐从容的嬉闹游玩,时而漂浮在水面,时而又沉入水底,自由非凡。面对着广袤无垠的宇宙,看着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在这深秋时节争求自由,不经意间,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我不禁要问,这旷远苍茫、充满勃勃生机的广大土地,它的兴盛、它的衰亡究竟将由谁来决定、谁来主宰?篇二:沁园春长沙检测题
《沁园春长沙》检测题
基础知识强化:
1.下面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liáo kuò)
百舸(ké)
碧(bì)透
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 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
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劲
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 chàng)
激(jī)扬
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拟人)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夸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夸张)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
活动志趣:
7.本词很讲究炼词,用字传神,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是( )(3分)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染”字,表现出景色变化之快,之广。)
B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两字,一是充分表现飞得矫健有力,一是表现游得轻快自由。)
C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本是表示评论之意,但言中隐约说出青年人涉世不深,不甘大笔诛伐之意味。)
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个“遏”字,显示出革命青年强大力量,从而隐晦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8.下面是对本词的分析,其中分析欠妥当的是( )(4分)
A 从写作时代上讲这是一首现代诗歌,从格律上讲这是一首古典诗词,属于近体诗,是中国诗歌白花园中的奇葩。
B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描绘的意象表现自己的感情,所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C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有语句上的倒装,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歌抒情主人公。
D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
课外题扩展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2.写出这首词的词牌:
3.解释下列词语
⑥风流人物
4.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7.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8.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 ,下阕纵横议论,
(均不超过8字)
9.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10.把《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景的部分改写成一篇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散文,300字以内。
2、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3、阅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谁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
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4.补写毛泽东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
⑥神女应无恙,
⑧待到山花烂漫时,篇三: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
篇四: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伟大的篇章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说课人:曾爱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组第12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
春.长沙》。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篇课文,是中国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品。下面我准备
从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探讨: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
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整首词不仅
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意象壮美,意境开阔,是同学们学习和欣赏的佳作。
2.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第一篇课文,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
是初中语文学习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其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本单元
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训练语感,提升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这篇课
文极具鉴赏性和文学性,正好可以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如
何培养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树立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都取决于教师对《沁园春.长
沙》这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3.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在知识目标方面:明确诗歌的意象,体会宏大的深秋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能力目标方面:反复朗读诗歌,训练学生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在情感目标方面: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重点和难点 定位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具有诗歌的特点,语句表现力
强,感情鲜明,极适合朗读,鉴于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反复朗读诗歌,训
练学生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初中诗歌教学重点是诗意和情感的理解,
“意象”没有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
赏必须考察的内容,根据这一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明确诗歌的意象,体会
宏大的深秋意境。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优化教学
方法。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沁园春〃雪》,对毛泽
东的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诗言志”,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及毛泽东豪
迈的气势、博大的胸怀等,但作为我校学生,大部分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他们的理
解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平时又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阅读激
情,再加上本课作者和背景距离现在较远。因此,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
意境有一定困难。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
学宗旨,这也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
不是一种告之和被告之的事情,而是一种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正是本着这种教学思
想,在本节课中,我将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实施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要求,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2)情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贯穿于教学的整
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到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我教诗歌的教学
方法:“读-悟-写”的教学方式,尽量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诗歌中,让学生
在理解的基础上,以阅读为主进行背诵,在读的过程中去领会和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最后,就是让学生把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酝
酿一种与课文内容相交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氛围,学生会因此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积
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3)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现代教学指导思想,如何体现
这一思想呢?关键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协调师生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
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学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的多。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
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新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据此,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打算让学生以“朗
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
去感悟文章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点评诗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
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自主探究,提倡“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的精神,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号召“风
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
做21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
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
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去读诗。
四. 说教学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以上三个部分综合运用阶段----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将运用到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朗读磁带等。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我遵循学生由浅
入深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9个方面:(看屏幕展示)
1.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
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
趣,因此我的导语设计为:(点击“新课导入”)
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
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
走向光明的历程。
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学生齐背毛
泽东的《沁园春〃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
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
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由背诵该词的导
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于是我顺势而导进入新课的教学,接着是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了解创作背景:(点击“创作背景”)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
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
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每
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产生的根源,是抒情之源,因此对诗人的生活背景作适
当的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诗人的内心,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
3.朗读鉴赏
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学作品,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
字,“读”是学好诗歌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根本,要培养学生的
朗读能力,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⑴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毛泽东的手迹让学生欣赏——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
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⑵接着我选用朗读录音并配以旋律激昂的《长江组歌》,学生很快进入了朗读情境。
用标准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感情的把握。
⑶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朗读技巧(适时恰当的指导会使学
生的朗读事半功倍)。在指导第一段朗读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朗读中必须注意的重音、语
气、节奏、语速。其他语段则由学生自由探讨领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同时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⑷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当然,一堂课的朗读形成不能千篇一律,这样会显得
沉闷。本课中我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和全班齐读等形式不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在读中,学生感悟到文字之美、形象之美及其精神之美。
⑸谈感受。让学生花三分钟时间分小组讨论朗读时的感受:你喜欢词中哪些语句?为
什么?(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人感受,教师重在激励和唤醒)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湘
江秋景图”的“独立寒秋图”。(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和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语言的
含蓄与凝练的特点及跳跃性特点)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所以花的时间可能多一些,接下来进入第四个环节。
4. 难点突破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具体研习“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和“峥嵘岁月图”。教
师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由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讨论。问题设计参考:
①.前三句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并简要说说大意。
②.词中“独立”能否改成“站立”“直立”?
③.上阕统领字是哪个?它统领哪几句内容?
④.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写湘江秋景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⑤.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湘江秋景图”?
⑥.词人面对着这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想到了什么呢?
⑦.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
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⑧.作者是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情感?
⑨.“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5. 拓展延伸
古人“多悲秋、怨秋” , 例如:“自古逢秋悲寂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秋风秋雨愁煞人”,而毛泽东在词中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6. 巩固练习
①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7. 课堂小结
本词通过对大好山河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作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提示学生联系实际情况,谈谈感想。请同学们说说欣赏了这首词,体会了毛泽东的远大抱负,谈谈对自己未来的打算,把文中思想落实到实处。(教学在此得到升华)
8.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并将本词改写成500字左右的散文。
9.板书设计:
万山——红
层林——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
谁主沉浮? 鹰——击
(高) 鱼——翔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根据本词上下阕,板书分为两个板块,分别由领字引起词中内容,简洁直观,一目了然课文结构和内容,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因水平有限,会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人:曾爱明
篇五:同步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语文 1-1《沁园春·长沙》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中语文1.1《沁园春 长沙》
【同步达纲练习】
基础知识强化: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liáo kuò)
碧(bì)透
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 máng)
沉浮(fú)
携(xi?)带
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 róng)
遒(qiú)劲
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 chàng)
激(jī)扬
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
活动志趣:
素质优化:
1.补写毛泽东诗词的上句或下句。
①雄关漫道真如铁,
②五岭逶迤腾细浪,
,我自岿然不矾。
,更无豪杰怕衍罴。
⑤天若有情天亦老,
。 ⑥神女应无恙,
,纸船明烛照天烧。
⑧待到山花烂漫时,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饣余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写出这首词的词牌:
3.解释下列词语
⑥风流人物
4.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7.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8.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
,下阕纵横,
(均不超过8字)
9.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
10.把《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景的部分改写成一篇写景状物、融情于景的散文,300字以内。
创新深化:
1.阅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谁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
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
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
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
补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6题
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独特的美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遂觉诗人之言,字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言。”(《人间词话》),这种独特性既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又来自对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它体现着作家充分发展的个性和个体意识,因而决不会与别人雷同。陶渊明笔下的意境常常离不开(1甲),它是作者恬淡自然的胸襟的外化;李白笔下的意境往往有(1乙),它是作者化胸中块垒为不平之气的催化剂;苏轼笔下的意境,常常带(1丙),表现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陆游笔下的意境时时有(1丁),显示着作者品格的高傲与纯洁。各人各诗的意境各不相同,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的(2甲),有“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2乙),有“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2丙),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的(2丁)等等。
意境是作家对自我、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不是靠镂金错采、刻意雕琢得来的,更不能有丝毫的虚假和做作,它是在内容的真实和形式的自然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独特创造。王国维在强调“真景物、真感情”的同时,提出意境的描写必须做到“不隔”。所谓“不隔”,就是真切自然,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写登楼所见与登楼者的心情十分真,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所创造的意境深刻而独特,可谓千古绝唱。
2.文中(1甲)、(1乙)、(1丙)、(1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3.文中(2甲)、(2乙)、(2丙)和(2丁)应分别填进哪一项?(只填序号)
4.第一段中,引用王国维的几句话是为了说明意境
的独特发现和创造。
5.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创造了
的独特意境(不超过4个字),表现了诗人
的雄心(限六个字),更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真理:
(限填一个成语)
6.本段所阐析的意境审美特征为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2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
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
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
2.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
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
基础知识强化: 1.D
6.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素质优化:
1.①而今迈步从头越
②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敌军围困万千重
④独有英雄驱虎豹 ⑤人间正道是沧桑
⑥当今世界殊
⑦借问瘟君欲何往
⑧她在丛中笑
②待,等到
③娇艳妩媚
⑥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人物
4.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
6.承上启下(由虚转实)
7.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
人的呼唤和企盼。
8.写北方雪景,评古今人物。
9.《长沙》写南方秋景,《雪》描绘北国冰雪,后者境界更开阔;《长沙》抒发革命
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雪》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气势更宏大。
创新深化:
1. A 补充练习:
4.贵在创造
作家对自我、对生活
5.开阔雄浑
努力追求进取
6.在真实和自然中见独创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沁园春长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