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草莓用什么品牌的有机肥最好

>> 浏览文章
新型职业农民李丕华:大棚草莓种植蜜蜂来帮忙[科技苑]
日 来源:CCTV7 作者:科技苑 &
内容摘要:郯城县港上镇是鲁南地区重要的草莓产区。春节前,当地草莓的价格一般在五六元一斤,港上镇向阳社区李丕华(右图)的草莓却能卖到10多元一斤。草莓卖得贵,离不开李丕华按照专业化、高标准的模式来种植。在这些大拱棚里李丕华种草莓,草莓长势会更好。据介绍,当地种植草莓的普通拱棚,晚上降温速度较快,冬天很容易降到零度以下。占地4亩多的大棚,晚上降温慢,最低温度也能保持在10度。温度恒定了,大棚内授粉的蜜蜂也活跃,授粉率提高。李丕华大棚里结出的草莓果型比较正,没有畸形果,大小都是标准的鸡心型。去年冬天,李丕华的草莓比普通农户的早上市两周。
新型职业农民李丕华:大棚草莓种植蜜蜂来帮忙[科技苑]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新型职业农民李丕华:让拖拉机和帮干活 轻松把钱赚
郯城县港上镇是鲁南地区重要的草莓产区。春节前,当地草莓的价格一般在五六元一斤,港上镇向阳社区李丕华(右图)的草莓却能卖到10多元一斤。草莓卖得贵,离不开李丕华按照专业化、高标准的模式来种植。
新型职业农民李丕华:草莓种植蜜蜂来帮忙
投资四十万,建起4个&超级&大棚
占地三四亩的冬暖式大棚还算常见,占地四亩多的拱棚却不多见。据了解,当地种植草莓的拱棚,面积一般在一亩地左右,去年秋天,李丕华却投资40万元,建了4个总占地16亩的大棚。
在当地,很多农民认为拱棚效益不高,一般建设投资也就是一两万元,李丕华将大棚建到4亩多,并且采用钢架结构,每个投资达到将近10万元。李丕华却认为,只有这样高标准的大棚,才能提高草莓的品质,也才能多卖钱。
走进李丕华的大棚内,视野很开阔。据了解,大棚的高度达4.2米,最宽的一个大棚的宽度达到24米。&大拖拉机开进来完全没问题,这样才能把地翻到位,避免板结。&李丕华说。
在这些大拱棚里种草莓,草莓长势会更好。据介绍,当地种植草莓的普通拱棚,晚上降温速度较快,冬天很容易降到零度以下。占地4亩多的大棚,晚上降温慢,最低温度也能保持在10度。
温度恒定了,大棚内授粉的蜜蜂也活跃,授粉率提高。李丕华大棚里结出的草莓果型比较正,没有畸形果,大小都是标准的鸡心型。去年冬天,李丕华的草莓比普通农户的早上市两周。
引来草莓新品种,卖价翻一倍
港上镇当地种草莓已经有十多年了,主要销往南方市场。为了适应长途运输,当地种植的还是肉质较厚,比较耐运输的品种,但是这种草莓口感相对差一些,价格也低。
去年春天,李丕华特意从济南引进了个头大、甜度高的&章姬&草莓。&这种草莓在我们这边还没有种植的,我是第一家,它的口感在当地是最好的,不足之处就是皮比较薄,不耐储运。&   
大棚里,新摘下来的草莓,都被逐个摆放在单层泡沫箱中。每一箱只放一层草莓,就不会出现挤压的情况,也使得草莓更耐储运。
&由于是第一年引进,因为适应性的问题,导致一部分死苗,但是价格比普通草莓高出一倍多。&李丕华说。
新型职业农民种地很有范儿
除了16亩的草莓大棚,李丕华现在还种着12亩的和20亩粮食。他多次参加当地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被农业部门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
李丕华不但种植面积大,而且注重提高引进新品种、新,他的4个草莓棚外面全部用自动卷帘机,全部采用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大大节省了人工。
同时,李丕华注重草莓的品质。种植草莓过程中,以有机肥和土杂肥为主,这样种出来的草莓口感较好。&如果只用化肥,草莓香味儿没有这么浓,也没这么甜。&他说。
据李丕华介绍,近年各地草莓面积快速发展,导致草莓过剩,价格下滑幅度较大。不过,种植同样的面积,他的收入能比别人高出一倍多。
相关资料:
当&农民&由身份变为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山东样本
种了10年草莓的山东郯城农民李丕华,早已谙熟各种售卖商机,很少亏本,可不久前,他竟然痛快地做了一笔高达30万元的亏本生意。
&身边不少人说我傻。&常年在大棚里劳作、皮肤黝黑的李丕华嘿嘿一乐。可不是么?几年前,因为当时忙不过来,他流转出自己的十几亩土地并贱卖了附着在土地上的草莓大棚和设备;今年,他又花高价流转进别人的14亩土地,用以扩大规模。几年间,水涨船高,土地流转费翻了几番,这一买一卖,再加上各种设备投入,他多花了整整30万元。
但是,这次做了亏本生意的李丕华心里有十足底气。而让他敢想敢干的,正是他刚获得的新身份:&新型职业农民&。
李丕华是目前山东省已认定以及正被认定过程中的13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的一员,他们多在35~50岁之间。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对其界定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其中山东省有郯城等3个县。此后,山东又先后有3个县级行政区域被纳入省级试点。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的山东,这项工作被不少农业专家寄望为&山东农业的未来&。
从户籍身份到职业,农民的个体命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没有谁比整日与土地打交道的李丕华们更知晓农业技术的重要性。从10年前将收入微薄的小麦地改种草莓大棚以来,只要身边有培训的机会,李丕华再忙也去,从未落过一次。
培训,正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首要环节,而重中之重是将教育资源真正送到农民身边。在山东,相关培训工作目前主要由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系统承担。
郯城,位于山东最南端,素有&鲁南粮仓&之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郯城拥有农村人口82.8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55.9万人。
开展培育前,郯城农广校花了几个月调研全县农民素质与农民培训需求,并形成报告。调研发现,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的占59.46%,喜欢现场实习的占57.30%,愿在本村培训的占60.54%。
&我们选择培训方式和地点时要更多地组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的现场培训,让农民真正在家门口学到实用技术。&报告结论称。
实践中,这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田间课堂&,按要求,田间课堂须贯穿学员种植作物的生长周期,一年开展15次左右。
&不同于以往的&一事一训&,也不同于之前把农民集中在教室上课的形式,田间课堂就是专业老师带领下,在地头解决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问题。&郯城农广校校长刘元龙说。
长清农广校校长王桂军则将此解读为&农民点菜,老师下厨&。
&能不能给我们换个老师讲课?上次来的博士理论讲得好,到了修剪茶叶时,比划都比划不来。&5月5日,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坡里庄村李夫云的茶园里,她和同村的种植户围着长清农广校高级农艺师靳伟祥抱怨。
39岁的李夫云曾辗转多地打工,2010年回乡种茶,去年她的两亩茶园收入了一万多元,今年的长势更好。作为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候选人,她已连续两年参加长清农广校举办的中职班。
4天后,李夫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这次来授课的是附近一家茶叶公司的技术副总监孙庆娜,她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学员中很有口碑。&为什么芽头长势不旺?&&叶片为什么出现&金镶边&?&八九位学员跟在孙庆娜身后,()先后查看了两位学员的茶园,大家七嘴八舌地发问,孙庆娜则一一作答。
回到与村委办公室相邻的教室,学员又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拿惯了农具的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所查看茶园的优点和不足,贴在黑板上供老师点评。
在这样的田间课堂里,李丕华和同村种植户学到了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的最新知识,虽然很多时候这些种植能手知道的并不比老师少,甚至有不同意见时还和老师争辩,&取长补短嘛,地里未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李丕华同乡、同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宋树林说。
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按照农业部的规划,新型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相应的,除了对候选农民进行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也成为培训内容另一条主线。
在山东,经营管理培训一般在省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时长8天,采取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服装军训、统一教材等&八统一&准军事化培训。
对于阔别课堂多年的农民学员来说,高度封闭的环境让他们明显不适。有的学员直到上课两天后才感觉&不那么紧张了&。
据授课老师之一、长清农广校高级农艺师陈洪常介绍,8天里,学员要系统学习国家农业政策、风险识别与防范、市场营销、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等知识,并辅以沙盘推演等模拟训练。
令李丕华和宋树林印象深刻的是,在售卖游戏中,他们所在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农户和经纪人角色,随着价格变动,挑选合适商机。&这和我们平时卖草莓是一样的,同行不一定有同样收入,这是在培养我们的市场意识。&李丕华说。
长清茶农兰景峰从这样鲜活的课堂中了解到合作社如何运作以及国家补贴扶持政策,&收获很大&。当身边有几户养羊的朋友想成立合作社时,他甚至可以熟门熟路地告诉他们具体流程以及该找哪些部门。
在山东省农广校副校长姜家献看来,培训只是手段,关键在农民自我发育的能力,这就需要政策倾斜和扶持。
10年的大棚种植经历,让李丕华完成了最初发家致富的梦想,有了私家车,买了房子。不仅如此,10年间,他影响和带动了身边很多村民改种草莓大棚走上致富路。
&我们和父辈是两代不同的农民。&在李丕华看来,父亲那一代思想保守,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不敢尝试新事物,而自己这一代农民敢冒风险,愿尝试新的种植理念和方式。&但有一点完全一样,对我们来说,土地是无价之宝。&李丕华说。
在同一片土地上&吃了苦也尝了甜头&的李丕华们,正将父辈们从不敢做的梦变为现实: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经历长达一年的培训后,2014年4月,李丕华和宋树林成为郯城县第一批被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是山东省首批。&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李丕华难掩激动,农民从过去低人一等的&泥腿子&成为一种职业,这让他腰杆挺起不少。
&当然,这也是份责任,不是说领个证就完了,既然国家承认我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应该身先士卒,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李丕华说。
他们所在的港上镇向阳村513位村民中,共有7人获此称号。村支书石运海希望通过这7人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土地进一步集约化、规模化。
原文: > :新型职业农民李丕华:大棚草莓种植蜜蜂来帮忙[科技苑]
网址:/shuiguozhongzhi/.html
图片文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