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观拂尘看人间观察番号什么解

法师回忆到阴间做勾魂鬼差的经历_灵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096贴子:
法师回忆到阴间做勾魂鬼差的经历
法师回忆到阴间做勾魂鬼差的经历
1998年, 我在行脚参学时遇到一个长相黝黑、身材魁梧的僧人,聊起来得知,他从十来岁时开始“过阴”,每天晚上一入睡后,神识离体,走到房子外,有一匹高头大马,有三四米高,他轻轻一跃就跨上马背,他身上的衣服也随之变成古代的装束,右手拿一根大棒,左手有一本文书,上面写着“某地、某村、某人”,他就按顺序一个一个去勾魂。只要目光看到文书上的名字和地点,马就自动往那里狂奔而去,速度奇快,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根本看不清身边的景象。他每天晚上按照这本死亡名册,近则在四川,最远出差到山东、湖南等各地,一个晚上要跑好多个来回。
如此这般大概过了七八年,他就想辞职不干,结果地府的判官主薄不允许,还呵斥了他几次:不要痴心妄想撂挑子,好好当差,否则板子伺候。他就不敢再提辞职了。
我们好奇地问:你到底是怎么勾魂的?他说,一到人家门口,他晃一晃那条大棒,那人的灵魂就被他勾出了房子,轻飘飘地挂在棒子上,他便再奔向下一家。我问,到底你一晚上的工作量有多大呢?他说一般十几个吧,办完了就回地府交差。问他累不累?他说还是有点累、有消耗的。有时候很倒霉,会碰到很麻烦的事,就是文书有错,所以勾魂勾错了。回到地府后,验明正身时发现错了,他就要挨板子,还要很辛苦地把亡魂送回去。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挨过板子的腿和屁股还会火辣辣得疼呢。我们哈哈大笑,原来地府的文书也会出差错,出了问题也是具体办事的人遭殃,看来地府和人间的官场作风大同小异嘛!旁边有个小和尚问:天天晚上当鬼差岂不是很好玩?!他说,当鬼差累个半死,可不好玩!
他十九岁那年有幸遇到了真正的佛法,他开始精进念佛,梦中当鬼差的次数才慢慢减少。到了二十岁,他出家为僧,再也不用去当鬼差,如今修行一切顺利。
做阴差见闻,念佛能灭地狱苦
苏州有一位洪居士,他十几岁时,有一次突然昏倒在地,家里的人急请医生来治疗,医生在他身上打针灌药,但是没有效果。他身上仍是热的,只是昏迷不省,家人不敢收殓;经过了三天,他自动的醒过来。
他回忆说,在他倒下的同时,他就被两个阴差请去,带他到地狱去办公,办完后又被阴差送回来。从此以后,一年至少要去十多次,每次都是三两天(民国时的大学者章太炎也有相同经历)。因为常常如此,他家中人也认为常事,知道他去做阴差,也不十分惊惶了。
他对地狱众生的痛苦,十分明了,他有时透露一点,但讲的时候仍心有余悸。
他告诉家人,念一句「阿弥陀佛」在阳间似乎是极平常的,可是在地狱中却能发生很大的效力。
他说,有一次地狱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白胡子的和尚,相貌非常庄严,手执拂尘。走到阎王殿,阎王见到和尚,立即从座位上站起,向他致敬。他在地狱中可以畅通无阻,他见地狱众生受苦,不时口中念佛,但是很奇怪,只是他一声佛号出口,地狱中的苦具便立刻停止。
有一次,洪居士看到一群狰狞的野兽正在追逐一个相识的人,那人惶恐万状,拼命逃向洪居士身边,那群野兽在后面追赶过来,洪居士连忙也学那位和尚,高声念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居然也发生效力,那群野兽立刻退却。
所以洪居士知道念佛的好处,就非常虔诚的念佛。他和家人都成为虔诚的念佛修行者。
小鬼两次勾魂,念佛得以生还妙枝居士口述
我的丈夫叫王俊。1991年,我刚学念佛,他很反感,经常故意刁难、出口诽谤。
有一天半夜,他忽然坐起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我差点儿没了命。刚才有两个小鬼,用铁链子把我锁住,强行拉我走。我哀告他们:我儿子还没娶过媳妇,孙子也没有,求您们宽限几年。人家根本不听,看看走到地狱城了。我急得不得了,忽然想起你每天念阿弥陀佛,我也就大声念佛。念了没多长时间,听见背后天上,你在云端里大声呼喊‘王俊,王俊!’我马上觉得铁链子断开了,我就赶紧跑回家,现在还有点气喘呢。”
我对他说:“可能是你寿数到了,那是阿弥陀佛在云端里救回你的,你以后甭管我念佛了,自个儿也好好念吧。”他心有余悸地说:“就是就是。”
又过了几年,就在1992年冬天的一天夜里,他又看见两个小鬼,同样用铁链子把他锁住,强行拉他走。这次,他没有借口了,因为不但娶了儿媳妇,小孙子都1岁了。他虽然极不情愿,也不得不勉强跟人家走,还边走边念“阿弥陀佛”。眼看着快到地狱城了,忽然有人在他脖梗上拍了一巴掌,说:“让他回去念佛去吧”,他就醒来了。从此以后,更加精进念佛,就连半夜翻身都是念着“阿弥陀佛”。
说起来,我家世代念佛。我二爷爷是出家和尚,就住在应县城北寺。我爹一直都在护持这个寺庙,脏活净活、轻重苦役都是他干。到临终时,他老人家是预知时至,坐着走的,吃完早饭后,说了声“我走呀”就往生了。当时送行的愿净师父赞叹说:“真是稀有,可惜这家的佛根断了。”我当时40多岁了,顺口接着说:“断不了,我来接。”
后来,在1984年,我到大同上华严寺皈依了佛门,到今年已经23年了。我不识字,学佛20多年,学会了早晚课诵、金刚经、地藏经等,每天以念佛号为主。我心里想的,就是能像我爹一样,临终预知时至、往生西方净土。愿所有念佛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南无阿弥陀佛!
莲心居士记录
念佛退却黑白无常
佛法理深,只有上智之人闻而能信;而感应事显,中下之人也能启发信心。我未出家前,即喜念佛,曾于打佛七时得到佛力加持,身上病苦不药而愈,由此亲身体验,故于古今所载念佛利益之事,深信不疑,民国七十三(一九八四)年出家后,更是以念佛为常课。
民国七十五(一九八六)年夏,我在埔里灵岩山寺领众打佛七,竟感佛慈佑,使家人逢凶化吉,免除灾难,堪称奇特。
胞弟庄辉清时年26岁,在台中市西屯区遭十多位青少年围殴,以致当场昏迷,被警察送医院抢救,途中但觉一片黑暗,看见黑白无常鬼同时出现,白大黑小。白无常左手拿令牌,右手执铁链;黑无常手执手铐,并呼叫胞弟名字(勾魂之法),令其跟随前行。正在神识离体要跟随黑白无常去鬼道的时候,胞弟见到有只比一般手掌大一倍,无比庄严的手,就挡在离他胸口约四吋的地方,始终不让他的神识离体,同时叫他快念「阿弥陀佛」。因此胞弟便一句一句念着佛号,念佛当中,只见黑白无常越退越远,终于消失不见,避免了死亡。    胞弟在送到医院后,很快就醒过来,隔天就办理了出院,他直奔寺里,告知我这件念佛退却黑白无常之灵感事迹。胞弟当时并没有学佛、念佛,也不曾皈依、吃素,对佛法毫无信仰,这件事情给他的震撼很大。同时也让我非常欣慰与感动。如果我不出家,即使整天跟随在家人身边,也毫无俾益,无法阻挡无常;然由我出家念佛的缘故,家人竟得亲蒙弥陀慈佑,消灾免难。可见念佛除了自身蒙佛庇佑,消灾延寿,也会福佑家人,所谓「一人有福,牵带全屋」。    由这件实例可知,阿弥陀佛圣号功德不可思议,威神力大,感应迅速。念佛感应事例古今遍有,可惜记录流传者少之又少,而湮没无闻者无量无边。望有缘见闻者都能启发信心,专心念佛,求生净土,则现世蒙佛护佑,增福增慧,平安吉祥;临终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共证菩提。     释慧旸 敬笔 
告别死工资:送150美金,可提取
:人生是个梦人生是个梦,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够得到。你以为可以得到,那是假的,决定是虚妄的,无非是做一场大梦而已!所以佛教我们一切要舍,一切要放下,为什么?梦里一样也得不到,你偏偏要求得,你是在自找苦吃。所以,放下就觉醒,放下就解脱。上佛常讲,一切法“唯心所现,所变”,一切法决定离不开你的意识。意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以念为体,如果你念头没有了,那就像所说,“觉后空空无大千”。觉后,好像睡觉醒了,梦境没有了。我们眼前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大梦,你现在这个分别心没有觉、没有断,一天到晚继续不断在分别,所以外面境界相好像是个相续相,其实它不是连续的,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就是上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要以为眼前境界是真实的,没这些事!你要是把真相看穿,你怎么不自在?真相看穿了,在一切境界里面就没有得失的念头。众生之苦,苦在患得患失。我们在这个境界里没有得失,念佛觉醒过来,往生净土多自在,一切受用无不自在。人间本是一大梦,朗然觉醒即为圣, 信愿念佛生净土,莲花座上第一僧。 一切境界都是梦我们白天见闻的一切境界都和梦一样!提起正念,就是想白天的境界全都是和梦一样。修行要在醒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大大小小的显现中,都作如梦观。所谓“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梦观”。如果静时观如梦,动时不观如梦;上座时观如梦,下座时不观如梦;无事时观如梦,有事时不观如梦;大事观如梦,小事不观如梦;顺心时观如梦,不顺心时不观如梦;行住坐卧观如梦,吃喝拉撒不观如梦;见陌生人观如梦,见亲人、爱人不观如梦;境界平淡时观如梦,声色正浓时不观如梦。这都不是“紧把念绳系醒者”,都是有漏(生死业)。反过来,无论大事小事、独处聚会、成功失败、欢喜忧伤、山林城市、静闹闲忙,小至穿衣吃饭,大到生死关头,一切时处都不离“这是梦”的作意。这就是如梦观。古语说:“道者,须臾不可离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暂时不在,如同死人”。这样就知道这个法是何等广大。我们要知道,无论在哪里,都是修如梦观的道场,无时不可修、无处不可修,不像其它法,有时间、地点、威仪、环境等的局限,如梦观是时时处处都可以串习的。有人问:为什么如梦观要求在一切境上观?答:一切境本是如梦如幻、无生而现的假像,不论何时何处,你不观其如梦,就会被假像骗走,从这里就有了执著、烦恼、有漏业和生死业;你观其如梦,知幻即离,就能离开执取。所以,迷悟染净在一念中分判:不观就是迷、染,观就是悟、净;不观则执求、观则放下,这如梦观有多么重要!有句话说:“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在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站起来。因为过去就是在一切显现上颠倒的,所以现在要在一切显现上生起觉悟。就像生命时时不能离开空气,修行的人时时不能离开般若观照,般若观照就是如梦观。所以道歌最后说“不许离”,就是过去片刻不离、事事不离执显现为实有的颠倒心,现在让它完全翻过来,变成片刻不离、事事不离如梦观。这样的观照恒时相续,就可以让如梦观打成一片,执著实有的心就会被打死,打死之后,就可以放松了。这个实执心,起染污烦恼、造染污业、受染污果报,所以要打死它。打死了便无贪无惧无忧了。 民国江味农居士在般若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在《金刚经讲义》中讲述了自己的学佛经验。他说:“不慧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一日于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观,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衷。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念佛时亦觉踏实些。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 一切都是梦(黄念祖)世间的所有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苦、都是空,都是梦,没有一样事情是常住,是真实,是完全纯乐无苦的。所以把一切都看成是如梦、如泡啊!这两个比喻我们容易体会。因为人人都有梦,在梦境中,你不是很真切吗?高兴的时候很高兴。有一个人在梦中喝酒,对老婆说:「你给我烫烫。」这一拿去烫,梦就醒了。他醒后说:「可惜可惜,早知道不烫就好了。」这虽是笑话,但很有深意,梦中喝了酒,是真的吗?根本是梦!在梦中一切境界,从哪儿来的,不都是自己所造吗!你梦中的山河大地,你梦中喝的酒,你梦见的老虎、狮子,都要咬你,哪儿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客观存在(进化)的,也不是在你床旁边的人给你制造的,都是你自己造的。所以一切都是从你自己心里出来的。所以,梦这个比方非常亲切(一切譬喻中,梦喻最胜)。还有,大家做过“梦中梦”没有?梦醒了,跟别人说我梦见了什么什么,结果还是在梦里:再醒了,以为真是醒了:「真奇怪,刚才做了个梦中梦。」谁知还是在梦中!这样的梦中梦,我曾经做过四重梦的,小说里有五六重的。现在这样该是真醒了?其实还没醒,还是梦!现在我们还是在梦中说梦。我们称闭眼睡觉的叫做梦,应知我们现在睁著大眼说话的还是梦中梦啊!这一切梦中的境界,都是大家自心所幻化出来的,你们就是我心中所幻化出来的;从你来说,你周围的人,包括我,又是你心中所幻化出来的,所以一切都是梦。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物质、时间、空间,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天堂、地狱、山河、大地,千品万类,一切生灵,生生死死,轮回六道,都因妄想执著而有。因为你有妄想,有执著,你贪求这些东西,本来是虚妄的,本来是梦。你自己做的梦,梦见金元宝,你不知是梦,种种的图谋、争夺,想多捡几个金元宝,醒来一看,一个元宝也没有。所以,要坚信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本来是佛,有佛的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一切一切,但是你有妄想,而且你执著了,你就不能证得,枉受轮回了。所以我们要坚信佛法,勤修佛法,使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觉悟。 (摘自黄念祖《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又在传销你们佛教了
乐此不疲,传销精神着实可嘉
大安法师:厌离娑婆要彻骨彻髓!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婆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是在内心深处要把它厌离到彻骨彻髓的程度。家亲眷属、恩恩怨怨等等,都要彻底地斩断、放下,你才能够念佛上轨道。由于强顺人情,勉就世故,所以今天还在轮回,还在这里打哄过日子,还在迷惑颠倒。“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我们对这个无常至速——但念无常,有没有切身的感受呢?很难有。“无常”就是死亡的意思。死亡马上就要到来,死亡不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而是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遭遇的事情。怎么不把“死”挂在额头上去思惟它?原来有一个老人死了去见阎王爷,见了阎王爷他就指责:“你让我过来,为什么早不给我通个信呢?”阎王爷说:“我已经给你通了几封信了。你的眼睛昏花的时候,这就给你发的第一封信;你的耳朵慢慢地聋了,听不到声音,这是给你发的第二封信;你的牙齿慢慢地都掉光了,这是给你发的第三封信;以后你身体五脏六腑都日益衰退,骨头硬了,走都走不动了,这些都是给你发的一封一封的信,你怎么说我没有给你发信?”说得这个老人无话可言。但是到阎王爷那里报到的还有一个年轻人,他就有话说了:“你给这个老人发了这么多信,还有道理。你看我的眼睛很明亮,耳朵听声音也很清楚,牙齿也很完整,身体很健康,那你为什么没有给我发信呢?”阎王爷说:“我也给你发过信,你自己没有察觉到而已。你东面的邻居、一个四五十岁的人死亡,你知不知道啊?”他说,“知道。”“这不就是给你发的第一封信吗?”说:“你西面的邻居、一个二三十岁的人死亡了,你知不知道?”“知道。”“这是给你发的第二封信。还有不到十岁的人,还有在孩提、婴儿时死亡的人,这不都是给你发的信吗?”所以,一匹良马,不需要鞭子抽在身上,一见到鞭子的影子,它就会驰骋。而一匹劣马必须要用一个铁锥——一直要锥到皮肤里面,才有所痛感,这是一匹多么驽劣的马呀!我们对这个无常的感觉,一定要把一切众生生命的无常看成是自己生命的无常。你到医院太平间去看看,你去感受一下大地震的情况,你去感受一下海啸——海浪把所有的人吞噬下去的情况……这些就能真正让我们感受无常迅速,这种急迫感就会调动起来。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会赶紧韬光敛迹,赶紧去一心一意念佛,赶紧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丧考妣,如救头燃,不敢再有一刻的耽误。这才是真念佛人的心态和行为!今生是轮回的最后一生!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一大块的冰山,你想用一碗开水把它融化,你浇下去好像融化一点,过点时间之后你一看,那个地方冒出来的冰块,比其它地方还要高,这就是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知道五浊恶世、轮回不停,赶紧让我们解决分段生死问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闻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不仅正报的佛菩萨讲经说法,依报的器界也在讲经说法,就能快速地悟证无生法忍。悟证无生法忍至少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的菩萨再到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乘着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被,以及自己的发愿再回来度脱众生,这是可以的。这时他不会被五欲六尘所侵染,他的道业有进无退,他在这里是完成普贤十大愿王的修持,他就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而不会到三恶道里面去。如果没有断见惑、思惑,想要住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这是净土法门不许可的。所以有些人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度众生,断烦恼成佛——其他的宗派这样说,我们也不好去指责人家。但如果你是一个念佛人,我们会明确告诉你,你绝对不能发这个轮回的愿。一定要发往生净土的愿?今生是最后一生,今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度化众生,等到了极乐世界成佛以后再回来,这样可以。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菩萨、祖师为什么那么殷勤劝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甚至悲心切切——“捶门打户劝念佛”?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功。最起码的修道成功标准:离开分段生死,破见、思惑。试问,这个世间的众生有谁能破见、思惑?得一个初禅都很难呐!你即使开悟,也不等于了生死啊!而且这个五浊恶世修道的环境越来越差。你看在我们中国古代社会,很多寺院在深山老林——寂静的阿兰若,他修戒定慧还有那么一种氛围,可能还能修得一种境界。到了现在,寺院都是开放的,都搞旅游了,那加上整个的外境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整个人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向外奔逸的。飞机、汽车、高速火车,这些肯定对修行人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心也动了,也快了,心动是无明之相——我们无明就越来越厚重。在这个世间修行真的是进一退九,很容易退转,很难得到功夫的进升。由此,我们这个世间也唯有靠念佛,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横超,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到极乐世界去成就佛道就容易,就快捷。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大安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发愿的核心内容,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到修净宗念佛法门要发愿,发愿所要参考的依据,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主要精神,以此作为参照系来发我们的愿,这样才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感应道交。就我们目前凡夫的修行人来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发愿的两个核心的内容,非常重要。厌离呀,是要从我们心里当中真实地把这种心引发出来。厌是一种要求离开的情绪状态,要离开的环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翻译中文的意思是堪忍,这个世间充满着种种的苦难,然而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众生,他还忍受得了,不仅忍受得了,他还会以苦作乐!不以苦为苦,所以称为堪忍。我们这些众生是很难生起出离心的!那么欣慕,一种很渴望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虽然它那里极为庄严,清净,妙好,自在,但如果我们对它很生疏,我们不能认知,也很难生起神往之心。这个世间虽然很苦,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就很难产生厌离之心。所以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句话实在来说,在我们内心真正要生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愿也属于般若智慧,是需要智慧观照的,要在内心对这种娑婆世界的苦难,有彻骨彻髓的这样的一种感悟,才能生起一种万牛莫挽的要离开的心。对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在内心熏习非常亲切,方可如箭离弦,直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出离和欣慕两种心,凡夫很难生起来,所以我们就要理解两土世尊——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用种种善巧方便,激扬我们的出离心和欣慕心。比如,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净土法门的时候,他首先会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依正庄严,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地面无量的宫殿,虚空无量的宫殿,虚空无量的宝网,宝网当中又有种种的宫殿,宫殿里面又有诸天童子,这种水波荡漾的音声,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所有他方世界的珍宝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出现,而且是众宝之精,各种衣食用具,应念而至。为什么佛要介绍这些?就是为了令我们产生出离之心和欣慕之心。我们在这个世间待久了,很难感觉到这个世间的苦难,就好像那个厕所里面的蛆,它在大便里面钻来钻去,我们觉得它很苦!但是那个蛆呢,它觉得很快乐啊!它不会厌离啊!那个狗吃那个大便,我们觉得,哎呀,这个大便怎么能吃呢?但是在狗的感知中那个大便很香呀!同样我们待在这个世间,我们觉得很美呀,很快乐呀!天人看我们,就像我们看那个蛆一样啊!我们这个世间的臭气冲到天上,那些天人赶紧跑得远远的,臭气熏天!然而我们习焉不察,因为我们待得太久了,习惯成自然了。这本身脏秽不堪,还要用香水洒一洒,弄一弄,掩盖一下。所以,释迦牟尼佛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世界,对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来看,我们梦都梦不到,忽然出现一个全新的富丽辉煌的刹土,它令我们惊心动魄呀!当我们听闻到这个刹土,相信了这个刹土,再把这个刹土作为一个参照系来反观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包括我们的身心状态,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才感觉到这个世间多么痛苦,多么污秽,多么残缺!我们自己多么地罪恶!我们自己多么地不自由!在这种比较当中,产生了出离之心,产生了欣慕之心,所以我们要理解两土世尊在激活我们的出离心和欣慕心。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六道,很难发起出离心。所以,必须要激活!要把它激发起来,激发我们的出离心,鼓扬我们的欣慕之心!这个激发还有折伏和摄受两种方法,折摄并运。释迦牟尼佛就像悲父在给我们讲这个世间五恶、五痛、五烧,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罪恶剧苦,我们在其中勤身营务。我们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无量寿经后半部,就是对我们娑婆世界苦难的非常淋漓尽致的描述。前面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后面介绍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把这两个经文摆在一起一看,哎呀!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清净美好的故园啊!我们这里是大火聚!是茅坑!是牢狱!是火宅!这样才把它激活起来!那么我们再来具体地展开,这种激活要来自于我们领会它,要智慧地观照它,我们凡夫众生没有智慧,就因为我们在生活的现象表层,被那些虚幻的东西迷惑了、欺骗了,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首先要讲四谛法,苦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苦难当中,但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苦,这就是一个迷惑颠倒。能够意识到我们在苦中,这就有点智慧,就是苦谛了。但往往大多数人不能意识到,尤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时候,他天天感觉很满足啊!我去年碰到一个小老板,吃得胖乎乎的,穿的是名牌的衣服,红光满面。他就问我一个问题:“佛教讲苦海无边,我觉得很快乐啊,什么叫苦海无边?”他不认识事情的真相,这就需要智慧,才能够透过这个虚幻的,所谓的快乐的这种假相,了解生命本身的苦难。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王子,他为什么要出家?就是由于生老病死本体上的苦难,他不能释怀。即便是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不能安心,他要解决生命当中最本体的问题,他要出家,也要令一切众生离开这种八苦!因此,我们要常常智慧地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然后欣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乐,要不断地把佛经里面的“净土五经”来熏习自己。无问自说的净土法门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最极悲心!很多经典都是有问而说,唯有念佛法门是无问自说。为什么众生问不出来?梦都梦不到嘛!这个法门能彻底地给予众生究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所以看到众生能够信受,根机成熟,赶紧去说啊!“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啊!透过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宣说,我们对净秽两土作个比较,那真的是稍有点理智,都会有一个毫不踌躇的抉择了。我们就从这世间的八苦来简单地谈一谈,这个八苦不管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同样地要经受。这个世间我们有生苦,出生本身就是一种苦啊。我们是带着一念无明妄动,带着那种贪欲的心在中阴阶段。看到有缘的父母交合,他就投过来呀,投过来他有一个自居的作用。弗洛伊德讲自居,如果对男根感兴趣,他就会本能地排斥他的母亲,自居一个角色!这样他就会变成一个女婴,投胎为女的。如果他对女根感兴趣,他就会本能地排斥他的父亲,自居一个角色,成为一个男孩。然后父母精血混在一起,他的阿赖耶识搅在一起就入胎,在母体里面,在生脏和熟脏之间,那是天天跟屎尿待在一起呀。然后吸母体的四大——地水火风来长养他的六根,这个过程都是很苦啊!它待在一个很阴暗的地方,就像牢狱一样,那叫胎狱!当母亲吃点硬的东西下去的时候就像高山压下来一样,当一杯冰水喝下去的时候就是寒冰地狱一样!他是遭受这样的苦难。然后在十月怀胎成熟,就从狭窄的产道出来,倒悬之苦,一出来他是带着那种哭声来到这个世界的。风吹过来在皮肤上,那是像刀割一样的,这种生苦,现在我们都忘了!那么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这个生苦!就不是由淫欲的烦恼去投生的,而是由念佛的愿力去的。阿弥陀佛正觉的果地,赐给我们的莲华,这个莲华代表在我们烦恼的淤泥当中开显的如来正觉,九品莲华为父母,是化生啊,莲华的化生!不是胎生!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离开了生苦。但在三界六道当中,这种生的苦是一轮又一轮,今生是一个人胎的苦还好一点,下辈子可能到马胎,牛胎,驴胎里面去了,那就更苦不堪言了。
众生都在大梦中  人生自幼而壮,自壮而老、而死,生于此娑婆世界,遑遑然,茫茫然,生不知所自来,死不知何所往。诚如云:“三界梦宅,浮生如梦,逆顺苦乐,荣枯得失,乃梦中事。”(释华首编《憨山大师梦游集》卷二)意谓人生不过一场梦。睡眠中之梦与人之一生,在上虽有长短之别,在性质上则无异。睡中出现之幻思固是梦,而人之一生也是梦。今生所处境界,所觉种种差别如利害、荣辱、恩怨、爱恨、得失等,皆心识所生,即第八识梦想所成。奈何世人多沉醉于梦中,执自我为实有,执六尘缘影为心相,以致我见益深,妄念益炽。心为物所役,利令智昏,于是以盗、骗、掠、杀、淫等恶业为谋利及之津梁。不知所得转瞬即成空。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迅速消逝。身后万般带不去,唯有随业流转,以致陷于六道轮回。沉醉于梦中即处于无明中。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成论》亦曰:“经契说:“不共无明,微细恒行,覆蔽真实……故异生烦,恒处长夜,无明所盲,昏醉缠心,曾无醒觉。”(卷五)  迷、幻、垢等名词在喻有为法上,意义是相通。其反义字各为觉、真、净。盖去迷即呈觉,去幻即现真,去垢即得净。梦之反义为醒。盖醒则梦清。禅宗尝用“棒喝”方法使人从梦中醒觉。“棒喝”意为棒打及呼喝。棒打始于德山,呼喝出于临济。《古尊宿语录》(宋释赜藏编)记临济问黄檗何故“三度发问,三度被打”?黄檗不作正面回答,而大声喝曰:“这疯癫汉,却来此捋虎须!”临济随即得悟黄檗意思。(见该书卷五)后人用“当头俸喝”一词,喻使醉梦者速醒。  佛教对治执迷之法门甚多,目的皆使人觉悟,“观”便是其中之一,藉想念世间之无常而生警惕。例如不净观是想念自身之不洁净,死观是想念生命之终归消逝,白骨观是想念死后躯体腐为枯骨。尝创“如梦观”使人醒觉人生如梦。大师于《观大纲》一文,提示学习唯识者应循三层领悟步骤。首步为“悟此现前妄执之境,皆是偏计所执自性”。次步为依“如梦观”悟证“心王通幻,亦可通真;真妄之转,统依一心”。第三步为了知八识中之末两识,即“末那及,无始恒转。”大师阐释第二步云:“吾人人梦时……情怀真切,却至南柯醒后,都杳无所得……反观现在之境,亦等如梦中听见,毕竟一无所得矣。是故对于现在之一切境,应先作“如梦观”,以遣意识上偏计所执之我法,则根身器界,宛然唯识心变现之虚幻相而已。或谓梦境既空,梦心亦空,应云唯空,何谓唯识?不知梦中之心即醒时之心,境异梦醒,心贯醒梦,故醒后心中亦能了然梦中之境物,而欲求梦物于醒境,则必不可得也。是以梦境实空,梦心幻有,境空不离心有。”  梦境固属虚妄,梦去则醒,然未醒之时,醒亦不可执,否则陷于“梦外求醒”而仍未离妄。是故阐明三重离幻:“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曰:“悟梦求醒,醒觉梦空。如观现醒之物,皆同梦境,则梦中之物,亦同醒觉。梦不知梦,是为妄中执妄;醒定执醒,亦复未出妄中。醒觉梦境,不离一心,是一心直贯世出世间,总持十法界而不可以区别者也……众生在迷妄颠倒中,梦与醒俱梦……复次以心为喻,梦中之心,凡夫之心也;梦中知梦之心,菩萨之心也;梦觉之心,佛心也。虽然三种心境,仍是一心所现。盖梦中之境,唯心所现;觉中之境,亦唯心所现。是以梦中之心即觉时之心,众生之心即佛之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心现起,即是心之全体,并非少分。所以佛能遍法界而度众生,众生亦以此心具造十法界,而终能悟入佛之知见也。”  梦与醒同属不可执,犹空与有皆不可执。凡夫从未真正醒觉,故其梦时之心与醒时之心同属妄心。要达真正觉境,则须了知梦与醒时所遇之荣辱得失悲欢离台等事物,同为虚幻。综合而言,真正之大觉,视生死及涅盘皆无可得,故云:“生死涅盘,同如昨梦。”意谓住于生死固属做梦,住于涅盘亦是作梦,必须“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始可成大觉。视世间与出世间法如梦者,意在通达一切法本无可得,若有可得,即有生灭之心而起执。《摩诃般若渡罗蜜经》:“如来说:“一切法皆虚妄如梦。”若不知诸法虚妄如梦,是人但以色身名字语言章句而生贪,如是人等分别诸佛而有来去,不知诸法相故。老人于佛分别来去,是人凡夫无智,数受生死,往来六道,远离般若波罗蜜,离于佛法。若能如实知佛听说:“一切诸法虚妄如梦”,是人于法则不分别若来若去,若生若减。若不分别,是人则以诸法实相而观如来。”(《昙无竭品》)(《大智度论·昙无竭品》所述与上略同)  《心经》曰:“远离颠倒梦想”。颠倒者,视妄为真也;梦想者,认幻为实也。若有颠倒梦想,即起我法两执,继而生贪嗔痴等诸恶行。佛说无我,乃澈匠人生观。生命躯体乃四大合成之色蕴,其活动乃受想识行诸蕴之综错表现。《心经》云“五蕴皆空”即无我观,教人醒觉生命如梦,原本是空,不必待死后才空。此身如梦境,此心如幻觉,当即属空。妄执生命为实有,正是大梦未醒,世俗之人生观皆如是。当知昼夜之梦为小梦,生死之梦为大梦。不可只知夜间之梦为梦,而不觉一生亦属梦。吾人此生正是在梦中。世尊怜悯众生迷于梦境而不自知,乃起大悲之心,创大觉之教,促使众生由梦中清醒,离幻归真,离苦得乐。佛即大觉义,三贤十圣皆在梦,唯有诸佛称大觉。《叹世万空歌》云:“空手而来空手去,到头总是一场空。夜深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梦中!”区区数语,足以给沉于梦者当头一棒。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间观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