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i7 4790配b85主板k用B85主板?

本人想配一个电脑,处理器i7 4790k,预算8000左右,请问怎么配?
显卡我打算用970,不知道主板是z97还是b85,如果是其中一种用什么品牌,还有其他配置,希望能详细点
超频看脸吧,不必为了超频投入太多,能超4.5不亏,超4.6是赚,实在连4.5都超不了,我们还有保底的4.4睿频呢!
(*^__^*) 嘻嘻……因为预算比较多,所以主板我推荐了Z97,追求性价比的话主板可以换成B85,反正4790K超频真的很难超。如果直接放弃超频改用B85,可以把钱加到机箱和定制线上。B85推荐以下4款:500价位技嘉B85M-D3H
华擎B85杀手
600价位华硕B85 progamer
技嘉B85-g1b6 CPU:4790K散片
2060元 散热:大霜塔至尊
260元主板:华擎Z97极限玩家6 900元 内存:芝奇8G马甲条
230元两根电源:振华G550 560元机箱:先马坦克
200元硬盘:1T
290元固态:镁光MX100 250G
530元显卡:七彩虹烈焰战神XTOP或其他任何顶级970
i7 4790k……要么换个CPU吧,性价比更高- -CPU:E3 1280V3
¥1548内存:十全冥神DDR3
¥389(京东优惠券+白条券)主板:华擎 H97 Performance
¥649散热:超频三红海至尊
¥139电源:长城双卡王BTX-700SE 700W
¥479显卡:GTX 980TI(evga) ¥4300机箱:乔思伯QT01
¥350硬盘:SanDisk plus 240G ¥369
+ 2T 东芝 ¥450显示器:LG 27寸
¥1150总价:9823不要显示器:8673如果要低2挡的GTX970,价格含显示器都只有7500左右,不含显示器才6000多- -。建议至少把显卡弄到GTX980级别,比970强不少,价格3000出头。这样总价控制在8800左右,不含显示器就是7800左右。CPU以稳定为主,1280V3算是这代默频最强U了,显卡强力才是王道!
这是我的你看看吧
这配置超频干嘛,已经很任性了上z97吧,虽然没什么大用
刚配了一部,建议i74790k,主板技嘉z97hd3,内存芝奇或者金士顿骇客16g,光驱先锋dvd,电源航嘉mvp600,显卡影驰970黑将,机箱安钛克gx300,散热大霜塔或者超频三风冻,剩下的预算足够你买显示器音响键盘鼠标了。
4790k默频4g已经很高了 没必要超 高端的b85用用就行 不比同价位的z97差到哪里去 显卡用4g的380
有个什么牌子的能一键开核 不比970差
6700k也是2000多吧,买新不买旧吧,
b85主板不能超频
其实超频并没有什么卵用
8000配置什么游戏都通吃了
CPU后面有K就上Z97,没有上B85,就这么简单
本人刚配的i7-4790K供参考CPU:4790K盒装
2350元散热:玄冰400 100元主板:华硕Z97-AR 950元内存:DDR3 1866 骇客神条8Gx2 490元电源:海盗船CS550W 560元机箱:乔思伯UMX4 799元硬盘:希捷机械2T 459固态:三星EVO-850 SSD 250G 570显卡:华硕猛禽GTX960 1650元总价:7928元部分配置纯属个人喜好,建议减少机箱、电源支出,加强内存和显卡。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默频4G充值信仰——英特尔 i7 4790K+技嘉 B85 Phoenix 主板 开箱解析及简测 & 4790K简易降压降温教程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为默频4G充值信仰——英特尔 i7 4790K+技嘉 B85 Phoenix 主板 开箱解析及简测 & 4790K简易降压降温教程
———————————————我是爱唠嗑的前言分割线————————————————日,英特尔在产品路线图中称,将在次年第一季度推出4GHz主频的Prescott处理器。但在23日后即宣布放弃该计划,由此,在当年10月21日举行的由Gartner所赞助的产业大会上,时任英特尔CEO Barrett当众单膝跪地向听众致歉,称“为未履行对客户的承诺而深感愧疚”。日,英特尔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展示了该公司首款主频达到4GHz的处理器——酷睿i7 4790K。4GHz的主频一直都是超频过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路标。在LZ还折腾着五电容E52的酷睿2时代,就有E8系列超上4G从而在superpi中进入10s而达成的充满YY色彩的“10s俱乐部”。再到后来LZ真的用上了i7的时候,倒已经没了折腾CPU的精力和斗志,加上intel的超频限制和近年来CPU架构性能的龟速提升,连升级换代的兴趣都没了,索性弄了颗2600s丢到V3+里就不管了。其实一直用着也蛮好……直到今年6月看到了代号恶魔峡谷(Devil’s Canyon)的4790K发布,默频即达到了4GHz,就有了跳峡谷的冲动~其间也想过itx小箱子压不住U,但intel又说改进了散热材质(就是从白硅脂变成了灰硅脂),心里的小恶魔一下子就没克制住……(想看LZ被坑CPU发热直飚100度来开心一下的童鞋请直接跳到温度狂飙分割线&)——————————————我是开箱和上机的正文分割线————————————————既然要升级4790K,平台就要一并换掉了,顺带升级下内存容量吧~入手清单如下:&
&(LZ是在某猫入手的,提供链接仅供参考)Intel i7-4790K 处理器包装平平无奇,连类似G3258盒子上面的周年纪念版之类的字眼都没有。纸质内容同样平平无奇。原装散热器,据说曾经是盒装标配的塞铜散热现在只有带K结尾的OC版处理器才有资格尊享了&大按摩店要加油哇……底部可以看到预涂的灰色硅脂和铜底。原装散热由富士康代工,标配0.17A的4pin温控风扇。侧面视角,鳍片再薄一点就没了CPU本体,标注了默频4.0GHz,马产。背面的电容排列。Crucial 8GB DDR3L-1600 CL8 VLP内存也就是俗称的黄马甲,窄条,1.35V电压CL8,保持了兼容性的同时还带点时序上的小YY。包装拆卸后不可复原内存本体。&时许标记,8-8-8-24 1600MHz,带XMP支持。技嘉 B85 Phoenix-WIFI 主板包装,表面的LOGO和凤凰版三个大字让人觉得更像是山鸡版……全家福,附件有驱动+应用程序光碟、说明、天线、两根SATA线、后挡板,鉴于LZ买的是带AC网卡的版本,附件已经精简得可以了。后挡板,带夹层,和ROG的“防辐射后挡板”类似,由于不是所有的版本都带AC网卡,天线位置还要自己动手戳通,好评。主板正面。其实橙黑配色还蛮好看的,不是本来就有超频橙系列嘛,这次叫迷你橙不也蛮好的,非要叫什么山鸡版……同时可以看到电源和相关的拓展接口基本都分布在边缘位置,比起之前B75M-ITX CPU电源位置的反人类设计要好太多了。背面视角,可以看到CPU供电和内存供电的部分每相各有一个mos管安置在PCB背面,但未设置接口。6层PCB,中规中矩吧。1/O接口视角。PS/2,USB2.0/3.0,DVI/HDMI,天线孔,一个镀金的魔音USB,音频接口,该有的全都有了。然后来看看细节。CPU插槽是富士康出品,4相供电,连上背面的mos一共是每相3mos,在小板子上算是不过不失吧。内存供电。每相在PCB的背面同样还有一颗mos。内存槽单边插拔设计。不过小箱子装好机之后还要换内存基本是不可能了……卖点之一,自带Intel的7260AC,兼具802.11AC网络及蓝牙4.0支持。为了省地方,主板电池被贴在了1/O接口背后,音频接口后面是msata。卖点之二,魔音USB接口,也即拥有一相独立供电的USB接口,同时可以在BIOS里面设置关闭该接口的电源输出,使其仅输出信号以达成“电声分离”。新入手的三小宝合体就是这样子,很清爽对不对:开箱完毕~想着准备啪啪啪地装好然后拍上机图了~箱子是乔思伯V3+先把的NT06-PRO往上装……LZ想着按照原来B75M-ITX的布局应该可以轻松解决的,像左上图这样:可是装上去之后明显超过主板上缘好长一截……完全放不进机箱&~只好转了90度像这样:又!可!是!这样能放进箱子可是电源接口完全没有办法接好吗!&往I/O方向转是不行了,只好往PCI-E槽再转90度了,总算装好了,PCI-E的位置堪称惊险&:电源硬盘都好接,就不赘述了~直接上完工图:&无论是散热高度、内存高度、显卡长度、还有散热器热管到显卡后背的距离都再无余地了—————————————————我是简单的性能测试分割线—————————————————作为当前最强的4核酷睿,上机点亮,看看性能如何……以下测试均在默频带turbo下进行,最后有所有分数表格,不想看截图可以直接跳过:先是CPU和内存的CPU-Z截图:SuperPI:单核turbo频率4.4G下轻松10s……象棋分数接近1W6了,LZ的W.6G下也就是刚过1W6,4打6的节奏。R11.5和R15借着指令集的优势已经反超了6核的W3690。内存性能,从SNB到IVB再到haswell,每一代进步一小点。汇总如下表:——————————————————我是温度狂飙分割线——————————————————跑完了测试,性能各种满意,那就看看温度如何吧~虽说是小机箱,但是好歹也是6热管散热,应该没啥问题~于是点开AIDA64的单FPU……2分钟破100摄氏度这是什么个意思,说好的高端灰硅胶呢&首先打开机箱看看CPU散热是不是没装好,打开箱子,手摸一摸鳍片……滚烫滚烫的,也就是说这回是真的压不住U了&我6热管散热都还这个样子,那用盒装送的塞铜小风扇不是都要溶掉了&上网查一查,4790K超频党的的温度就更夸张了,还有水冷破百的帖子……果然无愧顶级Hotwell之名&就算是盒装带保这样的温度LZ也不敢用啊……还是试试降压吧。保持默频带turbo boost(睿频),仅仅调节电压,电压只能降到1.16V,再降已经开始不稳定,虽然进系统无碍,但是负载测试很容易就蓝了,此时满载外壳温度大概在90-92度。每次都能进系统但是过不了负载,LZ猜测是因为板子上供电电压不够精准而满负载turbo的一瞬间对电压的要求较高,从而蓝屏(类似M6I M7I等壕板的数字供电这时候就有优势了),于是果断关掉turbo,如图:电压设置(GA貌似会自动帮用户修改对应语言的BIOS,已经改成了简中,英文应该是CPU Vcore):果然稳定性一下子就上来了,继续下调电压,最终稳定在1.01V,成功过P95测试一小时。此时满载外壳温度79度,核心温度71度。截图如下:单独上一张温度监控:此时温度就比较服帖了,虽然没了睿频,但是4G主频也基本可以胜任所有工作了。最后再加0.03V的电压喂饱CPU避免缩肛,收工。肉痛没了睿频的纠结党可以继续尝试,也即在关掉turbo的前提下,逐级增加倍频,再来下探最低电压,在41~43倍频的位置有机会获得比默频默电更好温度/性能平衡点,考虑到单核睿频最高也就是4.4G,再往上还能降压降温的概率就很小了。总结一下~网上对4790K的评价“官方超频版本的4770K”相当中肯,4790K基本已经达到了该架构下的最高频率,继续超频的余地已经不大的同时在带来了巨大发热量,不少玩家都动用了顶级的双塔风冷或者是水冷才将其压制住,入手之前请先预留好散热的预算,或者不介意放弃睿频的可以参考LZ的方法降温。全篇完,谢谢观看&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22)
文中提到的商品
赞20评论90
【抢先首发】FIYTA 飞亚达 印系列 轻智能腕表
【轻众测】BLYL 百力英伦 声波震动牙刷(颜色随机)
【抢先首发】漫步者 S1000MA智能WiFi音箱
【抢先首发】Proscenic 浦桑尼克 扫地机器人 780TS
【轻众测】漫步者 Bun蓝牙便携音响
【抢先首发】BIRD SPEAKER 小鸟客厅影院K1
【抢先首发】吕布智能微动力车轮 赤兔215
【轻众测】英佰瑞 西班牙进口安达卢西亚特级初榨橄榄油2L桶装
【轻众测】云居士 N1网络摄像机
【抢先首发】Marshall Major II 头戴式HiFi重低音监听蓝牙耳机
【抢先首发】GATEMAN 盖特曼 智能电子锁
【抢先首发】MI 小米5s 智能手机 128G(颜色随机)
【抢先首发】MI 小米5s Plus 智能手机 128G(颜色随机)
赞97评论126
赞53评论53
赞14评论64
赞1790评论1093
赞851评论796
赞693评论962
赞332评论394
赞667评论69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现场就餐的市民挤爆大门,场面极为混乱。
老人以拿钱给儿子为由,要儿子回家详谈养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PConline 导购】广播:“股票的牛市已经结束,各位同学可以安心准备开学了!”无论这个暑假你在这个股海中是否交够了学费,马上就是开学季,不少高校学生们会准备购买新电脑重拾心情迎接校园生活!既然开学季要装机,那我们大伙就来聊聊装机那点事儿,细数一下近期有哪些硬件根本就不值得购买。
  细数之前国际惯例还是要回归到广大普罗学子对装机的最根本需求,而这种需求在本小编来看无非就是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电脑就是用来打发日子的!平时就拿电脑来看看电影、聊聊Q,最技术性的操作顶多就是扫个雷,但对于装机成本需要严格控制,能省一分是一分!(其实笔记本比较适合你)
  第二种:电脑就是我的游戏机!游戏是第一生产力,游戏就是衡量电脑性能的唯一标准!显卡只买贵的,视一分钱一分货为真理。
  第三种:电脑是我的工作室!只要对工程计算、渲染和剪辑等专业应用有帮助的平台投入都是一种投资!“性价比”这三个字中对“性”需求最大!
  这三种类型都看清楚了吗?请自觉归档,开始细数N大不值得买的硬件!
  ●CPU:双核双线程CPU(奔腾、赛扬)
  理由:双核该淘汰了
  买这个吧:Core i3、四核APU
  双核( 这里泛指传统双核双线程CPU,如奔腾、赛扬双核)十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双核CPU又能走多少个十年?2015年继续是淘汰双核的节奏,只要你不是属于文章开篇所说的第一类人的话,你都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双核确实是淘汰了。
  在应用中,多任务同时进行,双核四线程的CPU比双核双线程要处理更加轻松。
  多任务环境下使用测试汇总
  文件压缩
  图片处理
  渲染测试
  程序安装
  杀毒扫描
  双核双线程
  流畅(94%)
  有迟缓(88%)
  有迟缓(100%)
  流畅(70%)
  有迟缓(100%)
  双核四线程
  流畅(72%)
  流畅(38%)
  有迟缓(100%)
  流畅(34%)
  流畅(60%)
  四核八线程
  流畅(53%)
  流畅(26%)
  基本流畅(100%)
  流畅(16%)
  流畅(28%)
  在游戏领域里,目前多核优化的趋势正不断加强,趋使双核CPU逐渐淘汰,你再也找不到奔腾怒超XXGHz撼动i7的神话。
  以Intel产品为例,双核双线程与双核四线程两者的差价大概是两百多块,多花两百块买多两个线程不算亏,哪怕预算实在是紧张也可以考虑AMD的入门四核产品(速龙/A8),总比双核的要好。
  所以新装机的朋友完全有必要直接从i3或者四核APU起步,四个核心或者四个线程已经是最低的标配。
  小编说:玩游戏?谢绝i3以下;专业应用?犹如老鼠拉乌龟――无从下手让你抓狂!日常办公?多开任务窗口切换时所感觉到的顿卡可以立马让你愉快的心情荡然无存。 好了,价格相近,买A8-7650K、速龙860K,或者加200买个i3吧,兄弟。
  ●CPU:Core i7-5775C
  理由:CPU性能倒退,GPU性能很强,却价格却惊人!
  买这个吧:i7-4790K/i7 6700K(独显平台)、A10-7870K(集显平台)
  作为Intel酷睿家族的第五代“传人”,5775C从发布到上市都保持一贯的低调,市场上只有少量的货。量少但不等于无,在电商的配置单中你也可以发现到它的身影,而很多不明真相的小白一不小心就会被电脑城的JS忽悠而不幸中招。所以这里本小编还是有责任告诉大家五代酷睿本来面目。
  不需要更换主板(9系列)就能尝鲜到14nm的先进工艺,史无前例的配有Iris 6200 48个EU单元的显示核芯,但这一切的光芒也不能掩盖它的坑货本色!
  五代与四代旗舰型号规格对比
  CPU型号
  Core i7-5775C
  Core i7-4790K
  核心代号
  Broadwell
  Haswell
  接口类型
  LGA1150
  LGA1150
  核心线程
  频率(GHz)
  3.3-3.7
  4.0-4.4
  内存支持
  DDR3-1600
  DDR3-1600
  内置显示核心
  Iris Pro 6200
  HD 4600
  档位代号
  GT3e(128MB缓存)
  EU单元
  三级缓存
  制作工艺
  14纳米
  22纳米
  解锁倍频
  这个代号为Broadwell的i7-5775C其实就是14nm版的Haswell i7,架构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发热和功耗比上一代都有所改进,只是它的设定频率太低了,主频只有3.3GHz,睿频也只有3.7GHz,和4790K相比CPU性能还要倒退不少。
  再说,让5775C值得骄傲的Iris 6200核显,GPU性能确实是Intel最强,甚至也超越了竞争对手AMD的Godavari APU A10系列。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人兴奋,用时下潮流的词汇来形容就是“然并卵”,366美元的超高售价足以一个Core顶上三个APU了。更何况,配I7的大都是“独显土豪”,谁会在乎你那点GPU性能呢?
  小编说: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i7-5775C身上变成三分钱一分货,CPU性能倒退、GPU性能强,价格极高。 嗯,独显平台的,买i7-4790K(升级用)或i7-6700K才是你的菜,还便宜。集显平台,A10-7870K我会乱推荐?
  ●显卡:GTX950(1199以上)和GTX960(1499以上)
  理由:是好卡,但上市定价变坑货
  买这个吧:R9 370X、GTX960(非信仰版)
  在几日前,NV终于推出了第二代Maxwell架构GTX900家族中的5系――GTX950,该显卡是肩负着竞争主流显卡市场,这款显卡的核心为GM206,是在GTX960的基础上阉割而来的,只不过让人比较失望的是该卡上市的价格比较坑!贵的要价1399元(高频);便宜的也要1199元,价格已经追上部分品牌的GTX960(2GD5)了。
  NVIDIA Geforce GTX 950 参数规格对比
  GTX 960
  GTX 950
  GTX 750 Ti
  GTX 750
  GM206-300
  GM206-250
  GM107-400
  GM107-300
  晶体管数
  18.7亿
  18.7亿
  制作工艺
  28纳米
  28纳米
  28纳米
  28纳米
  流处理器
  纹理单元
  光栅单元
  显存容量
  2GB/4GB GDDR5
  2GB GDDR5
  2GB GDDR5
  1GB GDDR5
  显存位宽
  128bit
  128bit
  128bit
  128bit
  核心频率
  显存频率
  7012MHz
  6600MHz
  5400MHz
  5000MHz
  SLI接口
  辅助供电
  参考价格
  1199元
  749-999元
  599-899元
  其实GTX950的架构并非全新品,而是沿用了GTX960的GM206架构,相信是NVIDIA将部分芯片回流并屏蔽了四组SIMD,重新包装成GTX950。由于同属Maxwell家族,GTX950的768个流处理器与GTX960的1024个、GTX750Ti的640个以及GTX750的512个形成了直观的性能对比。
  频率方面,官方核心频率为1024MHz,Boost频率高达1188MHz,Boost提升幅度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GTX950的竞争力,市售大多数以高频版姿态出现。其他方面,显存规格为2GB/128bit,与GTX960 2GB一样。TDP为90W,屏蔽四组SIMD后功耗有所降低,但比GTX750高。因超出了75W的PCI-E插槽功率,故需要一个6pin辅助供电。
  从3DMark的理论跑分来看,Boost后的950跑分直追960,两者理论跑分差距不到5%。
  网友对此曾有过经典的点评:NV太精了,GTX960真身是GTX950Ti,换个名字卖高价!
  小编说:GTX950是好卡,但 上市价1199元,太TM高了,直接能买GTX960我会乱说?大众版的加100-200也能买到,任由Boost频率如何高,950始终都是950,先天不足(规格阉割)。非加钱党,1099元就能买R9 370X了。对了,1499元以上的GTX960也慎选。GTX960 1299元,GTX950 999元,小编觉得这价格才是出手之时,你们觉得那?
  ●显卡:399元的独显
  理由:隔壁I社和A社的集显都比它好
  买这个吧:I设、A社CPU自带的集显
  电脑单机游戏的精品化,让入门独显吃不消
  Geforce 4 MX440、Radeon HD9550…………曾经的低端独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销售奇迹。但是随着3D游戏精品化以及2D游戏移动化的趋势,低端独显已经没了它的市场作用,逐渐变得边缘化。而真正判了低端独显死刑了的,无疑就是蒸蒸日上的核显。
  相比挤牙膏的CPU发展速度,现在核显的规格变得越来越霸道
  Intel CPU发展到Core i时代后,CPU开始了“捆绑消费”的历史,同时AMD开始大力发展APU,买CPU送GPU成为了主流。随着CPU竞争天平的倾斜,Intel的CPU开始“不务正业”起来,GPU的发展速度远高于CPU,五代酷睿就是Intel不务正业的巅峰之作;AMD由于处于劣势,务求用APU的整合Radeon显卡优势来赢得市场。
  核显性能赶上甚至超越低端独显
  大力发展GPU,让核显的性能再也不是“吴下阿蒙”。在历代AMD与Intel的整合平台的核显测试中,3D性能超越了同时代的低端入门独立显卡。买一送一的先天优势,让DIY玩家再花金钱买入性能持平甚至更差的入门独显已成为了不可能。面对核显的竞争,AMD以及NVIDIA基本放弃了入门独显市场,转移OEM,同时只剩下N年前的老弱马甲充当点亮卡的作用。
  入门独显的地位逐渐不保,AMD与NVIDIA也变得持放弃态度了
  所以,新装机的用户一旦看到GT730/GT610/R7 240之类低端独显,完全不用考虑,用I社和A社的集显都比它们好用,更剩下一个配件的维护成本以及电费成本。
  小编说:小编实在想不出推荐 新装机(对的,要说清楚是新装机,显卡挂了升级的不在这个范畴)朋友选择399元独显的理由,不如网友们集思广益下?
  ●硬盘:500G机械硬盘
  理由:仓库规格不达标
  买这个吧:1T容量的机械硬盘
  自从固态硬盘开始冲击市场后,机械硬盘的市场地位岌岌可危。但是机械硬盘毕竟是中古年代的产物,性能就不用想着再有大幅度提升了。所以面对SSD竞争的资本,就剩下容量一项。(不谈寿命这一项,因为机械硬盘因为机械原因寿命与SSD的NAND电子寿命显得半斤八两)
  为了生存,机械硬盘必须走大容量道路
  所以,趁着SSD依然禁锢在128/256GB级别为主流的时代时,机械硬盘大腕们纷纷推出1TB或以上的机械硬盘来自救。同时稳定在一个200-300元左右的价格,给人一种白菜价的印象。 这样一来,原来的500GB硬盘咋办?
  500GB硬盘与1TB的价格所差无几
  即使你连几十块的差价也要斤斤计较,只是为了“临急抱佛脚”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篮球场教经济学了。因为目前1TB硬盘的价格已经是探底了,成了性价比的节点。选择低于1TB容量的硬盘已经显得不值得,现在1TB 机械硬盘才卖299元,而500G就叫价269元,差价仅仅30元,体育老师都会选了吧。
  作为数据盘,500GB容量真的够么?
  同时,随着SSD的不断冲击,现在机械硬盘在PC中的角色逐渐转型为资料盘,这就要求机械硬盘要有较大的容量。几十GB一个游戏、数GB一个电影、无数的照片备份…………500GB容量怎么够么?
  小编说:500GB和1TB差价仅30元,体育老师都会选了...如果JS给的配置单上还看到500GB,额,各位看着办吧。
  点评:省钱,不是为了单一的为了把价格降到最低而购买。省钱与高性价比密不可分,目前市场最高性价比的HDD硬盘无疑就是1TB/2TB的硬盘。选择500GB剩下的钱不多,性价比从何谈起?
  ●SSD:60-64G的SSD
  理由:性能差、装完系统都所剩无几
  买这个吧:128G、256G
  毫无疑问,SSD是目前DIY领域发展最快的领域。芯片结构、高速存取、超低延迟、安全保障的特性让它一露面就被认定为机械硬盘的接班人。但是在SSD发展初期,容量及其成本控制依然难以与HDD匹敌。为了让玩家尝鲜,几年前不少厂商推出了64GB的SSD。
  64GB SSD是SSD发展的一个印记
  兴趣浓厚的DIY玩家也随之入坑,当装完Windows 7系统后,却发现自家的SSD最多只有40GB的可用空间。对于现在胃口越来越大的文件系统来讲,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装上一个大型游戏后,你们64GB SSD表示容量告急了。即使你对你的SSD省吃俭用,也逃不过开放式Windows 系统“碎片化”这一关,日积月累的系统与软件使用,你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来清理数据以及备份数据。
  作为系统盘,64GB的容量显得杯水车薪
  随着Windows 10升级的进行,越老越多朋友发现没有100GB容量的C盘根本难以做到平滑升级。因为升级后还保留原系统的镜像,1+1的结果就是64GB的SSD充当Windows 10升级盘根本不可能。
  64GB在随机读写性能远低于128GB容量以上的
  至于SSD引以为傲的性能问题,通过多年的耳濡目染,我们得到了容量越大SSD性能越强的知识。64GB小容量在性能上比起128GB、256GB差多了。所以,想体验真正的SSD极速性能,至少128GB容量跑不了。
  小编说:毫无疑问,128GB已经成为了目前SSD的入门容量,256GB成为了主流容量。不管从容量、性能、容价比上,64G都不再推荐购买,恐怕这个同样只会出现在JS的配置单上。64G SSD+500G HDD,清货组合。
  ●显示器:小屏(24+27寸)的4K显示器
  理由:价格贵、体验差
  买这个吧:1080P或2K显示器
  2014年的4K概念让显示器火热了一把,加上追求移动数码领域对于PPI的迷信,大家对4K分辨率的关注度推向了顶尖。不少显示器厂商都在4K显示器市场小试牛刀,推出了不同尺寸的4K显示器。而今天要讲的,就是24/27寸的4K显示器。
  24寸4K分辨率显示器
  小屏幕,高分屏,听起来就让人回到了当年苹果发布“视网膜”显示屏的震撼。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支持,也只是幻觉而已。
  小尺寸4K点对点显示会让你感觉十分痛苦
  首先是系统支持问题,4K显示屏的的点距过小,这在小尺寸中更为严重,让你在这种显示器中看字体、图片显得十分的痛苦。即使你采用了150%的显示设置,也无补于事,因为图片也随之放大,但实际分辨率不变,那种模糊感的系统体验可想而知。
  硬件对于4K次世代游戏的流畅支持尚未到位
  其次就是硬件问题,要享受4K必须要有高性能硬件的支持,尤其是游戏方面,更需要超高性能的顶级显卡才能满足次世代顶级游戏的4K分辨率需求。假如你没有一张顶级显卡,那等着你的是卡帧的体验。另外,就是4K片源问题,目前4K资源、片源寥寥可数,这让4K显示器显得无用武之地。
  小编说:软硬件生态远远未达到高PPI显示器流行的要求,即使是Win10,所以 小尺寸4K显示器显得十分的不现实,除非你是一名对分辨率有要求的设计师、或剪片师,要不然,还不如花一半钱购买1080P或2K分辨率的显示器。买4K,考虑32英寸IPS吧。
  ●主板:A58 A68 A78都不值得买?
  理由:性价比不及A88X
  买这个吧:A88X
  AMD芯片组的主板比较复杂,支持Kaveri FM2+接口的主板就有四款:A58、A68、A78、A88X,不过其配备的接口规格和拓展性能上就有所区别了。
  芯片组规格对比
  CPU插座
  SATAⅢ
  四RAID0/1/10
  RAID 5否 否 否 是
  USB3.0否 是 是 是
  内存支持DDR3-1866 DDR3-2133 DDR3-2133 DDR3-2133
  从表格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A58芯片组主板是不支持原生USB3.0和SATAⅢ,即便是市面上部分品牌通过加入第三方的USB3.0和SATAⅢ支持,性能上都会有所影响,SSD发挥不出应有的性能。所以毫不犹豫地将A58主板排除。
  其次A68、A78和A88X芯片组的差别主要就是对于Raid(磁盘阵列)的模式支持力度不同,其中A78和A88X都支持Raid 0/1/10,不过A88X主板还多提供了一个Raid 5模式。鉴于功能最齐全的A88X主板(349-599元)售价与A68(259-499)、A78(269-449)差别并不明显,何不直接一步到位直上A88X主板?
  另外Intel平台竟然出现了B85与Z87同价的奇葩情况,Z87主板是LGA1150接口,理论上已经比9系列主板所取代了的。但对于B85主板来说,两者都同属于8系时代的产物,而且Z87规格比B85规格还高,只是B85受到神U E3的眷顾,被视为最佳的组合而一直都很火,价格都徘徊在500元的水平。
  只不过市场上500元的价格线上除了B85,还能找到有599元的Z87,哪怕是用上不能超频的E3或者普通版的i5、i7,同价位下Z87比B85更有吸引力。
  小编说:前段时间有人问小编,AMD A58-A88X有什么差别?其实差别不是很大,不过查了一下价格后醉了,A88X也就450左右,那些什么A68 A78都要350-420元,A88X用料、功能、性价比被完爆之,少聚餐一顿, 买A88X。
  ●电源:山寨/虚标电源
  理由:没有质量保证、不稳定、缩减硬件寿命
  买这个吧:3C认证的品牌电源(不懂?买你听过的品牌)
  老生常谈的问题。被金属外壳包裹着的电源内部,往往就是厂商与商家互相勾结的重灾区。如果你没有过硬的电源电子元件的知识、没有深入研究电源的测试、没有长期接触电源的市场生态,就容易中招。
  额定功率?峰值功率?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从电源的包装、铭牌中认识电源的规格,假如这里被厂商或者商家动了手脚的话,那么就成了赚黑心钱的工具了。像上图这样的产品“静音王 450”,商家很容易就可以误导消费者这是一个450W的电源。由此,商家就可以把这样的一个产品佯装成高功率的电源产品出售。
  杂牌主电容,看做工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这种虚标的电源在小作坊品牌中比比皆是,通过放大型号,低调露出实际参数来实现欺骗。而更加让人郁闷的,就是山寨电源了。如果你贪便宜或者缺乏甄别真伪的知识选购了这类采用劣质电容、缺乏主动PFC等山寨电源的话,那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经过常年的洗礼,相信大家都懂得选择可靠电商、著名品牌、质量认证来选购电源,这样产品有保障,售后无顾虑,更让山寨、虚标电源无地自容。
  小编说:电源犹如人类的心脏,一旦电源体质不好,那么你的CPU、显卡再强也没有任何用。所以,不要忽略电源的正确选择, 山寨的绝对不能碰,至少,买一个你听过的品牌,不懂?让好基友推荐一个。
  总结:本期坑爹DIY硬件就数到这里,开学季,购机高峰将至, 如果你是小白,在各大电商、各大卖场装机时,看到以上产品在配置单上,请多加留心。当然啦,以上产品有部分主要是价格因素左右,比如GTX950,9月有不少促销,价格合适时,坑货就不是坑货了。
  至于DIY大神们,你是否认同文章中提到的DIY硬件的坑爹之处呢?本小编评论区里恭候众神们的批评指正,或者可以补充你所觉得的那些才是真正的坑爹硬件,再不然留下你的神评论为我们的系列文章“神评论”提供宝贵的素材。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太平洋电脑网于1999年正式推出,是国内首家以专业电脑市场...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7 4790k b8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