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后自愿将自己的遗体和遗体器官捐献ppt出去怎样书写?

器官捐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话题】当死亡来临时,你愿意将遗体器官捐献出去吗?
签到天数: 135 天[LV.7]常住居民III参加活动:1 次组织活动:6 次
马上注册荣耀渭南网,结交渭南乡党,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荣耀网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跳宝 于
15:44 编辑
QQ截图47.png (19.41 KB, 下载次数: 0)
【话题】当死亡来临时,你愿意将遗体器官捐献出去吗?
14:55 上传
  新闻一:春节前,湖南环卫工人杨建农在清扫路面时遭遇车祸,导致脑死亡。家人主动联系红十字会,希望无偿捐献杨建农的器官。目前,杨建农的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已移植到三名患者体内。女儿说,父亲从小就告诉她,能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QQ截图11.png (6.03 KB, 下载次数: 0)
【话题】当死亡来临时,你愿意将遗体器官捐献出去吗?
15:09 上传
& && &新闻二:2015年4月,明星姚贝娜在病房内亲口提出捐献眼角膜,“别让我飞,将我温柔豢养。原谅我飞,曾经眷恋太阳。”这是姚贝娜舞台告别曲中的一句歌词。
& && &新闻三:2015年3月,长沙的黎婷被查出身患绝症,随后的8年一直瘫痪在床。社区和爱心人士为她送来关爱,特别是志愿者每周上门服务,让黎婷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主动提出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捐赠给医学事业,周翠玲虽心如刀割,却很支持她的决定,联系相关单位,帮侄女完成了遗愿。
04NKY3.jpg (55.93 KB, 下载次数: 0)
【话题】当死亡来临时,你愿意将遗体器官捐献出去吗?
15:39 上传
& &&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每个都要面对死亡。现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很多人都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遗体器官捐献出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可是,还有一部分人表示,即使死也要留全尸。当然,我们并不反对。我们表示尊重。因为这是人们信仰的一部分。
& &&&然而,面对时代发展的今天,很多人无论年龄、行业、性别都主动加入捐献遗体器官的行列,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一个问题:当死亡来临时,我们是否愿意将遗体器官捐献出去?小编听听大家的看法?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57 天[LV.5]常住居民I参加活动:1 次组织活动:0 次
我想我会吧,只要能救其他人,我愿意的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33 天[LV.5]常住居民I参加活动:1 次组织活动:0 次
看到这个话题,就想到之前的一天,爸爸也是看到一则新闻,跟捐献遗体器官有关,他说他非常愿意,现在想想好伤心。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58 天[LV.5]常住居民I参加活动:3 次组织活动:0 次
说不准,人到那个时候的想法现在预期不到,不过,很敬佩那些愿意捐献的人们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参加活动:2 次组织活动:0 次
真佩服这位老人,我也想着死之前贡献社会,不过现在想着太遥远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8 天[LV.3]偶尔看看II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不会把遗体捐出去,会把好的器官捐出去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18 天[LV.4]偶尔看看III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我愿意,只要可以救人。
赞,赞,赞!&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该用户从未签到参加活动:1 次组织活动:0 次
我愿意的,就看配型成功不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493 天[LV.9]以坛为家II参加活动:0 次组织活动:0 次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签到天数: 411 天[LV.9]以坛为家II参加活动:4 次组织活动:0 次
我也愿意!把我心脏也捐出去……
荣耀渭南网---每天我们都在影响这座城市!
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人民公安报社主办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回复: 0
22岁小伙脑瘤死亡自愿捐遗体 多器官捐献救7人
日21时41分,李小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随即他被推进了手术室,按照生前的意愿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10余个小时过去以后,他的肝脏、肾脏、角膜已移植到受捐者的体内,成功让3位濒临死亡的人延续了生命,将让2-4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李小庆成为了黔江区器官和遗体同时成功捐献的第1人,也是重庆市成功捐献器官的第10例。
晴天霹雳,花季少男生命受阻
2012年9月初。暑假结束了,21岁的李小庆回到贵州师范大学上学。这是他进入贵州师范大学学习的第三个学年。还有大约两年他就要毕业了。他在心里盘算着,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他就能养活自己,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钱,也能尽快偿还学校的助学贷款,说不定还能有余钱补贴家用。新学年开始,新申请的助学贷款下来了,一学年3900元,靠这3900元李小庆算是又一次渡过了学费的难关。他已连续两年申请助学贷款,累计贷款7800元。
他愉快地在学校学习,跟同班同学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玩耍,一起打篮球。突然有一天,他觉得头痛欲烈,想要呕吐。他以为自己可能是学习太累了,大脑供血不足,休息休息就会没事的。他向老师请假,一个人呆在寝室里休息。可是,接下来几天,头痛越来越烈,他已无力再坚持下去。他独自前往贵阳二医院检查,检查的医生告诉他,脑部发现肿瘤,若重庆有亲人,建议回家乡治疗,那样有亲人可以照顾,便于康复。回到学校,李小庆根据医生提供的病案,上网查询自己检查的结果,发现自己所患的疾病已十分严重,手术这一关必过不可。那一天,李小庆刻骨铭心的记着,噩耗传来的时候正是2012年的9月8日。他一个人站在医院的走道里,致疑、惊恐、痛苦又无助。
他不敢将检查结果告诉他的父母,他怕他们担心,怕他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只好向远在重庆打工的二姐打电话。二姐得到消息十分震惊,但泪流满面的她很快控制住情绪,平静了下来,用极其委婉的方式给她们的母亲打去了电话。
“妈,兄弟脑部长了肿瘤,需要手术医治,我们几姊妹凑点钱给他医好吧。”
温世菊,这个年过五旬的女人,经过了半世的风霜,早已练得波澜不惊,电话打来的时候,她正带着小孙子在黔江区鹅池镇联盟村四组的院子里玩耍。听了电话那头大女儿的表达,她无法控制内心的震惊,她本能地抗拒这个事实,半晌她才回过神来。一个念头闪过她的脑海,“不管他得了什么病,我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哪怕倾家当产也要医好他!”
9月10日,李小庆在母亲温世菊的陪同下,来到了重庆大坪医院复查。母子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检查结果,希望得到医生对前一次检查结果的否定回答。然而,上苍并没有遂了他们的心愿,检查结果告诉他们贵阳二医院的检查准确无误,但还有治疗的机会, 9月13日可以进行手术。母子俩急切地等待手术那天的到来。没想到的是,9月10日,李小庆出现呼吸困难,生命垂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医生又告诉他们,这个时候不能动手术,上手术台的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再也下不了手术台,而另一种则成为永远的植物人。两种结果李小庆的家人都无法接受。值得庆幸的是,李小庆强烈的求生意志促使在重症监护室的他奇迹般地呈现出渡过难关的迹象,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好转。他及他的家人得到消息,如果没有意外,13日就又可以手术了。温世菊喜极而泣,儿子还是有救的。13日,李小庆再次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血样化验。然而,他们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一个坏消息再一次击倒了他们,医生委婉地告诉他们,化验结果不利于手术,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建议进行保守治疗。于是,李小庆不得不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放疗。
李小庆的治疗费用对贫寒的家庭来说是一座大山,压得温世菊弱小的肩膀喘不过气来。李海,李小庆的父亲,老实巴交的山里农民,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凭力气做些体力活挣点钱来维持一家的生计。他在家乡黔江区鹅池镇做泥水工,活多的时候一月能挣一两千元,活少的时候只有几百元。好在,他的两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即李小庆的两位姐姐都已嫁人,不再需要家里支持。他挣来的钱,加上家里两头肥猪卖来的钱全部用来负担李小庆读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老两口在家靠几亩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样紧巴巴的勉强能过日子。可是当下,一天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的医药费用,李家倾尽所有也仅能凑其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找遍了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同情李小庆的遭遇,泪花交织中勉强凑齐10万元,可是这10万元能支持多久呢?
李海和温世菊都愁白了头!
怀念过去,他要再看母校一眼
李小庆可以行走了,他的大脑仍痛。一个月来,他目睹了父母不停奔走,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流泪的场面,看到了神经科、肿瘤科的医生们为自己做过的种种努力,他似乎预感到什么。清醒一些的时候,他就在病床上抱着他的电脑查资料,查脑肿瘤的治疗方法,治疗的可能性等等,他预感到自己虽然年轻,但生命并不已年轻为资本,自己的生命之树即将无情地枯萎。难道就这样走了?不,他不甘心,他如花的生命仿若一张白纸,刚刚舒展开,一幅绚丽的画作才刚刚运笔!他还有许多许多的愿望没有实现,他怀念书本的香味,怀念与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的奔跑,怀念老师在课堂上铿锵有力的讲课的声音……
“妈妈,我想回学校去上课。”
“小庆,病还没好。病好了再去也不迟。听话。”
“妈妈,我一定要去上学。再迟,我怕再也来不及了……”。
温世菊听到儿子李小庆近乎哽咽着说话的声音,忍不住回过头去抹了几把眼泪。从心里上来说,她是多么希望儿子的病好起来,立即好起来,象以前一样活泼可爱,健健康康。但是,事到如今,她最不愿意看到,最不愿意承受的现实摆在她的面前,她不想承受不能承受却又不得不承受。现代的医学都没有把握,她这个目不识丁、更不懂何为医学的母亲除了流泪再无别的办法。如果……她不敢想、不愿想如果。但她必须满足儿子的愿望。
“你要去,妈妈陪你去吧。”
“嗯……”。
几天后,李小庆在母亲温世菊的陪同下,回到了他阔别一个月的贵州师范大学。能支持着上课时,李小庆顽强地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她的母亲在校外找了一个廉价的招待所住下,每晚70元,随时随地照顾李小庆的起居。班主任和同学们都知道了李小庆的病情,纷纷为他捐款,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还为他举办了专场捐赠演唱会。温世菊拿着老师和同学们筹集的6000多元钱,感动得流下泪来。管理学生宿舍的好心的两位管理员,杨春萍和白启兰也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她们让温世菊在宿舍值班室里住下,并为她们提供伙食。
意愿捐赠,他想让生命在人间延续
又一个月过去了,李小庆的病再次加重。他再也无法坚持着顺利地从宿舍走向课堂。11月16日,母亲温世菊带着李小庆回到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联盟村四组的老家。李小庆在当地卫生院治疗。
12月,李小庆的病更加重了。无奈之下,温世菊带着他到黔江中心医院、重庆西南医院再次治疗。她并不死心,她希望能有办法挽救儿子的生命,她期待奇迹出现。在西南医院,李小庆清醒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看新闻,重庆市合川区的一例器官捐献者的事迹感动了他。他迅速拿出电脑查询器官捐献以及遗体捐献的有关资料。
他了解到我国目前脏器衰竭患者对器官移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体器官来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例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对某些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每天都有许多患者承受着与死神搏斗的煎熬,焦急地苦苦等待,但很多患者尚未等到就勿勿离开了人世。
于是,李小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如果自己的生命之花即将凋零,他也要捐献自己的器官。这样,即使自己走了,但自己的器官留在活着的人身上,那么意味着自己仍然活着。他还要捐献遗体,脑肿瘤到如今仍然是一个医学难题,如果自己的遗体能够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将来造福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免于痛苦,免于因脑肿瘤而死亡,这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他不能确定自己的父母能否接受这个事实。
“妈妈,”李小庆试探着对母亲说,“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走了,我有一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吗?”
“小庆,你会好起来的。”
“妈妈,我真的有一个愿望。”
“你有什么愿望就跟妈妈说吧?能办到的妈妈都会满足你。”
“我不在了以后,我想把我的器官和遗体捐献给社会,作为对社会的报答。器官可以帮助需要的人重获生命,遗体可以用于医学研究,说不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病例,他们就不会象我一样了。你说,这样多好!”
对于器官和遗体捐献,作为农村妇女的温世菊知道得并不多。那个电视新闻,她也看了,也了解了不少新东西。但是,作为传统的观念和风俗习惯,她还是不能立即接受这样的现实,她更不能接受的是儿子要离开的事实。
“小庆,别说那些话。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医好你的。妈妈相信你会好起来的,象以前一样健健康康。”温世菊又哽咽了。她不能全盘托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个话题本该是万不得已时才会提起的。现在孩子意识清楚,让一个大脑清楚,思维正常,怀着强烈求生欲望的孩子直面死亡太过残忍,她做不到。捐与不捐那是以后的事,暂时也不能让他的父亲知道,她一个人放在心里独自承受就好。
时间进入到日,李小庆已时常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候,东拼西凑借来的医药费用10余万元全部用光,家里早已债台高筑,能借的亲戚朋友都借了,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而医院方面,能用的药物,能采取的治疗措施已统统用过,再无良方佳策来治疗甚至缓解李小庆的痛苦。无奈之下,温世菊只好将李小庆再次转回黔江中心医院,这里离家近,便于照顾,加之治疗的费用也会相对便宜一些。
取得联系,红十字会搭起捐献桥梁
两个月以来,李小庆再也不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了。他也不能行动,不能进食,他只能靠每天向身体里输入营养液来维持生命体征。温世菊意识到,有些深埋在心里一个人承受的秘密必须要公之于众了,但她一个人还是做不了这个决定。日,传统的清明节,李家一大家子人终于凑到了一起。在黔江中心医院外科大楼9楼神经内科的吸烟区内,面对温世菊抛出来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李家一家人谁也不敢轻易地做出决定。
良久的沉默以后,还是李小庆的父亲开口说话:“既然这是孩子的心愿,我们应当尽全力去帮助他实现。我们不能让他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李小庆的两位姐姐在无声地哭泣。她们处于深深的矛盾之中。
李小庆的二伯打破了沉默,“小庆在知道自己病情无法治疗后,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全班全系的同学以及老师想尽办法为他积极筹款,在住院期间,医院又为他减免医疗费用,这些事情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是这份温暖让他做出了生后回报社会的重大决定。他也曾说过,他还有许多事情未完成,他捐赠了器官会有人因为这份捐赠而使生命得以延续。器官受赠者活着去做喜欢做的事,这就象小庆在继续做着他喜欢做的事一样。所以,我表示支持。”
“小庆还想捐献遗体给我国的医学事业,这是好事。说不定,将来就不会有这样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也同意。”温世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她的大胆里已经酝酿过太长太长的时间。为这,她几个月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原来健康的身体也慢慢地消瘦下去。
最终,一家人取得了一致意见。他们了解到,红十字会在专门从事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有关工作。中国红十字会下设有一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的有关事宜,各级红十字会也有相应的办事机构。
4月7日,温世菊打通了黔江区红十字会的电话,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并顺利地填写了器官和遗体捐献申请书。4月7日上午11时25分,温世菊郑重地从黔江区红十字会秘书长宋巧玲的手中接过了遗体捐款卡。她拿着卡片腑身李小庆的病床前,拉着李小庆的手,含着眼泪说,“小庆,妈妈一直惦记着你说的话,妈妈会尽最大努力帮你实现这个心愿。”
那个时刻,21岁的李小庆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深度昏迷,他的嘴角微微起伏。他已不能或许再也不能用笔在纸上象以前那样潇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当温世菊在他耳边告诉他已获得遗体捐献卡的时候,他的眼睛里奇迹般地流下几行泪来……
成功捐赠,他的生命得以延续
4月10日晚11点45分,李小庆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微弱。他被再一次推进了黔江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他的心脏一度停止跳动。
“小庆,你要坚强,你要挺住!”她的母亲泣不成声,痛苦的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到李小庆的脸上。医护人员将她扶起,搀扶着把她带出了重症监护室。随即,医院又对李小庆进行了紧急抢救。几分钟后,他的心脏又再度跳动,平直的心电图又奇迹般地呈现出细微的高低起伏。
黔江中心医院的医生们聚到一起,研讨李小庆的病情和接下来需要紧急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李小庆的病情恶化来得突然,他还能坚持多久无法预知,而器官摘取是一项高难度的手术,就黔江目前的医疗条件无法实现。黔江又距离重庆主城300余公里,市级专家来到黔江至少需要三个小时。而摘取下来的器官要成功遗植到受益人的身上,这期间有一个巧妙的时间差,过早或过晚都将半途而废。
医务人员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在化验血型,再次检查他的血液是否带有不适宜移植的传染病毒,他意愿中想要捐献的器官是否保持完好无损。她的母亲在重症监护室门外彻夜守候着,她在为小庆祈祷。
活过来的李小庆,生命体征只能靠呼吸机维持。与此同时,300公里外的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正在准备器官移植受赠者的手术事宜,一切准备妥当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黔江。他们心中有一个期待,李小庆能够坚持住。
时间分分秒秒地流逝,离那个重要的时刻越来越近,最终锁定在4月11日。
15点15分,黔江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医院与医护人员一起守候李小庆,陪护安慰李小庆的母亲及亲人,她们也同样希望李小庆能够挺住,她们要尽其所能帮助李小庆达成心愿。
18点30分,黔江区卫生局局长冯本学,黔江区区卫生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程举光,以及照顾他的医生护士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朋友来到医院,看望慰问李小庆一家,温暖在病房中传递。
20点30分,第三军医科大学新桥医院的专家来到黔江中心医院,肾移植中心主任黄赤兵等7名医务人员急速整装,以最快的速度走进了黔江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他们在对李小庆进行器官和遗体捐献预评估。如果可能,他们将尽可能将李小庆带到重庆去等待那一个关键的时间点。然而,评估的结果远不符合这个预期,李小庆快挺不住了。接下来的每一秒钟他都可能随时而去。专家们决定,就在黔江中心医院手术。
20点33分,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工作人员周明英与李小庆的父母沟通交流,办理了器官和遗体捐献手续。李小庆的父母分别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重庆市遗体捐献表》上签字并摁上手印,并从周明英的手中接过了器官和遗体捐献证明卡。
21点41分,李小庆的心脏停止跳动。是否完全放弃治疗?李海和温世菊在纠结,思索让他们瞬间看上去老去了几岁。两分钟后,他们签字同意放弃治疗。李小庆被医务人员从重症监护室推了出来,他要经过长长的走道送进手术室。李小庆的父亲李海、母亲温世菊,他的二伯、三叔三婶、舅舅、堂兄等亲属,高中同学程科、赵干,黔江中心医院医务工作者、黔江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重症监护室出口处列队站立,向他的遗体鞠躬告别。“小庆,一路走好!20年后又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的父亲深情地呼唤他。刚刚赶来的同学大声地哭泣着,“小庆,对不起,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
21点46分,李小庆的遗体被安置在手术台上。第三军医大学的专家、医务工作者和工作人员,向黔江区首例器官遗体捐献者李小庆的遗体,默哀致敬举行告别仪式。
21点48分,器官捐献摘取手术进行。周明英作为重庆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办工作人员,为保证捐献工作的合法性,她全程参与器官摘取手术全过程。
22点23分,器官捐献手术结束。李小庆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两只眼角膜成功提取,它们将分别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市眼库为其他患者带来生命和健康的希望。
23点52分,李小庆的遗体被推出手术室,亲人们围着他看他最后一眼。随即,他的遗体被推入电梯,送到了一楼黔江中心医院的救护车上。他的父亲及亲友在旁边为他焚烧纸钱,红红的火光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日零点3分,随着救护车闪烁的警灯消失于视野,李小庆的遗体踏上了重庆之路。他的遗体将在第三军医大学用于临床医学研究。
12日10点25分,黔江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得息李小庆捐赠的两个肾脏、一个肝脏成功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一对眼角膜将为2-4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
12日18点02分,黔江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捐赠的荣誉证书送到李小庆的母亲温世菊的手中。在得知李小庆的生命在5-7个人的身上得以延续,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低声地说,“小庆是伟大的!我为他骄傲!”。
感天动地,爱心接力告慰在天之灵
李小庆在患病期间,得到了众多亲朋好友、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关怀。他们从经济和精神上支持李小庆。他的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了10余万元借予他治疗,希望他渡过难关;他的学校主动为他捐款,希望他早日回到同学们中间;他的病友家属每顿吃饭,不忘给他带一碗骨头汤,多蒸一碗鸡蛋羹。他两次住院治疗的黔江中心医院,医生、护士待他似亲人,他们亲切地称呼他“小庆”。2013年初,医院开展贫困参保患者医疗费用减免活动,优先考虑他家的实际困难,帮助减免医疗费用5000元。在李小庆弥留之际,神经科率先在医院中发起倡议捐款,为李小庆筹得捐款3400元。
然而,不幸的是,李小庆最终还是没有顺利地渡过难关,他的生命在2013年4月的这样一个明媚的春天嘎然止步,他同时留下了一声叹息和英雄的赞歌。《武陵都市报》、黔江电视台广泛而全面地报道李小庆的故事,他的事迹感天动地。黔江区红十字会、共青团黔江区委、黔江志愿者协会、黔江青年联合会迅速在全区发起了爱心捐款倡议。
倡议书写道:
“世上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每一朵生命之花从蓓蕾初成的那一天起就必然要走向凋零。面对死亡,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归于尘土,淡去无痕;而世间却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其无私大爱筑成高大的精神之碑永存人间。李小庆,一位年仅21岁的大学生做出了惊人之举,他勇敢而无畏地选择了后者。”
“小庆的父母在儿子做出捐献器官又捐献遗体的重大决定时,表现出高度的沉着、冷静、包容和理解,用一颗爱心传递出中国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伟大和崇高,他们与李小庆一样值得景仰。”
“李小庆是我区器官和遗体同时实现捐献的第一人。他的经历让人痛惜,他的举动让人震撼,他拯救了陌生人的生命,而且还必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他的捐献如此彻底,他的奉献如此伟大,他的品格如此高尚,他的精神让万众仰视,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英雄。”
日11时,黔江区卫生局在《倡议书》发布后第一时间在干部职工中为李小庆一家发起捐款。仅仅10分钟,就募集捐款7700元。捐款活动让附近学校的小学生感动,实验小学四年级六班的两兄弟主动捐出了一天13元的零花钱。
爱心仍在传递,李小庆所在班级的老师同学们也从贵州赶来看望李小庆的父母。
目前,黔江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爱心人士的捐赠活动正在紧张进行;民间捐赠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李小庆走了,但他并不孤单!愿他一路走好!
Powered by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体器官捐献宣传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