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教育版举例五种动物,植物各怎样风起 唯有努力生存适应环境生存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上传于||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篇一: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全) 科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测试试题习题大全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复习(修订版)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7、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中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7.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4.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5.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6.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7.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8.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10.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篇二: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
陈建秋 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采二教育集团鲍佩华 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富阳春江中心小学陆丽华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尹伟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 3 生物与坏境....................................................................................................................................... 5 1、种子发芽实验(一) ......................................................................................................... 5 2、种子发芽实验(二) ......................................................................................................... 7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 9 4、蚯蚓的选择 ....................................................................................................................... 11 5、食物链和食物网 ............................................................................................................... 13 6、做一个生态瓶 ................................................................................................................... 15 7、改变生态瓶 ....................................................................................................................... 17 8、维护生态平衡 ................................................................................................................... 19 光 .................................................................................................................................................... 21 2.1光和影 ............................................................................................................................... 21 2.2阳光下的影子 ................................................................................................................... 23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 25 2.5光与热 ............................................................................................................................... 29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 31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 33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 35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37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 ....................................................................................................... 37 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 41 第三课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 44 第四课 土壤中有什么 ........................................................................................................... 47 第五课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 50 第六课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 52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 54 第八课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 57 运动和力......................................................................................................................................... 59 第一课
我们的小缆车 ......................................................................................................... 59 第二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 62 第三课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 64 第四课
测量力的大小 ......................................................................................................... 66 第五课
运动与摩擦力 ................................................................................................(转 载自: 唯才 教 育网: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68 第六课
滑动和滚动 ............................................................................................................. 71 第七课
运动与设计 ............................................................................................................. 73 第八课
设计小赛车 ............................................................................................................. 75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 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 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一会 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 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 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生物与坏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上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温度)、(水)、(光)。 2、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3、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香蕉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种动物都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蚯蚓喜欢在(黑暗)的环境中,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蛾多在(夜间)活动,白熊生活在寒冷的(北冰洋),骆驼可以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8、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简答: 1、种子在发芽过程中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答: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一般先要出现种子膨大,接着种子破裂之后长出根,最后慢慢长出叶。2、植物的生长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答:有充足的光照,有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我们应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放牧适量的牛羊,不捕杀野生动物和乱挖珍贵植物,努力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谈谈动植物的关系。 答: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温度和水这三个基本条件,它们有密切的关系,植物是食物链的第一层次,动物中的食肉动物是食物链的终止。 第二单元:光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日光灯、太阳、手电、蜡烛、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2、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古代的人们曾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来计时。 3、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 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 直线 )传播的。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 汽车反光镜 )、(医生用的额镜 )、(潜望镜 )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 )源和(热 )源。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 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 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 );(深)色物体吸热快。 7、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8、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快捷、卫生、省力、省能源)。 简答: 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因为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安上灯罩后,灯罩把向上传播的光反射到下面,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2、为什么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 答:因为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所以教室的墙壁多粉刷成白色,这样易于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学生看书不伤眼睛。 3、说说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答: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4、在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里我们一般选择什么颜色衣服,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季我们选深颜色的衣服,在夏季选择浅颜色的衣服,这样冬季不冷夏季也不会热,因为深色吸收热量多。 5、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升温和保温? 答:①把瓶子支起来,背面用锡纸反光;②对着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盖住;③盒子可以改变角度;④盒子及里面涂成黑色。 6、各种物体的反光情况有什么不同? 答:表面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并不是亮晃晃的。 7、请你根据光的传播路线,解释影子产生的现象。 答:直线传播的光被遮光物挡住,从而在物体的背面形成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就不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1、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壳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4、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山丘 ),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 )。 6、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 ),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保护森林退耕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雨水和径流会把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为了保护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2、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侵蚀和沉积是除了流水以外,还有(风)、(冰川)、(海浪)等。 1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搅拌后,让它慢慢沉淀,发现泥土中颗粒大的沉降速度越(快)。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5、侵蚀和沉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简答: 1、河流对土地会有什么影响呢? 答: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河床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答:河道上游的高山的岩石,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很多裂缝,甚至崩塌,滚落到河道中,在河水中岩石受到河水的冲刷,互相摩擦、碰撞,慢慢地就形成卵石。 3、雨水是怎样侵蚀地面的? 答:雨点降落时的力量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哪些因素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答:流水、冰川、风、波浪、重力、火山、地震等自然力量。5、为什么植物在土壤上能生长,而在沙漠上不能生长? 答:植物之所以能在土壤上生长,是因为土壤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空气和营养。而沙漠主要由沙粒构成的,虽然空气充足,但存不住水,既干燥又缺营养,因此植物在沙漠上不能生长。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当我们用手提某种物体时,都会感受到物体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个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衣裤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爆竹)、(鞭炮)等。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施加动力)。 7、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人们在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8、测量力大小的仪器是(弹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叫做(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拉力越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9、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给它的一个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0、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滚动摩擦力要(小),滑动摩擦力要(大)。 11、静止的小车受到一定大小的(拉力)就能运动起来,小车失去(动力)就会慢慢停下来。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用(阻止车轮转动)的方法使其停下来。 13、运动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我们有用时就需要(增大)它,对我们有害时就需要(减少)它。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常有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简答: 1、怎样使用测力计? 答:使用弹簧测力计侧重力时应注意:①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②读书时,视线与指针相平;③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 答:要增大摩擦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尽可能地粗糙,并设法加大物体间的压力;如:汽车轮胎上的花纹、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涂镁粉、玻璃黑板的沙面等。要减少摩擦就应该使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尽可能变得光滑,还可以在物体下面垫上能滚动的物体,变滑动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如:往自行车轴上加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离长轨面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鹅适应生存的环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