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学数学课本5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上册13页14题怎么做

1、小数乘、除法的算理。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
3、方程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4、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先学后教、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导入式、启发式等。
1、简易天平。
2、硬纸板做的几何图形。
4、其他教具。
9.30-10.06
10.07-10.13
10.14-10.20
10.21-10.27
10.28-11.03
11.04-11.10
11.11-11.17
11.18-11.24
11.25-12.01
12.02-12.08
12.09-12.15
12.16-12.22
12.23-12.29
12.30-1.05
12“”—14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2至3页的例1和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 积末尾的0怎么办?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10分钟左右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积为什么不一样?
六;当堂训练&&&&&&
----15分钟左右
1练习一第2,4题写在练习本上。
2、练习一第1,4题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七:课堂总结:&&&& ----1分钟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数.P.4534“”5—8&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至5页的例3和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因数扩大后积如何变化?
2.两个因数的小数位之和与积的小数位有什么关系?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5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5分钟左右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左右
第8页第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七.总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P.35“”10—13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的例5,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 怎样验算小数乘法。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6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5分钟左右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左右
1.课本第9页第10、12题填在课本上。
2.课本第9页第11、13题写在作业本上。
七.总结&&&&&&&&&&&&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P.106“”1—3 )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取。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10页的例6,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 怎样取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10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5分钟左右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左右
1.课本第13页第1题写在课本上。
2.课本第13页第2、3题写在作业本上。
七.总结&&&&&&&&&& &&&----1分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P.117“”5-9)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11页的例7,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11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5分钟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分左右
1.课本第13页第7、9题写在练习本上。
2.课本第13页第5、6、8题写在作业本上。
七.总结&&&&&&&&&&&&& ----1分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P.128“”4)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12页的例8,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4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10分钟左右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11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5分钟左右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0分钟左右
1.课本第14页10题写在练习本上。
2.课本第13页第11、12题写在作业本上。
七.总结&&&&&&&&&&&&&&& ----1分钟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P.13 13—16)
学& 过& 程
1&&&&&&&&&&&&&&&
0.65×0.14&&&
&& 6.3102&&&& 9.82.90.22.9&
8×0.02×12.5×5
&&&&& 56.72.41360.8
&&&&& 28.710.9312.83
&0.5820.714.1322
0.75×102&
12.5×9.6& 1.25×8.8& 0.4×0.7×0.25
2.56300000
3000002.562=384000
小数除以整数
1617123 1~4
(1)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每一道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
(3)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4)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1)掌握并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理解算理。
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理解每一道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1)认真自学例1、例2、例3,解决如下问题:
①你知道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有什么关系吗?
②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该如何处理商?
③小数除以整数,除有余数时,我们该怎么办?
(2)你能独立完成第16、17页的做一做吗?(4分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二、先学&&&&&&&& -------10分左右
1、学生自学例1、例2、例3,理解每一道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思考自学指导里的三个问题。
2、生独立尝试完成16、17页的做一做。点名板书。
三、后教&&&&& ----------14分左右
1、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订正。
2、教师归类讲解,结合板书引导理解:
①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②小数除以整数,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应该商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
③小数除以整数,除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补0,继续往下除。
3、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4、问:对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或疑问吗?
5、独立完成拓展题:12.6÷12
6、汇报,交流。
四、当堂练习&&&&& ----------10分左右
&&&&& ----------2
一个数除以小数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知:&&&&& -----5分钟左右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 4.67   &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除数  
&&&50  & &500
  &( ) &&( )&&& &3
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二、新授:&&&&&& -------15分钟
 教学例5:
 1、  出示教学目标:
  (1)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猞尼?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三、当堂训练。&&&&&& --------18分钟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 3、补充练习:
5.98÷0.23    &&&& &19.76÷5.2  
21÷1.4    &&&&& &&1.9÷0.045
四、总结。&&&&& -----2分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去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认真计算、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学& 过& 程
&&&&&&&&----------3
3.72& 4.18 5.25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2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1、学习目标:
(1)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2&&&&&&&&& ---------1
----------20
1、学生观察板书,相互订正。
2、教师归类讲解。
(1)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1)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先要看题目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再四舍五入。
3、问:对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或疑问吗?
四、当堂训练。&&&&&&&&&&& ------12分钟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2分钟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
2.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学& 过& 程
一、揭示主题。&&& -----1分钟
今天我们来研究循环小数。(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1.认识循环小数,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和读法。
2.认识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三、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27、28页
思考:(1)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循环小数?
(3)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怎样写?
(4)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四、先学。&&&&& -------10分钟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
----------10分钟
1、讨论、点拨:
(1)书上为什么要强调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2)那么是无限小数的,一定是循环小数吗?
六、当堂训练。&&&&&
--------15分钟
(1)写出的简便写法.
0.222……&&&0.41616……&& 0.……&&
(2)判断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0.999……&&&& &&5.02727……&&&&&&&&&&6.306306……&&
3.212121&&&&&&
3.1415926……&&&&&&&0.547745……
七、总结。&&&& -------1分钟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计算器、小黑板
学& 过& 程
一、揭示主题。&&&& -----1分钟
今天我们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自学指导。&&&& ------1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29页,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并把横线部分补充完整。观察结果有什么规律?
四、先学。&&&&&&& -----10分钟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做29页“做一做”(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五、后教;集体订正板演。&&& -----15分钟
六、当堂训练;练习五第7,8,9题。&
-------10分钟&
&&&&&& -------2
学& 过& 程
一、揭示主题。
。(引出课题) &&&&&&--------3分钟
二、出示目标。&&&&&&&&&& --------2分钟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32页,黄色部分是如何分析题意的?第二种分析方式如何计算?并把红色横线补充完整。
四、先学。&&&&&&&&&&
(一)看书&&&&&&&&&&&&& -------5分钟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做32页“做一做”(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5分钟
五、后教。&&&&&&&&&&& -------10分钟
六、当堂训练。&&&&&& -------11分钟
七、&&&&&&&&& ---------2
学& 过& 程
一、揭示主题。&&&&& &&&&&-------3分钟
。(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 --------2分钟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看课本第33页,黄色部分是如何分析题意的?第二种分析方式如何计算?并把红色横线补充完整。
四、先学。
(一)看书&&&&&&&&&&&& -------4分钟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做33页“做一做”(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
习本上)&&&&&&&&&&&&&&&&& ---------5分钟
五、后教。&&&&&&&&&&&&&& ---------10分钟
六、当堂训练。&&&&&&&&&& --------12分钟
七、&&&&&&&&&&& -----------2
学& 过& 程
学& 过& 程
1、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正方体若干
长方体若干
圆柱体若干
&&& 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
2课时(机动1课时左右)
学& 过& 程
----------1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小药箱
二、出示目标&&&&&&&&&&& ------------2分钟
师: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小黑板出示目标:1、23
---------3
①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②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③认真观察后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④画出你从正面、上面、左面和右面看到的长方体的样子。
(五分钟比一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四、先学&&&&&&&&&&&&&&&& -------------10分钟
(一)过渡:下面开始自学,比谁自学后,能准确地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二)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和观察讲桌上的长方体,师巡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五分钟)可以讨论。
(三)做一做、说一说(8分钟)
1、过渡:同学们自学完了吗?学完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考考大家。
2①②③④和的答案。
五、后教:议一议&&&&& &&&&----------14分钟
1、学生更正。(补充同学们回答不完整的地方,纠正错误的地方)
师: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并说出为什么?
2、重点讨论②、③两个问题。师引导生反复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4、构建空间想象力
①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②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 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学习了一些观察物体的知识,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生畅所欲言,师对生的发言加以点拨)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三)巩固新知
七、总结&&&&&&&&&&&&&&&& ------2分钟
你学会了么,学到了什么?
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板书: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1、
2、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齐读。
三、自学指导&&&&&&&&& ----------3分钟
小黑板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齐读。
1、认真看课本39页的例2.并填空。
2、认真观察讲台上并排放的正方体,把你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分别记下来。
(师先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在讲台上)
3、认真观察并排放在讲桌上的正方体和圆柱体,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师先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在讲台上)
如有不懂,可以问同学,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
四、先学&&&&&&&&&&&&&& ---------- 10分钟
1、下面同学们开始自学,一定要认真看书和观察讲桌上的两组物体。可以按自学提示一题一题的自学。(师巡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
2、做一做(8分钟)
同学们学完了吗?现在把自学指导的1题填在书上,2题和3题按顺序画在作业本上。(师巡,注意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做完后一个小组选一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五、后教&&&&&&&&&& -----------10分钟
1、学生更正。
发现错了的同学请举手,师点名上黑板更正,在画错了的下面打“×”。
到底谁对谁错呢?请大家讨论并说出为什么?按做题顺序一题一题讨论,师参与,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答案。(2题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六、当堂训练&&&&&&&&& ----------13分钟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
1、做39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八的第一,二,三题。
七、总结&&&&&&&&&&& -------2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通过摆小正方体的活动进一步学习从不同过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掌握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组合的方法。
3、在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注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培养空间观念。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2分钟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小黑板出示:(1、通过摆小正方体的活动进一步学习从不同过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掌握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组合的方法。)同学们自己看。
三、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2分钟
1、认真观察课本例题3后完成例3,自己在试着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正面观察的平面图是□□□(三个正方形是连起的)有几种摆法?
3、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左面观察的平面图是□□(两个正方形是连起的)有几种摆法?
4、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上面观察的平面图是□□□(四个小正方形是粘在一起的)有几种摆法?
(要求:一题一题按顺序自学,2、3、4、一定要动手操作,实践。)8分钟后检查自学效果。
四、先学&&&&&&&&&& ---------10分钟
1、同学们按自学指导开始自学,可以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举手回答,师把答案写在自学指导每一题后面,可能有多重答案,都写出。(5分钟)
五、后教&&&&&&&&&& --------10分钟
1、学生更正,在对的答案下面画“√”。
2,讨论谁对谁错,并说出理由
①自学指导的1题师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师要重点强调不同形状平面图的画法。
②自学指导的2、3、4、引导得出:我们仅仅依据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六、练一练&&&&&& -------13分钟
1、做41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九的1、2、3题。
七、总结&&&&&&&&& ------2分钟
你有什么收获?
第 四 单 元
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等。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础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1.使学生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简易方程的依据及书写格式,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正确地分析文字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3.分析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答。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不能再化简的不确定的最终结果。
2.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灵活、准确地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不同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式、启发式等。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8课时
整理与复习&&&&&&&&&&&&&&&1课时
量一量 找规律&&&&&&&&&&&&&
用字母表示数(一)
课本第44页到46页的例题1至例题3。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学& 过& 程
二、出示目标&&&&&&& --------2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小黑板并齐读。 (小黑板出示:12.3
----------2
---------10
---------12
4a2与2ɑ的区别。
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通过学生的汇报,梳理知识)
六、当堂训练&&&&&&&&&&& ------12分钟
下面,同学们就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看谁掌握得最好。
xx&&& &&&&mm&& &&&0.10.1&
3n&&& &&&&8&& &&&&ac
&&&&&&& --------1
课本第47页的例题4。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师课前用纸打印好以下题,复习时发给学生做,节约时间)&&&&&&&&&& --------3分钟
1、把结果相同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a2&&&&&&&&&&&&&&& 3ɑ&&&&&&&&& 8b&&&&&&& &92
9+9&&&&& &ɑɑ&&&&&&&&
&ɑ·3&&&&&& &b8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
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请看小黑板: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三、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自学课本47、48页的内容。自学后回答以下问题:
1、从例4(1)的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2、在式子a+30中,a表示什么?30表示什么?a+30表示什么?
&&&&&&&&&&
&&&&&&&&&&&&
----------15
&&&&&&&&& --------2
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P51-P52,练习十第7-13。
学& 过& 程
11aa=& &&&&& aa=&&
2a=52a=&& a=&&
230x+a&&&& (3)a30x
②师让错的同学举手并说出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对的同学回答,师注意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特别是30x&&
30x+a&&& a30x
③让生更正错题。
2 P51 8& 33x___________________
4 P52 1012& .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学& 过& 程
&&&&&&&&&&&&&
&&&&&&&&&&&&&&&&& -------1
&&&&&&&&&&&&&&&&& ---------2
&&&& &&&&&&&&&&----------8
100+ x﹥100
100+ x﹥200
100+ x﹤300
100+ x = 250
&&&&&&&&&&& -----------15
1100+ x﹥100&&&& 100+ x﹥200&
&&&100+ x﹤300&&&
100+ x = 250
100+ x﹥100&&&& 100+ x﹥200&&&&
100+ x﹤300
第二类:100+ x =
100+ x﹥200&&
&&4 x+50﹥100&&&&& 30+30=60
3 x=180&&&&&&&&&&
x÷11=5&&&&& 100+50=50×3
学生很快分出:
x﹥200&&&& 4 x+50﹥100
第二类:30+30=60&&&& 3 x=180&& x÷11=5&&&&&&& 100+50=50×3&&&&& 5 x-18=24
小于号连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不相等,就叫做不等式。号连接成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就叫等式。
3、观察以上等式,你能不能再分分类,也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同桌可以讨论)
汇报:还可以分成两类。
30+30=60&&&& &100+50=50×3
第二类:3 x=180&&&&& x÷11=5&&& &5 x-18=24
&&&&&&& -------10
&&&&&&&&&&&&&&&&&&&&&&&&& -------2
55~56页。
天平及相关物品。
学& 过& 程
&&&&&&&&&&
----------1
-------- 6
--------20
1a1b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c1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________________
---------9
1ɑ+b=c,所以a+b+(&& )=c+15。
&(2) 因为a+b+35=m+a,(&& )+35=m
35a=b5ad=(&& ) ×(&&&
(4 ) 300ab=5bc300a=5×(&&
(5 ) 6a=2b3a=(&&
6a=2bab=(&& )
&&&&&&&&&&
课本第58页的例题1。
1、结合具体的题目,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并能进行辨析。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进一步提高自己比较、分析、迁移的能力。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理解等式的性质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学& 过& 程
& &&&&&&&&&&&&-------2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小黑板出示以下目标,同学们齐读。
&&&&&&&&&&&&&&&
2、理论联系实际,按正确格式解方程。
3、归纳出解方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易犯的毛病并写下来供大家交流。
1、看一看&&&&&&&&&&& ------10分钟
同学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8分钟后比一比谁或哪个小组自学的效果好。
2、同桌交流方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易犯的毛病。
①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②什么叫做解方程?
③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④解方程,并写出验算的过程。
X+4.2=5.6&&&&&&&&&&& X-3.5=2.6
&&&&&&&&&&&&&&
---------10
⑴①和②同学们都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关键是③,二者的区别,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辨析,来区别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
“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它是计算的过程。
④不管同学们是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求出方程的解都行。但必须得注意格式:
&&&&&&&&&&&
--------14
3.5+ X=6&&& &&&7.8+ X=10&&&&&&&&& X-20=12.5
X+5.3=60&&& &&X-6.5=17&&&&&& &&&&X+0.3=0.53
课本第59页的例题2。
1、掌握ɑx=b或x÷ɑ=b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懂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或乘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通过学习,渗透函数的思想。
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什么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解下列方程并验算。
1.5+x=10&&&&&&& x+4.7=12&&&&&&& x-0.45=0.78
&&&&&&&&&&&&&&&&&&
----------1
1ɑx=b或xɑ=b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2、懂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或乘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3、通过学习,渗透函数的思想。)齐读一遍。
三、自学指导&&&&&&&&&&&&&&&&& -------1分钟
1、认真自学59页的内容并算出方程的结果,然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思路。
2、归纳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
&&&&&&&&&&&&&
----------13
&&&&&&&&&&
------------10
&&&&&&&&&&
----------2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 过& 程
---------3
x +5.7=10&&&&&&&&&
x-3.4=7.6&&&&&&&&&
1.4x=0.56&&&&&&&&&
&&&&&&&& &&&&---------6
&&&&&&&&&&&&&
----------16
814.14m0.64m
x+0.64=14.14&
&14.140.64= x&& x
&&&&&&&&&&&&
--------11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2分钟
1、根据问题寻找条件。
⑴要知道一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需要知道什么?
⑵要知道自己每分钟能跑多少米,可以怎样获取必要的信息?
我们已经学会了列方程解加减法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列方程解乘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应用题。
二、出示目标&&&&&&& -------1分钟
先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黑板展示。
1、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能从具体问题中找出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解应用题。
3、培养自己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三、自学指导&&&&&&&& ------2分钟
认真自学课本61页的例题4。
1、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要知道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会浪费多少水,可以怎么办?
3、半小时接的水表示什么?
4、每分钟滴的水、30分钟与半小时滴的水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单位不统一怎么办?
5、把例题4完成。
(6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6分钟
1、认真看书自学。
2、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请4名同学板演。
五、后教&&&&&&&&& -------19分钟
观察黑板上的题,认为有错的请举手,用彩色粉笔更正。然后同桌互改。
⑴按以下步骤讨论例题4。
①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每分钟的滴水量×30分钟=半小时的滴水量)
提问:根据等量关系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
 师完整板书做题格式:
 解:设每分钟的滴水量为xg,
  &&&&&&& 1.8kg=1800g
  &&&&&&&&& 30x=1800
  &&&&&& 30x÷30=1800÷30
 &&&&&&&&&&&  x=60&&&&&
(强调: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答:每分钟的滴水量为60g.
⑵让学生更正刚才做的练习十一的第6题并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师注意辅导差生。)
3、小结(学生讨论之后师归纳出)
⑴、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什么?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
⑵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第一,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第二,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第三,解方程。
第四,检验,并写出答案。
六、当堂训练&&&&&&&&& --------9分钟
1、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你是怎样判断圈出来的字母表示的值得最大的?
生讨论之后师归纳补充完整。
当和相同时,一个加数越大,另一个加数就越小,所以第一组中a最大。
 & 当差相同时,一个减数越大,被减数就越大,所以第二组中d最大。
 & 当积相同时,一个因数越大,另一个因数就越小,所以第三组中a最大。
 & 当商相同时,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所以第四组中d最大。
做教科书第64页的练习十一的第8-11题。&&&
---------1
学& 过& 程
&&&&&&&&&&&&&&
3x=147&&&&&&&& y-34=71
&&&&&&&&&&&&&
----------1
&&&&&&&&&&&&&&
&&&&&&&&&&&&&&&&
---------8
&&&&&&&&&&
----------12
③计算是否正确,如果错了,赶快更正。
&&&&&&&&&&&
---------13
&&&&&&&&&&&&&
学& 过& 程
&&&&&&&&&&
---------5
12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2+2.8×2=10.4&&&
&22.4+2.8×2=10.4
12.4×22.8×210.4
&&&&&22.4+2.8
&&&&&&----------1
&&&&&&&&&&&&&
&&&&&&&&&&&&&&&&
---------6
&&&&&&&&&&
-----------12
2×2.8+2X=10.4&
5.6+2X=10.4
5.6-5.6+2X=10.4-5.6
2X&÷2=4.8&÷2
2.8+X×2=10.4
2.8+X×2÷2=10.4÷2
&&&&&&&& 2.8+X=5.2
2.8+X-2.8=5.2-2.8
&&&&&&&&&&&&&&&
--------14
0.6×5+2X=8&&&&&&&&&& X-3÷2=7.5
5X+9×6=9&&&&&&&&&&
6X-5×3=33
( X+4.5)×3=60
&&&&&&&&&&&&&&&
-----------2
课本第70页例题3。
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会列形如ax±bx=c形式的方程。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通过乘法分配律来解答形如ax±bx=c形式的方程。)
3、培养自己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方程解答“和倍”、“和差”应用题的方法。
分析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
学& 过& 程
&&&&&&&&&&
---------5
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3x2.5&&& &&
---------1
1ax±bx=c形式的方程。
2ax±bx=c形式的方程。)
---------1
&&&&&&&&&&&& --------8
&&&&&&&&&&& &&---------12
----------11
---------2
学& 过& 程
2、选做题:7~8题。
第 五 单 元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推导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剪刀、各平面图形等
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79-81页的内容。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3、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 ---------1分钟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学生能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规律
(3)通过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1)认真自学教材80页,思考:你知道长方形除了用计算公式求出面积,还有别的方法吗?
(2)认真自学81页,思考:
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自学例1,你发现了当我们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该先写什么?
二、先学& &&&&&&&&&&&&&&&--------8分钟
通过自学并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 (1)自由剪、拼,进一步感知。
&&& ①每个平行四边形只准剪一下,试一试被剪下的两部分能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学生自己剪、拼。
&&& ②互相讨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通过操作讨论得出:只有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才能拼成一个我们会计算的图形——长方形。这种剪法最简便。
&&& (2)揭示转化规律
&&& 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 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出示剪刀,闪动被剪掉的部分)。
&&& ②左手按住右手的梯形,右手抽拉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直到两斜边重合为止。这样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 ③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模仿操作,体会平移的过程。
三、后教&&&&&&&&& --------13分钟
(1)比较变化前的两个图形,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完成填空。
& 引导学生明确:你发现了什么?互相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 ①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面积没有改变。即长方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同时板书)
&&&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同时板书)
&&& (2)根据这些关系,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出来?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4.教学字母公式&
& (1)介绍每个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及读法。板书S=a×h
& (2)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S=ah”。(同时板书)
& (3)提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四、当堂练习&&&&&&&&& ---------14分钟
& 1.P.66页例题: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得数保留整数)
3.5厘米&&&&&&&& 4.8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提醒学生注意得数保留整数。
③订正。提问:根据什么这样列式?
2.完成P.72页做一做第1、2题。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 ),它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这个长方形的(&&&
)与原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
五、总结。&&&&&&&& --------2分钟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P82~83页练习十五第4~8题。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应用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
①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②生独立列式,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0÷10000=1.95公顷,
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想?
与⑵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讨论归纳后,生自己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地积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否则就会出问题。
2.(1)练习十五第5题:
&& &&&&&1.4厘米
&&&&&&&&&&&&&
a、你能找出图中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b、他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c、生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 (2)练习十五6题
让学生抓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3.练习十五第3题: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如图),求高。
分析与解: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如果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米,底是7米,求高就用面积除以底就可以了。
三、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7题。
四、作业:练习十五第4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 过& 程
一、辅助环节
1、出示学习目标:&&&&&&&&& ---------1分钟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2、出示自学指导:&&&&&&&& --------1分钟
(1)认真自学84页,思考:
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的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认真自学85页,计算三角形面积时要先写什么?
二、先学&&&&&&&& &--------6分钟
1、学生自学84、85页,完成指导问题。
三、后教&&&&&&&&& --------20分钟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学生用数方格地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
&&& 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放置。
&&&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 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平移,直到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 (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平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平移有什么不同?(平移时各个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
&&& (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5)练习十六第1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
&&&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 (4)完成书空。
&&& 5.教学字母公式。
四、当堂练习&&&&&&&& &&--------10分钟
&& 完成练习十六第2,3,4,5题。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
练习十八5~10题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三角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让学生尝试分。
(2)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 : 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题
&&&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平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认为自己都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五、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 -------1分钟
师:我们已学会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 ------1分钟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
学生齐读。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2分钟
1、你能仿照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2、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分钟后,比谁能作对检测题。)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8分钟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
&课本第89页做一做。
1、要求:找两名学生上堂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到黑板上。
五、后教&&&&&&&
------15分钟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学生做的,发现错误的请举手。用黄颜色粉笔更正。找差、中、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正。
(二)讨论
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
六、当堂训练&&&&&&
--------11 分钟
(1)完成练习十七第1、2和3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七第4和6题。
七.总结&&&&&&&&&& -------2分钟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92和93页及练习十八。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
2、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3、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用分割法和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 过& 程
一、出示课题
1、出示组合图形,让学生找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他们的面积怎么求,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板课题)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时,要强调从物体的表面上找,不要与立体组合图形混淆。)
二、学习目标。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自学指导
(1)怎样才能计算出这面墙表面的面积?
(2)墙面可分解为哪些学过的图形?
四、先学。
1、看书,并把课本内容补充完整。
2、小组之间交流算法。
五、后教。
1、完成课本93页做一做。并指明学生板演。
教师巡视,发现不同方法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2、评板书、正确率,并让学生纠错
六、当堂训练。
1.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2.三、四题写在作业本上。
七、总结。
统计与可能性。
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1、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2、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1、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2、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求证法等等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学& 过& 程
一、信息交流。&&&&&
-------2分钟
&&&&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28分钟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 &生举例…..
&&& 2、抛硬币试验
&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罗曼若夫斯基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8分钟
&&& 1、P.99.做一做
&&& 2、练习二十 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2分钟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 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学& 过& 程
一、复习&&&&&&&&&& -------5分钟
&&&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20分钟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4、巩固练习
&& 完成P.101.做一做。
&&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13分钟
&&&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2分钟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学& 过& 程
一、复习&&&&&&&&&&&&& -------5分钟
&&&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20分钟
&&&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 生发表意见。
&&&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 4、反馈练习:&&
&&&& P.103.做一做
&&&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3分钟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 独立完成,集评。
&&&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 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 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20分钟
&&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 3、小结
&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 &4、教学例5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 (1)求平均数
&&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
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
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 &&计算出中位数来。
&&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 &小结:&& 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 &6、课内小结
&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13分钟
&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 &2、第3题
& &课后作业 第4题
四、课内小结&&&&&&&& ------2分钟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七 单 元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1、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
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
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
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
数学广角(一)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P111~P113以及相应的练习。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调查了解本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怎样编排的?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1、新课学习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2、巩固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我们收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机器怎么能根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面有几位是相同的。
2、生活中的编码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
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编排的?
3、全课小结
&&&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4、作业:
P118第1、2题。
数学广角(二)
教科书P114~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1、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学& 过& 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
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
第 八 单 元
1、通过整理复习,寻找异同,归纳方法。
2、加强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掌握计算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4、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自主整理法、归纳法等等。
小数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和除法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4.8&&&&&&&&& 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六、作业。
1、总复习第1、2题。
2、练习二十五第1---5题。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
1.能从观察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画出平面图。
2.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3.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 过& 程
一、基础再现:
&&&&&&&&&&&&&&&&&&&&&&&&&&&
S=ab&&&&&&& S=ah&& &&&
&&&&&&&&&&&&&&&&&&&&&&&&&&&&&&&&&&&&&&&&& S=(a+b)h÷2
二、基本练习
1.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 )不变,(&&&&&& )变小。
2.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它的底边等于梯形的(&&&&&&&&&& )。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米,底边是12米,高(&&&&&&&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4.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底边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5.想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6.一块梯形的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1.总复习第6、7、8题。
124第7、8、9、10、11题。
1.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定律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方程。能解方程并验算。
3.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 过& 程
一、概念回顾。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数应该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二、基本练习:
1.方程0.6X=3的解是(&& )
2.a与b的和的一半是(&&&&&&&&&&&&& )。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
(1)a×b×8可以简写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个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5.解方程。
10.2-5X=2.2&&& &&&&&&&&&&3×1.5+6X
5.6X-3.8=1.8&&&&&&&&&&&& 3(X+5)=24&&&&&
600÷(15-X)=200&& &&&&&X÷6-2.5=1.1
6.解决问题。
(1)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积。(用公式计算。)
(2)妈妈有200元钱,是小红的4倍多20元,小红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龄比儿子大32岁,是儿子年龄的9倍,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
三、作业。
可能性和编码
可能性和编码
1、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1)3& 5& 8 &9& 6
(2)25& 14&
13& 18& 20&
5、介绍你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说出各数字代表什么意义?
6、游戏:妈妈的卡片写有2、3、4、5、6,妹妹的卡片写有1、8、9、10、7,(1)每人任意出一张,有多少种可能?
(2)每人出一张,和为单数妈妈胜,和为双数妹妹胜,这公平吗?为什么?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吗?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