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珍的我的梦英文版

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
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
220.177.198.53,您好!
查询符号(半形)
查询符号意义说明
表示为「AND」两个查询词之交集
片语以双引号标示开始及结束,而且只寻找出现顺序相同的字词,例
image process
表示一个字母切截,输入两个?表两个字母,依此类推,例:输入「Appl?」,查得结果应为appl
常用于英文字查询
表示不限字母切截,由0~n. 例:输入「appl*」,查得结果应为appl
常用于英文字查询
AND、OR、NOT
布林逻辑组合关键字,用来扩大或缩小查询范围的技巧。
:缩小查询范围
:扩大查询范围(3) NOT:排除不相关的范围
是数位物件识别码
为物件在网路上的唯一识别码,可用于永久连结并引用目标物件。
使用DOI作为永久连结
每个DOI号前面加上
便成为永久网址。
如以DOI号为
10.5297/ser.
的文献为例,此文献的永久连结便是:
日后不论出版单位如何更动此文献位置,永久连结所指向的位置皆会即时更新,不再错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献
有DOI的文献在引用时皆应同时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规范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连结。
DOI可强化引用精确性、增强学术圈连结,并给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经验,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过五千万个物件申请DOI。
如想对DOI的使用与概念有进一步了解,请参考
, 硕士  指导教授:徐超圣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讨以体验学习原理设计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课程之教学活动方案,藉由研究者实际教学历程後,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野外求生技能之发展,与对研究者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架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量设计之教学省思和成长。为达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之方式,以台北高职(化名)夜间部四年A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野外求生之求救方式和绳结运用为研究主轴,藉由相关文献探讨和前导性研究,利用参与观察、访谈、学习单、回馈单、教学省思札记、综合情境模拟演练、学习态度量表,进行资料蒐集和分析,以期建构一套理想的「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体验学习课程之教学活动方案」。
  本研究获致之结论如下:
  一、理想之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体验学习课程之教学活动方案,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架构设计」、「教学活动模式设计」、「教学评量设计」之历程建构,并设计十一项教学活动。
  二、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体验学习课程之教学活动方案实施後,具有提升学习态度和野外技能成效。
  三、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体验学习课程之教学活动方案实施後,促进研究者的教学省思和成长,并回馈於修正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依据以上结论,研究者针对体验学习和全民国防教育野外求生课程教学提出建议,以期能提供教师和後续相关研究者之参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explore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had designed by experiential learning for wilderness survival curriculum in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fter the actual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for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and wilderness survival skills.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growth were obtained for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framework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To achieve the said goals, an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the Taipei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seudonym) students in the fourth grade class A at the night department. The research focus was on SOS and knotting of wilderness survival.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ilot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interview, learning sheets, feedback forms, teaching reflection diaries, integrated situational practices, and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Finally, this study was constructed an ideal program about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wilderness survival curriculum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
  1.An ideal program about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wilderness survival curriculum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was consisted of &teaching objective design&, &framework desig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There were designed 11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ideal program.
  2.After actual teaching,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skill effects for wilderness survival were improved.
  3.After actual teaching, the researchers’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growth were upgraded.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wilderness survival curriculum in all-out defense education as reference for teachers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王正宇(2009)。户外教育效益机转模式之应用研究-以台北县某国民中学隔宿露营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王全兴(2006)。体验学习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应用。台湾教育,640,32-36。
王煜捷(2010)。外展体验学习方案(ELOB)内涵及其在台湾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吴木崑(2005)。国小二年级综合活动实施体验学习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台北市。
吴丽琴(2009)。阳明山竹子湖社区探游体验活动融入幼儿生命教育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
吕建政(1994)。国民中学童军教育课程研究。台北:水牛。
李佩蓓(2005)。体验学习方案融入国中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影响(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成功大学,台南市。
李义男(2000)。探索教育之超越心理功能。公民训育学报,9,63-80。
沈秀珍(2008)。体验活动融入写作教学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
周静宜(2009)。国小一年级品德体验教学之研究:以专注、尊重、关怀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
张智翔(2011)。冒险教育融入科技教育教学对高中学生自我效能影响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张荣和(2004)。台北芝山岩民俗植物调查及户外教学活动之运用(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台北市。
陈瑞珊(2008)。台北市国中生探索教育之相关生活经验与教育需求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曾姵瑄(2010)。国中学生接受探索教育活动对其问题解决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黄明月(2000)。成人经验学习理论之探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社会教育学刊,29,35-56。
叶玉珠(2010)。教育心理学。台北市:心理。
廖炳煌(2008)。探索教育课程目标与内容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欧用生(2002)。快乐学习或安乐死?~体验学习的批判教育学意涵。课程与教学季刊,5(4),107-124。
蔡居泽(2004)。国民中学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活动课程设计:以探索教育活动为例。公民训育学报,16,37-55。
邓润娟(2009)。国中生隔宿露营活动体验内容、体验效益对体验满意度之影响(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谢忠明(2007)。云林县国民小学实施探索教育活动之调查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谢智谋(2004)。另类体育教学-冒险教育。学校体育,14(2),22-37。
谢智谋、王怡婷译(Clifford E. Knapp原着)(2003)。体验教育:带领内省指导手册。台北:幼狮。
谢智谋、王玲雅、江宛彝、许淑珍、韩宜玲、黄皇尧(2008)。绳索挑战课程安全操作手册。桃园县:台湾亚洲体验教育学会。
谢智谋、王贞懿、庄欣玮(2007)。体验教育:从150个游戏中学习。桃园县:台湾亚洲体验教育学会。
罗宝凤、白亦方(2002)。经验学习理论在九年一贯课程教学策略上的应用。课程与教学季刊,5(4),89-106。
苏传桔(2008)。实施「景点解说方案课程」对国中生学习态度影响之研究-以屏东县琉球国中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北市。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95).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CO: The AEE Horizo.
Cho, J. & Trent, A. (2006).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revisi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6(3), 319-340.
Creswell, J. W. & Miller, D. L. (2000). Determining validity in qualitative inquiry. Theory into practice, 39 (3), 124-130.
Hammel, H. (1986). How to design a debriefing session.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9(3), 20-25.
Kraft, R. J., & Sakofs, M. (1985).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Boulder,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一、中文部分
中华民国童军总会(2001)。童军简介【部落格文字资料】。取自http://scouting. edu.tw/Content. aspx?SeqNo=47&TabSeqNo=0&lang=big5(搜寻日期:日)。
世界童军总会(1990)。世界童子军运动。台北市:中国童子军文物供应中心。
余贞妹(2008)。台中县国小教师对童军教育活动认知与融入教学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明道大学,彰化。
吴兆田(2006)。探索学习的第一本书。台北:五南。
吴崇旗译(Dr. Christian Marcel Itin原着)(2003)。从美国观点谈以冒险为本的实务操作另类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美国体验大师Dr. Christian Marcel Itin来台交流访问演讲稿(未出版)。
吴清山(2003)。体验学习的理念与策略。教师天地,127,14-22。
吕建政(1993)。国民中学童军教育课程问题之省思。台湾教育,515,10-14。
李坤崇(2001)。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义男(2003)。探索教育与谘商治疗。台北市:水牛。
李锡津(2002)。从体验中有效学习。九十一年度国小学生暑期体验营书面成果专辑。台北市:市立长安国民小学。
李锡津(2008)。体验学习之理念、类型与历程初探。建中学报,12,1-12。
林天佑(2005)。教育研究伦理准则。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林淑敏(2005)。体验学习在国小社会领域教学之实地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论文)。国立政治大学,台北市。
林慕怡(2010)。国小教师旅行体验学习历程与教学专业成长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中正大学,嘉义县。
柯景耀(2011)。探索教育课程对国小高年级学童问题解决能力之影响(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台北市。
孙小英(2003)。高中军训。台北市:幼狮文化。
康淑惠(2007)。探索教育在国中综合活动学习领域运用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中山大学,高雄市。
张文静(2007)。体验理论融入国小综合活动领域教学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中山大学,高雄市。
张育娴、张蕙兰、康瀚文、陈铿任(2003)。民族志研究。载於潘慧玲(主编),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页153-198)。台北:高等教育。
张景媛(2001)。我喜欢的事:综合活动与多元智能。教育研究,110,144-151。
张智胜(2007)。户外冒险教育课程效益之影响因素探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体育学院,台北市。
张杰雄译(里内 蓝原着)(2010)。冒险图监:999招野外探险求生术。台北县:远足文化。
张舒婷(2010)。玩出品格力-「尊重」之体验学习教学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东华大学,花莲市。
教育部(1994)。国民中学童军教育课程标准。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92年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97年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全民国防教育」课程纲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c)。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全民国防教育」课程纲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普通高级中学全民国防教育科课程纲要补充说明。台北:教育部。
梁传成、梁传声(2004)。野外生存教程。台北:九洲。
庄育旺、罗凡怡译(McManners, H.原着)(2005)。图解野外求生圣经。台北:猫头鹰。
庄明贞、陈怡如译(Glesne, C.原着)(2006)。质性研究导论。台北:高等教育。
庄展荣(2007)。体验学习应用在综合活动领域之个案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
庄嘉馨(2008)。运用体验学习提升国中二年级学生数学领域学习表现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北市。
庄辉雄(2006)。野外求生。台北:泰宇。
郭托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体验教育理论与实务。台北:华都文化。
陈向明(2002)。社会科学质的研究。台北:五南。
陈建中(2010)。图解野外生存手册。台北市:德威国际文化。
陈建兴(2010)。全民国防暑期战斗营参与者部落格内容分析:一个体验行销传播的检视平台(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台北市。
陈淑娟(2011)。童军活动参与者参与动机、休闲涉入与心流体验关系之研究—以南投县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大叶大学,彰化县。
陈淑惠(2006)。户外环境教育教学效能之探讨-以中部地区资深户外环境教育之国小教师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中教育大学,台中市。
陈翠翠(2009)。迎向大自然~原住民学生自然生态体验学习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慈济大学,花莲市。
曾令芩(2009)。青少年参与探索教育活动之体验过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市。
黄克仁(1994)。童军运动的民主教育功能。教师天地,70,11-16。
黄春金(2010)。探索教育活动对国小高年级学童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态度之影响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屏东市。
黄贞谕(2009)。冒险教育对企业团队发展训练成效之评估(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台湾体育大学,桃园。
黄富顺(2001)。成人的经验学习。成人教育,59,2-11。
黄富顺(2002)。成人学习。台北市:五南。
杨秀琪(2010)。高雄市国小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创意教学研究:以全国创意教学奖得奖方案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高雄师范大学,高雄市。
叶贵仁(2008)。体验教育与省思教学【部落格文字资料】。取自http://tw.classf0001. /css/cm7kfile--.doc(搜寻日期:日)。
詹志禹(2002)。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谈建构主义式的参观。载於詹志禹(主编),建构论:理论基础与教育应用(页185-189)。台北:正中。
刘彦俊(1991)。童军教育。台北市:水牛。
刘嬑祯(2008)。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应用无线网路之教学研究 -以校园水生植物为例(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新竹教育大学,新竹市。
欧用生(2003)。课程典范再建构。高雄市:丽文。
蔡居泽(2007a)。探索教育与探索教育计画歧义之厘清。载於蔡居泽、廖炳煌(合着),将探索教育带回学校:活动教案汇编(页191-197)。桃园县:中华探索教育发展协会。
蔡居泽(2007b)。活动课程教学基本策略之探讨-以探索活动为例。载於蔡居泽、廖炳煌(合着),将探索教育带回学校:活动教案汇编(页182-190)。桃园县:中华探索教育发展协会。
蔡居泽(2007c)。活动课程的设计-议题中心的活动课程设计模式。载於蔡居泽、廖炳煌(合着),将探索教育带回学校:活动教案汇编(页178-181)。桃园县:中华探索教育发展协会。
蔡居泽、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活动参考手册。台北:翰林。
蔡居泽、廖炳煌(2008)。创意探索教育设计与实施。桃园县:中华探索教育发展协会。
蔡居泽、廖炳煌(2009)。探索教育与活动学校。桃园县:中华探索教育发展协会。
谢玉珍(2010)。国小三年级综合活动学习领域实施探索教育之行动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嘉义大学,嘉义。
谢俊民(2009)。高中职生童军活动参与动机、参与体验与满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云林县。
谢智谋(2003)。另类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教师天地,127,6-13。
罗元骏(2004)。以体验学习为本之户外教育活动对个人生活效能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硕士论文)。国立体育学院,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isson, C. (1999). Sequencing the Adventure Experience. In J. C. Miles, & S. Priest, (Eds.), Adventure Programming(pp.205-214).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Dewey, J. (1934). 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 Perigee Books.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Kappa Delta Phi.
Gass, M. A. (1993). The evolution of processing adventure therapy experiences. In M. A. Gass(Ed.), Adventur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anture programming (pp. 219-229). Dubuque, IA: Kendall/Hunt.
Henton, M. (1996). Adventure in the classroom: Using adventure to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long life learners. Dubuque, IA: Kendall/Hunt.
Knapp, C. E. (1992). Lasting Lessons: A teacher’s guide to reflecting on experience. Charleston, WV: ERIC Clearing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ewis, C. A. (1975). The administration of outdoor education progra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44777)
Lewis, L. H. & Williams C. J. (1994). Experiential learning: Past and present. In Lewis J. and Rosemary S. C. (Eds.), Experiential learning: A new approach (pp. 5-1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riest, S., & Gass, M. A. (1997).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Taff, M. & Ahmad, B. (2007). Learning methods in 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UPSI OE Facilitators Workshop, Pulau Redang, Terengganu.
文章公开取用时,将寄通知信至您填写的信箱地址
购物车中已有多篇文章,请问是否要先清除,或一并加入购物车中购买 ?
地址:234台湾新北市永和区成功路一段80号18楼
中国大陆进口商: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
加入会员完全免费
申请成功后您便可使用
airitiLibrary
所提供的个人化服务!
管理我的最爱期刊清单
管理文章下载记录
管理经常查询的关键字
点数储值优惠
请输入经常使用的电子信箱方便记忆
限定为6-16个半型大小写英文字、数字及底线_为主的符号
再次输入密码
--请选择--
备用电子信箱
我已经了解并同意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08-0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08-0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4:32: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08-0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
官方公共微信2012年河北省省级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论文;汉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李金室;河北枣强中学;摘要: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正负迁移影响是一个复杂;关键词:汉语语音,英语语音,迁移,教学对策;一、什么是迁移?;迁移这一概念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二、母语语音迁移的分析;根据对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的研;(一)语音音素的正迁移;
2012年河北省省级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论文
汉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河北枣强中学
摘要: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正负迁移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本文运用迁移理论分析了汉语普通话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影响的一些现象,并提出了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一些教学对策。
关键词:汉语语音,英语语音,迁移,教学对策
一、 什么是迁移?
迁移这一概念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urism)。他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再学习新知识时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按其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经验的获得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经验的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的学习也是习惯的形成,因而人们按照第一语言的学习习惯来学习第二语言,而这些习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习惯的形成,即语言学习习惯产生迁移。受行为主义的影响,欧洲和北美的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并发展了对比分析假说。对比分析假说认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相似处会引起正迁移,即第一语言对目的语有促进作用;而两种语言的相异处会引起负迁移,即第一语言会成为错误来源之一(Rod. E.)。中国人学英语也一样,汉语同样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一些中国的语言学家把这称之为“母语迁移”。
二、母语语音迁移的分析
根据对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论和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语音、语法、词汇。本文将对汉语普通话语音方面的迁移作用做一简单分析。
(一)语音音素的正迁移
目前,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使用国际音标。汉语拼音的组合成分是声母、韵母和声调;而声母相当于英语中处在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则相当于元音。
汉语拼音中有些声母和英语辅音音标不但形相同而且音相似,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音素时如果能注意到与汉语声母的不同之处,便会轻而易举地将其学会,例如,学习者受声母b, p, d, t, g, k, h, w, s, z, f的发音方法的影响会很容易地学会[b],[p],[d],[?],[?],[k],[h],[w],[s],[z],[f] 的发音。
英语中有些辅音音标,如[m],[n]和[l], 虽然与汉语声母m, n, l 形同,但发音却有很大差异,但在拼读英语单词时,如果[m], [n],[l]后面跟元音,我们便可以将汉语声母m, n, l的拼读方法迁移到英语的读音中去。
汉语中有些声母虽然与英语音标形异,但音却相似,如果能使学生掌握其差异,也可发生正迁移,例如,[??],[??],[?],[??]与zh,ch,sh ,c等。
以上是声母对辅音学习的正迁移的例子,在韵母和元音之间也可发生类似的迁移,例如,[?:]与a, [?:]与e,[?:]与i,[?]与ao,[?:]与u,[??:]与iu等。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汉语拼音掌握好的同学,英语音标也相应掌握的又快又好。徐芬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研究表明:母语中的表征性质使得儿童不仅能够反映母语的语音结构,而且确实能迁移到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去。他们的研究还表明,高水平汉语语音知识的学生,由于母语语音知识发展较为成熟,因此从母语到英语的迁移得以顺利完成,而低水平语音意识的学生由于母语语音意识发展不够成熟,影响了从母语到英语的迁移。总之,英汉语音意识间的关系以及发展的一致性趋势使得语音意识在跨语言间的正迁移成为可能。
(二)语音的负迁移
虽然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英汉两语中没有发音完全一样的音素,另外英语中还有汉语中没有的音素以及发音现象,因而也容易导致语音的负迁移。本文将主要谈及及三个方面的负迁移:音素,汉语语流,汉语音节的声调与单词重音。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一些形同音似的音素,但由于发音并不完全一样,因而这对初学者来说构成一定的困难。例如,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与英语中的相应音素[?],[?],[?],[?],[?],[?],[?],[?],[?],[?],[?]相比都多了一个短音,即[?]。并且英语中的这些音素经常出现在词尾,而汉语音节除了n/ng 外都以韵母结尾,这时学生往往习惯性地在英语辅音的词尾加上短音[?]。这样读
的结果往往改变单词的原意,使其变成另外一个单词,造成听者理解的困难。例如,初学者往往把work[????],build[????],和write[????],分别读成worker[?????],builder[?????],和writer[?????]。
英语中的辅音音素还常以辅音簇出现,而这也是汉语中所没有的现象,因为汉语每个声母后一般都是韵母,即辅音后面总是跟元音。因此在读辅音簇时,学生倾向于在中间加上一个元音,例如,把fly[?????],spring[?????]和simple[?????]分别读作[??????],[??????]和[??????]。
英语有一些和汉语拼音形同音异的音素也可引起负迁移。例如,对于[?]和j,[??]和ai,[?]和r这几组音,初学者很容易把英语音素和汉语拼音搞混。
另外,英语中[?],[?],[?],[??],[??]等音素也是令初学者头疼的问题。学生受s, z的影响,往往把thin读作[???],把though读作[???]。受汉语音节chu, zhu的影响,学生往往把tree[????]读作[?????],而把draw 读作[?????]。
2.语流的负迁移
英语和汉语在语流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学英语的负迁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是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地发音,而是一短语或句子等语流形式进行交流。在英语语流中,音素和音节受周围语音环境的影响,往往与其在孤立状态下的发音有所不同,而产生音变。汉语的一个音节即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字),在语流中,人们常常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出来,因而汉语音节受语流的影响较小,也很少有音变现象。然而在英语语流有同化、异化、弱化、省略、增音、连读等诸多形式。其中最令中国学生头痛的是连读,英语中相邻单词若前面一个以辅音结尾,后面一个以元音开头,则两个单词可以连读。例如,come on 和look out of 。有时为了避免拗口而难听的元音重叠,元音之间也也存在连读,不过这时通常以增音的形式实现连读,即在元音之间加一个辅音。如joy and fun [?????
??? ???],在其中添加了辅音[?],而汉语中只有感叹词“啊”可随前面韵尾的不同而发生音变。例如“天啊(tian a)”中的n和后一个a连读,成了“天哪”。又如“走啊(zou a)”中的u和a可以连读,成了“走哇”。英语的连读所产生的音变很容易造成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和听力上的困难。受母语影响,他们常把连读的几个词看成一个整体,从而在理解上遇到困难产生错误的理解;另外由于不太注意语流的音变,他们讲的英语往往过于生硬。
3.汉语的声调与单词重音
重音是英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单词中,重音可以区分词义,也就是重音
位置不同,词义也不同。例如,desert([??????]n.)的意思是“沙漠”,而desert([???????]v.)的意思是“放弃、抛弃”;refuse([???????]n.)的意思是“垃圾”,而refuse ([????????]n.)意思是“拒绝”。然而在汉语中区分词义的意义靠的是声调而不是单词重音,相同声母和韵母构成的汉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声调。因此中国人对声调敏感,而往往忽视词的重音,初学者常常读错终因位置,例如,把?exercise读作exer?cise,把al?ready读作 ?already 。
总之,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初学者又促进作用,但又由于其差异,给学习者带来困难,产生负迁移。作为英语教师,了解英汉两语的语音系统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在教学上有利于促进汉语语音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
三、语音教学与语音迁移
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克服母语的负迁移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减少;为了做到这一点,并且促进正迁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具体情况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以下是一些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 在音素方面,引导学生对发音相似的音素进行比较,使他们了解其异同之处。例如,对于[?,?,?,?,?,?,?,?,?,?,?]等音素,要使学生了解其发音要领,并使其通过比较,了解这些音比汉语相应拼音字母的发音都多了一的元音[?],并且学会如何避开[?]的发音。又如:[?]和[?]这对齿音,学生受汉语的影响,容易把他们读成齿龈音[?]和[?],教师要教给学生[?]和[?]的正确的发音方法,可告知学生,一般情况下,见到单词中有字母组合th,马上就“咬住”舌尖,或将舌尖轻抵上齿齿背,让气流通过舌端和上齿间的隙缝,发生摩擦而发音。
第二, 教师在示范单词发音时一定要正确,让学生在听清,读准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并且对学生的错误要经常纠正,可采用个别纠正和集体纠正的办法,避免形成错误的读音习惯。
第三,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他们听的时候要认真,并且要积极地模仿。 第四, 鼓励学生经常听英语磁带,看英文电影等给自己创造语言输入的环境。 第五, 鼓励学生相互纠错,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学习中母语的迁移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以上只是笔者在普通话
语言环境中发现的一些汉语语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得到的几点教学启示。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仅汉语就有数不清的方言,而这些方言语音对英语有何种影响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2. Rod E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Patsy M. Lightbown and Nina Spada. How Languges Are learned.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 薛勤.母语迁移.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南京林业大学学报[J],2004(4)。 熊锟.再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正负迁移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徐文丽.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中小学外语教学[J],2005(3)。 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0学版)[J],第38卷第1期,2002(1)。
7. 谢玉珍.论母语与第二语言跨语言间的迁移.黔东南民族师范学院高等专科学报[J],第24卷第4期,2006(8)。
8. 徐芬,董奇.汉语儿童与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J]a,2005(1)。
9. 李海,张淑静. 汉语对美语元音习得的影响.《英语教师》[J],2012(1)。
10. 高歌,于建.超音段层面上汉语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J],2012(2)。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汉语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83等内容。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摘要: 原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知识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产 生的迁移,虽然不完全是具体知识的迁移,却是汉语...  究其本质,最大因素是母语(这里指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本文 将依据语言学习迁移理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对现有资料、 文献的查阅...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莫娟娣 指导教师:檀东星 【摘要】 :汉语与英语作为两种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各自有其发展成熟的语音系统,因此,中国学生学习...  结合掌握的汉语和英语语言学知识,对山东方言对学生 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做初步的...(西区西齐片) 普通话(北京官话) 普通话(北京官话) 中原官话曲阜话(西区西鲁片...  汉语方言对于英语语音意识的影响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龙源期刊网 ...沪语-普通话双语儿童及普通话单语儿童在假词实验中的语音意识测试 结果表明,双语...  庄河方言语音论文: 庄河方言语音论文: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中文...【关键词】庄河方言语音 英语语音 负迁移 普通话 【英文关键词】Zhuanghe local...  因此学英语,首先要学好语音。同样,要搞好英语教 学,必须从语音教学入手。 中文...国内关于母语即我国的普通话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也有许多现成的研究成 果。但...  方言对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分析及纠正的方法_职业规划_求职/职场_实用文档。方言...对英语汉语普通话及地方方言的语音节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为方言地区的英...  河北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_其它语言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河北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关键词] 河北方言 语音 语调 一、学生发音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普通话是“以北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长的英文单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