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画画看心理心理分析

热门推荐:
  微信搜索 公众号 &&&&宝妈的故事屋 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推送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想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那得先读懂孩子的画。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他看见什么都想“说”出来。
  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绘画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孩子的画,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
  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显示着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
  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
  线条与心理
  线条清晰、力度适中:正常,情绪稳定。
  线条模糊、细到看不清:缺乏安全感、胆小、自我压抑。
  过于强劲、甚至把纸戳破:具有攻击性,发泄愤怒。
  断断续续总是改变方向:犹豫,焦虑,想要隐藏自我。
  色彩与心理
  6岁前只用红色正常,6岁后过度频繁使用,有暴力倾向,对感情自控力差。
  5岁前偏好蓝色,表示有分寸,6岁后大量使用,表示适应力好,但过度使用,表示孩子过于自我约束。
  偏爱暖色:活泼,热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偏爱冷色:安静,思考,严谨,悲伤,心情烦闷。
  喜欢很强烈的颜色:做事有激情,有领导才能,但属于易怒型,缺乏耐性。
  喜欢阴郁的颜色:被动,含蓄,焦虑,多愁善感。
  喜欢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开朗,乐观,人缘好,受欢迎,但容易浮躁。
  只用一两种颜色:冷静,谦让,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人物与心理
  孩子经常画的那个人,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孩子在对他表达强烈的爱和依恋。
  孩子为人物画的细节(帽子,腰带,头饰,鞋子等)越多,表明对那个人的关注程度越高,感情越强烈。
  环境与心理
  太阳在孩子心目中是快乐、明朗的象征。
  有光芒的太阳说明孩子心情灿烂。
  把太阳拟人化,画出眼睛眉毛嘴巴,表示孩子智力高,具有同情心。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的影响,也会画出这种拟人化太阳。
  黑色的太阳,则表示孩子对目前的生活非常不满。
  房子是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
  房子巨大无比,可能渴望亲情或是有难以抑制的冲动。
  像城堡一样的房子,代表了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房子外观丑陋、面目可憎,孩子可能把家看做束缚自由的牢笼。
  如果房子没有门窗或用栅栏与外界隔开,则是孩子受挫的表现。
  房子画得像庙宇,两个极端,要么就是人才,或者就是怪异的行为表达。
  房子特别强调地面,缺乏安全感。
  瓦片画得很仔细,追求细节和完美。
  把楼梯画的特别长特别大,孩子不想回家,亲子关系有待改善。
  在房子屋顶上画烟囱,希望获得关心,向上的直烟暗示需要出气筒。
  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
  树木画很大,表示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
  树干画的很细长,表示孩子和蔼安静、欠缺活力。
  幼儿画树木只有26%会画上树叶,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稳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
  图形与心理
  喜欢画三角形的孩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多比较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很好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但缺乏耐性,容易急躁、发脾气,这类孩子通常喜欢数学。
  喜欢画圆形的孩子:凡事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善于掌控时间,合理安排,喜欢按照事先的准备行事,他们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很丰富的想象力。
  喜欢画折线的孩子:分析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但容易陷入相对紧张的状态之中,情绪不稳定,时好时坏,让父母难以捉摸。
  喜欢画连环图案的孩子:性格比较仁义,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着想,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适应能力很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快地融人其中。
  喜欢在小格子中画上交错混乱线条的孩子:有恒心有毅力,做什么事情都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喜欢画波浪形曲线的孩子:个性随和,富于弹性,适应能力强。善于自我安慰,遇事愿意往好的方面想。
  喜欢画不规则曲线和圆形图形的孩子:心胸比较开阔,心态比较平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有点玩世不恭。
  喜欢画不定型但棱角分明图形的孩子:竞争意识比较强,希望自己能够胜人一筹。他们不断地为了目标而努力,并且可以做出巨大的付出和牺牲。
  喜欢画平行线的孩子:可能处于因感到不公而沮丧的状态中,平行线反映了孩子渴望公平的心态,家长需要及时注意,并与孩子沟通。
  喜欢画眼睛的孩子:其性格中多疑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有比较浓厚的怀旧心理,敏感,善于观察。
  喜欢涂写对称图形的孩子:做事比较小心谨慎,遵循一定的计划和规则。
  喜欢画飞机、轮船和火车的孩子:这类图案相对复杂,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认知性、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极具想像力,勇于尝试,能够坚持。
  喜欢画有趣的线条、圆圈和其他图形的孩子:富有创造力,对于未知的领域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并打算进行尝试,每一种新想法都会令他们兴奋。
  喜欢画各种不同面孔的孩子:这种情况多是借画画的过程发泄自己内心的某种情绪。
  喜欢画一张笑脸的孩子,是知足常乐者;喜欢画皱着眉头的脸则恰恰相反。面孔的表情,可能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
  喜欢画花草树木以及田园景象的孩子:性情温和,对形状和颜色往往具有比其他孩子都突出的欣赏力。这一类型的孩子多在语文、美术等方面具有相当的才华。
  虽然孩子们的画可以被拿来“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不要过于追究其中的关联。
  画画,更应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自由的形式。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一起享受童真童趣。
  另外,画画也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
  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请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悲伤或者不满,
  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达到心理平衡。
  本文来自网络,由宝妈的故事屋编辑整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宝妈的故事屋(或添加微信号baomadegushiwu)
  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家庭教育,儿童教育,推送儿童有声绘本故事
  扫一扫,轻松关注哦!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分享育儿知识,家庭教育,儿童教育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绘画心理分析(图)
留守儿童的画作  人类是先创造图画再创造文字,幼儿也是先会画图看图再学文字。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
  由于绘画突破语言交流的局限,绕过来访者的理性意识,因此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效。
  通过象征性的语言,绘画将为我们开启难以言说的深度心理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并整合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让心灵架起更坚实的沟通桥梁,让彼此建立更厚实的信任基石。
  自愈因子-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建构、复演的过程,其创作过程对绘画者而言,本身就具有“疗愈性”和“自愈性”。
  比一般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对象要更广泛。
  在团体中,借着分享讨论作品的过程,较易接纳及流露真情感。
  方便操作,材料简单、不受场地限制,且方法生动活泼,实用有效。
本文来源:东方早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335127条
评论276091条
评论271447条
评论206963条
评论169294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肥猪七七的小家
地址:.cn/niuniu1030/
健康牛妞幸福一生
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孩子的绘画历程(超有用)
阅读(0) ┊ (0) ┊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天真无邪的精灵,他们单纯而又脆弱,观察他们的成长过程,了解内心种种变化,科学地干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而孩子绘画的过程和内容就是孩子表达思想与情感的工具。  儿童绘画是打开孩子心理之门的最佳钥匙,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孩子们的那些圈圈点点,没有那些色彩斑斓的画,我们就无法进入那个纯真又怀揣异样情绪的童心世界。  著名的儿童艺术研究学者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艺术能力的成长可以与儿童组织思维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相对应。  也就是说,艺术能力是儿童在运动、知觉、语言和符号形成、感觉意识、空间定向等方面的发展中某种能力表现的指标。我们可以分成下面几个时期了解孩子的绘画历程。  ?痕迹期——婴儿的手势和好奇感  半岁以上、2岁以内的孩子都处于痕迹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线条和形状没有特别的认识和记忆。在他们的世界里,手势、痕迹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发现他们的双手随便一涂抹,竟然会留下痕迹,这期间他们的内心更多的是好奇和兴奋。  他们处于牙牙学语和学步状态,但是家长们注意到一些细节现象了吗?  豆豆现在才1岁,最近每次看到桌上洒的牛奶或者汤汤水水,他都非常兴奋,用自己可爱的小手乐此不疲地涂来涂去,还时不时地咯咯笑。  你的孩子看到桌上洒的水、牛奶会不会很兴奋,而且还很开心地用手抹来抹去呢?不要责怪孩子,其实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们手势留下的痕迹期,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举动当做孩子最萌芽状态的“涂鸦行为”呢?  想想,大人不也是这样吗?很多事情最开始都是以好奇心开始的,然后才会慢慢实践,渐渐走向成功。  其实,我们的宝宝们也是,在对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了解的时候,他们的一切行动就是一个认知、熟悉的过程,除了对外界事物感到新鲜好奇外,他们对自己行动带来的种种变化更是充满了惊讶和欣喜。  {&温馨提示:  看到孩子喜欢涂抹桌上的水,家长不要训斥他们。请理解孩子,这只是那个年龄段成长的天真外现。他们好奇、惊讶、快乐地成长难道不好吗?  如果可以,我们最好跟孩子一起参与,把水用手涂抹成线条、圈圈,边涂边给孩子讲解,即便他们不会说话,但不要小瞧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领会能力。要知道,你现在的贴心关怀,将来会给孩子心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涂鸦期——重叠乱涂、大片线条和各异形状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是2~4岁,孩子们这时的肌肉运动开始协调,手对笔便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力,喜欢无序乱涂、纵向乱涂和画圈。在这个阶段他们更多是边画边想,用任意涂抹的圆弧线、螺旋线涂鸦,我们把这段绘画期叫做涂鸦期。  他们喜欢在纸上、墙上或书本上留下自己亲手绘画的痕迹。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因为缺乏对运动的控制,会画出一些毫无规则的线条,而且多半是重复来回的涂抹,纵向、横向的都有。随着胳膊、手腕和手的运动把握能力的增强,他们还会逐渐画出很多无规则的形状,比如,圆形的圈圈、三角形的构图等。  (插图6)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涂抹出来的“画”并不在意,他们只是很喜欢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过程。对我们大人来说,也许看不出孩子的图画有什么意义的,但对孩子本人来说,这却是表达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也表明了孩子对笔、纸有了美妙的认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一套认识,更重要的是涂鸦过程会让他们很开心。  J&涂鸦是孩子自己对世界的描述  3岁半的小妮妮特别喜欢翻杂志看,她喜欢不停地问妈妈杂志上那些画是什么意思。有一天她看到书上画的一个女孩子摘花被花刺伤了手指,她就问妈妈,这个姐姐的手是不是被花咬了?  后来妈妈发现她画画的时候,有一些圈、线条、不规则的三角形等,就问她画的是什么,小妮妮指着圈就说是花,那些乱乱的线条是姐姐的手,那些三角形是虫子。  如此看来,小妮妮是记住了看过的那个杂志的画面,然后用自己的涂鸦方式表达出了对事件的描述。  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命名涂鸦图形了,就像小妮妮一样,他们会根据涂鸦图形讲故事。在这个成长认知的过程中,孩子很自我,对绘画事件的描述很有主观性,当然这一阶段中语言的发挥也起到重大的作用。  {&温馨提示:  早期研究幼儿涂鸦的研究者认为,涂鸦应该是孩子无意识的行为,仅仅是因为胳膊、手腕和手的随意运动留下的痕迹而已。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在这种看法已经改变,因为在涂鸦期间孩子表现了自己的能力,就像用语言和手势一样,所以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时候观察涂鸦是有意义的。  从这阶段的孩子的涂鸦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自己的涂鸦作品都有了定义,线条是虫子、圆的是气球、人等,即便大人看上去那些圈圈点点确实不像任何东西,但在孩子看来那就是他们表达出的某种事物,这是孩子一种意识的觉醒,值得认可和鼓励。家长们千万不要随意批评孩子画得乱七八糟,那等于完全否定孩子的意识和自我表达方式。  另外,如果看到孩子画的涂鸦作品,家长们可以很好奇地问问:“这个是不是大树啊?”“这个是不是太阳呢?”“这个是不是妈妈呢?”“这个是不是你用的小杯子呢?”  这样的引导方式能让孩子感觉到,原来自己随意画的东西其实是有代表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样对孩子以后涂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孩子能把思维跟绘画更好地结合起来。  儿童心理学家罗恩菲尔德将孩子的涂鸦阶段进行划分,认为主要有四个阶段。  1.&无序涂鸦,动作无序、无控制,画面常出现混乱和无组织的状态;  2.线性涂鸦,重复动作,画面初步显示出协调性和组织性;  3.&圆形涂鸦,孩子对动作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这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  4.&命名涂鸦,孩子把涂鸦行为和想象经验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有意识地绘画。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出,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涂鸦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控制力和组织性。  但是这时候的涂鸦只是一种动作表征,而不是对物体的细致描绘。  这个时期的孩子的涂鸦作品还不能表达出什么正确的含义,他们也不会在意自己选择了什么颜色,因为颜色对于这时期的孩子来说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  J&涂鸦与孩子的世界有特殊的联系  这时期的孩子的涂鸦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会从简单的圈圈点点发展到复杂的图形。但是一定要相信,孩子最初的这些涂鸦为今后的绘画打下了基础,通过信手涂鸦孩子尝试运用了不同线条和图形,对未来绘画有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例如,看上去很随意的一条线,可能在孩子看来就是小猫在奔跑或者气球在空中飘。  在这段特殊时期,孩子会将自己的动作、画面上的种种跟他们周围的世界联系起来。所以,当我们想要理解孩子的绘画心理的时候,如果无法理解他们的绘画内容,可以看看他们是否愿意积极讲述自己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告诉你他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是很有价值的。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有时候孩子不知道大人们如何看待他们的绘画作品,或者为了取悦成人,经常会随意简单讲述一个跟画面有关的故事。所以不要太当真。  孩子涂鸦是随性变化的,自然语言描述也会跟着发生变化。他们一会儿说这是大树,一会儿又说这是小草,一会儿又说那是条鱼。到了第二天说不定又会说出其他解释。不过别担心,这种视觉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变化,也是孩子这一绘画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  J&不同性格的孩子喜欢不同的涂鸦方式  家长们可能还发现了,有时候孩子对自己的涂鸦形象有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就是“自我钻研型”——这类孩子性格有点内向,喜欢尝试和探索,他们对绘画形状、大小、颜色等很感兴趣,但是不喜欢跟外界交流,不喜欢别人评价他们的绘画作品,好像有点自娱自乐的感觉。  还有另一种孩子是“开放交流型”——这类孩子性格很外向,他们喜欢创作、表演,喜欢跟周围的人沟通,把他们的绘画内容讲给别人听。他们喜欢别人注意他们的绘画,喜欢给人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  所以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对他们进行不同的教育和指导。  I&编者后语:  在这里补充一下对孩子涂鸦造型的更清晰的研究认识。学前教育专家——凯洛格,曾一直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学。她曾经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论文,认为儿童早期的涂鸦是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产品。因为早期涂鸦是我们了解人类大量图画语汇发展的最好敲门砖。她还指出,孩子的涂鸦画中存在着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从相对简单的画笔痕迹开始,很快可以扩展成为涂鸦模式,最终发展成为具体的图画。  就这种发展过程,凯洛格分析2~3岁孩子的涂鸦造型,列出了如单垂直线、单横线、单对角线、开放的曲线、波浪形等20个基本涂鸦模式,这些模式正是一切图形发展的基础。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这个时期的行为特点,对他们加以引导。  ?图式期——固定的形式表示人或物  孩子到了4~7岁的时候,对图形已经有了判断能力,知道什么事物用什么线条和形状表达才更好,有了较准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我们称之为“图式期”阶段。  孩子的这个时期,从儿童心理学上看,是符号思维不断发展的阶段,孩子对分类与明确事物间关系的能力不断增强,在绘画中已经能区别人物或事物了。  J&孩子会画“蝌蚪人”了  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画“蝌蚪人”,蝌蚪人形象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个没有胳膊,没有脖子,没有上身的怪物。但在孩子看来,这些简单的图形——圆圈(脑袋)和两条线(下肢)就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形象。  在孩子看来这些只有圆形头部的形象就代表着一个人,“人”也是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儿童早期画的“人”使人联想到蝌蚪,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有时候,孩子还会在蝌蚪人的头部,用不规则的小圆圈画出眼睛、鼻子和嘴巴。蝌蚪人可以说是孩子绘画中最基本的人物形象,也是孩子由最初的涂鸦期转入图示期的重要特征,是该年龄段绘画的特有表现。  (插图7)    图:蝌蚪人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蝌蚪人”也会慢慢饱满起来。以前的一个圆圈会变成两个圆圈,孩子开始会使用方形、曲线等形状表示躯干。“蝌蚪人”逐渐有了上身、脖子、脚丫子,甚至耳朵、手指头、脚趾头、牙齿、眉毛等。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还会用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区别绘画人物,比如爸爸的头发是直线、妈妈的头发是曲线,爸爸的脚丫子很大,妈妈脚丫子很小等。逐渐地,孩子也会画一些其他事物,包括电视上看到的卡通人物、书里的人物等。  就这些来看,孩子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还能注意到面部的一些细节,比如眼睛、嘴巴、鼻子。有的孩子喜欢用哥特式三角形状来画房子,用长方形画电视机等。即便这些细节在我们成人看来还不够理想,但足已表明孩子的内心世界已经是丰富多彩的。  这段时间,孩子们善于用一些不规则的图形来表达物体,但是只能说他们画的是一个事物的大概样子,细节上他们还不会把握,比如线条的均匀、弧度、大小等概念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  {&温馨提示:  作为家长,应该多跟孩子讨论绘画的内容,多鼓励他们,多赞赏他们的绘画作品:“呀,多漂亮的小花儿啊。”“咦,这个小人儿是妈妈吗?真像啊!”  之类的话语,会让孩子听后会觉得这是一种对他们作品的承认和肯定,有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都知道,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将来成长的道路上会更好把握机遇,掌控自己。  另外,在图式期间要注意到,这时候孩子可能还会指出大人看不到的绘画情节,不要干扰孩子的解释,给他们机会去一起讨论。  比如,当你看不明白孩子画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没有胳膊、脖子和脚丫子  ,你就要问孩子:“咦,这个小人儿跟我们好像有点不像哦,妈妈找不到他的胳膊在哪呢?”孩子就会很有兴趣地给你讲解他的作品,指出他认为的胳膊在哪里。  类似这样的引导,不仅更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更是帮孩子拓展了思维,孩子的创造力更会慢慢得以提升。  一些简单的人物形象组成线条对孩子来说就代表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可以说孩子是用我们可以想象的细节来描述人物的。在这样的沟通中,对孩子来说也许重点不在给家长解释他们的画如何如何,而是很享受家长对他们作品的一种关注,可以帮他们开发想象力、判断力、观察力等。  J&涂鸦期的孩子开始关注色彩  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色彩了,他们会把房子画上各种颜色,他们还会把自己的图画跟自己看到过的外界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他们会把小草涂成绿色的,花朵涂成红色的。 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会把各种颜色用得恰到好处的,他们的绘画不会像大人一样有明确的目的,是什么就要画成什么样。这个时期的孩子画画更多是主观性质的,虽然他们对色彩有了兴趣,但更多的还是对画画内容的关注,色彩只是一种附加的兴趣爱好。  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把太阳画成蓝色的,杯子全部涂成黑色的、人物涂成红、黄、绿色等。在健康成长的孩子身上,画画是随性自由的,甚至带有一定的创作性。  家长们还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绘画的时候,对整个图的构思和构图能力还是很弱的,他们不会考虑线条、底线、比例、顺序等因素,所以画出来的图有的顺序颠倒,比如房子是倒着的;有的比例严重失调,比如头跟下肢的严重不平衡;有的不完整,比如花是没有叶子的……  (插图9)    这都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缺乏对空间关系、逻辑顺序的认识,但这也是正常的现象,符合孩子的健康成长规律,大人没必要刻意去纠正。  当孩子的绘画中逐渐出现完整的内容,比如有太阳、人物、建筑、花花草草,甚至是树木、小动物等等时,绘画就开始走向写实成熟路线了,说明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也逐渐成熟现实,反映在绘画上就比较复杂多样了。  I&编者后语:  这里说的健康成长的孩子,意思是没有受到外界什么刺激,成长期是比较顺利的,就算他们偶尔用暗色调的颜色也没事;相反,那些性格沉闷,或者和往常表现有点异样的孩子,如果忽然喜欢用一些暗色调的画笔,家长们就要关注了,关于此类问题后文会具体讲解。  另外,如果看到孩子对颜色运用不到位,请不要立即反驳孩子的想法,要知道,孩子们对颜色其实还没有判断力,他们只是信笔涂抹而已。  这时候家长们也可以借此帮孩子认识颜色:“咦,宝宝,花朵是黑色的吗?你看看这个画笔是不是跟花朵颜色一样呢?”(你可以拿起红色的画笔给孩子看)“这个红色,你看跟妈妈包包的颜色很像,跟你的袜子颜色也一样。”  “月亮婆婆怎么是蓝色的啊,前天晚上爸爸不是带着你看月亮了吗?你还问爸爸月亮怎么那么大,那么圆的。不错,它的颜色就跟这个画笔一样。”(你可以拿些淡黄色的画笔给孩子看)  “蓝色可是大海的颜色呢,电视里的大海你忘了吗?海水很漂亮,那就是蓝色,就像宝宝穿的裤子的颜色一样。”  类似种种说法,不仅可以让孩子记住事物的特征,而且还对颜色有了认识,再以后绘画中孩子就会记起,以前妈妈说过,红色是什么样子,蓝色什么样子,黄色什么样子,逐渐积累,孩子对颜色就慢慢区分开了。  ?视觉图示期——对事物空间和大小的认识  孩子到了6~9岁的时候,绘画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怎么去判断这个转折点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绘画内容:出现了完整的组合,房子、太阳、小鸟儿、人物、树木等,这些事物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关联性和叙述性,比起前几年的涂鸦有了深度;  2.绘画风格:线条和图示多样化,圆形、粗细长短线条、三角形,甚至是椭圆、菱形等的出现,不同事物有了不同的图形表示;  3.绘画顺序:画面内容排列整齐,有了底线,比如孩子会把房子、人物、树木等画在一条基线上,或者把事物画在纸的底部边缘,整幅画看上去就整齐好看多了。  J&孩子开始对空间和角度有了认知  在这个阶段里,有个让大人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孩子对空间对角度的理解,可以说是孩子视觉观察的一个重大进度。  比如,孩子画桌子,刚开始的时候线条很简单,有些剖面图的感觉,桌子上的东西就像脱离了桌子平面一样,浮在桌面上空。后来画的时候,桌子有了支撑,从桌子边缘还延伸有桌子腿,这样看画面就比较三维了,而且桌面上的东西也落下来了,稳稳地放在桌面上。类似的还有椅子、汽车等画法。  有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是“展开式”画法,也是孩子们对事物形象描绘的初步认知和尝试,也是最粗糙最原始的“透视”画法,也就是所谓的X光画画方法。  (插图10)    图:图画中有了空间概念  从孩子的这些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们画的时候对事物空间的理解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把事物的内部景象都表达出来了。比如,孩子画房子的时候,从外观看上去能看到里面的床、柜子、桌子、人物等。在画小动物时,有的小动物肚子里还有其他东西。  {&温馨提示:  在孩子的眼里和心里,这时期的绘画是最自由最有创造力的,不受任何约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能表达出来,可以说是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即便我们看上去那些内容还很幼稚,但这种状态是儿童自我的成长历程,是一定要经历的。  家长们在这期间应该做的就是帮孩子丰富绘画内容,比如孩子画海边、沙滩,除了很多波浪线代表海水以外,孩子可能还画了船,这时候你可以帮孩子:“大海里除船以外,海鸟是不是也在上面飞啊?沙滩上你还捡过贝壳呢,还看见过小螃蟹呢。”  “马路上除了汽车还有什么呢?晚上两旁的发出淡黄色光芒的路灯呢?还有梧桐树呢?你昨天还说梧桐树的叶子好漂亮啊。还有交警叔叔呢,他是不是还帮助一个老奶奶过了马路啊?”  ……  这样帮孩子唤起记忆,画面内容自然会丰富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对更多新事物的画法,孩子对线条和颜色的把握自然也就越来越好。  到了比较成熟的时期,孩子的画面会非常有秩序感,还能表达出某种时间性的事物。比如,有的孩子会画出正在走路的样子,天空有太阳,小鸟自由的飞翔,有飞机正在飞过,路上有汽车、树木、花草等,这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再加上对颜色的正确运用,整幅画就显得非常生动有意义了,这时候家长们就该多鼓励孩子的这种“健康式”的绘画方法,做好引导工作。 这个时期的绘画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卡通式的夸张。比如,孩子会把自己的形象画得比房子比树还高大。这是因为当孩子的关注点在某个特定的部分,比如他们关注画出的小人儿的头部、眼睛、手部或者脚丫子时,他们就会刻意画得很大,然后把一些自己没关注的细节直接省略掉,比如耳朵、头发、鼻子等。  随后,孩子的绘画内容还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时间表达上也会出现一个很大的飞跃。他们会把事件的时间感觉表达出来。比如打羽毛球的画面,小男孩一手举着拍子跳起来,羽毛球在空中还有弧线“飞”的感觉。这个情节足够表明事件的连贯性,时间顺序的特点。  (插图13)    图:羽毛球在飞  I&编者后语:  了解孩子卡通式夸张绘画的这一特点,有助于及早认清孩子的心理。一般我们认为孩子用线条、颜色、形状或者事物进行夸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表达内心的纠结和创伤,一个是表达欲望和自己想要强调的事物。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用这样的夸张手法表达事物或者人物,并且认为绘画人物就是自己时,就要特别注意画面内容,观察孩子想要表达什么。  比如,有的孩子画自己时,特意画出大嘴巴和密密麻麻的牙齿,说明也许他对什么东西有敌意,想要攻击。而有的孩子会把小动物画得很夸张,像巨大的蜜蜂或者比房子还大的狗,或许因为他曾经受到过来自它们的侵袭和伤害等。从类似的画中我们可以提早发觉孩子的创伤和抑郁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  ?现实主义期——描画现实中的细节  当孩子到了9~12岁的时候,他们的绘画作品就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了,他们开始考虑并采纳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且学会了参考其他绘画作品。  这时期的孩子们对事物的内外联系、因果关系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绘画内容不单单是一系列的想象,而是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注重细节了。    (插图14)  从这些孩子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写实已经是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主题,他们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线条、形状表现出事物或人物本身,比如花朵的花蕊、叶子的形状、杯子的纹路、人物的发型、衣服的样式,甚至纽扣的大小,等等。把握细节——是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最明显最突出的巨大转变。  在事物空间的表达上,这一时期孩子们也进步了不少,比如三维物体的表现,以前他们画桌子,只会画一张平面桌子,所有桌子腿都一样长,然后所有的物体都“浮”在桌子上;而现在,他们会把桌子画得更加立体,会用桌子腿长短的差别表示远近,桌子上的物体也会稳稳地“落”在桌面上,整个感觉很有深度,透视感越来越准确。   {&温馨提示:  在现实主义期这一阶段,孩子们力求自己对事物有一个清晰的判断能力,他们会更多参考他人的意见,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画面内容趋向平实、详尽,这个变化也是他们自我能力逐渐完善的一种表达方式。亲爱的家长们,换个立场想想,孩子是不是希望得到大人们更好的认可和赞扬呢?  在这个阶段家长们要注意到,孩子的画整体上可能还不协调,构图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对孩子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事物的认识,对物体是什么样的更感兴趣。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时候的孩子还会巧妙地避免自己不喜欢或者表达不好的地方,比如从正面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像后踢出去的腿、马尾辫等。这些东西用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很难达到完美,所以每每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他们可能会一笔带过,看上去也许比较粗糙。  另外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更加写实了,太阳是红色的,月亮是淡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对色彩的运用不再那么单一,一幅画上可以运用七八种上十种的颜色,而且搭配比较合理了——花朵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树干是深色的,头发是黑色的,杯子是透明的等等。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时候孩子的作品缺乏一种特色或者个性,都是刻板的没什么个性的人物或者事物,但是别忽略了,事实上,这个阶段孩子的绘画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更理智更真实的判断,这反映出随着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成熟,对周围环境、人物、事物的一种准确性的判断,甚至他们希望自己的绘画能达到“照相机”式的效果。仔细观察孩子你就会发现,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对真实的世界感兴趣,对照片的热衷会胜过漫画或者其他画。  当然在这个阶段孩子并不是说完全不喜欢卡通或者漫画的,还是有很多孩子喜欢画一些卡通或漫画形象的,因为这样的画,线条要求不高,孩子能掌控好,他们对画的质量还是比较满意的。另外,还有的孩子也喜欢模仿,照着他人或书上的画去画。  I&编者后语:  儿童绘画心理学研究者林德斯多姆发现,当儿童感到自己的绘画没有成就的时候,会为无法用自己的作品取悦他人而感到焦虑,他们开始放弃原先的创造和个人表现的愿望……因此,他们的视觉能力的后期发展以至于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个人体验将自己与环境联系起来的能力都受到了阻碍。  所以,我们要注意,在现实主义时期,有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灰心,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怎么画都画得不像,再加上大人一些的批评:“这孩子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看你根本不是画画的料,别瞎浪费时间精力了,学学其他的吧。”  就这样孩子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自己都觉得自己根本不是画画的料,很沮丧,原本想用画画表达对这世界的理解,想借助绘画释放情绪表达心理的,没想到事与愿违。很多幼儿园的孩子不参加画画活动,讨厌上美术课,就是因为受到了打击,从此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的情感不能再以图画的形式来表现了,绘画不是他们最好的表达方式。这时候家长们最好不要太强迫去完成,或许他们找到了比上画画更适合他们的表达方法,比如游戏、语言等。
使用Ctrl+Enter快捷发表
年龄:33岁
大宝:小芒果
二宝:小芒果
成长点滴其他日记
收藏她日记的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画看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