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立学校初三开学一个月总结后还收人吗

开学了,一位班主任真心的建议:请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_泾县论坛-爱微帮
&& &&& 开学了,一位班主任真心的建议:请别做家长…
中小学生们幼儿园都已开学,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家长微信群又开启刷屏模式 …… 儿童文学作家乐多多和几位资深班主任总结了一些要点,提醒各位不要做家长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对象哦。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这样的问题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有办法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1讨好刷屏型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2)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晚上23点,还在家长群聊天....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2炫富显摆型1)炫耀孩子的成绩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在默默伤害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及家长的心。2)晒各种旅游的照片类似这种私人的照片,在朋友圈晒晒也就可以了,发班级群只会引起大家反感。3)时不时把小孩得到的小贴画、完成的作业、写得工工整整的字贴上来,骄傲地请大家点赞,其实是希望老师给予关注。即使家长不到处晒,一个孩子的优秀锋芒也是遮挡不住的。低调的“才子”“才女”才是最令人佩服的,也最令老师喜爱。3过度关注型1)每日不停的在班群中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出现新“状况”。&家长如此不相信孩子,孩子又如何树立信息?又如何能长大?2)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班级群。3)孩子成长的压力就是这样形成的!家长越是这样,孩子成长的就会越累。4发布无关信息型1)集赞、投票、卖东西……统统发进班级群你希望别人指着你的孩子说:“就是他妈妈,经常在班级群发卖东西的信息!”吗?所以,请给孩子留点面子!5群里争吵型1)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小争执,家长护子心切,在群里开战你都如此冲动,又如何教育孩子不争吵、不打架、冷静地对待一切呢?请记住,你的行为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性格。2)与老师开战(这种情况很少,但确实也存在,例如,责备老师偏心)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与老师私下沟通。另外,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选择信任老师,这点很重要。为了“家长微信群”更规范,也为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高效,在此,也为老师准备了几点小小的建议:1)在班级群中不点名批评孩子、公布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只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同时也会让家长感到不舒服。2)不要每次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学生的照片,尽量让所有家长都能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现在班级群中。让“家长群”回归信息发布的本质不是很好么?来源:辽沈晚报、郑州晚报、FM93交通之声、乐多多工作室、网络猜你喜欢推广&&请点阅读原文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泾县论坛——宣传泾县美好河山,你关注了吗!(.cn)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老师要农村户口复印件干嘛?老师只要农村的 是在我开学后一周年和学籍有关系吗_百度知道求解 现在 农村 上学 如果去别的学校要不要打转学证明 。 求急 马上要开学了_百度知道现在还能上大学吗?哪个大专还收人-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 信息中心 >
现在还能上大学吗?哪个大专还收人
来源:互联网 发表时间: 17:44:11 责任编辑:王亮字体: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现在还能上大学吗?哪个大专还收人”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现在还能上大学吗?哪个大专还收人”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现在还能上大学吗?哪个大专还收人,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大专有钱就可以了
解决方案2:
补录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国庆之后去学校。不过还是要花点钱,还有补录这么一回事一般来说。就是有些学校还有一些专业没有招满人,毕竟补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就会补录
解决方案3:
有路子便可
相关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洞阳小洞教学点空荡的教室里,老师带着五名二年级的学生在上语文课。陈俊杰摄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农村地区开始大规模&撤点并校&。但是,因为家庭贫困或者交通不便,另有一部分孩子无法走出自己的山村。为了解决这一部分孩子的上学问题,浏阳全市保留了20多个教学点。
然而,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大多数教学点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少。在记者走访的多个教学点中,都出现了&学生越来越少&的局面。当然,也有教学点在当地的支持下,保持着平稳发展态势,但这太例外。
原先的设计,已经无法让教学点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甚至是维持现状。那么,教学点该何去何从?
浏阳网9月4日讯(见习记者 陈俊杰)
等了好久,还是没能等到另外几名学生前来报到。洞阳镇小洞教学点的代理校长苏蛟吾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很是焦急,&今年秋季开学,才来了十个学生。&
小洞教学点位于洞阳镇观前村小洞片,距离洞阳新镇约12.5公里。教室里,一位女老师正领着五个小孩在画画,另外一间教室,五个孩子则正在上拼音课,而教室至少可以容下三十人。
&本来还有四年级,但是今天早上三个学生都走了,家长打算让他们转到工业园实验小学去。&苏蛟吾说。
越来越难招的学生学生的减少,苏蛟吾有一个数据变化图:2001年,小洞小学改为教学点,当时一到六年级学生共60余人;次年,教学点没有招收新生,剩下四个年级,并实行隔年招生;2006年之前,教学点一直保有三个年级;2006年春季开始,年级数量降为两个,直至今年只剩下一个二年级,人数也减至10人。
工业园的兴起是小洞教学点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原先年轻人一般是在省外打工,孩子不好带过去,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就近上学。但是工业园发展起来以后,大量的年轻人到工业园就业。很多家庭便举家搬到工业园附近,孩子也就到工业园的实验小学去读书了。&苏蛟吾说。
当村里的人口减少之后,偏僻的位置让教学点的学生数量更加捉襟见肘。据了解,现在的观前村由原先的观前村和小洞村合并而成,现在它们分别被称为观前片和小洞片。
苏蛟吾说:&2003年,观前片的教学点被撤掉,但是从观前片到我们教学点需要走三四公里的山路,家长对小孩很不放心,所以观前片的小孩要么去了临近的九溪完小,要么去了工业园实验小学。&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教学点和正规的小学师资力量太过悬殊。目前,小洞教学点小学部分仅两名教师,都是教全科,而工业园实验小学基本是专科老师教学。记者在小洞教学点仅发现两处体育设施,两个篮球架和三个乒乓球桌。但据有孩子在实验小学读书的家长介绍,那里运动场,娱乐场配备齐全。&家里稍微有条件的,都把孩子往那里送了。&苏蛟吾说。
不能放弃的学生按理说,既然有这么多客观原因,小洞片的孩子都应该进入更好的学校上学。但是,想要去好学校就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小洞片村民苏富全的孙子在工业园实验小学已经寄宿两年,每学期光住宿费和伙食费就要1900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的生活开销。也有部分家长选择陪读,但学校附近一套房子租金要800元以上,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既不愿寄宿也不愿陪读的家庭可以选择校车接送。但是,校车费用一学期便要1400元。&离工业园近一些的村子校车费不超过700元(每学期),但是我们这里离得远,学生又比较少,所以就要提价。但就算是涨了近一倍,校车也只接送了一学期,说划不来。&苏蛟吾说。
观前村没什么企业,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农和外出打工,经济水平并不高。小孩读个小学一年就要好几千,这对于当地普通农户来说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负担。如此,对于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和一二年级学生来说,教学点是他们唯一能够接受教育的地方。
四年级撤掉之后,小洞教学点将变成单人校,该校周仕坤老师将独自承担二年级六个科目的教学,照顾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以及学校的卫生打扫。她说:&我们不教了,孩子上哪读书去啊。即使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坚持下去。只是希望,这里能更好一些,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一些。&
□另一种生存
开学了,学校又多了一名学生
见习记者王骁
与洞阳镇小洞教学点有很大不同的是,同为村上的教学点,枨冲镇沿河村斑竹学校的学生却在不断增加。56岁的老师黄庆华拿出了报到花名册,工整的字迹记录了今年3个班学生的总人数&&65个,&幼儿班22个,二年级26个,六年级17个,而上半年总共是64个。&
徐芊慧今年7岁,马上进二年级,她由妈妈袁爱芝带着来报名。袁爱芝的丈夫在浏阳城工作,&但还是觉得孩子在村里的教学点上学好些,比较方便,安全方面也放心。&
黄庆华是本村人,他见证了这所学校35年来的历史,&学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兴旺,最多的一年,学生有230多个,13位老师。&
这所小学也遭受过&生源减少,面临撤校&的危机。&2009年,只剩下8个学生,且他们的家长都有让孩子转学的意向。&黄庆华说,那段日子不好过,陪伴了35年的学校就像亲手带大的孩子一样,难以割舍。而多数的家长认为如果学校设施能改善,他们肯定首选斑竹学校。
沿河村党支部书记彭宏章希望孩子们就在本村上学,于是就到处去找资金。2010年开始,沿河村争取了市教育局的资金,还吸收了企业的捐赠,新建了厨房、水泥围墙,改造了操场和厕所。&目前,我们还在努力,准备近期翻新教室,还要投入体育和娱乐设施。&
据了解,沿河村目前正打算发动村民集资,结合政府拨款和企业捐赠,继续为斑竹小学的运转提供资金援助。彭宏章表示,希望能以这种多元化的集资方式来维持和发展乡村教学点,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模式。
中午,学生都回家了,有着六间教室的斑竹小学恢复了宁静。站在教学楼前,黄庆华表示会继续坚持下去,&我相信,一直在坚守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既是老师,又是孩子的&妈妈&
见习记者王卫国
昨日,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澄潭江小源村上江学校的20多名学生踏入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沿着水泥路进入山冲,来到上江学校,一排平房,三间教室,里面传来阵阵读书声。
&只有一年级和学前班,没有二年级。&老师王新华介绍,今年一年级有11人,学前班有10多人(含试读)。
除了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每天中午王新华还要帮学生盛好饭菜并守着他们吃完,&像学前班的有些孩子还要喂着吃。&正是因为此,王新华觉得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妈妈&。&很喜欢王老师。&一年级的彭永成觉得王老师好,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想了好久,&做的菜很好吃&。
&一天下来很疲劳。&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王新华负责,54岁的她觉得自己操劳这些有点吃不消了。
王新华在上江学校教了21年,&再过一年就该退休了。&想到自己一年后即将退休,王新华也十分担心接班人的问题,&没有人来教书,孩子们上学就不方便了。
如何保证孩子&就近入学&?
一方面教学点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除了教学点没有去处,记者将这对矛盾反映到市教育局。
&我们会尽可能地保留下教学点。&市教育局普教科科长张文义说,教学点就是为了解决撤并校而设置的,只要有一个学生需要到教学点上学,教育局都将把教学点维持下去。&去年澄潭江的一个教学点只有三个学生,我们依然开课了。&
&但如果要加大教学点的投入,还是有很多难处的。&张文义解释说,首先教学点的学生数量非常不稳定,一旦没有学生就读,那么投入进去的资金就成了浪费。另外,全市的教师资源也非常紧张。教育局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就近上学难不光是浏阳面临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全国性的难题。
但有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上学&舍近求远&现象突出反映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此前,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学生每天上学步行或乘车的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重申,保障适龄孩子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规范学校撤并程序,确保孩子们在最短时间内轻松上学,是地方相关部门的责任。
当然,如何解决,是需要整个社会来共同探讨的。或许,枨冲镇沿河村斑竹学校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值得借鉴。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nt" value="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学一个月的感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