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导读: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教学难点: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每个流域的特征各不相同,有的流域适宜人类生存,先形成了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②整体性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构成一个整体。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殊性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堪称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一个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与其本身的自然环境有关,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就适宜发展农业;而科罗拉多河,河道狭窄、落差大,就适宜开发水利资源,对于田纳西河来说,搞清其流域的自然环境,是避免盲目开发的首要条件。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图3.15)。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 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1 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2.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
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第一问从灌溉不足、资源浪费、农业减产等方面思考;第二问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等方面考虑。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 2 - 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图3.17)。
量。 田纳西河水量的变化对航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改善田纳西河的航运条件?
在径流量小的季节影响航运的顺利进行。第二问从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方面进行调整河流的径流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农业较为发达,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环境较好。
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1.土地退化
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棉花带。棉花是一种对地力消耗较大的作物,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致使老棉花带衰落。
2.植被破坏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墨累――达令河流域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以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500毫米,农业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随着农业的发展,灌溉不断增加。根据图3.18,总结灌溉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18给我们的信息是:生态系统是个整体,其组成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其他诸多因素的改变。不考虑生态系统的这种关系,任意对自然环境加以改变,最终可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本图中,农业需要灌溉,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灌溉引起了自然界一系列因素的变化,最终造成了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种种灾难:牲畜质量下降、鱼类减少、土地盐碱化。其实,这幅关系图还远未把许多影响表示出来。比如,湿地的减少,会造成鸟类减少;鸟类减少,会造成虫灾增多;人类如使用杀虫剂则又会加剧环境的污染??
19为墨累――达令河流域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
径流。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我们从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可吸取哪些教训?
片灌溉区消耗掉了支流的大部分径流。这样,汇入干流的流量大量减少;加上部分干流流经干旱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又消耗掉部分河水;而下游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上游来水减少,必定导致河水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极度干旱时,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现象。
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导致引用过多的河水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几个基本概念
⑴干流、支流(一、二级支流)、分水岭、流域 ⑵流域的特性 ①特殊性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况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⑵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⑶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三、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
3.环境污染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外语学习、人文社科、IT计算机、教学教材、行业论文、旅游景点、经管营销、文档下载、专业文献以及3.2河流的综合开发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在线求指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保卫“中华水塔”三江源 &&&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江源地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为了加强对江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2000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全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地区、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有效地保护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恢复和治理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强自然发展的能力,探索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将保护区建设成为管理机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政策有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哪三条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nnoAA6073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往期回顾 &
试论建立桂林经济特区的战略意义
&&&&【摘要】桂林地处西部地区,是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建立桂林经济特区,有利于将桂林建设成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与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共同成为西部地区全面开发开放新的经济增长极。&&&&【关键词】桂林&&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战略意义&&&&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近10年,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①桂林作为西部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三大城市,是国际旅游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对外开放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现代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通过政策支持,将其设立为经济特区,该地区将会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桂林可以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生态文明是一种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的时代潮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发展理念的升华。&&&&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是我国长江、黄河、珠江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好那里的生态环境。&&&&作为广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是国家“七个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桂林的美丽,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对桂林山水的保护,早在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在漓江游船上就作出“漓江要保护好”的重要指示。遵照这一指示,漓江沿岸40多家企业一夜之间被搬离;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指导下,市区27家排放工业“三废”污染较大的工厂和车间实行关、停、并、转。桂林市历届政府都认真遵循党中央的指示,坚持以科学保护漓江为重点,以建设生态桂林为目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如今,桂林的生态环境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5%,已建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占全市总面积的14.21%,其中三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在全国都是先进水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率达到100%,每年一级空气质量天数超过300天,各项空气质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城市”。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活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当前的生活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综合合格率均在99.7%以上,达到了国家一级生活饮用水标准。2006年国家环保重点城市考核中,桂林市成绩突出,有三项指标在108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中名列第一,18项“城考”指标中有17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桂林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获得国家授予多个荣誉。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推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②等等。桂林市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并不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朝着建设桂林生态文明的目标努力。2008年又取得了显著成绩:阳朔县阳朔镇已率先成为全区第一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桂林市所辖12县已经全部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而在全广西目前只有25个县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称号,桂林市几乎占了一半。桂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区前列,按照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和生态桂林建设部署安排,桂林已经完成了《桂林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编制,正在组织实施建设。我国著名生态专家对此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到目前为止,桂林是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城市。&&&&桂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成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桂林可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桂林有以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城市与风景相互交融,形成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独具魅力的特色。这样的城市不仅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我国非常重视桂林这张漂亮的名片。桂林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广西最早开放的旅游名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让游人赞叹流连。桂林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大约接待3位游客,其中海外游客100多万人次;8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问游览过桂林。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城市与桂林结为友好城市,每年都进行相互间的文化友好交流与往来。中国-东盟博览会给了桂林向东盟各国开放的契机,每年到南宁参加博览会的大部分客商都会到桂林旅游。桂林市在吸引东盟游客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还到东盟国家对桂林进行了综合、全方位的推介,经常组织文艺团体到东盟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桂林还多次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合作,承办过多次国际性会议。前不久“第三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在桂林成功举办,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之一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桂林,这是亚洲地区唯一的高层旅游论坛。这意味着桂林已经成为世旅组织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巨大旅游市场的窗口。&&&&桂林不仅自然风景独特,区位优势也很明显。东承广东、南接东盟、西启云贵、北接湖南,处于深港、长沙-武汉、成都-重庆、昆明-贵阳等大城市圈的中心位置,是广西东北部与湘桂黔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占据大西南、连通东南亚、接纳粤港澳经济辐射的前沿地带和连接广西沿海与中西部腹地的“门户”城市,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③&&&&桂林的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市域各县及周边省市,陆路、水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多条,铁路可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市公路通车里程7440多公里,公路等级全面升级,直达货运公路运输24小时可达香港任何地点。水路有湘江和漓江航道,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水系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澳门。现代的桂林不仅是沟通南北的要塞,而且是连接东西的桥梁,交通枢纽地位日显突出。目前,桂林已正式成为第二批海峡两岸周末包机航点,桂林机场口岸也被正式授权成为台胞签注点,为台胞到桂林旅游、探亲、经商提供方便。&&&&桂林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由于桂林市在土地、厂房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使得桂林与东部城市相关开发区厂房租金比较,直接成本将减少1/3到1/2,直接用电成本将减少10%到25%,劳动力成本将减少20%到60%。还有市区东部聚集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优势,桂林科技人才荟萃,科研力量雄厚,在桂林投资的综合成本远优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极其适合承接产业转移。市灵川县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同年,世界银行公布对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价报告,桂林排名第41位,在广西三个入选城市中排名最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日日改善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了大批中外投资者在桂林投资办厂。NEC和诺基亚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均选定桂林落户,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7家国内500强企业也相继进驻桂林,实际利用外资多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名列前茅。近年来,外商投资桂林越来越火爆,大量外企不仅落户市区,市辖的12个县也陆续吸引了德国、新加坡等地的外商投资。桂林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有多家国有企业到澳大利亚、利比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投资设立公司。桂林的“名城效应”越来越明显。&&&&桂林可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桂林一直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平衡点,着力将桂林打造成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农林、旅游、高新技术产业与低污染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旅游城市,桂林旅游业一直是城市的重要产业和名片,是建设广西旅游强省的龙头。特别是大桂林旅游圈的建立,使得市区与市所辖12个县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桂林旅游的“航空母舰”,大大提高了桂林旅游业的竞争力。桂林旅游业现处于我国国际旅游城市第二集团的中上游水平,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桂林,将极大地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桂林的农林业也发展迅速,成为桂林优势产业之一。山清水秀的桂林,农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7.6%,动植物2500多种,名优土特产品极为丰富,永福、平乐、阳朔和恭城瑶族自治县被评为中国名特产之乡,有8个品种多次获得国家级金、银奖,其中罗汉果、银杏、金桔、马蹄、沙田柚等驰名中外。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桂林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经济带,如湘桂走廊,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沿线,漓江流域、资江流域和湘江(含灌江)流域经济带,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出口创汇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全市农业朝着产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桂林在推进工业化中,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低污染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桂林拥有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发展拥有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开发区三个,是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桂林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与环保设备、先进制造业、汽车及配件、机床设备、食品饮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的水泥建材与橡胶制品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桂林加大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广西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高科技文化产业,突出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向原创动漫影视产业进军。如桂林科赛投资有限公司正在与雁山区合作实施的“桂林动漫展示制作研发项目”,该项目通过动漫与中国戏曲的结合,有机地展现优秀的中国文化,带动桂林动漫、旅游产业的发展;桂林鸿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只读类光盘复制和可录式光盘生产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桂林云尚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本地园区孵化出来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其动漫创意产业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其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近50%。&&&&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桂林积极发展低污染的工业企业。在引进工业项目时,非常注重考证该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能耗大、污染大、效益低的项目,坚决不引进,并且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实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开辟了高新技术园区,将企业集中安置在远离风景区的区域,特别是向市区西部的临桂建设一个新城区,从根本上避免城市发展对桂林山水造成的污染。目前,桂林已形成由35个工业行业类别、200多个主导产品组成的工业体系,其中多个工业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桂林已形成培育特色经济、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桂林可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日经国务院批准,原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这在广西是独一无二的,从此掀开了桂林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重大创新历史新的一页。以此为契机,桂林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具体体现在:&&&&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构建大桂林旅游圈,形成“桂林旅游航空母舰”。桂林是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区,处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桂林市区及所辖12个县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然而在地市合并前,桂林市政府只能在桂林-阳朔之间完善旅游项目,使得桂林市“三山两洞一条江”的传统旅游格局保持了数十年,游客只能徘徊在桂林至阳朔之间的风景线上。但是地市合并冲破了大桂林旅游圈的瓶颈,使桂林旅游发展有了一个整体规划,在统一规划下,各县以自己的优势发展旅游。如今,桂林旅游除传统的游漓江风光、赏洞穴美景之外,一个集民族风情(龙胜)、探险漂流(资源)、历史文化(兴安)、美食文化(灵川)、丹霞地貌(资源)和休闲旅游(阳朔)为一体的立体式桂林旅游圈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游客面前。2005年,国家旅游局高度评价桂林市的旅游业:“桂林,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桂林,为我国旅游业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桂林每人每年大约接待3位游客。与此同时,旅游在桂林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和扶贫产业。如穷乡僻壤的龙胜黄洛瑶寨,16位“长发嫂子”凭借一拢秀发,每天站在村口为中外游客表演盘发,每年为村里赚回门票收入100万元;阳朔县城周边历村百姓,白天忙种地、晚上参与《印象·刘三姐》演出,年人均增收七八百元,等等。&&&&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根据自治区的战略部署,桂林把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和战略核心,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市区面积扩展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争取超过100万,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市域各城镇建设成区规模合计达到100~105平方公里,总人口争取超过100万,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具体举措是按照“东延、西进、南拓、北控、中优”的规划扩展主城;加快培育南以荔浦、平乐县城,北以全州、兴安县城为重点的市域副中心的桂北城镇群,强化市域城镇体系一、二、三级城镇发展轴,力争全州、荔浦县城撤县设市,共同形成以桂林主城为中心的&“X”形桂北城镇发展带,并与南宁-来宾-柳州形成贯通广西南北的工业经济带。&&&&综上所述,建立桂林为经济特区,有助于将桂林建设成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不仅对全国,对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贡献。(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注释&&&&①温家宝:“正研究新的推进西部大开发政策”,《人民日报》,日。&&&&&②周明忠:《一个城市的发展探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19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保卫“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江源地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为了加强对江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2000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全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地区、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有效地保护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恢复和治理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强自然发展的能力,探索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将保护区建设成为管理机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政策有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哪三条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谁学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保卫“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江源地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为了加强对江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2000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全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地区、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有效地保护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恢复和治理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强自然发展的能力,探索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将保护区建设成为管理机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政策有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哪三条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保卫“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水塔”。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江源地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
为了加强对江河源地区的生态保护,2000年国家决定在这里建立全国最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水环境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是湖泊湿地、高寒草甸地区、原始森林、高寒灌丛、珍稀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15年的建设与发展,有效地保护江河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恢复和治理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水源涵养功能,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强自然发展的能力,探索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将保护区建设成为管理机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科研监测政策有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哪三条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最佳答案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表现在: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