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BIMbim技术的价值值有哪些?

孩子被绑在父亲腰间,骑摩托车400多公里跋涉回家。
得知儿子即将与她团聚,老人感动的泣不成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告诉你BIM到底让谁吃亏让谁受益?在设计施工中,BIM有哪些应用?使用BIM的意义何在?下面,让建筑人告诉你答案!
  一.BIM让谁吃亏让谁受益
  要不要学BIM,是学Revit还是ArchiCAD?简述一下BIM。BIM这个概念出来好多年了,它是一款模型信息准确、全面而且更新高效的软件,这种不同是BIM应用的前提。那BIM是什么?BIM就是利用模型信息的准确、全面以及更新高效性,来帮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强化对工程的把控力。
  为什么要用BIM?设计院是要分工的,有建筑,结构,机电(水暖电)。每个专业都要做自己分内的工作,然后大家合力完成一个建筑。举个例子来阐释用BIM的一个原因:
  假设这是200年前,我约了ABCD四个朋友来我家聚餐,但是有个条件:每个人必须带一种做饭的工具过来,我们才能做饭。他们无法在到我家之前交流。A想了想,带了个锅,B想了想,带了个锅,C想了想,带了个锅,D想了想,也带了个锅。
  每个人都是对的,但这顿饭根本没办法做。没办法,我只好请大家出门下馆子了,花了很多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在过程中对彼此情况不了解,所以对这顿饭没有控制力。
  200年后的今天,人类拥有了手机,ABCD四个人出门前就已经分配好了每个人要带的工具,很显然,在这顿饭开始做之前,已经排除了很多意外情况。
  Revit等建模软件的意义就类似手机,而BIM则是这种提前沟通并改善的办事方式。BIM在多方协同时的优点,它解决了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所谓空间冲突,就是你设计的水管穿过了我设计的柱子。那什么是时间冲突呢?有很多种,比如,我的管线还没有放上去,你就把吊顶装好了。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开始的那两个问题:
  1)要不要学BIM?只要大家都使用了BIM建模软件,BIM的思维方式就是水到渠成的,不存在学不学习BIM的问题。
  2)是学习Revit还是ArchiCAD或是AECOSim呢?选择哪一款建模软件,取决于协作的各方,而不是个人。
  BIM让谁不爽了呢?一个工程施工的时候,不停的出现返工和设计变更,导致业主一再增加预算,有一些人是靠设计变更与返工来挣钱的。国家现在政策上大力推BIM,国家鼓励的,一定是有不乐意的。
  二.在设计和施工中,BIM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个建筑工程里,BIM在每个阶段都有应用。建筑工程一般分为三个时期:设计、施工、运维。这次只讲设计和施工两个部分,再次细分如下:
  1.方案设计
  2.扩初
  3.施工图
  4.细化施工图
  5.施工过程
  6.竣工验收
  前三步由设计方完成,后四步基本由施工方完成。目前,BIM对于施工阶段的作用要明显重要于设计阶段。
  第一步(方案设计)
  在方案阶段,使用BIM工具,可以更准确的估算各项性能和造价情况。我们常常用ecotect,vasari,fluent,VE,EnergyPlus等软件进行能耗分析、结构分析、采光分析、绿色建筑分析、建筑设计规范检查等。如果这个建筑方案在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光照,就不会在办公的地方有这么刺眼的夕阳。
  第二、三步(扩初和施工图)
  在扩初和施工图阶段,进行管综检查,提前检查出不同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并根据明细表进行造价计算。
  根据不同的业主、项目情况和相关政策,设计院会选择需不需要BIM团队参与。比如面积超过多少的,一定要用BIM。比如某种类型的建筑,一定要用BIM。但是,业主的决定性也很大。业主如果需要设计方在提交施工图时,一并提交Revit模型,那设计院就会按照合同履行。当然,设计院会额外收取一定的费用。
  目前的情况是,无论设计院是否提交Revit模型,大部分施工方都会重新建模。为什么呢?因为施工过程对Revit模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非常依赖,如果设计院的模型不符合要求,那造成的损失就会很严重。你会问,为什么设计院建的Revit模型不符合施工方要求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设计方加入的模型信息和施工方需要的信息是不匹配的;2.目前没有什么可靠的检查模型合规性的工具;3.权责不清晰,就算设计院随意建了一个Revit模型,也不用负责任。
  第四步(细化施工图)
  首先,施工方根据设计方做好的施工图和BIM模型进行Revit建模。这个时候,一般会开交底的会议,也就是设计院会跟施工方说明设计的意图,并且解答施工方对图纸的疑问。这一步要解决碰撞问题,优化管线走向,降低施工难度。
  其次,需要进行施工模拟,决定施工方案,主要分为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场地的布置模拟,以及针对复杂施工点的专门施工方案,这些都要结合当地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能够直接指导施工才有意义。所以,BIM工程师必须要有施工经验才能发挥价值。
  第五步(施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模型和数据库资料会及时更新,不同专业会有所不同。从机电讲,主要有三种:进场,安装,验收。也就是说,施工的时候,场地是被封起来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工地外面封着临时的金属板,写着:施工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那些设备审批进入场内是有时间先后的,需要记录在模型上,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统计进场设备的数量和具体编码。同理,哪些设备安装了?哪些设备验收了?水管漏不漏水,肯定要及时检验的。所以,施工过程中,Revit模型应该及时更新。另外更新的是,施工情况跟上一步模拟的情况有什么偏差,及时记录实际施工的情况,这里多了个铆,那里加了个钉。
  有了上面的及时更新的数据,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可以随时了解进度,成本,现场情况,安全和质量管理等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六步(竣工验收)
  首先,我们要知道竣工模型的用途。一个工程做完了,业主和监理要验收合格与否。确定合格之后,业主着急将贷来的钱还给银行,这个建筑就要马上运营起来,好,运营需要维护吧?随便举个例子,某一个设备规定7年之后要更换,这个信息由谁记着?当然是竣工模型来记!所以,竣工模型需要的信息要很全面。另外一点,因为施工过程很多地方跟当初施工模拟不同,所以,竣工模型一定要更新到最新情况,一定要准确。比如一个商场的水管破了,运营单位能第一时间搜索到可以控制它的阀门、水管的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安装日期、验收的人是谁、保修期、价格、卖家的联系方式等等。
  因此,竣工模型应该是最新最全的模型。
  三.BIM的意义
  1.建筑设计不会学到的BIM
  建筑更多时候会关注图纸的绘制,然而,真正的出钱者在乎得更多的是盈利。
  业主选择了一个复杂的造型,却一定要在十月一号开始营业。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对他们的损失远远不是我们这点设计费。最后,幕墙的龙骨总是无法准确定位,导致拖了半年多才完工。甲方的项目经理换了好几个。一个工程里,业主担的风险远远大于设计院,你不能苛责人家满足你的设计理想。建筑并不是形式功能的问题,而是资本的产物。对于一个工程来说,很难把控的部分在于造价,进度,质量,安全,而且这几点非常重要。
  管理:传统的办法一般是工程开始做预算,结束了做结算。但是因为BIM的出现,实时统计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根据构件类型、空间拆分进行统计。
  进度管理:传统的办法也是有进度管理的,MicrosoftProject绘制的横道图是起很大作用的。但是,这种类文本格式很难准确把控到具体的构件上,通过BIM工具,可以对进度了解的更加细致,也就能出现更及时有效的施工决策。
  质量管理: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管理。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BIM浏览器,移动端可以浏览模型,很方便的了解施工情况是否有问题。
  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不停的改变,因为BIM的存在,我们可以随时辨识出来。传统的方式是指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
  2.BIM与大数据
  BIM本质是对数据的挖掘应用。原来我们会用CAD统计门窗表,BIM可以统计的表可不仅仅是门窗,几乎你想要的什么信息都有,这样就对了解项目,把控工程起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些数据信息是关系型的,也有面向对象型和半结构型的。我们要使用的,其实还是那些有关系的数据。这和大数据,非结构型数据是不同的。还没有到那个应用层面。单体建筑涉及的人不够多,相应的数据量就不够。现在常常被提起的CIM(CityIntelligentModel),智慧城市,那里面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也更有意义。
  3.BIM的未来
  最近总被提及的IPD模式是很理想的BIM未来,它的意思是在施工之前,组织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诸多参与单位在一起,做出竣工模型。竣工模型就是一个建筑建成后最终的样子,里面包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在施工之前,我们已经有了竣工模型,那么,就不会存在设计变更、管线碰撞等问题,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各方按照计划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
  这种模式,叫做IPD。推动起来也是很难的。但是,这个世界,什么不难?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广东中建普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为建设行业提供大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摘 要: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可以为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2014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可以为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相协调的、内部保持一致的并可进行运算的信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维阶段等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BIM技术都能够通过自身的优势使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理想目标。文章从BIM技术在不同建筑工程项目实例中不同阶段上的应用来分析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论文网 /3/view-4930813.htm  关键词:BIM 全建筑生命周期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   一、引言   与快速进步的工程建设技术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电子业等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力助推剂。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航天、航空、电子业、汽车等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通过在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流程的帮助下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提高,而在全球GDP占巨大投入的工程建设行业的生产效率的增长却没能跟上其他行业的步伐,市场对其改进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压力日益增大。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BIM模式创新,充分整合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信息,不仅能够缩短建筑工程所需时间、节约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设计质量。那么BIM技术真的有益于建筑行业么?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会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呢?本文试从BIM技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来分析其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二、BIM技术概况   (一)BIM技术简介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意思为:建筑信息模型,也可理解为建筑数字模型。是近些年在建筑设计行业中新兴的一种依托计算机辅助设备的工程数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对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建立的方式实现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及相关检测、管网控制等配套工作。BIM的涉及领域日益广泛,目前在设计、建造、管理等数字化管理工作中BIM技术逐渐被大量应用。   BIM最初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其被定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tegrates all of the geometrics and capabilities,and piece behavior information into a single interrelated description of a building project over its lifecycle. It also includes process information dealing with construction schedul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es.”其翻译如下:“建筑信息模型是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件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中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过程控制信息。”随着BIM的发展,对于BIM的定义与解释也产生了其他版本。   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定义为,创建并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过程,即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工具,创建包含建筑工程项目中完整数字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包含详细工程信息,能够将这些模型和信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施工管理,以及物业和运营管理等全建筑生命周期管理(BLM: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过程中。这是目前相对较全面且完善的有关BIM的定义。   (二)全建筑生命周期(BLM)   全建筑生命周期即BLM,全称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是建筑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维护,直至拆除为止的全过程。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施工周期长、风险高、涉及单位众多等特点,因此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划分就显的十分重要。一般我们将全建筑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   规划设计是在建筑项目定位的基础上,为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而对其进行比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工程施工是建筑安装企业归集对工程成本核算的专用科目,是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下,对建设工程进行改建、新建、扩建的活动。运营则包含建筑物的操作、维护、修理、改善、更新以及物业管理等过程。   作为一种先进的工具和工作方式,BIM技术不仅改变了建筑设计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建筑行业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创举,通过建立BIM信息平台,建筑行业的协作方式被彻底改变。对于BIM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有哪些应用的问题,美国bSa(building SMART alliance)联盟对BIM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现状做了比较详尽的归纳。   BIM在工程项目全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应用为:规划阶段主要用于现状建模、成本预算、阶段规划、场地分析、空间规划等;设计阶段主要用于对规划阶段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包括方案设计、工程分析、可持续性评估、规范验证等;施工阶段则主要起到与设计阶段三维协调的作用,包括场地使用规划、雇工系统设计、数字化加工、材料场地跟踪、三维控制和计划等;在运营阶段主要用于对施工阶段进行记录建模,具体包括制定维护计划、进行建筑系统分析、资产管理、空间管理/跟踪、灾害计划等。
  三、BIM在全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   (一)BIM在项目规划阶段的应用   是否能够帮助业主把握好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项目规划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点,BIM则恰好能够为项目各方在项目策划阶段能够做出使市场收益最大化的工作。同时在规划阶段,BIM技术对于建设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帮助,提高了论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项目规划阶段,业主需要确定出建设项目方案是否既具有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又能满足类型、质量、功能等要求。但是,只有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才能得到可靠性高的论证结果。BIM技术可以为广大业主提供概要模型,针对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分析、模拟,从而为整个项目的建设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并提高质量。   实例:天津团泊新城综合体育馆。“天津团泊新城综合体育馆”项目,项目定位为建设天津市11个新城中独具魅力和特色的典范卫星城,重点服务区域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及京津冀地区以及辐射环渤海地区。新城的产业定位为:体育产业为主,在其带动下发展生态旅游、创意产业、房地产开发、职业培训基地、休闲度假等配套产业,最终发展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生态魅力之城。   在项目的规划阶段,建筑设计师充分考虑到该项目的定位及产业定位,极力营造一个朴实且与环境紧密结合的建筑。该体育馆由一个巨型的环带环绕而成,其游泳馆的顶部选用的是采光屋顶,并且它们又组成统一的整体构筑物,而这样一个巨型环带的场馆正是借助BIM技术才得以实现的,这便充分体现了BIM技术在项目的策划阶段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巨大应用价值。   (二)设计阶段   与传统CAD时代相比,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诸如ZD图纸冗繁、错误率高、变更频繁、协作沟通困难等缺点都将被BIM所解决,BIM所带来的价值优势是巨大的。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让建筑设计从二维真正走向三维的正是BIM技术,对于建筑设计方法而言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重大变革。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建筑师们不在困惑于如何用传统的二维图纸表达复杂的三维形态这一难题,深刻的对复杂三维形态的可实施性进行了拓展。而BIM的重要特性之一—可视化,使得设计师对于自己的设计思想既能够做到“所见即所得”,而且能够让业主捅破技术壁垒的“窗户纸”,随时了解到自己的投资可以收获什么样的成果。   实例:北京某地铁站BIM应用项目。该地铁站由站台与站厅两层组成,有4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入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站相连。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为2.5×104m2。由于工期紧业主采取了平行发包方式,土建、机电等参建单位多达数十家。另外由于该项目地处繁华地段,施工场地东侧紧邻一所小学,而南北两侧均为高层居民楼,东侧为一正在建造的商场。众多因素导致本项目施工场地狭小,而且建造初期由于部分拆迁尚在进行中,出入施工场地仅有一条道路,因此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工期紧张,业主方要求施工阶段不能出现过多或较大的变更。   为了达到既能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又能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业主方决定在项目设计初始阶段即使用BIM,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来减少设计变更,在BIM模型的帮助下指导本项目施工。在项目初期,业主对BIM工作组订立了具体目标,即与常规设计相比须减少50%以上的设计变更以及缩短工期1个月。BIM 在该项目中主要应用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地铁站点工程全专业模型,对整体工程进行各专业间碰撞检查;对整体工程进行虚拟仿真及4D施工模拟。   在BIM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本地铁项目共检测出了875处碰撞点,经过施工经验丰富的班组长细心筛查,在施工之前对其中影响较大的297处设计图纸问题进行了修改,从而可以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这些设计错误,进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大量变更处理。同时,运用BIM技术实施4D施工模拟,突破了传统项目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固有模式,通过施工模拟对地铁站建造过程中对材料的准确需求量进行了精确计算,从而解决了施工现场大量施工材料堆放场地及保管的问题。   工程完工后,最终统计结果表明,项目最终完成的目标较常规设计相比减少设计变更达86%,缩短工期34天,很好地证明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价值。   (三)施工阶段   正是由于BIM模型将反映完整的项目设计情况,因此BIM模型中构件模型可以与施工现场中的真实构件一一对应。我们可以通过BIM模型发现项目在施工现场中出现的错、漏、碰、缺的设计失误,从而达到提高设计质量,减少施工现场的变更,最终缩短工期、降低项目成本的预期目标。   对于传统CAD时代存在于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ZD图纸可施工性低、施工质量不能保证、工期进度拖延、工作效率低等劣势,BIM技术针对这些缺陷体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优势:施工前改正设计错误与漏洞;4D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使精益化施工成为可能。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通过对BIM建模和进度计划的数据集成,实现了BIM在时间维度基础上的4D应用。正因为BIM技术4D应用的实施,施工单位既能按天、周、月看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又可以根据现场实时状况进行实时调整,在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分析后得到最优的施工方案;同时也可以对项目的重难点部分按时、分,甚至精确到秒进行可建性模拟,例如对土建工程的施工顺序、材料的运输堆放安排、建筑机械的行进路线和操作空间、设备管线的安装顺序等施工安装方案的优化。   实例:世博会国家电网馆。世博会国家电网馆占地4000m2,地上总建筑面积6000m2,建筑高度20m。项目作为世博之心的国家电网馆,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变电站,为整个世博浦西园区输送电力。   与世博园其他项目相比,国家电网馆项目的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施工周期也更加紧迫,因此最关键的就是能够对现场施工资源进行有效地调配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而钢结构部分又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建筑的结构要求与立面表皮肌理充分结合,形成斜交叉的结构体系,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因此设计师与钢结构施工方在安装钢结构的环节上通力合作,通过把BIM模型与施工组织进度计划相结合,使用Navisworks软件对钢结构的安装进行了4D施工模拟,使得原有安装方案得到了优化和改善,各方对施工进度的把握控制也大大提高,完全体现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巨大应用价值。
  (四)运营阶段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阶段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对于业主实时掌握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及时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维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否有能够将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提供给业主的平台呢?BIM的参数模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BIM参数模型中,项目施工阶段做出的修改将全部实时更新并形成最终的BIM竣工模型,该竣工模型将作为各种设备管理的数据库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依据。   建筑物的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BIM模型则恰恰可以充分发挥数据记录和空间定位的优势,通过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依次分配专人做专项维护工作,从而使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大为降低。   实例:申都大厦改建工程。申都大厦改建工程是原建于1975年的3层车间,在1995年被改造设计成办公楼,是属于耐火等级为二级多层公共建筑。其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采用钢框架结构。申都大厦采用钢结构加固措施进行改造,通过改造,框架抗震等级提升至三级。建筑呈L形平面,L形两边长分别为南向、东向;基地东侧为主入口面,结合市政广场、绿化等,统一设计。   该项目通过软件Plug—in方式将模型导入到运营管理软件中,利用BIM技术帮助业主进行运营管理,充分实现了BIM的最大价值。   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在改建时突出空间管理和设备维护检修这两大管理主体,对日后运营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进一步完善了对初步知识体系的梳理,从而形成了BIM的作业流程和信息标准。其主要工作包括:模型导入;设备资产查看;生产运维图形报表;利用FM插件编辑BIM模型;调用运维系统的空间类型;将空间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调用运维系统人员数据库在BIM模型中分配座位;调用BIM模型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将BIM空间数据导入运维数据库;运维图形报表与模型数据双向互动。   通过BIM信息标准的建立和作业流程的实施,将使得大厦在改建完成后的运营过程更加的系统、高效、可控,极大的降低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实现了项目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再次体现出BIM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应用价值。   四、结论   BIM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的直接应用,服务于建设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BIM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交流顺畅、协同工作的平台,其对于避免失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做出极大的贡献,其巨大的优势作用让行业对其愈加重视。应用BIM技术在各个专业设计进行碰撞检查,不但能彻底消除硬、软碰撞,完善工程设计,进而大大降低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并且可以做到既优化空间又便于使用和维修。   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可以实现项目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从根本上将业主、施工单位与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打破,从而真正实现BIM在建造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   通过以上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力的证明了BIM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应用价值。   BIM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开展与应用,但在我国,应用BIM技术的项目还不多,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没有统一的BIM应用标准。相信随着BIM在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BIM的价值,从而不断推广普及BIM技术,让更多的项目从中受益,使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都能做到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和最大效益化,让BIM技术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汪再军,黄玮征.BIM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的探讨[J].绿色建筑,2012(4)   [2] 姜剑峰.BIM技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3] 柳绢花.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4] Goldberg,H.E.,The Building Informati   onModel,CADalyst,Nov2004.Vol.21.56~58.   [5] 廖小烽,王君峰.Revit建筑设计火星课堂[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 赵林.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筑项目安全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2012(4)   [7] 过俊.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0(10)   [8] 王珺.BIM理念及BIM软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9] 张学斌.BIM技术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信息技术,2010(12)   [10] 王慧琛,李炎锋,赵雪峰等.BIM技术在地下建筑建造中的应用研究——以地铁车站为例.工程科技,2013(8)   [11] 耿跃云,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J].建筑技艺,2012(6)   [12] 刘火生,张燕云,杨振钦等.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现场的可视化应用[J].施工技术,2013(6)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m的应用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