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a9高配版适合的vr魔镜是什么

在 Google Glass(谷歌眼镜)和 Google Cardboard 的刺激下,虚拟现实(VR)相关产品突然就热了。虽然要做到《刀剑神域》般的虚拟游戏体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国内外的厂商在这几年还是蛮拼的,已推出的产品有Oculus Rift、Gear VR、索尼HMZ系列、Air&VR等。不过它们的剁手门槛都很高,最便宜的Air&VR也要300软妹币,而且都得海淘,对普通用户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我们将眼光投向了国内和我大华强北的产品,并将从外观、APP、使用体验等几方面进行横评。这次的横评对象分别是:暴风魔镜、小宅魔镜、真幻魔镜、灵境。它们的价格非常接近,暴风魔镜售价为99元(随机附送蓝牙遥控),其他几个在X宝上的价格都在70-80之间,但不带遥控,配上遥控之后的价格在110元左右。原理与用途“虚拟现实”用大白话讲就是设备模拟/重现人类的各种感觉,包括但不限于视、听、嗅、触、温感等,当中以视觉最为重要并最有可行性。而在脑电波技术突飞猛进之前,要提供“没入式”视觉感受的方法就只有两种:把屏幕做大,或者把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缩短。很明显虚拟显示眼镜用的是后者,它在把屏幕做大的同时,将外界的光线隔绝,就会产生一种没入另外一个空间的错觉。&加上三轴陀螺仪、重力感应器等体位传感器的帮助,画面就可以跟随佩戴者头部的移动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产生近似现实的视觉反馈。而剩下的就是声音和触觉了,但技术所限,现时的触觉反馈只有震动而已……硬件原理上说,现在的虚拟现实眼镜只是一个用于固定手机的眼镜/头盔,它们的重点是配套的 app 和操纵杆,它们让视觉内容可以根据用户头部运动而作出相应反馈,并提供了实时的操纵方式。而用途方面,除了常规的看3D电影外,还有机器操控、第一人称视角游戏(类似刀剑神域)、虚拟体验(街景、虚拟展览等)等众多感官延伸式的用途。外观与做工下面整个章节都是产品的详细开箱和外观介绍,时间有限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的外观对比。4副虚拟眼镜都为纸盒包装,包装体积最大的是暴风,其次是小宅和真幻,而灵境的包装确实小得有点可怜,连缓冲材料的位置都没有。暴风魔镜暴风魔镜里面除了遥控、说明书外,还有其他三家都没有的保修单……黑色光面外壳虽然美观,但还是比较出色的灰尘/指纹收集器。手机舱通过磁力固定,和手机接触的位置都有较厚的海绵垫。镜片为单面凸透镜,目镜边上也有厚厚的海绵垫。固定头带很宽,顶部和侧边长度都可自定义调节。真幻魔镜眼镜和遥控各有一本说明书。真幻魔镜还是黑色光面,体型和外观设计比暴风要内敛平整一点。背盖是简单的塑料卡扣,而用吸盘固定手机的设计甚是新颖。吸盘吸力强劲,磨砂背壳也能照样吸稳。不过想拿下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手贱了,吸盘的固定力明显高于需求,取下来的时候要费点劲。镜片不是很大,但瞳距较大,海绵垫相对比较单薄。顶侧的头部绑带使用魔术贴固定,可以调节长度,侧边绑带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长度。灵境包装最单薄的一款产品,里面就只有一张擦镜布。没错,连说明书都没有。灵境前方没有固定盖板。前方的“牙口”的侧边和顶部都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打开,用于夹住不同大小的手机。但固定卡位很紧,调整起来比较费劲,而且内侧缓冲垫非常单薄。目镜垫圈也和其他产品不同,用的是软橡胶。虽然更好打理,但戴起来确实不如海绵垫舒服。灵境支持目镜瞳距(即左右眼间距)和焦距(即镜片到手机屏幕距离)调整。头部绑带设计和真幻魔镜一模一样,顶部是魔术贴,侧边是皮带式环扣,顶部和侧边连接处也可以根据调整而左右移动。小宅魔镜小宅魔镜的包装比较用心。小宅魔镜是四者中唯一采用磨砂外壳的产品,比较好打理。背盖使用弹簧卡扣固定,而背盖则通过可移动的夹子固定手机。目镜海绵垫甚至比暴风魔镜还厚。目镜支持焦距(镜片和屏幕距离)和瞳距的调节,不过头部绑带和暴风魔镜一样,只能更改侧边绑带的长度,顶部绑带长度无法调整。遥控器暴风魔镜随机附送5键式遥控,遥控手感和造型不错,使用双AAA电池供电。另外3个眼镜也要配合第三方的蓝牙遥控才能进行控制,但没有官配遥控,用户需要自行购买。有趣的是,它们三家链接上用的都是上面这款。其单独购买价格为49元,和眼镜一起购买的价格在29-38之间。遥控的体型很小,下方是4个游戏按钮,上方是平移式的方向按键,侧边有模式切换开关,底部是mirco-USB充电口。暴风的遥控胜在外观和手感,但只能在官方app使用。第三方遥控胜在有锂电池和机器兼容性(可用于iOS和PC),它甚至可以在手机上以蓝牙鼠标的形式使用。外观对比做工:虽然它们看起来都很廉价,但暴风的塑料和模具水平明显比另外几个要高,其次是小宅和真幻,而灵境的塑料和橡胶垫的做工就真的比较呵呵了。大小对比:暴风魔镜最大,最小的是没有后盖板的灵境,真幻和小宅大小相近。虽然大小有出入,但实际上它们都能夹4-5.5寸的手机。能支持的手机尺寸:要值得注意的是,用吸盘固定的真幻魔镜无法固定大花纹后盖机型(note系列的仿牛皮,LG G3的拉丝后盖等)。另外,屏占比如果比小米3还低的5.5寸机,很有可能塞不进小宅和真幻魔镜(小米3勉强能进去)。焦距/高度:暴风魔镜&真幻&小宅&灵境。这个参数越大,眼镜看起来越舒服,但戴起来会显得越重(杠杆力臂更长),而且需要更大的手机屏幕才能输出一样的视觉效果。镜片面积:暴风魔镜&小宅&灵境&真幻。镜片越大,视野清晰范围越大,变形越少。瞳距(两眼间距):暴风&真幻&小宅&灵境。比较奇葩的是,镜片最小的灵境居然有第二大的瞳距,直接导致它适应人群会小很多,瞳距较小的用户用起来会不太舒服。把手机放到眼镜里的造型如下,造型和身在电影院相似,画面几乎充满整个视野(测试机型是5寸1080P的小米4)。分辨率的16:9屏幕,实际需要分为960*1080分辨率的两个屏幕使用,但因为输出内容是16:9,所以实际上单眼只看到960*540的分辨率,肉眼即可看到像素点。App与使用操作虚拟现实眼镜需要配合app或者左右3D式片源才能正常工作。但除了小宅和暴风魔镜有自己的app外,真幻和灵境“借用”的都是暴风魔镜的app。不过打开小宅魔镜的app后,笔者也跪了。小宅的app其实就是一个web app,只提供相关游戏和应用的下载链接,里面虽然做了很多内容分类,但实际上里面只有7个应用推荐……所以平时使用,还是建议直接使用暴风魔镜的app吧……功能上,暴风魔镜的app提供“现场、图片、本地/在线/飞屏视频、游戏”4个功能:现场其实是一些360度拍摄的全息影片,用户可以在播放中的视频中“自行环顾四周”;图片则是地图街景式的360度图片,非常适合用来虚拟体验现场环景;视频支持在线、本地播放和电脑飞屏(在手机上直接播放电脑上的视频),可以将普通视频转化为双眼视角播放;游戏是一些3D第一人称游戏,现有9款游戏,游戏中的角色可以通过头部倾斜或遥控进行控制和交互。部分游戏画面质量还不错,不过大家最期待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还未出现,而游戏本身追求更多是尝鲜体验,而不是游戏娱乐性。应用内置资源中心,可以自行下载图片、现场、游戏等资源。佩戴舒适性对比4款VR眼镜的硬件结构和原理几乎完全一样,甚至app和遥控都可以通用,而它们的体验差距几乎都集中在佩戴舒适性上了。最影响佩戴舒适性的参数是重量、重心位置(镜体越长戴起来越沉),缓冲垫厚度和宽度(能否带着眼镜使用)等几项。镜体轻便性:真幻&灵境&小宅&暴风。从上到下分别是暴风226g,小宅193g,灵境179g,真幻139g。暴风的重量几乎是真幻的2倍,即使是对比小宅和真幻也是重了一个档。重心合理度:小宅&真幻&灵境&暴风。加入焦距和瞳距调节的小宅和真幻,它们的重心都偏向目镜侧。同等重量的情况下,会比重心偏向远侧的暴风和灵境戴起来舒服一点。缓冲垫效果:暴风&小宅&真幻&灵境。缓冲效果和缓冲垫的厚度和面积成正比,暴风和小宅的海绵缓冲垫用料较足。而灵境的橡胶材料缓冲效果较差,戴起来眼眶受力较大,基本只能戴着仰头使用……综合佩戴舒适性:小宅&暴风&真幻&灵境。小宅凭借重心位置和厚实的海绵缓冲垫,戴起来对眼眶下沿的压力最小,其次是最重但缓冲垫最厚的暴风。实验证明,缓冲垫的厚薄比镜体的重量更影响佩戴舒适性,特别是当你使用的手机重量较大的时候。光学性能包括镜片质量,眼镜片大小,焦距和瞳距调节能力。除了暴风魔镜的镜片上有用于减轻颗粒感的同心圆纹路外,其他都是简单的树脂镜片,光学质量差距不大。支持焦距(屏幕到镜片距离)和瞳距(两眼间距)的微调只有小宅和灵境。前者用于适应不同用户的近视/远视度数,后者用于匹配人眼瞳距。因为人的个体差异,理论上这种自行调节才是正道。但实际使用时的体验是,加入可调焦距和瞳距,还不如直接使用更大的镜片。因为调焦环在目镜上,带上去之后就无法调节,要微调还得摘下来,而且可调的距离很小,焦距调节意义不大。而瞳距调节可以换来更清晰的中心视野,但小宅/灵境的整个调节范围加起来,还没有暴风魔镜的镜片本身大,明显后者的设定更加简单粗暴有效(耐人寻味的是,暴风魔镜二代也加入了调焦功能,这很可能会导致体验倒退)。光学性能对比结果是暴风&小宅&真幻&灵境。使用方便性使用方便其实就是放手机进去方不方便,以及能否调节手机的“体位”。这里的对比结果是,4个都不太方便……购买前得注意它们能否配合自己的手机使用。从上到下分别是暴风,小宅,灵境,真幻。当中暴风只是用海绵垫夹着手机,无法对位置进行更改,其他几个都可以自行微调位置;小宅的固定夹很紧很有安全感,但固定夹会顶着部分机型的音量/电源键,导致根本没法放;真幻的吸盘易上难下,调整起来很是蛋疼,部分后盖凹凸的机型还无法固定;灵境的位置调节最简单,但其卡位机构着实是太紧,调起来还得担心手机飞下来。另外,对于近视的用户还有个“眼镜兼容性”的问题,能否不戴眼镜使用,或戴着眼镜也能使用,对使用体验有相当大的影响。测试结果是,暴风=小宅&真幻&灵境暴风魔镜因为焦距最大(镜片和屏幕距离),笔者不戴眼镜根本看不清屏幕(近视450度)。不过所幸的是,它的缓冲垫很宽,是4者中唯一可以带着眼镜佩戴的。小宅的焦距/视距很近,用同样的手机的情况下,拥有4者中最大的“屏幕面积”,即使不戴眼镜也能清楚看到屏幕内容。但代价是眼镜离屏幕距离相当近,用起来更容易累。真幻也能不戴眼镜使用,但视距比小宅要远一点,故视野不如小宅清晰(当然这是深度近视下的结果)灵境体型最小确做出了最远的视距(镜片问题?),笔者不戴眼镜根本看不清屏幕。问题与购买注意事项拟现实眼镜最大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处理器:显示设备要同时处理双路影像,针对部分内容还要进行3D化处理,对处理器和优化要求较高。发热与续航:使用过程中,眼镜需要同时调用多个传感器,显示设备也几乎是全力工作,所以发热和掉电都非常可观,功耗远超一般的大型游戏,不能常开。官方的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30min,而三星的Gear VR 的连续使用时间也只有 25min。清晰度:因为肉眼和屏幕距离被设定得非常近,而且要同时提供双眼视角,分辨率要折半,所以要极高的PPI才能消除屏幕颗粒感。经测试,LG G3 的5.5寸2K手机屏幕表现不错,但1080P分辨率的机型就有点无力了(想不到2K屏在VR眼镜里面才能发挥优势)。画面变形:还是因为要提供双眼视角,16:9的1080P屏幕在它们上面会变成8:9的920*1080分辨率,这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看到的屏幕是方形的,以及画面被压扁了…… 而为了避免画面变形,暴风魔镜的app选择了保留巨大上下黑边的策略,分辨率就更不够用了。3D片源问题:3D片源一直是3D设备绕不开的痛,另外也不是每一部3D电影都能做好显示效果,否则阿凡达也不会成为传奇了。手机存储:分辨率折半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在眼镜里面,1080P的电影也达不到清晰度要求了,而2K片源的体积又太大而且太少……总结综合使用体验上,暴风魔镜和小宅魔镜的表现最优秀,而同等价格的真幻和灵境,其表现只能用呵(ken)呵(die)来形容了。面对同类对手,暴风魔镜的性价比优势明显,99元软妹币还带个蓝牙遥控器。不过它像小米一样要在官网上抢,而它在X宝上售价为130左右……虚拟现实眼镜的佩戴舒适性和操作流畅性还不错,虽然里面的游戏暂时还不太实用,3D片源也相当缺乏。不过即便如此,它也是个让手机提供大屏享受的另类方式,平时看个电影的效果也总比手捧手机好。最后的购买建议是,它的确有实际使用价值,也给剁手党留下了足够低的冲动购物门槛。想尝鲜体验虚拟现实,或想把它当做“3D影院”的话,还是值得购买的。可以先去暴风官网抢一下,等不及的话,上淘宝来个小宅魔镜也是不错的。附件,同类产品推荐最著名的是Oculus Rift,双眼分辨率,它直接用了两个显示器而不是光学镜片(用的是三星的AMOLED屏幕),自重453g,售价为350美元(约合人民币2170元),不过它仍是面向开发者的产品,用起来比较麻烦。索尼HMZ系列,已经有连续三代产品,主要是用于3D观影。最新的HMZ T3采用两块720P OlED显示器,可提供20米观看750英寸3D巨幕的观影效果,不过国内售价缺了点诚意,盛惠7999元。三星的Gear VR虚拟现实眼罩,需要手机作为显示模块,售价约为187美元(约合人民币1122元),暂时只兼容三星的手机……最古老的是任天堂的Virtual Boy,它本身是计划用来当做游戏主机的,最神奇的是,它早在1995年就已经开卖了。但当时的售价是179美元(约合人民币1074元),384x224分辨率的显示器只能提供4色和32级灰度,处理器主频20Mhz,嗯,没看错,的确是20Mhz……而最可怕的是Air&VR,它的显示设备,居然是iPad mini……售价49刀(约合人民币300元左右),升级版自重150g。所幸iPad mini只有308g,重量还可以,只是效果有点怪。最Geek的自然是Google Cardboard了,自重不超过50g,最低售价20刀(120元),而且还可以完全由自己手工制作。如果不介意它无法固定在头上的话,它还是挺酷的。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2037人投票
小米手机5采用了3D玻璃+3D陶瓷(微晶锆纳米陶瓷)机身,5.15寸屏幕,高通骁 ...
上车搞机,微信guangd1225,微博@方查理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爱搞机微信
搞机酷玩微信
友情链接: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魔镜魔镜告诉我VR到底是什么?” 这篇文章终于说清楚了
“魔镜魔镜告诉我VR到底是什么?”还记得这个广告吗,看完你是不是云里雾里,这篇来自6位大咖的1.5万字文字介绍终于把VR说清楚了。
毫无意外的,虚拟现实成为CES2016上的&摇滚明星&,包括Oculus、HTC、索尼等VR头显的消费者版本也都纷纷亮相,有人称&2016年是VR元年&,也有人说,&VR是下一个智能手机&&&
去年下半年开始,这种论调占据了主流,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VR的讨论蜂拥而至。对此,虎嗅日邀请了六位来自HTC、爱奇艺、诺亦腾、TVR、Pico和焰火工坊的嘉宾现场布道、分享他们对VR的独到见解和对整个行业的洞察,VR到底是个坑还是个未来?
他们的分享可要比你看到几个头盔就尖叫来得更加过瘾。由于种种的种种原因,我们的分享来晚了,但好饭不怕晚,满满的干货帮助你更好地了解VR这个行业。
以下是来自HTC、TVR、Pico三位嘉宾的演讲,以及六位嘉宾在圆桌上的火药味十足的讨论。
HTCVP鲍永哲:虚拟现实,虚实相生
VR那么火,我们请了六位大咖来了一场1.5万字的纯干货分享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技术,我们认为它会改变整个世界,它让我们用不一样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然后把你的思维或是你的想象可以变成一个真实。
大家普遍认为,这次VR应该是玩真的,我想已经突破很多科技的限制,已经很多人类感官的极限,所以到时候大家可以接受虚拟现实的真实感。
我们公司是HTC,我们是跟美国西雅图公司Valve合作做了HTCVive。我从我们公司来介绍一下我们自己Vive的系统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我一开始还是做一些科普的动作,在我们来看VR大概主要可以分成两大区块:
区块一:一款是你必须接主机类别或是PC类别,我们是要接到的电脑主机上面,比如像Oculus也是需要接在PC上面,索尼的PS4就是需要接在它的PS4上面(PSVR)。
区块二:另外一个Category可能就是所谓的移动式或是可携带式的VR,比如你是用手机,用三星的GearVR,或者是国内也很多的厂商都在做。这是google的Cardboard从某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个VR的动作。
从HTC的系统来讲,我们是Vive,我们大概有三个主要的区块,其中有两个雷射定位器,它可以在一个5米&5米的房间中,打出不可见的雷射光去定出所谓的绝对坐标。我们有两个无限控制手柄,这两个无限控制手柄也是可以定位到,所以你是内容开发者,你可以让使用者看到他手的位置,包含角度。当然我们最后有一个HD的头盔,我们是接在PC上。
我可以大概介绍它的规格,它的规格大概是90桢,两眼都是FullHD全高清,我们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我们有所谓的RoomScale的最终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5米&5米的房间中,你的头盔、你的手柄,在任何一个点,360度内你是可以做到很精确的定位,我们定位的精确度应该在一个Millimeter样的精确度。因为你有所谓的绝对位置,你当然可以在内容上面做出很大的发挥。
VR我们在国内,我们是一个硬件,我们是一个平台,但其实最终所有虚拟现实到最后都需要的是内容,因此从一开始所有资源所有的心力,都在寻找所谓生态圈的内容伙伴。这些就是我们现有的内容伙伴,包含当然Valve、Ubisoft、EA这些都很大,他们大概在年初就已经有所谓的开发者一起在合作。
未来的应用。我想这边虎嗅讲的是一个创业的事情,我们再看VR的东西,其实虽然现在是进入准备做一个应用的阶段,但是在整个的科技来讲,我们认为它其实可能在innovator跟earlyadopter的phase,也就是说,它在未来的三年、五年、十年中,你会看到硬件有很多需要发力的地方,硬件绝对还可以有很多进步的空间,我想这里包含显示、定位、传输、PC的绘图类,我们看到有了这样的应用。
其实硬件整个科技产业有很多使力的地方,当然更不用讲所谓的内容部分,它的应用才刚刚要开始发现,商业模式这边,才刚刚要开始发展,最后谁会是VR这个生态圈里面最强大的商业模式,其实没有人知道,因为这个是一个非常新的一个可以应用的科技。
讲到VR生态学的各个应用,我们想我们一开始,至少我自己的看法还是游戏是最大的驱动力。所有人第一批会试新科技,会跳进去的人,其实还是游戏的。不管游戏的开发者,跟游戏的玩家,或是第一批去尝试这样新科技的人。因为VR始终是游戏产业的一个梦想,它可以让你们真正在一个虚拟空间里面玩得很High。
但是我们认为这里也不是唯一的驱动力,因为各行各业看到这样子的新科技,他们是想出各式各样的应用,只是它的时间可能是从各式各样的角度来做渗透,而不是可以直接进到个人的dailylife这样。
游戏以外,其实现在有哪些应用都跑呢?我想工业设计方面,我举个例子,我们有跟一些地方在谈,现在在工业设计上,很多设计是2D设计,但是用3D的软体,设计完你会在上面翻来翻去,最后3D打印,大家来看一看可以不可以,可以的话我们去做真正的量产。
但是在以后,你可能不需要做这个3D打印动作,甚至你可以多人直接线上观看3D的实景(一比一的实景),在虚拟世界里面,这个是很简单就可以做到的。包含一些测试、模拟,比如说一些高维显性、高强度、高成本的一些训练,你可以用虚拟的东西,让大家先练习一个二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基本上你可以降低实际在做训练的时候的成本,减低你的危险性,减低一些不必要的像伤亡或消耗。
当然暂时我觉得这个是很快就可以看到,就是你可以远端看到不同的展示,我想包含实际物件的展示,甚至像旅游的部分,也是一类型的展示。手术也是非常制约的应用,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他可以把人体的一些诸位的讯号,把它组成3D,在台湾有一次就演示给医学院的学生看,他们真的觉得太好了,他们从此不用背那么多的书这样,但是他们说,这个东西肯定要时间,因为他的老师还是会用纸本去考他,等到他们变老师,他们就可以考3D这样的。
我这里强调一下媒体,以媒体来讲,其实他们有很多的挑战,我觉得VR会彻底改变他们说故事的方式。讲的白一点,这个事大家都还在摸索,因为这科技很新,所以需要非常多的实验跟非常多的失措的部分。我觉得措施其实不是问题,因为它只是为了你下一个成功做积累。
从媒体的角度,我反而觉得这是整个VR产业的一个问题,甚至对移动VR来讲,这未尝不是他们的机会,这里的媒体,我想除了我们印象里的那种电影,甚至包含直播的部分,也都是媒体的一部分,怎么去克服它各式各样拍摄上的问题,它的频宽。你可以想想以后,你要看直播,你是坐在教练席旁边,那以前这个席次可能是五万美金的价格,但是你现在拿一千个人去分,或是一万个人去分。你可以看到谁都坐在你的隔壁去看球,我想那个感觉就会不一样。
我直接讲一下生态学,我大部分是跟内容开发者讲,其实我会着重的大概是内容部分,那今天我想虎嗅是创业比较&&也许有做硬件的,有做平台的,有做应用的,我觉得都有机会。但是整个生态圈其实大概包含着四大块,至少在我自己看来,我一直是根据这四大块来做发展。
大陆这边最强的可能是硬件,在这边我认为最强的可能是硬件,就是会有很多的硬件出来,商业应用也有可能是中国大陆非常强的一个部分,我自己对这边的商业应用的创新,我是抱以非常高的期望。因为这里的公司,不管大小,普遍有一种是&&这种商业模式我试试看,如果成了你可能会长得很大,错了没关系,因为这还是一个新的尝试。
在商业应用这边,我觉得大陆这边也会有很多的机会,我必须坦白讲,我看到有很多的内容团队在中国大陆,但是我觉得数量还远远不够,跟这里的人数比跟美国来讲,我觉得内容团队的数量跟你的人数的比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在美国,可能他们的平均收入或者他的理想性比较高,你会看到,以这样新科技,其实美国非常多的小团队,可能三个人五个人就出来做一个什么样的内容,不管成功或失败,但他们的理想性非常高。
我在北京、上海看到非常多的团队,但是我觉得以这个人数比来讲,相对比美国这边要低。
所以我觉得在内容,为什么我还是鼓励大陆这边的年轻人多试试看,这个新的technology,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尤其当你做手游,它的科技转化过来,在技术上不是有这么大的变革,变革可能在你的创意,你了解这个科技的特色跟人怎么去用这个科技,人会怎么去需要它,发挥它的强项,把你的内容创业发展出来,可能你会比你在手游这边,更快被世界瞩目到。我讲的是世界,不是只有中国。
平台这边,我相信大家也都会做,HTC也会做。这个东西,我觉得一半靠知名度,一半靠资本,因为最终你可能还有使用者的base(基地),跟你进入的时机点都有。所以也欢迎各位来尝试,我觉得这几个区块都是一个生态圈,很快我们会彼此竞争,几个系统会有生态圈的一个&&我不应该说竞争,但是大家都要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那之后会有怎么样的竞合,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我自己也很期待看到明年的发展。我不认为一定是竞争,也可能是合作,但是我觉得竞合,大家都是生态圈的一部分,大家的目标都是把VR这个市场做大。怎么竞争里面又有合作,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碰到开发者会说你来我们的网站,这里有一个SDK可以download,Unity跟Unreal都support,随时,你今天从手游开始,你要去做开发,其实是firststep不是这么困难。我们当然也在跟国内的一些社区做一些engage,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做一些stepbystep,上手的视频或者是文件,帮助各位开发者可以更容易地切近到这个领域。
但是我觉得以现在的东西来讲,如果有手游或者Unity、Unreal端游的一些基础的话,其实都不会很困难。我们在HTC这边,我们给这样的团队很多的支持,包含我们有一个分发平台,我们有开发者论坛。
我们也在看各个团队,我们包含各种技术的,不管你是硬件、内容,我们觉得有合作的可能,我们也有资金、别的资源,我们有global的一些relationship,我们都很愿意跟各位去合作。
我看今天亲身体验过的人还是挺少的,我还是特别提一下,就是我一直觉得VR这个东西,大家听了会很High,可是你一定要去体验一下。你没有体验过,你不知道什么叫做VR。其实看那个2D荧幕跟实际体验,跟你什么都没碰过,是完全不一样的经验。你只有看过,你才会相信这个东西,为什么我们认为它会改变人的生活。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服务业引领带动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
每日经济新闻
在2016年取得了6.7%的增速之后,中国经济下一步又该如何行稳致远?2月15日,聚集国内最顶尖经济智囊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给出了六字主题——“产权、...
每日经济新闻
新学期伊始,与全国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部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便热辣出炉了!这也是原《规定》自日实施以来,时...
近期,央行如何应对货币市场巨额到期资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实,只要搞懂央行流动性调控的目标,就可大致分析出央行可能采取的措施。去年货币政策...
继北京、深圳之后,类似摩拜单车模式的共享汽车“TOGO(途歌)”于1月下旬登陆上海。首批新车上线100辆,车型为奔驰smart,主要分布于大悦城等中心地区...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7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r魔镜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