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中渗透生命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我的图书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化教育
巷子口中心学校&&
内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生命化教育
何为生命化教育?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笔者拟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浅谈自己的观点。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生命化教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发现很有成效。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必须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点,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生命化教育关注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来,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它不是作为客观的摆在学习者面前等待他们去接受的“死的东西”,而是需要由学生去“内化”的,用学生已有经验与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义的“活的东西”。既有的教学内容只是这个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一种工具而已
二、对教材进行深层挖掘,在挖掘中激励人生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如《掌声》这篇文章中同学们的掌声让腿有残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同时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道理。如在《一次成功的实验》中,课文真实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让孩子们做实验的故事,在课堂上我重点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后己、有了危险愿意自己承担的这种美好的品质,让每一个孩子为之动容。《黄河的主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却能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了黄河的主人。学完这篇课文学生不能受到心灵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虽然令人烦恼,但与险恶的黄河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啊。既然黄河都可以战胜,那还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为不断战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而精彩起来。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的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多么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一、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根据数学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数学教材上的插图,利用题和一些数目材料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绩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太阳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通常为与利用题结合在一起的,既具体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授,就可以使学生感到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的优越,遭到了爱祖国受社会主义的教育。  二、结合数学在平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利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是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外部动力,但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来看,单给他们讲这样的大道理是收效不大的,由于他们受理解能力的限制,所以,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事实,也可利用数学利用广泛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基本知识教育,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学习计算时,设计买卖情境进行引进,当发现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就向学生讲清出错就会给生产和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学习时、分、秒的熟悉时,先向学生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如对军事家来讲,时间就是成功,对教育家来讲,时间就是知识,对医学家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对农民来讲,时间就是粮食等,让学生知道时间对各种人都有着各自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学习,又如,在利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也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勤俭用水,用电,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积极锻炼等事例。这样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中产生爱好,从而萌生了为祖国的强大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的动机,激起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热情。  三、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捉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 留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是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条件,上课时应要求学生集中留意力,培养自控能力,自觉束缚自己的行为,不受外界干扰,不开小差,不弄小动作,认真听讲,积极探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作业时必须严格练习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书写整洁规范,图画符合要求,审题认真全面,计算耐心仔细,并能自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3、故意培养学生勇于重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学生在学习上碰到困难请教时,不马上给他们讲授,而是鼓励他们重新审题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直到独立解决题目为止,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思考,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热门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资讯
最新新闻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学科环境渗透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