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过后对土壤有什么后果我种植是小麦水稻清理去石机和水稻。农作物死亡、矮小、稀

硒对农作物影响的探讨
我的图书馆
硒对农作物影响的探讨
硒对农作物影响的探讨
  摘要 硒对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同时可提高作物果实的品质,对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在吸收上有抑制作用,但过量的硒对部分农作物也有毒害作用。分析了硒在农作物上应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农作物富硒的研究方向。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已有的观点是:缺硒可能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病和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20世纪50年代以前,硒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物质。直到1957年,Schwarz等酿酒酵母分离出的活性因子(即硒),能预防老鼠因缺乏维生素E而引起的肝坏死,才使人们认识到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从此,人们对硒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同时硒对人体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人们对人体补硒越来越重视。补硒制品分为无机硒(如硒酸钠、亚硒酸钠等)和有机硒(如硒酵母、硒酸酯多糖、富硒农产品等),有机硒具有吸收率高、可在人体组织内储存、不形成毒性反应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补硒的首选。而选择富硒农产品补硒是最安全和方便的方法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硒在农作物中的吸收情况以及硒对农作物的反作用,并由此结合本地农作物富硒生产实际,在试验研究层面上讨论所需要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农作物中硒的吸收    1.1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  土壤中的硒是植物体中硒的主要吸收来源,大气中的硒也是植物硒的来源之一。根据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可分为硒积聚植物和硒非积聚植物2大类。硒积聚植物常被称为“硒指示植物”。许多杂草和大部分农作物类植物是硒积聚植物,含硒量不超过30μg/g,其中十字花科植物对硒的积聚能力最强,其次为豆科,谷类最低。谷类中小麦对硒的积聚最多。  据研究,在土壤中增施硒肥或在植株叶面上喷洒硒剂溶液,可提高植物的含硒量。自2000年开始,分别在水稻、小麦、花生等作物上进行了叶面硒肥的喷洒试验。后期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硒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各种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不同:喷洒相同浓度的硒肥,最后测定硒含量大小顺序为花生>小麦>水稻。  1.2农作物中硒吸收的影响因素  植物对硒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许多因素会影响到植物对硒的吸收。土壤类型不同,硒的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植物对硒的吸收也会不同。在酸性土壤中(pH值4.5~6.5),硒常以难溶解的碱式亚硒酸铁存在,不易被植物利用和吸收;在碱性土壤中(pH值7.5~8.5),硒可氧化成水溶性的硒酸根离子,易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不同形式存在的硒,它们被植物吸收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硒酸盐的吸收比亚硒酸盐更容易,而单质硒则不易被植物所吸收。因此,植物所生长的环境以及植物的种类将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  对于作物对硒的吸收峰值,会因作物类型、土壤pH值、土壤中离子环境、土壤中可吸收的硒浓度值等因素各有差异。    2适量的硒对农作物的影响和作用    2.1适量的硒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硒是硒积聚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也可能是高等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我们在农作物富硒的试验研究中得出了如下结论:使用富硒液肥不仅提高了硒含量,同时对提高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单产、降低空秕率有明显作用。试验的小麦、花生最高增产接近2成,水稻增产达到1.5成。黄景新在马铃薯方面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喷施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显著增加,硒喷施量为3.3μg/g喷施效果最好,在苗期和花期都喷施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另外,也有有关研究指出,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稻种进行处理,培养基中适量的硒(0.1~1.0μg/g)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增加产量及籽粒中的硒含量。1.0μg/g的硒可明显提高水稻苗期的根系活力和分蘖期、孕穗期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籽粒中的氮含量、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空秕率大大降低。玉米植株叶面喷硒试验表明,不仅谷实硒含量提高了,还有增产的趋势。在小麦上施硒,225g/hm2亚硒酸钠可使麦粒的氨基酸组成发生相应变化,使其苯丙氨酸减少12%~17%,而作为小麦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则增加15%~16%,从而弥补了小麦赖氨酸含量的不足。  硒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有促进作用,是因为适量的硒进入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增强了植株体内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和抗衰老能力,保证了植株的正常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因此,在低硒地区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时,施用适量的硒可获得增产效果。  2.2硒对其他元素吸收的影响  我们在试验结束后检测品质发现:经过硒肥处理的样品中锌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也有报道发现,在番茄中较高浓度下硒和硫的吸收表现出相互拮抗;在低浓度范围,硫对硒的吸收有协助作用,但在较高浓度下,对硒的吸收表现出相互拮抗。  从近年来施硒在马齿苋、生菜、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研究来看,硒能拮抗汞、镉、砷、铅、铬等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硒缓解汞毒的机制为:在有机酸的作用下,硒与汞在植物根际土壤中形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降低了汞的溶解性,从而降低植物对汞的吸收。施硒还能降低大白菜对镉的吸收与累积。在水稻试验中,镉、砷、铅、铬等都明显低于对照,其缓解镉对水稻毒害机制可能有3条:①硒抑制了水稻对镉的吸收,从而减轻了镉的毒害;②硒可以抑制镉诱导自由基对水稻植株的伤害;③硒可能参与调控植物螯合肽酶的活性,该酶与重金属离子可能形成螯合蛋白,缓解镉对水稻的毒害,增强水稻对镉的忍耐性。硒对砷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及其能减轻砷对植物体内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另外,硒与砷之间有较大的化学亲合力,在植物体内可生成一种较稳定、毒性低的硒-砷复合物,从而减轻砷对抗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3过量硒对农作物的负面作用    3.1硒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表明,极少量的硒就能刺激硒积聚植物的生长、强烈地抑制硒非积聚物质的生长。在较高浓度下,大部分植物出现硒中毒症状,生长及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目前,人们更关心的是低浓度硒对栽培的非富硒植物的影响,并且已初步证明,低浓度硒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以亚硒酸钠为肥料,通过盆栽研究硒在水稻的积累和分布规律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硒低于30mg/kg时,对水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增产10%~14%;当高于30mg/kg时,水稻生长开始受到不良环境影响,其产量开始下降,适宜的土壤施硒肥量是117~714g/hm2。在经济作物方面,在营养液中加低质量浓度硒≤0.1mg/L时促进了菠菜的生长,增加了植株的产量;当营养液中加高质量浓度硒≥0.5mg/L时则抑制了植株的生长,降低了植株的产量,这和在水稻上的试验结果基本一样。从各方面的试验结果来看,增加适量硒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改善了作物品质。适量硒对作物品质是有益的,但是在高浓度下,出现作物硒中毒,品质降低。关于高浓度硒对农作物毒害方面的详细报道还未曾见到。  3.2过量硒的毒害作用  不同植物的硒中毒症状有很大的差异,非聚硒作物生长在高硒介质中时,通常会表现为徒长黄萎病、叶片萎缩干枯、蛋白质合成下降、作物未老先衰等,而聚硒作物在吸收大量硒之后不会表现出硒中毒症状。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硒对小麦、黄瓜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硒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但浓度高时会导致作物抗逆境反应物质脱落酸(ABA)的增加,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甚至植物出现毒害症状;同时表明,外源6-苄胺基嘌呤(6-BA)对硒的毒害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所以说硒并不是越多越好。因
此,对作物体中的硒含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硒对作物的有利作用。
  4农作物中富硒的现状与前景
  硒是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保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硒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全地满足人和动物对硒的需求,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是当前人和动物营养学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硒的生物转化无疑具有广阔的前景。以亚硒酸钠作为动物补硒的直接硒源,其风险性大;从天然食品中摄取硒是一种安全的补硒途径。研究表明,通过食物链转化,从中获取适量硒营养是一条安全、价廉、可行的途径。一般认为,植物富硒比动物富硒效率要高,前景更为看好。依据植物对硒吸收积累的营养特性,通过农业技术措施,由植物吸收转化,经过食物链系统,调节硒的含量、价态和形态的变化,促进硒从土壤向食物链迁移,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的硒生物效应。因此,在技术上,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不同的生物提高硒的生物转化水平和分析测定技术,开发提取硒蛋白,为人体补硒提供条件;在理论上,还需对硒在作物体内的生理作用机制、硒对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硒在土壤和植物体内迁移与转化、硒在食物链中的迁移与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应用上,加强硒在作物上的有效使用方式研究,做到合理施用硒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作物体内硒含量,特别是有机硒的含量,从而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
发表评论:
馆藏&1711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幼儿教案水稻小麦
幼儿教案水稻小麦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农业》教案 农 业 ————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新授课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
作者: 魏春芳 教材分析: 农业是和我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因此,在农业一节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了解农业。通过读图、讨论、分析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和自然地理知识,了解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结合我国西部、北部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四大牧区和一些优良畜种。把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畜牧业的分布规律落实在地图上。 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我国的粮食生产和主要商品粮基地; 教学难点: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农业特征; 2、阅读地图说出我国主要作物种类及分布状况; 3、了解新型农业的发展及主要农产品出口基地; 4、深刻理解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要求学生通过百度互联网搜索:中国的农业,对中国的农业有初步的了解。 一、导入:(放映课题图片1)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板书课题) 提到农业,同学们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大部分是农们的后代,我们吃的用的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农业。(放映农田图片2) 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浏览课文内容,一边完成学习提纲。有不明白的地方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也可随时举手问老师。(同学们四人一组,围成圆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教师巡视,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过一段时间放广集良策图片3。学生做提纲大约需用10分钟。) 三、(看大部分小组完成内容后,教师订正,解决难点问题。)请同学们看着学习提纲,来回答: 1、什么是农业? 生:农业包括两层含义,①广义的农业:是指农、林、牧、副、渔五个部门。(教师板书,放农业五部门图片4)②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也就是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谁能说出生活中,哪些方面与农业有关?生:我们吃的馒头,是由小麦磨出的面粉制成的;我们穿的棉布衣 服是由棉花纺织而成的;我们使用的课桌是由树木打造成的?? 所以我们说国民经济的基础是 ?生:农业。 好,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看来有的同学很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 生活中的地理知识。那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2、我国最早种植了哪些农作物? 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我国最早种桑养蚕、 栽培茶树。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谁能说出与古代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比古代农 业有哪些进步? 生:现在农民收割小麦用联合收割机;耕地用拖拉机?? 第3题: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的广泛应用,使我国有哪些农产品居 世界首位? 生: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居世界首位。 生:台湾的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可适当提示)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粮食最多的国家,但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是美国。现在我国也加大了农产品的出口基地的开发。(找一生读第7页大字的内容,完成第8题) 第8题:同时我国还发展了一些新型农业,你知道有哪些? 生:外向型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等。 这些新型农业的详细情况,请同学们课下上网或到图书室查一下, 然后告诉老师和同学。 第4题:6月份,当地的农民都在忙着收获什么农作物?生:小麦。 这些小麦是什么时间种植的?生:去年秋末冬初。 所以叫它
小麦?生:冬小麦。 而在东北有一种小麦,春天播种,秋季收获,这叫 小麦?生:春小麦。 种这种小麦一年只能种一茬,所以东北的农作物熟制是? 生:东北农作物一年一熟。 而收割了小麦,我们的农田里还可种植什么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将在什么季节收获? 生: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地瓜等,它们将在秋季收获。 另外,我还发现有的地里种着棉花,由此我们当地农作物的耕作熟 制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生: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而在南方农作物却可以_____________?生:一年三熟。 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生:水稻。 所以北方人以为主食,南方以
为主食?生: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以稻米为主食 我国有一位研究水稻的科学家,叫?生:袁隆平。 他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现在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农业科 学家?? 我们来看第5题的表格,填好的小组举手。(找一生说他是怎么填写的。放映小麦、水稻分布图5。) 5、面积种水稻?生:因为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降水不同的缘由。 大体是沿哪条线为界划分的?生:秦岭—淮河。 这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特别注意。 从1983年开始,我国就在一些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高,便于统 筹管理的地区,建立了商品粮基地,(出示商品粮基地分布图6)第6题: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商品粮基地? 生:(指着地图回答)最北端有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南端有珠江三 角洲;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这9大商品粮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批的粮食,支援了国家建设,为 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做出了贡献。 我们再来看,我国的经济作物可分为哪几类? 生:糖料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等。 (看糖、油分布图7)在潍坊的高密建有山东省最大的制糖厂,大家想 一下,在它的周围一定有一个种植什么农作物的产业带?生:甜菜。 对,通常“北甜南蔗”嘛。 潍坊的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大豆,而长江流域的油料作物是油菜 子。棉花成为北方和南方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出示棉花分布图8)南方的丘陵地区普遍种植茶树,茶成为中国人的常备饮料。 前面我们所说的都是哪个部门的产品?生:种植业 下面我们在来说一下牧业。(生答第7题。) 7、(边放映新疆细毛羊、青藏牦牛图片9、10,边提问学生)舟,还有骆驼被称为
之舟。看第8页我国畜牧业可分为两类:东部、 南部农耕区畜牧业和北部、西部牧区畜牧业。他们的大致分界线是沿着毫米等降水量线划分的?生: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四、连线:(出示图片11)谁能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家?(一生到前面 用鼠标连线) 五、请同学们再整理一下学习提纲,看还有哪个知识点没听明白,可举手问一下。(质疑问难后)小组长可提问一下,看看小组成员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采用加分的办法,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不得分。(最后老师收起各小组的得分纪录) 六、小结: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对农业有了初步了解,你有哪 些学习体会?(出示小结图片12) ①生:中国人口太多,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②生:我国的耕地面积在大量的减少; ③生:中国的农业要多实行机械化,我们从小就要多学习先进的科 学文化知识;?? 中国的农业还有许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你们去迎接。 七、测试:老师这有一份测试题,看谁能成为今天的农业知识小能 手。 (订正答案,按100分、90分、80分、60—79分、不及格来统计,看学生的 掌握知识情况) 通过测试,今天的农业知识小能手还真多。刚才我们是纸上谈兵, 现在给你三亩地,(放映图片13)两年的承包时间,计划种植什么农作物才能使土地取得更大的效益呢?向你的同学,谈谈你的打算。 谢谢同学们的合作,老师送给同学们一个卡通礼物,(出示卡通图片13)希望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海阔凭鱼跃;在自由的天空中,天高任鸟飞。 再见!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百度互联网搜索,旨在探讨中国农业的分布特色,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采用讨论、讲解、看图片、填表格、动手动脑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致于没有目的乱说一通或死气沉沉无话可说。既让学生自主探讨,又让学生在本课目标之内;既节省学生学习的时间,又便于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要领。另外,本课还注意加强了地理知识和地图的紧密联系。篇二:农业公开课 教学案 导入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么多的人需要吃饭,那么什么非常重要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农业的情况。 一、教学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2、通过阅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能理解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运用地图、资料及已学的知识,能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点: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8—102的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只要求在课本上找到并标记) (1)什么是农业?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2、填一填: (1)主要的农业部门有
和。 (2)农作物包括作物、作物、作物和等主要类 型。受、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 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3、想一想: 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农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用农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
用农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要求组长检查组员自学情况。基本完成后,检查自学情况,并询问在自学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2、补充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三、合作探究 步骤:1、先将3个主题认真看一遍,在不懂的问题前标好“?”(时间5分钟) 2、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先两人一组讨论,再整合交流 3、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 要求:需充分利用提供的地图、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归纳,在展示时,声音响亮,条理清 晰,能让同学们明白。
主题1: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及原因 读课本P100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 归纳时,可从以下几个步骤思考并完成表格内容: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 (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3)西部地区以哪个农业类型为主?并说出四大牧区。 (4)在东部地区有哪些农业类型? (5)种植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主要是哪几个平原? (6)林业集中在我国哪些地区?以什么地形为主?哪些属天然林?哪些 属人工林?(提示:要充分利用准备的地图册—P11的地形图,P15的温度带图、P16的降水图、干湿图,P17的季风图P27的土地利用图哦)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 主题2: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1) 读课本P100资料,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
”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 带和 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
三大棉区。
(提示:准备的地图册—P11的地形图,P15的温度带图、P16的降水图、干湿图,P17的季风图P27的土地利用图,并结合读课本P101图4.14来归纳) (秦岭一淮河一线,1月0度等温线,年降水量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800 毫米以下,半湿润地区为主,大部分属暖温带、中温带。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年降水量800 毫米以上,湿润地区为主,大部分属亚热带、热带。通过对比,我国南北方的差异,主要在耕地类型、耕作熟制、农作物等方面。) 主题3:山地垂直分布差异及原因 课本P101 [活动2]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减少,水份也减少了,气候的变化使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之发生变化。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教师巡查督促,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相互问答,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拔。) 四、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五、检测训练: 1、我国农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B) A.林业
D.种植业 2、我国东部和西部农业分布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C、土壤条件
D、地势条件 3、下面是我国的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C ) A.①油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甜菜 B.①水稻 ②甜菜
③油菜 ④冬小麦 C.①甜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 D.①冬小麦 ②水稻
③甜菜 ④油菜 4
、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曲线Ⅰ为_400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为我国非种植业区,此线以东为我国的种植业区。(种植业区或非种植业区) 图中曲线Ⅱ为秦岭(山脉)——淮河(河流)一线。,该线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该线以南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_,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是: ,B ,C
。 (3)花生主要分布的地区是图中的E
。(填字母) (4)某制糖厂到B所在省区采购制糖原料,采购的原料是甜菜。 (5)某采购员要同时采购棉花和油菜,应该去 (D) A、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C 、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长春的水果商去全国各地进货,其中难以采购到当地产品的是( D ) A.甲到海南采购香蕉、菠萝 B.乙到山东采购苹果、梨 C.丙到新疆采购葡萄、哈密瓜D.丁到黑龙江采购橘子、荔枝 (7)在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原因是(
) A.该地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种植牧草 挑战: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在夏令营活动“谈谈我的家乡”中兴致勃勃地谈论起自己的家乡,下面是来自山东、新疆、湖南、广东、西藏、黑龙江的几位同学的描述,你能根据叙述判断他们的家乡吗?试试看吧。 A:葡萄干,哈密瓜,本省的棉花人人夸。。 B: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
。 C:面条、馒头家常饭,苹果、桃子大又甜。 。 D:荔枝红,甘蔗甜,岭南水果好又多。
。 E:高粱红,玉米黄,大豆品质优良。 。 F:油菜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
篇三:粮食知多少教案 粮食知多少 活动目标: 1.了解主要的粮食作物以及种植过程,了解平时见到的粮食制品与粮食作物的关系。 2.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尊重劳动者的情感;通过调查,了解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了解有关粮食的知识,活动方案样表。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想猜个谜语吗?(出示: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怀里藏着珍珠宝,头上戴着红缨帽。)(打一粮食作物:玉米) 师:对,看来大家都认识它,玉米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粮食之一,除了玉米,你们还见过哪些粮食作物呢?(生说) (出示图片:水稻、小麦、地瓜、大豆、马铃薯) 师:看看这几种粮食作物,认识吗?? 师:我们很多同学只认识粮食宝宝,却不认识粮食妈妈,有违我们的古训“吃水不忘挖井人”,真不应该啊!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生1:上网去了解它们。 生2:问长辈,并到田地、菜地去认识。 生3:到粮食商店去了解。 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想要了解粮食的热情,不如,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究“粮食知多少”。(板书) 二、探究新知,开启研究 师:要了解粮食,有一个地方我们非去不可。(出示:粮食王国) 1.认一认 师:看看,迎接我们的是谁?(袁隆平)谁来介绍? 师:在2001年,他获得什么奖项? 第一个获得国家级最高荣誉科技奖,奖金有500万元。在他们那种年代,科技落后,吃不饱的情况下,作为一名普通人,可他的成绩却如此之高,你最想对他说什么? 生说。 2.辨一辨 师:袁爷爷在问大家(出示:你们知道粮食指的是什么吗?)(生说) 师:在古代的时候,粮食是指可供食用的东西。现在,从广义上讲,粮食指的是谷类、豆类、薯类。 师: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下面哪些属于粮食?哪些不属于粮食?大米、香蕉、牛肉、空心菜、面条) 3.仿一仿 师:袁爷爷带我们去哪儿呢?(田里)(你们知道水稻的种植过程吗?)(生说) 师:水稻整个种植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种、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灌水、除草、防病、治虫)、收获。从播种到收粮入仓需要40多道工序。 师:了解了粮食的种植过程,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生:农民伯伯种田真辛苦啊。 生:我想到了《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师:是啊,我们吃的每粒粮食都浸透着农民伯伯的汗水。让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插秧,亲自体验一下吧。(出示插秧图片,师示范:弯腰,一手抓秧苗,一手插秧,一次横着整齐插6棵秧苗。)看看哪位同学把秧苗插得又快又整齐! 生边插秧苗,师旁白:此时正是午后时分,烈日当空,农民伯伯双脚陷在泥土中,浑身都湿透了,腰也直不起来了,腿上的泥干了又湿,裹了一层又一层,这时,一阵风吹来,本以为可以凉快一下,可是风却是热的,汗水再一次滴落。3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3小时过去了,已经8个小时了,可是,他们从不停下手中的活。 师:同学们,体验完,有什么感觉? 生:腰酸背痛,很累。 师:你们知道吗?为了不误农时,农民伯伯插秧往往要持续好几天,甚至多达一个多星期。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师:况且插秧只不过是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一个过程,同学们只体验了一分钟就感觉累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实际劳动中有多辛苦。当你再次见到粮食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发言,引发节约粮食的话题。 4.看一看 师:讲到粮食,不禁让我想起了两张图片(出示图片) 师:这张图是非洲地区饥荒年代拍摄到的,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秃鹰和儿童:一只虎视眈眈、一个因饥饿奄奄一息)这个可怜的孩子最终会怎么样?(成为秃鹰的食物) 师:这张图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支手,你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师:饥饿有时比死亡更令人恐惧。 师:看了这两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说) 师: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生说) 5.算一算 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省下1粒米,全国13亿人一年(365天)可以省下多少千克大米?(一千克大米大约有40000粒)(生计算) 答案:千克师:你们猜一猜,这些米如果供一个人吃,可以吃多久?(生猜) 师:可以吃164年。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6.说一说 师:可是在生活中人们又是怎么对待粮食的呢?(生说) 师:没想到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想到那些在饥饿中挣扎的人,我们良心何安。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做?(生说) 师: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都想伸出援助之手,正好有个机会,粮食王国正在举办关于粮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果获奖,可以得到很多粮食的奖励,这样就能帮助那些饥饿的人,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7.议一议 师:第一步,我们要先提出研究的问题。关于粮食,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我想调查一下身边有那些浪费粮食的现象,了解为什么要浪费粮食? 师:通过了解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和原因,才能想方设法去减少浪费,杜绝浪费。你提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 生:我打算开展节约粮食的宣传,让人们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珍惜。 师:你真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少先队员,老师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你的号召。 生:我想去问问农民伯伯是怎么种植粮食的,体会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 生:我想知道生活中的哪些食品是由粮食制作的,粮食还有哪些用途? 师板书:浪费粮食现象调查;宣传节约粮食;研究粮食的种植;粮食用途知多少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各组赶紧讨论选定研究的主题吧。 师:你们小组想开展什么活动?打算采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小组想要研究粮食的种植。去访问农民伯伯(进一步了解粮食种植的辛苦)。 师:老师你们可以真实地体验种植粮食。 生:我们小组想要宣传节约粮食。上网查找节约粮食的格言和故事,在学校进行宣传。 师:老师建议可以号召更多的人进行饥饿体验活动,体会粮食的重要性。 8.做一做 师:经过讨论,大家是不是对自己要开展的活动更清楚了?接下来是发挥小组集体力量的时候了,我们要为选定的活动设计一个方案。这是活动方案样表(出示)。想清楚要了解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展活动。 要求:各组轻声讨论,记录员要及时记录讨论的结果,在5分钟内制订好方案,并做好交流的准备。 (学生制订活动方案)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勇敢,愿意上来交流交流你们的活动方案?当小伙伴上台交流的时候,我们可要听仔细,学会做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发现问题的智慧者。 生:我们组研究的主题是浪费粮食现象调查。我们准备这样做:首先设计一张调查问卷,调查午膳同学是否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然后对调查的内容进行统计,做成统计图来展示。请大家对我们的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 生:我们组也是研究这个主题。但是,我们是调查周边的餐饮店浪费粮食的现象,把资料做成课件展示。 生:我认为他们两个小组可以合作开展活动。先分头开展,等整理资料的时候再合起来讨论。 师:你的建议很有见地,这样就使他们调查的范围扩大了。 师:你们小组用到了调查这个研究方法,你们知道一份问卷调查包括几部分内容吗?(生说) 师:一张完整的调查问卷包括题目、调查的目的、问的问题三个部分。你们小组在设计问卷的时候可不要漏了。 师:通过与这一小组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我们学到了不少,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下面哪个小组愿意上来交流,这可是大家给你出主意的好机会。 生:我们组研究的主题是宣传节约粮食。我们准备这样做:首先上网和看书查找有关节约粮食的格言和故事,做成手抄报,贴到宣传栏进行宣传,我们还要体验饥饿,写下感受。请大家对我们的方案提出宝贵的意见。 生:请问你们怎么开展体验饥饿活动? 生:我们打算早餐吃少一点,午餐吃晚一些,来体验饥饿。 师:看来他们组已经规划好了活动。 生:我建议可以不吃午餐来体验。 师:这个建议不错。 生:我建议可以24小时不吃东西来体验,感受会更深刻。 师:一天不吃饭?看来你对你自己的身体很有自信,够勇敢。掌声送给他。 生:我建议他们可以写书,到小区宣传,发动更多的人节约粮食。 师:是啊,小区人多,宣传效果更好,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安全。 师:对,所以等开展活动时我们可以叫上家长,不仅可以确保安全,而且遇到困难还有人帮忙。 师:掌声送给这个小组。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已经对要开展的活动充满信心。各组在课后还可以进一步对你们的方案进行讨论。 三、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了解了什么? 师:希望同学们能尽最大的努力来开展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并帮助那些在饥饿中受苦的人。 板书: 粮食知多少浪费粮食现象调查 宣传节约粮食 研究粮食的种植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和水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