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四年级语文泉城课文解析中的“zhanyou”是什么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内容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華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烮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慥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黃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個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夢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泉城》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洎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灥。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門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的泉多而且美。

第二段(第2-5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其中4个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介绍泉的位置再描绘泉的特点。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多”;黑虎泉的“喧腾”;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的描绘生动而详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苐三段(第6自然段)写泉城名字的由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第九课泉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