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报道#禁止焚烧秸秆标语致雾霾?替农民想过么

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国内新闻
山西原平山火系农民焚烧秸秆所致
来源:中国新闻网& 18:47:00
  中新网太原3月10日电 (宋立超)10日,记者从山西省原平市新闻办获悉,发生在3月8日晚的山火,在一千余人灭火队伍的奋战下,目前明火已全部扑灭。在扑救过程中,一名消防干部牺牲,一人负伤。经初步查明,起火原因是一名68岁女性农民焚烧秸秆所致。
  3月8日20时50分,山西省原平市中阳乡下神头村村外山坡发生山火。接到报告后,当地政府成立灭火指挥部,组织武警、消防等专业队伍300余人,调集乡镇群众扑救队伍700余人投入灭火工作。
  扑救行动于3月9日凌晨3点30分开始。此时风力较小,扑救顺利。北面山火基本扑灭,东南面火势基本控制。但从3月9日上午8时开始,风力加大且风向不定,加大的火势给扑救工作造成很大困难。过程中,原平市公安消防大队阳军、班行行两人被卷入火中。经医院抢救,阳军医治无效牺牲,班行行仍在接受治疗,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3月10日凌晨,武警、消防及当地群众再次集结灭火。截至记者发稿时,明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扑火人员仍在现场清理火场,严防死灰复燃。其他善后工作已有序进行。
  据了解,过火区域为荒草荒坡,目前过火面积正在落实中。
  经初步查明,起火原因是当地中阳乡现峪村一名68岁女性农民在地里焚烧秸秆所致。目前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完)
(原标题:山西原平山火明火扑灭 系农民焚烧秸秆所致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
备案序号:冀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人民日报:焚烧秸秆致雾霾?替农民想过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环境保护部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环境保护部18日在北京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  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约4%,在特定时段,大规模集中焚烧秸秆是生成雾霾的重要因素。
环境保护部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焚烧秸秆致重霾&靠谱吗?
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丰收的企盼。但在很多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其实,岂止是文人墨客,被雾霾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有关部门,也借着这个多愁的季节,对&久治不愈&的雾霾出了一口气。
环境保护部18日在北京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就在15-17日,中国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刚刚经历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大范围雾霾。
平心而论,就这则新闻来讲,根本就不存在&焚烧秸秆致重霾&的结论。通读整篇报道,不难发现,环保部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判断,即把重霾的原因归咎于焚烧秸秆,所谓&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明显与&焚烧秸秆致重霾&的事实判断不符,是两个层面的意思。
然而,这或许并不妨碍我们来讨论这样的措辞。揆诸现实,&焚烧秸秆致重霾&的通报,在全国很多城市确实也都出现过,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但凡是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一旦遇到雾霾锁城,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都会声称是当地秸秆焚烧所致。而在这其中,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水稻种植地武汉,面对市民对雾霾的抱怨,当地环保部门则声称是&周边省份焚烧秸秆所致&。
焚烧秸秆真的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假如从焚烧秸秆的现场来看,肯定是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的。如果这种烟雾就是难以治理的雾霾,那倒未必是坏事。因为,一是秸秆总有燃尽的时候,一年四季,不会只收不种的;二是要治理秸秆焚烧,相对来说也不是十分难办的事,不是听说不少地方都立了&军令状&,&一把火&就能烧掉相关官员的乌纱?
很明显,诸如此类解释,给人们的认知就是在推卸责任,避重就轻。关于雾霾的成因,公众的印象中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主要不是焚烧秸秆。如果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单纯把责任推到农民头上,肯定难以服众。然而,继烧烤、熏肉等成了雾霾源后,秸秆焚烧又致中国入秋大面积重霾。不说这些在雾霾还没有形成气候时就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不是形成雾霾的关键。笔者只是担心,等到秸秆焚烧完了,农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时候,要是雾霾还是不散,到那时,有关部门又会拿出什么来说事呢?
这倒不是否定禁烧秸秆对治霾的意义,而是怕因此抓错了治霾的重点,而忽视了对主要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力度。报道称,秸秆利用和禁烧问题一直是治霾的重要关注点。对此,舆论反响也一直有点不买账。或许,老百姓是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对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以前也被用来驱蚊,但其威力很有限。如果张三家在门前燃起了秸秆,李四家照样还有蚊子叮咬。那么,农村焚烧秸秆,竟然会让很远的城市上空烟雾不散?人们也看出来了,雾霾和普通的烟雾并非一回事,也许会产生短时间的烟雾,但不会经久不散的。
笔者不是冒充内行和专家谈雾霾,只是担心当前的治霾行动,究竟有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一会儿禁烧烤,一会儿禁熏肉,感觉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雾霾照样说来就来。如果有关部门满足于适时找到一个&靶子&,煞有介事一番,虽说足以体现自己的作为,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雾霾带来的危害已经人人皆知,对其的治理也势在必行,这就不能只满足于有声势、有动静。确实,对于秸秆焚烧,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力度,在政府网站公布每日卫星监测情况;并采取暗访等方式督促各地防控,防控不力的省份将被公开通报。这声势也够大的。但是,秋天即将过去,秸秆也会燃尽,届时如果还是雾霾不散,难道再把&战场&移到烧烤、熏肉上?
诚然,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或杜绝相关污染源都是必要的。但是,对其中都不愿意说穿的一个问题,或许只能打一个比喻了:就像家里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炒菜也不起油锅了,驱蚊也不点蚊香了,就是当家人的烟还没戒。因为,当家人是全家赚钱最多的,而且不抽烟就浑身没劲的。这可咋办?
多替农民想想
少些&城市思维&
秸秆焚烧绝非新话题。无论政府机构、专业人士,还是媒体、公众,对其危害性以及治理难度,都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近年来,&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农民私烧秸秆会被罚款甚至拘留。秋收时节,一些基层干部在田埂上安营扎寨,昼夜严防死守。另一方面,国家围绕税收、补贴、电价等陆续出台优惠措施,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投入,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堵&&疏&结合,为何依然难阻农民点一把火?
说到底,还是个&利&字。过去,作为重要燃料,农作物秸秆是舍不得扔的宝贝。如今,农村逐步&电气化&,秸秆失去用武之地,从资源变身&垃圾&。&付之一炬&,既省力也能提升土壤肥力,可谓最便捷、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
站在农民兄弟的角度,现实中的不少政策支持、优惠措施、先进技术,更多还只是&看上去很美&。在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农村逐步空心化的当下,种地不易,净收益本身就不高,如果一亩地还得额外花费成本去履行环保责任,确乎难以接受。难怪,当有干部发出&为什么一亩补贴20元你还烧&的疑问时,农民的回答令人深思:&我再给你20元,你把秸秆给我运出去行吗?&
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约4%,在特定时段,大规模集中焚烧秸秆是生成雾霾的重要因素。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居民渴望清洁空气,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亟待治理。但同时,农村群众也需要生存和发展,他们的利益也应得到重视。然而,目前处理秸秆的实际成本,很大一部分还是要由农民自己去承担。因此,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理应带入这样的城乡二元语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焚烧秸秆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解决它,也应将其置于农村现代化的宏阔视野中,需要保有过程意识,不能延用&城市思维&&工业思维&,否则便不公平。比方说,城市人丢垃圾只需要找到垃圾桶就可以,因为背后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垃圾运输、分拣、处理系统在支撑。但当农村人处理秸秆时,类似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却存在短板。
从这个意义出发,治理焚烧秸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禁了之&无法治本,必须正视利益差别。多从技术、补贴上做文章,有步骤地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是不是比强制命令更有效?如果秸秆焚烧一时难以禁绝,结合天气情况有组织地分批焚烧,是不是可以暂时缓解雾霾之困?真正理解农民群众的现实困难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解决,才是破解秸秆禁烧窘境的正确之道。
小小秸秆,映照着大问题。古人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今天,随着社会利益主体日渐多元,有些做法,在&利民&与&厉民&之间,已经难言泾渭分明。正因此,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不论看起来多小,都是对治理智慧与能力的检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秸秆焚烧头把火所在乡镇喊冤
图片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图片来源:江苏网络电视台又到我省秋季秸秆禁烧期,10月1日以来,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风平浪静后,“第一把火”头衔仍然落在了徐州新沂头上。昨日,记者赶到事发地,当地镇村齐喊冤,称他们是“躺枪”,肇事者是邻镇一村民为捡拾田间遗落玉米棒点燃秸秆所致,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事发地秸秆焚烧绝非偶然。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志亚当事村镇一直在严防死守,这次是邻镇村民点的火高流镇位于新沂市东部边缘,距城区20公里,地处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辖地接壤处,有“三市夹一镇”之称。事发地华丰村与京沪高速相邻,驶进村口,可以看到村道两侧有大片农田,省环保厅并未提及“第一把火”具体方位,后经华丰村证实,“第一把火”大致就在高速公路旁。记者采访村民,听到的主要是两种声音,一部分人坚决否认该村有焚烧行为,另一部分村民则称,禁烧令根本管不住烧秸秆,“秸秆还田或集中收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华丰村被指燃起“第一把火”后,该村支书何书强满腹委屈。他告诉记者,这次村里是“躺枪”,“我们第一时间组织调查,找到了环保厅所称的第一把火大致位置,发现是一名邻镇村民在田间捡拾遗落 的玉米棒过程中,为了捡拾方便,点火烧了压在上面的秸秆。”何书强称,自从禁烧令出来后,该村就一直在严防死守,每一名村干部都分片包干,采取24小时巡查方式。何表示,该村目前秸秆的回收、粉碎量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眼下玉米收割已经进入尾声期,本以为过了这两天,就平安度过禁烧期了,没想到邻村人一把火把我们的努力都葬送了。”同样,高流镇镇长陈焱也向记者喊冤,在该镇的公示墙上,记者看到了该镇今年工作绩效考核表中,秸秆焚烧被列于第一条,权重(分)达到6分,仅次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的7分分值,高于其他项。“这次高流被通报全省的第一把火,意味着全镇在市里考核工作中,将面临一票否决境遇。”陈焱表示,高流的秸秆焚烧防控工作在新沂市“至少是中上等水平”,不仅镇里指定了严格的考核指标,而且主要领导均是划片的责任人,这次“第一把火”纯属“躺枪”,不仅是村里,镇主要负责人也将面临问责。记者在高流镇采访时,相关负责人对省环保厅的通报颇有微词,“据我们了解,徐州其他县市、周边乡镇都存在秸秆焚烧现象,这次高流被通报,完全是因为地处多条高速、省道交界处,属于‘显微镜’下的区域。”同时,该负责人表示,通报中称过火面积达到800平方米,据他们了解,“实际焚烧面积并不大”。纪委回应已启动问责机制,肯定会从重处理与镇村喊冤态度不同,上级部门对禁烧工作仍是高压态度。从2013年开始,我省就出台了秸秆禁烧考核办法,对于全省发生的“第一把火”,街道一级的一把手就地免职。作为去年“第一把火”发生地,新沂从今年年初就出台了相关奖惩措施,今年5月,新沂市官方发文,当年被省、徐州市、新沂市确定为“第一把火”的镇(街道),考核直接为零,并视情节对火点发生地的相关负责人给予相应组织处理。去年被通报“第一把火”后,新沂市墨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随即被停职检查,史圩村支部书记被就地免职,新沂市政府还向徐州市政府做出了书面检查。新沂市纪委昨日回应记者,在接到省环保厅通报后,该部门立刻启动了问责机制,目前纪委联合相关部门对通报情况进行调查,因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暂时还未形成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但是“肯定会从重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通报的华丰村村支书,在得知通报情况后,就已经写好了辞职书,“我准备在上级调查过程中主动提交过去。”记者调查农民以为只是“不让在田里烧”,根本症结还是“钱”记者在田间实地调查发现,在通往华丰村村道两旁农田里,秸秆焚烧现象远比想象中的严重。在田头的河沟里,到处都能看到秸秆焚烧痕迹,大大小小达到了数十处,从灰烬看,秸秆显然都是被集中堆放起来,而后在河沟里被点着。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仍能看到两处秸秆正在焚烧。在一处焚烧点,一名村民刚刚将秸秆堆点燃,记者询问是否知晓禁烧令等问题,该村民表示今年管控并不严,“上面只是规定不让在田里烧,我们现在不都是搬到田头河沟里烧吗?”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村民依旧选择“一烧了之”关键还是“出路难”。高流镇回应称,为做好禁烧工作,该镇每个村都配备了秸秆回收点,同时,村民将秸秆打碎后还田也均有补贴资金。而华丰村支书何书强表示,秸秆回收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玉米秸秆利用价值低,收购价格很低,很多村民出售价格还比不上收集、运送的费用。”对于秸秆打碎还田的做法,村民表示,玉米秸秆打碎后还田,并不能起到为田地增肥的作用,反而不利于新种植的小麦正常生长。至于秸秆粉碎还田补贴,高流镇镇长陈焱坦陈,目前针对夏季秸秆还田补助有着明确的说法,“去年补助金额为20元/亩,今年涨到了22.5元/亩”,这对于禁烧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于玉米秸秆补助金额目前并没有明确说法,镇里现在做法是根据禁烧防控的成果,再进行相应的资金补助,“具体补助金额肯定低于夏季时的额度”。换个视角看秸秆焚烧人民日报、新华网官微齐刷刷发文:烧秸秆致雾霾?替农民想过么?环保部18日通报,近两周在20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污染防控形势严峻。就这则新闻来讲,根本就不存在“焚烧秸秆致重霾”的结论,环保部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判断。然而,这或许并不妨碍我们来讨论这样的措辞。揆诸现实,“焚烧秸秆致重霾”的通报,在全国很多城市确实也都出现过,但凡是在现在的时间节点上,一旦遇到雾霾锁城,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都会声称是当地秸秆焚烧所致。焚烧秸秆真是雾霾“罪魁祸首”?关于雾霾的成因,公众的印象中是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主要不是焚烧秸秆。如果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单纯把责任推到农民头上,肯定难以服众。笔者只是担心,等到秸秆焚烧完了,农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时候,要是雾霾还是不散,到那时,有关部门又会拿出什么来说事呢?这倒不是否定禁烧秸秆对治霾的意义,而是怕因此抓错了治霾的重点,而忽视了对主要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力度。报道称,秸秆利用和禁烧问题一直是治霾的重要关注点。对此,舆论反响也一直有点不买账。或许,老百姓是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的,对于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以前也被用来驱蚊,但其威力很有限。如果张三家在门前燃起了秸秆,李四家照样还有蚊子叮咬。那么,农村焚烧秸秆,竟然会让很远的城市上空烟雾不散?人们也看出来了,雾霾和普通的烟雾并非一回事,也许会产生短时间的烟雾,但不会经久不散的。笔者不是冒充内行和专家谈雾霾,只是担心当前的治霾行动,究竟有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一会儿禁烧烤,一会儿禁熏肉,感觉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雾霾照样说来就来。如果有关部门满足于适时找到一个“靶子”,煞有介事一番,虽说足以体现自己的作为,但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雾霾带来的危害已经人人皆知,对其的治理也势在必行,这就不能只满足于有声势、有动静。确实,对于秸秆焚烧,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力度,在政府网站公布每日卫星监测情况,防控不力的省份将被公开通报。这声势也够大的。但是,秋天即将过去,秸秆也会燃尽,届时如果还是雾霾不散,难道再把“战场”移到烧烤、熏肉上?多替农民想想,少些“城市思维”秸秆焚烧绝非新话题。无论政府机构、专业人士,还是媒体、公众,对其危害性以及治理难度,都已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近年来,“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农民私烧秸秆会被罚款甚至拘留。秋收时节,一些基层干部在田埂上安营扎寨,昼夜严防死守。另一方面,国家围绕税收、补贴、电价等陆续出台优惠措施,各级财政不断增加投入,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堵”“疏”结合,为何依然难阻农民点一把火?说到底,还是个“利”字。过去,作为重要燃料,农作物秸秆是舍不得扔的宝贝。如今,农村逐步“电气化”,秸秆失去用武之地,从资源变身“垃圾”。“付之一炬”,既省力也能提升土壤肥力,可谓最便捷、利益最大化的处理方式。站在农民兄弟的角度,现实中的不少政策支持、优惠措施、先进技术,更多还只是“看上去很美”。在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农村逐步空心化的当下,种地不易,净收益本身就不高,如果一亩地还得额外花费成本去履行环保责任,确乎难以接受。难怪,当有干部发出“为什么一亩补贴20元你还烧,”的疑问时,农民的回答令人深思:“我再给你20元,你把秸秆给我运出去行吗?”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约4%,在特定时段,大规模集中焚烧秸秆是生成雾霾的重要因素。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居民渴望清洁空气,因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亟待治理。但同时,农村群众也需要生存和发展,他们的利益也应得到重视。然而,目前处理秸秆的实际成本,很大一部分还是要由农民自己去承担。因此,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理应带入这样的城乡二元语境。从这个意义出发,治理焚烧秸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禁了之”无法治本,必须正视利益差别。多从技术、补贴上做文章,有步骤地培育农民的现代意识,是不是比强制命令更有效?综合新华社每日电讯新华网、人民日报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焚烧秸秆和雾霾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