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功,怎么气沉丹田,讲解一下瑜伽姿势讲解,技巧,什么感觉,通俗易懂点

丹田在哪?如何做到气沉丹田?
丹田在哪?如何做到气沉丹田?
每位习拳者都知道丹田,丹田是人的力量的集合地,练武术或者是京剧演唱都离不了丹田。太极拳的特点是要气沉丹田,那么丹田在哪?如何做到气沉丹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之气沉丹田功法。欢迎阅读!更多精彩关注太极养生堂微信号:taichitang太极拳之气沉丹田功法太极拳是我国一套传统的武术练习,丹田的爆发力有助于练拳者在实战中运用,而且练好气沉丹田,对运内气有很大的帮助。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唇轻闭,舌舐上颌,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中指尖轻贴大腿中部;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松沉,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与足掌轻轻沉住;胸部宽舒,脐下腹部微觉充实。目光平视,摒除杂念,意存丹田(脐下小脐部分),自觉心平气和,然后用意识引导缓缓将双手向前方举起,肘腕微屈,肘尖下坠,手心向下,以中指领劲上提,提至手与肩平;同时在意识引导下用鼻缓缓吸气,使有气体下行的感觉,徐徐送人腹部脐下。当做到这个步骤的时候,横隔膜会自然的上升,腹部自然的向内收,使气聚集在丹田,稍停顿一下,这就是一吸。随即继续用意识引导双手屈肘内收,缓缓下按于腹前,也是以中指领劲往下轻按;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呼气;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部自然地外凸。这是一呼。心要静,目光要照顾双手的起落,动作与呼吸要均匀协调,逐步做到呼吸“悠、匀、细、缓”,动作轻松,速度均匀。 这样反复练习数十下。这种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与气功疗法的逆呼吸相同,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太极拳架式。在陈家沟太极拳的发劲动作中,仅在单掌双掌或单拳前击时才配合呼气,使横膈膜下降,腹内轻轻做下沉动作;而在整套动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一呼一吸的时候,气在腹内会做向左或者向右不等的弧形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配合臂和腿左右等的缠丝劲。这种腹式呼吸法我们可以称作丹田内转法。当每势定式时,腹内才轻轻做下沉动作。因此,陈式太极拳腹式呼吸法是“丹田内转” 法与“气沉丹田”法交互运用的。后来从陈架发展的各种太极拳架式,都是臂、腿只作环形或弧形,不作螺旋形,腹式呼吸仅为“气沉丹田”法,不与“丹田内转”法相结合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练法,骨节肌肉做弧形的旋转,外形上臂、腿做左或右大小不等的螺旋形动作,并根据学拳者功夫的加深而逐步加圈,是比后来发展的太极拳臂、腿只做弧形或环形较为复杂难练。陈式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是:“丹田内转”法与“气沉丹田”法相结合,比较后来发展的太极拳只采取“气沉丹田”法,又是比较复杂难练的。复杂难练,运动量当然大得多,不宜于患病者练。陈式太极拳适于年轻力壮者练。为了继承陈式太极拳呼吸法的特点,凡是初学陈式太极拳的,在练拳前后,还应该练习“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相结合的方法。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裆,口唇轻闭,舌舐上颌,自然呼吸;全身放松。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往下松沉,又要虚虚对准,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左手屈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松握拳,拳背轻贴于左掌心之上,左大指轻贴于右拳虎口处,余四指轻贴于右腕骨背之下,双手停于心口前,距离约四寸许;肘不贴肋,沉肩坠肘,胸部宽舒,腹部放松而又微觉充实;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松沉。胸背部肋骨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与足掌轻轻沉住;目光平视,屏除杂念,意存丹田,自觉心平气和,姿势稳当,然后两腿分清虚实把重心移在左腿,双手随着微向左下方划弧而上旋仍停于心口。同时配合缓缓吸气,追随内脏的弧形动作,这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内收;吸气将尽,肛门括约肌即微微收缩,如忍住粪便状,使气聚于下丹田(在脐下中极穴),略停一停,这是一吸。随即继续用意识将腹部内脏轻轻下沉,双手亦于胸前心口下沉于脐前轻轻沉住;重心仍落于两腿,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呼气,部分气体从鼻孔流出,部分气体似感下沉于下丹田;部分气体似感流行于中丹田(脐部神阙穴);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地外凸。这是一呼。心要静,眼神要照顾双手的起落;身形要端正,不可摇摆俯仰;呼吸要“悠、匀、细、缓”,呼吸与动作要协调。这是向左方的内转下沉法,向右方内转下沉的方法用同样的姿势,仅是方向相反。可以交叉地反复练习数十下。全身骨节和肌肉都参加活动,完成“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这种“以意调息”的腹式深呼吸法,有人称作“内练一口气”,也称作“气功”或“内功”。通过横膈膜的不断起伏,内脏做轻微的旋转和“按摩”运动,能够提高内脏机能,促进气血循环,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千百年来,我国的养生家、医学家在实践中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疗病、延年的一种方法,也是极其合乎科学的。附带要提出的,肛门括约肌一紧一松{紧的时间短,松的时间长),有助于治愈内痔,并能连带地作用于泌尿系统而治遗精病。拳套练熟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的拳势呼吸的原则,使呼吸与动作自然地结合起来。如果感觉胸闷憋气,必然是姿势有不正确的地方,引起肌肉不能全部放松,或是呼吸跟动作不能配合均匀,必须加以调节。如仍调节得不舒服,应该恢复自然呼吸,切勿勉强,以免发生流弊。练习深呼吸运动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地产生“腹鸣”现象,特别在练拳套每一姿势到定式时和由定式变转时由于腰胯的松沉和旋转,最易产生“腹鸣”。这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是练习内功拳到一定程度后的初步的内体感觉,是“以意导气”,“气沉丹田”的结果。练气功时产生腹鸣现象,要比练太极拳来得早,这是练气功在一开始就“以意调息”的原故。腹鸣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以意导气,增强了内肠蠕动,使腹内气体相摩相荡所发出的声音,对内脏只会有好的作用。练太极拳时有 “腹鸣”应不以为奇,没有“腹鸣”也不要故意追求,要听其自然。当然,因病而发生腹鸣,另当别论。练太极拳丹田内转如何练一、拳家首要不可忽略的训练内容:中定中定是丹田运转的前提。很多人打拳浑身乱晃、腰部乱拧,自以为通过各身体部位外形明显的动作,能达到提高劲力的作用。其实腰胯的稳固非常重要,没有稳固的下盘,就没有稳固的腰胯,从而身体没有稳固的重心,自然也打不出劲力沉实的拳。所以,欲练丹田运转,先要训练中定。试摆一个右野马分鬃的动作,让别人从旁协助,在你的右手上加不同的外力,或推,或拨,或挑,霍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你身形不动,体会对方的外力,对身体构成的影响,并用固定不动的外形消化掉各种外力。如果你静心体会,能找到最给力的部位,一定是在腰胯,腰胯抗得住,自然能保证身形稳固。当然,帮手最开始加的力不能过大,只要能起到帮助你找到身躯内部的抗力源泉,就达到目的了。二、在腰胯稳固的基础上,使其灵活你见过自行车轴里的滚珠么?自行车要想正常使用,首先车轴要拧紧固定,其次车轴内的滚珠要完整无缺。这样车轱辘才转动的好。上面讲的中定就是为了固定人体的“轴”。而下面的练习内容则是让“滚珠”转动起来.还是刚才的办法,取一个太极拳里的动作定式摆好,先求稳固平衡。然后,请帮手在你的双手上轻轻施加外力(注意:是均匀的静力,而不要用突然的爆发力),破坏你的外形和平衡。这时,保持双脚位置不动,手臂外形不动,主动地调整腰胯和身躯的相对位置,将自身和对方的外力纳入一个整体平衡的体系。主动地调整腰胯,使外力施加后的身体获得新的平衡,就是丹田运转的目的之一。初学者怎样做到气沉丹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丹田劲”怎么练谈到“丹田劲”,从字义上来看,田地里出丹,犹如“麦田”田地里出麦。故太极拳实乃内功之一种。如何练呢?先是以意念带动丹田催动全身的细胞,练一段时期後则是全身的细胞催丹田。结果愈练愈密合,变成丹田与全身的动作一致,同时开合,同时到。至於发劲就像照相机的闪光灯般,一闪即逝。发劲前全身是松的,发劲後全身也是松的。只是发劲的那一刹那,丹田与全身每一个细胞像炸弹般的向四面八方钻缠疾射。当然这与呼吸是要结合的。一般而言,发劲是呼气,蓄劲是吸气。在吸气时,气聚於肺(包括由鼻吸入之气及内部的提气)。呼气时,分内外两部。外部由鼻或口呼出,内部则迫至丹田,而传於全身。“丹田”在哪丹田一般指中丹田,即是以脐下10厘米(相当于现代经络学说所指关元穴)为圆心的小腹内一个小范围。气功学上又将丹田分为上、中、下3处。气沉丹田是指中丹田。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胚胎时在母体中)呼吸通道。又有人认为腹部即是丹田。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点,也不是全腹部。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胞中穴是经络、五脏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将这比喻为生产长生不老药的田地,称为丹田。这一名称自古沿用至今。气沉丹田是在呼吸(从形式上说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匀长细缓的腹式呼吸)动作配合下,小腹充实,全身劲力集中的一种自我感觉。要做到气沉丹田,必须先要做到全身舒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腰胯放松。初学时不易体会气沉丹田,经过一个时期腹式呼吸的锻炼,慢慢体会到呼吸时有内气的存在。鼻孔吸气时,自然中的大气自鼻腔向内经呼吸道而下,同时又会感到丹田有气上逼腹中。而呼气时,残气自鼻腔上出,但反觉腹中有气降逼丹田,使其充实。过去练拳的人称这种现象为气通。一般的说,作拳势呼吸时,向前或向下完成动作,全身劲力集中时容易体会气沉丹田。事实上动作向上向后或动作由实而虚,吸气时也有气沉丹田的成分,但不明显,似乎气贴脊背。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外合一的表现。气沉丹田不必过分强求,以免产生不良效果。只要正确按太极拳要领和方法练拳,朝松静自然的目标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社区广播台
查看: 9157|回复: 14
太极拳练习气沉丹田法讲解[转]
文章附加说明:
以下篇文章为网上转载而来,仅供大家学拳参考!纳速网-武术之家
  拳周身动作复杂,开始学拳时,一般宜用自然呼吸,不宜强调配合腹式呼吸运动。应该在拳套熟练后再配合腹式呼吸运动。如果在练拳前后就单独练习腹式呼吸运动,较易掌握其呼吸方法;等到拳套练熟,一经指点,就容易把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
  练拳前后单练腹式呼吸法(练气)介绍腹式逆呼吸法如下:
  下面就简单介绍这种腹式呼吸的练法。
  “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结合的练法
  正身直立,双足分开,宽与肩齐,屈膝圆档,口唇轻闭,舌舐上颚,鼻孔自然地呼吸;全身用意识引导松开。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往下松沉,又要虚虚对准,胸背部的肋肌也自然地松沉。左手屈肘,掌心向上,右手屈肘,松握拳,拳背轻贴于左掌心之上,左大指轻贴于右拳虎口处,余四指轻贴于右腕骨背之下,双手停于心口前,距离约4寸许;肘不贴肋,沉肩坠肘,胸部宽舒,腹部放松而又微觉充实;两肩骨节微向前卷,使背部的皮肤有绷紧的感觉,形成“含胸拔背”的姿势。头部虚领顶劲,脊柱节节松沉,胸背部肋骨也自然地松沉;足跟、足趾与足掌轻轻沉住{目光平枧,屏除杂念,意存丹田,自觉心平气和,姿势稳当。然后两腿分清虚实,把重心移在左腿,用意识引导腹部内脏从左腰隙起轻轻做弧形向左上方旋转而上,双手随着微向左下方划弧而上旋仍停于心口{同时配合缓缓吸气,追随内脏的弧形动作,这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内收;吸气将尽,肛门括约肌即微微收缩,如忍住粪便状,使气聚于下丹田(在脐下中极穴),略停一停。这是一吸。
  随即继续用意识将腹部内脏轻轻下沉.双手亦于胸前心口下沉于脐前轻轻沉住;重心仍落于两腿,同时,肛门括约肌随即松开,缓缓以鼻呼气,部分气体从鼻孔流出,部分气体似感下沉于下丹田;部分气体似感流行于中丹田(脐部神阙穴);这时横膈膜自然下降,小腹自然地外凸。这是一呼。
  心要静,眼神要照顾双手的起落;身形要端正,不可摇摆俯仰;呼吸要“悠、匀,细、缓”,呼吸与动作要协调。
  这是向左方的内转下沉法。向右方内转下沉的方法用同样的姿势,仅是方向相反。可以交叉地反复练习数十下。全身骨节和肌肉都参加活动,完成“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
  这种“以意调息”的腹式深呼吸法,有人称作“内练一口气”,也称作“气功”或“内功”。通过横膈膜的不断起伏,内脏做轻微的旋转和按摩”运动,能够活泼内脏机制,加强气血循环,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干百年来,我国的家、医学家在实践中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疗病、延年的一种方法,也是极其合乎科学的。
  附带要提出的,肛门括约肌一紧一松(紧的时间短,松的时间长),有助于治愈内痔,并能连带地作用于泌尿系统而防治遗精病、便秘、小便频数。
  拳套练熟后,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的拳式呼吸的原则,使呼吸与动作自然地结合起来。如果感觉胸闷憋气,必然是姿势有不正确的地方,引起肌肉不能全部放松,或是呼吸跟动作不能配合均匀,必须加以调节。如仍调节得不舒服,应该恢复自然呼吸,切勿勉强,以免发生流弊。
  练习深呼吸运动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地产生“腹鸣”的现象,特别在练拳套每一姿势到定式时和由定式变转时由于腰胯的松沉和旋转,最产生“腹鸣”。这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是练习内功拳到一定程度后的初步的内体感觉,是“以意导气”、“气沉丹田”的结果。练气功时产生腹鸣现象,要比练太极拳来得早,这是练气功在一开始就“以意调息”的原故。腹鸣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以意导气,增强了内肠蠕动,使腹内气体相摩相荡所发出的声音,对内脏只会有好的作用。练太极拳时有“腹鸣”应不以为奇,没有“腹鸣”也不要故意追求,要听其自然。当然,因病而发生腹鸣,另当别论。
怎样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应该首先弄清:什么叫气沉丹田?为什么要气沉丹田?怎样做到气沉丹田等。
一、 什么叫气沉丹田?
郝少如先生说过:“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不使上浮,谓之气沉丹田。”形意拳家马礼堂先生说:“清升浊降,气归脐下。吸气时会阴轻轻用意上提,气升于顶,呼气时放松,气沉脐下丹田之内。”太极拳名家郝家俊说:“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以笔者愚见,气沉丹田不是别的,乃是采用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并使之与拳式之蓄、发、开、合相结合。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胸中真气沿任脉下行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的形势。胸、背、肩和腰胯始终放松,腹部则沉甸甸甚为充实。呼吸深长匀缓,作到“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的要求。形意拳大师孙禄堂先生教“鹰熊斗智”的架子时,要求把“小腹放到大腿上”,郝家俊先生教太极拳的”单鞭”时,也要求”正身塌腰,把小腹放到大褪上”,这些都是气沉丹田的具体体现。这里有两点应该说明:①气沉丹田不同于练硬功时的气贯丹田和入力丹田。“贯”和“入”是努力向下压气使其进入丹田,“沉”则是顺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好象东西在静水中随着地心吸力徐徐下降,松静自然,无一毫勉强之意。②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练拳是动功,其势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有紧有松,不能总是聚于丹田,僵死不动,要有鼓荡开合,纵横飞腾。这就是《神运经》上所说的“纵横者胁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间”的意思。
二、为什么要气沉丹田?
练拳之目的,一是为了强身祛病,延年养生;二是为了克敌制胜、抑强御侮。在格斗中如何能发出大力且使此力产生最大效果?如何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倾跌,自己则稳如泰山?欲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按照拳经的规定,进行各个方面的练习而综合运用之,“气沉丹田”则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健身角度来说,练丹田乃是祛病防病的关键。丹田二字,笼统地说是指从脐下到耻骨这一范围,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肾脏亦在其附近,它们统统包括于中医所说的“肾”这一概念之内。人的生长、发育、壮大、衰老等过程,是和肾息息相关的,即是和生殖、泌尿。内分泌的功能紧密相关的。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练习,可明显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延迟衰老(中医叫补肾)。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增强后,人就可能变得精力充沛,抵抗外来风寒湿热的能力增强。对运动员来说,还可提高竞赛成绩。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教学和为人进行气功医疗中,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从练内气来说,丹田是生气之源,先从丹田结成气丘,然后即沿经络运行,形成人体经络场。所以练丹田者,可起“补肾”之功,肾气足而后武艺乃得以精进。气沉丹田时的腹式呼吸,使膈肌与腹肌力量增强,加大腹压变化,改善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体内淤血,可大大改善心脏的工作。从技击角度来看,膈肌大幅度向下运动,肺体大幅度向下膨胀,腹胃等脏器垂注于腹内,以及肩之下沉,胸肌、腹肌、腰、胯之放松、全身肌松肉坠,腹部充实而沉重,可使人体重心降低,在力学上体现了稳定作用,在运动中易于作到中正安舒,桩步稳健,灵活而具有弹性,既便于随对方进攻之势纵横缠绕、引进落空,得势时又便于腰为弓把的使用,发出丹田命门之力。这就是前辈形意拳家刘殿琛先生常说的“活泼于腰,涵蓄在胸,运丹田之力,发肾气以击人。”
三、怎样作到气沉丹田?
前边已经提到过,练拳过程中的气沉丹田是随着拳势的变化,让气在丹田(气海)与中脘之间,有提有下,起伏鼓荡。对于具有一定功夫的人来说,只要在走架时注意作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放呼。吸为提,气到中脘,呼为下,气到丹田,自然而然就作到了气沉丹田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时不易掌握,可分三步去做:1、先练松静站立,即自然桩是也。无论采取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定劲桩,太极拳的混元桩,或少林拳的马步桩,都是一样。按要求将姿势站好,即将全身放松,要松而不懈,精神贯注,气势腾挪。采取自然腹式呼吸,不加勉强,多着意于放松。每天早晚各站半个小时,练上两个月左右,以达到能够彻底松静为佳。2、仍按第一步所采取的桩法松静站立,采用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提肛缩肾,两胁微向外张(不可向上提,胸部放松,勿有起伏),将气提到中脘。与吸气同时,两手向回收,但要沉肩坠肘。呼气时,小腹放松,外凸,会阴仍要微微提住,两胁向内向下合,同时两手向外推,以意引气,达于指梢,双脚则五趾抓地。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呼吸时两手向回去收和向外推的幅度也越来越小,最后变为以意领气向回收,以气催力向外推,从外形上看不出手的动作。如此练上半年多(多练更好),即可进行第三步。3、选几个动作简单而蓄发、开合、节奏分明的拳式,如用形意拳的劈、钻、炮,八卦掌的双撞掌、马上开弓、黑熊反背,太极拳的双峰灌耳、掩手肱捶、搂膝拗步,少林拳的挂月撞掌、十方戒、双崩拳均可。将动作与呼吸紧密结合,一定要作到开吸合呼,蓄吸放呼,闪跳为吸,发力为呼。吸为提,呼为下。练时要慢,要自然,不须练多久,就可达到气沉丹田了。这时自己会明显地感觉到:两腿前节有力,腿肚子很沉,双脚有入地之感,每一动作力之源都在脚跟,经踝骨沿腿而上,两膝有力。但大腿与腰胯则松快自如,自腰以上,各处都轻松而灵活,动作幅度增大而灵敏迅速,整个身子好像一根鞭子,鞭把在脚踝处,鞭杆在腰脊,两臂两手如同鞭梢。此后,无论练什么拳套,不论走架快慢,都可保持气沉而不浮,步稳而不乱。动作发劲,整而不散,如同风吹大树,百枝摇曳,妖娆自然,妙趣横生矣!
问:丹田在什么地方?气沉丹田怎么做的?
答:中医和气功丹田所指的有所不同,气功指:肚脐以下,会阴以上的区域,中医指:脐下三寸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非常好的文章,很详细值得琢磨!谢谢
很好的学习资料。这才听说:中医和气功丹田所指的有所不同。谢谢楼主。
仔细阅读了,收获很多,谢谢!只是在文章1中说到吸气时是说“这时横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地微向内收”。而在文章2中却是“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两肋微微外开而肋骨则不要上提,下边再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胁则向内向下合,”这里的两处中都是说逆腹式呼吸中的吸气,但说到横膈肌时却正好反向相反,能告诉我吗?我都看糊涂了。
学习学习,收获良多。多谢楼主
谢谢楼主分享, 学习中。。。。。。。。。
非常好的文章,很详细值得琢磨!谢谢
总听人说气沉丹田,今天才知道是这样,不过有点不好理解怎么练气功关于练气功怎么意守 _体育健身_时尚
怎么练气功关于练气功怎么意守
怎么练气功关于练气功怎么意守
作者:小巴布
当某内脏病变时,在练功中意守该内脏。如心脏病即意守心脏,肝脏病即意守肝脏,以此类? 推。此法可入静,对提高疗效了有一定作用。 br/气功练习意气相随法br/br/  “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气”是人体的真气,它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说的内气(丹田气)。意气相随是练功者用自己的意念活动去影响呼吸和内气的运动,使体内的气息运动和意念活动一致。 br/br/  1进行呼吸锻炼时,要使呼吸随着意念活动缓缓进行,在自然条件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 匀长,好像“春蚕吐丝,绵绵不断”。 br/br/  2进行内气锻炼时,则是练功者以自己的意念活动进行“意守”,并结合呼吸运动去影响“? 内气”的活动,使“内气”在意念活动的影响下,从“意守练气”到“以意领气”、“气随? 意行”,进而逐步达到“意气相随”的境界。例如,气沉丹田或以意引导内气在体内沿一定? 经脉运行,等等。当然,从“意守练气”到“意气相随”,不是以意强领,而是在“自然”? 的前提下,待“内气”形成之后自然呈现的。br/??????????????????????????????????????????????????????????????????????????????????????????????????????br/这样练气功: br/br/1.抱丹田 br/br/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br/br/2.转丹田 br/br/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br/br/3.晃丹田 br/br/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br/br/4.揉丹田 br/br/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br/br/5.击丹田 br/br/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br/br/6.折丹田 br/br/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br/br/7.搓丹田 br/br/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br/br/8.喷丹田 br/br/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br/br/9.提丹田 br/br/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br/br/四、丹田功的效应 br/br/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br/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br/br/br/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br/br/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br/br/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br/br/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br/br/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br/br/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怎么练气功
补充?????????????????????????????????????????????????????????????????????????????????????????????????????????????????????????????????????????????????br/br/(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br/br/(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br/成一周天通。 br/br/(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br/br/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br/br/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br/br/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br/br/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br/br/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br/br/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br/br/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br/br/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br/br/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br/br/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br/br/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br/br/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br/br/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br/br/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br/br/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br/br/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br/br/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br/br/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br/br/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br/br/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br/br/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br/br/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练气功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要先让你了解气功的概念。在气功的专业术语中感受真气的存在的能力又叫气感,这是最基本的事情。而当你能感受到了真气(也就是拥有气感)以后,用你的意念去控制真气按一定的套路在体内作用,这个套路就是气功的功法。打个比方说,真气就是你拥有的一种力,而这种力一般人都不会去驾驭,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需要拥有了气感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从而驾驭它,而功法就是驾驭它所做的一个套路。就好像你有了力气,就学怎么用力气去挖土,拿东西一样,等你有了气感,才能去练关于真气的功法。力气和真气一样都是不变的,不一样的都是功法,就好像你的力气不管做什么都是力气,只是做的事情不一样。而气功也是一样,真气是不变的。只是经过了无数气功者的完善和创造,出现了无数种功法一样。
意守丹田这就是一个功法里的步骤,由于万变不离其宗丹田往往被认为是真气储存之所在。几乎很多功法都有这个步骤。它的意思呢就是叫你吧你的意念集中在丹田,从而使体内真气汇聚于丹田。也就是肚脐下大约三寸处。
当你气感觉醒以后,你会发现当你吸气的时候你能感觉真气的所在。当你呼气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控制真气运行。呼吸不用特意的太过深沉,也不要急促。以适中,自然,平和。为准则,如何练气功丹田不敢说,但胃我可以把气体压进去,过一会儿就出来,这也算气功吧,每当我胃痛时都这样做,就不会痛了,自学的 怎样练气功劝你最好别练,初练气功的人最好从动功开始练,练上三个月再练静功,如你这般,容易走火入摩,容易出偏。这个意守丹田,要若有若无的,不能太用意,又不能不用意。 练气功的好处意念的运用,有人称为“心法”,是练功成功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关键。圣贤做到“行、想、坐、卧”等情况下都能做到无时无刻在修练、练功,原因在于他们领悟、掌握了用神的方法、方式。
经书常提及正确运用意念的方法:“若即若离”、“似守非守”的状态境界,所谓“知而不守是功夫”,然而实修过程中,有谁(包括我在内)能真正掌握的呢?(当然上根器的同修另当别论。)
练功越练越失败、退步,感觉越来越差,这里不自然,那里紧抑不适等等,这都是练功时意念不当、用神不当惹的祸。
还有,相信有练功经历的同修都知道,绝大部分功法以意守下丹田开始,认为丹田是“气海”,万气之源,意守这里就会气盈而神闲、心境踏实而清静、一派逍遥自在的景象。
可惜,实修过程告诉我们,意守下丹田并不是刚才所描述的那样美好,反而是头昏目涨,毫无气机妙境可言。(高层次境界除外。)
由以上两例子,我导入练功时如何用神的话题:意守or体会?
意念守着某部位,神即注于那里,过重会令该部位产生郁阻呆滞,过轻则意念不易控制,练功者容易走神。
我在功态中反复对比、改善,终于发现了正确的的意念运用不是意守,而是体会!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意念的运用方法、运用方式,从而令练功突破性进步。
我将这种意念运用方法称为:体会式的用神方法。
体会式的用神方法:细心体会着身体,身体哪部位有气感反应,就移神到那气感上,不可意守,只可“体会”、“体验”、“品味”:这感觉是如何的?舒服?轻松?甜?酸?苦?等等,以平时我们“品酒、品茶”的方式体会着气感的一切(例如:身体上火后的气的感受是酸、痛、麻,身体健康时气的感受是清、凉的)。
意守式用神方法vs体会式用神方法:
体会式的用神方法,将神附在气上,任凭气的自主发挥运行,彰显道家的“无为”法则,可避免用功时意守的紧张、意念过重,无论神识还是身体都是轻松、自在的,功境易接近先天境界。
反观意守方法是将气附在神上,对气加上人为的干忧,违反了道家主张的“清静、无为”法则,轻则身体紧张,重则气机乱窜,甚者出偏。
说到这里,各位见到此贴的同修可以即时试验一下:用神意守头部,五分钟后用神体会头部的感觉,可以发现后者的方式会令身体、神识即时轻松自在、有着明显的改善。
既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练功时神的运用方式、方法,那么我再引出有关意守丹田的话题:
正如上面所述及的意守丹田并不象人们描述的那样精彩,更何况有许多同修根本守不住丹田,而偏偏要守丹田,岂不是活受罪?倒不如将神(意念)从丹田那里释放出来,体会全身:在哪里舒服,就用神体会那里吧,何必执着呢?(根器不同,部位不同,因人而异的)
将神释放出来,神识与身体如同摆脱束缚的骏马那样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的驰骋着,功境的万千景象、精彩纷呈。 练气功好吗我22岁,大三,女性,想自己练气功强身健体,不知道怎么个步骤比较好,不当的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练气功有什么好处我主要是性格不好,杂念太多,心烦,爱生气,身体毛病也挺多。想净心,同时治治病。 希望有好心人指点我一下,谢过了。练气功走火入魔爱生气的性格,其实会影响入静的程度。因为初坐中,杂念四起,想起不开心的事,会越想越气。当由动功入手,八段锦,易筋经等均可。处尝心静的好处后,在转坐功。也不要一开始,就守内在,将念头置于虚空中,练一练心量。直到不会觉得不耐烦后,在谈静坐法门。练气功 马三立先学习采气,在练气 怎么练气功 图解气功其实很假的,还是跑步好_ _! 气功练3月小成,2_3年大成。
强身健体的气功,一般很少人会教你,网上的练了会出事。
硬气功要配合药物,否则会伤身,女性不适合练,这就是传儿不传女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女性的性格不适合。
没毅力,还是天天跑跑步,爬爬山好。 我打小就喜欢气功,可是没有师傅教我,哪位大师能指点一二的?谢谢!~气功的原理就是“积精累气”,真想练功要绝房事防走漏。
这是的“真气运行法”比较容易入门,练好了会强身健体,最后祝你成功。
真气运行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去少林寺 去少林不是太晚了! 气功分为很多种,要看你是学习哪种,我就是学习了健身气功,五禽吸啊,八段锦啊。。
我有同学还会开棍。。不知道你是不是想学的这个哦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多吃萝卜多放屁,练气功! 气功,根本没有,所谓的气功其实就是外练一层皮,皮够厚甚么都OK了~甚么踩冰道,甚么砍肚皮~ 我每天晚上运气从丹田冲击任督二脉,第一天转3个周天,以后每天加一个。之前没有任何的功底,每次练到最后一个周天时都会很痛苦。。。 不要看楼上的一大段。。练气功一定要找师父交。。否则出偏伤的可是内脏
自己练的话可以练练硬功夫。。网上流行的所谓硬气功大部分也都是硬功。有兴趣可以练练。练再错最多也就是皮肉伤。。几天就好了 找个老婆来气你 找个大爷叫你 呵呵 去什么少林寺武当山学去呗 标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气沉丹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