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局卫生工作理念理念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在这样的教育围城中长大,将导致学生生活意义酌丢失,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既定的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就像生长在温室中的花草,周围的氛臣过于羼弱,自身的根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在教育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哪些不正确的课程理念 ? 并对其进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范文一: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摘 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当前,科学发展观已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各项工作都在积极践行之,教育也不例外。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树立、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主体和归宿。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育要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在教育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以学习者为教育主体,充分发现和挖掘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为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唤醒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面。[1]因此,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由谁来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等一系列科学发展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发展的主体和归宿。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又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它要求教育活动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在“工作方针”、“战略主题”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等章节中,多次提到教育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教育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本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又有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变得更为迫切,教育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重要的精神需要。因此,教育的发展必须不断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求,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广大人民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其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2]《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这就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课程开设要全面,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体验;既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并且,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人人成才的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年龄阶段进行针对性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教育要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本《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4]教育要树立多样化成才的理念,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了解、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从办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多样性、个性化和特色化,为具有不同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个性需要和期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概念,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教育机会,同时,符合每个学习者不同的需求,也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他所需要的有效的学习机会。[5](四)教育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为本教育促进人的持续发展是指教育既要满足人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人身心和谐、持久发展的需要,为人的发展提供全面、长久而强劲的发展能力,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教育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小学、中学和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形成阶段连续、渠道互通、体系开放的人才培养体制,避免人在发展过程中的断裂。同时,要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来引领教育的发展,即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教育不止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可获得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理想。三、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创新教育发展战略和思路。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把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导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教育发展从重数量规模速度向重质量结构效益转变。正确处理教育的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区域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及教育发展的内外部关系等,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尊重教育规律,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应从以下方面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文地址:
范文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概括的说,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的本质出发。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使人不断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知道,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上往往把学生纯粹视为被教育的对象,认为学生总是存在问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过是政治上、道德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只是简单的规范人、教育人的工作。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是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他们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 是自由的,也是充满活力的;要明确学生教育本身就是具有维护“人”的独立性的使命,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要破除在学生评价上的保守思想,彻底抛弃“老实”、“听话”“好孩子”“乖孩子”这些传统评判标准。而应该允许他们有反叛精神。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要研究人的需要,进而通过研究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研究学生的需求,我认为学生的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尊重的需要引导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学会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的管理之中,做错了事,不要首先批评他,应该循循善诱给他讲道理,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生命的主体来看待,这样的话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应该尊重学生,因为这是每一个学生的第一需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发展他。由是观之,尊重学生是教育他们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码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新课程所追寻的一个基本理念。2.认可的需要还没有定型的学生,特别是我们现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中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给予适当的赞许和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因为他们认为家长、老师或者朋友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肯定。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码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时首先必须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即认可他们正向发展的一面,是他们首先得到心灵上的满足。然后再想办法在一个适当的时间,找一个适当的理由去教育他,肯定他以后必将成大器,但要注意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人生发展过程中所有的不太良好的现象,鼓励他们争做先进典型。当然我们也应该给他们多讲一些典型的事例,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肯定他们的优点,认可他们身上闪耀着光芒的地方,不是一味的批评或说教。由是观之,认可学生肯定他们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必备条件。3.求知的需要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录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4.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特别是要结合这个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教育学生应该面向未来,面向现实,进行脚踏实地学习,以求自己以后有个更好的归宿。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并结合学生实际,与学生共同设计其远大理想以及未来创业发展计划。更要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说,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出发,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调动每一个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把人本的思想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尊重、激励上,决不能舍本逐末,把学生当作自己的“部下”、当作员工。为此,作学生工作的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把每一个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二是要经常调查研究,站在与学生平等立场上和风细雨的志学生谈心,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经求。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不断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四是要讲究工作方法,以咨询、调解、辅导等形式,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活。五是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一个良好的学生工作者,要以自身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激发学生和亲近感、尊敬感的敬佩感,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人生榜样阅读详情:
范文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创新教育杨谈中学
杨国梁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在关于《教育规划纲要》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内容的解读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他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 。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我们农村学校,设施和器材方面与城市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就不断自创器材,开拓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地取材。无论哪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就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有利于我们的东西,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我们学校搞校安工程建设,四处都是砖,我们就把它用来代替哑铃,学生每人两块,做屈臂上举来练习臂部力量,还可以练习脚步的灵活性。把砖摆成人走路时留下脚印的图形,学生可以顺步走,可以交叉步走,还可以倒走,也可以两人交叉走。走法非常灵活多变,而且图形也可以变多种样式。如果放着音乐,你会看到学生时而翩翩起舞,时而轻若飞燕,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其次,发挥当地的优势条件。扬长避短,一己之长,攻人之短。在战事上如此,在教育上亦是如此,自己优势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虽然我们农村学校没有规格的、标准的大体育场,但是我们有广阔的田野作为我们的活动场所,可以进行野外生活模仿练习,可以进行越野跑,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第一”,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还有,让学生自制器材。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手工制作时间,把体育自制器材引进去。发动学生自制器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每人准备一件,上课后互用。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又使上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总之,创新教育能挖掘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能健康的成长,使教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应贯穿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应面向全体师生。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需要实事求是,模仿教育出不了诺贝尔,创造就在身边,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提高全民素质,就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提升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阅读详情:
范文四:浅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浅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高校学生管理者而言,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高校学生管理者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本文以新生辅导员为例,阐述了对大一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目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高校新生辅导员,更要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概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是自由、平等而全面发展的人,是个人、群体和类相同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一)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内涵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作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造就学生,把学生当成学校最重要的资源,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这就要求学校依靠建立服务性组织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来激励学生自觉地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通过自律、自勉来实现学生和学校的目标价值。(二)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意义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高校辅导员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阅读详情:
范文五:语文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文科 技 期刊 数据 库 ( 引文 版 )教 育科 学 2 0 1 5年5期语 文教学要坚持 “ 以生为本 ”的教 育理念罗国芬河北省沧县第三 中学 河北 沧县 0 6 1 7 2 9摘要 :“ 以生 为本”要 尊重受教育者的 个性特 点 ,遵循受教育者的 身心发展规 律 ,尊重 、培 养、发展 学 生的主体性 。要创 建愉  快和谐 的学习氛 围 ; 在新课 导入 中激发 学生学 习兴趣 ;鼓励学生 自 主探 究 ,放手质疑 ;注重小组合作 学习, 探 究教材 ,为终身学 习、 自主发展 、 自动适 应未来社 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 限的可能性 。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积极 引导 ;乐于探 究 ;放手质疑 ;小组 学习   中图分 类号 :G 6 4 5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5 6 9 1 ( 2 0 1 5 ) 0 5 - 0 2 0 1 - 0 1新课程要求 课堂教学 的开放性 、师生关系 的民主性 、教  学模式 的多样 性和教学手段 的现代化 。以人 为本是 新课程 的  个重要理 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 程看成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的过程 。因此 ,在教学活动 中 ,教师应体现 “ 以生 为本 ”的   文化教育新理 念 ,促进学生 主体 的个 性发展 。积极 引导学生  参与实践 ,乐于探究 ,进行 自主性学习 ,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  展 。下 面结合 本人的理解与教学 实践 ,就如何创建 “ 以生为  本”的语文教学模式谈几点体会 。一1 创建愉快和谐 的学 习氛 围研究过 心理学 的人都知道 ,人的认知能力 与所处的环境  有关 。当情 绪低落的时候 ,想象 力和处理 问题 的能力很低 。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 中 , 要积极创设 宽松 、民主的教 学氛围 ,   最大 限度 的激发学生 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 。丰富的学习环境将  会对学生产生 暗示 和潜移 默化 作用。愉 快心情 、和谐 的氛围 、   自由的心态 、宽松 的学 习氛 围有 利于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 。   特 别是 学生 往往 要借 助场 景创 设才 能把 学 习的情 绪调 动起  来 。那 么 ,我们不妨在教学 中积极借助多媒体 等现代化 的教  学设备 ,采 取多样化 的教学 方式积极为学生创设 愉快和谐 的  学 习氛 围 ,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兴趣是 最好 的老师 ,我 国的一项研究表 明 ,学 习兴趣与  学 习成 绩的相关达到 了显著的水平 。兴趣 让学生力求认识新  事物 ,积极参与某种活 动。它是学生学 习的最佳动力 ,有 了  兴趣 的学生才会有好奇 和求 知的心理倾 向 ,再 加上饱满 的精  神和 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才能促进 学生智能 的发展 ,   才 能有 效的提高学 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 中要善于根据学 生的  生 活经 验 ,创设学生感 到亲切的情境 。在 新教材的教学过程  中,要 克服老师过多 的讲 ,学生被动 听的局面 ,引导学生 主  动参 、积极思考 、主动 探究 、 自主学 习的意识 。例如 ,语 文  课上 ,老师经常用讲故 事的方式与学 生讨 论哪些人是我们应  该尊敬 的 ,哪些 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育 提出的新的要求 。培 养交流和善于合作 的习惯 ,对一个人  生都很重要 ,这关 系到创新与合作能力 培养 的问题 ,也关  系到人 才培养 的问题 。学生面对所提 出的问题 ,共 同开 动脑  筋 ,积极探究 ,解决真 正的实际 问题 , 他 们在探究过程 中积  极发挥 各 自的优势 ,通 过交流讨论 、探究合作 ,共 同解决 问  题 。当然 ,在探究 、合作 的过 程中 ,学生会充分发挥 眼 、手 、   耳个个 器官的功能 , 全 身心 的投入到合作 交流过程 中,不仅  仅是探 究的 自觉性大大 提高 ,而且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 。所  以 ,在小组合作学 习过 程 中,教师要更新 教育理念 。要 以学  生的主动参与 、主 动思 考 、靠学生 的主动 探究来开展小组合  作 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要 培养学生独立学 习的习惯 ,强化合  作 学习。培养学生先立 思考 问题 的习惯 和能力 ,让每个 学生  在 合作 交流 中充分表达 ,发表建议或 意见 ,逐步培养解决 问  题 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 的教学 打动学生 的心 ,就  连平时不爱动脑思 考的 同学都积极 活跃起 来 ,鼓励他们 战胜  学习 中的 困难 ,帮 助学生扎扎实实 的开展 合作学习 活动 ,促  进 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不断提高学生 的学 习能力 。   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要把 目标放到全体 学生 的身上 ,不能  只盯着优秀 的学生 ,而忽视 了基础较 差的学生 ,只有这样 才  能让所有 的学生全 面发展 。小组学生 过程 中,除 了帮助 学生  学习扎实 的基础知识 以外 ,培养合作 意识 ,提高协作能 力也  是非常重要 的。除此之外 ,还要 培养 学生 的探究能力 ,使学  生形成健康 的心理 和 良好 的情感态度 ,从 而树立正确 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   因此 ,在小组 合作学 习中 , 教 师不能让好学生 一个 人代  替小组汇报交 流 ;要充分发挥交 流过程 中,学生表 达 自己想  法 ,培养独立 思维 的习惯 ,从 而保证 小组合作学 习不放 任 自一流或流于形式 。   综上所述 ,以人为本是科学 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 为本 的3建立平等 、互助的对话机制 ,鼓励学生 质疑传 统的教学 中学生 处于被动局面 的现状必须改进 ,不然  就会毁 掉我们 的新 时代 的教育 。为 了改变 这种状况 ,我们要转变教 育观念 ,在教学 过程 中激发学 生的参与意识 ,吧 更多  的时间让学生 自己去主动探究 。教学 过程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 动 、共 同发展 的过程 。在此 ,师生 之间 、生生之 间的人格  是平 等的 。教师要放下 架子 ,以学生伙伴 的角色 ,引导 学生  进行 知识 的学 习与探究 ;通过搭建课 堂平等交流 的舞台 ,形  成平 等 、互助 的对话 机制 ,让学生悉 心接受课堂上 老师的一  举一 动 ,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 ,勤于思考 ,探究发展 。4注重小组合作 学习 ,培养学生 的探 究能 力新 课程改革与 时代 的发展对人才 标准作 了重新 的界定 ,   创新 能力与合作能力都 是新时代 和新 的形势下对我们 素质教管理 的基本思 想就是人是管理 中最基 本的要素 。新课 程把教  学过程看成师 生交往 、积极互动 的过程 ,教师应体 现 “ 以生  为本 ”的文化 教育新理念 ,促进 学生主体 的个性发 展。积极  引导学生参 与实践 ,乐 于探究 ,进行 自主性学 习 ,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   参考 文献  [ 1 ] 马琳 . 创建语文教 学的有效课 堂[ J 】 . 学理论 ,2 0 1 0 ( 2 2 ) .   【 2 】 关文庆. 运用 多媒体 , 增强语文教 学的实效性[ J 】 . 中国现代教  育装备 ,2 0 0 8 ( 0 8 ) .   [ 3 】 刘 劲松 . 浅谈 多媒 体在初 中语 文课 教 学 中的利 与弊[ J 】 . 教 育  教 学论坛 。2 0 1   1 ( 1 5 ) .   [ 4 ] 苏春 喜 . 把 语 文 教 学融 入 到 生 活 中[ J J . 现代 农 村 科 技 ,2 0 1 0 ( 1 6 ) .?2 01?阅读详情:
范文六: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以生为本是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根本目的。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要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参照了教授(没有记住名字,回头找,再没找到。本文中观点和大量文字——几乎原文出自教授文章,在此表示歉意)和“点灯的心”等诸家博文,觉得大体从一下三方面入手。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发展良好个性原美国布朗大学校长瓦尔坦·格雷戈里安引用祖母的话强调了良好个性的重要性,祖母经常教导他说:“孩子,有两件事一定要记牢。第一是命运,那是你无法控制的;第二是你的性格,那可是在你掌握之中的。你可以失去你的美丽,也可以失去你的健康和财富,但是你决不能失去你的性格,因为它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学校和教师要尽快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听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简简单单,然而,我们做老师的也好、为人父母的也罢,又能做到几点呢?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其实不犯错误的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的可爱你只是没有发现罢了。让我们善待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就像善待呀呀学语和姗姗走路的婴儿,让我们用宽容的心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生活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生活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学校和教师要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与其教给学生一屋繁杂深奥的知识,不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如果认为孩子将来发展的基础是是语、数、外,教师就可以能造一幢漂亮的“农舍”。但你想造一座高楼大厦,就得沉住气先在地基上打好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意志力、自制力、专注力等根基。任何一根“桩”打得不扎实,都将影响大厦的高度。教书匠关注的是教给了学生多少分数,教育家关注的是教给了学生多少做人的道理。前者是标,后者是本。推进环境育人工程,创建和谐人文校园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文化的窗口,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绿化良好,空气清新,肃静而不失典雅,校舍美观,干净,使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之感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所以,学校继续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种与花草构成一幅优美的画,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自然之美的熏陶。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富于丰富的教育性。走廊摆放的花草,悬挂的标语,书画和名人简介及各班窗台上摆放各有特色的班花,都有利于清除生理疲劳,有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学校可以在大厅正中设置整容镜,让师生以整衣冠,注重仪表,弘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风。
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精神文化一般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主题理念、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营造特色,并使之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氛围。要更加关注教师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抓牢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教风严谨踏实,学风勤奋刻苦而闻名,学生淋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学,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心理印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阅读详情:
范文七:用“以生为本”的理念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中学,新疆 塔什库尔干845250)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01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首要的是提高科技和教育创新能力。而教育的创新需要教师去践行。作为教师,笔者认为,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思考和体验中成长。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关键词:以生为本;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一、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必要性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作了一个崭新的、全面的、权威的概括,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而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在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坚持“以生为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以客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且还应该要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接受道德观念的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学生的知识状况、情感状态、意志类型都会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平等的关系,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思想政治课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把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以往思想政治课实效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学生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人,把学生看成纯粹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一味地使用“满堂灌”、“死记硬背”等机械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克服过去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充分发挥认识和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全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全力构建“以生为本”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可能有所创新。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老师要以尊重、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而不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或手段,由此形成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关系。其次,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做好事情,放手让学生们去选择、设计、策划、组织、操作、展示、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舒展、开放、自主的空间里得到自由的成长。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第三,要以宽容的态度分析和评价学生主题作用的发挥。他们开始也许是生疏的、笨拙的,表达是不流畅的,组织和表现是稚嫩的,思想政治观点是不成熟的,上述种种都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极大的耐心包容学生的不足,并给予适时的点拨、鼓励和纠偏,将它们看作是成长过程中必经阶段,将他们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动力。2.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我国原有教育制度下,中学生学习竞争激烈,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较多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其他方面被认为是加重学业负担和浪费时间。随着近年来我们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探究性学习也越来越受重视,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培养学生在探究政治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新形势的需要。(1)创造良好氛围,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营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探究式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探究式教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如教学工具、以探究为理论编写的教材和一定的活动空间等。在探究式教学中,无论是调查和实验,还是交流、合作与假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软”环境是指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共同配合创设良好氛围,才能使学生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有深层次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真正化为内动力。(2)更新教师观念,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供适宜的教学气候和土壤。教师和学生都同样是需要学习的人,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教师积极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构建知识,培养能力,充盈情感体验,获得全面均衡发展,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交流、对话、建构、创造、体验的富有生命力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需求,把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思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心灵的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巧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实际,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使之有思考价值,令人深思,给人启迪,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所取得的各项高科技成果,无不是人类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如:人造卫星上天从最初的转播广播节目到转播电视节目、卫星遥感、地质勘探;电子产品从最初的电子管电路到现在的集成电路等。在此可以巧妙提出疑问:在现有基础上,我们还能制造出什么更先进的产品呢?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鼓励,及时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的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相结合。参考文献:[1]丘学宗.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育研究,(1).[2]李英男,朱春令.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3]张晓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尝试.学科教学,2007(3).[4]郑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初步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07(3).[5]王莉.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10).[6]李春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阅读详情:
范文八: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张欢)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张
欢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听到一些班主任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比以前要难教的多,为此我也深有体会,尽管带班的时间不是很长.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呢?原因有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记得我们小时侯读书的情景,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仿佛就是神,对老师的言语基本上是言听计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以我们倘若仍然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管理理念中,势必效果不佳.在知识经济、循环经济背景下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作为根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就是要在管理的目的上为了人的发展,在管理的行动上促进人的发展,在管理的机制上保障人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1. 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得看火车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是保证全班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但这都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的班干部队伍!今天,当我回首这几年走过的道路时,真的是感慨万千!尤其是班干部的选择!在当时我是走了一些弯路。希望能给将来当班主任的年轻老师一点启示:在高一文理分科以后,由于用错人选导致班上的纪律明显下滑,学风剧减,结果在进入分科后的期中考试中考的非常糟糕,成绩位于倒数,当时的我心情异常复杂,矛盾,对于一个年轻的教师而言专业可能是放在第一位的,可带班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于是我对自己说,不能轻易言败!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成功不了!还有机会!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分批分批的找班上许多学生谈心,分析班上的问题,并鼓励一批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参与竞选班委会,通过演讲,回答问题,投票,三个环节,产生了一支同学们信任,作风过硬的班干部队伍,并且定期的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难,同时在工作的方法技巧上加以指导,事实也证明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班级的管理比班主任让他们被动的去管理班级成效要好很多,自从这以后班上的班风明显好转,成绩直线上升,且一直以来总评都在年级前列!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如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忙里忙外,纵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抓出成效,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好助手,让他们充分发挥其能力,主动抓好各项工作。2.动脑筋,想办法,学经验,力求效果最佳提到管理学生的问题,许多老师都会自然的想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而且说服教育,给学生上“政治课”成了我们班主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但有时似乎这个方法在有些学生身上行不通,细心观察的老师会发现老老师在这一方面很有一套,那就是沉默,我也试着作了一点尝试,并且收效良好!我们班有个叫王明的学生,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出口成脏,与班上其他同学即易产生矛盾,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同桌,并且爱迟到,作业拖拉,于是他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每一次,我都以一种很严肃的态度对他进行教育,表面上他一副接受教育的姿态,但我从他的眼神中分明看到桀骜不驯的迹象,我把能够用在他身上的语言全都说出来,直到口干舌躁,但似乎都听不进去。对与于这类学生我开始有些急噪,真有点想放弃,可心又不甘,后来陈校长告诉我遇到这样的学生先把他冷一冷。在一次班里接水的过程中,他与另外一名同学发生了口角,直到发生武力战争,还好由于我查班及时被制止了。又一次将他叫到办公室,这一次我什么都没有说,也确实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该说的我都说了,于是我继续备我的课,改我的作业,就象他不存在一样,可能他在来之前,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我的说服教育,习惯成自然了。可我这次的表现和处理完全让他莫名其妙,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整个一节课的时间,我一句话没有说,但我明显感觉到他越来越不安,到快要下课时,我看见他的嘴唇好象在动,却又没有说出来,我还是沉默,直到铃声打破了这种僵局,我轻轻的说了一句,“你可以下去了”,他一脸的狐疑,直到我又重复一遍,他终于弄明白我让他回教室去,但走的时候,我发现他把办公室的门轻轻的关上了,这一刻我知道这招起作用了,后来他明显的有所改变,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改善了许多!在这件事情上我明白了,沉默有时真的是金,沉默不是熟识无睹,更不是对学生缺点的袒护,有时无声的沉默,实质上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过程和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3、勤于反思,敢承己过班主任的工作,可谓头绪繁杂,压力巨大。社会的希望、学校的要求、学生的未来、家庭的事务等等,这些重担全都压在了班主任的身上。因而在处理一些事情,尤其是突发事情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当或失误。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学生,也要敢承己过,以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不仅如此,即使是已经处理完了的事情,也可以多反思,就像平时的教学工作一样,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便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更好地放眼未来,开展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就象是一门艺术,它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去雕塑一个个鲜活的个性,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阅读详情:
范文九: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维普资讯 2O O 2年 1月   第2 1卷第 1期黑竞江教育学 院学报  Juml   eo i g oeed E u t n or d l i ̄ a C lg  dc i   tl n l aoJT2 O  a1 O 2 .Ⅷ . 1N .  2 o1构 筑 以学 生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孟 凡 华( 哈尔滨市第十八 中学 .黑龙江中圈分类号 :G 0 4  文献标 识码 :B哈 乖滨10 1 ) 50 0文章编号 :10 —7 3 {0 2 1 16—0  0 1 86 2 O )0 —04 2 共同营造民主 、和谐的气氛 .有利于师生 的共 同进步和发展。一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 用 ,科  学的、先进的 、合理的教育 理念会形成科学 的教育方法 ,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 发展 .反 之则会对 学  生身心健康造 成很 大伤害  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 ,关键是转变教师教 育理念 ,构筑起 以学生 为本 的教 育  价值观 .即一 切以学生 的内心 感受为 出发点 .以学  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归 宿,讲究 育人 的艺 术。   只有在这样 的理念 的指导下 ,才能把学生看 成是有  生命 的、有灵性 的人 ,才 能用爱的眼光去对 待学生、表扬的艺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 。人在受 到表扬 的时  候 .体 内会分 泌一 种叫做吗啡 的物质 ,这种物质会  使人 的大脑处 于高度兴奋 状态 ,产生 高峰体 验,在  这种情况下更 有利 于A们学 习和工作 。教师 通过劳  动生产的产 品不 同于一般产 品,它是精 神产品 ,体觋 着 人 的学 识 、思 想 和情 感 的 变 化 ,因 而 教 师 就应的缺点、问题。在教育 实践中 ,如何 做到 以学 生为本 ,最重要 的是耐刻围绕着关爱学生这~ 主题 ,使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 把老师 当作和他们一 样的有感情 的人 ,才会有彼 此 的相 互 尊 重 和平 等 。才 会 有 心灵 的 对话 ,学 生学生 “ 亲其 遭 ,信其 师 ;信 其 师 ,乐其 师” .师 生4. 学 生提 供机 奢展 示 自己  路方 。教师不要轻 易否定学生 的答案 ,可 以通过提意见 的方 式来 指 出 他 的错 误 。毕 竟 一 个 问题 的 答 案 并  不 是 最重 要 的 , 而 研 究 问 题 的 方 法 才 是 最 重 要 的。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们喜欢 表演,即使是腼  腆的学生 ,至少 他们喜欢看表 演  学生们 在展 示英  国和爱尔 兰时所做的表演 给我 留下深 刻的印象 。他  们所收集 的材 料覆盖 了英国和 爱尔 兰的方 方面 面,   比如说英 国的足球明星 、爱尔兰音乐 、格林威 治天  文台 、英 国的天气以及宗教等等。其中一个小 组的  同学 是 用一 首英 文诗 作 为 他们 介 绍 的 开始 :T o on. . …“ 失败是成功 之母”这句话 只说 对 了一 半 。每个 人  都希 望被 肯定 ,需 要 被鼓 励 ,特 别是 十 几岁 的学  生。因此 , “ 功”也是成功 之母  只有通过体 验  成 成功 .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建立起 自   信心。   6 鼓励 学生 自己提 出问题井解斑问题  .提 出 一个 好 的问 题 并 不 容 易 。有 的 时 候 恰 是 一ri an. t。 mu h er tO 0 c  d a 。 O  mu h c  wle n   n  a d。这首诗恰恰概括 了英 国 的天气 和英 国人 的生 活习 惯 。个问题引出了一项发明。学生们 回答 出的问题 越多,   他们发现 的新 问题就越 多。我们 可以想慷 一下,如果一 个 学生 在 学 校 学 习 三 年 后 ,同 不 出 同题 该 是 多5 不要 轻易对学生说 “ ,让他们体验成 功  . 不”一个好老师应该具备挖掘和发展学 生优点 的能力。只要学生确实是按 照要求做 的,并且在 回答同题 之前 做 了认真 的考 虑 ,那 么他 总有有 道 理 的地?么可怕 。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 学生 发觋 问题并 解决  问题 。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是更进一步 自学的开始。16? 4()维普资讯 才会从 良好 的情绪状态中通过努力走向成功。   在实践 中,要抓住 任何机会来 表扬学生 .包 括  正式 的和非 正式的表扬 ,而且要及 时 ,如果 过一段  时间再做 .效 果不是很理想。   二 、批评 的艺 术表 扬 与批 评是 对 立 统 一 的关 系 。只 有 表 扬 没 有到错 的原 因和解决的办法  学生 也有 良知 ,他会 感  觉到老师是因为爱他才批 评他.这 样才会达 到 “ 亲其师 ,信其道 ”的理想效果。三、宽容 的艺术  宽容学生 ,决不是教师退让和 纵容 学生 ,它是一般意义上 的人与人之间 的理解 和信任 .在 师生关批评或只有批 评没有表扬都是 片面地看 问题 ,在实  践中都不利于学生 的身 心健康 。作为教 师,教 育理  念应时刻随着 时代 、教育对 象的思想和所处 的环境  的变化而变化 。有 的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 不好  教育 ,说重 了想 不 开 ,心 理 脆弱 .有 可能 走 向极  端 ,说轻 了无济于事。笔者认 为,问题在表 面似乎  是说重说轻的分寸的把握 .而实质是教 师是 否能从  爱护学生 的角度来批评他 ,是否 能先 了解情 况再 做结 论 ,多注 重 一 下 学生 的心 理 承 受力 , 否则 虽 然 不系 上 ,笔者 仍 然 坚 信 它 的存 在 。 关 键 还 是 教 师 的 教育理念是否正确 ,是否以学 生的身心感受 为根 本 出发 点 。在 实 践 中 ,不 能 困 学 生 犯 一 次 错 就 我 家 长 ,或 者是不依不饶。应以眼神、语 言做心理 暗示 .用  发展 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感 到老师 已经  知道我 的所作所 为 ,只是不说罢 了。这 时不说 比说  更让他反思 自己的行 为,如果再 犯错 ,将几 件事一  起拿 出来 ,摆事 实.讲道理 ,让学生 心悦诚服 。宽  容 .是作为一名 教师必备的修养和索质 。   四 、沟通 的艺术由 于 师 生在 年龄 、知 识 、阅 历上 的 差 距 和 社 会  角 色 的不 同 ,客 观 上 存在 着 距 离 ,而 要 缩 短 这 一距   离 ,就要 走 进 学 生 的 内 心 世 界 ,必 须 试 着 与 之 沟是 “ 罚  学生 ,但 是 变成 更 为 严 重 的 “ 罚 ” 体 心了 。这 种精 神 的 惩罚 对 学 生 的影 响将 是 终 生 的 。在实际工作中 .很 多学生 因为 老师 的误 解、猜 疑 、讽  刺 、挖苦而 情 绪低 落 ,影 响学业 ,甚 至 与老 师对  抗 ,而教师本人 的身心健康更会 因此而受到严 重影  响 ,这样 ,师生之间失去了平等 、团结 、和谐 ,完全 变 成 了敌 对 关 系 。   作 为教 师 ,千 万 不 要 忘 记 自己 曾经 也 是 学 生 ,   也 犯过 类 似 他 们 那 样 的错 误 ,因此 更 应 注 意 教 育方  法 。批 评 学 生 时 ,可 以先 提 出 问 题 ,再 以希 望 、建通  可以通过 民主测评 ,来倾 听学生的 呼声 ;通过  给班主任写信 的方式,让 学生敢说 话.愿意 和老师诉说 自己 的快 乐 和烦 恼 ,从 而 加 深 师 生 感 情 ,达 到  心灵 的 沟通 。另 外 ,只要 有 机 会 .随 机 与 学 生 谈 学习 .谈思想 .谈社会 ,谈人生 ,学生会 从中产生许多感 悟 ,有 利 于 身心 的全 面 发 展 。议的1吻来 间接 指 出害处 。针对 不 同的教 育对象 , : 3   也应 采用不 同的批评 的方 法 ,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  折。对 “ 问题 ”学生应用心 理分析 法,帮 助学生解  决心理问题 ,少用道德评 价和智力评 价 ,因为有 的  “ 问题”学生智 商很高 ,在 同学 中乐 于助 人 ,热情  并富有正义感 ,因此不 能一概 而 论 ,应 就事论 事 .   而不 是一味的指责和 l 。如各方面 表现 较好的学  l 斥生 犯 错误 时 ,少 直接 批 评 ,多 引导 ,让 学 生 自 己拄综上分析 ,在教 育实践 中,无论是 目 一种教育  5 方法 和教育艺术,从根本上都是教育 者教 育理念的体现 。教 育 理 念 和方 法 是 内在 统 一 的关 系 ,没 有 以  学 生 为 本 的 教 育 理念 .就 没 有 关 爱 学 生 心 灵 的 教 育方法  只有构 筑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 育方法 ,才能  培养 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 的人才 ,同时 也为教育  者 自身的发展提 供广阔的 空间 ,才有教育 事业 的可持 续 发展 。?17 ? 4阅读详情:
范文十:以学生为本_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第3期2006年3月No.3Mar.2006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邵晓枫*,廖其发【西南大学,重庆北碚400715】[摘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教师[中图分类号]G4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6)03-0003-03近年来,以“学生为本”(或者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本文拟对该理念内涵的研究状况作简单梳理,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现状综观近几年的教育研究资料,发现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研究较少,唯一可见的相关著作是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作者对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及其课程论、方法论、评价与管理等进行了论述,认为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1]而相关的文章对该问题虽有所提及,但论述不深。如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成长成人为本,也就是说,在处理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明确学生在学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关注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有人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校生存之本”,“要把促进学生发展看成学校发展之本”,“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改‘以学生为革的动力之本”。[3]还有人认为:“本’就是强调教育本身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潜力和发展潜力,把每个人看作是一个特异的个体,而不是小集体中的一个分子、一块砖。”[4]这些研究抓住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主要内涵,如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人对这一问题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第二,研究不够深入。例如,虽提到要“一切为了学生”,但没有详细、深入地论述这样做的原因。第三,研究内容不全面,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学生的主动发展问题、全体学生的发展问题、学生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关系问题等。第四,没有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表述体系。我们认为,进一步搞清楚“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既是研究“以学生为本”相关问题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在[收稿日期]2005-11-24*邵晓枫,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博),4007154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的前提条件。二“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我们认为,“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有关教育本质的争论至今没有最后的结果。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所谓“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本体,一切教育活动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这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在哲学史上,提出“人是目的”命题的最初意图是为了反对把人当作神的奴仆和玩物,而近现代哲学家一再重申“人是目的”,则是为了反对人的物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思想史上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传统的批判继承,是针对当今社会和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的物化的弊端并基于教育的本质而提出的。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5]。虽然教育具有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功能,但“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大小,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建设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的根据。没有教育的本体功能,也就谈不上教育的社会功能,两者的关系是承续关系、因果关系,不是教育的平列的两种功能。社会功能是本体功能的社会呈现形式”[6]。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的发展。2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二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和统一起来;三是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逐步向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切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方向前进,最终使人成为自由王国里的公民。①笔者以为,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体力与脑力、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现代社会市场的扩大、交往的广泛化以及个人自由时间的增加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在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人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如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还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充实和完善自己;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也可能使人变成“经济人”和单向度的人;教育中的应试主义倾向;等等。应试主义的倾向使部分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片面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正因为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量上的要求如果说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质上的规定的话,那么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则是其在量上的要求。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民主化。教育的外部民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内部民主主要表现为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要求接受适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实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资源。从宏观上讲,长期以来,我们重视重点学校学生的发展,忽视一般学校学生的发展;重视重点班级学生的发展,忽视普通班级学生的发展;重视城市学生的发展,忽视农村地区学生的发展;重视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的发展,忽视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发展。从微观上讲,重视班里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忽视成绩一般或成绩较差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育重视的只是少数学生,与邵晓枫等:“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5“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符。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为此,必须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学校、班级之间的公平配置,给予全体学生以同等的关爱。4让学生主动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真谛“以学生为本”,不但强调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要求这种发展还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一直存在,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孟子的“深造自得”,朱熹的“质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及近现代福禄贝尔的教育主动性原则、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等等。现在,人的主动发展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显得必需和重要。知识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的知识、智慧、能力等,它要求人拥有主动获取知识、主动适应环境以及创新等能力。正因为此,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所谓“内发性”,是指学生的发展出自个人内心的要求,而不是被迫的。所谓“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发展中表现出创造性。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治能力以及自觉性、主动性等品质。5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时代特征教育个性化的思潮首先产生于二战后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继而猛烈地冲击着各国的教育,是对二战后各国教育改革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在各类教育改革文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不同需要、特殊兴趣和不同才能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仍然较为严重地存在着不尊重学生个性、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状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获得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6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终极目标可持续发展原是环境保护的一个基本理念,现已迅速成为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推崇的全新发展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于人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学习化社会以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人的受教育阶段不再局限于在校期间,发展也成为终身的事情。这就要求教育进行变革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适应性发展。就是让学生具有适应当前以及未来社会、生活、职业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能力。二是潜能发展。在哲学意义上,人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人是未完成的、有待不断完善的社会存在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潜能,教育就是要使人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不断完善自我。三是连续发展。学生的发展应是非间断的、连续的发展,今天的发展是日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的一生发挥着持续的影响。四是协调发展。学生的发展应实现与周围环境以及自身内部的协调,如生理与心理的协调、人格各方面的协调等。7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要条件“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没有因此而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要么片面强调教师而忽略学生,要么只重视学生而否定教师的作用。笔者以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条件。有人说:“他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或制约学生,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下转第9页)张秋玲:“主导主体说”内涵的理解及其辨析9则,教他们学习获得一种更精确的能力,去掌握发问的语言竞争规则”。[10]诚如波普尔所言:“应当把每一个反驳都看成巨大的成功,不仅是驳倒这一理论的科学家的成功,而且也是创造这一被驳倒的理论的科学家,从而也是首先提示(也许只是间接地)这一反驳实验的科学家的成功。”[11]学术界的争论与质疑虽然是对概念的多种含义各执一端,各自站在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历和经验来分析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但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质疑和争论,才能鞭策创立这一学说的理论者,在实践的反思中大胆求证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与严密性,使这一理论在不断的实践与辩驳中得以丰富与完善。[4]刘佛年.《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19.[5]徐展.论主体主导主线说:兼与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者商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2):26-28.[6]王策三.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6):70-76.[7]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26.[8]张启航.试论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5):27-31.[9]潘洪建.论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J].绵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2):73-76.[10]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M].中国台北:台湾五四书店有限公司,1989.253.[11][英]波普尔卡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纪树立,周昌忠,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47.[参考文献][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9-109,102.[2]王策三.教学认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3][前苏]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59.(责任编辑吴国良)!!!!!!!!!!!!!!!!!!!!!!!!!!!!!!!!!!!!!!!!!!!!!(上接第5页)切,比如必要的规则和工具性材料,包括知识。”[1]教师的知识、人格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绝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社会要求长期以来,教育的价值取向有两种:教育社会本位论和教育个人本位论。我们强调“以学生为本”,不等于否定教育的社会功能。现代教育应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教育只有把学生放到本体地位,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全面、主动、可持续发展的人,实现教育的本体功能;只有让学生实现充分的发展,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同时,教育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培养人才,因此“以学生为本”绝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综上所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释①转引自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146页[参考文献][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5-70,188.[2]何祥林,林更茂.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76.[3]董泽芳.“以生为本”是大学办学的第一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31.[4]冯敏,徐剑.创新教育与以学生为本[J].教育探索,2002,(7):12.[5]桑新民.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4.[6]孙喜亭.教育问题的理论求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61.(责任编辑方檀香)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工作树立理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