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act英语作文写作步骤骤是怎样的

&&&&&&&&&&&
您的位置:
&& 考试指南
ACT写作范文应该如何看
作者:&&来源:新东方论坛&&时间:
  看范文永远是备考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很多同学却容易走入误区,把精力集中在相对细枝末节的地方,反倒忽略了范文最值得学习借鉴之处,进一步导致行文方向的偏离。因此,就如何利用好范文,在此给各位同学提出如下建议。
  语言不是重点逻辑思维才是核心
  很多中国同学在看高分范文时误以为字、词、句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作为一个学术性考试,和托福的写作方式大相径庭。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初步具备美国大学要求的严谨学术论证及学术表达能力。因此,托福是对于考生英语水平本身的衡量,即test of English;则是对于考生实际运用英语去表达复杂思维能力的考查,即test in English。如果思维质量不够,哪怕语言再好,都不会得高分。作文评分标准所包含的四个考查维度也佐证了这点--评分组成的前三项都与逻辑的组织架构和展开紧密相关,只有最后一项是关于语言,且其中的主要衡量标杆是语言是否有效传递了文章思想,而非单纯的遣词造句。
  所以,各位同学在学习高分范文的时候,重心应放在理解作者对于自己立场和题目给出的三个观点之间的关系处理上,这也恰恰是绝大多数中国同学最欠缺的,很多同学以为单纯表示对于三个观点的认同或反对即可,而事实上:
  a.三个观点中观点一与二在现有的官方题目中都是对立的,观点三会相对客观,可能偏向任何一方。所以处理三方关系的时候观点一与二必然要至少反驳一个,不能同时表示赞同。请注意,官方3分范文的得分解释中明确指出,说一个问题同时存在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不能算一个合适的中心观点。同时,也不太可能同时完全同意任意两个观点,也就是说,如果只反对一个观点,那么剩余两个至少有一个会是部分同意。
  b.三个观点不是脱节的,学习范文的时候也需要重点看作者是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是否是用其中一方观点通过深入推论来反驳另一方。
  c.不管对于每个观点是同意或反对,展开论证的理由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会写出一堆unsupported claim,显得武断而不具有说服力。因此,请各位同学仔细揣摩官方范文论证每个观点时给出的原因和结果推论。
  低分作文 高分范文都要看看
  1-3分(原始分满分6分)的低分范文也要看,尤其是scoring explanation,就以往教学经验来说,中国同学无论语言水平高低,未训练之前的思维组织和逻辑展开上几乎无一例外只停留在3分左右。因此,除了仔细揣摩高分范文可学习之处,同样重要的是通过低分范文后紧跟的scoring explanation来理解文章无法得高分的原因,因为这些恰恰是大家最经常犯的错误。知道自己具体的不足之处才是进步最快的方法。
  范文贵精不贵多,官方的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各位同学好好利用官方给出的6篇范文及对应的得分解释,仔细揣摩透一定会对写好作文大有帮助。
  查看课程:
  (责任编辑:王洪微)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经营许可证编号:060601京ICP备京公网安备:90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ACT写作改革攻略
来源:新东方
作者:上海新东方
1. 题目的改变
众所周知,ACT写作从过去的take a position from two points of view given变成了现在的analyze and evaluate three perspectives given.也就是说,现在的写作题目给出对于一个topic的三个论点,而考生需要完成以下三个writing task:
·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perspectives given (解析:在作文中必须涉及题目所给的三个论点的分析与论证)
· State and develop your own perspective on this issue (解析:必须提出个人观点并进行支持论证)
·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r perspective and those given (解析:文章中必须明确表达出个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三个论点之间的关系)
2. 时间及字数的变化
改革后作文时间变成了40分钟,改革前作文时间为30分钟。改革前后题目都没有ACT写作的字数规定。但是,从改革后官网给出的第一篇题目的范文来看,字数约为550左右。
3. 新ACT写作的评分标准
Idea and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Organization
Language Use
ACT写作是由两个阅卷人进行评分的,每个考官可以给出的score range为(1-6),以上各单项分数为两个考官给出的分数之和,即每个单项分数的score range为(2-12)。很多同学会有疑问,那ACT分数不应该是四个单项之和,及满分为48分么?其实满分确实应该是48分,但是ACT官网给出了一张写作成绩换算表,48分对应的实际分数值为36分,建议大家去看下这张换算表,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分数评定了。
新ACT解题技巧:以“Intelligent machines”(官网题目)为例
1. 对于Own Perspective的提出方法
首先要对题目给出的三个perspective进行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共性。Intelligent machines这道题目中Perspective(以下简称P)1:humanity lost; &P2: improv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everyone; &P3: this is good because of new unimagined possibilities. 很明显,P2和P3都是从positive的角度来看待intelligent machines,这就是P2与P3的共性,而P1明显是从negative的角度出发,那么Own Perspective就可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P2与P3的共性为基础(P2,P3此时可作为supporting point1与supporting point2)提出为:the benefits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outweigh their weaknesses.
2. 对于主体段的展开与段落支持
很多考生习惯了托福独立写作的主体段展开方式,即Supporting Point+ Reasoning+ Example/Details+ conclusion的模式,其实在ACT新写作中,Reasoning(道理论证)与Example(事实举例论证)的区分并没有那么明显。Supporting Point一旦确定,之后的主体段可以将reasoning和example放在一起进行论证,也可以只使用一种论证方法进行对于分论点的支持,但是一定要将分论点中的Key words论证充足,毕竟ACT新写作官网范文的字数为550左右,所以每个主体段的论证部分一定要全面与详细。
3. 让步段的写作主体确定及段内逻辑
让步段在托福写作中不是必须的,其中以AB对比题目和含“绝对词”题目使用居多。而在ACT新写作中,让步段却是必不可少的。由上述ACT新写作的Personal View提出中,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一定会有一个论点与Personal Idea是对立的,而这个论点也就成为了让步段的写作主体。还以“Intelligent machines”题目为例,Personal opinion:benefits outweigh disadvantages, 此时,P1:humanity lost就变成了与个人论点想背离的观点。按照“先承认+再反驳”让步段段内逻辑,首先先要承认机器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些方面确实造成了“人性的丢失”,然后对其进行论证(5分范文缺乏论证支持,导致在support评分标准上的失分);前半部分做完后,再进行反驳部分的论证,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机器事实上非但没有造成“人性的丢失”,相反还增强了“人性”(5分范文的反驳部分完全脱离了“humanity”,导致在Idea and Analysis上的失分)。
4. 结尾段常见“疑点”及答复
结尾段是最容易操作的一个段落,只需要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回顾。那么纵览上文来看,构成要点的无非是Personal View, Supporting point1和Supporting point2。
疑点一:既然我在开头段最后以及主体段开头已经陈述过个人论点和分论点,此时我可以抄原文么?
回答:不可以完全照搬,即使是自己陈述过的。可以使用改写方法(同义替换,语序调换,新的句型)将其进行Paraphrase.
疑点二:让步段中反驳部分的中心思想还需要陈述么?
回答:这个可有可无,ACT新写作中没有关于这一项的规定,建议考生可以结合所剩余写作时间进行安排。
疑点三:重申完分论点后,是否需要写一条future recommendation,作为最后的升华。
回答:不是必须的,但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能在个人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试着从Government and Country, Firm and Organization, Individual的角度出发。(切记,只是提出与个人论点一致的未来建议,不是提出新的分论点)
上海新东方英语学习班报名地址
上海新东方托福备考官方QQ群:
最新考试资讯、托福预测、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加入我们吧!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托福考试动态ACT写作核心难点及解决方案 - 沃邦国际教育
ACT写作核心难点及解决方案
来源:&&&时间: 09:21:03
2015年9月起ACT考试写作部分改革,从以前类似于托福独立写作的形态变为给出一个prompt并附上三个perspectives让考生评价。从去年9月至今,我在课上很头疼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今天先讲一个我上课遇到的真实情况来说明审题到底有多头疼。本文系沃邦教育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丨朱敏琦
2015年9月北美题(bad laws)
P1为正态度(follow laws),P2为负态度(break laws),对这两点的理解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P3,学生A认为P3是正态度,理由是P3主张的是breaking laws要付出代价(cost),意即不要打破要维护。学生B当场表示反对,说后面不是说了improve the law和change laws吗?那还是说明把law打破了呀。学生C觉得P3是中立的。理由是,P1单纯地遵守法律(follow laws),P2单纯的打破法律(break laws),都太一根筋或者说太极端了,P3既不盲从,也不暴力推翻,走改良路线,算是中间立场。
这是在我课堂上真实出现的三个学生,两个在小班,一个在一对一。这三个学生的回应对我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说实话,我自己在课前备课时,对P3的理解是正态度,理由和学生A一样,因为P3主张的是不要break laws。我甚至认为这么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什么好说的。但是真实的课堂给了我10000点暴击。因为我不得不承认,至少学生C说的未必完全没道理,且顺着他的逻辑,我无法强力驳倒他。当然学生B是比较明显的误解(因为improve law和break law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问题是他只要第一反应误解了,往往就会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面出不来。事实也确实如此,我至今记得那个女生保持到下课的疑惑的表情。退一步,即使被当场纠正了,换一道题未必不误解。至于到了真实考场上,我想都不敢想&&
随着后来学生的增多和题目的增多,我越来越发现对于题目理解的不一致是一个很严重的情况,严重到了影响后续写作。因为官方给出所有高分范文(sample 4,sample 5和两篇sample 6),都在基本的情感倾向上,把三个观点分出了正负两种(这其实是一个带有误导性的操作)。而我的授课内容中又必然有一部分是对高分范文的仿写。所以当学生在判断正负的时候出现状况的时候,部分程度上已经打乱了我的节奏。我要处理并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要做的并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对题目有高度一致的理解(因为做不到)。我想要做的是如何让对题目理解并没有实质性错误的学生(比如前文提到的学生A和学生C),能够按着各自的理解,顺利完成后续写作。
所以,我把新ACT作文题分成了两大类:2:1型和1:1:1型,这是基于对2015年9月-12月的五套考题(12月北美题暂时没拿到)的分析,且我自信样本量已经足够,基本不太会出现例外。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了,我以后再修正,彪悍的老师不怕打脸。
2:1型题目是指三个观点的情感倾向较为明显,要么是正正负,要么是正负负,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理解障碍或判断困难,比如2015年9月亚洲题(creativity)、2015年10月北美题(materialism)和2015年12月亚洲题(mastery)。此类题型的写法,直接参考官方高分范文就足够了。
1:1:1型题目是指一正一负一中。从题面上看,往往&两个明确一个诡异&。这里的诡异是指,文字相对暧昧,较容易令学生产生不同理解,且貌似各有各的道理。
比如2015年10月亚洲题(self-challenge):
这道题我在上一篇文章里就提到过,P1是很清楚的负态度,P2是很清楚的正态度,P3呢?有学生回答正(理由是接受那些有利的),有些回答负(理由是拒绝那些不利的),还有人说中立。我比较赞成P3是中立。因为P1中的only是极端词(自我挑战只会带来压力和不幸),P2中的whenever是极端词(任何时候都要自我挑战),而P3是很明显的中立(区分有利的和不利的,言下之意是接受有利的放弃不利的)。这类题目的写法我推荐反驳两个极端观点支持中立观点。
把题目分为2:1型和1:1:1型的好处是,当学生对题目中三个观点的理解产生偏差的时候,只要不是实质性错误,总归会落到以上两种分类里面。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根据我前文所说的两种写法写就行了。
再以2015年9月北美题(bad laws)为例:
如果同学把P3理解为正态度(维护法律),那么P1和P3就能归为一组。三个观点变成2:1型,全文论点可以设置为: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遵守法律,遇到少数不公平的,应改进,但不宜违反。
如果同学把P3理解为中立态度,那么三个观点就变成1:1:1型,全文论点可以设置为:我们不应盲从任何法律,也不应一遇到坏法律就直接违抗,而是应该通过理性方式促成改良。
两者都能自圆其说。当然,如果把P3理解为负态度(打破法律),就属于实质性错误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不用在理解题目这一环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进行过多不必要的讨论。因为,真实考试只有40分钟,从实战角度出发,学生要做的是尽快破题,然后飞速写作,而不是花五分钟纠结在正负判断上。我还是那句话,所有不具备实战意义的方法都是耍流氓。
作者介绍:
近期出分情况
03-10 09:35
02-26 01:28
01-17 09:49
12-30 09:39
12-26 09:20
12-24 09:19
12-21 09:48
12-15 10:01
12-08 11:08
12-02 05: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