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的资产评估名词解释释

(Henry_Wang)
第三方登录:名词解释什么是权贵主义?
权贵就是封建皇帝才具有的特征呢提高 比如贵族 王侯
太子 公主 等等的特权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肥胖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症,患者样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肥胖症,或者是继发性的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症,患者样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肥胖症,或者是继发性的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症,患者样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肥胖症,或者是继发性的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症,患者样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肥胖症,或者是继发性的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症,患者样要是出现了这样的病症的话可以分为原发性的肥胖症,或者是继发性的肥胖...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2)
第三章 一战后期与二十年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帝国主义为与战败国订立和约、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日---6月28日,协约国27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与战败国的停战事宜,苏联被排斥于会议之外。美英法三国控制了会议,在其策划下,协约国与德国订立了《凡尔赛条约》,1919年-1920年,协约国又相继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巴黎和会不是一次和平会议,它完全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相互争夺利益与势力范围的产物,它]所确立的战后秩序,完全建立在对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压制与剥削基础上,注定将是失败的。
《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圣日耳曼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条约规定:南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的里雅等地归属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一级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岛屿归属南斯拉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等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加利西亚归属波兰,布科维纳归属罗马尼亚。奥地利陆军不超过3万人,德奥永不合并。奥地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圣日耳曼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纳伊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条约规定:斯特鲁米查归属南斯拉夫,西色雷斯归属希腊、南多布鲁查归属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军队不得超过3.3万人,而且不能拥有海军。保加利亚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5.5亿金法郎。《纳伊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特里亚农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农条约》。条约规定:斯洛伐克与喀尔巴阡乌克兰归属捷克斯洛伐克,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归属南斯拉夫,巴纳特一部与特兰西瓦尼亚归属罗马尼亚。匈牙利陆军人数不得超过3.5万人,境内多瑙河由协约国管制,匈牙利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22亿金法郎。《特里亚农条约》同样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
《色佛尔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日,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条约规定:土耳其放弃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一切权利,东色雷斯和爱琴海岛屿归属希腊、罗得岛与多德卡尼斯群岛归属意大利,土耳其海峡实施国际共管。土耳其须承认亚美尼亚独立,承认库尔德斯坦向有自治权。协约国杂土耳其八六领事裁判权,土耳其财政处于协约国监督下。土耳其军被水平不得超过协约国规定的范围。土耳其须向协约国支付战争赔款。《色佛尔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瓜分和灭亡土耳其的约定书,它使土耳其处于民族危亡的境地。后由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该条约为《洛桑条约》所代替。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提出。1919年4月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的口号是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互助,防止战争,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控制,在20-30年代国际斗争中,成为英法帝国主义维持其既得利益、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委任统治制
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1919年1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列强就建立远东国际新秩序、平衡列强在远东矛盾而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日--日,美英法意日等9国参加了在华盛顿召开的远东国际会议,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所把持控制。会议主要达成了三个条约,即《四国公约》、《五国条约》以及《九国公约》。《四国公约》确定了列强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上的军备水平与防务现状。《五国条约》则规定了美英法意日五国海军军备的发展规模与比例,即五国战列舰总吨位的发展比例是5
: 5 : 3 : 1.75 :
1.75。《九国公约》则将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独占变为几个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华盛顿会议作为巴黎和会的继续,是帝国主义调整其远东利益、建立远东新秩序的一次重要实践。它和巴黎和会一起,构成了帝国主义维持一战后世界秩序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就限制远东地区其海军规模而订立的国际条约。日,美英法意日五国订立《五国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简称《五国条约》。经过协商,美英法意日五国商定了其海军装备的发展比例是5
: 5 : 3 : 1.75 :
1.75这一总原则。而且条约还对各国战列舰、航空母舰的排水量进行了限定,规定维持美国与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属地以及岛屿、英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统治范围内的防务现状。《五国条约》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与冲突,缓和了由于列强海军军备竞赛而给太平洋地区带来的紧张局势。但条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列强的利益冲突。
《九国公约》
在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协调其在华利益的所达成的国际协定。日,在华盛顿会议上,协约国帝国主义订立了《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简称《九国公约》。公约提出,各国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同时提出,在中国全境内各国商业与实业之机会均等均等,各国在与中国的双边与多边的关系不得妨碍“门户开放”政策以及“机会均等”的原则等等。《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领域完整与行政主权,但在事实上却使中国陷入更深的殖民统治当中,它把中国由日本帝国主义单独占领变成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之中。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一战后所确定的国际新秩序。从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到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构筑了新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新的国际秩序中,英法在欧洲确定了其统治地位,美国则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确定了其优势地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力量对比关系变化后重新调整的国际关系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继续。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政治剥夺与经济压迫的基础上,是一个新的殖民体系,而且排斥和反对苏联,注定是失败的。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期间所确立的苏联与波兰的临时领土分界线。日,经协约国地域委员会的勘定,由格罗德诺,经过布列斯特下赫鲁别肃夫,到喀尔巴阡山,划定了一条苏波之间的地理分界线。1920年7月,苏波战争中,苏军在击溃波兰干涉军进抵该分界线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向苏俄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战双方以该线停火谈判。由此,该分界线得名“寇松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分界线得道美英苏三大国的再次确认,成为苏联与波兰确定国境线的基础。
热那亚会议
20年代早期帝国主义列强为解决战后经济恢复与战债问题的欧洲经济会议。日—5月19日,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会议,苏俄应邀参加。在会议中,英法等国并没有成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而是对苏俄提出了赔付战债问题,要求苏俄政府支付沙皇政府与临时政府、地方政府所借一切外债,并且归还十月革命后被没收的外国企业与财产,取消苏俄的贸易垄断制度。苏俄代表则有利还击了英法等国的围攻,提出了归还战债的前提是协约国偿付战争破坏的损失。热那亚会议最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苏俄则利用会议宣传了政治与经济主张,扩大了影响。
《拉巴洛条约》
在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与德国订立的双边条约。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在热那亚拉巴洛近郊订立了双边国际条约。条约规定,两国放弃战债与战争造成的经济顺利赔偿,德国放弃其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中在苏俄的国家与私人财产,两国恢复外交与领事关系,并且建立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上的经济与贸易关系。《拉巴洛条约》的结果,一方面有助于德国摆脱被协约国孤立、被动的外交地位,另一方面有助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包围,该条约是苏俄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的一次成功外交实践。
热那亚会议后协约国召开的又一次欧洲经济会议。日—7月20日,参加热那亚会议的29国参加了在海牙召开的欧洲经济会议。会议主要围绕贷款、债务以及私有财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协约国向苏俄政府提出,继续要求其归还战债,归还在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被国有化的外国企业以及个人财产,取消对外贸易的垄断政策。但是苏俄没有屈从于协约国的贷款压力。会议最终因无法达成一致而宣告失败。
一战后朝鲜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一战后在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朝鲜民族独立运动兴起。日,以朝鲜国王李熙被害为导火索,汉城爆发了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示威游行,30万人参加了这次游行。运动很快发展到全国,甚至在许多地区运动演变为民族起义。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运动失败。三一运动空前地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的通知秩序,迫使其不得不改换殖民统治手法,它对于促进东亚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贝尔福宣言
英国为维护其在巴勒斯坦殖民统治而宣布的、支持犹太人建国的外交政策。917年11月8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其外交大臣贝尔福致犹太复国主义者罗斯柴尔德的信件,并将其作为英国对待犹太人复国运动与巴勒斯坦的政策。“贝尔福宣言”提出,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并且不使非犹太人组织以及国家现有利益受到影响。该宣言目的在于防止德国势力对中东地区的渗透,维持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长期存在。但是其结果则使引发了该地区长期以来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纷争,造成了巴勒斯坦地区的长期动乱。
《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
20年代中苏双方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订立的国际条约。日,中国与苏俄政府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协定规定,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此前所订立的一切条约,根据相互平等的原则,重新订立两国条约,在中苏两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双方不进行反对对方公共秩序与社会结构的行动,苏俄政府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确定两国边界的河流航行问题。另外,协定还对中东铁路的主权、运营以及相关财务等作了明确规定。《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所订立的首个平等的外交条约,它推动了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爱国运动。
1926年印尼人民大起义
20年代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1926年12月—1927年1月,印度尼西亚人民在印尼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爪哇、苏门答腊发动了民族起义。但是由于起义缺乏严格的计划与配合,在荷兰殖民者优势兵力的镇压下,起义失败。此后,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权爱是转入民族资产阶级手中。1926年印尼人民大起义打击了荷兰殖民主义者在印尼的统治,鼓舞了东南亚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印度国大党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际倡导者。出生于印度土邦贵族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担任律师。1893年在南非曾领导当地反种族歧视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投身于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发起并倡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社会改良,主张自我道德的完善,利用道德的完善建立理想社会,主张实现不同教派与民族的和解,主张恢复古代印度文明,借以抵抗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
《洛桑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与土耳其资产阶级共和国订立的国际条约。一战后,土耳其民族革命兴起,奥斯曼帝国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日,英法等协约国7国在瑞士洛桑召开会议,订立《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代替《色佛尔条约》。新条约规定,协约国与土耳其恢复和平,取消外国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和财政监督权,东色雷斯以及小亚细亚归属土耳其,土耳其放弃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属地。土耳其只承担部分帝国旧的债务,土耳其保护境内一切居民等等。《洛桑条约》是土耳其人民反殖民斗争的胜利,它部分地维护了土耳其的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激励了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德国与法比等协约国围绕赔款问题而发生的矛盾与冲突。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确定了德国的战争赔款原则,并于1921年1月由赔款委员会确定了德国赔款的总额。围绕赔款问题,德国与协约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冲突。日,法国与比利时借口德国不履行赔款协定,出兵占领了德国重工业区鲁尔。鲁尔被占领这一事件,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危机给德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法国丧失了其对德事务的主动权。
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鲁尔危机后,美国插手德国赔款问题,按照美国的建议,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研究赔款问题,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成立新发行银行,统一和稳定德国的货币,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实现税务与债款的平衡。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如第一年支付10亿马克,累计增加到第五年25亿马克。稳固其赔款来源,整顿德国的铁路并加强对工业界的筹款。道威斯计划对于恢复德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为杨格计划所取代。
20年代末协约国提出的新的德国赔款计划。由于德国税收饱和,在其要求下,协约国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委员会审议德国赔款计划。1929年6月,在美国的赔款委员会代表杨格领导下,提出新的赔款方案,即杨格计划。该计划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210亿金马克,为期59年。前30年平均每年支付20亿金马克,成立国际清算银行,负责接受并管理赔款问题,取消德国的铁路与工业证券,取消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的监督,使德国赔款商业化。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德国停止支付赔款,1932年杨格计划停止实施。
赔款委员会
协约过帝国主义为了执行德国的战争赔款而成立的国际组织。1919年5月,在巴黎和会中,协约国确定了德国支付战争赔款的总原则,为了执行对的索取赔款的政策,成立了赔款委员会,由美英法意比日六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赔款委员会成立后,就德国战争赔款的总额以及各国就赔款的分配比例进行了多次研究,确定了各国分摊战争赔款的“斯巴比例”,并于1921年巴黎会议确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后由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德国赔款总额又多次变化。在赔款委员会的领导下,道威斯计划与杨格计划得到制定以及实施,一致到30年代初德国停止支付赔款。
《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英国以及意大利作为公约的保证国。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非战公约》
20年代法美两国发起的、旨在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而订立的国际条约。又称《非战公约》或《凯洛格—白里安协定》。因为由美国国务卿凯洛格以及法国外长白里安发起,故名。日,美英法德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提出禁止将战争当作解决国际纠纷的工具,各国只能以和平协商方式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但是,条约并没有对侵略者以及违反条约者规定必要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实践上也起不到有效作用。《非战公约》订立后,先后有60多个国家参加了条约。
第四章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蓝空议会:法国1919年11月进行议会选举,保守的右派与全国联盟党结盟而获胜,这届议会的许多议员都是身穿蓝色制服的队伍军人,因此被称为"蓝空议会"。
基尔水兵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海军水兵发动的武装起义。1918年10月底,德国战败已成定局,但海军统帅部仍然下令驱使基尔军港中的舰队出港同英国海军决战,这无异于自杀。水兵们拒绝服从该命令,并在工人和陆军士兵的支持下于日发动了起义,并夺取了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基尔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导火索。
德国十一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爆发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日基尔军港水兵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并逃往荷兰。这时各地都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但由于工人缺乏经验,政权被以社会民主党右派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篡夺。社会民主党左派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领导的斯巴达克团继续斗争,要求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并领导成立了德国共产党,准备组织柏林工人大罢工。右派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对工人运动进行了残酷镇压,柏林工人罢工失败,李卡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也被杀害,十一月革命失败。
艾伯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领袖,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出身于海德尔堡,1891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敌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领导组建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镇压工人运动。1919年2月当选为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他执政期间,对内镇压巴伐利亚社会主义革命,和汉堡工人起义,对外接受《凡尔赛和约》以保持与美英法等国的友好关系。
李卡克内西:(),全名卡尔·李卡克内西,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领导人威廉·李卡克内西之子,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大学时代就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先后当选为普鲁士议会议员和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的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与社会民主党一些左派人士组成斯巴达克团,领导了德国十一月革命,创建了德国共产党,日被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杀害。
罗莎·卢森堡:()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出身于波兰,为犹太人。1897年移居德国,积极参与德国工人运动,多次入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左派领袖组成斯巴达克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因而再次被捕。1918年出狱后,立即投入十一月革命的领导工作,并参与创建了德国共产党,日被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杀害。
斯巴达克团:德国社会革命党左派的革命组织,是在以前过激派的基础上建立的。因为其领袖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的名义发表了《斯巴达克信札》,故称斯巴达克派。日,正式成立斯巴达克团,主要领导人有卡尔·李卡克内西、罗莎·卢森堡和梅林,组织上仍属德国社会民主党。十一月革命期间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918年12月底正式成立德国共产党。
魏玛宪法:1919年2月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召开的制宪会议上通过的宪法。主要内容有:①宣布废除君主政体,实行共和政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当德国公共秩序受到威胁时,总统有权使用武力,这位统治阶级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提供了宪法依据:④总统每七年一任,由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有权任免总理:⑤总理必须得到议会多数支持,否则就要请总统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⑥议会由各选区按比例选出代表,年满20岁的男女均有选举权,等等。魏玛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者为日后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便利。
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德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919年2月,在镇压十一月革命的基础上,德国资产阶级在魏玛城举行制宪会议,通过魏玛宪法,也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第一任总统为艾伯特。魏玛共和国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但是它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同时又允许反民主的军队的存在,因而为法西斯上台提供了便利。1933年希特勒上台,大肆推行个人独裁,魏玛共和国实际上名存实亡。
胡佛:(),美国总统(),共和党人。1928年当选总统,任内恰逢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过紧急救济法,创设联邦信贷银行,联邦农业局、复兴金融公司,提高关税,但毫无效果。
普恩加莱:(),法国著名政治家,历任教育部长、财政部长等职,1903年进入参议院。1912年1月—1913年1月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努力加强法国军备合法英、法俄联盟,1913年当选为总统,1920年总统届满后重返参议院。曾任战争赔偿委员会主席。1922年—1924年组成国民联盟政府,复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下令法军1923年1月占领鲁尔。1926年7月再次出任总理兼财政部长,解决金融危机。
新芬党:爱尔兰争取独立的政治组织。1905年成立。主要由中小资产阶级的爱国者和激进知识分子组成。曾采取合法和温和的手段反对英国统治,获得广泛支持。后来一些青年成员吸收芬尼社的思想,主张暴力行动,支持1916年的复活节起义。1919年1月召开爱尔兰议会,宣布成立爱尔兰共和国。1921年后,新芬党剧烈分化,后转入地下。50年代重等政治舞台,70年代后又分裂为主张用合法手段进行斗争的"政府派"和主张武力统一的"临时派"。
爱尔兰共和军:主张用暴力手段统一爱尔兰的武装组织,最早为爱尔兰民族解放的组织。后来使用恐怖手段和武力解决爱尔兰问题,成为恐怖主义组织。
甘地:(),印度民族运动领袖,被称为圣雄,生于土邦大臣家庭,早年留学英国,攻读法律。曾经旅居南非,参加了南非的反种族歧视斗争。1915年返回印度,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任国大党主席,掀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高潮。主张苦行和禁欲,主张民族和解。日被宗教狂热分子刺杀。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甘地倡导的斗争方式。主要内容是印度人不参加英国人控制的政府,不到英国人办的学校受教育:抵制英货,使用印度本地的产品:以绝食、静坐等和平手段进行法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
孤立主义:20世纪以前美国主流的外交和政治思想。主要是美国不甘于欧洲的事务,尽量避免卷入每周以外的国际事务和纠纷,政府应该主要为美国人民谋福利。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国力的强盛,逐渐放弃了孤立主义而走向了世界注意。
哈定:(),美国总统(),共和党人。早年在俄亥俄中央学院攻读法律,年任俄亥俄州参议员,后任该如!副州长。
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酷爱绘画和建筑,一战时为德军下士,1919年加入德国工人党,次年改组为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1923年啤酒店暴动失败后一度入狱,1924年12月获释后重整纳粹党。1933年1月,在垄断集团支持下出任总理,次年8月,总统兴登堡死后,自称元首兼总理。任内,解散国会,取消所有反对派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实行法西斯专政,重整军备,入侵奥地利、捷克。1939年9月侵入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日盟军攻克柏林时自杀,著有《我的奋斗》、《希特勒的第二本书》。
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缩写。是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政党。1920年成立,党魁希特勒,宣扬大日耳曼主义和反犹太人思想,鼓吹战争政策和公开侵略,1933年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实行独裁,对外侵略扩张,1939年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法西斯德国投降后,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啤酒店暴动: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政变。1923年法、比占领鲁尔,德国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11月18日晚,在军国主义鲁登道夫的支持下,希特勒率领武装纳粹党徒,闯入慕尼黑一家啤酒店,扣留在那里出席集会的当地政府首脑,宣布巴伐利亚政府和全德政府已被推翻,由希特勒接管全国政府。次日,政变分子举行游行,被警察驱散,鲁登道夫和希特勒相继被捕。
《我的奋斗》:书名,希特勒著。1924年在巴伐利亚监狱,由希特勒口述,赫斯等人笔录整理,1926年出版,份两卷27章。除了自传体章节外,涉及内政外交、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问题,宣扬极端反动的沙文主义、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以民族复兴、打破《凡尔赛条约》控措,争取"生存空间"等口号,鼓动德国走法西斯专政和对外扩张道路,全书冗长,杂乱无章,是研究法西斯兴起和二战起源的重要著作。
邓南遮:(),意大利作家和民族主义者。出生于佩斯卡拉巨富家庭。年为国会议员。竭力主张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军队中服役。1919年9月率领三百名志愿队员武装占领阜姆。后被意大利军队赶走。墨索里尼上台后,效忠法西斯政权,效忠墨索里尼。曾担任过意大利科学院院长。
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的头目,独裁者。出生于铁匠家庭。青年时期信奉无政府主义,对现实社会强烈的不满。后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曾在瑞士研究马克思主义,加入了社会党,在该党机关报《前进日报》工作。后转向民族主义,被社会党开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并参军服役。战争结束后,利用意大利混乱的形势和人姆嗯对政府的不满,组织了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10月率领党徒进军罗马,获得极右势力的支持,从而掌握了意大利的政权。墨索里尼对内加强个人独裁,对外狂热的侵略扩张。最后在二战中被意大利游击队抓获并枪决。
国家法西斯党:意大利的法西斯反动组织。其前身墨索里尼在1919年组建的“战斗法西斯”,1921年改称国家法西斯党。国家法西斯党党徒一般身穿黑衫,手持棍棒,进行暴力活动,镇压工人运动,因此又被称为“黑衫党”、“棒喝党”。国家法西斯党标榜社会改革,反对社会主义,主张极权主义:还鼓吹阶级调和、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
战斗法西斯:见国家法西斯党。
拉特兰协定:1929年2月,墨索里尼政府与罗马教廷签订的协定,目的在于取得梵蒂冈的支持,利用天主教会在意大利的传统势力,巩固法西斯的统治地位。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条约,财政协定和教约。
第五章 30年代的大危机及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
金本位制:有广狭二义,广义指以黄金为等价物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的金本位制仅指金币本位制。在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19世纪末期,金币本位制为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国家相继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英、法、比、荷等国改行了金块本位制:德、意、奥等国和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改行了金汇兑本位制,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和以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放弃了各种金本位制,实行纸币制度。
莱昂·勃鲁姆(Leno
Blum,),法国总理。1902年加入法国社会党(1905年后并入社会党)。1920年社会党分裂后长期领导社会党右翼,曾两度依靠人民阵线组阁,但采取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不干涉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维希政府逮捕,后移交德国囚禁。战后重建社会党,曾再度出任总理。
罗斯福新政:1933年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挽救当时陷入严重危机中的经济而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曾通过国会制定"紧急银行法"、"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许多法律。主要内容是:以大量贷款和津贴挽救工商业,刺激私人投资γ借通货膨胀提高物价,削减农业生产,销毁农产品以克服农产品生产过剩: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对失业者给以最低限度的救济。对缓和当时的经济危机曾起了一定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告终。
麦克唐纳:詹姆斯·拉姆齐·麦克唐纳(James Ramsay
MacDonald),英国首相,工党领袖,早年参加费边社,后加入独立工党。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1906年改名工党)时任书记,后当选工党议会党团主席。曾两度组成工党内阁,1931年受命组织"国民联合内阁",遭工党反对,同年被工党开除。
巴本:()出身贵族家庭,一战后从军界进入政界,成为中央党右翼头子之一,1932年6月出任总理,因此被开除出中央党。同年12月下台。1933年1月,与纳粹党勾结,出任希特勒政府的副总理,后被希特勒排挤出政府,出任驻外大使,积极为纳粹服务。1945年4月,被美军俘获,翌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被判刑。
冲锋队: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武装恐怖组织。1921年由希特勒创建,罗姆任参谋长,1934年为党卫军取代,最初主要从事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及街头斗殴活动,参加了1923年暴动,希特勒执政后,戈林宣布冲锋队为辅助警察,冲锋队人数不断膨胀,1930年为10万人,1934己达250万人,冲锋队与国防军矛盾加剧,罗姆为代表的冲锋队上层企图取代国防军,一些地方的冲锋队发生骚动,1934年6月,希特勒镇压了冲锋队,枪决了罗姆和150多名冲锋队头目,党卫队因执行处决有功,脱离冲锋队独立。
国会纵火案:德国法西斯阴谋陷害共产党人的案件。日夜,纳粹分子焚烧国会大厦,次日,纳粹头目戈林诬陷纵火事件是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号。纳粹政府通过紧急法令,取消结社和言论自由等宪法条文,取消共产党和进步党派报刊,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保共领袖季米特洛夫和德共领袖台尔曼相继被捕。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揭露法西斯主义反动本质和血腥暴行,在国际舆论支持下,法西斯不得不宣判他无罪。
兴登堡:()德意志帝国元帅,魏玛共和国总统(。参加过普奥、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德军总参谋长。战后,在右翼政党支持下,年两度当选为总统。任内公开支持军国主义分子、保皇派和法西斯组织,一贯敌视共和制度,1933年授权希特勒组织政府,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著有《我的生平》一书。
戈林:()纳粹德国元帅,法西斯德国首要战犯之一。1922年加入纳粹党,希特勒委以整编和领导冲锋队重任。1932年任国会议长,1933年利用国会纵火案镇压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主义者,建立盖世太保和集中营,1939年被立为希特勒继任者,1940年获德国元帅称号,对英空战失利后,政治影响骤减。戈林是纳粹党的主要领导人,纳粹法西斯国家的重要设计者,第三帝国建立空军、重整军备和实行战时经济的主要支持者。1945年4月被希特勒撤职,5月被美军俘获,1946年10月贝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绞刑,刑前服毒自杀。
巴本:()出身贵族家庭,一战后从军界进入政界,成为中央党右翼头子之一,1932年6月出任总理,因此被开除出中央党。同年12月下台。1933年1月,与纳粹党勾结,出任希特勒政府的副总理,后被希特勒排挤出政府,出任驻外大使,积极为纳粹服务。1945年4月,被美军俘获,翌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为判刑。
冲锋队: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武装恐怖组织。1921年由希特勒创建,罗姆任参谋长,1934年为党卫军取代,最初主要从事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及街头斗殴活动,参加了1923年暴动,希特勒执政后,戈林宣布冲锋队为辅助警察,冲锋队人数不断膨胀,1930年为10万人,1934己达250万人,冲锋队与国防军矛盾加剧,罗姆为代表的冲锋队上层企图取代国防军,一些地方的冲锋队发生骚动,1934年6月,希特勒镇压了冲锋队,枪决了罗姆和150多名冲锋队头目,党卫队因执行处决有功,脱离冲锋队独立。
国会纵火案:德国法西斯阴谋陷害共产党人的案件。日夜,纳粹分子焚烧国会大厦,次日,纳粹头目戈林诬陷纵火事件是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的信号。纳粹政府通过紧急法令,取消结社和言论自由等宪法条文,取消共产党和进步党派报刊,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保共领袖季米特洛夫和德共领袖台尔曼相继被捕。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揭露法西斯主义反动本质和血腥暴行,在国际舆论支持下,法西斯不得不宣判他无罪。
盖世太保:德文音译,法西斯德国的秘密警察,1933年成立,首脑戈林,1936年与纳粹党卫军合并,由希姆莱领导,他是希特勒巩固法西斯政权和对被占领国人民进行恐怖统治的重要工具。
第一次和第二次护宪运动: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护宪运动,日本军部为增设两个陆军师团,迫使主张紧缩财政摆脱政治危机的西园寺内阁辞职,建立了军阀桂太郎内阁,日本人民为维护宪法和民主权利,开展了护宪运动,挂内阁被迫下台。1924年1月到1925年,日本开展了第二次护宪运动,争取更多民主,实现普选制和建立政党内阁,天皇同意议会第一大党宪政会总裁加藤高明组阁,开始了日本政党内阁时期。
币原外交:1927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比较隐蔽,执行"币原外交",得名于在政党内阁中任五届外相的币原喜重郎的外交政策,声称"不干涉中国内政","不侵略中国气实际上听任军部在中国为所欲为。
军部:是指1945年投降前日本庞大的法西斯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陆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海军最高指挥部)、教育总监部。根据日本旧宪法(1889年制订)规定,日本天皇集立法、行政、司法权和统帅权于一身,因此军部直属天皇,政府无权过问。
不承认主义: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日本发出照会,提出"不承认主义",不承认日本以武力改变中国现状的一切行为与政策。
皇道派、统制派:在法西斯化过程中,日本陆军法西斯分子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取消政党内阁,由天皇依靠军队进行军事独裁统治,称“皇道派”主张掌握内阁实权,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必须统制军队行动,称“统制派”。
“五一五”政变:日,发生了"五一五"政变,以士官学校学生为主的陆海军法西斯分子袭击日本首都重要部门,首相犬养毅被杀。日本政党内阁结束。
“二二六”政变:日凌晨,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1400多名驻京部队发动叛乱,杀死内大臣、藏相、教育总监,要求解散议会,建立皇道派控制的内阁。29日叛军投降。"二二六"政变后,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了统治地位。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名词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