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析州市韶州师范学院院在哪个区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一星价:17.6元(49折)
二星价:17.6元(49折)
三星价:17.6元(49折)
一星特惠价
二星特惠价15.5元
三星特惠价15.5元
购买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北京满49元包快递,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析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山西析州逯家庄村志作&&&&&&者:不详出 版 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
印刷时间:印&&&&&&数:1.5千册装&&&&&&订:硬精装版&&&&&&次:开&&&&&&本:大16开页&&&&&&数:字&&&&&&数:I&&S&&B&&N:品&&&&&&相:九五品售&&&&&&价:68.00(已售)出售日期: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雁北地区_百度百科
雁北地区在我国行政区划中现已不复存在。原所辖十三县,七县属,六县归。但这一地域还在,其历史变故、民俗民风、矿藏物产、山水草木,对于长期生活工作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留在脑海里的记忆和印象是难以抹去的。
雁北地区简介
雁北地区,既是一个地理概念(山西省内以北的地区),也是1970年到
原雁北地区区县示意图
1993年在这一地区存在的行政区划的名称。这一行政区划撤销于日,原雁北地区所辖的县区划归、山西省朔州市管辖。原雁北地区共包括、、、、、、灵丘县、、、朔县、平鲁县、以及等十三个县,统称“雁北十三县”[1]
雁北地区历史
1.先秦,为游牧民族楼烦占据。战国时期属,设置云中、、。
2.,秦统一六国后置。为,隶属雁门郡。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曹魏时隶属。北魏自云中徙都,置及置代尹,又置,领辖八郡十四县。将北恒州改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北周将太平县改为。
4.隋唐五代,隋以其地属云、朔、代三州,为避之父的名讳,故而将云中县改为去内县。唐置,初年改,乾元初年复为云州,九年置,领辖云、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将割让给辽。辽十三年改云州为,设府,大同始称于此时,领辖弘州、二州以及、云中县、天成县、长青县、奉、、七县。
5.宋元,北宋五年预置,因宋辽对峙,大同为辽所占据,故而云中府路只是虚设而已。金为,置西京路总管府,又置留守司。西京路领辖二府(大同、德州)、七节镇、八刺郡、三十九县、九镇。大同府领辖大同县、、、怀安县、天成县、、怀仁县七县以及奉义、窟、安七疃三镇。元朝大同,改西京道为,领辖八州、五县、七屯。八州:弘州、、应、朔、武、丰、、云内;五县:大同、白登、、平地、;七屯:、雁门、、、洪济、、。
6.明清,明朝实行省、府、县三级制。明初设山西,不久改为,共辖五府、三、七十七县。大同府辖四州、七县、十三卫所。四州:、、浑源州、;七县:、、、、、(河北省)、;十三卫所:大同前卫、大同后卫、大同、云川卫、大同右卫、卫、阳和卫、、天成卫、镇、卫、、井坪千户所。
清朝定鼎以后,承袭明朝辖制,山西为之一,共辖九府、十、六、八十五县、十二。(治大同)辖二州七县一厅。二州:、应州;七县: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广灵县、灵丘县;一厅:厅(由、二卫合并);(治),辖一州三县一厅,一州:朔州;三县:、、平鲁县;一厅:厅(丰、宁二厅今在内蒙)。
7.民国初年,中华民国元年大同府废,民园二年五月置,治大同,辖雁北十三县和析州十三县,共计二十六县。当时雁北十三县有:、、、、、、左云县、右玉县、阳高县,天镇县、、、。
8.抗日战争时期,日,日寇侵占大同之后,于10月15日成立“”,1939年4月成立“晋北政厅”隶属日伪“”,1943 年改为“大同省公署”。在此期间所辖雁北13县,即:大同县、怀仁县、应县、山阴县、朔县、平鲁县、、、、、、灵丘县、。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和为界线,成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西大同县属。日雁同地区解放以后,划归管辖。
9.解放后,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后,雁北十三县及大同市又划归山西管辖。1958 年雁北地区与合并为,1961年雁北与两个地区分开,大同改为。1964年恢复、,属大同市管辖,1965年二县划归雁北专署管辖。1970年4月,大同市划归雁北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2年3月,大同市复为山西省辖市。大同市辖有四区,即:、、、;雁北地区辖有十三县,与抗日战争时期设置一致。
雁北地区行政区划
1952年原雁北专区划归山西省,原由察哈尔省直辖的县划入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辖大同(驻)、(驻)、天镇(驻)、(驻狐泉镇)、(驻)、浑源(驻)、(驻)、怀仁(驻)、山阴(驻)、朔县(驻马邑镇)、平鲁(驻)、(驻)、(驻)等13县。
1954年大同、怀仁2县合并,改名为大仁县(驻大同市)。雁北专区辖12县。
1958年撤销,改设晋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原由省直辖的大同市及原雁北专区所属大仁、、、、朔县、左云、阳高、广灵、浑源、山阴、平鲁、右玉等12县及原所属、、、、、、、、、崞县、、、、、、、等17县划入晋北专区。撤销,并入太原市;撤销大仁县,并入大同市和;撤销应县,并入山阴县;撤销忻县、定襄2县,合并设立忻定县(驻原忻县城)。撤销崞、代2县,将崞县部分地区并入;代县部分地区并入;崞、代2县其余地区合并设立(驻原崞县城)。撤销,并入;撤销,并入五寨、宁武2县;撤销,并入;撤销,并入、兴县2县;撤销,并入;撤销,并入;撤销,并入;撤销平鲁县,并入朔县;撤销,并入。辖大同市及忻定、、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阳高、、浑源、山阴、朔县、左云等15县。
1960年,恢复广灵、保德、偏关、4县。由原崞县城迁驻原平镇。晋北专区辖1市、19县。
1961年撤销晋北专区,复设雁北专区,专署驻大同市。大同市改由省直辖。将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恢复(驻天镇县城)、平鲁(驻井坪镇)、(驻右玉县城)3县。雁北专区辖11县。
1965年大同市所属大同(驻大同市)、怀仁2县(此2县为1964年恢复),划入雁北专区。辖13县。
雁北地区()
今日大同行政区划
1970年改称雁北地区,地区驻大同市。辖大同市及大同(驻大同市)、阳高、、广灵、、浑源、怀仁、、山阴(驻)、朔县、平鲁(驻)、左云、等13县。
1971年驻地由大同市坪。
1972年大同市改由省直辖。雁北地区辖13县。
1973年驻地迁梁家油坊。[1]
1989年1月,成立,雁北管辖的(原朔县)、(原平鲁县)、划归朔州市。
日雁北地区撤销,地市合并,怀仁、应县、右玉三县划归朔州市,将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左云、大同7县划归大同市,实行市管县。大同市辖城区、矿区、南郊区、4区7县。
今日朔州行政区划
雁北地区经济交通
雁北地区农业较不发达。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采煤工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此外,雁北地区处于晋、冀、蒙三省交界,、以及交汇于此,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雁北地区教育
1959年7月,原师专和大同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晋北师专。
1962年,晋北师专被裁撤,改办为神头中学。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晋北师专,更名为“山西省”,由雁北地区领导。
1984年1月,将雁北师专收归省管。同年7月,在大同市桥东选址建设新校。1986年暑期学校从朔县神头迁入新校址。
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升格为本科,即。
2002年,为更好的适应山西高等教育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大同市教育资源整合的需求,教育部批准、大同医专、、山西工业职业学院四校合并筹建。
雁北地区地图集
原雁北地区各区县地图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编
.新浪新闻新民周刊. 日14:37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朔州(山西省地级市)_百度百科
?山西省地级市
(山西省地级市)
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之间,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万(2012年)。朔州是中国新型的以为主导的基地、中国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026.4亿元。
朔州历史沿革
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晚期(距今约28000年),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春秋(前770-前476)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在此筑城名,置马邑县,归管辖。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时,将峪岭(今)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北魏(386~557)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迁到马邑西南。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
北周(557年—581年)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朝(581年-618年)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邑郡。唐初,在马邑郡
置大同军节度。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916~1125年)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金仍之。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1368年~1644年)时,朔州隶,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清(1644年—1912年)沿明制。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1946年朔县解放,归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察哈尔省撤消,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日正式设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1]
朔州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朔城区、平鲁区)、4个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1684个行政村。
面积(km?)
人口(万)
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井坪镇、、、、、、、、、、、、榆岭乡
岱岳镇、、北周庄镇、古城镇、吴马营乡、、下喇叭乡、合盛堡乡、岱岳乡、、薛圐圙乡、后所乡、张家庄乡、马营庄乡
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
梁家油坊镇、右玉城镇、、牛心堡乡、白头里乡、元堡子乡、高家堡乡、西碾头乡、威坪堡乡、丁家窑乡、杨千河乡、杀虎口乡、李达窑乡、破虎堡乡、欧家村乡、高墙框乡
、、、、、、、、、
朔州地理环境
朔州位置境域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忻州市、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
朔州气候特征
朔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
、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
朔州境内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一般为3.6℃~7.3℃左右。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一14.9℃~一9.4℃,极端最低气温一40.4℃(日)。从3月到5月,每个月气温平均升高8℃左右。7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为19.4℃~22.3℃,最高气温可达38.3℃(日)。
秋季每个月气温平均下降7℃左右,一日之内最高气温多出现在下干1时至2时,最低气温多出现在日出之前。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3100小时,年日照率为63%~65%。各月日照数以5月份和6月份最多,月平均281.9小时~284.2小时;11月~12月最少,月平均191.1小时~198.2小时。一日中,日照时数1月~2月和11月~12月每天平均6小时,3月和9月~10月每天平均7小时,4月和7月~8月每天平均8小时,5月~6月每天平均9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量为137.48千卡/厘米2,其中5月、6月、7月3个月接受辐射量47.77千卡/厘米2。
朔州市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降雨量为421.2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806.7毫米(1964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93毫米(1965年)。[2]
朔州地形地貌
朔州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是平川,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山地主要山峰有鱼渠岭、双华岭、大等,海拔在米之间。南部山区主要山峰紫金山,海拔2127米,山高峰巍,悬崖绝壁,坡度在35到40度间,山上多松、桦等。山地主要山峰有黑驼山,海拔2147米,为城区最高点。中东部为,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0%,恢河横跨其间,为主要农产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恢河、黄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为桑干河支流。
(点击可放大)
电气化复线、二级公路、、、平万公路、朔蔚公路,,横贯东西、穿越朔州的山西段正在建设中。铁路专用线和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山西省第一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地级市,每万人拥有公路量位居全省第一,等级公路居全省第二,乡镇油路通达居全省第一。
原安太堡机场,2004年底停飞。拟建朔州机场,迁建复航的建设内容为:飞行区等级4C级;新建一条2600米×45米的跑道和一条垂直联络道,站坪机位数4个,新建5000平方米航站楼和进场路、停车场等,项目总投资7.9亿元。
朔州自然资源
朔州水资源
朔州市多年(1956年~1984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0317万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8546万立方米,山丘区49407万立方米,盆地平川区与山丘区的重复量为17636万立方米。本地加外地入境水资源总量7.63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系数约0.7左右,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4.63亿立方米。  朔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4.6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03亿立方米,河川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3.82亿立方米。本地加入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74亿立方米。平水年(P=50%)时为8.64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P=75%)时为8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P=95%)时为7.12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水资源总量138.1亿立方米的5.7%。按1993年人口126.04万人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为62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600立方米的24.1%,但略高于全省49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以本地河川径流量水平衡量,全市人均拥有量370立方米,低于全省人均375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全市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27立方米,比全省亩均占有量240立方米还少113立方米。人均占有量较高的是平鲁区和右玉县,水资源总量是全市的36.7%,但利用率低。亩均占有量较高的是山阴、应县,而怀仁人均、亩均都为最低,水资源严重短缺。
朔州矿产资源
朔州境内已探明矿产有35种,主要有煤炭、石灰岩、铝土矿、耐火粘土、铁矾土、云母、石墨、石英、高岭土、沸石、长石、铁矿以及一定储量的金、铜、稀土等。各类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5870亿元,占山西省17%,位居山西省第一。朔州市煤炭储量约494.1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6。主要分布在平朔矿区、朔南矿区、山阴矿区、怀仁矿区、右玉矿区,含煤面积1644.95平方公里。山西省共有4个富煤区,其中有2个在朔州境内。  石灰岩境内出露较为广泛,在六县区均有分布,并且层位稳定,资源丰富,总储量约为800亿吨。其中洪涛山矿区总量达500亿吨,面积64平方公里。  耐火粘土是朔州的优势资源。矿石类型齐全,有高铝粘土、硬质粘土、半软质粘土和软质粘土4种。其中高铝粘土质优量多。在本市上储量表的有:峙峪矿区、峙峪包钢软质粘土矿区、郝家沟矿区、千井矿区。总储量4628.3万吨,占全省储量的8.61%;工业储量1137.6万吨,占全省工业总储量的9.89%。
铝土矿是朔州的又一重要矿产。朔城区郝家沟、梵王寺、宝泉庄,怀仁芦子口、芦子村、吴家窑一带为本市主要铝土矿产地。其中郝家沟矿区储量458.6万吨,芦子沟矿区储量588.6万吨。
朔州土地资源
朔州市国土总面积10627平方公里,即1593.7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8%。按1998年底全市总人口133万人计算,人均占有土地11.98亩,比山西省人均土地多3.2亩,与全国人均土地接近。其中平原占国土面积的38%,丘陵占36%,山区占26%。从土地利用现状看,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11类。农耕地6166248亩,林地2530025亩,牧草地713469亩,园地326667亩,城镇、村、工矿用地666972亩,独立工矿用地亩,盐田地379.4亩,特殊用地99947.5亩,交通用地22506.3亩,水域地亩,未利用地5057771亩。  1998年,全市有耕地513万亩,农民人均4.9亩,居山西省第一。有水浇地170万亩,比1988年增加2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比1988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朔州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奶为支柱产业,兼有陶瓷、食品、机械、建材、
化工、轻纺、医药、冶金及耐火材料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
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026.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7亿元,比上年增长5.0%,比重占6.0%;第二产业增加值575.1亿元,增长11.0%,比重占56.0%;第三产业增加值389.6亿元,增长6.1%,比重占38.0%。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14.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8.0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4.9%。[3]
朔州第一产业
2013年朔州农作物种植面积3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3万公顷,增长1.9%;油料种植面积2.8万公顷,减少2.6%。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4.8万公顷,增长2.1%。
2013年粮食总产量117.6万吨,比上年增长9.9%。其中,玉米96.1万吨,增长10.5%。
2013年朔州肉类总产量6.2万吨,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2.4万吨,增长6.4%;羊肉产量2.7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51.4万吨,增长9%。禽蛋产量1.72万吨,增长4.9%。
2013年生猪出栏25.4万头,存栏23.5万头;牛出栏6.2万头,存栏16.7万头;羊出栏128.0万只,存栏173.7万只。
2013年末朔州农业机械总动力233.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4%。机械耕地面积25.7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24.2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13.4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5%、6.1%和16.5%。[3]
朔州第二产业
2013年朔州原煤产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7.6%;洗煤1.5亿吨,增长13.4%。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煤炭、电力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5.5亿元和92.5亿元,分别增长-0.3%和8.1%;食品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亿元和41.7亿元,分别增长3.5%和-21.8%;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和3.2亿元,分别增长18%和35.7%。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95.1亿元,比上年下降33.4%;实现利润78.2亿元,下降54.2%。[3]
朔州第三产业
2013年朔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镇零售额168.3亿元,增长14.4%;乡村零售额50.5亿元,增长14.7%。2013年朔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6.2%。
2013年朔州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电信业务总量1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8.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5.3万户。朔州宽带接入用户18.8万户。
2013年朔州接待入境游客7.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886.5万人次,分别增长11.8%和31.3%;旅游外汇收入2537.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2.5亿元,旅游总收入84.1亿元,分别增长14.8%、30.2 %和29.8%。[3]
职务姓名上任时间市长  李海渊2014年4月起常务副市长雷健坤2013年12月起宣传部长刘英魁 2012年10月起副市长韩文让2014年4月起副市长 侯新生2009年6月起副市长王志刚2012年5月起副市长王智杰2014年2月起副市长薄志平2012年11月起秘书长蔚文彩2010年起
高等院校  学校备注学校备注中北大学朔州校区本科专科专科[4]
专科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朔州分校成人院校  中学  朔城区二中朔城区六中朔城区三中朔城区七中朔州市一中朔城区四中朔城区八中朔州市六中朔城区五中朔城区九中开发区实验中学朔州市实验学校朔州市朔州市旭日学校朔州市民福中学 
朔州科技事业
2013年朔州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量1245件,比上年增长61.7%。朔州市共签订技术合同9份,成交金额5760万元。2013年有2个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获得国家资助 1110万元。2013年全市共取得省级以上6项科技成果。[5]
朔州文化事业
2013年末朔州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13.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6.09 %,电视人口覆盖率98.64%。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图书42.57万册。[5]
朔州医疗事业
201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061个,其中妇幼保健院8个。朔州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6885张;卫生技术人员6397人。朔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09%。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38.2万人。[5]
朔州体育事业
2013年末全市拥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站点125个,体育指导员1800人,2013年举办体育比赛活动80次。[5]
朔州社会保障
2013年末朔州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7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4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0.5万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7万人。
2013年朔州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6万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8亿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9.1万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亿元。[5]
朔州传统文化
是朔州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煤炭在朔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朔州考古证实:在古代煤炭就已渗透到选先民们的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朔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新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
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2009年央视开播了《走西口》,反映了山西商
人的艰苦朴素。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与(统称)、库伦和、和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朔州名胜古迹
崇福寺神头海
朔州黄酒乳品陶瓷
朔州友好城市
北京市山东省
朔州城市荣誉
2009中国经济最具创新力城市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7]
山西省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影响中国改革十大资源型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贡献城市山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朔州历史人物
西汉女诗人后唐名将三国名将隋末将领唐初大将五代时后唐皇帝斛律金北朝名将北齐大臣后唐大臣清初大将明朝铳器专家女中豪杰萧太后明朝大臣明朝抗倭将领抗日民族女英雄光绪二年榜眼  
.朔州市信息统计网.[引用日期]
.朔州市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山西省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朔州师专[引用日期]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州师范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