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工作汇报材料

|| 海珠区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海珠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2月26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徐咏虹&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发展为总抓手,全力推动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一)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稳中求进,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2.3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成为全市第六个进入千亿元的区。税收收入131.9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99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法人口径)462.92亿元,增长8%。商品销售总额2655.8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82亿元,增长15.2%。高端产业加快发展。琶洲地区举办展会180场,展览面积76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0.4%、12.9%。保利世界贸易中心三期等项目落成,会展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广州联合交易园建成开园。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平台、中海油广东销售有限公司等落户。南丰汇环球展贸中心、珠江国际纺织城一期等投入运营。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龙腾18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启动建设。服务外包增速(176.6%)位居全市首位。总部经济壮大发展。认定95家区重点企业,实现税收占全区总额的41%。加强对产业“退二进三”工作的引导,“退二”企业已关停或搬迁76家。三次产业结构为0.3︰16.2︰83.5,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2.3%。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实施促进招商引资、楼宇经济、企业上市等&8项扶持政策。完善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开展“暖企暖项目”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顺利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  (二)城区建设管理成效明显。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扎实推进。配合市完成海珠生态城一期概念规划、新中轴线南段核心区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海珠生态城十大重点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海珠湿地保护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取到国家“只征不转”保护万亩果园的政策支持,并顺利完成征地签约和地方性法规《广州市海珠万亩果园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海珠湿地一期示范区建成开园。海珠湿地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一奖两会”在海珠湿地举办《广州宣言》发布仪式,153个国际城市代表共植友谊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效。积极推进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建设,广州塔至万胜围试验段已立项。环岛路石岗路至大干围段、大干围至南洲路段分别完成工程量的35%、60%。新港东路延长线全线贯通。琶洲村改造复建安置房一期封顶。沥滘村改造启动前期工作。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市下达的年度垃圾减量目标。南华西街、沙园街、南石头街“广州范本”三大模式试点工作取得经验。社区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城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顺利通过创文复检、创卫复审、创模复核。加强琶洲地区综合整治,广交会周边地区环境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新增的荔福路PM2.5监测点纳入市监测网络。在海珠湖建成广州首个景观水质自动监测站。顺利通过国家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建成14个流动商贩疏导区。大力整治“六乱”和油烟扰民,清拆各类违法建设11.84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名列全市第三。&  (三)民生福利不断改善。坚持民生为重,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资金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5%,增长18.3%。十件民生实事落实到位。提高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发放低保金3735万元。“五大险种”参保总人数达192万人次,增长7.9%。在区社会福利院和沙园街开展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免费为居民提供11大项37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全免费。公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完成516套保障性住房筹集。为1.57万人提供社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增5849个停车位。互联网光纤覆盖区内企业和14万户居民。举办1900多场次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新建和维护一批健身路径和体育活动场所。社区服务管理不断创新。18个街道“一队三中心”和257个社区服务站全部建成。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沙园街广重、琶洲街雅郡幸福社区,南华西街龙武里低碳社区等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素社街等5个试点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扎实推进。江南中街探索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取得实效。维护社会稳定扎实有效。整合信访、维稳、应急、调处等力量,受理群众信访5183宗,下降5.4%;调解各类纠纷3798宗,成功率达98.2%。“三打两建”成效显著,在全市“三打”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我区被定为全市唯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区。破获刑事案件5542宗,全区治安形势平稳。迅速稳妥处理南洲街工地坍塌等突发事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专项行动,查处整改各类隐患3.4万宗。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1.3%,“零就业家庭”一人以上就业率达100%。顺利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督导评估。认真做好化州市和从化温泉镇扶贫“双到”工作。荣获“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第6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四)城区文化品位逐步提升。公共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建4个社区文化广场。新增3家图书分馆和2个流动图书服务站,图书通借通还数居全市区级馆首位。举办第三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亮点项目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期A区试营业,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等项目奠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稳步加强。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编制《海珠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岭南古琴项目通过文化部国家级非遗项目督查。旅游文化品牌日益凸显。黄埔古村人文历史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黄埔古村以第一名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并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十香园、邓世昌纪念馆和潘鹤雕塑艺术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五)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实效。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积极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创造条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71件,政协委员提案136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调研活动,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和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实施《海珠区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推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稳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建设工程项目审批电子监察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确保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和干部廉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依法严查职务犯罪。完成20个经济联社、225个经济社“三资”清产核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民防、民族宗教、保密、档案、侨务外事、对台事务、修志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需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仍需加强;城区管理服务精细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常态化管理服务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仍需提高,民生福利水平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和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落地实施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低碳经济、智慧城区、幸福生活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国际展都、广州绿心、文化名区、幸福海珠”的核心任务,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优环境、惠民生,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典范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法人口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0%以上,增加(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战略性发展平台。深入推进“3156”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打造经济增长极。加快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建设,配合推进琶洲地区土地收储,优化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城市设计。推进广交会四期、广交会电子商务产业园、国际海关监管仓规划建设。抓好琶洲科技创意中心建设。推动琶洲地区广东电网生产调度中心、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电子商务中心等8个总部项目建设。推进新中轴线南段地区开发建设,促进广州国际媒体港竣工、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一期A区主楼封顶。&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会展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广交会做大做强,培育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展会,支持本土展会扩大办展规模和提升办展质量,建设琶洲会展企业孵化基地,完善会展产业链。优化提升商贸业,推动富力海珠城广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19家“退二”企业转移,淘汰低端产能。二是推进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明确中大纺织商圈的产业规划和发展规模,利用电子商务助推产业升级。通过加强税收、交通、消防管理和协调规范工业用电等手段,依法规范市场管理。三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科技服务业,整合区科技产业基地琶洲、敦和、大干围三个核心园区资源,加大对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的引导扶持。推进中国电信广州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科技服务业项目建设。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支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示范作用,支持广州联合交易园完善第三方公共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实施电子商务“六个一”发展工程。启动广一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打造海珠电子商务大道。&  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结合城区土地储备和“三旧”改造,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选企模式,实施专业化招商,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组织参加2013年全市重大投资项目推介会,确保完成市、区52个重点建设项目(正式项目)年度投资任务。强化楼宇招商,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特色楼宇、特色园区。加强村社产业发展引导,制定联社经济发展留用地招商选资引导办法,推动村社经济由单一的“租赁型”向“投资型”、“管理型”转变。&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制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等8项政策文件,完善扶持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启动首届区长质量奖评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拓展政府部门与企业沟通渠道。成立“立即办”企业发展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和行政审批全程代办服务。实施常态化“暖企”行动,建立项目难点解决责任制,重点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完善重大项目进展通报制度和统筹协调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月度巡查和视频回放制度。发展民营经济,加大财政扶持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培育一批行业龙头民营企业,打造中小微民营企业示范平台(基地)。拓宽投融资渠道,组织银企对接会,扶持企业上市。出台高层次人才奖励配套政策,为产业发展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打造生态示范城区&  推进海珠生态城开发建设。用好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试点政策,继续推进“三规合一”工作,实现“一张图”整合。完成海珠生态城一期控规修编,落实好产业、交通、环保、电力、水系等专项规划。全面梳理、分析海珠生态城,特别是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现状,合理确定启动区和安置区选址。按照“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通过开展土地收储、“三旧”改造等多种模式推动海珠生态城开发,加快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沥滘村等城中村改造。开展城中村环境整治。开发盘活低效、闲置、烂尾用地。&  加强海珠湿地保护建设。推进海珠湿地二期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营造湿地生态环境。推动商务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开发建设,优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海珠湿地管理机构,构建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明晰万亩果园征地范围的产权界址。认真做好征地款发放、被征地人员社保政策落实等征地后续工作。推进万亩果园经济发展留用地选址落地、产业规划等工作,发展村社集体经济。加大污染源整治力度,建设海珠湿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19条河涌堤岸生态整治,推进石榴岗河水闸、海珠涌东水闸重建。&  加快推进以“两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启动建设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广州塔至万胜围)。结合海珠生态城控规修编,推动环岛路沙渡路至石岗路段沿线土地收储。继续推进环岛路石岗路至南洲路等路段建设。完成新光快速路等城市出入口和主干道“净化、绿化、美化”景观综合整治。启动区儿童公园规划立项。完成地铁八号线延长线同福西站等的征拆工作。配合市推进新洲至化龙快速路、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更新。继续推进赤岗街电子七所试点生态社区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社区创建标准。配合开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标准编制。完成全区环境监察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广餐饮业油烟综合整治。实施新一轮空气环境整治行动,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建设“无燃煤区”。&  加强城区管理。加快区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建设,促进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行。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减量工作,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保垃圾减量达到市指标要求。推进环卫体制改革,优化保洁管理模式。继续推进环卫小型机械化设备进社区工作。启动查控违法建设问责机制,严控新增违法建设。加强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完善城区管理长效机制。&  (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面。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体系,稳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公办幼儿园占比30%等目标。制定实施《海珠区来穗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发挥社区卫生发展指导中心作用,建立管办分开的管理新模式。重组海珠区中医医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继续创新社会管理。探索优化街道和社区设置。完善街道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发挥街道“一队三中心”的功能作用。科学配置、使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金。在街道推进网格化管理。按照“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权利下放、资源下沉”的要求,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推进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继续探索管理、服务、生态和文化等类型的示范社区建设模式。建立社会组织海珠孵化基地,设立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惠及民生幸福、激发社会活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枢纽型组织作用,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加强联社、经济社管理,开展村社集体合同集中管理试点,建立集体资产公开交易平台,规范村社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建立流动人员实时监测系统,深化出租屋分类管理,狠抓城中村等重点地区整治和示范点建设,引入社会资源对部分出租屋进行成片改造和统一经营管理,探索行之有效的源头治理模式。逐步加大城中村地区公共服务投入,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维护平安稳定局面。巩固“三打”成果,启动区“平安创建”工作,完善联防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全民创安”活动。推进“两建”工作,高效开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完善信访制度,妥善解决信访历史积案。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联动维稳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科技强警,提升技术侦查能力和执法办案效率。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消防隐患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免费为1万名适龄儿童提供口腔保健服务,为6000对符合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优生指导。二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创建1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启动2个日间托老机构试点建设。动工兴建海珠区老人公寓新大楼。三是促进就业增长。开发4500个公益性公共服务岗位,发放5000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四是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创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示范店100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市级示范单位30家、示范街区(美食广场)1个,在各街道打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片区。五是改善交通出行条件。新增5000个停车位。开通和优化海珠旅游公交试验线。增设20个公共自行车接驳驿站。六是改善社区便民服务。创建52个幸福社区。设立20个社区金融服务点。实现居民办理事项80%依托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处理。七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政务服务。建成海珠区网上办事大厅,为居民、企业提供网上预约、受理、查询功能,实现80%业务网上受理。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数据库,开展并联审批试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八是丰富文化体育生活。举办1000场经典电影社区行、300场文化惠民活动。全面维护296条健身路径,新建10条健身路径、5个社区体育活动室和2个幸福社区体育设施。启动区文化活动中心、海珠体育中心二期等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建设。九是改善居住环境。完成2012年在册城市零散危破房1.3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建设10个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站,升级改造5座垃圾压缩站。十是优化生态环境。完成小洲村美丽乡村“六个一”工程和石榴岗河以南自然生态湿地景观区建设。&  (五)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提升海珠文化形象。实施《海珠区加强文化名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12—2020年)》及相关配套文件,塑造提升海珠文化形象。以公民道德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和广州亚运精神。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提高城区文明程度和社会道德水平。&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配合市推进“一园四馆”规划选址。办好第三届岭南书画艺术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擦亮海珠文化旅游名片。推进海珠湿地一期、黄埔古港古村等一批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力争完成广州塔4A级景区创建。启动黄埔古港古村旅游文化示范区方案设计和建设,加快文化旅游开发步伐。整合环岛公共交通资源,打造“海珠环岛游”新名片。高标准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都市湿地”、“岭南水城”、“书画之乡”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和整合我区文化遗产,加强对南华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建立多层次的历史文化名区保护体系。启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继续推进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争取广州工业博物馆选址落户。加大对岭南古琴、咸水歌、广式家具、陈李济中药文化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开展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提高海珠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广州国际媒体港、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重点,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完成太古仓码头创意产业园三期规划方案编制。推进广州报业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现代传媒产业集聚地。提升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广州包装印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打造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品牌。&  (六)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紧密配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议案、建议、意见和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化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和行政救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增强政府服务效能。按照市的统一部署,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完善政府重大民生决策征询公众意见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完成第五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国家档案馆新馆。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工作作风,做到“不贪、不懒、不虚”。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不断提高处理复杂事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能力,切实提升政府的执行效率、服务质量。&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开展廉洁机关、廉洁城区等系列创建活动,营造反腐倡廉、尊廉崇廉的浓厚氛围。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实行行政审批全程监察。加强审计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  各位代表,海珠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为争创人民满意的理想城市典范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碳排放权交易:为促进全球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的方式获得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2.“退二进三”:引导工业(二产)退出中心城区,腾出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三产)进入发展。&  3.海珠生态城十大重点建设项目:海珠湿地二期及配套工程,海珠生态城安置区建设,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建设,环岛路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技馆和广州文化馆四大馆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黄埔古港古村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广州塔综合配套工程,水博苑和琶洲湾公共沙滩泳场建设,水环境治理工程。&  4.“只征不转”: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成片用于生态、农业用途的非建设用地依法定权限收为国有,但不改变其原有用途,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5.“一奖两会”: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大会暨世界大都市协会董事年会。&  6.“广州范本”三大模式:“垃圾不落地”模式、“厨余垃圾专袋投放”模式、“垃圾按袋计量”模式。&  7.PM2.5: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matter()。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也称为细颗粒物。科学家用PM2.5浓度表示空气中这种颗粒物的含量(单位一般为毫克/立方米),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8.“六乱”: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现象。&  9.“五大险种”:五种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0.“一队三中心”: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  11.幸福社区: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10月起,在全市开展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广州城市社区特征,划分为地缘型、单位型、单元型、综合型、转制型五种类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民主、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守望相助”的幸福社区,推动幸福广州建设。&  12.“三打两建”:打击欺行霸市、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商业贿赂,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监管体系。&  13.扶贫“双到”:扶贫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14.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15.“三资”清产核资:村社集体经济资金、资产、资源的清产核资工作。&  16.“3156”战略性发展平台:我区着力打造的经济发展平台,包括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城市新中轴线南段行政文化中心区、白鹅潭现代商贸功能区等3大市级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新港路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带,琶洲会展配套商圈、广州塔时尚文化商圈、江南西购物商圈、中大纺织商圈、珠江后航道滨水休闲商圈等5大区级商圈,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产权交易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商务服务平台、文化创意平台等6大功能性发展平台。&  17.电子商务“六个一”发展工程:出台一套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扶持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初步建设一个大宗商品交易集聚园区,争取打造一条海珠电子商务大道,探索建设“一园多区”的海珠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引进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18.“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19.“三规合一”:“三规”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工作目标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衔接,从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理顺“三规”关系。&  20.“一张图”整合:将“三规”各自确定的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等要素叠加起来,在梳理“三规”差异、统筹城乡空间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成果,作为各部门管理的基础,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21.“两环”:环岛路、环岛新型有轨电车系统。&  22.社区“五个一”工程:每个街道建立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系统。&  23.小洲村美丽乡村“六个一”工程:新建一个公园、一个广场、一个垃圾压缩站,打造一条水陆旅游线路,治理一个水环境,修缮一批文物古迹。&  24.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25.广州亚运精神:敢想会干为人民,和谐包容共分享。&  26.“一园四馆”:&岭南大观园和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技馆、广州文化馆。&  27.“三公”经费:党政机关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因公出国(境)三方面的经费开支。&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    承办:海珠区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
技术支持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校体育工作汇报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