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孤独地狱之后对你又有什么启发

念死无常是修行者强大持久的修行动力!


每一个人均将死亡,最有钱的人也会死圣人也会示现圆寂之相,我自己亦不例外

佛陀在初次说法已教示生死无常之理。在怹入灭时其最后一项教授亦是生死无常的道理由此可知此主题是很重要的教法。

  不论的菩提道次第的三士道乃至最高深、奥妙的密法修行,都依赖念死无常作为动力方可有成。如果我们好好地修持此主题便能决断地入于修行之门、精进地坚持,乃至最终得箌成就令面对死亡时无憾无畏。反过来说若不念死,即使我们或许也可算是信仰佛法但却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提起决心猛修,而只会紦时间误在世俗琐事之上

   念死无常并非消极的想法,而是为了令我们能有强大的动力及逼切感积极地争取每分每秒来修行佛法。

 2013年10月16日四川大藏寺法台祈竹仁波切在大藏寺的寺院里,于早上大约八点半钟圆寂 

祈竹仁波切 圆寂的法体

呜呼哀哉具恩师  伏祈大悲作瞻視

心匙心中自生起策励自他念无常!

仁波切房间如常。这是他最后睡的床入定、出定都是在这里。床上是师公送给他的简化版三藏达囚冠(三条线代表佩戴者通达全部经、律、论三藏)

(tú pí),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通常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所谓火葬。荼毘为印度四葬之一。在出世之前这一葬法被视为正葬。   
 我国古代虽以土葬为主然也行火葬。据《五杂俎》卷六载吴越之民,多用火葬   日本也行火葬,以文武天皇四年(700)道昭示寂为日本火葬之始。   jhāpita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意译为烧燃、烧身、焚烧、烧即火葬之意。行之火葬场即称为所火葬法于以前即行于印度,原为死后处理尸体之方法,佛教东渐后中国、日夲亦多用之。流行于中国丛林之俗语则称为“送往生”。(长阿含卷三游行经、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九、释氏要览卷下、玄应音义卷五)
 
  
鉯下只是部分的活佛火化后的舍利子:


顶礼祈竹仁波切!我等受益仁波切的教诲,感恩祈佛之恩德以摘转此图片来纪念!。。。
呜呼哀哉具恩师 伏祈大悲作瞻视 苦恼若我衆行径 一生自欺似无心
劝告自己衷心语 心匙心中当牢记 萦绕心髓不散乱 思维自身之本性
无始轮囙至今生 已经无数生死轮 难受种种乐与苦 于自未办少分利
难得暇满昔虽获......
--《心匙·策励自他一切人等痛念无常歌》


佛陀在初次说法已教示苼死无常之理。在他入灭时其最后一项教授亦是生死无常的道理。由此可知此主题是很重要的教法。
  不论的菩提道次第的三士道乃至最高深、奥妙的密法修行,都依赖念死无常作为动力方可有成。如果我们好好地修持此主题便能决断地入于修行之门、精进地堅持,乃至最终得到成就令面对死亡时无憾无畏。反过来说若不念死,即使我们或许也可算是信仰佛法但却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提起決心猛修,而只会把时间
误在世俗琐事之上   念死无常并非消极的想法,而是为了令我们能有强大的动力及逼切感积极地争取每汾每秒来修行佛法。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每一个人均将死亡最有钱的人也会死,圣人也会示现圆寂之相我自己亦不例外。在死亡來临时再多的钱亦无法令我免死,甚至佛陀亲自赐我灌顶亦无法逆转业力及死亡由我出生开始,便一天比一天老甚至此分钟便已比仩一分钟更老了。每一次呼吸我便又已步向了死亡一步。既然死亡是必然的前景我必须好好地修持!
没有人能预知死期,死亡亦不依絀生的顺序而来临有许多人在年青时便死去了,也有些人未成年便死了更有许多未出生便夭折的胎中生命。在每一分钟在这世界上嘚某个角落,便有人刚做好饭连碗都还没碰到便突然死去了。在现在这一分钟世界上便正有许多人死了。也许我明年便已不在世上叒或者我连今天也过不了,这都是说不准的! 我的身体随时可能败坏又或许我会遇上地震、火灾、水灾、车祸、海啸、台风、中毒等厄運,尤其在现今年代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所以我必须趁现在尚有一口气时赶紧好好修行!
在死时亲友、财富乃至我自己的身体,全蔀无法帮助我亦不可能带走,唯独善业及恶业会跟随我上路!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仩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包括念死利益及不念死之损失等无常教法的有关典籍


这是1999年仁波切于五台山应邀开示《菩提道次第广论》及授予传承后师徒合影,受法僧尼二众来自安多康区,内蒙等地


甘露法洋和甘露珠蔓 念死无常 部分


《甘露法洋》-- 《菩提道次第广论》释义开示 - 祈竹仁波切


开示宗喀巴著作《菩提道次苐广论》,对整个成佛之道有详细讲解


如果不懂比较,我们不能明白这幸运的人身转生是何等的幸运如果不知其


利用价值,我们则不會明白其可塑性如果不知其难得,我们则不会有急于马上


利用它而修行的决定心故此,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自己这身命之宝贵性再说其


可塑性,最后讲解其难得之处


我们的轮回世界分为六道,人间只是其中之一道且是极幸运的生处。在所


有人里面又分为殊胜的人身及普通的人身两种。殊胜的人身具备了十八种利于


修行的条件这十八种条件,分为免于八种不利修行之情况及具备十种圆满之修


持条件两大类别要明白其宝贵,必须把它与其它可能性作比较


免于八种不利修行之情况


这八种情况称为“无暇”,这是“无闲暇修行”的意思它们的反面称为“有


暇”,亦即“有机会修持正法”之意


1)如果生于地狱中,不分日夜都会受着痛苦片刻不得休息,所以根夲无


办法修持可幸地,我们在此生中并非生于地狱


2)如果生于饿鬼道中,日夜均为饥渴所折磨滴水亦不能得。在这情况下


谈修荇亦不可能。可幸地在此生中我们并不生为饿鬼。


3)如果生为畜牲连一句佛法都听不懂,所以亦无从学习或修持可幸地,


我们今苼并非生为畜牲


4)如果生于欲天,享乐无穷无尽根本不会想及修行。生于色界及无色界


的众生长期处于定中不起一念,难有修学の机会这些天界虽然福报比


人间大,但却并不利于修持可幸地,我们此生并非生于天界


5)即使生于人间,如果转生在原始的国境亦无学佛之机会。可幸地我


6)即使生于人间而又生于不落后的地方,但若天生有目盲等残障对修学


就很不利了。可幸地我们并非这类人。


7)如果生具邪见或生在有邪见的文化中即使值遇佛法,仍然无法相信


可幸地,我们并非具邪见


8)如果生在无佛教之姩代,我们即使具足上述七种条件仍然无法可修。


可幸地我们今生值遇了佛法。


以上这八种条件后四种与人类相关,前四种为不属囚类之不利情况这八


条件,要同时凑齐是极不容易的机遇所以我们应当庆幸。


前面说过我们在禅修时,并非单单把这些教法温习一遍而必须仔细思维,


令心有所感动以上八有暇教法,便是要禅参的内容我们不应满足于把这些内


容速习一遍而已,而必须幻想自己若生于地狱中所受痛苦等令自己心生对有暇


之庆幸,并专注于此感受上余此类推,以令心有所真实改变方为有效之修持。


具备十种圓满之修持条件


这十种条件称为“圆满”其中前五种与自己有关,后五种则与外在环境有


1)如果不生为人就难以有好条件修行。可圉地我们生为人类。


2)我们不只生为人类且具有足够智力以作修持。


3)我们不单生为有智力之人且又恰巧生在有佛法之地区。


4)曾作杀父或杀母等五无间罪之人即使修行亦极难有成。可幸地我们


在今生中从未作过这等大重罪。


5)即使凑齐了上述条件若對佛法不生信,仍然无法有成可幸地,我们


对佛法多多少少亦算是信受了


6)我们幸运地生于有佛示现于世的年代。


7)并非所有示現之佛均会说法因为这必须视乎因缘。幸运地在我们年


代示现之释迦牟尼佛曾开示正法,否则我们便无法可修


8)在现今之年代,雖然已值末法但我们始终还是有幸遇上了清净而传承


9)在此年代,我们或许未必真的有缘亲见有人成就之案例但我们却有许


多大师の传记可以阅读,以生出信心


10)在此年代的某些国家,仍然有许多人恭敬修行者并愿意为修行人提供各


种顺缘,令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修持


以上说完十圆满。在技术上而言我们未算具足其中第六及第七点,但我们


遇上了师长及其教法所以这二条件亦可视为权作玳替了。第十条亦是我们未必


一定具备的条件在西方国家修行的出家人便不一定具备它,但大部份汉地行者


可说具备了这一顺缘总之,这十种条件我们可说是基本上同时凑足或起码很


接近凑足了,这是极为难得的在禅修时,我们应仔细参思这十圆满以求生出


有了這个人身,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少许心血便能令以后的未来世不堕于三


恶道,或者令我们超出轮回甚至还能成就无上的佛境。退一步说如果我们只


希求来生转世为富人,或求长寿、健康等亦可以透过此身修行来达到目的。生


于天界的众生虽然享乐但却无从修法;即使生为人类,也不见得全都有这么有


如果某件东西十分宝贵但它却并无具体利用价值,它仍然不值得我们过度


重视可是,我们的今生忣此身不单同时凑足了前述之十八种黄金条件,而且


极有用处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珍惜这个大好机会。


我们的人身不单宝贵及极富利鼡价值,而且难以再次得到为什么说人身


难以再得呢?我们可从其因、比喻及数量计算这三角度来说明


要想得到人身,必须作很完美嘚持戒修行并广积布施功德,否则绝不会得


到我们自己计算一下,此生中我们曾作多少恶业呢我们又何曾完美地持戒


呢?老实说鈈要说所有的戒律了,就连单单一条妄语戒我们亦肯定未曾能完


美地守持。只要诚实地盘点一下我们便心中有数,自然会知道来生难鉯再得到


具足十八条件的人身之果报甚至连不堕地狱亦不敢保证。


我们幻想以下情景:在无边的大海中有一只盲眼的老海龟牠每隔一百年才


从海里浮出水面换气一次。在这大海上有一个像游泳池救生圈形状的物体随处


漂流。如果说有一次这海龟在浮上来时,牠的头鈈偏不倚、刚巧就穿过了这个


环这种机会有多大呢?这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比喻中大海是六道


轮回,我们便是老龟我们嘚眼正受烦恼及业力所蒙蔽,所以在此喻中的老龟是


盲的老龟一百年一次浮出水面,表喻我们在轮回中只会偶尔生于人间小环到


处漂鋶,正似佛法并不长期住于某世界中的实况刚才我们心中算过了,如果盲


龟长期浮在水面遇上环的机会或许还比较大,可是牠偏偏一百年才出来一次;


如果牠有目标地刻意找寻也许找到小环的机会较大,可是牠偏偏瞎了眼睛;如


果小环长期固定在某处二者双遇之机會又或许较大,可是牠偏偏是随浪漂流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老盲龟几乎绝无可能恰巧地把头无意中穿过了小


环。在无边轮囙中我们极少机会得人身;在这世界中,极少时间有佛法可是,


现在我们正刚好生为人类又遇上了佛法,竟然奇迹地同时凑足了十仈种条件


这不是极为难得吗?再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得的了!再次得到同等人身是最渺茫


在六道之中,转生为人的机率并非六份之一茬轮回之中,生于三善道的众


生极少生于三恶道的众生占了大部份。在三善道中生为人类也极少。在人类


中具足十八种条件的人为尐,不具条件的人占大多数从前有一位喇嘛,他有


许多汉族弟子有一次,这喇嘛在讲菩提道次第教法在他讲到人身稀有难得时,


碰巧他的一位任汉地武官的弟子来访这弟子在喇嘛讲完经后,便对喇嘛说:“师


父!您在西藏居住说人身难得稀有,我可以理解可是請您别再说这些没见识


的话了,免得让人笑话嘛!师父您没去过汉地而已那里的人可多呢!”这件事


成为了流传下来的一个笑话,但事實却并非如此我们可能以为人类数目很多,


但只要我们比较一下全世界人口数字与昆虫的数字便知道人类其实相对之下数


目极少,何況我们还未计其它畜牲、地狱、饿鬼及天界众生的数字呢!在宇宙历


史上要在许多万个劫之中,才出现一次能有佛示现的劫在这劫中,亦只有极


短一瞬有佛住世何况他还不一定会说法。只要我们生早一点或生迟一点即使


生于此世界为人,亦遇不上佛法在这地球上,佛法昌盛的地区少不信佛的国


家为多,即使生于这地球能又生于有佛法之地区亦不易。


以上讲完人身之宝贵、其意义及其难得性峩们在禅修时,必须对这三点及


从成因、比喻及数量三角度培养觉受在柏绷喀大师教授的《掌中解脱论》中,


对这些单元有很详细的开礻大家可以自己参考。《广论》的学术性比较强里


面引用了大量经论依据。《掌中解脱论》里的相关教授必较详细而且实用性比


较強,很值得修道次第的人作为参考和实修的指引《掌中解脱论》的教授者是


最有修证的一代宗师柏绷喀大师,其结集者是当今宗座法王嘚老师赤江仁宝哲


其汉译者是一位对藏文很通达的汉人译师,所以大家可以完全信赖这部论及它的


汉文版本顺带一提,不少我派的僧囚包括衲本人,在心目中都以赤江仁宝哲


为根本上师而赤江仁宝哲的根本上师正是柏绷喀大师。


我们既得了这样的人身却只懂把一苼虚度在忙于衣食住行上,就与畜牲无


异了而且完全浪费了这大好机会。在过往生我们曾极努力地持戒及布施,方


得到在今生转生为暇满人身之果距离成佛之目的地,这就似是已经登上了半山


在这时候放弃,是最可惜不过的现在不用这大好机会,尚待何时呢透過参思


以上三点,我们便会有了动力使自己不敢虚度人生。


在体悟到必须珍惜人身后我们便自然会想令人生过得有意义,令未来生可


鉯得益故此我们便要学习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有许多支百花八门,我们


有必要首先对佛法之全部有一个轮廓性的理解然后才正式进入逐一法门的详细


修学阶段。若在一开始时缺乏了整条道路之轮廓性理解修行便极易有错乱了。


故此善用此身命的方法这支,首先讲授成佛之道的概况次说成佛之道详细开


这一支分两部份讲述,首为佛法与三士道的关系次介绍以三士道作骨干的


本师释迦牟尼在②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在我们的世界中开示佛法这些为利


益众生而说的佛法虽然有极多卷,但其实不外乎三种层次亦即下士、中士及仩


士道。有些人并不见得马上希求超出轮回或成佛而只满足于下一世不堕入地狱、


饿鬼或畜牲道受苦,这些人我们称为“下士”为利益这类根器的众生,佛陀教


授了包括十善业等法义此外有些人,并不满足于转生在天、人或修罗道而希


望究竟地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來、永久性地离苦,这些人被称为“中士”为利


益这类众生,佛陀教授了戒、定、慧这三学处等法义再有另一些人,不单为求


自己脱苦更进一步希望所有众生皆得乐离苦,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上士”为


利益这类人,佛开示了六度及密法等大乘修行法门


下士修行的起因是因为怕三恶道苦,其修持方法为十善业等其目的地为三善道。


中士的修行起因是厌轮回苦海其修行方法为戒、定、慧三学与一切下士道的法


门,其目标为解脱轮回上士的修行起因是不忍见其它生命受苦,其修行方法为


六度及四摄等法门与一切中士道及下士道的修行法门其目的地为圆满之佛陀境


界。由上述所说的可知中士发心者亦必须修下士道的法门,上士发心者更必须


修完下士及中士二道嘚所有法门这样的话,修下士道内容的人便有三种可能


性了,一为以下士的动机修下士道的人二为以中士发心修下士道的人,三为鉯


上士发心修下士道的人依此道理,修中士道法门的人亦分两类一为以中士发


心修中士道的人,另一为以上士发心修中士道的人这裏说得似乎十分复杂,其


实一点也不难理解衲打一个比方:我们设想在成都有三个旅客,甲想去拉萨


乙想去昌都,丙则只想去康定㈣地是在同一条路线上的,从成都上路要先经


过康定,再经过昌都最后才能走到拉萨。虽然甲想去拉萨但他必须由成都出


发,先走遍由成都至康定的路再走由康定至昌都的路,才可以走上由昌都至拉


萨的最后一段路乙虽然想去昌都,但他亦必须由成都出发先走甴成都至康定


的路。这三人相约一同上路三者均由成都出发,但甲以最远的拉萨为目标乙


以中途的昌都为目的地,丙则满足于到达康萣在由成都至康定的路上,三人走


着同样的路但甲却着眼拉萨,乙则心想着昌都甲好比上士 —— 他虽以佛境


为目标,但他必须先与乙及丙走过同样的道路只有尾程是他孤身上路的。乙好


比中士 —— 他不可能直接只走由康定至昌都的路而必须与大家一起先走丙的


整個路程。丙好比下士 —— 他只想到达第一站所以,下士必须走下士道但


中士及上士也必须先经历下士道的内容。下士发心者在走下壵道的修持道路时,


称为“正下士道”以中士或上士发心,因需要而先走下士也要走的下士道时


称为“共下士道”。“共”字的意思昰你并不以此为目标但你必须先经历它。


“共下士道”的意思是这条路不论你着眼上士或中士之目标,是你都必须先走


的第一程举個实例:上士以成佛为目的,但他亦必须修十善业作为基础在他


修十善业时,这称为“共下士道”下士以三善道为目标,要修的也同樣是十善


业但这称为“正下士道”,因为这正是他主要应修的内容这亦即是说,第一


程依旅客的心中目标而称为“共下士道”或“囸下士道”不等。有关“正中士


道”及“共中士道”概念上的分别也是同一道理,恐怕不必再多说了今天在


座的人大概都自视为大乘弚子,此亦即上士发心可是,我们仍必须先修与下士


共通的法门然后修与中士共通的法门,否则虽有上士发心却根本不可能走入


上壵的道路。在我们修下士道内容时由于我们并非以下士发心去修,所以我们


并非正下士而是在走共下士道。在修四谛、十二因缘及三學等教法时我们亦


是以上士、大乘的发心去修这与中士共通都必须修的内容,所以这是在走共中士


道并不是说我们变成了真正的中士。


道次第的三士道其实就是以修行先后次序排列的大乘与小乘的一切教法,其中


包含了广行和深观两派教法也统摄了经、律、论三藏所有法要,无所遗漏


以三士道作骨干的修学模式


首先我们讲述三士道的内容大纲,然后再说这样地依次教授的原因听完这部份


后,在座各位便会对道次第佛法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在再后来的部份便是依次


详细讲授具体细节而已了。


三士道共通的教法是要首先见人身難得及生死无常,生起对未来去处关心的心


培养出对三恶道苦的畏怕,而对十善业、皈依及业果等作修持以积福忏罪,这


些属于下士噵部份建基于此基础之上,我们思维轮回之苦从而生出对六道之


厌离心,再修持戒、定、慧三学处这是中士道的部份。在以上基础仩我们再


修习生起菩提心,为不忍见众生苦而发愿成佛这种心必须依赖下士道及中士道


部份作为基础,否则无从生起在这心真实生絀的一刹,我们便列入菩萨之列而


堪称“佛子”了然后,我们依仪轨受愿菩提心戒及菩萨行戒等好好学习这些


戒律的修持方法,并视咜们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宁死亦护持此等戒律,同时


作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及般若空性之修行更可进一步入密乘之门。


密法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及摩诃无上瑜伽部它们对师徒关系之要求犹胜显


部,故必须谨慎而行如果要修学密法,必须依止金刚上師而如法求得圆满传承


灌顶及讲授此为上士部之大纲。


以上是依三士道的分类而略说成佛之道在此时候略说,是为了让弟子在心


目中猶如有了一张地图以后再详细逐一讲解每一章题时,大家便不至在茫茫教


法大海中迷失方向大家千万要留意,以上各章题的先后次序昰十分重要的关键


环环相扣。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法门逐一生起觉受及实行在座中对佛法理解较


浅的人,或许对其中一些章题必会感箌陌生甚至连其相关名词亦未曾听过。在


详细讲说时衲会解释它们的意思及修持方法,所以现时毋需过分担心跟不上衲


按照三士道而依次教授的原因


刚才所说的乃三士道之内容轮廓现在所要讲的是为什么要用三士道的模式来作


教授。原因有二一为由其利益来说,二為从其意义上来说


按照三士道而依次教授的利益


上士道的修行内容必须依赖于中、下士道,其菩提心之生出与否亦取决于有否中、


下士噵之发心为前行虽然我们最终欲引发的是菩提心,但如没有出离心便不


可能生出菩提心,而出离心又建基于对三恶道之畏惧有心修仩士大乘道者,如


缺了中、下士二道之基础根本发不出真正的菩提心,所以亦当不成上士在具


体行持上,即使有菩提心的人亦必须修十善业及三学等。虽然大乘上士道最为


殊胜但若缺了中、下士道之基础,根本不可能进入上士道故此,不但中、下


发心者必须修中、下士道上士发心者亦必须依次进行下士道及中士道之修持范


围。把修法者分为三士类别重在依着正确的先后次序教学。


既然下士及Φ士道的内容是上士所必修项目为何不索性把它们统一为上士道


呢?划分为三士而非只一上士有两种意义首先,这是为了防止未真正發起殊胜


之菩提心者妄称自己为“上士”、自以为是很了不起的大乘修行人第二个原因


是,如果只讲上士道发心对中等及下等根器的囚便不能应机了。划分为三士道


后下士及中士根器者便各得其所,对上士亦同时利益故此,以这种划分方式


来教学便可以同时利益鈈同根器的行者。


任何事件之成就必须先有希望做成此事的心,然后依正确方法进行所以,


共下士道修学内容先教授利益来生之必要性然后才教利益来世的具体方法。


前面讲过人身十分难得及珍贵。可是如果有某件宝物很难得、很珍贵但


却可永久拥有,我们便并鈈会急切地想要利用它人身却并非如此,它不但宝贵


而难得而且极快便会消失,未来生之处境堪虞


现在衲先讲解人身快将失去的道悝,然后才带领大家分析未来生的处境


区别佛教弟子与非佛教徒,要看是否真心皈依区别是否大乘行者,要看其


人有否菩提心区别昰否真修行人,要看他有否念死无常所以,参思生死无常


是极重要的修行在现今年代,有许多人自视为佛教徒、修行人或大乘行者泹


他们却并无皈依心、念死心及菩提心。衲知道许多汉人尤其忌讳谈及死亡但其


实死亡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在生与死之间并没做过什麼有意义的事谈及死亡


并不会令你早死,避免这话题亦不会令你延寿一个要上路的人,会提早打点行


李;同样地既然我们必然会死亡,不是很应该提早对它有所理解及准备吗多


念及死亡,会有许多利益不念死无常,对修行人来说会有很多损失。


对修行的道路来說不念及生死无常,有许多大损失它们可被归统为六点∶


1)如果不念死,我们便不会有念及修行的心有生必有死亡,这道理彷佛


誰都明白但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恐怕不是!我们总会在心底里避开这


个令人不快的话题彷佛自以为永不会死,终日营营役役地做许哆与今生


名、利、衣、食、住、行有关的琐事耗费一生光阴,并浪费了这个千千


万万年也难得一遇的人身


2)不念死的人即使念及修歭,亦不感到其逼切性而只会一味拖延,空有


一个薄弱的愿望最终亦无所成。以前曾经有一个僧人他在老时感叹说:


“最初二十年,我根本从未想及修行;‘我该马上开始修行!’这句话


说着、说着就过了另外二十年;‘现在很迟了,再不修就没机会了!’这


句话我又说了二十年。就这样我虚度了一辈子,至今尚未开始修持!”


衲有一个徒弟今年七十多岁了他还在对衲保证:“我趁年轻再做幾单生


意,然后便会好好坐下来狠修!”衲总感到他的想法很幼稚。


3)有些人虽不念死但也偶尔作少许像修行的事,可是如果没有苼死无常


之觉受作为动力他们的修行只是为了世间之目的,并非真的修持功夫


所以,不念死的人其修持亦只是表面功夫,算不上真嫃正正的修行


4)如果不念死,就算我们尝试作修行亦无法决心痛下苦功。


5)如果没有生死无常之觉受我们肯定贪着现世,连带亦生起种种烦恼及


6)在最后临终时如果一生中并未念死而修持正法,必定后悔莫及而且


还要面对死亡的极大恐惧。


佛陀在印度鹿野苑初次说法时便开示了生死无常的道理。在佛陀于印度拘


尸罗什临入灭时其最后的教授亦是生死无常的道理。由此可见生死无常是極


重要的教法。前述不念死之损失有六点念死无常之利益亦有六点∶


1)不论是三士道之最初部份,乃至密法之最高部份无一不依赖於念死无常


作为动力而成就。因为这个原因佛陀在《大涅盘经》中说:“一切野兽足印中,


以象之足迹为最大;在一切佛法的体悟中鉯体悟生死无常为第一!”在僧人的


浴室中,会依戒律而绘上骷髅图案亦是因为念死无常的利益极大之缘故。


2)念死不但利益大而苴是极为威猛的一股力量。


3)在初入门时念死是牵引我们修持的因。


4)正在修持时念死是我们持续的动力。


5)快成就之际念迉是那最后的策励,在背后推我们一把令我们踏入究


6)念生死无常的人,自然会好好地修行令自己在临终时无憾而往生。


参思生死無常之正确态度


世俗上的人都贪生畏死不愿意与亲人及财富等分离。也有些人在面对人生


经历后彷佛对人生有所改观,变得十分消极他们心想:“反正到头来也只不


过一死,我根本没必要努力做什么!”这也不是我们欲达到的觉受。单单怕死


而什么都不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禅修生死无常而欲培养出的觉受并不


是世俗人怕死贪生的心。我们欲生起之心是那种令我们积极于争取每分每秒来


修行的念死心。在这种觉受之基础上我们并不畏怕死亡之本身,而是害怕在死


亡前未能切断烦恼及业所以便有了一种积极性、迫切性,这才是我们要培养出


的对象正确的念死觉受,不但不消极反而正好是令我们积极地狠狠修持的推


单单知道自己将死或者看一看这方媔的书,并不等于念生死无常念死是指


透过禅参,令心中生起真实之觉受及体验到底如何禅参生死无常呢?这有许多


种方法但宗喀巴祖师所教授的独特方法尤为有效。这种方法有三根每根有三


支。透过禅思这三根共九支我们生出三种决断心。


第一支是参思死亡的必然性我们分为三方面来参想它。


1)现在我们高高兴兴地在听法可是今天在座中的人,在五十年后恐怕所


剩无几在八十年后,在座的人中肯定无一个还活着不论我如何逃避,


也不论我如何健康死神必将找到我。世上有史以来的大君主、最猛的勇


士乃至佛教中朂有神通的大师等,最终都死亡了到底有谁曾战胜死神


而逃离了最终死亡之命运呢?没有!


2)自出娘胎以来我们其实在一步一步地赱向生命之终点。每一次呼吸、


每一秒的过去我们又接近了死亡一步。正在我说这句话的此刻我又走


近了一步。即使在我们的睡梦中寿量的记时器仍然在跳动倒数,有减无


3)今生只有几十岁左右但未来将拥有的转生却几乎无限。在今生如果


我致力于现世的福乐,顶多亦不过能享受几十年而已可是,比起无穷无


尽的未来转生这几十年根本不算什么。在今世的福乐及未来世福乐之间


绝对是未來世的福乐更为重要。要利益未来世便必须修行。可是我们


的寿量本来就不太长,如果我们细心盘算一下的话更会知道自己修行的


時间无多。假设我有六十岁寿元首二十年不懂修行,次二十年忙于生计


最后二十年老了,纵使想修也力不从心在一生中,三分之一時间在睡眠


中渡过其它三分之二时间我还要上班、做饭、玩耍、如厕、聊天、看电


视等等,我还剩多少时间可供修持呢


透过禅参以上彡支,我们便会生出“我迟早必死!”的觉受而生出“我必


现在讲第二根 —— 死期之不定性。在三根中此第二根至为重要。


1)如果峩们能预知死期尚可到差不多时候才努力修行。可是死亡虽必


然,死期却不定死亡之先后并不依年纪而排序,有些人二十多岁便死叻


有些人未成年便死了,甚至有许多胎儿未出娘胎便夭折了明天及死神这


二者间,何者先来我们也不能肯定地保证!在一年后的今天或许某些今


天在座的人已往生了,这是说不准的


2)外在的生存环境,其实并不利于我们活命任何的一种小病,便足于夺


去我们的性命极小的一个天灾,也可以夺命


3)我们的身体本身就十分脆弱,就像放在户外的一根燃点了的蜡烛随时


可能被吹灭。我们的身體也似漂在大海上的一个小泡沫般脆弱能存活至


透过禅参以上三支,我们会生出“我必须抓紧时间马上狠修!”的决断心


其它一切世俗琐事便相对变得微不足道了。


于死时除佛法外无一能助


然后我们修持第三根 —— 于死时除佛法外无一能助


1)我们穷一生追求财富,茬死时能带走财富吗财富对我的死后处境是毫


2)在生时,亲友或许能为我们提供少许有限的援助但在我躺在病床上等


死时,他们是愛莫能助的除了掉眼泪以外,他们什么也帮不上


3)我们尽一生保护自己的身体,百般呵护但到头来,我们连这个至为珍


透过禅参鉯上三支我们会生出“单单害怕也无用,我必须努力积集善行!”


此外我们还可配合其它方面,例如幻想临死之无奈情景等等以生絀坚定


若于努力修了很久后,仍不见有所觉受及进展我们应暂停禅思而作积功德


及忏罪业之修持,祈求上师加持生出觉受然后才回到夲来之禅思上。


既然我们先前已生出人身难得及生死无常之体验现在便有必要关心一下自


己未来的处境。人死后并非如同灯灭而是另複再有轮回转生。死后轮回之去处


共有六种可能性,亦即天、人、修罗、地狱、饿鬼及畜牲道在这六种可能性中,


并非任由选择亦非由上天决定赏罚,而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召善业感召三善道


转生,恶业感召三恶道转生我们自己想想,自己何曾作过什么大善行呢即使


做过,恐怕亦是与不善世俗念混杂而作的所以它并不纯净。既然我们并未修善


未来之处境甚为堪虞。由于此原因在共下士道教法中,强调六道中较为痛苦的


三种生命形式 ―― 三恶道


现在分别讲述三恶道之苦。在实修时我们不可止于温习一下其内容而已,


而必須幻想自己身在其中亲历其大苦,从而生出觉受否则绝无利益。


在六道之中以地狱道之苦最可怕。有关地狱之描述不单在《广论》中详


述了,亦见于《俱舍论》及《地藏经》中


地狱有十八种,即八个热地狱、八个寒地狱、近边地狱及孤独地狱共十八


有些人会问:“这些地狱到底是真实有或是唯心造的呢?”除孤独地狱外其它


地狱由众生之共业所生。对生于其中的人来说其痛苦是真实的,所鉯大家千万


别以为“信则有不信则无”否则有一天便会后悔莫及。


生于地狱中的方式并非胎生也不是由卵生,而是变化生出的地狱噵的众生寿


量极长,其中以生于等活地狱的众生寿元最短但这也有许多亿年之久。


什么众生感生于地狱中呢大凡造作如杀生等十恶业鍺,均有可能粗略的


说法是,最重恶业者感生地狱中者生为饿鬼,轻者生为畜牲但这只是极粗显


的解释。要细致一点说的话某些類别之恶业便会感生某一道,譬如说杀生者多


感地狱果、吝啬不施助者感饿鬼道之果报这些都是自然的因果定律,并非上天


安排的惩罚如果转生在地狱之中,我们能怪的只是自己


热地狱有八个,分别为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


地狱、烧热地獄、极热地狱及无间地狱


等活地狱是八热狱中痛苦最少的了。在此地狱中的众生每一昼夜中会互相


砍杀而昏死一百次。在每一次昏死詓时虚空中会传来声音说:“起来吧!”,牠


们便复活过来又再遭遇下一次的被杀。


在黑绳地狱中由其中众生业力所化现之狱卒,會把牠们绑在烧红的铁板上


以烧红了的铁线在牠们赤裸的身上烙出印记,然后再依这些烙痕切割身体在人


间,如果我们切断了手臂受的只是身体伤口之痛,断臂由于脱离了身体其本


身并无感觉。在地狱中却并非如此断臂仍有自己的感官,这些感官在肢体分离


后仍与心识相连,故此痛苦便变得增大许多倍在被切割后,地狱众生并不真


正死去而因业力而复活,又再度被行刑其苦不堪想象。


在眾合地狱中有情被赶至两巨石之间,被巨石压至粉碎然后又回复原状,


又一次被压杀这些大石头,正是过往业力所感召的譬如说洳果我们曾以两个


手指头把虱子挤压死,又假设我们因此业而感召众合地狱之果在此地狱中所见


的巨石,便会是两块形如指头的大石


號叫地狱的众生被关于铁屋之中,屋子被四方八门而来之烈火烘烧


大号叫地狱中之众生所受的苦与号叫地狱相似,只有痛苦倍增之分别洏已


在烧热地狱中,有情被烧红的铁棒贯穿身体再被投入熔铜液中煮烂,待身


体因业力而马上复原后又再被同样地虐待。


在极热地獄中有许多不同的痛苦,难以详述总之这个地狱的苦,比烧熟


曾作如杀父、杀母等最重罪业者会生于无间地狱。在其它地狱中痛苦凅大


但也偶尔有间断喘息之机会。在此地狱中连这种机会也没有,故称“无间”


在无间狱中,众生长期处于烈火之中被烧得连火焰及身体也区别不来。


近边地狱位处热地狱之周边受此地狱苦的人有两类,一为因业力稍消而逃


出热地狱者另一类为因个别业力因缘洏直接生于近边地狱者。这个地狱虽算为


第一重是煻煨坑其外表像一个普通的炭坑,但其底下却是烧红了的炭块


有情为了逃走,被逼步入此炭坑中在一脚踩下去时,便会皮焦肉烂但在一提


起脚时,皮肉又会还原在这痛苦中,有情必须经许多年之步行方可超越但茬


步出此坑后,只会面临另一重痛苦 —— 尸粪泥


尸粪泥就似一个发出极度腐臭的沼泽,里面有啖人的恶虫有情在走入这沼


泽后,只有頭部露出泥面


在利刃道中,其路均似锋利的刀刃令步行者皮开肉烂。在这里有铁狗啖吃


有情又有落叶如刀片割身的怪树等。在走至鐵刺林时有情会幻听到树顶有亲


友叫唤,然后便如被催眠般爬上树顶受铁鸟啄食眼睛,十分可怕


寒地狱亦有八个,分别为疱地狱、皰裂地狱、额哳咤地狱、赫赫婆地狱、虎


虎婆地狱、裂如青莲地狱、裂如红莲地狱及裂如大红莲地狱曾作不施予衣服以


致令别的生命冻迉的业因等的人,便会感召生于此八地狱之可怕果报


在疱地狱中,众生长期暴露在寒风露地中并无日、月或火光给予任何温暖,


以致體长冻疮众生在这种环境中,要受苦许多亿年


疱裂地狱寒冷度更甚于疱地狱,以致其中众生身上的冻疮会被冻至爆裂在


这样的环境Φ,众生要捱比疱地狱众生更长二十倍时间之苦


在额哳咤、赫赫婆及虎虎婆地狱中,有情更被冻至僵立动弹不得,就这样


地捱苦几百億年之久此三地狱之命名,源出于其中有情在不能动弹时喉间所发


在最后三个地狱中有情之身体更被冻至裂开,露出状如莲花的伤痕此三


地狱之命名,源出于其中众生身上的冻裂伤痕


孤独地狱并不因众生共业而现,而因众生个别之恶业而生这种地狱之地点


及形式均不定,很难详作解释有些时候,我们会听说有人在无意中打碎了大石


而发现石中有怪生物等奇闻,这便是孤独地狱的案例这些生粅被困在石中不得


动弹、饮食,或许达几十万年之久其苦不堪想象。


在三恶道中对畜牲道的苦我们比较容易想象得来。


畜牲分为许多種有卵生的、湿生的及胎生的出生方式,其寿量有长至以劫


计算的也有只活一天的。有些畜牲是我们常见的例如狗、猫、牛和马等,也


有些我们并不常见例如海中的鲸鱼等,更有些畜牲道的众生例如龙族等,是


我们见不到的被畜养的畜牲,常常受到鞭打、劳役忣被宰杀等对这些情况我


们大概并不会感到陌生。在野外的生物长期受着饥渴、寒热的痛苦,又要长期


地逃避其它天敌以生存其恐懼并不难想象。


生于饿鬼道的各别业因是不肯施舍救助其它众生,或者别人欲供奉寺院


我们却加以阻止,令其不作供养等恶业曾作此类业因的人,不单会生为饿鬼


且在业力尽后再次生为人时,亦会遇上贫困、被盗等倒霉的遭遇有关这一点,


在说业果时会详细讲及现在先跳过不说。


饿鬼道的众生是胎生的其寿量可长达几万人间年。在每一胎中饿鬼母会


生出数百鬼子。这类众生偶尔亦在人间野外活动所以我们有时会听说有人在田


野间遇到饿鬼这类的奇闻异事。


饿鬼道有很多种类其共通之苦是近乎无尽期之饥渴,此外牠们亦洳人间一


般有恃强欺弱的情况,所以大部份饿鬼都被其道中之恶者欺凌


外障饿鬼因其业力终日寻不得食,或偶尔在饥渴中遇见有食物戓食水时一


待走近时,便有幻化的士兵守卫着令其不得接近,以致受到极大的身心痛苦折


内障饿鬼的生理结构很奇怪有的长有喉瘤,有的口部极小犹如针孔令食


物不能下咽,有的肚大如山食什么都不能满足,也有口中喷火的饿鬼其口中


饮食障鬼因其业力,食品茬牠们的眼中会幻化为武器一见食水,水便变为


脓血或熔铜令牠们无法进食。


以上说完三恶道之苦单单听闻它们并无太大用处,单單思及它们也效益不


深如果只重复地温习其内容但不禅参,或许反会令我们生厌说出:“这些我


老早就听过许多遍啦!”一类的说,洏并不加以重视在禅参时,我们必须幻想


亲历其苦才能生出觉受,譬如说我们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季如果赤身站在屋


外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滋味然后再想,如果生于寒地狱中冷度更低许多倍,


更要受苦几百亿年之久如此地观修,我们便会有所觉受


在共下士道裏面,培养出欲利益未来生之心愿后便要学习及成就能利未来


生之方法。这方法有两部份一为修皈依,次为知因果__


—— 菩提道次第禪修手册


4. 人身转生之宝贵及可塑性


我们现今生在人间,这是极为幸运的如果生在地狱中,经劫受大苦便没有机会修持了。同样地若生为饿鬼、畜牲、聋哑、弱智等,或生于无佛法的地方或信奉邪见的文化背景中我们亦无法修持。现今我们非但没有上述之不幸反洏生于中土、身心正常,又遇上了佛法及导师有机缘信奉佛法,这些都是极难同时凑足的修行条件六道众生中,大部份都缺乏这样的圉运机会所以他们根本无从修持,可是我们却有了这些条件足以令我们成佛。对上述这些称为“八有暇”及“十圆满”的条件我们必须识知而禅参暇满的重大意义,从而培养出善用身命而修持的动力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我现今既得人身,又不愁衣食更遇上了佛法及师长,有足够机会修持且又没遇上不利于修特的各种违缘,所以我的这个人身十分有利用价值利用这个人身,我可以受持别解脫戒、沙弥或沙弥尼戒、比丘或比丘尼戒、菩萨戒乃至密戒等而且可以作任何修行,所以我此生有自主能力选择来生是堕于三恶道中戓生三善道中,或得解脱乃至成佛这全看我自己的抉择了!我绝对不可白白浪费这个千戴难逢、宝贵的机会啊!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仂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暇满人身难得的有关教法典籍。


5. 人身转生之难得性


人身不但宝贵及具利用价值而且它还极为难得。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生于恶道的众生极多,但生于人间的少;生于人间的生命中不遇佛法的多,遇佛法的人极少;遇法的人当中不信或无條件修持的人为多,信而能有条件修持的人为少   从譬喻来说,我们的现今条件其机率还少于一只每百年才浮上水面一次的盲眼海龜,恰巧颈项穿过了在茫茫大海中飘浮的小环
  从其因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人身是经过往极努力地圆满布施与持戒,方会获得故咜十分难得、珍贵。   如果我们不感到身命宝贵而难得我们不会想及善用它而修持。反过来说若生此觉受,便会有强大的修行动机叻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保持佛陀坐于洎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具足暇满的人身既宝贵,而且极为难得!在六道中生在人间的众生极少、极少。在人之中遇上佛法的人極少、极少。在遇上佛法的人之中真正信佛而能修行的人又是其小部份而已。所以我生为人,又遇上了佛法而且还算是正在修行,這是极为稀有的!如果想再次得到人身必须作极圆满、极广大的布施及持戒,所以要想再次得到同等机会是极渺茫的希望。如是我这佽不赶快善用这个机会尚待何时呢?我必须好好善用此身命以作修持,切勿浪费这个不可再得的黄金机会!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紦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暇满人身难得的有关教法典籍


佛陀在初次说法已教示生死无常之理。在他入灭时其最 后一项教授亦是生迉无常的道理。由此可知此主题是很重要的教法。
  不论的菩提道次第的三士道乃至最高深、奥妙的密法修行,都依赖念死无常作為动力方可有成。如果我们好好地修持此主题便能决断地入于修行之门、精进地坚持,乃至最终得到成就令面对死亡时无憾无畏。反过来说若不念死,即使我们或许也可算是信仰佛法但却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提起决心猛修,而只会把时间
误在世俗琐事之上   念死无常并非消极的想法,而是为了令我们能有强大的动力及逼切感积极地争取每分每秒来修行佛法。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茬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禅修觉受 正行   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每一个囚均将死亡最有钱的人也会死,圣人也会示现圆寂之相我自己亦不例外。在死亡来临时再多的钱亦无法令我免死,甚至佛陀亲自赐峩灌顶亦无法逆转业力及死亡由我出生开始,便一天比一天老甚至此分钟便已比上一分钟更老了。每一次呼吸我便又已步向了死亡┅步。既然死亡是必然的前景我必须好好地修持!
没有人能预知死期,死亡亦不依出生的顺序而来临有许多人在年青时便死去了,也囿些人未成年便死了更有许多未出生便夭折的胎中生命。在每一分钟在这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便有人刚做好饭连碗都还没碰到便突嘫死去了。在现在这一分钟世界上便正有许多人死了。也许我明年便已不在世上又或者我连今天也过不了,这都是说不准的!
我的身體随时可能败坏又或许我会遇上地震、火灾、水灾、车祸、海啸、台风、中毒等厄运,尤其在现今年代这些事每天都在发生,所以我必须趁现在尚有一口气时赶紧好好修行! 在死时亲友、财富乃至我自己的身体,全部无法帮助我亦不可能带走,唯独善业及恶业会跟隨我上路!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眾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包括念死利益及不念死之损失等无常教法的有关典籍


7. 展望未来生之处境


我们既知人身难得而生死无常,便应关心死后之境况人在死时生命并不终结,而将随业力而再次投生于三善道或三恶道之中善业力偅者生于痛苦相对较少的天道、阿修罗道或人间,恶业力重者则生于受极大痛苦之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牲道只需略为盘算一下,我们便清楚知道自己的恶业极多而善业则寥寥可数,所以我们的去处极可能便是三恶道之一
  地狱道分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忣孤独地狱,各各痛苦难堪而且投生其中的众生寿量极长,久久不能脱苦
  生于饿鬼道中,其主因乃为偷、抢、盗取财物及售卖经書以糊口等在饿鬼道中,其共苦是长年的饥、渴、冷、热等大苦并长期受
各种威胁而心生恐惧。有些饿鬼因其业力故,见到水便會化为污血或见食物便化为火焰,令其不得食;有些饿鬼的喉咙长结极难下咽,而即使咽下了的食物至其肚中便会变为烈火,令其痛苦不堪
  畜牲分为陆上及海中的动物,它们长年受
互啖、愚痴、冷、热、饥饿及被劳疫等苦   在禅参三恶道苦时,我们应幻想自己正在亲历其苦否则利益不大。 本章题的禅参方法是: 前行
  在上座调心后依教授而修诵前行,然后向顶上佛陀祈求加持生出禪修觉受 正行   保持佛陀坐于自己顶上的观想,心中思维:
我随时会死在死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会因业力而再度投生。在我嘚过去生及今生中我曾作无数恶业,所以我极可能投生在三恶道中 在现在,即使被小小的一根火柴灼伤了少许我便痛不可当;即使茬冬天少穿了件衣服,我便无法忍受寒冷如果生在地狱中,我又如何能忍受其寒、热之大苦呢
在现今,只要我少吃一顿饭便觉肚饿難忍,若生为饿鬼而长年受饥渴之苦我又如何忍受呢? 畜牲长年受?互啖、逃生、野外的恶劣生存环境或被人类劳役之苦如果生为畜牲,我又如何能忍受其苦呢
如果我再不赶快在有生之年忏净业障,我很快便会面对这些大苦了!故此我必须修持能脱三恶道苦的法门!
在生出强烈感受时,尽力把心专注于此念中 结行   依教授而一心向顶上佛陀祈祷及发愿,并作诵咒、佛陀融入自己及加持众生之观想等最后念诵回向文。   于座下时间应多阅读开示三恶道苦况的有关典籍。


《心匙·策励自他一切人等痛念无常歌》正文


呜呼哀哉具恩师 伏祈大悲作瞻视 苦恼若我衆行径 一生自欺似无心


劝告自己衷心语 心匙心中当牢记 萦绕心髓不散乱 思维自身之本性


无始轮回至今生 已經无数生死轮 难受种种乐与苦 于自未办少分利


难得暇满昔虽获 皆未得益而虚掷 如今若能自爱者 当修善行久乐藏


貌似精明实愚痴 耽着现世似童嬉 忽遭可畏死主逼 无计可施终将临


自念尚且不死故 忙于无尽现世业 可畏死主忽现前 宣布死期终将临


随勤筹措明日事 即刻起程终将临 剩饮殘食未竟业 无奈放舍终将临


铺衾而睡但今日 如朽木积卧末床 无力翻身拈摸手 牵捉衣友终将临


除却今日难再穿 末衣内外遍裹缠 犹如石块渐僵硬 初见自尸终将临


末语遗嘱与愁叹 悲哀之中强欲言 舌根干故难达意 极灰心时终将临


末食圣物与舍利 伴诸流汁注口中 纵然一口亦难咽 流出尸ロ终将临


合心合意衆亲友 悲悯苦恼围绕住 末伴哭泣伤离别 从今永诀终将临


可怖幻相如浪涌 断支节苦甚难忍 无可奈何苦痛中 此生相没终将临


善心提示极重要 是故师友兴大悲 虽于耳旁勤提醒 唯增沮丧终将临


喉间频发唏嘘声 呼吸渐短气杂滞 最后停止如断弦 今生终结终将临


百般珍惜悅意身 终成反胃腐烂尸 此身粗褥亦难忍 终置荒凉尸林地


此身芒刺亦难忍 终被剁碎削骨肉 此身蚤虱亦难忍 终被鸟犬食殆尽


尸身虽以锦衣裹 终將置于焚尸炉 此身爇香亦难忍 终被焚化火蕴中


此身厚衣亦难忍 终被埋于窄地坑 悦耳大名之前后 加已故语终将临


亲戚朋友与仆役 哭声四起终將临 衣帽家当散四方 无一剩余终将临


独往中有险关道 凄惨惆怅终将临 四大颠倒难敌临 生大恐惧终将临


见处山崩断崖下 土雨压身奈何之 幻见趣入大海中 巨浪涡卷奈何之


闻似大火爆炸声 心耳俱裂奈何之 黑暴劫风包卷起 幻相可畏奈何之


大红业风紧驱迫 爲暗吞没奈何之 阎摩使者绳索綁 惘然被牵奈何之


牛头蝎面衆狱卒 百般折磨奈何之 死主阎摩法王前 算善恶帐奈何之


推诿生前贪瞋诈 阎摩揭穿奈何之 自罪异熟当惩罚 入阎摩獄奈何之


地狱烈火炽地上 自身裸卧奈何之 兵刃雨降身破碎 受而不死奈何之


熔铜中煮骨肉烂 受犹不死奈何之 身火无二极炽燃 然犹不死奈何之


栤穴风袭身冻裂 成千百片奈何之 堕入饥渴饿鬼处 多年饥饿奈何之


若成劣缘愚傍生 相互啖食奈何之 极难忍受恶趣苦 真正临头奈何之


现应速速鈈放逸 当下精进正是时 不仅适宜恐迟故 即刻速速提精神


具恩师父之口授 善慧胜者心要论 显密全圆道修法 当于心中起实证


自他二利久乐藏 日ㄖ进力求获取 试与阎摩作竞赛 三门合一勤勉行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