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读后感对高智能,机械化不适用吗

日企拿到中国高铁零部件订单:机械化时代也要有工匠精神
身穿工作服的盐谷外司。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邢晓婧】开栏的话:从本期开始,环球时报&经济访谈&版推出&寻找匠人&栏目。在世界各地寻找那些在一个行业或领域中不断探索,追求极致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优秀&匠人&。希望他们的讲述能带给人们对&工匠精神&的思考和启发。敬请关注。
  约2.3万家在华企业中,石川可煅制铁株式会社的知名度远远不及&&&松下&。但其子公司苏州石川制铁有限公司在行业内享有盛名,并成为给中国高铁生产零部件的唯一一家日资企业。在中国高铁总里程19000公里中,1800公里路段的枕轨扣件都是由石川制铁生产的,约占9.47% 的市场份额。而拿到这个订单的过程并不轻松。
  缩小1毫米的误差
  &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枕轨扣件,它们对保障高铁的安全行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州石川制铁有限公司营业部副部长何永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种枕轨扣件的主要作用是把高铁轨道结结实实地固定在混凝土台板上。高铁列车速度极快,普通扣件的硬度和强度都不够,很容易松动或脱落,那样一来铁轨就会变形,引发高铁脱轨甚至翻车等重大事故。
  该公司董事长盐谷外司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道,为确保安全,中方对固定铸件提出两个硬性要求,一是降低尺寸误差。二是增加强度。通常一枚长为200毫米的普通铸件允许有&1.5毫米的误差,但中方要求高铁固定铸件的误差范围一定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缩小这1毫米的误差太难了,用一般的方法肯定做不到&。&盐谷说,石川制铁试过先按照一般的方法生产出误差为&1.5毫米的铸件,再利用机器进行二次打磨,把误差控制在&0.5毫米以内。&这样一来不仅要延长工期,成本也会大大提高&,盐谷为此一筹莫展。
  后来,盐谷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一定要购买最先进的机械制造设备。这个决定当时在公司内部引发讨论,质疑者的说法不无道理,&万一花大价钱买了设备却没能拿到订单呢&?盐谷有他自己的哲学,他认为在中国做事很多时候需要&先行支付&。在日本,一般都是先从客户那里拿到订单以后再添置设备。但是在中国,需要先向客户展示设备,让对方相信自己有生产能力,才有可能拿到订单。引进先进设备后,公司成功地提高了精确度,缩小1毫米的误差。可是,机器化生产如何体现日本的&工匠精神&呢?盐谷说,传统纯手工方式虽然制作精良,但耗时久,成本高。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产需求,机器完全可以生产出比人力水平更高的产品。现代工业化社会,日式&工匠精神&需要找到一种新的存在方式,那就是借助机器完成人的创造力。比如,借助精密设备,经过不懈地探索,他们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有的线性石墨形状优化成球状,将铸件强度提高3倍,使产品更加坚固。公司对工人进行了半个月的有效培训,要求其每次都能按照操作规范工作,现在球墨铸铁技术已经成熟。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帮助石川制铁顺利拿到中国高铁订单,上海至南京路段所用的50万个轨道固定金属部件,石川制铁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交货任务。保守估计至少可以使用十年以上,最终赢得中方信任。
  机械化时代也要有工匠精神
  盐谷外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干这行需要特别精细,要求员工一定要有&工匠精神&。石川制铁现有650名员工,除董事长以外都是中国人。中国员工是如何理解日本的&工匠精神&,进而运用到工作当中的呢?盐谷说,从1987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中国骨干员工去日本总部研修6个月,和日本员工同吃一锅饭,在工作第一线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学习和理解&工匠精神&。现在日本总部的134名员工中,就有30名来自苏州子公司。如果只是用&嘴&教育,恐怕大家3天以后就都忘了。在日本埋头苦学6个月能使中国员工得到很大提升。
  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身穿笔挺西装的盐谷外司显得有些拘束,不如穿着工作服时看着自然。深粉色的工作服是他平时最常穿的衣服,因为他一直在生产车间工作,而深粉色恰恰是&钢铁融化的颜色&。为了让日本的&工匠精神&本土化,盐谷还有一个笨办法&&在生产第一线现场指导员工。盐谷办公室里的电话永远无人接听,打他手机也总是伴随着&叮叮咣咣&的背景音乐。熔铁的温度是多少?1500度误差&10度;熔铁需要多长时间?60分钟误差&5分钟;湿砂造型中砂里水分含量是多少?3%误差&0.2%&&&只有在现场才能看到问题,再细微的问题都应该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并解决,这种精神关乎&匠人之魂&&。盐谷如是说。
  再比如,使用湿砂造型生产铸件时,要先往模具里灌注湿砂,之后还要进行脱模、合箱、浇铸等一系列工序,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这些过程都是在机器中完成的,出来的直接是成品。&以前的工匠都是纯手工一步一步制作铸件的,花了几十年时间用身体记住了每一个步骤,现在虽然是机械化生产,但公司还会通过电脑模拟出整个过程,让员工一目了然,知其所以然。&盐谷外司解释说,虽然依靠机器生产,只需工人按几个按钮,但想保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出一点差错并不容易。向员工展示原始的操作手法和原理,不仅利于其深入理解工作流程,减少差错,还能植入&工匠&理念,帮助员工在机器化生产的今天也能全情投入,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
  一定要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否则干什么都不会长久
  为鼓励中国员工发挥&工匠精神&努力工作,盐谷在薪水方面也格外大方。石川制铁从2010年导入新政策,保证员工薪水5年之内翻番。工资涨幅第一年为30%,第二年为20%,第三年为10%。盐谷说,&与其表现好了再涨,不如先涨再说,要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大家才会发挥出更大潜力&。
  对于日本的&工匠精神&,盐谷外司的理解朴素却独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我的父亲就是一位生产铸件的匠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使我从小耳濡目染、理解并继承了日本的&工匠之魂&,用日语说就是&生于星光之下的命运&。我相信命运赋予的使命,所以我由衷地热爱这份工作,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为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几十年如一日,竭尽全力。
  70%的日本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却掌控着日本的各行各业。在规模上无法与大企业抗衡,日本中小企业靠什么生存发展?&一定是&工匠精神&和&匠人之魂&,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生产出无人能及的产品,这是唯一的出路。&盐谷说,从古至今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使日本在各个领域都比较容易&匠人辈出&,他反复强调,&一定要真心热爱这份工作,否则干什么都不会长久&。
  回想起刚刚拿到中国高铁订单的心情,盐谷外司竟然用&七上八下&来形容,他说,&那时浙江温州刚发生了高铁追尾事故,人员伤亡惨重,令人心痛不已,所以我一直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认真生产每一枚枕钉&。对于如何在中国培养&工匠精神&,盐谷外司给出的建议是&鼓励和肯定&。他说,&如果上级能对下属的钻研和努力给予鼓励和肯定,并能为其提供等价的薪酬,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责编:贺超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弘扬工匠精神大家谈
  图①:西安,大学毕业的张小东自主创业,做起了皮匠。
  图②:江西景德镇浮梁县洪源镇桂花村,紫砂工匠彭文峰在聚精会神地打磨紫砂工艺品。
  图③:山东曲阜,传统手工艺者正在尼山石上描样。
  图④: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正在打磨零件,他创造了36年无一次品的传奇。人民视觉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工匠精神”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频词。那么,工匠精神本身具备怎样的意蕴,才能流行起来?它之于当下的改革发展大计又有怎样的特殊意义?以及我们怎样才能在社会层面广泛激发或者深度培育这样一种精神?
  本版“寻找匠心青年”系列报道已先后聚焦6位具备工匠精神的年轻人或年轻团队。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6位嘉宾,他们或是一身绝活的大国工匠,或是专门研究劳动关系的专家学者,或是经验丰富的工会工作者,一起廓清思想认识,梳理制度文化,探讨如何让工匠精神涵养我们的时代气质。
  ——编 者
  嘉宾: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王晓峰
  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 吕国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董志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属工会 李梅宇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教授 乔 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特级技师 高凤林
  什么是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爱岗敬业 持续专注 守正创新
  记者:探讨一个问题,首先要明晰它的内涵和外延,我们注意到,工匠精神广为传播的同时,也存在内涵和外延被无限放大的现象。那么,应该如何定义工匠精神?或者说,工匠精神包含哪些重要质素?
  董志勇:我以为,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最为称赞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小到一支钢笔、大到一架飞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次组装。
  持之以恒是工匠精神最为动人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是向内收敛的,他们隔绝外界纷扰,凭借执着与专注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他们甘于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
  爱岗敬业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份崇高的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爱岗敬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工匠匠心筑梦。
  守正创新彰显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大国工匠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思考进步,带头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牵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坚项目。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守正创新正是当今我国时代精神的最好表现。
  王晓峰:我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敬畏之心,视职业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业,就是精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我们熟知的大国工匠,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人,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到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牺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急功近利、不贪图名利。
  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是前提;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是核心;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是保障。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而是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各行各业,都有一个敬业、精业、奉献的问题。
  高凤林: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工匠精神,思想层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行为层面:开拓创新、持续专注;目标层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不能机械地理解为是手工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它其实是以产品为牵引,涵养一种专注精神,让人用心用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效果或者目标。提倡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帮我们养成严谨、重视技能、形成专注的习惯,以此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还能作用于人本身,让个人在高度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社会中找到自我认同。
  李梅宇:我的体会,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一种追求和一种氛围。具体涵义方面,与几位的总结异曲同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大国工匠无一例外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乐岗者。善于学习,勤于攻关的金刚钻精神,大国工匠都是爱学习善学习的,是持续改善、勇于创新的推动者。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的鲁班精神,是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苦行僧精神,大国工匠都是不怕苦不怕难、甘于寂寞、锲而不舍,永远在路上的修行者。传承技术、传播技能的园丁精神,大国工匠都是率先示范、用劳模精神和精湛技能感召人、教育人的典范。打造品牌、追求卓越的弄潮精神,大国工匠守规矩,重规则,也重细节,不投机取巧,都是追求卓越的完美主义者。
  为什么弘扬工匠精神?
  发展新理念 劳动新风尚 制造业升级
  记者:从传播学角度讲,一个词语的风行,一定是契合了某种社会需求。工匠精神成为高频词,引起如此持续的关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决策层当下倡导工匠精神有什么样的考量?
  吕国泉:工匠精神之所以引发强大共鸣,确实是契合了现实需要。它首先是贯彻发展新理念、树立崇尚劳动新风尚的内在要求。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显然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具体实践。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敬业”和“诚信”,与工匠精神蕴含的职业理念和价值取向高度一致;同时,工匠精神也是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深化和提升,是我们党有关劳动和劳动者理念的重要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
  工匠精神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推手,也是提高职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劳动创造,切实提升技术技能素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有力抓手。
  董志勇: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一国产业发展需要经历的农业输出、低端制造、中高端制造、创新科技中心的四个阶段中,我们仍停留在第二个阶段。我们亟须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而绝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如果把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等视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一大批产业劳动者身上的大国工匠精神则是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犹如断弦之弓,发挥不出任何价值。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能取代劳动者的双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热血,他们才是真正的筑梦人。
  乔东:中国掌握焊接技术的工匠不计其数,能够达到高凤林的技术水平的工匠也并不少见,但是能够对自己的产品达到“精心雕琢”甚至像“金娃娃”一样用心呵护的工匠却凤毛麟角。所以,我认为,如高凤林一样的大国工匠,他们创造的与其说是技术传奇,不如说是人生传奇和精神传奇。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精神价值追求和较高的人生境界,既不满足于一时的成事,也不满足于世俗的所谓成功,而是用生命演绎传奇,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
  所以提“工匠精神”,重点在“精神”二字。当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在很多时候遮蔽了人们对精神价值特别是超越性价值的追求。这也不可避免影响工匠群体,很多人更重视能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业务技能,而忽视甚至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更高的价值追求。有些产品我们做不出来,恰恰是因为缺乏用心钻研、勇攀高峰的工匠;有些产品我们做出来却没有竞争力,也正是因为缺乏把工作当责任和使命的工匠。用“心”才会创新,使命感才会赢得市场的信任。我想这就是提倡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
  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市场环境 激励制度 文化氛围 教育培训
  记者:培育一种精神,让它落到实处、成为普遍的追求,本身就是慢工细活,需要从根本处的制度和文化入手,各位对此有何高见?
  董志勇:培育工匠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毫不动摇地坚持高度尊重劳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的人才激励制度。
  这些年来,我们对于劳动的尊重与激励,远没有跟上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家的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全社会已形成高度共识。优秀的工人或者叫工匠,他们完成别人不想做、不敢做却十分重要的工作;凝聚起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生产团队;在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利润。这无可争议地揭示,一位优秀的工匠就是一位合格的企业家。建立一系列能够充分表现对优秀工匠劳动及其杰出贡献高度尊重的制度,成为迫切需要。
  另外,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只要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无论其供职于何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单位,都应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支持。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国工匠在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进而全面激发我国制造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王晓峰:工匠精神的养成,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应做好“四个崇尚”。首先是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现阶段工匠精神缺失,同存在轻视甚至鄙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现象有密切关系;其次是崇尚技能,关键是要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三是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的;四是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是要靠时间来精心打磨的,反观我们现有的制度与政策安排和评价体系,有不少都是引导人们急功近利的,追求“短平快”,催促人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重数量、轻质量。
  这就牵涉到制度建设的问题,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从而使其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人中实行八级工资制,八级工的待遇可以达到工程师甚至更高水平。那时工厂的八级工,是企业的“牛人”,人们眼中的“能人”,其经济、社会地位之高,让崇尚劳动、崇尚技能人才体现得实实在在、淋漓尽致。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完善一批新制度。
  高凤林:我注意到一种现象,我们在宣传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浮躁现象。比如出现在媒体上的22岁特级技师,学校里的“大国工匠”,等等。大国工匠是标杆、旗帜,他只可能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我们常说技能人员发展四段论:一是通过艰苦的基础训练,能干好;二是通过分析理解,知道为什么能干好;三是经过科学的逻辑思维,能说出来;四是通过广泛的求证,变成普遍规律写出来,不到第四阶段,真不能随便称“大国工匠”。
  在媒介报道中还应注意,工匠精神显然不是工人独有的精神,它应该是全民族的精神;注意推出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高端典型,突出一些能够提供方法加技巧的解决方案的人物,这也是“中国智造”的核心;要注意多层次宣传工匠的成长之路,让大家看得见、摸得到,事物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优秀的工匠也一样。
  吕国泉:培育工匠精神,要根据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不同层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塑造。首先要通过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金蓝领工程”等工作抓手,夯实产生工匠精神的人力基础;其次通过制度顶层设计,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保障机制;再次,工匠精神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逐渐形成,通过文化再造、源头培育、社会滋养,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本报记者 刘维涛
[责任编辑:&  本报讯
11月4日,走进阳谷县恒晶光电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车间,仿佛走入一个&未来工厂&,多台生产线上一台台来自日本、瑞士等不同国家的高智能化机械手运转不停,从多种镜片磨制中,所有工序全由机器来完成。
  作为全市高科技企业,目前恒晶光电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生产,不仅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而且产品精度与质量精度同步显著提升,提高了市场竞争率,产品畅销。该公司是市高新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用于飞机、医疗、国防、摄影、教学仪器、实验室等各个领域。镇党委书记周青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发挥工匠精神,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借&脑&生&智&,力促企业转型升级。&
  &工匠精神&需要厚植土壤,需要企业坚定人才兴旺的发展理念。该镇辖区企业坚持用&工匠精神&改造传统工业,引领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批知名企业参与到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各企业注重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高层次、高素质的企业&智库&,让顶尖人才带领顶尖团队,迅速占领行业科研&制高点&。加强重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扶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作用,大力推进&&。□记者
布双起通讯员 孙继刚 张培月
版权与免责声明:聊城新闻网是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刊登新闻及其他作品的唯一授权使用单位,上述作品电子版的版权均为聊城新闻网所有,严禁任何网站擅自转载或盗用。任何网站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需事先征得本网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聊城新闻网,作者□□□”等字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