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我国有哪些中国网络后发优势势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互联网与中国最亲密接触
&&&&来源:&&&&
(责编:乔雪峰、夏晓伦)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日,一条带宽只有64K的国际专线,宣告了中国成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随后的20年,是互联网给中国经济与生活带来巨变的20年。中国人&触网&的20年,凸显的是发展,是改变,是超越。这不是一个梦想成真的终点,而是一个新梦想的起点。一部发展史和改变史20年,弹指一挥间。许多老网民还记得当年用&猫&拨号上网的场景,调制解调器单调刺耳的鸣叫声之后,获得的是连接外面世界的喜悦,那时光至今难以忘怀。落后的&猫&早已淘汰,中国互联网一路疾行。2008年6月,中国网民数达到2.53亿,跃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稳定增长。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信息消费稳步增长,已成为提振经济的新引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使用率达到48.9%。截至2013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6亿。&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20年,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支撑,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表示,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改变着经济发展格局和信息传播格局,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并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新气象。一部奋斗史和超越史1999年9月多家新闻媒体发起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尝试。12名选手不能携带任何饮食,72小时内只允许通过房间里一台上网电脑从外界获取食物、水以维生。结果由于网购的落后,选手们屡屡碰壁,&触网&提供外卖的永和豆浆成为选手们唯一果腹的食物,网络生存被认为仍是童话。而今,这一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移动互联使得中国网购的步伐已实现了超越,中国人已大步进入没有网络则无法适应的时代。早起想知道天气?看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出门打车?可以先用叫车软件。路上的碎片时间,可以用客户端了解新闻,还可以看看朋友圈里的新鲜事。晚上去吃饭不熟悉餐馆?打开手机上的网络地图,不仅有详细的路线导航,还有网友们对餐馆的评价。吃完饭结账更简单,直接用手机一刷就能完成。而随着4G在中国的加快推广普及,宽带中国场景下的新应用将更多地涌现出来。然而今天互联网在中国的这些成就,来之不易。1996年,留美10年的张朝阳拿着获得的风险投资来到北京。看着车水马龙的街头,他思考着人生的方向。他随后创建的爱特信公司成为国内首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两年后正式更名为搜狐公司。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全球互联网很快遭遇冬天,随后倒下了多少胸怀互联网理想的英杰。腾讯公司创办人马化腾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当年公司困难时差点卖掉,幸亏最后忍住了。1997年一篇关于足球的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让网民们记住了作者&老榕&,而他正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先行者之一、8848董事长王峻涛。而那句&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让人们记住的则是另一位中国互联网的探路者、瀛海威的张树新。如今,这两位风云人物早已离开互联网舞台。但他们以及许多其他提前谢幕的互联网探路者,共同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进程。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经受了严酷的市场洗礼,顽强地站立起来,并且一如寒冬过后的百花迎来春天怒放的娇艳。爱拼才会赢,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创业者也在涅槃重生的互联网经济中寻找着改变人生的价值。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说过:&很多人可以抄袭我们的创意和我们的模式,但他们抄袭不了我们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未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年&触网&付出的汗水与进步,让中国得以用更加前瞻的眼光来思考如何从一个网络大国成为网络强国。事实上,中国在互联网之路上一路飞奔之际,许多短板仍然明显。自主创新不足,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同时,中国互联网也日益面临安全风险的挑战。如果说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标志着全球网络空间的博弈真正成为各国战略核心的问题,那么日微软停止Windows XP的支持,则敲响了网络安全警钟,将中国在核心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受制于人的尴尬暴露无遗。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未柠认为,我国从一个后发国家迈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当前,互联网已成为陆、海、空、天之外,人类活动的&第五空间&。互联网已经关乎国家&硬实力&的成长,同时也检验着国家治理能力的升级。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是中国崛起的催化剂,未来更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引擎。互联网催化之下全民爆发的互联网精神和创业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呼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助力并成就了中国崛起。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改变,已经唤起了中国人的&网络强国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绘制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互联网力量全球崛起的梦想,也同样清晰可见。下一个十年,互联网无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互联网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催化剂、加速器和驱动力。(据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 我们在路上
中国接入互联网短短20多年,便呈现出网民数量迅猛增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的态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网络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当前我国网络建设的重大战略。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再次指明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意义。
中国网信网带您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和治理如何践行网络强国这一重大战略。
1、顶层设计加强网络强国战略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旨演讲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从便捷民众社交生活到推动社会管理进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20多年间,作用在一步步地得到提升,影响在一步步地得到扩大,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为此,国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成立了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建设网络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习主席也在不同场合提及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些无疑会对我国互联网发展起到强大的加强和推动作用。
2、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强国战略
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
——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据CNNIC发布的《“十二五”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亮点》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网络立法进程明显提速。制定出台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共76部,同比增长262%;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颁布实施了47部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占“十二五”期间立法总量的62%。
其中,日习近平签署第29号主席令发布的《国家安全法》;7月6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网络安全法(草案)》;1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刑法修正案(九)》都为近些年影响力较大、影响面较广的法律法规。
而近年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也都从各自领域规范网络主体行为,保护我国公民合法安全上网的权利。
与此同时,各部门也根据互联网对各行业的深刻影响,颁布实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2014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接连出台被称为“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约谈十条”的三个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治理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人民银行、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商务部也于今年出台《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微商”的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
此外,与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法》《电信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电子政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将加快制定。
习主席曾指出“互联网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因此近两年来密集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正是为我国“依法治网”提供了必要前提,也必定会给我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迈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基础设施牢筑网络强国战略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而习主席曾指出“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为此2015年国务院接连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 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 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将加快发展相关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的目标放在重要位置。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推进与相关部委的推动下,CNNIC发布《“十二五”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亮点》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数超过2亿户,同比增长33.7%,规模居全球首位;8M以上接入速率宽带用户占比达到53.4%,20M及以上占比达19.6%,国际出口带宽已达4,118,663 Mbps,同比增长22.75倍。与此同时,我国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宽带(3G/4G)用户累计达到6.74亿户,公共及家庭Wi-Fi无线网络环境日益普及,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AP)总数达到604.5万个。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我国互联网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信息流通安全高速、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飞跃的坚实基础。
4、清朗空间助推网络强国战略
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4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先后开展“净网2014”“剑网2014”“打击伪基站”“护苗2015”“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整治网络弹窗”移动即时通信工具治理等20余项专项行动,整治网络乱象,规范网络行为。
据CNNIC发布的《“十二五”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亮点》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网上暴恐音视频、淫秽色情、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违法、不良内容的蔓延得到有效遏制,网上造谣传谣现象得到遏制,网络整体环境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相比“十一五”, 80.1%网民认为网络舆论环境明显好转,78%的网民认为网络文明水平发生改观,85.6%的网民认为网络正能量信息日渐增加,90.6%的网民对我国网络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环境纷繁复杂,互联网不应成为违法不良信息的聚集之地。正能量信息占据网上主流,不仅能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更能带动网络文化全面繁荣,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软实力”与国家凝聚力。同时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传递正能量,可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进而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5、对外合作提升网络强国战略
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日·习近平的巴西国会演讲《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国际社会认真应对、谋求共治、实现共赢。
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日·习近平给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词
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如何治理互联网、用好互联网都是各国的关注,各国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中国倡导的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我们重视发挥互联网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实施互联网+政策,鼓励更多产业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好发展。
——日·习近平会见参加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的双方代表
秉持“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理念,在互联网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中,中国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果。
从巴西到西雅图,从亚欧到美洲,中美互联网大会,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中英、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国倡导建立多边、民主、透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身影遍布世界;从互联互通到共享共治,从对外贸易到维护网络安全,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中美打击网络犯罪……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互联网的繁荣也永远需要中国。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繁荣富强的必然之路。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我们在路上!
[责任编辑: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是重大突破
日14:18&&&来源: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据2月28日人民日报)
可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技术在我国也得到蓬勃发展,在短短的20年时间内,我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网站近400万家,互联网企业总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然而,不可否认,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舶来品”,对国内大部分网络行业而言,还是主要靠“拿来主义”,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特别是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面临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严峻。由于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相当一部分是有关国家安全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的机密信息,还有公民个人大量的敏感信息、隐私信息,许多隐蔽的危险、潜在的隐患广泛存在着,往往成为敌对势力、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事实上,我国已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从国内网络行业的发展来看,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效应不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有很大空间。网络生态环境不够清朗,网络信息泥沙俱流、良莠不齐,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成为一种毒瘤和鸦片,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一定的混乱,对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还不能完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与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这次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把网络空间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浅层的社会生活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显示出中央高层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这是一个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大战略。推进这一战略,实现这一突破,就要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把网络安全与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信息化保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网络的后发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