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目的是什么?

是什么把你“逼”上了跑步这条不归路?_杂家_网易新闻
是什么把你“逼”上了跑步这条不归路?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迈开了腿,可能其实都只是受了大众传媒对你的大脑无形的“蛊惑”。
本文系网易News沸点工作室《杂家Misc》栏目(公众号:zajia163)出品,每周更新四期。夏天来了,又到了露肉的季节。不想在小区健身房里和大妈们争抢跑步机,越来越多人一身装备走上城市街头慢跑,天地之间皆为健身房。这两年,奔跑在大街小巷的健身达人似乎明显多了起来,晨跑、夜跑、彩色跑以及种类繁多的马拉松活动,把人们的身体都调动起来。走出家门,动起双脚,当日常熟悉的街头景象以走马灯的方式流动在你眼前的时候,一定能产生不一样的美——不少人正是抱着这种想法加入了跑步大军,而跑步,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项盛大的群体性活动。有数据显示,中国在2015年有134场马拉松和公路跑比赛,同比增长160%。跑着跑着,不少大脑会和双脚同时飞速运转的人就开始思考起了“意义”的问题:我为什么跑步?跑步能给我带来什么?可不要认为此类思考太矫情。有那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跑步的无聊而对这项运动相当反感,那么为什么现在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项运动?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有文章指出,长跑已经成为了中产阶级的“新宗教”。远离日常生活的紧张和负荷,中产们奔向了自我修炼的漫漫征程,社交媒体成为了“教众们”交流体验的阵地。文章借用鲍德里亚关于跑步的解读:“就像节食、健身和很多其他事物一样,慢跑是一种新形式的自愿奴役”,慢跑看起来是人们自主选择的某种活动。还有人引用康德对于自由的看法,即自由是对欲望的克服,是压抑本性,因为为所欲为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另一种束缚,是被自我欲望束缚。人只有真正控制了自己的行为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由。这样看来,在跑步这件事上,康德的看法似乎和鲍德里亚相左。但其实撇去这些深刻又模糊的探讨,相对明显的一点是,跑步似乎是人们的自主选择——彰显中产身份也好,自我克制、锻炼也罢,是我们主动让跑步成为现代社会活动的一部分。马克·扎克伯格奔跑在北京的雾霾里。但换个角度想,我们真的有这么强大的自主性?其实可能不然。身处社会,我们总会被周遭影响,个体思维受大众审美和价值观的左右,而大众审美又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过程。艺术、新闻、商品等等一遍遍地冲刷着人们对于世界的审视和认知。如果不那么悲观地想现今个体在宏大的既有现实面前有多渺小,至少可以认识到一点:人的自主选择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二者是相互的。这样看来,不少艺术作品中对于奔跑的刻画就似乎就具有了主题性的暗示,或者可以称其为艺术母题。母题(motif),最早出现在文学理论中,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而把母题概念推而广之到电影中,奔跑,就是这样一个电影艺术中的母题。法国新浪潮运动的著名电影《四百击》结尾由三个长镜头组成、长达三分半的奔跑画面可能是电影艺术的“奔跑”母题中相当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段结尾的表现方式其实并不“浓墨重彩”。相反,它看上去简单直白、平淡无奇。
主人公安托万的童年相当糟糕,家庭缺爱,在校又时常受罚,后来还被抓紧了教导所。最后的奔跑画面就是他逃出教导所的情景。关于影片最后的这个长镜头奔跑画面,一直以来都有相当多的解读,但大致的意思都是它象征了逃离与对未来理想的追逐。安托万穿过了丛林跑向大海,却在茫茫无际的水边停了下来,最后画面停留在他茫然的脸上。有人说不加修饰的长镜头实际上是在逼迫观众参与思考,无疑,这里的奔跑很容易带动观众思索其中的象征意味:对于未来既渴求又迷惑,生命可能就是在这一次次地奔跑与停顿之间流逝的吧。同样关于奔跑母题的著名运用还有《阿甘正传》和《罗拉快跑》。阿甘跑向内心那句“Run, Forrest, run”的召唤,跑过嬉皮士运动兴盛的美国社会,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他自己也说自己是在突然之间就上路了。而罗拉的奔跑可能就更有目的性:为了在短时间给男友筹钱救急。现代电影中的这些奔跑画面共同构筑了人们对于跑步这一行为的心理映射,跑步戏成为电影中常见又重要的桥段和现今大众生活对跑步的推崇之间出现了巧妙的联结,而这种联结恐怕不只是巧合。阿甘及其追随者穿越美国的奔跑画面。罗拉奔跑时红发飘飘已经变成了电影的经典一幕。电影对于奔跑话题的运用案例数不胜数,而大众审美影响人们对于跑步的认知和选择还可以体现在其他领域,其中就包括极具传播目的的广告。在现今国内无数年轻姑娘的心中,张钧甯和陈意涵恐怕已经成为偶像标杆式的人物,不仅因为她们的外形和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张钧甯和耐克合作的广告中,展现了她积极锻炼,准备参加旧金山马拉松的全过程。这样的广告视频出现在各大网站,她笃定的眼神被印在广告招牌中,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又怎么不让人们对跑步这件事产生更强烈的渴望?
明星挑战自我,踏上长跑征程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张钧甯和陈意涵,大家熟知的还有烧伤后进入漫长复健过程的Selina,她的马拉松经历也因此感动和激励了很多人。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社交软件也为传播跑步这个活动的“意义”和“正能量”提供了相当完备的平台,明星们随时随地上传自己奔跑在路上的照片,万千粉丝注视着,心里也跃跃欲试。跑完马拉松的Selina和陈意涵。其他同样爱晒自己跑步状态的明星还有徐濠萦。虽然丈夫陈奕迅看起来似乎对跑步并没有特别大的热情,但她却真的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跑者——从她“肯尼亚徐”的外号也能看得出来。参加了多次“全马”和“半马”赛程的徐濠萦在2014年香港马拉松中成为所有参赛明星里成绩最好的一位,打破了香港艺人全马3小时55分的纪录,而这项纪录之前是由陈冠希创造的。这么多位明星都身体力行参与长跑,无疑让跑步这件事更具有了明星光环一样的神采。“最能跑的艺人”徐濠萦。“我只是在跑。我进入到了一种虚空中。或者我应该将其描述为,我跑步是为了获得这种头脑的虚空状态。”这是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的自述。显然,村上春树用文字的方式为自己跑步赋予了意义。而这实际也在无形中传播了“跑步有意义”这样一种观点,因此也可以说,村上春树这本讨论跑步感想的随笔也构成了现今大众审美中对于跑步这个行为认知的一个元素。因此,说跑步成为中产阶级身份认同的标志,或者说要通过跑步展现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上跑步可能并没有什么实在具体的“意义”,那些被表达出来的、抑或被标榜的“意义”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受到生产消费、文学艺术、传媒信息等等影响下的大众审美作用的结果。放眼望去,已经有无数的跑者“在路上”。他们或许完全没有想过意义这个问题,或许为了感受某种意义的洗礼,虽然这些意义可能就像前面说的,早已被表述、被传播——就像台湾乐团“草东没有派对”的歌里唱的:“我想要说的,前人们都说过了/我想要做的,有钱人都做过了”。但无论如何,你还是可以把跑步视为一种个体性的生命体验,它专属你自己。毕竟,你跑过的每一条路、流过的每一滴汗,那都是你身上最鲜活的记忆。所以,只要你开心就好:)参考文献:1.村上春树著,施小炜译. 2009.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吴强.2015.“长跑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时尚先生.3.Yijun_He&.2012.“从跑步的小切点看自由观的不同”.豆瓣读书.杂家Misc,我们挖掘论文和资料库里有意思的内容,寻访各路次文化专家,只为重新解读你的日常。本文为网易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
重新解读 你的日常
扫一扫关注杂家 更多有趣内容【跑者故事】跑步是生活态度 目标100个马拉松
[摘要]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十年前由于工作压力大,我尝试着用跑步来缓解压力和锻炼身体。通过这些年跑步历程,我认识到跑步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和减减体重。它是我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十年前由于工作压力大,我尝试着用跑步来缓解压力和锻炼身体。一开始,我连一公里都跑不了,但是我没有放弃,跑走结合,慢慢地能跑五公里了。这使得我感到了一丝成就感,也较好地缓解工作压力和锻炼了身体。就这样,我喜欢上跑步啦!我买了几本关于跑步的书,找到了三个跑步导师:从乔治·希恩学到了跑步思想和哲学;从罗曼诺夫学到了流行时尚的跑步技术——“姿势跑法”;从史迪凡尼学到了跑步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我的跑步理论强大啦!我要成为一个有跑步哲学思想的、有较好跑步技术的、懂得跑步训练的跑者!我迈开了双腿,努力地实践着跑步,跑步,再跑步。十公里,半马,全马!难忘第一次全马,当我跑到30公里处,摔了跟头,当时两眼发黑,身体疼得站不起来,我想跑不了了,放弃吧!这时有人跑过来,把我扶起来,鼓励我坚持跑下去,路边的热心观赛人们也都大声地喊着“坚持!坚持”!我顿时来了力量和有了信心,咬牙忍着疼痛,努力地向终点跑去,我就一个信念“不放弃”。当我跑过终点时,我的太太和儿子迎了上来,我感到巨大的幸福感,战胜了自己,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和谐。就这样,我已经完成了二十多个马拉松,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跑者!通过这些年跑步历程,我认识到跑步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和减减体重。我的跑步目的是认识自己,开发自己,发展自己,它是我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今年退休了,但我下定决定要一直跑下去,要成功完赛100个马拉松!我跑故我在,我爱马拉松!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扫描下载腾讯体育APP 赛事资讯一手全掌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eppekong]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你知道节奏跑的作用吗?
当前位置:>>>>>>>>>>
你知道节奏跑的作用吗?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你知道以舒适的速度跑步是什么感觉,你也知道以把自己燃爆的速度跑步是什么感觉,那么两种极端之间的速度跑步会有什么效果呢?这种强度的训练应该加入到周训练计划中,无论你跑步是什么目的——健身或者刷新PR。节奏跑的目的能够同时锻炼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同时提高速度和耐力。节奏跑对毛细血管网络的刺激作用要强于放松跑和快速跑。
  节奏跑有利于提高大脑对不同配速的适应,更好控制自己的极限。同样对精神的耐力和韧性提高有帮助,发现自己能够比过去跑得更快更远。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就应该将节奏跑加入到训练计划中。依下列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乳酸阀值强度跑。这种强度的训练使身体产生乳酸和代谢乳酸的效率接近一致,许多跑者错误地将乳酸视为跑后酸痛的元凶,其实这种物质在身体内的代谢速度很快。身体同样可以利用乳酸作为能量来源,当身体内的乳酸积累速度比代谢消耗速度快时,跑步速度会降低,其实乳酸本身并不会导致身体疲劳,但是乳酸能够引发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的副产品才是罪魁祸首。如果你按照节奏跑的速度训练,就是在训练身体在长时间乳酸保持相当水平时能够保持速度的能力。15-20分钟的放松跑作为热身,配速在能坚持一个小时的程度的20分钟跑,5-10分钟的身体冷却放松跑。
  比赛配速跑。顾名思义,就是以比赛的配速进行训练。这种方法非常适合想在比赛中有好的表现的跑者,能够训练身体在比赛配速情况下,更加有效地利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在训练中模拟比赛时补给策略,调整至最合适的安排。每三周进行一次,将一次长距离放松训练换成比赛配速跑训练,如果正在为半马做准备,2公里的热身放松跑,比赛配速6-8公里,1公里的冷却身体放松跑;如果正在为全马做准备,2公里放松跑热身,比赛配速10-15公里。
  加速跑。加速跑就是以放松跑的强度开始,并逐渐提高速度。这种方式的训练能够提高身体对配速的感觉,不会出现开始速度过快的现象,从而不会再刚开始就把宝贵的糖原消耗光。不管是准备比赛还是健身跑步,偶尔的加速跑训练能够缓解原本一成不变的单调训练,合理范围内的加速跑可以保证身体迎接挑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精神状态更高涨。15分钟热身,30分钟的加速跑训练,每英里配速提高10-15秒,或者是每6分钟提高一次速度,直到阀值配速,10分钟的身体冷却放松跑。
主办: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
承办:镇海区电子政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镇海新闻网(近强科技) 访问量:
此处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最佳使用效果分辨率 建议使用IE8.0浏览器浏览本站 Copyright
浙ICP备号-2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