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朱平 生物物理所研究所朱平哪里人

博士后招聘信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
现在位置:&&&&&&
博士后招聘信息
&&&&&&&&& &&&&&&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100101)
电话:010-
意见反馈联系人:马秋云
电子邮件:maqiuyun@moon.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_百度百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研究所。生物物理所的战略定位是: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感染与免疫科学、非编码核酸和蛋白质与多肽药物等学科前沿领域实现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突破,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关键装备的创新研制,实现关键技术和实验方法的重点突破,构建以生物制药和体外诊断为重点的转化型研究体系。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院级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重点实验室,共有在职职工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历史沿革
历史大事件  年
贝时璋及其研究组于从上海迁往北京,以实验生物研究所北京工作组形式设置
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贝时璋为所长
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务常务会议通过,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批准函告云南省委及云南分院,筹建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工作站事宜
国务院批准将北京实验生物研究所改建为生物物理研究所,贝时璋任所长
成立理论组
成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系统。理论组下增设光生物组
以电子室为基础,成立了直属所的“新技术组”
昆明工作站划归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
原新技术组和工厂及其设计组合并为工程技术研究室(即四室),承担仪器维修研究试制工作。
所务会批准成立学术委员会,贝时璋任主任
三定(定方向、定任务、定人员)后研究所设4个研究室:一室(放射生物学研究室)、二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三室(生物结构与功能研究室[由生物物理化学研究室和生物结构研究室合并而成]),以及四室(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研究室)和一个直属组(一般生物物理研究组,后改称“一般生物物理研究室”)
仿生学研究室成立(五室)
与上海机电设计院合作的中国第一枚生物试验火箭成功发射和回收,迈出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的第一步
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分为两个研究室:一室(放射生物学第一研究室),二室(放射生物学第二研究室)
宇宙生物学研究室由二室改称六室
宇宙生物学研究室扩建成三个研究室:六室(宇宙生物学研究室)、七室(动物研究室)、八室(总体室)
15日和28日,又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2枚为小狗上天设计的生物探空火箭。记录了狗的生理指标;连续拍摄了狗的姿态变化
为保证重要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生物物理研究所实行军管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技术局由国防科委接管的指示,生物物理研究所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研究院,并按该院体制编制进行调整改组。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六、七、八研究室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研究院
国防科委批准组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六、七、八研究室百余人参与组建该研究所,至年底完成搬迁和移交工作
生物物理研究所回归中国科学院
生物物理研究所革委会讨论研究关于实验中心的建制问题
物理所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组和微生物所人工合成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组及原北京生物实验中心先后归入研究所。与研究所相关人员分别建成七室、二室和六室
对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或细胞起源研究室)、仿生学研究室、生物物理工程技术研究室和生物实验技术研究室(即原北京生物实验中心并入研究所部分)
成立细胞起源及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成立肿瘤细胞研究室(第九研究室)
生物物理研究所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共12人,研究生的业务培养由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管,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贝时璋
放射生物学研究室改称辐射生物物理研究室
原仿生室改为视觉信息加工实验室;地震研究另建一个室,称“动物的感觉与行为”研究室(第十一研究室)
成立了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第八研究室)
成立了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室(第十二研究室)
将理论生物组、五室的光感受膜的介晶态结构与光能转换的关系组和生物物理统计组(生物数学)合并组建为生物物理理论研究室(第十四研究室)。
生物物理研究所首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主任:贝时璋。同年12月29日获生物学部批准。
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获得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专业。
国务院批准研究所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生物学学科。1987年开始招收第一名博士后进站。
由中科院和国际生化联合会共同赞助、生物物理研究所筹备和组织的国际酶学讨论会在京举行,12个国家的43位科学家参加会议。
北京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心生物物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工程(即生物物理研究所新址建设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中科院院长卢嘉锡等领导出席开工奠基仪式。
科龙生物医学技术开发公司成立(后改名为北京科龙生物医学技术公司)。
研究所所务会讨论确定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徽式样、图案
中生生化试剂开发公司成立(后改名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国家科委批准,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经中国科院批准,中国科院视觉信息加工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立
生物物理研究所搬迁北郊工作开始,通邮地址变更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吴骋等研制的“蚓激酶和蚓激酶胶囊”获得卫生部正式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
北京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网联合主办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国际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来自十个国家的9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国外代表32人。
邹承鲁获第三世界科学院1992年生命科学奖。
除两个开放实验室外,将原有的11个研究室整合成四个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蛋白质工程研究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细胞生物物理研究室)、一个分析测试技术中心和一个高技术开发研究部。
生物物理研究所被国家科委列为中科院五个基础研究所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委选定为中国五个试点实验室之一
邹承鲁荣获何梁何利奖,决定将所获奖金作为基金,设立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杰出研究奖”。
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这是完全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自有专利技术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
北京伽玛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高技术开发研究部和分析测试中心合并建立生物物理技术研究室
生物物理研究所局域网建成启用
北京中生百欣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北京燕京中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中科院教育局批准生物物理所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接受中国外国留学生的单位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郊服务部揭牌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审查通过生物物理研究所进入创新试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迁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和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召开
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开放实验室晋升为中科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2000年研究所综合评价结果:生物物理研究所评为A级基础研究基地型研究所
计算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一期建设获得院批复,正式启动建设。日通过院计划局验收,总计投资5919万元,其中院专项建设经费3980万元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卫生部联合投资共建的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心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参与承办的“第十届国际生物大分子结晶大会”(ICCBM10)在北京召开,梁栋材任大会名誉主席,饶子和任大会主席
常文瑞获得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经科技部批准,生物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了“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第三届天然抗氧化剂分子机理与健康暨第二届亚洲自由基学术大会在上海召开,赵保路任会议主席。
生物物理研究所第四个研究中心——“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饶子和当选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理事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基础生命科学分会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饶子和任会议主席。
王志珍荣获2005年度何梁何利奖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泰州分部正式成立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王志珍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常文瑞获2005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徐涛获第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实验室(LSVI)在研究所挂牌成立
饶子和获2006年度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由国际结构基因组学联合会主办,生物物理研究所等联合承办的第四届国际结构基因组学大会在北京召开。
由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学会发起,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负责承办的第三届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七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沈恂任会议主席
科技部召开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依托研究所的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成为将要启动的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1.5万平方米的蛋白质与分子生物医学科研楼动工(日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日批复初步设计及概算)。
刘力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由研究生院整体转移到研究所,成立脑成像研究中心
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学会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承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会议(15thISBC)在北京召开,沈恂任会议主席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联合举办“中澳神经科学与认知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南昌县人民政府、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共六方共同签署“中国科学院江西生物产业园”。
“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梁栋才等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来自中国各单位的860名学者和学生参加。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首次设立并颁发了“贝时璋奖”和“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梁栋材院士荣获首届“贝时璋奖”,孙飞、魏朝亮和武一分别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展生命科学产业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朝阳区望京科技创业园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
中国科学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第三批入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举行,生物物理研究所为该产业园第三批入园院所。
中国科学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成立启动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康乐院长、高福副院长等出席。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脑研究所共建的神经科学与认知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布里斯班举行。
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的3个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免疫活性细胞清除肿瘤的效应机理”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科技部发布了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中被评为优秀,这是继五年前(2006年)上一轮生命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两个实验室双双获得优秀后的又一次“双优”。本次生物科学领域参评实验室30个,其中7个被评为优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精密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和开工仪式在生物物理研究所举行。
至11月3日,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该大会自1961年设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
“神舟八号”携带着中国及德国科学家的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的样品,肩负着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顺利发射升空,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仓怀兴研究员负责的“空间生物大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也在其列。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UnionforPureandAppliedBiophysics,简称IUPAB)代表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成功当选IUPAB候任主席(),成为该组织自1961年成立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
2012  316“中国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研究联合中心”揭牌仪式在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隆重举行。参与中心联合建设的主要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及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1274研究所在苏州召开中国科学院吴中中心生物医药项目启动会,这标志着吴中中心经过一年的建设正式开始运行。2012928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并为首批培训点授牌。生物物理所获准为北京分院基地的首批培训点。201211  由生物物理所交叉科学所重点实验室仓怀兴研究员负责的国家空间应用系统SZ-8任务《空间生物大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21214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浙江大学举行,陈润生院士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2013  38中科院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中科院十大杰出妇女”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获中国科学院第四届十大杰出妇女称号。20135  为庆祝建所55周年,促进学术沟通交流,提升研究所整体学术氛围,按照研究所总体部署,经所学术交流委员会讨论,自5月起举办“建所55周年系列讲座”(简称所庆讲座)。本系列讲座预计举办20余场,将持续到明年年初。20135  北京市科委正式认定研究所非编码核酸实验室为“非编码核酸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蛋白质与多肽药物实验室为“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药物转化工程技术中心”。20136  在2013年6月发布的JCR报告中,《Protein&Cell》进入SCI的首个影响因子达到3.22,进入SCI细胞生物学学科Q2区,在中国国内属罕见。2013619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获得该院首批“优秀女科学家奖”的殊荣。20138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依托生物物理所申报的三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全部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201399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联合主办的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挂牌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在佛山市佛山新城召开,这标志着研究所佛山分所经过一年的筹备建设正式成立。与此同时由研究所毕利军研究员领衔的结核病系统生物学与转化医学创新团队正式入驻佛山分所。20131010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体外诊断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生物物理所召开。20131110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张宏研究员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31216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江云研究员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条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人员编制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在职职工5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6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创新团队1个,21人在33个国际科学组织中任职,有32人在69个国际期刊中任职,聘用外籍学者10人。[1]
中国科学院院士:、、、、、、、、、[3]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4]
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周晓洪、、、傅阳心、张毅、[5]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欧光朔、、、、、、、、杨鹏远、、曲静[6]
教育部长江学者入选者:、、[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唐世明、、、、、[8]
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表观遗传创新团队()[9]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获得者视觉信息的表达及视觉系统的脑功能区成像创新群体(2007年至2012年):
负责人:陈霖
主要成员:郭爱克、赫荣乔、刘力、唐世明、卓彦
膜蛋白与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创新群体(2008年至2013年)
负责人:常文瑞(2008年1月-2011年6月),江涛(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
主要成员:龚为民、刘志杰、刘迎芳、孙飞
多细胞生物自噬过程中膜的构建与融合创新研究群体(2015年至2020年)
负责人:张宏
主要成员:胡俊杰、徐涛、徐平勇
染色质结构及其调控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
负责人:许瑞明
主要成员:朱冰、李国红、朱平、周政、杨娜[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士刚唐世明唐宏[11]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薛愿超杨鹏远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何士刚汲娟娟唐捷殷勤伟[1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部门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所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12月,经科技部批准,研究所正在筹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1]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核酸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
所级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级重点实验室、交叉科学所级重点实验室[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设施资源
截至2014年08月,研究所建设了中科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和北京磁共振成像中心,为科研提供完备的公共技术支撑,同时开展实验方法学和实验技术创新研究,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1]
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拥有一批以300千伏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强度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收集系统、OMX结构照明显微镜、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仪等为代表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免疫缺陷实验动物中心等大型设施;平台已经成为中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公共技术支撑系统之一。[14]
大型仪器列表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晶体数据收集系统
BIACORE 3000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
BiacoreT100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
Marianas高速双转盘共聚焦显微镜FR-E
ITC等温滴定微量热仪
300kv透射电子显微镜
XL-I型分析超速离心机
低温生物样品制备
LeicaSCN400病理切片全景扫描和分析系统Helios NanoLab 600i 双束扫描电镜
LeicaSCN400病理切片全景扫描和分析系统静态光散射、示差系数、场流分析仪场流仪
光敏定位超高光学分辨率显微镜(研制)
病理分析系统和冰冻切片LTQ Orbitrap XL质谱仪
高通量蛋白质表达纯化及结晶技术平台BD Influx 流式细胞分选仪
流式细胞仪FACSAriaIIIu
OMX结构照明显微镜
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
Pico-force Multi-Mode原子力显微镜[15]
截至2014年08月,研究所图书馆开通了科技文献数据库19个,可访问2700余种外文学术期刊和大部分中文学术期刊。[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交流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08月,研究所与71家中国国内外企业建立了技术转让和研发合作关系,实现成果转让75项。[16]
生物物理所与多家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在江苏吴中、广东佛山积极布局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总医院共建了转化医学研究院。[1]
为了进一步打造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成果孵化基地,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了蛋白质产业孵化器(北京百川飞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对产业的技术支撑,并以此为基础向地方辐射,与绵阳、无锡等中国地方政府联合建立规模化的蛋白质相关产品生产基地。[16]
截至2014年04月,生物物理研究所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开展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互访、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等实质性合作;积极建议、申请和承担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地区) 合作研究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和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资助。研究所还组织、推荐科学家到国际学术机构任职,不断提升研究所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17]
重大国际合作:
2011年5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中美脑成像联合研究中心”
2010年9月,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成立“中澳神经与认知科学联合实验室”
2010年4月,与安捷伦科技公司成立“蛋白质组学合作实验室”
2008年10月,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成立“中澳表型组学联合实验室”
2006年6月,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成立“生命科学示范实验室”
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联合实验室”成立[17]
重要国际学术会议:
-30日,中英合成生物学研讨会
-10日,第三次国际暨第十二次全国膜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7日,第四届亚洲生物论坛
-18日,蛋白质-配体弱相互作用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日,第三次国际暨第十二次全国膜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2012 年8 月7-9 日,首届世界华人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大会
日,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和外籍青年科学家工作交流研讨会
-20日,第七届国际认知科学大会
-25日,2009年亚洲晶体学会-中国晶体学会联合大会
-22日,第14届国际自由基大会
-16日,第15届国际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大会
-16日,第十届世界生物传感学术大会[1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就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研成果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承担了973、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和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学重大前沿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18]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篇均引用数位居全国生物学研究机构前列。[1]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课题共计329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0项(新增3项),课题49项(新增8项);“863”计划4项;重大科技专项13项(新增1个课题);科技支撑计划1项;重大仪器研制1项。主持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点项目10项(新增3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6项(新增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新增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2项;面上项目72项(新增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新增33项)。主持中科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5项、重要方向性项目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7项(新增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3项(新增5项)、仪器功能开发项目2项、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2项)。主持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新增24项)。
2013年,研究所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31篇,篇均影响因子6.1;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58篇,篇均影响因子6.0;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论文133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68篇;影响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论文61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30篇。研究所共申请专利3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11项,全部为国内发明专利,另外有2项发明专利已收到授权通知并办理了登记手续。[19]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术期刊
《生物物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生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唯一的生物物理学专门期刊,其发表有关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膜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光生物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快报和综述文章,还刊登有关重大科技新闻的背景介绍和书评;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20]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中中国国外最新进展,设有微型述评、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研究快报等十几个栏目;并被SCI、CA、俄罗斯文摘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期刊奖。[21]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发布关于多学科领域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最新发展原创性研究文章,并强调蛋白质和细胞研究的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其主题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其中该期刊SCI影响因子为3.247。[22]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科建设
生物物理所是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共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培养点,2个硕士培养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
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1]
博士点一级学科:生物学[1]
博士点二级学科: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1]
硕士点一级学科:生物工程、免疫学、生物学[1]
硕士点二级学科: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学建设
截至2011年底,研究所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51名。其中35岁以下者占全部博士后人数的84%,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骨干力量。[18]
2013年,该所组织所内科学家75人次分赴全国20所重点高校加强招生宣传,录取免试推荐生33人;成功举办生命科学希望之星夏令营,从57名优秀营员中择优录取10人。积极落实中科院、教育部的“科教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组织研究所科学家为“贝时璋英才班”学生授课,积极推进与重点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接收重点院校本科实习生58人。2013年研究所招收博士生95人,硕士生91人。目前在读研究生568人,其中,博士生295人、硕士生273人;外国留学生3人;与高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55人。毕业研究生87人,其中,博士71人,硕士10人,工程硕士6人。有20名研究生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院长优秀奖、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各类冠名奖;4名研究生导师获得优秀导师奖。
2013年,研究所接收进站博士后18人,出站博士后13人,在站博士后49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人,面上资助3人。[19]
2009年1月,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孙启凡荣获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资助,其报送的项目名称为“生物技术在西部农村中的生产效应探究”。这个项目主要通过开展西部农村生产生活的调查工作,重点从转基因作物以及其他生物工程新品种在西部农村的种植(养殖)推广情况着手,了解生物科技实际应用现状,寻找自身所学与生产所需的结合点,为科研和学习注入动力。[2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形象标识
所徽呈圆形。外形为研究所中英文名称,内环图案自上而下由太阳、透镜、眼睛、细胞、生物大分子、波、书本和叶子组成。其代表的意义分别为:太阳是生命之源,光辐射作用于眼睛和叶子所引发的视觉过程和光合作用,是生物物理学研究;DNA双螺旋代表生物大分子;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分子细胞水平的研究占居中心地位,是揭示生命奥秘的核心;透镜和波形是工程技术的象征,是基础研究的支撑系统,也代表科学技术在面向经济建设的部分;书本示意尊重知识,继承和发扬前人所积累的知识,为科学事业奋斗不息,是科技人员的美德,书本又表示生物物理所以基础研究为主;图案各部分的不同组合,反映了生物物理所的各个研究领域。[24]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优良传统
科研精神:探索生命奥秘,创造人类幸福[1]
核心价值观:创新、一流、责任、奉献;[1]
文化理念:和谐、民主、自由。[1]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机构领导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副所长:汪洪岩
副所长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所长:[2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历任领导
第一任所长
贝时璋 院士()
第二任所长
梁栋材 院士()
第三任所长
王书荣 研究员()
第四任所长
王志新 院士()
第五任所长
饶子和 院士()[2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杂志网[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生物物理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